黑豹传说1:农业遗产的启示(1)侗乡稻鱼鸭共作的科技秘密(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1:25:31
  

农业遗产的启示(1)侗乡稻鱼鸭共作的科技秘密(上)

 (主持人)2002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下,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诞生了,这就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属于一种传统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文化景观。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分别展现一个个充满地域特色、充满智慧和巧夺天工的农业文化体系,领会古人是如何在农业活动之中完美地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好,一起走进贵州侗乡的稻鱼鸭共生系统。

    (采访)刘伟村民:这里面你看这里面就是加了水下面的煤油灯铁板经过加温把温度升起来然后到时间(鸭蛋)就破壳了。

    孵化的过程当中6小时来看一次温度计44:46每天6小时就要转过来一次。

    尽管方法简单,鸭子的成活率却高达98%,因此,虽然需要培育者定时做测温度、翻蛋这些繁琐的事情,但人们依然坚持用老办法。现代的孵化设备,他们却很少用。

    (采访)刘伟村民:如果像孵化机的话一旦停电的话损失比较大原始的不存在着这种情况。

    侗乡人偏爱传统的办法,还因为,在迎接一个个小生命的诞生时,只有亲力亲为,才让他们感到更安心。破了壳的鸭子会先放在育雏的暖棚里,大约三天后,就可以去稻田上岗了。在侗乡,稻田放鸭是妇女的劳作,一个鸭笼可以装上二三十只雏鸭,全部小鸭的体重还不及鸭笼重量的一半,妇女们可以很轻松地把鸭笼提到稻田里去放。

    侗乡人所养育的鸭种不是一般的鸭种,而是经过世代选育驯化的小香鸭,这种鸭子对于稻鱼鸭的共生有很多好处。

    小香鸭的个头很小,可以灵活地在水稻间穿行而不会撞坏水稻。而且不用投入精饲料,水稻中的害虫,水中的小虾小鱼以及水田中长出的各种杂草都是育肥的上好饵料。鸭子在游动觅食的过程无意间为稻田松了土,无需人再去中耕。

    在稻鱼鸭三之间者,鸭并非一个天然的和谐因素,因为鸭会吃鱼,鸭也会吃稻,然而,侗乡人是如何让三者由相克转为相生的呢?

    (采访)闵庆文研究员:我们说鸭子是吃鱼的,但是别忘了一个问题,就是鸭子是吃的小鱼,它不可能吃大鱼。那么这时候老百姓就用这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它两个并不是同时放的。

    (采访)苑利研究员:到了放鱼的时候,大伙都放鱼,没人放鸭子,等小鱼长得稍微大一点,而那小鸭子吃不了这个鱼的时候,再把鸭子放进去。

    等你鸭子长大了,那个糯稻已经长得很高了,长到一米、一米半了,这个时候,它想吃穗也吃不着,它只能在田里,去找它的食物,它的食物是什么?就是那些虫子、那些杂草。

    在侗乡的每一片稻田,几乎都能看见这种独特的遮蔽物,当地人叫做鱼窝。树枝覆盖的下面是一个低洼的坑,可以为田鱼躲避鸭子提供一个避难所,事实上,鱼窝更是一个安乐所,在稻田缺水的时候,田鱼可以在蓄积了水的鱼窝里悠游自在,炎热的夏日,覆盖的树枝又是田鱼理想的遮阴棚。侗乡人运用智慧,使稻鱼鸭三者最终和谐共生、互惠互利。

    如果单纯从产量上来看,亩产六百斤的糯稻比不上亩产一千斤的杂交稻。然而,在稻鱼鸭共生的稻田,每亩地除了六百斤的糯稻,还能收六七十只鸭子和三五十斤的田鱼。

    (采访)闵庆文研究员:如果再把生态上的效益,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还有多种多样的产品的收获,你把这些东西加在一起的时候,然后再和一千斤的杂交稻比的话,你说哪个产量高。

    不仅如此,生态的良性循环为侗乡人带来了更大的利益。由于糯稻田里很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土地得到了好的保养,实现了可持续利用。与此同时,稻、鱼、鸭的品质提升了,高品质就为侗乡人带来了高收入。

    (采访)龚青春村民:我们现在糯稻卖的价钱比其它稻子都要贵的一斤可以卖到3元钱3元到4元钱这个杂交稻我们卖到1块钱是最高了鱼肉清香可口我们那个鸭子是本地鸭,那种鸭子市场上卖很贵一公斤都是三四十块钱杂交鸭拿去卖一公斤才十五六块钱一年搞下来鱼稻鸭子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我们开心了开心的时候我们请亲戚朋友啊摆桌喝酒啊请客啊。

    (主持人)侗乡人用智慧创造出稻鱼鸭这样一个完美的系统,让生存期间的物种做到了和谐共生、相辅相成。明天我们继续为您挖掘侗乡稻鱼鸭系统中更多的科学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