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乐队无地自容歌词:一起读资治通鉴 / 小飞象9 / 第18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0:36:49

一起读资治通鉴共39页  作者:小飞象9 提交日期:2011-07-27 10:12
  @飞渡烟雨间2011 2011-07-25 13:00:54
    赵括他爸爸很有真材实料的,后世明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占有90%财富和土地但只占总人口10%的官绅不纳粮不当差,劳苦大众占全国总人口90%,只占有10%的土地和财富,却承担了接近100%的赋税和徭役。
  -----------------------------
  历史上各朝各代灭亡的经济原因差不多都是这个。
-
作者:小飞象9 提交日期:2011-07-27 11:20
  公元前266年(秦襄王收归王权,范国相一雪前耻)
  1、 秦国没有借口要打魏国,这下太子过世了,更是有借口了,派兵打下魏国的郉丘。由于范雎近攻远交的战略决策正确,日益受到秦王的重用,范雎就找个机会对秦王说:“我在魏国时,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没有听说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魏冉,没有听说有秦王。所谓大王,不是口头叫叫的,谁真正掌控国家权利的才是大王。现在太后、魏冉无论做什么都自作主张,不把大王放在眼里,连华阳君、泾阳君也自以为是,高陵君也没有上下自尊,秦国是这四大权贵各自为政,不把大王放在眼里,国家的政局危险啊。魏冉的使者冠冕堂皇的用大王的招牌,制约诸侯,根据魏冉的利益攻打各个诸侯国,军队不敢不从命。打了胜仗,魏冉获利,打了败仗秦国的老百姓遭殃,国家倒霉。我听说,凡是大树,都不能有太粗的分枝,否则分枝太粗会伤害到树干的生长。臣子的权利过大会危害到国家,反而以臣为尊,以王为卑。楚国的淖齿出兵援助齐国,齐泯王用他为相,大权在手,用残忍的手段虐杀齐泯王,齐泯王被挂在宗庙的梁上哀号了一夜才死。李兑在赵国掌权,把赵武灵王囚禁在沙丘宫,百日后活活饿死。我看秦国的四贵,也是淖齿、李兑一类人。夏、商、周之所以灭亡,都是因为天子把政权下放到臣子手中,自己只顾吃喝玩乐的缘故。而获得授权的大臣,嫉贤妒能,结党营私,不为天子谋利,天子却发觉不了,最后把国家都给丢了。现在我们秦国,你看,宫中、朝中、地方政府,几乎都是四贵的同党,大王却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看看都替你害怕,我看这个秦国以后肯定轮不到大王的子孙掌权。”秦王深以为然。就逐步采取手段,利用王权至上的优势,先后找借口废了太后,把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秦国,任命范雎为国相,封为应侯。
  2、 魏王派遣须贾到秦国送礼,范雎故意打扮得像个乞丐,在须贾面前晃悠,须贾看到范雎的破落相,大惊道:“范老弟原来还没死啊!”恻隐之心大起,热心招待他吃饭,吃完饭还把自己的一件呢大衣送给范雎穿。范雎就为须贾驾车,引导须贾到国相府拜访,到了门前,范雎说:“我先给你去通报一声。”结果,须贾等了老半天,范雎还不出来,就熬不住问门卫,范雎到哪里去了,门卫说:“没有看见一个姓范的进去,就看到我们张国相走进去了。”须贾大吃一惊,知道被范雎骗了,之好老老实实跪下,用膝盖爬进去向范雎请罪。范雎高坐在大堂上,大骂了须贾一通,最后叹了口气说:“你之所以没死,是看在你那件呢大衣的故人之情份上。”又叫人拿来喂马的马槽摆在院子里,让须贾坐在哪里吃马料,国相府的其他贵宾却高坐在大堂里吃喝快乐,取笑须贾。宴会结束后,范雎让须贾回报魏王:“把魏齐的人头给我送来,否则我将提兵屠了大梁城!”须贾连夜逃回国向魏齐禀报,魏齐害怕被魏王杀了送去讨好范雎,只好逃到赵国,躲在平原君家里,保全性命。
  3、 赵惠文王过世,儿子赵丹赵孝成王继位,任命平原君为国相。
  
  笔者感言:做人啊,还是要有点恻隐之心,须贾虽然嫉贤妒能,看到范雎落魄,还是热心给与资助,也辛亏这点恻隐之心,救了他一命。魏齐这种政客,教训起别人义正言辞,一旦轮到自己为国牺牲,却不顾屠城的威胁,逃走了!这种政客时下不知道有多少,据坊间传闻,某些高级领导人,天天教育老百姓爱国,提防美帝国主义,自己的子女却拿的是美国护照,成了美国人!
  
作者:小飞象9 提交日期:2011-07-27 14:13
  "把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秦国"的理解有误,应该是“驱逐出秦国的首都”


作者:小飞象9 提交日期:2011-07-27 14:13
  公元前269年
  
  秦国另派将领胡伤攻打赵国的閼与城,没有成功。
  
  公元前268年
  
  秦国采用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派大将五大夫绾攻打魏国,占领怀县。
  
  公元前267年
  秦国在魏国当人质的太子过世。
  
  
作者:小飞象9 提交日期:2011-07-27 15:04
  公元前265年(秦国当家太后归天,赵齐两国太后当家)
  
  1、 秦国宣太后过世。九月,秦襄王让穰侯魏冉回封地养老。
  司马光说:(懒得翻译)意思是说虽然太后、魏冉等四贵贪污腐败,范雎也不该离间秦王和他们的骨肉之情,认为范雎的目的是为了夺权。
  2、 秦襄王立儿子安国君为太子。
  3、 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刚继位,还是太后掌权,派人向齐国求救兵。齐国政府提条件说:“让长安君到我国来当人质,我们就发兵。”长安君是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太后舍不得,大臣们就强烈要求。太后就撒泼说:“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当人质,我吐他一脸唾沫!”王家的老师触龙求见太后,赵太后怒气冲冲的让他进来,准备触龙一开口就吐他一脸口水,触龙慢条斯理的走进来,边走边向太后道歉说:“我年纪大,腿脚不方便,很久没有跑来看看太后了,今天特地跑来看看太后身体好不好。”太后说:“我也不行了,走一点路都要坐车。”触龙又问:“太后胃口还好吗?”太后说:“只能喝点粥了。”聊了几句家常,太后的脸色慢慢的平和了下来。触龙说:“我的小儿子舒祺最小,最没有出息,趁着我还没死,向太后讨个情面,希望太后给安排在宫廷当个侍卫,让他为国出力。”太后道:“没问题,几岁了?”触龙回道:“十五岁,年纪是小点,想早点给他安排个有前途的工作。”太后打趣道:“男人也偏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女人还厉害!”太后笑道:“肯定女人厉害!”触龙说:“我以为太后更疼在燕国当王后的女儿。太后说:“你错了,我最痛的是长安君!”触龙说:“父母爱子女,就要千方百计的为子女前途着想。太后送女儿出家到燕国当王后时,抱着女儿的脚大哭,心疼她嫁到千里之外的燕国,女儿远嫁后,日思夜想,但是祭祀的时候却祷告道:‘不要让她回来!’不就是为了女儿的前途考虑,希望女儿稳坐王后的位置,她的子孙世代在燕国为王吗?”太后喊着眼泪说:“对啊!”触龙又说:“三代以前,赵氏王族的被封为侯的子孙,还有子孙继任为侯的吗?”太后说:“还真没了!”触龙说:“都是这些王室贵族,不思进取,咎由自取,快点的自己就把封号搞没了,慢点的是子孙把封号搞没了,难道王室的子弟都特傻吗?不是的!王室子弟地位尊贵,却没有为国立功,待遇好却从来不参与劳作,只不过靠血统吃饭。太后,你现在宠爱长安君,把最肥沃的土地封给他,把最珍贵的宝贝赏赐给他,还不如给他机会让他为国多立功。否则,一旦太后过世了,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啊?”太后听了触龙的一番话,被打动了,应道:“好的,长安君就由你们差遣!”于是,赵国政府就安排了一百辆车的随从和行礼,派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齐国出兵解救赵国,秦国军队退去。
  4、 齐国安平君田单趁势协同赵国军队攻打燕国,攻下中阳城,又攻打韩国,攻下注人城。
  5、 齐襄王过世,儿子田健继位,田健还是个小孩子,国事由齐襄王自由恋爱而来的老婆,现在的齐太后把持。
  
  笔者感言:要说服一个人,是个技术活啊,先要让人觉得你和他是一类人,再讲事实,摆道理说服他人,不容易啊。触龙的这种手法值得学习。
  
作者:小飞象9 提交日期:2011-07-28 17:15
  公元前263年(春申君搏命上位)
  1、 秦国的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南阳城,乘势占领并断绝太行山道。
  2、 楚国的楚顷襄王生大病。楚国在秦国陪太子当人质的黄歇向范雎求情说:“现在楚王一病不起,秦国不如把太子放回楚国。到时候,太子上位,一定会恭恭敬敬对待秦国,也会感谢国相的恩情,放回太子可以得到一个大国国王的友谊,不放归太子,太子不过是咸阳的一个小混混。楚国如果让别的人上位称王,一定不会亲秦国,到时候秦国就失去了一个同盟。对秦国而言,不合算。”范雎向秦王汇报了这件事,秦王说:“让黄歇先回去打探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再说!”黄歇和太子商量说:“秦国把太子留在这里,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利益,现在太子对秦国没有什么利益。但是阳文君子这些太子的兄弟在国内,大王如果过世,太子又不在国内,阳文君子等王子肯定会被立为楚王,太子就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机会。太子不如冒充楚国使者的随从,逃回楚国,而我留在这里给太子打掩护,用性命为太子拖延时间!”太子就换下华贵的衣服,冒充楚国使者的车夫,逃出秦国,而黄歇在秦国打掩护。黄歇等到太子脱离秦国的势力范围后,才向秦王说明真像:“太子已经逃回楚国了,你要生气就杀了我吧。”秦王大怒,想杀黄歇泄愤。范雎劝道:“黄歇做为太子的下属,这样做,也算是个忠臣,太子继任楚王后,一定会重用黄歇。不如放他回去,以拉拢楚国的新政府。”秦王认为也有道理,就把黄歇放回了楚国。黄歇回楚国三个月后的秋天,楚顷襄王过世,太子楚考烈王继位。任命黄歇为国相,把淮北做为黄歇的采邑,封号春申君。
  
  笔者感言:看了这段历史,黄歇、太子也算是俊才,为了争夺王位可以以身犯险,金蝉脱壳,可是等到他们上位,对秦国好像也只能实行绥靖政策,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吗?
  
作者:小飞象9 提交日期:2011-07-28 17:59
  公元前262年(赵国长平之战悲剧的前因)
  1、 楚国新政府向秦国割让州县寻求同盟。
  2、 秦国大将,杀人王白起率兵攻打韩国,攻下野王县。韩国的国土被秦军从中间隔开,上党郡通往郑国的道路被秦军封锁,上党郡的郡守冯亭和老百姓商量:“通往郑国的道路已被敌军封锁,秦军日益向我们迫近,韩国政府已不可能来救援我们,我们不如归降赵国吧。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的投诚,秦国一定会攻打赵国,赵国受到秦军攻击,一定会和我们韩国结盟,共同对付秦国,两国联合起来应该可以对付秦国。”就派使者跑到赵国请降:“韩国政府守卫不了上党郡,将要被秦国占领,但是我们上党郡的军民都不愿意归降秦国,希望向赵国投诚。上党郡有17座城池,恳请大王接受。”赵孝成王向叔叔平阳君赵豹征求意见,平阳君告诫道:“圣人害怕无缘无故的利益。”赵孝成王不服气的道:“上党郡向我投诚,是向往我的德政,怎么会无缘无故呢?”赵豹分析道:“秦国蚕食韩国的地盘,从中间割裂韩国,让他东西不能相顾,所以非占领上党郡不可。上党郡之所以不愿意向秦国投降,而向赵国投诚,是为了祸水东引。秦国辛辛苦苦出兵打仗,结果毛也没有捞到,反而便宜了不劳而获的赵国,强大的秦国从弱小的韩国哪里得不到的东西,难道我们弱小的赵国还想从强大秦国的虎口里拔牙!千万不要贪图这一郡之地,把祸水招到赵国来!”赵孝成王还不死心,又向平原君咨询意见,平原君认为应该接受。赵王就派平原君前去接受上党郡,加封上党郡的太守为华阳君,还把上党郡下属各县的县长都加封为侯,全上党郡军民提升爵位三级!上党郡太守哭着不愿意接受赵国使者的加封,哭诉道:“我不忍心出卖祖国的土地,还为此获得加封!”
  
  笔者感言:千万别贪无缘无故的便宜啊!赵孝成王估计也是没有睡醒,居然说“人乐吾德”,他老人家上台才几天啊!人贵自知啊!搞不懂短视的平原君名气为何比平阳君大。
  
-
作者:小飞象9 提交日期:2011-07-29 13:24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卒坑杀四十万!)
  
  秦国大将王龀率军攻占上党郡,上党郡的老百姓纷纷逃到赵国。赵国老将廉颇率兵在长平驻扎,接应上党的老百姓进入赵国。王龀借此机会率军攻打赵国军队。赵军连打败战,死了一个裨将,四个尉官。赵王和楼昌、虞卿商议对策,楼昌提议派遣使者向秦国求和。虞卿不同意,分析说:“和议的主动权在秦国,秦军一定想乘机大破我们赵军,就算前往求和,秦王同意,秦国前线的将领也不会撤兵。不如派人带着金银财宝向楚国和魏国寻求援助,一旦两国接受我们的请求,秦国疑心各国重新建立合纵反秦联盟,和议就有可能成功。”赵王不与采纳,派郑朱向秦国求和,秦国政府表示同意。赵王兴高采烈的告诉虞卿:“秦国同意郑朱的求和了!”虞卿警告说:“大王别高兴得太早,秦军不会给我们和平的,赵军麻烦了。为什么我这样说呢?秦军现在是最好战的军队,秦王和范雎同意郑朱的求和,不过是看在郑朱崇高社会声望的面子上,口头答应一下,表示他们尊重名人。其他各国看到大王向秦国求和,肯定不会来救赵国了,秦国知道其他各国不会来救赵国,会更加变本加厉的攻打赵国。”果然,秦国没有真心同意求和。
  秦军屡次击败赵军,廉颇看准秦军劳师远征,战不能久,采取防御战略,坚壁清野,紧守城池不出战,等待机会打反击。赵王却以为廉颇怯懦不敢战,大发脾气,几次派人到前线责备廉颇。秦国国相范雎派人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到赵国行使反间计,散播流言说:“秦国最怕的将领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要是赵括领军打仗,秦军肯定会不战而退!胆小鬼廉颇好对付,他早晚向秦军投降。”赵王听信流言,决定让赵括到前线代替廉颇。赵相蔺相如劝谏道:“大王听信流言决定用赵括代替廉颇,是不可理喻的。赵括只不过是读过他父亲的兵书而已,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既没有带兵实践,也不知临机应变。”赵王不听。原来,赵括从小读兵书,以为天下间只有他最知兵,曾经与他父亲辩论兵法,把赵奢辩得哑口无言,但赵奢却认为赵括不能带兵。赵括的母亲很奇怪,赵奢解释说:“打仗,是要死人的,赵括却把他看得很简单。国家不用赵括带兵则可,否则赵军一定大败亏输!”待到这次赵括被赵王派往前线代替廉颇为帅,赵母上书赵王,认为赵括不适合统兵。赵王奇怪的问:“你这个做母亲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赵母回答说:“我侍奉他父亲时,他父亲身为将领,和士兵吃同样的饭,睡同样的床,大王赏赐的金银财宝都分给士兵,接受出兵的命令后,就日夜呆在军营里,不问家事。现在赵括为将,趾高气扬,手下的将领士兵看到他都战战兢兢,大王赏赐的金银财宝,他统统搬回家藏起来,每天出去搜寻便宜的田地和宅邸,看到就买。大王以为他像父亲,其实父子俩差距大了去了,恶评强烈要求大王不要用他为将!”赵王坚决不同意,说:“你就不要管了,我意已决!”赵母说:“那么如果赵括打了败仗,希望不要连坐到我。”赵王表示同意。
  秦王接到赵王上当,让赵括到前线统兵的情报,就暗地里派杀人王白起前往长平担任主帅,让王龀打下手,命令军中:“谁要是泄露白起为帅,杀!”赵括到了前线后,一改廉颇的守势,调兵遣将,主动攻击秦军。白起假装溃退,却埋伏下左右两路骑兵包抄赵军。赵括兴匆匆带兵追击,秦军就修造营垒予以抵抗,赵军接连几次浴血进攻,也攻不下。白起预先埋下的两路骑兵却劫了赵军的后路,隔绝了赵军与赵国的联系。这还不算,秦军又另派五千骑兵切入赵括追击秦军部队的后方,让赵括追击前军和留守营地的后军也失去了联系,赵军一下子被秦军分割,粮道也被阻断。白起又派骑兵不断进攻,赵军数战皆败,只好修建营寨,原地待援。秦王听说赵军粮道被断,就把国内年龄超过15岁的男子都派到长平参战,阻隔赵国的援军和军粮,准备一举消灭赵国的主力军队。齐国和楚国都派兵援救赵国,赵国没有粮食,向齐国借粮,齐王不肯借。周子劝齐王说:“赵国是挡在齐国前面的屏障,好比是牙齿外面的嘴唇,唇亡齿寒,今天赵国被灭了,明天就轮到齐国和楚国了。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是抢分夺秒的救援赵国!而且,救援赵国,是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好事,抵抗暴秦,还能扬名,所谓‘义救亡国,威却强秦’是也,不应该为此计较点粮食,眼光要放远一点!”齐王还是不同意。待到9月份,赵军已断粮46天,军营内士兵饿不过,私下里相互厮杀吃对方的尸首。赵括一看这样下去,秦军不来攻击,自己人吃自己都吃完了,只好突围,结果突围四、五次,还是不能成功。赵括只好亲自带队,率领精锐士卒出战,结果秦军万箭齐发,赵括被射杀。赵军被打败,又群龙无首,被饿的有气无力的四十万赵军,只好向秦军投降。白起说:“秦国占领上党郡,上党郡老百姓居然宁降赵不降秦。赵军勇敢善战,又忠于赵国,也不会安心当我们俘虏,人数又这么多,高达四十万人,一旦他们缓过劲来,肯定大乱。”白起向赵国的俘虏许诺了一通,待两国和平,放归赵国的鬼话后,待得四十万俘虏安下心来,就派兵把他们都给活埋了!只留下年纪最小的240人放回了赵国。长平大战,秦军前前后后杀死赵军45万人!接到长平之战的战果后,赵国全国恐慌。
  
  笔者感言: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士卒40万,白起因此也被历代儒家所痛骂。可是如果站在白起的立场,从纯军事的角度考虑,还真是正确的战略,赵国军队长期和少数民族作战,是最早采用胡服骑射的国家,战国四大名将,赵国和秦国各占其二,如果没有长平这一战,重创赵国的国本,秦始皇能不能统一六国还是个时间问题,至少要推迟几十年也说不定。赵国和齐国这时候都是太后掌权,赵国贪图上党郡的地盘,引进祸水,齐国舍不得一点粮食,导致赵军大败,不知道是否女人执政眼观比较短视的缘故。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39149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