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passportq30二代:妙笔可言:苏轼的幽默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3:58:27
  北宋大文豪苏轼,秉性幽默,且最善雅谑,前经旧典,一为其点化,便妙在言外。宋代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曾载苏轼戏弄刘攽之事:
 贡父(刘攽)苦风疾,鬓眉皆落,鼻梁且断。一日,与子瞻(苏轼)数人小酌,各引古人语相戏。子瞻戏贡父曰:「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座中大噱
   小巫有见大巫时
   所谓风疾,也就是见不得风,据后人推敲,这种病可能就是麻风病。苏轼化用的乃是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原作确实颇有君临天下的豪迈气概,正是所谓的帝王之诗。然苏轼妙手一加点拨,味道立变,仅易三字就将刘攽的落发断鼻之苦刻划得淋漓尽致,无怪乎刘攽要恨恨不已了。其实,刘攽自己也是喜嘲人的。《东轩笔录》中记述了刘攽戏谑王安石之弟、时为翰林学士的王平甫一事。事情是这样的。某年盛夏,酷热难当,平甫骑马入翰林院,下马之时,已是汗流浃背,刘攽一见便笑道:「这可真是汗淋学士啊。」翰林、汗淋,能如此巧妙地用谐音嘲人,可见刘攽亦非弱手。不过这与苏轼的功力相比,却只能是小巫见大巫,刘攽气闷之余恐怕也是甘拜下风,虽不悦却不得不诚服了。
   一物终有一物降
 「河东狮吼」的典故亦出自苏轼的戏言。苏轼的好友陈慥,自号龙丘先生,《蜀中广记》云陈慥「少使酒好剑,用财如土,闾里之侠皆宗之。尝在岐下,从两骑,挟二矢,与苏轼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射之不获,乃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轼马上论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据此,陈慥早年也是街巷间侠客豪士心中敬仰的一时人物,渐长而知读书,纵然未遇伯乐,却也有满腹的诗书。此外,陈慥家世富贵,喜接宾客,最爱谈玄说道,也乐于蓄养歌妓舞女。如此说来,此人也十足算得是风流才子了。不幸的是,其妻柳氏不仅称不上佳人,且又凶悍善妒。苏轼有一首诗,专道陈慥及其妻的趣事。诗曰:「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妙哉妙哉!寥寥数语,情态尽出:陈妻一声吼,竟吓得陈慥拄杖落手,心中茫然,陈妻的威风可谓是动人心扉,亦可见陈慥的「气管炎」及耳朵缺钙综合症已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这样的刻划就比正面落笔,抒写陈慥心底究竟如何如何畏惧其妻要生动诙谐得多。此诗也一时传为笑谈,直到现在还有以「河东狮吼」的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其实,若非苏轼妙笔点染,陈慥哪有如许的知名度和关注率?只不知九泉之下的陈慥究竟是万分感激苏轼助他提升曝光率?抑或犹自对苏轼的嘲谑愤恨不平呢?今人实在就不得而知了。
   幽己一默 英雄本色
  幽默是苏轼的天性,因此他不仅幽别人的默,有时也幽自己一默;不仅在宴集谈笑间幽默,在命悬一线之时也流露出幽默之意。元丰年间的乌台诗案中,苏轼因被人告发其诗中有诽谤朝廷之意而获罪,关押于御史台牢狱中等候裁决。入狱之前,苏轼与长子苏迈约定,如无异常情况,则送来的食物只需菜与肉即可,若有不测,则以鱼代替二物。苏迈自然遵命。一个多月后,苏迈因故外出,便委托一位亲戚代为送食,慌乱之间,却忘了告诉亲戚他和苏轼的约定。巧的是,这位亲戚刚好得到别人送与的鱼,于是将之煮熟,送至牢中与苏轼品尝。苏轼一见送来的是鱼,着实大惊失色,以为杀身之祸将至,遂作二诗,以道心境。诗其实是凄凉无奈的,不过中间一句却让人忍俊不禁:「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这苏轼对自己彼时情境的叙述真是生动有趣得很。
   幽别人的默易,幽自己的默难;乐时幽默易,苦时幽默难。若将经历苏轼遭遇的人物换作同样是大文豪的唐人韩愈,恐怕韩先生就幽默不起来了。此言并非无据。《唐国史补》中曾记载,韩愈与宾客一起攀上华山的最高峰,却能上不能下,困于山巅路上,韩愈自忖生还无望,于是「作遗书,发狂恸哭」,后来华阴县令百方作计,终于将他营救下来。同样是面临迫在眉睫的死亡阴影,韩愈就实在缺乏苏轼的本领。苏轼的幽默所包蕴的不仅是嬉笑谑讽的机敏与睿智,更有着洞达人生的通透与超旷。
    幽默出自乐观豁达
   再比如罢,同是贬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何等凄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岂将衰朽计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言下,韩愈早无生还的信心(只是希望自己的亲人为自己收拾骸骨,归葬旧乡),更不必说乐观积极地面对前路的艰险。
   苏轼则不然,几度迁谪途中,他总有「野花啼鸟亦欣然」一类充满乐观昂扬情绪的诗句。苏轼《谪居三首》之一的《旦起理发》更可见他超然的心境:「老栉从我久,齿含清风。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一把破烂的梳子,苏轼却能写出如许充满谐趣妙理的诗句,没有超旷的心胸,怎能如此?若是韩愈,恐怕只能是见梳流泪,惆怅不已,生生地郁闷而死了。黄庭坚曾说苏轼胸中有洪炉,故能陶冶万物,点铁成金。诚哉此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已是难能可贵,境由心生而不心随境转,从而化悲苦为闲适、视棘途如大道,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