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警长mr black漫画:西部大开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0:55:33
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008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068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8倍,年均增长23.2%;进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999年的3.8%,上升至2008年的4.2%。10年来,西部地区“引进来”快速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由1998年的23.51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66.19亿美元,增长181.54%。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中国西部呈现区域合作、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奠定基础、加速发展、和全面推进现代化三个阶段。

  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入首批13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2009年12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意见》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华南、西南结合部,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与东盟开放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南边疆稳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形成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促进西部大开发和东中西互动;有利于全面实施国家周边外交战略,深化我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克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化危为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函〔2009〕150号),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了循环经济由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

  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实施《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将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由地方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逐步搭建起油气——盐化工、煤——焦——盐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铁矿——焦炭——钢铁以及新能源六大循环产业链基本架构。

2010年3月21日至23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工作。胡锦涛指出,经过10年不懈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央将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方针、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空间。>>  民生为本 壮乡巨变--访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中国—东盟大通道 危中寻机 灾后重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大变革 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工程造福全流域 甘肃灾区展新貌 西部大开发10年成就回顾

2010年4月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到2020年促进新疆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扩大内需,促进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国家计划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6822亿元。

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青藏高原区域包括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新疆6省(区)27个地区179个县,地理位置特殊,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01年以来,累计退牧还草约16万平方公里,退耕还林约420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0.8个百分点,主要河流、湖泊水质优良,大部分城镇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

  2011年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讨论通过《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会议指出,我国牧区包括12个省(区)的264个牧区半牧区县,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是我国主要江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会议提出,经过努力,到2020年,全面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牧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会议指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规划的范围主要包括: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5000多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300多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2万多座小型病险水库,2000多座大中型病险水闸,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和蓄滞洪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和灾害易发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范围487万平方公里,涉及2058个县(市、区)。

  2011年5月12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宁夏银川召开的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披露,西部地区国道主干线全部建成,高速公路达到1.86万公里,是10年前的7.4倍。到2015年,西部地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客、货运输站场建成率要达到50%和40%;到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将基本建成,骨架公路将基本实现高速(或高等级)化。另外,截至2009年底,西部地区内河航道里程达31288公里,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5%,是10年前的1.4倍。其中高等级航道里程3433公里,是10年前的2.1倍。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达4172个,其中新增泊位超过1000个,新增吞吐能力6500万吨、3100万人次。

  2011年6月29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据其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11年7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方案安排了226个建设项目。“十二五”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十一五”时期将大幅度增长。

  2011年7月11日,青海省政府批复同意了《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这标志着青海畜牧业发展已步入“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农牧民小康生活”的快车道。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草原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2009年经科技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评审批准为我国唯一的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11年8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中国牧区主要包括13个省(区)的268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市),牧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根据《意见》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草原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牧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本省(区)平均水平;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牧民收入与全国农民收入的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西部成为我国旅游业新增长极 总投资5.5亿元的循环经济园区将落户西安
 新疆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新加坡--四川创新科技园

  2011年9月15日,新加坡——四川创新科技园在成都揭牌。双方将充分依托四川成都现有产业基础和开放条件,借助新加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以新一代技术、生物医药、低碳环保、高端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

  新疆奎屯--独山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1年8月8日,依托中国西北最大规模的石油炼化产业与新疆最大的物流基地而建设发展起来的奎屯-独山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举行揭牌仪式。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原省级奎屯-独山子石化工业园和奎屯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上合并组建。2011年4月,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总体规划,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为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传统产业和仓储物流业,成功升格后将努力建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应用最大化、效益最大化的国家级能源基地。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2011年8月7日,由科技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委共同推进的综合示范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这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生态畜牧业国家级试验区。2009年10月,经过科技部评审,青海省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被列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试验区位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实验区及周边地区,包括海南州三县12个乡镇和2个国营农牧企业,总面积14880平方公里,覆盖人口11.84万人。根据规划,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将在10年内形成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群。到2020年,区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退化趋势整体得到遏制,草场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试验区将成为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健全的新牧区。

  宁夏沿黄经济区

  宁夏沿黄经济区已列入国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宁夏沿黄经济区国土面积占宁夏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区的61%,产业占80%,GDP占90%,财政收入占94%。根据宁夏的“十二五”规划,宁夏将和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小康。

  青藏联网工程(“电力天路”)

  被称为“电力天路”的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青藏联网工程将于2011年底建成投运,并力争2011年10月带电运行。这一工程的建成运营将使西藏电网与全国电网实现联网,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缺电问题。总投资达160多亿元的青藏联网工程全长1038公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高海拔、穿越多年冻土地段最长的输电工程。

  特高压输电工程

  2011年至未来5年内,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建设新疆哈密至河南±800千伏、新疆准东至重庆±1100千伏两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工程投运后,每年可输送电力1750万千瓦,有效缓解东中部地区用电紧张的局面。按照规划,哈密至河南的±800千伏直流工程线路全长约2300公里,途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六省区,总投资约254.1亿元,预计2012年建成;准东至重庆的±1100千伏直流工程线路全长约2700公里,途径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省区市,总投资约370亿元,预计2014年投运,这一工程将打破世界输电工程电压等级、输送容量、输电距离三项纪录。

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四川和重庆集中了上亿的人口。通过设立这样一个试验区,将解决内需问题、发展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一些体制性障碍。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至2011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依据《规划》,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渝经济区包括重庆市的万州、涪陵、渝中等31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

·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任务繁重,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一圈两翼”开发、扩大内陆开放、产业优化升级、科教兴渝支撑、及资源环境保障。“十二五”期间,重庆规划储备重大项目达到1000个,规划总投资近3万亿元,接近“十一五”的5倍。其中以笔记本电脑集群和“云计算”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为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投资的重中之重。

重庆全面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重点攻坚6项改革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于2008年底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内陆地区首个保税港区,也是国内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叠加的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主要有港口作业、空运服务、对外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保税多式联运和金融商贸服务七大业务功能,先期将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业和加工贸易。该保税港区有望成为辐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保税加工、物流中心,对推动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及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税港区工程总投资约100亿元,规划面积8.37平方公里,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规划建设面积为2.67平方公里,2010年5月11日通过国务院验收。

两江新区

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两江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内陆唯一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重庆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2008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编制。规划期为2006—2020年。

2009年10月21日,“海外华商相聚中国-东盟博览会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项目推介会”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商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共达成投资合作意向项目11个,投资总额约24.89亿元人民币。 北部湾经济区获21.54亿元国家补助资金支持交通建设

  2008年5月29日,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距东盟最近的保税港区、我国西部沿海唯一的保税港区,也是我国唯一具备整车进口口岸功能的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2011年2月16日,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全面开港运营。

·关中―天水经济区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西咸新区

  2011年6月13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西咸新区总体规划。规划控制范围为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为272平方公里,涉及西安、咸阳两市7个县区地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89.3万人。西咸新区最终将形成“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联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新型城市形态。 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园项目在陕启动

·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

  喀什经济开发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包括喀什市40平方公里左右、伊尔克什坦口岸10平方公里左右;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面积约73平方公里(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包括霍尔果斯口岸30平方公里左右(含国务院已批准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13.16平方公里)、伊宁市35平方公里左右、清水河配套产业园区8平方公里左右。

1983年11月,霍尔果斯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恢复开放,实行陆路客货运输常年通行,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在喀什、霍尔果斯各设一个经济开发区,赋予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将其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2004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政府间签订《关于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框架协议》,由两国元首推动促成中国首个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开工建设。2011年10月8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我国将采取提供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等10大措施,加大对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将这两个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完成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体系,为经济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到2020年,大幅度提升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西藏区域经济发展布局

  1. “一江两河”:20世纪90年代提出。“一江两河”地区是指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的中部流域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拉萨市的7县1区,山南地区的5个县,日喀则的6个县,面积有6.65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90万。
  2. 在“一江两河”之后,在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的推动下,西藏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经历了“四个经济区”“一点三线四区”“三大经济区”等空间结构的调整。
  3. 以拉萨为中心的4小时经济圈:2010年10月,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自治区党委工作会上提出,要以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要以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那曲等地市为重点,形成以拉萨为中心的4小时经济圈。拉萨(包括7县1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规模、人力资源、经济总量等,决定了拉萨不仅是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地区的经济中心,拉萨已经成为西藏全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以拉萨为中心的经济圈的积聚效应主要体现在园区经济上。在此经济圈中,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两个即将升格为自治区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上半年园区新增注册企业47家,已经形成以农畜产品加工、藏药及生物制药、绿色饮品、民族手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2009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税收3.33亿元,同比增长72%。
  4. 《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西藏将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大力发展中心城市(镇),加快发展小城镇,初步构建“一圈三带两点一线”的城镇化发展布局。

      “一圈三带两点一线”是指,形成以“拉萨-泽当城镇圈”为核心圈,“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城镇带”“尼洋河中下游城镇带”和“青藏铁路沿线城镇带”为重要支撑,藏东昌都镇、藏西狮泉河镇为两个节点,边境沿线重点城镇为一线,加快发展产业集聚程度高、经济综合实力强、内外开放程度大、区域先导作用显著的现代中心城市(镇),有序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化厚重、特色突出小城镇,打造辐射力强、功能互补的城镇化体系。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黄河干流上,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黄河内蒙古段唯一的一座调节控制性工程。工程于2010年4月26日开工建设。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凌、发电等综合利用,由土石坝、泄洪闸、河床式电站等建筑物组成,总投资为27.41亿元,建设总工期46个月,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海勃湾水利枢纽坝长6371米,顶宽7米,最大坝高18.2米;泄洪闸共16孔;水电站装机4台,总装机容量9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82亿度;设计总库容4.87亿立方米。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邻鄂尔多斯市,西接阿拉善盟,北靠巴彦淖尔市河套平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是华北与西北的交汇处。同时还是乌兰布和、库布其大沙漠及毛乌素沙地交汇处。工程建成后,将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库区周边自然生态的修复功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资源结构最完整的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但水资源短缺、用水结构不合理、水污染加剧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的瓶颈。

  2010年,青海省水利部门制定实施了格尔木河流域、巴音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同时编制完成了柴达木地区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并通过初审。另外,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加快这一地区的水权制度试点建设步伐。

  ·滇中城市经济圈

  2011年3月,云南省昆明、玉溪两市人民政府签署“推进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云南省着力打造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正式起步。昆明、玉溪、楚雄、曲靖等滇中4市(州)将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整体规划、协调统筹,先行先试、率先发展”的原则,合力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滇中,是云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2010年,人口数量占全省人口总数37.4%的昆明、玉溪、楚雄、曲靖等4市(州),GDP占到全省的59%,财政总收入占到全省的66.4%。早在1996年,云南省建设厅就编制了《昆楚玉曲城市群规划》,此后10多年云南一直积极谋划推进滇中经济区协同发展。


  西洽会

  创办于1997年的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是中国东西部一年一度经贸交流的最大会议,已经从一般性的省际间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成长为东中西部合作互动长效机制的载体,2010年第十四届“西洽会”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60.62亿美元,国内横向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4980.74亿元。从2011年4月举行的第十五届“西洽会”开始,实行由东部、西部各一省(自治区、直辖市)担任执行主席单位的双执行主席体制,形式和内容上充分体现东西部合作。 西安世园会

  中国-亚欧博览会

  来自海内外的参观者在亚博会一处展位前拍摄身着民族服饰的模特(9月2日摄)。2011年9月5日,承载“友好往来,亚欧一家,和谐纽带、经贸桥梁”使命的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圆满落下帷幕。作为目前国内规格最高的展会之一,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举办5日来,共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超过30万人参展参观,其中到会嘉宾及客商有5万多人,包括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总统、总理和高官,200多位中外省部级官员、工商团体和商协会领导、国际组织代表、外国驻华使节及我驻外使节,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等重量级嘉宾。据统计,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累计实现对外经济贸易成交总额55.06亿美元,内联合作项目和国内贸易合同签约总额7930.26亿元。新华社记者王菲摄

  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前身是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至2011年9月已连续举办了19届)。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决定将乌洽会升格为亚欧博览会,每年9月1日至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