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启元:琴曲《归去来辞》细节讲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9:55:12

乐曲第一句,6·5   5 ─ ∣,你弹的“撞猱”中的第一下太“软”。它应当是“硬”的,应弹出“撞”意,紧接着的“猱”可逐步“软”下来。而后面的出现的撞猱如4 45  4 2  1─ ∣所用到的撞猱就要含糊一点了,因为这里的音符时值短,来不及撞猱的全过程(撞后已来不及猱了)。

 

问:您唱出来我才感觉到吟猱的味道,我觉得您在唱琴时,味道特别象戏曲唱腔。

答:琴乐和戏曲原本就是相通的,表现手段是一致的,古琴的吟猱绰注和戏曲的腔韵是一样的原理,中国音乐在声乐和器乐中同样以千姿百态的“韵变化”构成自身的特征,一个简单的曲调骨架附上韵的变化后显得那么丰富动人。

 

乐曲第二句, 3  5·6  3·2  1 ─ ∣ 此句我在谱中有注明,“此处六弦的上八半,实际弹奏已过八徽,弹成5·6或5·1 ,但大指在尾音已虚按,若离琴弦,全曲多处六弦和三弦上的“上八半”均可如此处理。”这样处理非常潇洒,实在比原来的好,记不记出都可以,但我还是把它记出来了。

 

曲中几个节奏型是 ××× ×─ 的地方,弹得不爽快,如11 1  1 ─ ─ ∣,前面两个音弹得太慢,应该快一点,有跌宕、自由潇洒的感觉。类似的地方,在最后一段可以见到:

232 ─ ─ 16· 1  1 ─ ─ ∣

节奏的快慢,音符的长短,对比大;特别短的音符急促出现,紧接的音符又是长音符,慢节奏。这些地方一个个音的出现不是平铺直叙的,是很生动的,这种地方常常是音乐情绪转折的地方。

 

 乐句之间的感觉

你弹的乐句的感觉不清楚。主要表现在上一乐句的最后一音还没有结束,就弹下一个乐句。如果按“抢拍子”的错来纠正,是不彻底的,因为它还未涉及这个问题的本质,需要从根本的认识上来解决。对待乐句,应不按拍子的感觉(不是数拍子)来弹,而是“按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感觉来弹”。这是很多弹琴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乐句与乐句之间,常有停顿,在古琴谱中记成一个圈“。”,在简谱或五线谱中记成两拍或两拍以上。如《龙朔操》中这两句,12 3  1 2  3 21  6 ─ ∣ 567  5 6  7 65  3 ─ ∣(唱谱),如果把我刚才唱的录下来,句尾的两拍后微有停顿,如果数拍子句尾常常不止两拍,又不到三拍,记简谱或五线谱记成两拍是可以的。这个概念非常重要,说明琴乐弹奏过程中,节拍的律动并不平均,句与句之间的间隙是乐句语气在此的停顿,有时有均衡的节拍管着它,有时却是不均衡的节拍在起作用,这时句尾的长音只是乐句的停顿,最后一个音的长度到底是多少,要看乐句语气在此停顿的需要。

这些句尾实际的时值有时会不止两拍,但也会是两拍,也会短于两拍,这要看乐曲的气息而定,平和的气息通常是两拍或不止两拍,如果气息紧迫时后一句也会抢前出现,这样前乐句也会短于原来速度的两拍。总之它在通常的情况下音符时值不是绝对平均的,不绝对平均的音符时值的原因在于琴乐的语气。其实语气对于节奏的影响不仅仅是乐句的尾音,整个乐句都受到影响,而乐句尾音的长音符表现得最为明显。一句话,一个乐句表达后的间隙,语气的变化常常会在这里表达得明显一些,甚至夸张一些,这就是刚才唱的两个乐句句尾的两拍实际时值不止两拍的原因。古琴音乐最为自由,因而在记谱(指与减字谱对照的简谱或五线谱)上,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古琴音乐节拍节奏的特征,不要让简谱或五线谱记录的节奏把琴乐的自由气息框死了,可以把简谱或五线谱看成旋律和节奏等方面的一个大概的记录,还有许多细微的地方它不可能都记录出来,也不必记录出来。

顺便谈一下简谱或五线谱记录的节奏记录,这些记录只是大致的、近似的记录,如果你死板板地“严格”按谱上记录的节奏弹奏,那就违背了古代音乐的本意,你应该把它作大致的、近似值的记录作参考。

对于琴曲的乐句,弹奏时不要机械地数拍子,而是“按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感觉来弹”,这是我教的方法,是表面的,更重要的是理解琴乐乐句过程的气息,这是为什么要“按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感觉来弹”的原因。学习过西方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人更要注意到琴乐乐句过程是另一种概念和感觉。

另外,这一句的指法的变换一下更合理,1·2  4 5  的1可改用中指按弦,2、4 两音按原谱的名指按弦。

 

6 1  6 5  5 ─ ∣ 一句,可以弹得快一点,激动一点。

 

第一段落结束时,第二段以中速另起,马上就生动了。(唱谱)2  5 3  5 ─ ∣ …… ,快回家了,多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