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温床残渣:刘先明《创新社会管理》讲课大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9:36:04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5061131676.html2011年5月6日一、社会管理的概念:社会管理,是指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二、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1、协调社会关系。2、规范社会行为。3、解决社会问题。4、化解社会矛盾。5、促进社会公正。6、应对社会风险。7、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概念:简言之,创新社会管理,就是对社会管理的创新;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创新社会管理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1、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2、社会管理如果搞不好,社会发展将受到制约和影响;过去取得的社会发展成果,也将受到侵蚀。3、没有社会管理,就没有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1、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2、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落实科学发展的统筹兼顾的要求。4、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六、“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一)“加强”:1、过去一些好的做法和传统优势,还能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继续保持和发挥。2、过去是正确的,还能适应现在的,但是,被忽视和弱化了的,要重视并强化。(二)“创新”:1、过去有一些好的做法,有提升和改良需求和空间的,需要进一步创新。2、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过去没有的社会管理,要创新,要尽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方法和机制。(三)“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1、“加强”为“创新”奠定了基础。2、“创新”是过程,是方法,“加强”是目的。3、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创新是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加强”。
七、创新社会管理的六大方面:(一)管理观念的创新: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决改变那些片面地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单纯“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借鉴和吸收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莫于川教授讲的八种新观念:1、树立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尊重人格的观念;2、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政府权力有限的观念;3、树立行政民主、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4、树立多元化、多样化、多依据的治理的观念;5、树立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的观念;6、树立政府诚信、社会诚信、官民互信的观念;7、树立接受监督、责任到位、权利救济的观念;8、树立辩证唯物、历史唯物的法治发展的观念。(二)管理主体的创新: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三)管理方式的创新:要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四)管理环节的创新:要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五)管理手段的创新:要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更多地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六)管理制度的创新:要坚持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
八、创新社会管理的八大内容: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6、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7、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8、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
九、创新社会管理的五种常用方法:(一)综合法或归纳法:1、苏州虎丘法院借助交通巡回法庭、驻区交警大队、人民调解工作室,与区交警大队、区司法局共同建立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结合“的阶梯式调解体系。2、昆山建立以社工专业人才为引领、以社工从业人员为骨干、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者队伍。3、浙江温岭市从2005年探索并实施的“参与式预算”,综合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社会管理合力。(二)嫁接法:1、昆山法院民一庭、执行局、审监庭等7个业务部门与柏庐街道下辖7个社区结对共建,统一挂牌设立“法官工作室”,2、苏州公安于10月8日在全省率先推出苏州“网上公安机关”。(三)类比法:1、苏州市公安局沪宁高速交警大队综合了多位民警的创新建议,在沿途的电子显示屏不断地打出“车号为××的车辆在××路段有××违法行为”的实时车辆违法信息。这种“活色生鲜”的做法,既及时告知了违法车辆驾驶人,又警示其他驾驶人不要再步其后尘。2、对特殊人群实行特殊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苏州市平江区推出“社救帮扶”品牌工程,让困难群体真正享受发展成果。(四)延伸法或类推法:1、苏州工业园区湖西派出所和苏州市车辆管理所联合推出了全省首家派出所车管服务站,打造“家门口的车管所”。2、把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身上,使他们进入城镇社会管理工作范畴。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五)逆向思维法:1、近些年来,全国启动了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等大接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受到群众称赞。2、今年以来,北京市西城区部分中央部委礼堂食堂开始向社区居民开放,此举得到了广泛赞扬。经常去国家发改委食堂就餐的月坛街道居民陈月告诉记者:“这件事不大,却很实在。就是这样一件件实事,可以改变政府部门的形象,可以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
十、创新社会管理应体现的主要特征:胡锦涛指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刘先明认为: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效的依据和标准,群众满意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向。因此,创新社会管理,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1、创新的社会管理,要超过和好于过去的社会管理水平。2、找到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和不满意的社会突出矛盾和共性社会管理难题。3、解决好社会突出矛盾和社会管理中的共性难题的创新管理,形成规范和示范效应。4、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分享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果,满意创新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