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1不死镇黑骑士: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治法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3:26: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治法部分  GB/T l675131997

Clinic termi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Therapeutic methods

前 言

中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规律,几千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为了更

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满足当前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及对外交流的需要,必须遵循中医学

理论体系,建立统一、科学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标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包括中医疾病、证候、治法三个部分,分别规定了中医临床常见疾病、证候、治则治

法的基本术语及其概念。鉴于中医英译名的原则、方法不尽一致,故本标准仅提出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

中文部分,英文对应词暂未列出。

本标准是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第三部分,规定了中医临床常用治则与治法及其定义,包括药物疗法、针

灸疗法、推拿疗法、外治疗法、意疗法、饮食疗法等,计1050 条。

本标准中列有部分同义词,临床诊疗时,提倡使用正名,避免使用同义词。治法中用方抬号[ ]所括

起的部分,表示放在括号中间的词可以代替部分前面的词。治法中用圆括号()所括起的部分,表示可

以省略。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

鉴于中医学理论渊博,实践性强,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使中医学术不断充实、

完善。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外科、儿科、眼科、耳鼻

喉科、皮肤科、肛肠科等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

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学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文锋、王永炎、陈土窒、陈佑邦、潘彼秦、吴厚新、蔡溢、李乾构、晁恩祥、胡

铁城、郭志强、景录先、靳倚、李国栋。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解释。

Zhangdog 倾情制作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临床13 种常用治则和1037 种常用治法及其定义。治法包括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

拿疗法、外治疗法、意疗法、饮食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卫生统计、医政管理、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5657 一1995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ZY/ T 001 一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3 治则

3.1 急则治标

与缓则治本相对而言。在大出血、暴泻、剧痛等标症甚急的情况下,应及时救治标病,如止血、止泻、

止痛等,然后治其本病的治疗原则。

3.2 缓则治本

与急则治标相对而言。在病势缓和、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当采取以调理、补益为主的治疗原则。

3.3 标本兼[同]治

在病证出现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3.4 因时制宜

在治病时,应考虑到时令气候等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方法、药物等进行治疗的原则。

3.5 因地制宜

在治病时,应考虑到地域环境等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方法、药物等进行治疗的原则。

3.6 因人制宜

在治病时,应考虑到病人体质等个体差异,而选择适宜的方法、药物等进行治疗的原则。

3.7 扶正祛[达]邪

对于正虚为主、因虚而实的病证,应采取扶助正气为主,使正气加强,从而达到驱除病邪目的的治疗原

则。

3.8 扶正固[培]本

对于正气亏虚的病证,宜采用培补正气以愈病的治疗原则。

3.9 祛邪扶[安]正

对于邪气实而正气偏虚的病证,应采取以消除病邪为主,扶助正气为辅,使邪去而正安或正复的治疗原

Zhangdog 倾情制作

则。

3.10 攻补兼施

对于虚实夹杂,或虚实病情相当的病证,可采用既扶正又法邪,即法邪与扶正并重的治疗原则。

3.10.1 先攻后补

先攻邪后培补的治疗原则,用于体弱正虚而又有急须攻下或攻破之症的病证。

3.10.2 先补后攻

先补虚后攻邪的治疗原则,用于需攻破或攻下而又正虚体弱不堪攻的病证。

3.10.3 寓攻于补

为治疗虚实夹杂病症的一种策略。一指将攻邪目的寓寄于补正之中,通过补正为主,待正气来复而能驱

邪以愈病。一指在补益方药中,适当加入一、二味攻邪之品,使扶正而不留邪。

同义词:补中寓攻

3.10.4 寓补于攻

为治疗虚实夹杂病证的一种策略。一指通过攻邪,使邪去而正安,最后达到补益的目的。一指将少量补

益之品夹于大队攻伐药之内,使攻邪而不伤正。

同义词:攻中寓补

3.11 正[逆]治法

为常规的治法。指针对疾病的本质,从正面进行治疗,亦即逆病性而施治。如用寒以治热、用热以治寒,

实证用攻、虚证用补等。

3.11.1 寒者热之

对于寒性的病证,使用温热的方药进行治疗。即热以法寒。

3.11.2 热者寒之

对于热性的病证,使用寒凉的方药进行治疗。即寒凉清热。

3. 11.3 虚则补之

对于虚弱性的病证,使用补益的方药进行治疗。

3. 11.4 实则泻之

对于性质属实的病证,使用攻泻的方药进行治疗。

3. 12 反[从]治法

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用正治法发生格拒时,采用与表面症状相同的

药物来进行治疗,亦即顺从疾病假象而治,如热因热用,寒因寒用之类。

3.12.1 寒因寒用

用寒凉药物治疗真热假寒证的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3.12.2 热因热用

用温热药物治疗真寒假热证的方法。

3.12.3 塞因塞用

用补益或固涩的方药,治疗因正虚所致闭塞不通病症的方法。

3.12.4 通因通用

用通利的方药,治疗因邪实所致呕泻崩漏等病症的方法。

3. 13 调理[平][整]阴阳

利用药物或食物气味性能的偏胜,或情志的属性,或针灸补泻作用等,以纠正阴阳的偏胜偏衰,使之恢

复相对平衡协调的治疗原则。

4 解表法

4.1 辛温解表[发汗]

用味辛性温的方药,以发散风寒,适用于风寒束表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发表散寒

4.1.1 发汗解表

通过发汗以解除表邪,适用于邪袭卫表证的治疗方法。

4.1.2 疏风散寒

运用辛温发散的方药,以法风散寒,适用于风寒表证的治疗方法。

4.1.3 散寒清肺

具有发散表寒、清泄肺热作用,适用于表寒肺热证的治疗方法。

4.2 辛凉解[透]表

用味辛性凉的方药,以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犯表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疏散风热

4.3 辛凉清热

用味辛性凉的方药,以解表清热,适用于卫气同病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解表清热

4.3.1 疏风清[泄]热

具有疏散风邪,清泄邪热作用,适用于风热外袭证、风热犯表证、风热郁滞肌肤证的治疗方法。

4.3.2 透表清热

具有发表清热作用,适用于卫气同病证的治疗方法。

4.3.3 解肌清热

具有清热解肌作用,适用于热毒蕴结肌肤证、气分证等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4.3.4 解表[疏风〕清肺

具有解表及清除肺热作用,适用于风热犯肺证的治疗方法。

4.4 疏邪解[透]表

泛指具有祛散表邪作用,适用于邪气在表的治疗方法。

4.4.1 疏风解表

具有疏散风邪作用,适用于风邪犯表证的治疗方法。

4.4.2 疏风宣肺

具有疏散风邪,宣发肺气作用,适用于邪郁肺卫证及风邪袭肺证的治疗方法。

4.4.3 疏风和营

具有疏散风邪,和营解表作用,适用于风邪袭表、营卫不和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和营解表

4.4.4 解肌发表

具有发散解表作用,适用于邪在肌表所致证候的治疗方法。

4.5 疏风[解表]透疹

运用疏散风邪的方药或外治法,达到透疹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麻疹、风疹等疾病。

4.5.1 解肌透疹

运用清热解毒、疏散肌表的方药或外治法,达到透疹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麻疹、风疹等疾病。

4.5.2 解毒透疹

运用解毒散邪的方药或外治法,达到透疹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麻疹、风疹等疾病。

4.6 疏表通经

通过使用方药,或推拿、外治等,达到疏散表邪、舒畅经气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外邪束表经气

不利的病证。

4.7 解表宣肺

具有发散表邪,宣发肺气作用,适用于邪在肺卫所致风寒袭肺证、风寒闭肺证的治疗方法。

4.8 调和营卫

通过解散风邪以治卫气,收敛益阴以治营气,使营卫恢复正常协调状态,适用于营卫不和证的治疗方法。

4.9 祛湿解表

具有解散表邪、芳香化湿作用,适用于风湿袭表证的治疗方法。

4.10 理气解表

发散解表药与调理气机药并用,适用于外有表邪、内有气滞证候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4.11 扶正解表

泛指发散解表药与补养气血阴阳药并用,适用于气虚外感证、血虚外感证等的治疗方法。

4.11.1 益气解表

解表药与补气药并用,适用于气虚外感证的治疗方法。

4.11.2 养血解表

解表药与补血药并用,适用于血虚外感证的治疗方法。

4.11.3 滋阴解表[发汗]

解表药与滋阴药并用,适用于阴虚外感证的治疗方法。

4.1l.4 助阳解表[发汗]

解表药与温阳药并用,适用于阳虚外感证的治疗方法。

4.11.5 温经解表[发汗]

具有辛温解表与温通经脉作用,适用于风寒袭络、寒胜痛痹等证的治疗方法。

5 涌吐法

5.1 涌吐痰涎

通过催吐而达到祛除痰涎作用,适用于痰浊塞盛而病位偏上的病症的治疗方法。

5.2 涌吐风痰

通过催吐而达到法除痰涎作用,适用于风痰壅盛证的治疗方法。

5.3 涌吐痰食

通过催吐而达到祛除痰食作用,适用于痰食互结证的治疗方法。

5.4 涌吐宿食

涌过催吐而达到祛除宿食作用,适用于食积证的治疗方法。

5.5 开关涌吐

通过催吐而达到开窍通闭作用,适用于痰浊壅盛所致神昏等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涌吐开关

6 攻下法

6.1 清热[泻火]攻下[通腑][通便]

清热药与攻下药并用,适用于大肠热结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苦寒攻[通]下;峻下热结

6.2 泻结行滞

Zhangdog 倾情制作

攻下药与行气药并用,适用于热盛气滞腑实证的治疗方法。

6.3 温下实寒

温阳散寒药与通里攻下药并用,适用于阳虚寒凝便秘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6.3.1 温阳通便[下]

运用温阳祛寒、攻下通便作用的方药,治疗阳虚便秘等病症的方法。

6.3.2 攻下冷[寒]积

温阳散寒药与攻下药并用,治疗沉寒冷积所致病症的方法。

6.4 润燥[肠]通便

增液润燥药与通下药并用,适用于肠燥津亏证、阴虚肠燥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增液通下[润肠],滋阴通[攻]下[便]

6.5 益气通下[便]

通过补气而达到通便作用,适用于气虚所致便秘的治疗方法。

6.6 润肠泄热

滋阴润燥药与清热攻下药并用,适用于热结肠燥证的治疗方法。

6.7 软坚润燥

具有软化坚硬、滋润燥结作用,适用于津亏燥结病证的治疗方法。

6.8 泻[攻]下逐水

通过攻下以消除水饮,适用于水饮内停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攻逐水饮

6.8.1 泻热逐水

运用具有清热、攻下、逐水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热结水停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6.8.2 破积逐水

运用具有破瘀散结、攻下逐水作用的方药,适用于水饮积聚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7 表里双解法

7.1 表里双解

泛指具有解除表邪和里邪作用,适用于表里同病的治疗方法。

7.2 解[发]表攻里[下]

解表药与攻下药并用,适用于表里俱实证的治疗方法。

7.3 解表清里

解表药与清里药并用,适用于表里俱热证或表寒里热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7.4 解表[发汗]温里

发汗解表药与温里祛寒药并用,适用于表俱寒证或表热里寒证的治疗方法。

8 和解法

8.1 和解表里

运用药性平和的方药以调理表里,适用于表里同病而较轻证候的治疗方法。

8.1.1 和解少阳

运用具有解表和里作用的方药,适用于少阳半表半里证的治疗方法。

8.1.2 和解透表[祛邪]

运用具有调和气机、发表透邪作用的方药,使邪气自里向表透达而愈病的治疗方法。

8.1.3 开[透]达膜原

运用具有宣散法邪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邪伏膜原证的治疗方法。

8.1.4 驱邪截疟

具有驱除疟邪作用,以控制疟疾发作的治疗方法。

8.2 调和[理]肝脾

泛指通过疏肝健脾调理气机,使肝脾协调,适用于肝郁脾虚证、肝旺脾虚证等的治疗方法。

8.2.1 疏肝理[和]脾

通过调理肝脾气机,使肝脾协调,适用于肝脾不和证的治疗方法。

8.2.2 疏肝健[补]脾

通过调理肝气、健运脾气而使肝脾协调,适用于肝郁脾虚证的治疗方法。

8.2.3 抑肝扶脾

通过泻肝理气、健运脾气而使肝脾协调,适用于肝旺脾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补脾泻肝;抑木扶土

8.3 疏肝和胃

通过调理肝胃气机而使肝胃调和,适用于肝胃气滞、肝胃不和等证的治疗方法。

8.3.1 解郁和胃

通过解郁理气而使胃气健旺,适用于肝胃气滞、胃滞气逆等证的治疗方法。

8.3.2 抑肝和胃

通过泻肝理气而使胃气和调,适用于肝胃气滞、肝气犯胃等证的治疗方法。

8.3.3 泄肝和胃

Zhangdog 倾情制作

通过清肝理气而使胃气和调,适用于肝热气滞、胃失和降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8.4 调理[和]肠胃

通过调理肠胃气机而使肠胃和健,适用于胃肠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8.5 调理[和]脾胃

通过调理脾胃气机而使脾胃和健,适用于脾胃不和证的治疗方法。

8.5.1 健[补]脾[中]和[安]胃

通过调补脾胃之气而使脾胃和健,适用于脾胃不和证的治疗方法。

8.5.2 养胃和中

通过调补胃气而使中焦和健,适用于胃虚气滞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8.5.3 调中和胃

通过调理中焦气机而使脾胃和健,适用于脾胃不和证的治疗方法。

8.5.4 和中缓急

运用具有缓急止痛和中作用的方药,适用于中焦气机不和而挛急所致疼痛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8.6 调和[理]气血

运用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方药,治疗气血不和所致病症的方法。

同义词:理气和血

8.7 调气和营

运用具有理气和营作用的方药,治疗营气不和所致病症的方法。

8.8 平调寒热

运用具有清热、祛寒作用而性质较为平和的方药,适用于阴阳寒热不调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8.8.1 温清[寒温]并用

清热药与温阳药并用,适用于寒热错杂证的治疗方法。

8.8.2 清上温中

清泄上焦热邪与温补脾胃阳气的方药并用,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方法。

8.8.3 温中清肠

温补脾胃阳气药与清泄肠热药并用,适用于肠热胃寒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8.8.4 温下清上

清泄上焦热邪与温补脾肾阳气的方药并用,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方法。

8.9 分消走泄

通过清利小便、导泻大便等,使病邪得以分消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8.10 分消上下

通过涌吐、祛痰等使病邪从上排出,通过清利二便使病邪从下排出,以达到愈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8.11 表里分消

通过发汗解表和清泄里实,使病邪从表里分消而达到愈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8.12 调理[摄]冲任

运用具有调理冲任气血作用的方药,适用于冲任不调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9 清热法

9.1 清热泻[降]火

运用性寒味苦的方药,具有清除火热作用,适用于火热炽盛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苦寒清热[泄火]

9.2 辛寒清热[气]

运用性味辛散苦寒,具有清泄宣发邪热作用的方药,适用于气分证、卫气同病证或里热仍有同外透达趋

势之证候的治疗方法。

9.2.1 清热透邪

运用辛凉之品,引邪热向外透达,适用于卫气同症证或气分证的治疗方法。

9.2.2 清热祛邪

泛指具有清泻邪热作用,适用于火热炽盛证的治疗方法。

9.2.3 清热[泻火]养[滋]阴

清热药与滋阴药并用,适用于火热伤阴证的治疗方法。

9.2.4 清热[泻火]止渴

通过清热泻火,以减少对阴液的耗伤,达到止渴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热盛津伤所致的口渴。

9.3 清[泄]热解[败]毒

通过清泻火热,达到解毒目的,适用于火[热]毒证、火毒流窜证、火毒入络证的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泻[清]火解毒;清泻火毒

9.4 清热[气]凉血

运用具有凉血清热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血分证、血热炽盛证的治疗大法。

9.4.1 清热[气]凉营

具有清热凉营作用,适用于气营两播证的治疗方法。

9.4.2 清热[泻火]止血

具有清热凉血止血作用,适用于热盛动血证、血热动血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9.4.3 清热调经

通过清热泻火,起到调经作用,适用于血热所致经行先期、量多等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

9.4.4 清热止带

通过清热泻火,起到止带作用,适用于血热所致带下臭秽等症的治疗方法。

9.4.5 解毒安胎

运用具有解毒作用的方药,达到安胎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毒攻胎气所致的病证。

9.4.6 清热[凉营]透疹

通过清热凉营,起到透疹作用,适用于热盛而疹透不畅病症的治疗方法。

9.4,7 清热化斑

具有清热解毒化斑作用,适用于热盛动血证所致斑疹的治疗方法。

9.4.8 清热[泻火]消肿

具有清热泻火、散结消肿作用,适用于火热所致痈肿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9.4.9 清热行滞

清热药与理气行滞药并用,适用于气滞热塞证的治疗方法。

9.4.10 清热[泻火]止痛

通过清热泻火而达到止痛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火热燔灼所致的疼痛。

9.4.11 清热散结止痛

通过清热解毒、消散壅结而达到止痛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热毒炽盛、气血壅滞所致疼痛。

9.4.12 清热宣痹

运用清热祛邪的方药或外治法,达到宣通痹阻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热邪痹阻为主的病证。

9.5 清[凉]营泄热

具有清除营分邪热作用,适用于营分证的治疗方法。

9.5.1 清营凉血

具有清营凉血作用,适用于热入营血证的治疗方法。

9.5.2 清营透热

具有清热凉营作用,并使热邪通过气分透达,适用于气营两燔证、营分证初期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透营转气

9.5.3 凉血清热[泻火]

具有清热凉血泻火作用,适用于血分证的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9.5.4 凉血[营]化斑

具有清营凉血、解毒化斑作用,适用于热入营血证所致斑疹的治疗方法。

9.5.5 解毒化斑

运用具清热解毒作用的方药或其他治法,达到化斑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具有发斑特征的病症。

9.5.6 清营解毒

具有清解营分热毒作用,适用于热毒入营证的治疗方法。

9.5.7 凉血解毒

具有清解分热毒作用,适用于毒入营血证的治疗方法。

9.5.8 凉血止血

具有清热凉血止血作用,适用于血热动血证的治疗方法。

9.5.9 凉血养阴

具有清热凉血滋阴作用,适用于血热伤阴证的治疗方法。

9.5.10 凉血止痢

具有清热凉血止痢作用,适用于血热所致痢疾下血病症的治疗方法。

9.5.11 凉血润燥

清热凉血药与增液润燥药并用,适用于血热化燥证的治疗方法。

9.6 清宣[泄]郁热[火]

具有清热泄火、理气解郁除烦作用,适用于气郁化火证、热扰心神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解郁泄热[泻火];清热[心]除烦

9.7 清泄虚热[火]

具有清热滋阴作用,适用于阴虚内热证的治疗方法。

9.7.1 潜降虚火

具有清泄虚火、引火下潜作用,适用于虚火上炎证、虚阳浮越证、阴虚火旺的治疗方法。

9.7.2 咸寒清热

运用性寒味咸的药物,以清除邪热,适用于阴虚内热等证的治疗方法。

9.8 清泄里热[脏腑]

泛指具有清泄内脏邪热作用,适用于脏腑实热证的治疗方法。

9.9 清心泻火[泄热]

具有清心泻火作用,适用于心火炽盛证的的治疗方法。

9.9.1 清心导赤

Zhangdog 倾情制作

具有清心泻火、导热下行作用,适用于心火炽盛证、小肠实热证[心移热膀胱证]治疗方法。

同义词:清泻火腑

9.9.2 清心解毒

具有清热泄火解毒作用,适用于热毒扰心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9.9.3 清心凉营

具有清心泻火凉营作用,适用于热入心营证的治疗方法。

9.9.4 清心凉血

具有清心泻火凉血作用,适用于血热扰神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凉血清心

9.9.5 清心养阴

具有清心泻火滋阴作用,适用于心热阴虚证、心阴虚火旺证的治疗方法。

9.9.6 清心安神

具有清心泻火宁神作用,适用于热扰心神证的治疗方法。

9.10 清热泻肺

具有清泻肺热作用,适用于肺热炽盛证的治疗方法。

9.10.1 清热宣肺

具有清热泻火宣肺作用,适用于肺热炽盛证、风热闭肺证的治疗方法。

9.10.2 清[宣]肺解毒

具有清热宣肺、泻火解毒作用,适用于热毒壅肺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9.10.3 清肺止血

具有清泻肺热、凉血止血作用,适用于肺热炽盛所致鼻衄、咳血等病症的冶疗方法。

9.10.4 清肺[热]平喘

具有清肺泻火作用,适用于肺热炽盛所致气喘的治疗方法。

9.10.5 清肺[热]止咳

具有清肺泻火作用,适用于肺热炽盛所致咳嗽的治疗方法。

9.10.6 清肺泻肠

具有清肺泻热导下作用,适用于肺热移肠证、肺热肠燥证的治疗方法。

9.10.7 清肺化瘀

清热药与化瘀药并用,适用于肺热血瘀证的治疗方法。

9.11 清胃泄[降]热[火]

Zhangdog 倾情制作

具有清胃泻火作用,适用于胃火炽盛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清泄胃热

9.11.1 清胃解毒

具有清胃泻火解毒作用,适用于热毒壅滞于胃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9.11.2 清热和胃[中]

通过清热泻火以和中宽胃,适用于胃火炽盛证的治疗方法。

9.11.3 清热止呕

通过清泻胃热达到止呕目的,适用于胃热炽盛所致呕吐的治疗方法。

9.11.4 清胃止[凉]血

具有清热凉血止血作用,适用于胃火炽盛所致呕血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9.11.5 清胃滋[养]阴

具有清泄胃热、滋养胃阴作用,适用于胃热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9.11.6 清胃行滞

清热药与理气行滞药并用,适用于胃热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9.11.7 清胃降逆

通过清泄胃热以降逆,适用于胃热气逆证的冶疗方法。

9.12 清脾泄热[泻火]

具有清泻脾胃火热作用,适用于脾胃实热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清泄脾胃伏火

9.13 清肝泄[泻]火[热]

具有清泻肝经火热作用,适用于肝经火旺证、肝火炽盛证、肝火上炎证的治疗方法。

9.13.1 疏肝清[泄]热

具有疏肝清热作用,适用于肝郁化火证的治疗方法。

9.13.2 清[泻]肝解毒

具有清肝泻火解毒作用,适用于热毒淤[瘀」肝证的治疗方法。

9.13.3 清肝理气

清热药与理气行滞药并用,适用于肝热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9.13.4 清肝化瘀

清热药与活血化瘀药并用,适用于肝热血瘀证、肝瘀化热证的治疗方法。

9.13.5 清肝养阴

清热药与滋阴养肝药并用,适用于肝热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9.14 清泄胆热[火]

具有清泻胆经火热作用,适用于胆经郁热证的治疗方法。

9.15 清泻[泄]肝胆

具有清泻肝胆火热作用,适用于肝胆火旺证的治疗方法。

9.16 清心泻脾

具有清泻心脾火热作用,适用于心脾积热证的治疗方法。

9.17 清心泻肝

具有清泻心肝火热作用,适用于心肝火旺证的治疗方法。

9.18 清心泻肺

具有清泻心肺火热作用,适用于心肺热盛证的治疗方法。

9.19 清心泻肾

具有清泻心肾火热作用,适用于心肾火热证的治疗方法。

9.20 泻肝清肺

具有清泻肝肺火热作用,适用于肝火犯肺证、肝肺热盛证的治疗方法。

9.21 泻肝清胃

具有清泻肝胃火热作用,适用于肝火犯胃证、肝胃热盛证的治疗方法。

9.22 清泻肺胃

具有清泻肺胃火热作用,适用于肺胃热盛证的治疗方法。

9.23 清泄膈热

具有清热凉膈作用,适用于热扰胸膈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清热凉膈

9. 24 清泻肠热

具有清泻肠道火热作用,适用于肠道实热证的治疗方法。

9.24.1 清肠解毒

具有清肠泻火解毒作用,适用于热毒蕴肠证的治疗方法。

9.24.2 清肠止血

具有清肠凉血止血作用,适用于肠道热盛所致便血的治疗方法。

9.24.3 清肠[热]止泻

通过清肠泄火达到止泻目的,适用于热滞肠道所致泄泻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9.24.4 清肠[热]止痢

通过清肠泻火达到止痢目的,适用于热滞肠道所致痢疾的治疗方法。

9.25 清泄相火

具有清热泄相火作用,适用于相火偏旺证的治疗方法。

9.26 清热[泻火]通淋

通过清泻膀胱火热达到通淋目的,适用于热淋、膀胱蓄热证的治疗方法。

9.27 清热安胎

通过清泻火热达到安胎目的,适用于热扰胞宫所致胎动不安的治疗方法。

9.28 清[泄]热生[存]津

味甘性凉之清热药与生津药并用,适用于火热伤津证、阴虚内热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甘凉清热

9.29 清热除蒸

具有清热降火、透热除蒸作用,适用于虚火内伏所致蒸蒸发热的治疗方法。

10 理气法

10.1 理气行[导]滞

泛指具有调理气机、疏通阻滞作用,适用于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10.1.1 宣通[畅]气机

具有调理宣通气机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证的治疗方法。

10.1.2 利气琉导

具有行气导滞作用,适用于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10.2 理[行][顺]气解[开]郁

具有理气行滞解郁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0.2.1 开郁降气

具有解郁行滞降气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而上逆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0.2.2 透邪解郁

通过宣透邪气以解除郁滞,适用于邪郁气滞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0.3 疏肝理气[解郁]

具有疏肝理气、行滞解郁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10.3.1 疏肝[解郁][理气]散结

通过疏肝理气行滞,以解除结聚,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结聚痞满之类病症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0.3.2 疏[舒]肝养血

理气药与补血药并用,适用于肝郁血虚证的治疗方法。

10.3.3 疏肝通络

具有疏肝理气通络作用,适用于肝郁血瘀证的治疗方法。

10.3.4 疏肝化瘀

疏肝理气药与活血化瘀药并用,适用于肝郁血瘀证的治疗方法。

10.4 疏肝利胆

具有疏肝理气利胆作用,适用于肝胆淤滞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0.5 宣肺通气

具有理气行滞宣肺作用,适用于邪气阻滞,肺气不宣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0.5.1 宣肺降气

泛指具有理气行滞、宣降肺气作用,适用于邪气阻滞,肺失宣降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0.5.2 宣肺平喘

通过理气宣肺而达平喘目的,适用于邪气阻滞,肺气不宣所致气喘的治疗方法。

10.5.3 泻肺平喘

通过宣泻肺气而达平喘目的,适用于邪气壁滞,肺气不宣所致气喘的治疗方法。

10.5.4 降逆[下气]平喘

通过宣肺降逆而达平喘目的,适用于邪气阻滞,肺气上逆所致气喘的治疗方法。

10.5.5 宣肺[顺气][降逆]止咳

通过宣肺降逆而达止咳目的,适用于邪气阻滞,肺气上逆所致咳嗽的治疗方法。

10.5.6 宣肺解郁

具有理气解郁、宣畅肺气作用,适用于气郁伤肺或肺气郁滞证的治疗方法。

10.6 行[理]气和[健]胃

通过理气行滞而达和胃宽中目的,适用于胃失和降,胃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行气宽中[除满][消痞]

10.7 理气健脾

理气行滞药与补气健脾药并用,适用于脾失健运所见脾气郁结证、脾虚气滞证、思伤脾气证、脾气虚证

等的治疗方法。

10.8 行[顺]气降逆

泛指具有行气降逆作用,适用于气逆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0.8.1 宣肺降逆

通过法邪而达宣降肺气作用,适用于邪气阻肺,肺气上逆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0.8.2 平冲降逆

泛指运用重镇、理气降逆的方药,治疗气逆上冲所致病症的方法。

10.8.3 和胃降逆

通过行气和胃以降逆,适用于胃气上逆所致呕吐、呃逆等的治疗方法。

10.8.4 降逆[和胃]止呕

通过行气和胃以降逆,适用于胃气上逆所致呕吐的治疗方法。

10.8.5 降逆止呃

通过行气和胃以降逆,适用于胃气上逆所致呃逆的治疗方法。

10.8.6 平肝降逆

通过调肝理气以潜镇降逆,适用于肝气上逆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0.8.7 降逆消痞

通过行气降逆以消除痞满,适用于肝胃气滞所致痞满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10,9 理[行]气消痞[散结]

通过理气行滞以消除痞满结聚,适用于肝胃气滞所致痞满的治疗方法。

10.9.1 理[行]气破[消]积

通过理气行滞以消除积聚,适用于气滞日久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0.9.2 理[行]气止痛

通过理气行滞以止痛,适用于气机阻滞所致疼痛的治疗方法。

10.9.3 理[行]气通[和]络

以理气行滞为主,兼以活血通络,适用于气滞兼有血瘀证的治疗方法。

10.9.4 理[行]气化[祛]瘀

理气行滞药与活血化瘀药并用,适用于气滞血瘀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理[行]气活血

10.9.5 行气破血

行气导滞药与破血化瘀药并用,适用于气滞血瘀重证的治疗方法。

10.9.6 理[行]气调经

通过理气行滞以调理月经,适用于气滞所致月经不调的治疗亢洁。

Zhangdog 倾情制作

10.9.7 理[调]气安胎

通过调理气机以安胎,适用于气滞所致胎动不安的治疗方法。

10.9.8 理[行]气消肿

通过理气行滞以消除肿满,适用于气滞所致肿胀病症的治疗方法。

10.9.9 行气宽肠

具有理气行滞、和中宽肠作用,适用于肠道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11 理血法

11.1 活血化[祛][散]瘀

泛指具有活血化瘀作用,适用于血瘀证的治疗方法。

11.1.1 行血祛[逐]瘀

具有行气活血化瘀作用,适用于血瘀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11.1.2 破血行[逐]瘀

运用虫类等峻猛的方药破血化瘀,适用于血瘀重证的治疗方法。

11.1.3 攻下逐瘀

活血化瘀药与攻下药并用,以攻下瘀血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攻逐瘀血

11.1.4 和营行瘀[活血]

养血和营药与活血化瘀药并用,适用于血虚挟瘀证的治疗方法。

11.2 化瘀清热

清热药与化瘀药并用,适用于血化瘀热证、血热瘀滞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清热化瘀

11.2.1 凉血化[散][破]瘀

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作用,适用于血热瘀滞证的治疗方法。

11.2.2 清热化瘀通络

清热药与化瘀通络药并用,适用于瘀热入络证、热蕴络瘀证的治疗方法。

11.3 活血行滞[气]

活血化瘀药与理气行滞药并用,适用于血瘀气滞证、气滞血瘀证的治疗方法。

1l.4 活血消积[癥]

通过活血化瘀以消除癥块,适用于血瘀所致癥积肿块的治疗方法。

11.4.1 化「破」瘀消积[癥]

Zhangdog 倾情制作

用虫类等峻猛的方药破血化瘀,以消除腐积,适用于血瘀所致癥积肿块的治疗方法。

11.4.2 活血[化瘀]散结

通过活血化瘀以消散结聚,适用于血瘀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11.4.3 破[祛]瘀散结[软坚」

用虫类等峻猛方药破血化瘀,以消除积聚,适用于血瘀所致积聚的治疗方法。

11.5 祛[化]瘀生新

通过活血化瘀而促进新血化生,适用于血瘀兼血虚证的治疗方法。

11.6 活[和]血养血

活血祛瘀药与补血药并用,适用于血虚挟瘀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祛[化]瘀养血

11.7 祛[化][行]瘀通络

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作用,适用于血瘀阻络证的治疗方法。

11.8 化瘀利水

活血化瘀药与利水渗湿药并用,适用于血瘀水停证的治疗方法。

11.9 化[祛][散][破]瘀消肿

通过活血化瘀以散结消肿,适用于血肿之类病症的治疗方法。

11.9.1 消散瘀血

通过活血化瘀以散结消肿,适用于血肿之类病症的治疗方法。

11.9.2 消肿和络

通过推拿、外治或方药等,达到消除肿胀、通经活络作用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局部肿胀,经络不利

的病症。

11.10 活血[祛瘀]舒筋

运用和血化瘀药与舒筋通络药,治疗血瘀筋脉不利所致病症的方法。

11.11 活血祛[搜]风

活血化瘀药与祛风通络药并用,治疗血瘀风燥证或血瘀风痹所致病症的方法。

11.12 活血(通络)止痛

通过活血通络以达止痛目的,适用于血瘀所致疼痛的冶疗方法。

11.12.1 化[祛][散]瘀止痛

通过活血破瘀以达止痛目的,适用于血瘀所致疼痛的治疗方法。

11.12.2 通经止痛

Zhangdog 倾情制作

通过疏通经络而达到止痛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经气阻痹不通所致的疼痛。

11.12.3 消癥止痛

通过活血化瘀,以消除癥积而止痛,适用于血瘀所致癥积疼痛的治疗方法。

11.12.4 舒筋止痛

通过缓急舒筋而达到止痛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筋肉挛急不舒所致疼痛。

11.12.5 宣痹止痛

通过法邪宣通痹阻而达到止痛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因邪气阻痹所致的疼痛。

11.12.6 和营止痛

通过调和营血而达到止痛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营血运行不调所致疼痛。

11.13 化[祛」瘀止血

通过活血化瘀以达止血目的,适用于血瘀出血证的治疗方法。

11.13.1 和络止血

通过外治或内治,以和调脉络,达到止血[含止衄]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以出血为主症的病症。

11.13.2 止血定痛

以止血为主,并兼镇定止痛的治疗方法。

11.14 通络下乳

通过活血通络以达催乳目的,适用于血瘀所致乳汁不行的治疗方法。

11.15 和[通][活]络

用针灸、推拿、外治或方药等,达到调和经络的目的,适用于络脉不调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1.15.1 和营通络

通过摧拿、外治或方药等,达到调和营气、疏通经络的目的,适用于营气不调、经络不利所致病症的治

疗方法。

11.15.2 宣[通]痹和络

通过推拿、外治或方药等,达到宣通痹阻、调和经络的目的,适用于邪气阻痹、经络不利的痹病类病证

的治疗方法。

11.15.3 活血[化瘀]通痹

通过活血化瘀,达到宣通痹阻的目的,适用于血瘀所致痹病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11.15.4 舒筋和[通]络

通过推拿、外治或方药等,达到舒畅筋脉、通经活络的目的,主要适用于经气不利、筋肌挛急的病症的

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1.16 通经止痒

运用具有通经活络和血作用的方药或其他疗法,达到止痒目的,适用于经气阻痹所致瘙痒病症的治疗方

法。

11.17 活[和]血调经

通过活血理气以达调理月经目的,适用于气血不和所致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

11.18 和血安胎

通过活血理气以达安胎目的,适用于气血不和所致胎动不安的治疗方法。

11.19 祛[化]瘀下胎[催产]

通过活血化瘀以催产下胎,适用于血瘀气滞所致胎儿不下的治疗方法。

11.20 化瘀通脑

通过活血化瘀以疏通脑络,适用于瘀阻脑络证的治疗方法。

11.2l 化瘀宣肺

通过活血化瘀以宣通肺气,适用于瘀阻肺络证的治疗方法。

11.22 化瘀宽胸

通过活血化瘀以宽胸利隔,适用于瘀阻胸隔证、瘀阻胸胁证的治疗方法。

11.23 化瘀宽心

通过活血化瘀以疏通心脉,适用于心血瘀阻证的治疗方法。

11.24 化瘀和胃

通过活血化瘀以和胃宽中,适用于瘀阻胃络证的治疗方法。

11.25 化瘀养胃

活血化瘀药与养胃和中药并用,适用于胃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法。

11. 26 化瘀疏肝

通过活血化瘀以疏肝和络,适用于肝血瘀阻证的治疗方法。

11.27 化瘀养肝

活血化瘀药与补血养肝药并用,适用于肝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法。

11.28 化瘀理脾

通过活血化瘀以健脾和中,适用于脾经血瘀证的治疗方法。

12 祛湿法

12.1 辟秽[芳香]化[泄]浊

用芳香化浊辟秽之品,以祛除秽浊之邪,适用于秽浊湿邪侵袭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2.1.1 祛湿解毒

具有芳香祛湿、化浊解毒作用,适用于湿毒证的治疗方法。

12.1.2 分清降[泄][泌]浊

通过增强脾肾气化功能以利尿泄浊,适用于湿浊困阻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2.1.3 轻清宣[芳]化

用轻清芳香之品以宣化湿浊,适用于湿邪阻滞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清宣化浊

12.2 刮[祛]湿化浊

通过通利小便以化湿泄浊,适用于湿邪阻滞证的治疗方法。

12.2.1 清利湿浊

通过清热利小便以化湿泄浊,适用于湿热蕴结而湿重于热证的治疗方法。

12.2.2 清化湿浊

用轻清芳香之品宣化湿浊,佐以清热,适用于湿邪阻滞而湿重于热证的治疗方法。

12.2.3 化湿降浊

用轻清芳香之品,宣化湿浊,适用于湿邪阻滞证的治疗方法。

12.2.4 燥湿化浊

用苦寒辛燥之品,燥湿化浊,适用于湿邪阻滞证的治疗方法。

12.3 宣散湿邪[浊]

用芳香辛散之品,宣化湿浊,适用于湿郁卫表证的治疗方法。

12.4 行[理]气化湿

理气行滞药与芳香化湿药并用,适用于湿阻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12.5 化[燥]湿和营

具有芳香化湿、调和营卫作用,适用于湿郁肌表所致证候的治疗方法。

12.__________6 化湿和中

通过法湿化浊,以健脾和胃,适用于湿困脾胃证、脾虚湿困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化湿醒[运][健]脾

12.7 健[扶]脾化[祛]湿

通过补益脾气,使脾气旺而能祛湿化浊,适用于脾虚湿困证的治疗方法。

12.7.1 健脾渗[利]湿

渗湿化浊药与健脾益气药并用,适用于脾虚湿困证、湿困脾胃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同义词:渗湿健脾

12.7.2 温中化湿

用温阳散寒、燥湿和中之品,治疗寒湿困脾证的方法。

12.7.3 健脾止带

通过补脾益气化湿,以止带下,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带下的治疗方法。

12.7.4 燥湿运[健]脾

用辛燥之品,通过燥湿而使脾气健运,适用于湿困脾阳证的治疗方法。

12.8 淡渗分利[祛湿]

通过淡渗利湿以法除湿邪的治疗方法。

12.9 宽中利[化]湿

通过法湿化浊,以健脾和胃,适用于湿困脾胃证的治疗方法。

12.10 清心利湿[水]

清心泻火药与淡渗利尿药并用,导心火下泄,适用于心火炽盛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清心利膀胱

12.11 清胆利湿

清热药与利湿药并用,适用于湿热阻滞胆腑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2.12 燥湿行气[滞]

理气行滞药与辛燥法湿药并用,适用于气滞湿阻证的治疗方法。

12.13 燥湿和胃[中]

用辛燥之品,通过燥湿而达宽中和胃目的,适用于湿阻中焦的治疗方法。

12.14 法[疏]风燥[化]湿

具有法风燥湿作用,适用于风湿侵袭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2.15 散寒除[祛][燥]湿

具有辛温法寒燥湿作用,适用于寒湿阻滞证的治疗方法。

12.15.1 温化寒湿

运用具有温补阳气、祛寒燥湿作用的方药,治疗阳虚湿困证的方法。

12.15.2 宣化寒湿

具有辛香法寒化湿药作用,适用于寒湿蕴结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2.16 清热祛[除]湿

清热药与祛湿药并用,适用于湿热蕴结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2.16.1 清热利湿

清热药与利湿药并用,适用于湿热蕴结证的治疗方法。

12.16.2 清热化湿

清热药与化湿药并用,适用于湿热蕴结证的治疗方法。

12.16.3 清泄湿热

通过分利二便以清热祛湿,适用于湿热蕴结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化湿泄热

12.17 清利[化]三焦(湿热)

清热药与祛湿药并用,适用于湿热弥漫三焦证的治疗方法。

12.17.1 清利中焦(湿热)

清热药与利湿药并用,适用于中焦湿热证的治疗方法。

12.17.2 清利脾胃(湿热)

清热药与怯湿药并用,适用于脾胃湿热证的治疗方法。

12.17.3 清利脾经(湿热)

清热药与法湿药并用,适用于湿热蕴脾证的治疗方法。

12.17.4 清利肝胆(湿热)

清热药与法湿药并用,适用于肝胆湿热证的治疗方法。

12.17.5 清利肝经(湿热)

清热药与法湿药并用,适用于肝经湿热证的治疗方法。

12.17.6 清利肠道(湿热)

清热药与法湿药并用,适用于肠道湿热证的治疗方法。

12.17.7 清利膀胱(湿热)

清热药与利尿药并用,适用于膀胱湿热证的治疗方法。

12.17.8 清利下焦(湿热)

清热药与利湿药并用,适用于下焦湿热证的治疗方法。

12.17.9 清宣上焦湿热

清热药与芳香化湿药并用,适用于上焦湿热证的治疗方法。

12.17.10 清热化湿行滞

具有清热、化湿、理气行滞作用,适用于湿热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2.17.11 清热化湿解毒

具有清热、化湿、解毒作用,适用于湿热毒蕴证的治疗方法。

12.17.12 清热化湿通络

清热化湿药与活血通络药并用,适用于湿热阻络证的治疗方法。

12.18 清[泄]热燥[化]湿解毒

通过清热化湿以解毒,适用于湿热毒蕴证的治疗方法。

12. 19 利水消肿

泛指运用具有利水作用的方药或其他疗法,达到消除水肿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水肿病症。

12.19.1 渗湿利水[尿]

通过淡渗利小便,治疗水湿内停证的方法。

同义词:利水渗[除]湿

12.19.2 健[温]脾利[制]水

补脾益气药与利水渗湿药并用,适用于脾虚水泛证的治疗方法。

12.19.3 温肾利[化][行]水

通过温补肾阳以利水,适用于肾阳虚水泛证的治疗方法。

12.19.4 宣[泻]肺利[行]水

通过宣通肺气,使上窍开而下窍泄,适用于肺失宣降所致皮水、风水等病的治疗方法。

12.19.5 疏[祛]风利水

通过祛风解表以利水消肿,适用于风水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12.19.6 解「发]表利水

通过发汗解表以利水消肿,适用于风水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发汗行水

12.19.7 散寒利水

温阳散寒药与化气行水药并用,适用于阳虚水泛证、阳虚湿困证的治疗方法。

12.19.8 化气利[行]水

通过温阳助气化,以利水消肿,适用于气滞水停证或气化失常所致水肿的治疗方法。

12.20 除[化]湿通络

温阳法湿药与活血通络药并用,适用于寒湿阻络证的治疗方法。

12.20.1 除[祛]湿止痛

通过祛除湿邪以止痛,适用于湿邪阻滞所致疼痛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2.20.2 祛[燥]湿除[散]满[痞]

通过祛除湿邪以消痞除满,适用于湿阻气滞所致痞满的治疗方法。

12.20.3 除[祛][燥]湿止痒

通过祛湿杀虫以止痒,适用于湿毒蕴肤证所致痊痒的治疗方法。

12.20.4 除[祛]湿止带

通过祛除湿邪以止带下,适用于湿浊下注所致带下的治疗方法。

12.20.5 祛[渗][化]湿止泻

通过祛除湿邪以止泄泻,适用于湿阻肠道所致泄泻的治疗方法。

12.20.6 祛湿止痢

通过祛除湿邪以止痢,适用于湿阻肠道所致痢疾的治疗方法。

12.20.7 祛湿消肿

通过祛除湿邪以消除水肿,适用于水湿内停所致水肿的治疗方法。

12.20.8 祛[化]湿宣痹

用祛湿或化湿的方药或外治法,以宣通痹阻,主要适用于以湿为主的湿胜著痹证的治疗方法。

13 润燥法

13.1 轻宣润[外]燥

具有轻宣散邪、增液润燥作用,适用于外燥袭表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3.1.1 疏表润燥

具有解表散邪、增液润燥作用,适用于外燥袭表证的治疗方法。

13.1.2 祛[疏]风润燥

具有疏风散邪、增液润燥作用,适用于风燥袭表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3.1.3 轻宣凉燥

具有宣散寒邪、增液润燥作用,适用于凉燥证、凉燥袭肺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散寒润燥

13.1.4 清宣温燥

具有清宣热邪、增液润燥作用,适用于温燥证、温燥袭肺证的治疗方法。

13.2 清热润燥

具有清热增液润操作用,适用于温燥证的治疗方法。

13.3 清肺润燥

具有清热宣肺、增液润燥作用,适用于燥邪犯肺证、肺热阴虚证、肺燥郁热证等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同义词:清燥润肺

13.4 滋[养]阴润燥

具有滋阴清热、增液润燥作用,适用于阴虚内燥证的治疗方法。

13.4.1 生津润燥

通过生津增液以润燥,适用于津液亏虚所致干燥病症的治疗方法。

13.4.2 生津止渴

运用具有生津作用的方药或饮料等,通过增加阴液以止渴,适用于津液亏虚所致口渴的治疗方法。

13.4.3 增液润肺

通过生津增液以润肺燥,适用于肺燥阴亏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3.5 养[补]血润燥

具有补血、增液润燥作用,适用于阴虚血燥证、血虚风燥证的治疗方法。

13.5.1 养血润肤

具有补血增液、润燥止痒作用,适用于血虚风燥证等的治疗方法。

13.5.2 润肤[燥]止痒

通过补血养阴、祛风润燥等以止痒,适用于血虚风燥证等的治疗方法。

13.5.3 养营润燥

具有养营补血润燥作用,适用于营血亏虚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3.6 润燥止渴

通过滋阴增液润燥以止渴,适用于阴虚津亏证的治疗方法。

13.7 润燥[肺]止咳

通过滋阴润燥以止咳,适用于阴虚肺燥证所致咳嗽的治疗方法。

13.8 润燥解毒

具有滋阴、润燥、解毒作用,适用于燥毒证的治疗方法。

14 补益法

14.1(扶正)补[益]气

泛指具有补益正气作用,适用于气虚证的治疗方法。

14.1.1 补气祛痰

补气药与祛痰药并用,适用于气虚痰结证的治疗方法。

14.1.2 补[益]气生血

Zhangdog 倾情制作

以补脾益气为主,佐以补血药,使气旺而助血化生,适用于气虚所致气血两虚证的治疗方法。

14.1.3 补[益]气活血[祛瘀][行瘀]

补气药与活血药并用,适用于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法。

14.1.4 补[益」气生津

补气药与生津药并用,适用于津气亏虚证的治疗方法。

14.1.5 益气退热

用味甘性温的方药,适用于气虚发热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甘温除热

14.1.6 益气下胎[催产]

通过补气扶正,以催产下胎,适用于气虚无力所致难产的治疗方法。

14.1.7 补气利水

补气药与利水药并用,适用于气虚水停证的治疗方法。

14.1.8 补[益]气化[祛]湿

补气药与法湿药并用,适用于气虚湿困证的治疗方法。

14.1.9 补气祛邪

通过补气扶正,以祛邪外出,适用于气虚邪恋证的治疗方法。

14.1.10 补气清热

通过补气扶正,以清除邪热,适用于气虚余热证的治疗方法。

14.2 补益心气

具有补气养心作用,适用于心气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补心益气

14.3 补益肺气

具有补气益肺作用,适用于肺气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补肺益气

14.4 补益中气

具有补气健脾和胃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补脾健[益]胃;补中益气

14.4.1 补[健]脾益[补]气

具有补气健脾作用,适用于脾气虚证的治疗方法。

14.4.2 补脾止泻[泄]

运用健脾益气的方药,达到止泻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脾气亏虚所致的泄泻。

Zhangdog 倾情制作

14.4.3 补胃和中

具有补气健胃和中作用,适用于胃气虚证的治疗方法。

14.4.4 补[益]气升提

具有补气健脾、升提阳气作用,适用于气陷证、脾气下陷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补脾「益气〕升阳;升阳益气

14.4.5 补气[脾]摄[统]血

通过补气健脾,使气能统摄血行,适用于脾不统血证、气不摄血证的治疗方法。

14.4.6 补脾养血

具有补脾益气、养营生血作用,适用于脾虚血亏证、脾虚血燥证的治疗方法。

14.5 补益肝气

具有补气养肝作用,适用于肝气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补肝益气

14.6 补益肾气

具有补肾益气作用,适用于肾气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补肾益气

14.6.1 补肾扶[培]元

常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培补肾之元气,适用肾气虚证的治疗方法。

14.6.2 补肾纳气[益肺]

通过补益肺肾之气,以纳气平喘,适用于肺肾气虚所致喘咳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纳气平喘

14.6.3 补肾[气]安胎

运用益气补肾的方药,达到安胎目的,适用于肾虚而胎动不安病症的治疗方法。

14.7 补益心肺

具有补益心肺之气作用,适用于心肺气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补心益肺

14.8 补脾益肺

运用具有补益脾肺作用的方药,使脾肺之气旺,适用于脾肺两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培土生金

14.9 补益脾肾

具有补益脾肾之气作用,适用于脾肾气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补脾益肾

Zhangdog 倾情制作

14.10 补[益]气固脱

具有大补元气作用,适用于气脱证的治疗方法。

14.10.1 补[益]气回阳

具有温补阳气作用,适用于阳气欲脱证的治疗方法。

14.10.2 益气生脉

具有补气增液作用,适用于气虚欲脱而脉微细的治疗方法。

14. l1 补血

泛指具有补养血液作用,适用于血虚证的治疗方法。

14.12 补血养心

具有补血养心作用,适用于心血虚证的治疗方法。

14.13 补血养肝

具有补血养肝作用,适用于肝血虚证的治疗方法。

14.13.1 养血平[柔]肝

具有补血柔肝作用,适用于肝血虚而风阳偏亢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4.13.2 养血舒[疏]肝

补血药与疏肝理气药并用,适用于肝郁血虚证的治疗方法。

14.14 补血固脱

通过止血输血、大补气血等,以补血固脱,适用于血脱证的治疗方法。

14.14.1 补血温阳

补血药与温阳药并用,适用于血虚寒凝证或寒凝血虚证的治疗方法。

14.14.2 养血止痒

通过补血而达到止痒的目的,适用于血虚风燥证的治疗方法。

14.14.3 养血润肠[通便]

通过补血而达到润肠通便的目的,适用于血虚肠燥证的治疗方法。

14.14.4 养血调经

通过补血而达到调理月经的目的,适用于血虚所致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

14.14.5 养血调[和]血

补血药与活血药并用,适用于血虚且运行不畅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4.14.6 养血安胎

通过补血而达到安胎的目的,适用于血虚所致胎动不安的治疗的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4.14.7 养血止痛

通过补血而达到止痛的目的,适用于血虚所致疼痛的治疗方法。

14.14.8 养血生发

通过补血以助头发生长,适用于血虚而头发枯萎脱落的治疗方法。

14.14.9 养血复[通]脉

通过补血而达到复脉的目的,适用于血虚所致脉微欲绝的治疗方法。

14. 14.10 养血舒筋

通过补血而使筋脉舒柔,适用于血虚所致筋脉挛急或萎弱无力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14.14.11 养血清[退]热

补血药与清热药并用,适用于血虚内热证的治疗方法。

14.14.12 养血清肝

补血药与清肝药并用,适用于血虚肝热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4.14.13 养血和络

补血药与活血通络药并用,适用于血虚络脉不和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4.14.14 养血宣痹

通过补血而宣通痹阻,适用于痹病属于血虚证的治疗方法。

14.14.15 养血祛痰

补血药与祛痰药并用,适用于血虚挟痰证的治疗方法。

14.14.16 养血祛风

补血药与祛风药并用,适用于血虚风袭证的治疗方法。

14.14.17 养血生津

补血药与生津药并用,适用于血虚津亏证的治疗方法。

14.14.18 养血怯邪

通过养血扶正,以祛邪外出,适用于血虚邪恋证的治疗方法。

14.14.19 养血止血

补血药与止血药并用,适用于出血而血虚病症的治疗方法。

14.14.20 补血[心]养[安]神

具有补血养心安神作用,适用于心血亏虚、心神失养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4.15 滋(补)阴(液)

Zhangdog 倾情制作

用味甘性凉之品,以滋补阴液,适用于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甘凉养[滋]阴

14.16 滋补[养]心阴

具有滋阴养心作用,适用于心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17 滋补[养]肺阴

具有滋阴补肺作用,适用于肺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17.1 润肺生津

具有生津养阴润肺作用,适用于阴虚肺燥证的治疗方法。

14.17.2 滋[养]阴清肺

滋阴药与清热药并用,适用于肺热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18 滋[养]阴益[和]胃

具有滋阴生津、益气养胃作用,适用于胃津气亏虚证、胃气阴两虚证、胃燥津伤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益[养]胃生津

14.19 滋补[养]脾阴

具有滋阴补脾作用,适用于脾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20 滋补[养]肝阴

具有滋阴养肝作用,适用于肝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20.1 滋[养]阴柔肝

具有滋阴养肝柔肝作用,适用于肝阴亏虚、肝失柔润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4. 20.2 滋[养]阴疏[舒]肝

滋阴药与疏肝理气药并用,适用于肝郁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 20.3 滋[养]阴平肝

具有滋阴养肝、平肝潜阳作用,适用于肝阴虚阳亢的治疗方法。

14.21 滋补[养]肾阴

具有滋阴补肾作用,适用于肾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21.1 滋肾纳气

具有滋肾阴、补肾气作用,适用于肾之气阴亏虚、摄纳无权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4.21.2 大[真]补真阴

多用血肉有情之品,培补肾阴,适用于肾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22 滋补[养]心肺

Zhangdog 倾情制作

具有滋阴养心补肺作用,适用于心肺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22.1 滋补[养]肝胃

具有滋阴补肝养胃作用,适用于肝胃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22.2 滋补[养]脾胃

具有滋阴补脾养胃作用,适用于脾胃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22.3 滋肺清肠

具有滋阴润肺清肠作用,适用于肺阴亏虚、肠燥失润所见证候的治疗方法。

14. 22.4 滋补[养]肝肾

具有滋阴补肾养肝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滋肾养肝;滋水涵木

14.22.5 滋补[养]心肾

具有滋阴补肾养心作用,适用于心肾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 22.6 滋补[养]肺肾

具有滋阴补肾益肺作用,适用于肺肾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 22.7 滋补[养]肺胃

具有滋阴补肺养胃作用,适用于肺胃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4.23 滋阴清热

滋阴药与清热药并用,适用于阴虚内热证的治疗方法。

14.23.1 滋阴凉营

滋阴药与清热凉营药并用,适用于热伤营阴证的治疗方法。

14.23.2 滋阴凉血

滋阴药与清热凉血药并用,适用于血热伤阴证、阴虚血热证的治疗方法。

14. 23.3 滋[养]阴生津

具有滋阴生津增液作用,适用于津液亏虚证、阴虚津亏证的治疗方法。

14.23.4 滋阻止渴

具有滋阴生津以止口渴作用,适用于阴虚津亏证的治疗方法。

14.23.5 滋阴降火

滋阴药与清热降火药并用,适用于阴虚火旺证的治疗方法。

14. 23.6 滋[育]阴潜阳

滋阴药与重镇潜阳药并用,适用于阴虚阳亢证、阴虚阳浮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4.23.7 滋阴通脉

通过滋阴增液而复脉,适用于阴液虚脱而脉细微弱的治疗方法。

14.23.8 坚[养][育]阴止痢

通过滋阴而止痢,适用于痢久阴虚欲脱证的治疗方法。

14.23.9 滋阴(清热)解毒

具有滋阴清热解毒作用,适用于热毒伤阴证的治疗方法。

14.23.10 滋阴止血

滋阴药与止血药并用,适用于阴虚动血证治疗方法。

14.23.11 滋阻止呕

通过滋阴和胃而止呕,适用于阴虚胃失和降所致呕吐的治疗方法。

14.23.12 滋阻止咳

通过滋阴润肺而止咳,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咳嗽的治疗方法。

14.23.13 滋阴止汗

通过滋阴清热而止汗,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盗汗的治疗方法。

14.23.14 滋阴利水

滋阴药与利水药并用,适用于阴虚水停证的治疗方法。

14. 23. 15 滋阴化[利]湿

滋阴药与祛湿药井用,适用于阴虚湿阻证的治疗方法。

14.23. 16 滋阴通淋

通过滋阴清热而通淋,适用于淋病属于阴虚内热证的治疗方法。

14. 23.17 滋阴通便[润肠]

通过滋阴润肠而通便,适用于阴虚肠燥证的治疗方法。

14.23.18 滋阴行气

滋阴药与理气行滞药并用,适用于阴虚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14.23.19 滋阴化瘀

滋阴药与活血化瘀药并用,适用于阴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法。

14.23.20 滋阴祛痰

滋阴药与化湿祛痰药并用,适用于阴虚痰湿证的治疗方法。

14.23.21 滋阴清热化痰

Zhangdog 倾情制作

滋阴清热药与祛痰药并用,适用于阴虚痰热证的治疗方法。

14.23.22 滋阴清热化湿

滋阴清热药与化湿药并用,适用于阴虚湿热证的治疗方法。

14.23.23 滋阴解郁清热

滋阴清热药与理气解郁药并用,适用于阴虚热郁证的治疗方法。

14.23.24 滋阴祛邪

通过滋阴扶正,以祛邪外出,适用于阴虚邪恋证的治疗方法。

14.23.25 滋阴搜邪

通过滋阴扶正,以搜除余邪,适用于阴虚余热证的治疗方法。

14.24 补[温]阳益气

温阳药与补气药并用,适用于阳气亏虚证的治疗方法。

14.25 补[壮][温]阳

泛指具有温补阳气作用,适用于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14.26 温补心阳

具有温阳补心作用,适用于心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14.27 温补肺阳

具有温阳补肺作用,适用于肺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14.27.1 温肺止咳

通过温阳补肺而止咳,适用于阳虚肺寒所致咳嗽的治疗方法。

14. 27.2 温肺平喘

通过温阳补肺而平喘,适用于阳虚肺寒所致气喘的治疗方法。

14.28 温补[运]脾阳

具有温阳补脾作用,适用于脾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14. 29 温补胃阳

具有温阳健胃作用,适用于胃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温阳[中]益[和]胃

14.30 温补肝阳

具有温阳补肝作用,适用于肝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14.31 温补肾阳[气]

具有温阳补肾作用,适用于肾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同义词:温[补]肾壮阳

14.31.1 温补命火

具有温肾阳补命火作用,适用于命门火衰证的治疗方法。

14.31.2 温补纳气

具有温阳益气补肾作用,适用于肾阳虚而摄纳无权所见病症的治疗方法。

14.31.3 温补下元[元阳]

多用血肉有情之品,具有温补肾阳作用,适用于肾阳虚衰证的治疗方法。

14.31.4 补[温]肾止泻

运用温补肾阳的方药,达到止泻作用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泄泻。

14.32 温补心肺

具有温补心肺作用,适用于心肺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14.32.1 温补脾胃

具有温补脾胃作用,适用于脾胃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14.32.2 温补脾肾

具有温补脾肾作用,适用于脾肾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14.32.3 温补心肾

具有温补心肾作用,适用于心肾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14.32.4 温中[脾]涩肠[止泄]

具有温阳补脾作用,适用于脾阳虚所致泄泻的治疗方法。

14.32.5 温中[脾]止血

具有温中补脾作用,适用于脾阳虚失于统血所致出血的治疗方法。

14.33 温阳行[理]气

温阳药与理气行滞药并用,适用于阳虚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14.33.1 温阳固经

通过温阳而固摄月经,适用于阳虚所致崩漏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14.33.2 温阳调经

通过温阳而调掇月经,适用于阳虚所致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

14.33.3 温阳止血

通过温阳固摄而止血,适用于阳虚失摄所致出血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4.33.4 温阳化斑

通过温阳解毒而化斑,适用于阳虚寒凝所致斑疹的治疗方法。

14.33.5 温阳消肿

通过温阳散寒而消肿,适用于阳虚水泛证的治疗方法。

14.33.6 温阳宣[通]痹

通过温通阳气而宣通痹阻,适用于阳虚寒凝所致痹病的治疗方法。

14.33.7 温阳[通]散结

通过温通阳气而散结消肿,适用于阳虚寒凝所致肿块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14.33.8 温阳活血[化瘀]

温阳散寒药与活血化瘀药并用,适用于寒凝血瘀证、血寒证、阳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法。

14. 33.9 温阳止痛

通过温通阳气而止痛,适用于阳虚寒凝所致疼痛的治疗方法。

14.33.10 温阳止汗

通过温阳固摄而止汗,适用于阳虚失摄所致汗出的治疗方法。

14.33.11 温阳止渴

通过温阳助气化而腾津止渴,适用于阳虚津液不升所致口渴的治疗方法。

14.33.12 温阳止泻

通过温补阳气而止泻,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泄泻的治疗方法。

14.33.13 温阳[中]止痢

通过温补脾肾阳气而止痢,适用于脾肾阳虚之痢疾的治疗方法。

14.33.14 温阳利[化][行]水

通过温补阳气而利水消肿,适用于阳虚水泛证的治疗方法。

14.33.15 温阳止遗

通过温补肾阳而固精止遗,适用于肾阳虚之遗精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14.33.16 温阳止带

通过温补阳气而祛湿止带,适用于阳虚湿困所致带下的治疗方法。

14.33.17 温阳祛湿

通过温补阳气而祛湿化浊,适用于阳虚湿困证的治疗方法。

14.33.18 温阳祛痰

温阳药与祛痰药并用,适用于阳虚痰凝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4.33.19 温阳祛邪

通过温阳扶正,以祛邪外出,适用于阳虚邪恋证的治疗方法。

14.34 补益气血

泛指具有补益气血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补气养血

14.34.1 调补[养]气血

具有补气理气、养血活血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且不调和所见病症的治疗方法。

14. 34.2 温补气血

具有温阳补气养血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证而有寒象的治疗方法。

14.33.3 益气养营

具有补气养营作用,适用于营气亏虚证、脾虚营亏证的治疗方法。

14. 33.4 补益肝脾(气血)

具有补脾气养肝血作用,适用于肝脾气血两虚证的治疗方法。

14.33.5 补益心脾(气血)

具有补脾气养心血作用,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证的治疗方法。

14.33.6 补益心肝(气血)

具有补益心肝气血作用,适用于心肝气血两虚证的治疗方法。

14.33.7 止血补气固脱

通过止血输血、大补气血等,适用于气随血脱证的治疗方法。

14.35 滋阴补[温]阳

具有滋阴温阳作用,适用于阴阳两虚证的治疗方法。

14.35.1 温阳滋阴

以温补阳气为主,佐以滋补阴液,适用于阳损及阴证的治疗方法。

14.35.2 滋阴温阳

以滋补阴液为主,佐以温补阳气,适用于阴损及阳证的治疗方法。

14.35.3 固阴回阳

用具有大补阴阳、收敛固脱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阴竭阳脱证的的治疗方法。

14.36 益气滋[养]阴

具有滋阴益气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滋[养]阴益气

Zhangdog 倾情制作

14.37 补益精髓

多用血肉有情之品,以补肾益精髓,适用于肾虚髓亏证、精气亏虚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补精益[填]髓;补肾益[填]髓

14.37.1 补益精血

具有补益精血作用,适用于精血亏虚证的治疗方法。

14.37.2 补肾益[填]精

具有补益肾精作用,适用于肾精亏虚证的治疗方法。

14.37.3 补肾调经

通过补益肾之精气,或滋肾阴、温肾阳等,达到调理月经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因肾虚所致的月

经不调。

14.37.4 温补肾精

具有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作用,适用于肾阴虚精亏证的治疗方法。

14. 37.5 滋补肾精

具有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作用,适用于肾阴虚精亏证的治疗方法。

14.38 补益心肾

泛指具有补益心肾作用,适用于心肾阴阳两虚证、心肾气阴两虚证、心肾气虚证等的治疗方法。

14.39 滋阴补血

滋阴药与补血药并用,适用于阴血亏虚证的治疗方法。

15 温里法

15.1 回阳(救急)

具有大补阳气作用,适用于亡阳证的治疗方法。

15.1.1 回[扶]阳救逆

通过大补阳气,以回阳救逆,适用于亡阳证四肢厥冷的治疗方法。

15.1.2 回[温]阳固脱

具有大补阳气、收敛固摄作用,适用于亡阳证的治疗方法。

15.1.3 回阳通[生]脉

通过温补阳气而复脉,适用于阳气虚脱而脉微的治疗方法。

15.1.4 温经回阳

通过温补阳气而使经脉复通,适用于阳衰欲脱而经脉不利所见证候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5.2 温阳[里]散寒

具有温补阳气、祛散寒邪作用,适用于寒凝阳虚证、阳虚寒凝证的治疗方法。

15.2.1 温中散[祛]寒

通过温补脾胃阳气以散寒和中,适用于脾胃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15.2.2 温肺散寒

通过温阳补肺以散寒,适用于肺阳虚寒凝所见证候的治疗方法。

15.2.3 温肾散[祛]寒

通过温阳补肾以散寒,适用于肾阳虚寒凝所见证候的治疗方法。

15.2.4 暖肝散寒

通过温阳行气、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滞肝脉证的治疗方法。

15.2.5 温胃散寒

具有温阳散寒和胃作用,适用于寒邪犯胃证的治疗方法。

15.2.6 温胃降逆

具有温中散寒、和胃降逆作用,适用于胃寒气逆证的治疗方法。

15.2.7 温通小肠

具有温阳散寒作用,适用于寒滞肠道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散寒温肠

15.3 温经散[祛]寒

具有温阳散寒通经作用,适用于寒滞经脉证的治疗方法。

15.3.1 暖宫散寒

具有温阳散寒暖宫作用,适用于寒凝胞宫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温经暖宫

15.3.2 暖宫止痛

具有温阳散寒、暖宫止痛作用,适用于寒凝胞宫所致疼痛的治疗方法。

15.3.3 温经止痛

通过温经散寒以止痛,适用于寒滞经脉所致疼痛的治疗方法。

15.3.4 温经通阳

具有温经通阳散寒作用,适用于寒滞经脉证的治疗方法。

15.3.5 温通经[血]脉

具有温经散寒通脉作用,适用于寒滞血脉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5.3.6 温经[阳]通络

具有温经散寒通络作用,适用于寒滞经络所见证候的治疗方法。

15.3.7 温经活血

温阳通经药与活血化瘀药并用,适用于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5.3.8 通阳理气

温阳药与理气行滞药并用,适用于寒凝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15.4 散寒止痛

通过温散寒邪而达到止痛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寒邪凝滞所致的疼痛。

15.4.1 散寒止呕

运用温阳散寒的方药或外治法,达到降逆止呕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寒证呕吐。

15.4.2 散寒止泻

运用温阳散寒的方药或外治法,达到控制泄泻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寒证泄泻。

15.4.3 散寒平喘

运用温散寒邪的方药或其他方法,达到平息气喘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寒邪袭肺所致的气喘。

15.4.4 散寒消肿

运用具有散寒作用的方药或其他疗法,以消除肿满,主要适用于寒凝气滞所致肿胀的治疗方法。

15.4.5 散[祛]寒宣痹

用温散寒邪的方药或外治法,以宣通痹阻,主要适用于以寒为主的寒胜痛痹证的治疗方法。

16 祛暑法

16.1 祛[涤]暑清热

具有清热解暑作用,适用于暑热证的治疗方法。

16.2 祛暑解表

清热解暑药与解表药并用,适用于暑湿袭表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解[透]表清暑

16.3 清暑解毒

具有清暑化湿解毒作用,适用于暑湿毒蕴证的治疗方法。

16.4 祛[清]暑利[化]湿

清热解暑药与化湿药并用,适用于暑湿内蕴证的治疗方法。

16.5 清暑益气

清热解暑药与补气生津药并用,适用于暑伤津气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6.6 清心涤暑

具有清心解暑作用,适用于暑热闭神证的治疗方法。

16.7 清暑宣肺

通过清热怯暑以宣降肺气,适用于暑伤肺络证所致烦渴咳嗽咯血等症的治疗方法。

17 治风法

17.1 疏散风邪[外风」

具有疏风解表作用,适用于风邪犯表证、风袭表疏证的治疗方法。

17.1.1 疏风散寒解表

具有疏风散寒、发汗解表作用,适用于风寒束表证的治疗方法。

17.1.2 疏风清热解毒

具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作用,适用于风火热毒证的治疗方法。

17.1.3 疏风清热润燥

具有疏风清热、养血润燥作用,适用于风热血燥证的治疗方法。

17.1.4 疏风清热祛湿

具有疏风祛湿、清热解表作用,适用于风热挟湿证的治疗方法。

17.1.5 疏风祛湿解毒

具有疏风祛湿、发表解毒作用,适用于风湿挟毒证的治疗方法。

17.2 祛[疏]风解肌

具有疏风解表作用,适用于风邪侵袭肌表所见证候的治疗方法。

17.2.1 疏风消肿

通过疏散风邪,达到消肿目的,适用于风水相搏证、风毒在表证的治疗方法。

17.2.2 疏[驱]风解毒

具有疏风发表解毒作用,适用于风毒在表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疏散风毒

17.2.3 疏风止痒

通过疏散风邪达到止痒目的,适用于风毒蕴肤证的治疗方法。

17.2.4 祛风宣痹

具有疏散风邪、宣通痹阻作用,适用于风胜行痹证的治疗方法。

17.2.5 祛风生发

Zhangdog 倾情制作

通过疏散风邪而促进头发生长,适用于因风毒所致脱发的治疗方法。

17.2.6 祛[搜][疏]风通络

具有疏散风邪、活血通络作用,适用于风邪袭络证、风毒入络证的治疗方法。

17.2.7 祛[疏]风止痛

通过疏散风邪达到止痛目的,适用于因风邪侵袭所致疼痛的治疗方法。

17.2.8 疏风清肺

具有疏散风邪、清热宣肺作用,适用于肺经风热证的治疗方法。

17.3 平[镇]肝熄风

用重镇潜阳、平肝熄风方药,适用于肝阳化风证、肝阳暴亢证的治疗方法。

17.3.1 清热[泻火]熄风

通过清热泻火而止痉熄风,适用于热极动风证的治疗方法。

17.3.2 凉血熄风

通过清热凉血而止痉熄风,适用于血热动风证的治疗方法。

17.3.3 清[凉]肝熄风

通过清肝泻火而平熄风阳,适用于肝热动风证、肝阳化风证的治疗方法。

17.3.4 解毒熄风

通过清热解毒而止痉熄风,适用于风毒证、风毒所致抽搐的治疗方法。

17.3.5 潜阳熄风

具有平肝潜阳熄风作用,适用于肝阳化风证的治疗方法。

17.3.6 柔肝熄风

通过滋阴养血柔肝而止痉熄风,适用于肝阴血虚动风证的治疗方法。

17.3.7 滋[养]阴熄风

通过滋阴增液而止痉熄风,适用于阴虚动风证的治疗方法。

17.3.8 养[和]血熄风

通过补养肝血而止痉熄风,适用于血虚动风证的治疗方法。

17.3.9 豁[涤][化」痰熄风

通过祛痰化浊开窍而止痉熄风,适用于风痰所致痛病等的治疗方法。

17.3.10 清热化痰熄风

通过清热化痰以熄风止痉,适用于痰热动风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7.3.11 清热祛暑熄风

通过清热祛暑以熄风止痉,适用于暑热动风证的治疗方法。

17.3.12 益气补血熄风

通过益气补血以熄风止痉,适用于气血两虚动风证的治疗方法。

17.3.13 温阳补气熄风

通过温阳补气以熄风止痉,适用于阳虚动风证、气虚动风证的治疗方法。

17.4 平肝潜阳[镇]

用重镇之品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上亢证、肝阳暴亢证的治疗方法。

17.5 熄风解[定]痉

具有熄风止痉作用,适用于肝风内动证所见抽搐等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镇痉熄风

17.5.1 熄风定痫

具有止痉熄风作用,适用于风痰所致痛病等的治疗方法。

17.5.2 祛风解[镇][止]痉

具有祛散风邪、止痉熄风作用,适用于风中经络证、风毒入络证等的治疗方法。

18 祛痰法

18.l 宣肺化[祛]痰

通过祛除痰浊以宣肺,适用于痰浊阻肺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豁痰宣肺

18.2 燥[祛]湿化痰

泛指具有燥湿化痰作用,适用于湿痰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化[豁]痰除[燥]湿

18.2.1 渗湿化痰

通过淡渗利湿以法除痰浊,适用于湿痰证的治疗方法。

18.2.2 祛痰化浊

泛指具有祛痰化浊作用,适用于痰证的治疗方法。

18.3 清热化[祛]痰

运用清化热痰药,或清热药与祛痰药并用,适用于热痰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清化热痰

18.3.1 泻[清]火涤[化]痰

清热降火药与祛痰药并用,适用于痰热内扰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8.3.2 清心豁痰

清热药与祛痰药并用,适用于痰火扰神证的治疗方法。

18.3.3 清肺[金]化痰

清热药与法痰药并用,适用于痰热壅肺证的治疗方法。

18.3.4 清热化痰开窍

具有清热、化痰、开窍作用,适用于痰热内闭证的治疗方法。

18.3.5 清热滋阴化痰

具有清热、滋阴、化痰作用,适用于痰热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18.3.6 清热行气化痰

具有清热、行气、化痰作用,适用于痰热气滞证的治疗方法。

18.3.7 清热化痰宣肺

清热药与化痰药并用,以开宣肺气,适用于痰热闭肺证的治疗方法。

18.3.8 清热化痰宽胸

清热药与化痰药并用,以宽胸利膈,适用于痰热结胸证的治疗方法。

18.3.9 清胆化痰宁神

清热药与化痰药并用,以清胆宁神,适用于胆热痰扰证的治疗方法。

18.4 润燥化痰

具有增液润燥化痰作用,适用于燥痰证、燥痰结肺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润肺化痰;润化燥痰

18.5 温化寒痰

具有温阳、祛寒、化痰作用,适用于寒痰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温阳化痰

18.5.1 温肺化痰

具有温阳祛寒化痰作用,适用于寒痰阻肺证的治疗方法。

18.5.2 温脾化痰

通过温阳补脾以祛痰,适用于脾虚痰湿证的治疗方法。

18.5.3 温肾化痰

通过温补肾阳以祛痰,适用于肾虚寒痰证的治疗方法。

18.5.4 祛[散]寒化痰

温阳散寒药与祛痰药并用,适用于寒痰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8.6 祛[治]风化痰

疏风药与祛痰药并用,适用于风痰证的治疗方法。

18.7 理[行]气化[祛]痰

理气行滞药与祛痰药并用,适用于气滞痰凝证、痰气互结证的治疗方法。

18.7.1 降气[逆]化痰

降气行滞药与祛痰药并用,适用于痰阻气逆所见证候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化[祛]痰降气

18.7.2 解郁化痰

理气解郁药与祛痰药并用,适用于痰气互结证的治疗方法。

18.7.3 祛痰理气宽膈

祛痰药与理气行滞药并用,适用于痰气阻膈证的治疗方法。

18.7.4 祛痰化瘀宽膈

祛痰药与活血化瘀药并用,适用于痰瘀阻膈证的治疗方法。

18.8 化痰宣肺

通过祛除痰浊以宣达肺气,适用于痰浊阻肺证的治疗方法。

18.8.1 化[祛]痰止咳

通过祛除痰浊以宣肺止咳,适用于痰浊阻肺所致咳嗽的治疗方法。

18.8.2 化[祛]痰平喘

通过法除痰浊以宣肺平喘,适用于痰浊阻肺所致气喘的治疗方法。

18.9 散寒化饮

用辛温之品,散寒化饮,适用于寒饮内停证的治疗方法。

18.9.1 解表化[蠲]饮

发汗解表药与祛除水饮药并用,适用于寒饮停肺证、表寒肺饮证的治疗方法。

18,9.2 宣肺化饮

通过化饮祛痰以宣通肺气,适用于饮邪客肺证的治疗方法。

18.9.3 化饮宁心

通过化饮逐水以宁心,适用于饮停心包证的治疗方法。

18.9.4 化饮宽胸

通过化饮消水以宽胸利膈,适用于饮停胸胁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8.9.5 宣肺清热化饮

通过清热、化饮以宣通肺气,适用于肺热饮停证的治疗方法。

18.10 泻肺逐饮

化饮药与泻下药并用,适用于饮邪客肺证的治疗方法。

18.11 温阳化饮

具有辛温助阳化饮作用,适用于阳虚饮停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温化[散]寒饮

18. 11.1 温肺化饮

具有温阳化饮宣肺作用,适用于寒饮停肺证的治疗方法。

18. 11.2 温脾化饮

具有温阳补脾化饮作用,适用于脾阳虚所致湿饮内停证的治疗方法。

18.11.3 温胃化饮

具有温阳化饮和胃作用,适用于寒饮停胃证的治疗方法。

18.11.4 温肾化饮

具有温阳补肾化饮作用,适用于肾阳虚水饮内停证的治疗方法。

18.11.5 化饮平喘[定哮]

通过化饮以宣肺平喘,适用于饮邪客肺所致哮病、气喘的治疗方法。

18.12 温化痰饮

泛指运用辛温之品,以祛痰化饮,适用于阳虚痰饮内停证的治疗方法。

18.13 化痰消食

祛痰药与消食导滞药并用,适用于痰食互结证的治疗方法。

18.14 祛痰化瘀

祛痰药与化瘀药并用,适用于痰瘀互结证的治疗方法。

18.14.1 化痰通[搜]络

祛痰药与活血通络药并用,适用于痰湿阻络证的治疗方法。

18.14.2 祛痰化瘀宣肺

祛痰药与化瘀药并用,适用于痰瘀阻肺证的治疗方法。

18.14.3 祛痰化瘀宽心

祛痰药与化瘀药并用,适用于痰瘀阻心证的治疗方法。

18.15 化[涤]痰散[破]结

Zhangdog 倾情制作

祛痰药与消积软坚药并用,适用于痰核留结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祛[豁]痰软坚

18.16 化痰消瘿[瘤]

祛痰药与消散软坚药并用,适用于痰核留结证的治疗方法。

18.17 法痰宣痹

用法除痰浊的方药,以宣通痹阻,适用于痰浊阻痹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18.18 清热祛痰化瘀

清热、祛痰、化瘀药并用,适用于痰瘀化热证的治疗方法。

18. 19 祛痰杀虫

法痰药与杀虫药并用,适用于痰虫互结证的治疗方法。

18.20 祛痰理气解毒

祛痰、行气、解毒药并用,适用于痰结毒滞证的治疗方法。

19 开窍法

19.1 开窍通闭

泛指具有开窍醒神、宣通闭阻作用,适用于各种闭病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通窍开闭

19.2 清[泄]热开窍

通过清热泻火以开窍醒神,适用于热闭心神证的治疗方法。

19.2.1 清心开窍

通过清热泻火以开窍醒神,适用于热闭心包证的治疗方法。

19.2.2 辛凉开[通]窍

运用辛凉之品,以清热开窍,适用于热闭心神证的治疗方法。

19.2.3 解毒开窍

通过解毒化浊以开窍醒神,适用于浊毒闭神证的治疗方法。

19.2.4 凉营开窍

通过清热凉营以开窍醒神,适用于热入心营所致神昏谵语等的治疗方法。

19.2.5 祛暑开窍

通过清热祛暑以开窍醒神,适用于暑热闭神证的治疗方法。

19.3 宁心[神]开窍

具有养心宁神定志作用,适用于心厥、血厥及惊恐伤神证所致神昏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19.4 芳香[辟秽]开[通]窍

运用芳香之品,以宣闭开窍,适用于秽浊之邪阻闭心包所致神昏的治疗方法。

19.4.1 行气开窍

通过理气行滞以宣闭开窍,适用于气厥神闭证、气闭证的治疗方法。

19.4.2 开窍泄浊

通过祛邪泄浊以宣闭开窍,适用于秽浊之邪阻闭所致神昏的治疗方法。

19.5 散寒开[通]窍[闭]

用辛温香窜行气之品,以温阳法寒,宣闭通窍,适用于寒厥及寒凝气滞、窍闭所见肢厥、神昏、剧痛等

症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辛温开[通]窍

19.6 利[化]湿开[通]窍

具有化湿通窍作用,适用于湿浊蒙闭心神所见证候的治疗方法。

19.7 化[祛][涤][豁]痰开窍

通过法除痰浊以宣闭开窍,适用于痰厥及痰迷心窍证的治疗方法。

19.8 祛痰化湿开窍

通过祛痰化湿以宣闭开窍,适用于痰湿闭神证的治疗方法。

19.9 搜风祛痰开窍

通过搜风祛痰以宣闭开窍,适用于风痰闭神证的治疗方法。

19.10 祛暑开闭

清热祛暑药与行气开闭药并用,适用于暑闭气机证的治疗方法。

19.11 消石开闭

具有消石行气开闭作用,适用于石闭气机证的治疗方法。

19.12 解毒开闭

运用具有解毒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疫毒内闭证的治疗方法。

19.13 解毒宣肺开闭

通过解毒法邪以宣肺开闭,适用于热毒闭肺证、麻毒闭肺证的治疗方法。

20 驱虫法

20.1 驱蛔杀虫

具有驱杀蛔虫作用,适用于虫积肠道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20.1.1 清热安蛔

通过清热以安蛔止痛,适用于热扰虫窜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20.1.2 温脏[中]安[驱]蛔

通过温阳散寒以安蛔止痛,适用于肠寒而使蛔虫窜扰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安蛔定[缓]痛

20.1.3 安蛔止厥

通过温阳散寒以安蛔止痛回厥,适用于蛔厥的治疗方法。

20.1.4 驱虫攻下

驱虫药与攻下药并用,适用于蛔虫所致肠闭、肠结的治疗方法。

20.2 健[补]脾驱虫

通过补脾益气以消除蛔虫,或补脾药与驱虫药并用,适用于脾虚虫积证的治疗方法。

20.3 杀虫消疳[积]

具有杀虫消积作用,适用于虫积所致疳积的治疗方法。

20.4 祛风杀虫

具有祛风杀虫作用,适用于虫毒、风毒蕴结肌肤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20.4.1 杀虫止痒

通过杀虫而达止痒目的,适用于虫毒蕴结肌肤所致瘙痒的治疗方法。

20.4.2 杀虫解毒

具有杀虫及解毒作用,适用于虫毒结聚证的治疗方法。

20.5 杀虫宁神

运用具有杀虫作用的方药,以宁神止痛定痈,适用于囊虫侵脑证的治疗方法。

20.6 杀虫解毒宣肺

具有杀虫解毒、宣肺理气作用,适用于蛊毒犯肺证的治疗方法。

21 安神法

21.1 重[潜]镇安神

用重镇潜阳之品,以安神定志,适用于阳亢神旺而失眠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21.2 安神[宁心]定志[悸]

泛指具有祛邪、养心等作用,适用于心虚神怯证所见惊悸、失眠、胆怯等症的治疗方法。

21.3 养[补]心安神

具有补心养血作用,适用于心虚神怯所见惊悸、失眠、多梦、健忘、胆怯等症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21.4 养血安神

具有补血养心作用,适用于心血虚证所见惊悸、失眠、多梦、健忘、胆怯等症的治疗方法。

21.5 益肾宁神

具有补肾益精作用,适用于恐伤神气证或肾虚心肾不交所致惊悸、失眠等症的治疗方法。

21.6 益气安[定]神

通过补气养心以安神,适用于心气虚所致心神不安的治疗方法。

2l.7 滋[养]阴安神

通过滋阴养心以安神,适用于心阴虚所致心神不安的治疗方法。

21.8 和中[胃]安神

通过消食和胃以安神,适用于胃不和则卧不安而失眠等症的治疗方法。

21.9 解毒安神

通过解毒化浊以安神,适用于浊毒扰神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21.10 解郁安神

通过解郁理气以安神,适用于忧思过度所致忧伤神气证的治疗方法。

21.11 安神止痒

运用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的方药或其他疗法,主要适用于阴血亏虚,心神不宁、肌肤失养所致瘙痒的治疗

方法。

21.12 镇惊[心]安神

用重镇之品安神定志,适用于惊伤神气证、恐伤神气证的治疗方法。

22 消导法

22.1 消食导[化]滞

具有消食行滞作用,适用于食积病证的治疗方法。

22.1.1 消食和中[胃]

通过消食导滞以宽中和胃,适用于食滞胃肠证的治疗方法。

22.1.2 消食止呕

通过消食导滞以降逆止呕,适用于食滞胃肠所致呕吐的治疗方法。

22.1.3 消食止痛

通过消食导滞以和胃止痛,适用于食滞胃肠所致脘腹疼痛的治疗方法。

22.1.4 消食解毒

Zhangdog 倾情制作

具有消食导滞解毒作用,适用于食毒证的治疗方法。

22.2 清[泄]热导滞

消食导滞药与清热药并用,适用于食滞胃热证、食滞胃肠证的治疗方法。

22.3 消痞化积

具有行滞消痞化积作用,适用于食积气滞所致痞胀等病证的治疗方法。

22.3.1 泄热消痞

具有清热泻下、消食行滞作用,适用于食积热滞所致痞满胀痛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22.3.2 和中[胃」消痞

具有理气行滞宽中和胃作用,适用于肝脾胃肠气机不和所致痞满胀痛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22.4 软坚散结[消瘿][消癥][消肿]

具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等作用,适用于气血瘀滞等所致瘿瘤、肿块、癥积等的治疗方法。

22.4.1 破积散结[消癥][消聚]

具有行气活血、消腐散结作用,适用于气血瘀滞等所致之肿块、积聚等的治疗方法。

22.4.2 养营软坚

具有补血养营、软坚散结作用,适用于肿块、癥积等病症而又营血亏虚的治疗方法。

22.4.3 益气散结[消癥]

具有补气软坚散结作用,适用于肿块、癥积等病症而又有气虚的治疗方法。

22.5 消石导滞

具有消石行气导滞作用,适用于石阻气机证、石阻证的治疗方法。

23 固涩法

23.1 固表止[敛]汗

通过收敛固表以止汗,适用于表虚卫气不固而以自汗为主症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敛汗固表

23.1.1 益[补]气固表

通过补气益卫而达到止汗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气虚卫表不固的证候。

23.1.2 补肺固表

通过补益肺气而达到固表止汗目的,适用于肺虚卫表不固证的治疗方法。

23.1.3 扶[助]阳固表

通过温补阳气而达到固护肌表目的,适用于阳虚卫表不固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23.1.4 敛阴固表[止汗]

通过滋补阴液而达到固表止汗目的,适用于阴虚卫表不固证的治疗方法。

23.1.5 敛汗固脱

通过固表敛汗而达到固脱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绝汗正气欲脱的证候。

23.2 敛肺止咳

通过补益收敛肺气而达到止咳目的,适用于肺气亏虚而以咳嗽为主症的治疗方法。

23.3 敛肺平喘

通过补益收敛肺气而达到平喘目的,适用于肺气亏虚而以气喘为主症的治疗方法。

23.4 涩[固]肠止泻

通过收敛固涩肠道,达到止泻目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久泻不止的病症。

23.4.1 涩肠[固涩]止痢

通过收敛固涩肠道,达到止痢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痢疾日久不止的病症。

23.4.2 涩肠固脱

通过收敛固涩肠道,达到控制泄泻以防正气虚脱,适用于泻痢不止,正气欲脱的治疗方法。

23.5 涩精止遗

通过收敛固涩,达到涩精止遗目的,适用于遗精滑精的治疗方法。

23.5.1 益气摄精

通过补益脾肾之气,达到固精止遗目的,适用于气虚不固所致遗精为主症的治疗方法。

23.5.2 补[固]肾摄精

通过补益肾气,达到固精止遗目的,适用于肾气不固所致遗精为主症的治疗方法。

23.6 固经止血

通过固涩经气,达到止血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月经量多不止的病症。

23.6.1 固崩止血[漏]

通过收敛固涩,达到止血固经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月经淋淳或崩漏等病症。

23.6.2 固冲止[摄]血

通过收敛固护冲脉,达到止血固经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冲任不固所致崩漏或月经量多的病症。

23.7 固摄[摄血]止血

通过收敛固涩,达到止血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气不摄血所致出血的病症。

23.7.1 固气摄血

通过益气固涩,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气不摄血证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23.7.2 摄血固脱

运用固涩方药等以摄血止血,防止元气随出血而亡脱,适用于气随血脱证、气血虚脱证的治疗方法。

23.8 固冲[肾][涩]止带

通过补肾固护冲任以止带下,适用于肾虚冲任不固所致带下的治疗方法。

23.9 固肾安胎

通过补益肾气以安胎,适用于肾虚所致胎动不安的治疗方法。

23.10 止血安胎

运用止血药与安胎药,以达止血安胎目的的治疗方法。

23.11 固涩[补气]敛[摄]乳

运用具有补气收敛作用的方药,适用于气虚不能敛乳而乳汁自出的治疗方法。

23.12 固摄敛泪

具有补气收敛作用,适用于气虚不能收敛泪液所致流泪症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收敛止泪

23.13 固脬止遗[尿][淋]

通过补益肾气,以固护膀胱,适用于肾气不固所致遗尿、小便失禁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补气固脬

23.14 补[益]气固摄

通过补气增强固摄功能,适用于气虚不摄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23. 15 固护阴液

用收敛固涩和滋阴增液的方药,适用于阴液欲脱所见证候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敛阴固脱

23. 16 温阳[涩]固脱

温阳益气药与固涩药并用,适用于阳气欲脱病症的治疗方法。

23. 17 升提[清]固涩

益气升提药与收敛固涩药并用,适用于气虚不能固摄、精微下泄所见证候的治疗方法。

23.18 补肾固涩

泛指具有补益肾气、增强收摄作用,适用于肾气不固证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固摄下元[肾气]

23.18.1 补肾固脱

具有补益肾气、收敛固脱作用,适用于肾虚欲脱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23.18.2 温肾固涩[下][脱]

温补肾阳药与收敛固涩药并用,适用于肾阳亏虚、下元不固所见证候的治疗方法。

23.18.3 温[补]肾固冲

具有温补肾阳、固护冲任作用,适用于肾虚冲任不固证的治疗方法。

24 治痈疡法

24.1 解毒散痈

泛指运用法除毒邪的方药及其他疗法,以排出痈疡内蕴之毒邪,达到消散痈疡目的的治疗方法。

24.1.1 解毒止痛

运用法除毒邪的方药及其他疗法,达到止痛目的的治疗方法。

24.1.2 活[散]血解毒

运用活血化瘀、和营通络的方药及其他疗法,达到祛除毒邪目的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解毒化瘀[通络]

24.1.3 排脓解[托]毒

运用具有排除脓液作用的方药及其他疗法,达到托毒外出、祛除毒目的的治疗方法。

24.1.4 扶正解毒

运用补益扶正之类方药,达到祛除毒邪目的,适用于正虚毒滞证、正虚毒陷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补益[扶正]托毒;托毒外出[透邪]

24.1.5 和营托毒

运用调血和营的方药,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达到托邪外出目的的治疗方法。

24.1.6 托毒[里]护心

运用透托和补托之类方药及其他疗法,达到托邪外出目的,使毒邪不致内攻脏腑的治疗方法。

24.1.7 解毒护阴

运用祛除毒邪的方药及其他疗法,以达到顾护阴液目的的治疗方法。

24.1.8 解毒消瘴

运用法除毒邪的方药及其他疗法,达到消瘴避疫止疟目的的治疗方法。

24.1.9 发汗解[驱]毒

运用解表发汗的方药及其他疗法,使毒邪随汗而解的治疗方法。

24.1.10 化痰解毒

化痰与解毒方药并用,达到祛除痰浊、消除邪毒目的的治疗方法。

24.1. 11 托毒透邪

Zhangdog 倾情制作

运用托毒和补托方药,以扶正达邪,达到托毒外出、透邪出毒目的,适用于火(热)毒内陷证的治疗方

法。

24.1.12 滋阴清热托毒

运用具有滋阴、清热、透邪作用的方药,达到托毒外出、滋阴清热目的的治疗方法。

24.1.13 补气解毒

补气与解毒方药并用,达到扶助正气,解除邪毒目的,适用于气虚毒滞证的治疗方法。

24.2 解[化]毒消肿[散结]

运用祛除毒邪的方药及其他疗法,达到消散疮疡目的的治疗方法。

24.2.1 消肿散结

运用具有散结消肿作用的方药,达到消散肿块目的的治疗方法。

24.2.2 消肿软[溃]坚

运用软坚散结之类方药,达到消散肿块目的的治疗方法。

24.2.3 排脓消肿

运用具有法除脓液作用的方药及其他疗法,达到消散肿块目的的治疗方法。

24.2.4 祛[去]腐消肿

运用具有提脓祛腐作用的方药及其他疗法,达到消退疮肿目的的治疗方法。

24.2.5 消肿止痛

运用具有消肿作用的方药或其他疗法,达到止痛目的的治疗方法。

24.2.6 箍毒消肿

运用具有箍聚疮毒作用的药物及其他疗法,达到收束疮形、消散疮肿目的的治疗方法。

24.2.7 清热祛腐

运用清热解毒之类方药,使疮疡内蕴之热毒排出,脓腐脱落的治疗方法。

24.3 清热排脓

运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方药,达到清解疮疡内蕴之热毒、排除脓液目的的治疗方法。

24.3.1 通腑排脓

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方药,使蓄积在脏腑内的毒邪得以排出,达到排除脓液、消散疮疡目的的治疗方法。

24.3.2 祛[散][逐]瘀排脓

运用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方药,使脉通血畅,以达到排除脓液目的的治疗方法、

24.3.3 提脓祛[去]腐

运用具有提脓祛腐作用的方药或其他疗法,使疮疡内蓄之脓毒排出,腐肉脱落,适用于脓毒证的治疗方

Zhangdog 倾情制作

法。

同义词:祛腐排[提]脓

24.3.4 托里排[透]脓

运用补益内托之类方药,达到托毒外出、排除脓液目的,适用于脓毒证的治疗方法。

24.3.5 托毒排[透]脓

运用具有透邪托毒、补益内托作用的方药,达到托毒外出、排除脓液目的,适用于脓毒证的治疗方法。

24.3.6 煨脓长肉

运用促使疮面脓液分泌方药及其他疗法,促进疮面肉芽组织生长,达到疮面愈合目的的治疗方法。

24.3.7 聚毒排脓

运用具有箍聚疮毒、排除脓液作用的方药,达到消散疮肿目的的治疗方法。

24.3.8 提脓拔毒

运用具有提脓法腐作用的方药及其他疗法,使内蕴之脓毒得以排出,适用于脓毒证的治疗方法。

24.3.9 化毒成脓

运用透托、补托、外治等方法,使毒邪移深居浅、液化成脓的治疗方法。

24.3, 10 扶正排脓解毒

运用具有补益正气、排除脓液、解散毒邪作用的方药,使正气旺盛,达到解毒排脓目的,适用于正虚脓

毒证的治疗方法。

24.4 祛[去]腐生肌

运用具有祛腐作用的方药及其他疗法,使腐肉脱落,达到促进新肉生长,以加速疮口愈合目的的治疗方

法。

24.4.1 养阴生肌

运用具有滋养阴液作用的方药,达到促进新肉生长,加速疮口愈合目的的治疗方法。

24.4.2 益气生肌

运用具有补气作用的方药,达到促进新肉生长,加速疮口愈合目的的治疗方法。

24.4.3 养血生肌

运用具有养血作用的方药,达到促进新肉生长,加速疮口愈合目的的治疗方法。

24.4.4 回阳生肌

运用具有温阳作用的方药,达到促进新肉生长,加速疮口愈合目的的治疗方法。

24.4.5 去[排]毒生肌

运用具有法除毒邪作用的方药,达到促进新肉生长,加速疮口愈合目的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24.4.6 透脓生肌

运用具有透脓作用的方药,达到促进新肉生长,加速疮口愈合目的的治疗方法。

24.4.7 消肿生肌

运用具有消散疮肿作用的方药,达到促进新肉生长,加速疮口愈合目的的治疗方法。

24.4.8 生肌定痛

运用具有生肌和止痛作用的方药,达到加速疮口愈合目的的治疗方法。

24.4.9 生肌收口

运用具有生长肌肉作用的方药,达到加速疮口愈合目的的治疗方法。

24.4.10 生肌燥湿

运用具有生肌和燥湿作用的方药,达到加速疮口愈合目的的治疗方法。

24.4.11 活血法腐

运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方药,以排出疮疡内蓄的毒邪,使腐肉脱落的治疗方法。

24.5 消痈散疥

运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方药及其他疗法,达到消肿解毒,促进疮疡消散目的的治疗方法。

24.5.1 消散疔疮

运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方药及其他疗法,达到消肿解毒,使疔疮消散目的的治疗方法。

24.5.2 通腑解毒消痈

运用具有通腑解毒作用的方药,达到消散痈疡目的的治疗方法。

24.5.3 活血消痈

运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方药及其他疗法,达到消散痈疡目的的治疗方法。

24.5.4 通乳消痈

运用具有疏通乳络作用的方药,达到消散乳痈目的的治疗方法。

24.6 燥湿敛疮

运用具有燥湿和敛疮作用的方药,达到促进新肉生长,加速疮口愈合目的的治疗方法。

24.7 清解余毒

运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方药,达到消除余毒目的的治疗方法。

同义词:清透伏邪

24.7.1 宣泄血毒

运用具有宣通、开泄作用的方药,达到清解血分邪毒目的的治疗方法。

24.7.2 祛腐泄毒

Zhangdog 倾情制作

运用具有祛腐作用的方药及其他疗法,以排出疮疡内蓄的邪毒的治疗方法。

24.8 敛疮止涌

运用具有敛疮和止痛作用的方药,达到减轻疼痛、促进疮口愈合的治疗方法。

25 治五官法

25.1 明目

泛指通过法风、清热、凉血、化瘀、养血、益气、滋阴、健脾、补肝肾等方法,以法邪扶正,达到提高

视力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视物不清的内外障眼病。

25.1.1 退用明目

用蝉蜕、蛇蜕、蒙花等退翳药与辛散、滋阴、活血等药物配合,治疗黑睛宿翳,使之缩小或变薄,从而

起到提高视力作用的治疗方法。

25.1,2 祛[疏][搜]风明目

用银花、桑叶、菊花、或荆芥、防风、细辛等药物,法散风邪,提高视力。主要适用于风邪犯眼所致的

眼病。

25.1.3 清热[肝]明目

用龙胆草、桅子、黄连、黄岑、紫花地丁、蒲公英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的方药,起到祛邪明目作

用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热性眼病。

同义词:泻火[泄热]明目

25.1.4 凉血明目

用生地、丹皮、赤芍、玄参、紫草、茅根等具有清热凉血、止血作用的方药,起到凉血止血、祛邪明目

作用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热入营血所致的眼病。

25.1.5 化瘀[活血][法瘀]明目

用归尾、赤芍、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及行气作用的方药,达到消散瘀滞以明目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

用于血行瘀滞或瘀血不散所致的眼病。

25.1.6 补肾明目

包括滋肾明目和温肾明目。指用熟地、山萸肉、枸杞子等具有滋补肾阴作用,或附子、肉桂、巴戟天、

肉苁蓉等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方药,达到补肾明目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肾虚所致眼病。

25.1.7 滋肝明目

用熟地、生地、枸杞子、麦冬等具有滋补肝阴作用的方药,达到滋肝明目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

肝阴亏虚所致的眼病。

25.1.8 养血[肝]明目

用当归、首乌、阿胶等具有补血养肝作用的方药,达到补益肝血而明目目的的治疗方法。

25.1.9 补气明目

用人参、黄芪、白术等具有益气升阳健脾作用的方药,达到补气以明目目的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25.2 通[利]耳

泛指通过祛邪扶正,以通利耳窍的治疗方法。

25.2.1 平肝潜阳利耳

运用具有平肝熄风、滋阴潜阳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肝阳上亢、风火上扰所致耳病的治疗方法。

25.2.2 疏[祛]风宣[通]耳

运用具有疏风解表、宣通清窍作用的方药,适用于外邪侵犯耳窍所致耳病的治疗方法。

25.2.3 降火清耳

运用具有苦寒清热、泻火解毒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火毒上攻耳窍所致耳病的治疗方法。

25.2.4 泻肝[胆]清耳

运用具有苦寒清泻肝胆火热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肝胆火毒壅滞于耳所致耳病的治疗方法。

25.2.5 解毒利耳

运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热毒上壅耳窍所致耳病的治疗方法。

25.2.6 除[祛]湿利[通]耳

运用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方药,适用于因湿邪外侵,或湿浊内停泛溢耳窍所致耳病的治疗方法。

25.2.7 化浊利耳

运用具有芳香化湿,或通利湿浊作用的方药,适用于湿浊内蕴耳窍所致耳病的治疗方法。

25.2.8 祛痰利[通]耳

运用具有除湿化痰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痰湿凝滞耳窍所致耳病的治疗方法。

25.2.9 理气通耳

运用具有疏肝解郁、理气通窍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肝郁气滞、耳窍壅滞所致耳病的治疗方法。

25.2.10 逐瘀通耳

运用具有活血通络、化瘀通窍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血行不畅、瘀滞耳窍所致耳病的治疗方法。

25.2.11 温化寒水利耳

运用具有温补阳气、散寒利水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阳虚寒水泛溢耳窍所致耳病的治疗方法。

25.2.12 补血养耳

运用具有补血养肝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血虚耳窍失养所致耳鸣、耳聋等耳部病症的治疗方法。

25.2.13 益气通耳

运用具有健脾益气、温中升阳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耳窍失煦所致耳病的治疗方法。

25.2.14 滋[养]阴濡耳

Zhangdog 倾情制作

运用具有滋养阴液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阴液亏虚、虚火上炎所致耳鸣、耳聋等耳部病症的治疗方法。

25.2.15 滋肝[肾]濡耳

运用具有滋补肝肾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肝肾阴精亏损所致耳鸣、耳聋等耳部病症的治疗方法。

25.3 通鼻

泛指通过祛邪扶正,以通利鼻窍的治疗方法。

25.3.1 益[补]气煦[通]鼻

运用具有补益脾肺之气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脾肺气虚、中气下陷,鼻窍失煦所致鼻病的治疗方法。

25.3.2 温[升]阳通鼻

运用具有温补阳气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阳气亏虚,鼻窍失煦所致鼻病的治疗方法。

25.3.3 滋[养]阴通[润][濡]鼻

运用具有滋阴润肺补肾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肺肾阴虚,鼻窍失养所致鼻病的治疗方法。

25.3.4 补血滋鼻

运用具有补血养血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血液亏虚,鼻窍失养所致鼻病的治疗方法。

25.3.5 疏风通鼻

运用具有疏风宣肺、解表通窍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风邪犯肺、肺窍窒塞所致鼻病的治疗方法。

25.3.6 散寒通鼻

运用具有温散寒邪、宣通肺窍作用的方药,适用于寒邪凝滞,鼻窍不利所致鼻病的治疗方法。

25.3.7 清胆利鼻

运用具有清泄胆热、利湿通窍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胆热上炎,博结鼻窍所致鼻病的治疗方法。

25.3.8 解毒利[通]鼻

运用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火热上炎,邪毒搏结鼻窍所致鼻病的治疗方法。

25.3.9 除湿[化浊]利[通]鼻

运用具有祛除湿浊作用的方药,适用于湿浊停聚鼻窍所致鼻病的治疗方法。

25.3.10 清燥润鼻

运用具有清宣燥热、润肺生津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燥伤肺津,肺燥阴虚,鼻窍失濡所致鼻病的治疗方法。

25.3.11 祛瘀通鼻

运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窍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瘀血阻滞鼻窍所致鼻病的治疗方法。

25.3.12 芳香通鼻[窍]

运用具有辛散走窜、芳香宣散作用的方药,适用于外邪壅塞肺系,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所致鼻病的治疗

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25.4 利咽

泛指通过祛邪扶正,以通利咽喉的治疗方法。

25.4.1 疏风利咽[喉]

运用具有疏风解表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风邪侵袭咽喉,咽喉不利所致咽喉病变的治疗方法。

25.4.2 散寒利咽[喉]

运用具有温散寒邪作用的方药,适用于寒邪侵袭咽喉,咽喉不利所致咽喉病变的治疗方法。

25.4.3 清胃利咽[喉]

运用具有清泻胃火、解毒消肿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胃火上炎,燔灼咽喉所致咽喉病变的治疗方法。

25.4.4 祛痰利咽[喉]

运用具有祛痰化浊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痰浊凝滞咽喉,咽喉不利所致咽喉病变的治疗方法。

25.4.5 理气利咽[喉]

运用具有疏肝理气、行滞利咽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肝郁气滞,咽喉不利所致咽喉病变的治疗方法。

25.4.6 逐瘀[活血]利咽

运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瘀血阻滞咽喉所致咽喉病变的治疗方法。

25.4.7 益气利咽[健喉]

运用具有补益中气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脾胃气虚,咽喉失煦所致咽喉病变的治疗方法。

25.4.8 滋阴润[利]咽

运用具有滋润养阴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阴液亏虚,咽部失濡所致咽喉病变的治疗方法。

25.4.9 滋阴润[利]喉

运用具有滋润养阴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阴液亏虚,喉部失濡所致咽喉病变的治疗方法。

25.4. 10 生津[润燥]利咽

运用具有生津增液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燥热伤阴,津液亏虚,咽喉失润所致咽喉病变的治疗方法。

25.5 开音

泛指通过祛邪扶正,以利声开音,治疗声音嘶哑的方法。

25.5.1 宣肺开音

运用具有疏风解表宣肺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风邪犯肺,咽喉不利而致声音嘶哑的治疗方法。

25.5.2 散寒开音

运用具有辛温发散,温阳散寒作用的方药,适用于寒邪侵袭咽喉,咽喉不利而致声音嘶哑的治疗方法。

25.5.3 清热开音

Zhangdog 倾情制作

运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邪热壅遏咽喉而致声音嘶哑的治疗方法。

25.5.4 祛痰开音

运用具有祛除痰浊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痰浊凝滞咽喉而致声音嘶哑的治疗方法。

25.5.5 行[理]气开音

运用具有解郁行气作用的方药,适用于气滞咽喉而致声音嘶哑的治疗方法。

25.5.6 法瘀[活血][逐瘀]开音

运用具有活血散瘀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瘀血阻遏咽喉而致声音嘶哑的治疗方法。

25.5.7 散结开音

运用具有软坚散结与活血祛瘀散结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瘀血痰浊凝聚咽喉所致声音嘶哑的治疗方法。

25.5.8 消肿开音

运用具有解毒消肿与利水消肿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火毒壅遏咽喉而致喉部肌膜肿胀,声音不扬或嘶哑的

治疗方法。

25.5.9 益气开音

运用具有补益脾肺之气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脾肺气虚,声带失养而致声音嘶哑的治疗方法。

25.5. 10 滋阴开音

运用具有滋养阴液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阴液亏虚,声带失濡而致声音嘶哑的治疗方法。

25.5.11 润燥开音

运用具有清热生津濡润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燥热或热病伤津,咽喉失濡而致声音嘶哑的治疗方法。

25.6 固齿

泛指通过祛邪扶正,以达牙齿健固、牙龈充润目的的治疗方法。

25.6.1 补肾固齿

运用具有补肾培本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肾气亏虚,齿失充养所致口齿病症的治疗方法。

25.6.2 益气固齿

运用具有补脾益气作用的方药,适用于气虚齿牙疏豁等口齿病症的治疗方法。

25.6.3 补[养]血健[固]齿

运用具有补血养血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血虚齿豁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25.6.4 滋阴润齿

运用具有滋补阴液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阴液亏虚,齿失濡润所致口齿病症的治疗方法。

25.6.5 温阳健齿

运用具有温补阳气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阳气亏虚,齿失温煦所致口齿病症的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25.6.6 解毒健齿

运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热毒熏蒸所致口齿病症的治疗方法。

25.6.7 疏风固齿

运用具有疏风法邪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风邪犯齿所致口齿病症的治疗方法。

25.6.8 降火[清热]固齿

运用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火热炽盛,耗伤津液,齿龈失润所致口齿病症的治疗

方法。

25.6.9 滋阴养[润]龈

运用具有滋补阴液作用的方药,适用于阴虚龈肉失养所致牙龈萎缩的治疗方法。

25.6.10 补血养龈

运用具有补血养血作用的方药,适用于血虚龈肉失养所致牙龈萎缩的治疗方法。

25.6.11 祛湿[化浊][祛痰]利齿

运用具有祛痰、除湿、化浊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痰浊湿邪停聚于齿所致口齿病症的治疗方法。

25.6.12 逐瘀消龈肿

运用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消肿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瘀血阻痹齿龈所致口齿病症的治疗方法。

25.6.13 解毒利龈

运用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的方药,适用于火毒结聚齿龈所致口齿病症的治疗方法。

26 其他治法

26.1 壮水制阳

采用滋补阴液为主,使阴液充足而能抑制阳气偏亢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因阴虚而阳亢的证候。

同义词:滋阴抑阳

26.2 益火消阴

采用温补阳气为主,使阳气旺而能消散阴寒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因阳虚而阴寒偏胜的证候。

同义词:壮阳消阴

26.3 引火归原

采用温补阳气为主,适当加入引经药,使浮越的阳气得以敛藏,亦即使肾阳寓于肾阴之中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命门火衰,虚阳浮越的证候。

同义词:导龙入海

26.4 和营生新

通过调和营血、疏通血行,以促进新血化生,或促进新肉生长、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因血行不

畅而影响新血化生或创面愈合的病症。

Zhangdog 倾情制作

26.5 宣通三焦

通过理气祛邪,疏通气机,使三焦得以通利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邪阻气滞而三焦不利的证候。

26.6 交通心肾

通过滋肾阴、敛肾阳,降心火、安心神,达到滋阴潜阳、沟通心肾目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心肾不交、

阴阳失调的证候。

26.7 清利头目

通过清热泻火、潜阳降逆,而使头目清利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火热上扰、阳亢气逆而使头目疼痛、眩晕

之类病症。

26.8 滑利窍道

运用具有滑利作用的方药等,而使窍道通利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因阴液不足所致的窍道干涩病

症。

26.9 宽胸利膈

通过祛邪理气,或升阳降浊,使胸膈得以舒畅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胸膈痞闷、胀满、梗塞的病症。

26.10 续筋接骨

通过推拿等手法或其他方法,使损伤断裂的筋骨得以整复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筋骨损伤的病症。

26.11 强筋壮骨

通过练功或服药等,以使筋骨强健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素体虚弱或伤后,病后体虚而筋骨不健者。

26.12 散结[软坚]

泛指运用祛痰理气、破瘀通络之类方药或其他治法,起到软坚散结、消癥除积作用的治疗方法。主要适

用于积聚肿块、肿胀的病症。

26.12.1 宽胸散结

用温阳散寒、祛痰降浊、化瘀理气之类方药或其他治法,起到宣痹通阳、宽胸散结作用的治疗方法。主

要适用于胸痹心痛等病症。

26.12.2 通乳散结

用疏通乳络、通下乳汁的方药或针刺、外治法等,起到散结消痈作用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乳痈初起

等病症。

26.12.3 舒筋散结

用疏通筋络的方药或按摩、外治等,以舒畅筋脉、活络散结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筋脉挛急、肿胀结

块之类病症。

27 针灸疗法

27.1 体[毫]针疗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经络及经外腕穴施以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

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应用范围极广,是针灸疗法最常用的方法。

27.2 头针疗法

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将头皮划分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在有关刺激区进行持续、快速捻

针以治疗疾病。主要用于治疗脑部疾病所致的偏瘫等。

27.3 面针疗法

针刺面部的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其应用比较广泛,常用于各种胃肠疾患、缺乳及各种痛症等。

27.4 眼针疗法

针刺眼眶周围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常用于中风、眩晕、头痛等。

27.5 鼻针疗法

刺激鼻部范围内的特定穴位,以治疗多种疾病。对儿、妇、内、外科多种病症,如咳嗽、胃脘痛等有较

好疗效。

27.6 耳针疗法

以毫针、皮内针、艾灸、激光照射等器具,通过对耳廓穴位的刺激以防治疾病。可应用于内、妇、儿、

眼、五官、皮肤等各科病症,如呃逆、胃脘痛等。

27.7 舌针疗法

针刺舌体上一些特定的穴位,以治疗疾病。可用于风靡、眩晕等。

27.8 脊背针疗法

用特定的粗针在背部正中线及其他部位上沿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可用于疔疮等。

27.9 手针疗法

针刺手部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可用于腹泻、喉痹、腰痛、落枕等。

27.10 足针疗法

针刺足部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可用于急救,对面风痛、头痛、痛经等效果较好。

27.11 腕踝针疗法

在腕部或踝部的一定刺激点,用毫针刺入皮下,以治疗全身相应体表与脏腑的疾病。适用于各部位的急

性扭挫伤、各种痛症。

27.12 皮内针疗法

应用特定的小针固定于穴位皮内或皮下,并给予较长时间埋藏,以治疗疾病。可应用于头痛、胃痛、胁

痛等。

27.13 温针疗法

针刺后在针柄上安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以防治疾病。可用于肩痹、胃缓等。

Zhangdog 倾情制作

27.14 火针疗法

将针尖烧红后迅速刺人体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上用于肢体痹病、胃脘痛、胃缓等。

27.15 巨针疗法

运用特制的粗长不锈钢针治疗疾病。可用于肢体痹病、下肢瘫痪、中风半身不遂等。

27.16 七星针疗法

运用多支短针[丛针]进行浅刺、速刺而不留针的一种针刺疗法。适用于头痛、脊背痛、胁痛等。

27.17 三棱针疗法

用特制的三棱形不锈钢针,刺破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常用于各种实证、热证、

血肿、疼痛等。

27.18 陶针疗法

采用消毒的陶瓷片,在人体不同部位,运用不同手法施行刺激,以防治疾病。可应用于泄泻、霍乱、尿

闭等。

27.19 芒针疗法

运用一种极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因其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芒针)刺激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

常用于中风、胸痹、瘪闭、癌疡等病。

27.20 磁穴疗法

应用磁场作用于人体腧穴或患病部位以治疗疾病。常用于体表肿瘤、外伤、肢体痹病及风眩、肺胀等。

27.21 点刺疗法

用锋利的针,在人体皮肤表面或关节周围、脊椎两旁进行轻刺、点刺、快刺,以治疗疾病。多用于实热

证,如高热、牙痛、咽痛、疮疡肿毒等。

同义词:快速浅刺疗法

27.22 割治[脂]疗法

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切开皮肤,摘出少量脂肪组织,并在局部施行刺激,以治疗疾病。常运用于哮病、

胃肠病、癌肿疼痛等。

27.22.1 割掌疗法

在手掌部进行割治,用以治疗小儿疳积、哮病等的割治疗法。

27. 23 挑治[针]疗法

在一定部位或穴位,用三棱针或缝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或挑刺挤压出血,以治疗疾病。可用瘫痪、头晕、

头痛、咳嗽、发热、眼疾、疳积、肢体痹病等。

同义词:针挑疗法;截根法

27.23.1 挑疳积[四缝]法

在四缝穴进行挑治,用以治疗小儿疳积的挑治疗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27.24 刺络拔罐疗法

用皮肤针叩刺患处,再在局部拔上火罐,以治疗疾病。适用于头痛、偏头痛、胸痛等。

27.25 砭镰疗法

用三棱针、小刀锋,或带有细刺的龙须草、灯心草等在病变处浅刺或擦洗,使之少量出血,以使蕴阻之

邪热随血外泄的一种疗法。适用于下肢丹毒、红丝疗、椒疮等。

27.26 麦粒灸疗法

将艾绒制成麦粒大小的艾注置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通过施灸,以治疗疾病。适用于气血虚弱。眩晕、

小儿发育不良、皮肤疣等。

27.27 疤痕灸疗法

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住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化脓现象,并结为疤痕,以此来

治疗疾病。适用于哮病、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肢体痹病等。

27.28 隔姜灸疗法

在艾住与皮肤之间隔一姜片进行施灸,以防病治病。可防治感冒、寒性呕泻、腹痛、咳喘等病症。

27.29 隔蒜灸疗法

在艾灶与皮肤之间衬隔蒜片或蒜饼进行施灸,以防治疾病。多用于治疗疮、疖、乳痈、肢体痹病。天行

赤眼等。

27.30 药饼灸疗法

将药饼置于皮肤一定穴位,再在药饼上放置艾住施灸,以防治疾病。对痈疽初起、疮疡久溃不愈。阳屡、

早泄等有较好疗效。

27.31 艾条灸疗法

将艾条或药条点燃后,熏烤脑穴或患处,通过温和热力和药力来刺激皮肤,以防冶疾病。艾条灸疗法的

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对一般适宜施灸的病症均可采用,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病,雀啄灸和回

旋灸多用于灸治急性病。

27.32 雷火针灸[神针]疗法

用芳香走窜的药物加艾绒制成的艾条在穴位上施灸,以温通经络、畅行气血、祛除寒湿,适用于哮病、

胸痹心痛、风湿痹痛、泄泻、腹痛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27.33 太乙针灸[神针]疗法

用多味温阳化瘀药物和艾绒制成的艾条在穴位上施灸,以活血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痿病及虚寒

证等的治疗方法。

27. 34 拔罐疗法

以杯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的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

郁血现象,以治疗疾病。适用于痹病、头痛、眩晕、月经病、目疾、丹毒等。

同义词:吸筒疗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27. 35 走罐疗法

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徐以适量润滑剂,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

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多用于各种痹痛。

27.36 脉冲电针疗法

在针刺的基础上,应用各种脉冲电针仪在刺入人体有关穴位的毫针上导入脉冲电流,以加强得气感觉,

从而提高针刺疗效的一种方法。其适用范围与体针疗法相似。

27.37 微波针疗法

应用微波针治疗仪输出的医用微波频谱中的微波,通过特制的辐射器与刺入人体穴位的毫针连接,将小

剂量的微波输入人体的穴位、经络,多用于风眩、风湿痹痛、肩痹、偏痹等病症的治疗方法。

27.38 激光针疗法

应用医用激光仪输出的激光束替代毫针来刺激穴位,以治疗疾病。其适应症与毫针疗法类同,清热作用

更为明显。

27. 39 水针疗法

选用药物注入有关穴位,集针刺与药物治疗的长处以治疗疾病。对经络病变、胃肠病变等有较好疗效。

同义词:穴位注射疗法

27.40 穴位埋线疗法

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多用于哮病、软脚瘟、胃脘痛、遗

尿、面瘫、痫病、腰腿痛等。

27.41(直流)电(药)离子导[透]入疗法

应用药物离子透入仪输出的直流电,施加于浸有中草药液的电极板上,使药物离子透入人体穴位,以治

疗疾病。适用于风湿痹痛、乳痈、眼科疾患等。

27.42 点穴疗法

在患者体表穴位和特定的刺激面上,运用点、按、拍、掐、叩、捶等不同手法,以缓解疼痛及促使机体

功能恢复正常。对瘫痪、劳损、扭伤、牙痛等有较好疗效。

27.43 耳压疗法

在耳穴表面贴敷颗粒状药物或磁珠等,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对肺胀、眩晕、胆石、失眠、近视

等有较好疗效。

27.44 针刺麻醉法

根据经络原理,按手术要求循经取穴,辨证运用针刺手法的一种麻醉方法。可有于头颅、五官、胸腹等

部位手术的麻醉。

28 推拿疗法

28.1 推拿[按摩]疗法

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在人体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施以各种手法,或配合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

Zhangdog 倾情制作

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根据施术目的、操作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医疗推拿、保健推拿、自我按摩、小儿推

拿、运动按摩、正骨推拿、喉科擎拿、指压疗法、一指禅推拿、gun(滚)法推拿、内功推拿等不同的分

类命名。其常用手法有按法、压法、揉法、点法、掐法、拨法、押法、掩法、们法、抄法、踩跷法、擦

法、摩法、推法、分法与合法、拂法与刮法、搓法、勒法、抹法、扫散法、拿法、弹法、捻法、抓法、

拍法、振法、抖法、摇法、拉法、背法、扳法等等。可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对骨伤科疾患、小

儿疾患及各种疼痛性疾患更为适宜。

28.2 小儿推拿[按摩]疗法

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其常用手法有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

分阴阳、拿肩井以及推五经、运八卦、揉扳门、推三关、推六腑、推天河水、掐一王、弹山根、运耳后

高骨、推膻中、分推腹阴阳、摩腹、拿肚角、按利尿穴、推脊、揉龟尾、推七节、拿血海、按揉足三里、

二龙戏珠、苍龙摆尾、凤凰单展翅、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月、黄蜂出洞、按弦搓摩、天门入虎口、斗时

走气、揉耳摇头等。可广泛运用于小儿各种疾病。

28.3 捏脊[积]疗法

是在患者脊柱部施行捏拿手法,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食积、呕泻、便秘、

失眠等病症。

28.4 正骨[伤科]推拿[按摩]疗法

矫正骨错筋歪等骨伤科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其手法一般可分为正骨手法与推拿手法两类。前者以牵、

接、卡、挤、分、旋、端、靠为正骨八法,主要用于骨折、脱位;后者有捏、弹、按、压、揉、点、推、

疏、摇、牵、搬、盘十二法,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

28.5 一指禅推拿疗法

以一指禅法作为主要手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其手法有推拿、拿、按、摩、滚、捻、抄、搓、

缠、揉、摇、抖十二法。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面瘫、关节痛、落枕、肩痹等病症。

28.6 内功推拿疗法

以擦法为主要手法,并指导患者进行少林内功锻炼,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常用于治疗内科虚劳

杂病、外伤及妇女经带病症。

28.7 指拨疗法

在穴位上施以手指平推和拨法,以治疗伤痛病症的一种推拿疗法。适用于落枕、肩痹、扭挫伤、风湿痹

痛等病症。

28.8 推扳疗法

在体表压痛点上作与肌纤维呈直角方向的推扳手法,以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一种推拿疗法。常用于劳损所

致肌肉酸痛、筋脉痉挛等症。

28.9 拍[棒]击疗法

用双手或器械(木棒等)在人体体表进行拍打或捶击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常用于风湿痹痛、腰

痹、瘫痪、咳嗽、哮病、惊风等病症。

28.10 膏摩疗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将中药膏剂涂于体表的治疗部位上,再施以推拿手法,发挥推拿与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以治疗疾病。

可用于风湿痹痛、偏瘫、痛风、骨损肿痛、伤筋、闭经、便秘、惊风等病症。

28.11 喉科擎[擒]拿疗法

在捏拿虎口、腋窝、锁骨窝等部位的同时,用力擎举上肢或扩展胸廓,以治疗咽喉疾病。常用于急喉风、

喉痹等。

28.12 保健按摩疗法

根据需要在一定部位运用推、拿、按、摩、揉、捏、搓、擦等推拿手法,以防治疾病。一般可自己进行

按摩。

28.13 眼保健推拿疗法

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一种自我推拿疗法。对视力减退、近视、用眼疲劳等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8.14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

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在体表经穴(多以腹部穴位为主,也可针对同疾病选用背部、四肢及头面的穴位)

施以按、摩、推、揉等推拿手法,从而对脏腑疾病进行辨证施术的推拿疗法。适用于胃脘痛、泄泻、便

秘、哮病、胸痹等病症。

28.15gun(滚)法推拿疗法

依靠腕关节的伸屈动作,使手掌背部在患者体表来回“滚动”,并配以揉、按、拿、捻、搓等手法,以疏

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濡润筋骨,主要用于瘫痪、各种痹病、四肢关节扭挫伤等病症的一种推

拿疗法。

29 外治疗法

29.1 药[热]熨疗法

将药物(如药袋、药饼、药膏及药酒)加热后置于患者体表特定部位,作热罨或往复移动,促使腠理疏

松、经脉调和、气血流畅,多用于寒湿、气血瘀滞、虚寒证候的一种外治疗法。

29.2 热敷疗法

将发热的物体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特定部位(如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水热敷法、醋

热敷法、姜热敷法、葱热敷法、盐热敷法、砂热敷法、蒸饼热敷法、铁末热敷法、砖热敷法等。常用于

胃肠疾患、腰腿痛、痛经、冻疮、乳痈等。

29.3 敷贴疗法

将药物调成糊状,敷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头痛、呕泻、自汗盗汗、脱肛、

眩晕、面瘫、风湿痹病、疮痈癣疹、扭挫伤、口腔糜烂、烫伤等。

29.4 膏药疗法

以膏药敷贴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由于膏药方剂的组成不同,功效主治各异,故应辨证施治。常用

于疮疖痈肿、流痰、溃疡等。

同义词:薄贴疗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29.5 药膏疗法

将外用药膏敷贴于肌肤,药膏通过皮肤、粘膜的吸收,起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祛邪外出的治疗作用。

主要用于损伤、骨折、局部感染等。

29.6 箍围疗法

供助箍围药(如金黄散、王露散、冲和散、回阳玉龙散等)的截毒、束毒、拔毒作用,而起到清热消肿、

散瘀定痛、温经化痰等效应的一种敷贴疗法。对痈疽、疮疖、瘰疬、瘿瘤、毒虫咬伤等有较好疗效。

29.7 湿敷疗法

用纱布沾取药液敷于患处,主要适用于疮疡痈肿、皮肤疾患、烧伤、烫伤等病症的一种外治疗法。

29.8(敷)脐疗(法)

将药物敷置于脐眼或脐部,常用于眩晕、盗汗、便秘、尿闭、遗精、阳痿、阴挺、痛经等病症的一种外

治疗法。

29.9 熏洗疗法

利用药物煎汤的热蒸汽熏蒸患处,并用温热药液淋洗局部的一种外治疗法。常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痹痛、

湿疹、癣疥、肛门病、阴痒、眼疾、跌打损伤等病症。如眼科的熏洗法就有熏眼法、洗眼法(包括结膜

囊冲洗法、泪道冲洗法)等。

29.10 熏蒸疗法

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所产生的药蒸汽熏蒸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据熏蒸部位可分为全身熏蒸法

和局部熏蒸法。多用于骨伤科疾病。

同义词:汽浴疗法

29.11 冲洗疗法

用药液反复冲洗患病部位的一种外治疗法。多用于五官科疾病、妇女生殖系统疾病、肛肠疾病等。

29.12 浸洗疗法

用药物煎汤,浸洗患部的一种外治疗法。常用于各种癣病、跌损肿痛、脱肛、阴挺等病症。

29.13 腐蚀疗法

选用具有腐蚀作用的药物,敷涂患处,以蚀去恶肉,促使新肉长出的一种外治疗法。主要适用于体表疮

疡、癌瘤、流痰等病症。

29.14 缠缚疗法

以宽绷带缠缚下肢,用以治疗臁疮、青筋腿等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29.15 切开疗法

用手术刀切开病灶或脓肿,适用于痈疡已形成脓肿的一种治疗方法。

29.16 引流疗法

以导管或纱布条、药捻纸条等插入脓疡创孔,使脓液排出畅通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外科疮疡、腹腔

手术后引流等。

Zhangdog 倾情制作

29.17(针刺)放血疗法

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或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适用于高热、神昏、中暑、感

冒、各种疼痛、风眩、急惊风、中毒、毒蛇咬伤等病症的一种外治疗法。

29.18 发泡疗法

将某些能引起皮肤发泡的药物,捣碎敷在一定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上,使之发泡,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多用于关节痹痛、疟疾、黄疸、妇女痛经、小儿疳积等病症。

同义词:天灸疗法

29.19 火烙疗法

用金属器械烙烫病变局部组织,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外科和皮肤科疾病,如赘疣、息肉

等。喉科有烙铁烧的喉核疗法;眼科有胬肉攀睛切除烧烙法、角巩膜缘割烙法

29.20 烧蚀[点灼]疗法

用具有腐蚀性的药物点敷或点滴在病变部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皮肤上的疣、痣、瘤、

鸡眼等。

29.21 刮痧疗法

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纽扣等工具,蘸食油或清水在体表部位进行反复

刮动,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痧症”及中暑、感冒、喉痛、腹痛、呕泻、头昏脑胀等病

症。

29.22 撮[捏][抓]痧疗法

在患者一定的部位和穴位,用手指拧起一个橄榄状的充血斑块,主要用于急性腹痛呕泻、中暑、时行感

冒、头痛、关节痹痛等病症的一种外治疗法。

29.23 药筒[罐]疗法

将药物与竹筒同煮,乘热急覆疮上,利用其负压吸力及药物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

适用于外科疮疡肿毒,用以吸取脓液毒水,或用治咳喘等。

29.24 神灯[火]照疗法

在患病部位,用药物蘸油燃烧后,通过烟气上熏,借助于药力、热和光照的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

法。适用于痈疽发背初起、麻疹不透及疮疥癌痒等。

29.25 点眼疗法

将具有消肿、去眵泪、止痛痒、除翳膜等作用的药物直接点入眼内,以治疗眼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常

用剂型及方法有点眼药水、点眼药粉、涂眼药膏、放眼药膜等。主要适用于外眼疾病、

29.26 敷眼疗法

用药物或冷水、热水等敷于眼部,以治疗眼病的一种方法。分为药物敷法、热敷法(又分湿热敷法、干

热敷法)、湿敷法。主要用于外眼疾病。

29.27 海螵蛸摩擦疗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用磨成鸭嘴形的海螵蛸棒,来回摩擦脸内颗粒至出血为度,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涂以眼膏的一种治疗

方法。主要适用于椒疮颗粒较多者。

29.28 金针拨障疗法

通过针拨手术将白内障拨离瞳孔,以恢复患者视力的一种治疗方法。分为白内障针拨术和白内障针拨套

出术。适用于圆翳内障成熟期。

29.29 钩割法

将生于胞睑内面、白睛等处的赤脉及息肉钩起割去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胬肉攀睛、鸡冠蜆肉、睥肉

粘轮等病。

29.30 吹耳疗法

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未,吹布于外耳道内或鼓膜上,以治疗耳部疾病的一种方法。

同义词:耳内吹粉疗法

29.31(药液)滴耳疗法

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收敛等作用的药液滴入耳道,并适当在耳屏上按压,使药液进入耳道深部,从而

治疗耳病及异物入耳的一种外治方法。适用于耳道流脓、耳道糜烂、耳部疮痈疗毒、耳痔及耳道赘生物

等病症。

29.32 药末吹[喷]耳疗法

将具有清热消肿、解毒收敛等作用的药物研成极细粉末,用喷吹的方法,使药粉布于耳道等处,以治疗

耳部疾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耳疮、旋耳疮、脓耳等病。

29.33 塞耳疗法

将药末用纱布包裹塞入耳内以治疗的一种方法。用于耳鸣、耳聋、脓耳、鼻衄、疟疾等病症。

29.34 洗耳疗法

将具有清热泻火、消肿解毒作用的药物制成药液,用来清洗耳部患处,或以细棉签蘸药液清洁外耳道、

耳廓等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耳道流脓、耳部痈疽疖疮等病症。

29.35(咽鼓管)鼓气吹张疗法

患者自己以手指紧捏鼻孔,向两耳鼓气,使气贯耳窍,耳窍哄然有声,鼓膜胀而向外突起的一种方法。

常用于耳闭、鼓膜内陷、耳鸣、听力减退等病症。也可作为检测咽鼓管是否通畅的方法之一。

29.36 鼓膜按摩

以中指插入外耳道内,轻轻按压、摇动,然后突然拔出手指;或以中指按压耳屏,使耳屏掩闭外耳道口,

一按一松反复行之。常用于耳闭、耳膜内陷、暴聋等病症。

29.37 鸣天鼓

将两手掌心紧贴于两外耳道口,使外耳道口暂时处于封闭状态,两手食、中、无名指对称地横按枕部,

两中指相接触,再将两食指翘起放在中指上,然后将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及脑后20 余次,

日行数次。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耳鸣、耳聋等病症。

Zhangdog 倾情制作

29.38 鼻嗅疗法

用鼻嗅吸药物蒸汽或药烟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口鼻等头面疾病,如感冒、头痛等。

29.39(药物)塞鼻疗法

将药物制成适当剂型(如丸、散、膏等)塞入鼻内,通过鼻粘膜吸收,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多用鼻

部(如嗅觉障碍、鼻甲肥大、鼻塞不通等)、头面部及口腔病症,以及乳痈、疟疾、哮病等。

29.40(散剂)吹鼻[吸药]疗法

将药物研为极细末,以小竹管或小纸管、喷药器把药粉吹入鼻内,经鼻粘膜吸收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头面及五官疾病,如头痛、牙痛、鼻衄、鼻塞、感冒、鼻鼽、天行赤眼等。

29.41 药液滴鼻疗法

将具有旁香通窍、收敛止涕、凉血止血等作用的药物制成水剂、乳剂或油剂等,将药液滴入鼻内,以治

疗各种鼻病的方法。常用于伤风鼻塞、鼻窒、鼻鼽、鼻渊、鼻槁、鼻衄等。

29.42 油剂滴鼻疗法

将具有养阴润燥作用的药物制成油剂,滴入鼻窍,以滋养肌膜,治疗鼻槁的一种方法。

29.43 鼻腔填塞疗法

用棉花蘸取具有收敛止血作用的药液,或凉血止血作用的药末,或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鼻腔出血部位,

达到止鼻衄目的的一种治法。

29.44 取[催]嚏(开窍)疗法

将芳香辛窜之药末吹入患者鼻腔,通过药物对鼻粘膜的刺激,使之引起喷嚏反射,从而达到祛除病邪、

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神昏厥脱、头面部疾病,也可用于癃闭、感冒等。

29.45 噙化疗法

将丸剂或片剂药物噙在口中含化,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口腔、咽喉疾病及胸痹心痛、厥心痛等

病。

29.46 含漱疗法

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类药液含漱口中,以清洁患部,治疗口腔、咽喉部疾病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喉

痹、乳蛾、牙痛、口糜、口疮等病症。

同义词:药液漱口疗法

29.47 喷雾疗法

将药物的溶液或极细粉末经喷雾器或雾化器等形成药物蒸汽、雾粒或汽溶胶,供呼吸道吸入或局部喷洒,

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所用药物应据病情不同而配制。常用于治疗鼻部疾患及厥心痛、昏厥、肺胀、

久咳等病症。

29.48 蒸汽吸入疗法

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煎煮时用口或鼻吸入药物蒸汽,或用雾化器将药液雾化后吸入口鼻的一种治疗

方法。适用于口鼻、咽喉、心肺等疾病以及头晕头痛等。

Zhangdog 倾情制作

29.49 喉核烙法

用咽喉科专用烙铁,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蘸香油,迅速烙于喉核上,以使喉核缩小平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29. 50 擦牙(开噤)疗法

用开关通窍之药擦患者牙上,使神昏患者口噤得开的一种急救方法。常用于中风、各种痉病、惊风、抽

搐等。

29. 51 药液拭口疗法

用干净纱布蘸药汁或淡盐水拭抹口腔,以达清洁患部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小儿鹅口疮及神昏患者等。

29.52 小儿蒂丁指压疗法

用指压患儿舌根部的“蒂丁”(相当于会厌软骨部位的一种高突如丁状的病理性反应点),以治疗婴幼儿

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主要用于婴幼儿顽固呕吐。

29.53 吹喉疗法

将清热消肿、解毒利咽、收敛祛腐之类药未用喷粉器吹布于咽喉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

咽喉、口腔等的疾病。

同义词:咽部涂药疗法

29.54 药栓疗法

将药物研成粉末,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制成长圆形固体剂型,通过插入肛门或阴道而给药,以治疗疾病的

一种方法。多用于治疗肛门与肠道疾患、阴道与胞宫疾患。

同义词:坐药疗法

29.55 枯痔钉疗法

用具有燥湿收敛、腐蚀坏死作用的药物制成“钉”状,插入痔核,使痔核干枯、坏死、脱落的一种治疗

方法。主用于内痔。

29.56 药线[捻]疗法

用桑皮纸、丝绵纸或拷贝纸蘸药或内裹药物后,插入病变部位,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痈

疽疮疡、流痰、癌瘤等的冶疗。

29.57 挂线疗法

应用药制丝线、医用丝线、橡皮筋等材料,缠扎患病组织,利用“挂线”的紧箍力,阻滞气血、经络、

使局部组织坏死,以剖开瘘管或窦道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肛瘘及各种窦道。

29.58 枯痔疗法

以腐蚀枯脱、燥湿收敛等作用的药物制成散剂,涂搽于内痔核,使痔核发生凝固性坏死、萎缩、脱落而

治疗内痔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二、三期脱出的内痔,或伴有直肠粘膜脱出的巨大内痔,或痔核较多的环

形痔。

29.59 枯痔硬化疗法

用硬化萎缩剂或硬化脱落剂注入痔核内,使内痔硬化萎缩,或坏死脱落,主要用于内痔一、二期及海绵

状血管瘤的一种治疗方法。

Zhangdog 倾情制作

29.60 结[缠]扎疗法

用线结扎或用绳缠扎,使病变部位经络阻塞,气血不畅,渐至脱落坏死,再经创面组织之修复,而达治

疗目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痔核、息肉、赘瘤、赘疣、毒蛇咬伤、脱疽等。

29.60.1 结扎切除疗法

将外痔切除,内痔结扎的一种治痔方法。多适用于混合痔。

29.60.2 套扎疗法

用特制结扎器械将胶圈或胶环套于痔基底部,通过胶圈或胶环的紧绞,阻断痔的血行,使痔坏死、脱落

的一种治疗方法。

29.60.3 切开挂线疗法

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线结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及肛肌的耻骨直肠部,从而缓慢地使结扎部分的括

约肌发生狭窄、坏死、产生粘连,使括约肌相对固定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高位肛瘘。

29.61 灌肠疗法

以药液或掺入散剂灌肠,以泻毒、化瘀、理气等,适用于肾绝、大瘕泄、肠痹、肛门病变等的一种治疗

方法。

29.62 包扎固定疗法

用绷带、胶布或某些特制器械,将患病部位按要求包扎固定,以利于损伤组织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主

要用于骨折、脱位及伤筋。

29.63 夹板[缚]固定疗法

用扎带或绷带把木板、竹板或塑料制成的夹板固定在骨折已经复位的肢体上,以促进骨折愈合的一种治

疗方法。

29.64 整复疗法

通过手法或以手法为主,并借助于器械,使移位的筋骨恢复其原来的位置,以治疗筋骨损伤的一种方法。

本法分为诊断和治疗两个部分,即首先通过触摸伤处及x 线诊断筋骨损伤的部位与程度,然后运用手法

使其复位。适用于骨折、脱位和伤筋。

30 饮食疗法

30.1 食(物)疗(法)

应用具有药理作用的食物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药膳、药茶、药粥、药饮等都属食物疗法的范畴。

30.2 药膳疗法

应用具有药性的食物及药物,烹调成菜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除了能辅助治疗各种病症之外,尚

有保健强身、抗者益寿的功能。

30.3 药饭疗法

将谷物和某些食物与药物一起制成饭、糕、饼、包子、馒头等食品,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可用于

Zhangdog 倾情制作

各种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以及对老年体弱、病后、产后、手术后起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30.4 药粥疗法

将中药和谷物同煮为粥,食用药粥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可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以及对老年体

弱、病后、产后、手术后起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30.5 药酒疗法

将药物浸泡于酒中制成药酒,通过内服或外用,以防治有关疾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偏

瘫,以及作为强身保健、延缓衰老的补品服用;外用药酒则用于疥癣顽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病症。

30.6 药茶疗法

应用某些中药或具有药效的食物,经加工制成茶剂以及汤、饮、乳、汁、露、浆等饮剂,用以防治相关

疾病的一种方法。可作为多种疾病的辅助疗法,以及用于年老体弱者保健强身。

30.7 脏器疗法

指应用某些动物的内脏和组织器官来补益、治疗人体相应内脏组织器官疾病的一种方法。应用时常据病

情选配一定的中药一同炖煮,以提高疗效。

31 意疗法

31.1 情志疗法

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调节精神情志,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以情胜情疗法、语言开导疗法、顺

情从欲疗法等。主要用于精神情感因素起主导作用的疾患。

同义词:精神疗法

31.1.1 意示入眠疗法

根据中医卫气循行与瘤寐相关的理论,主要以存想、意守等自暗示或他暗示,或配方按摩等方法,诱导

病人入眠,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主要适用于失眠、神劳、神郁、癫狂等病

症。

31.1.2 语言[劝说]开导疗法

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采取语言交谈方式进行说理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

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等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临床医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此法,故其应用

范围极广。

31.1.3 以情胜情疗法

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

病人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偏激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根据其所激发的情志变

化,可分为喜乐疗法、激怒疗法、惊恐疗法、悲哀疗法等,常用者有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

忧、悲胜怒等。

同义词:情志相胜疗法

31.1.4 移情易性疗法

通过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或改变其周围环境,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病人内心虑恋的指向性,即排遣情

Zhangdog 倾情制作

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疗法。

31.1.5 暗示解惑疗法

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病人“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

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真情,以解除病人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一

种心理疗法。主要适用于由疑心、误解、猜测所导致的幻觉、抑郁等病症。

31.1.6 顺意疗法

顺从病人的意念、情绪、满足病人的心身需求,以释却病人心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由情

志意愿不遂所引起的心身病变。

同义词:顺情从欲疗法

31.1.7 习以平惊疗法

让病人习惯接触有害的刺激因素,提高其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

引起的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主要适用于因精神过敏所致的病症。

31.2 音乐疗法

使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中,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怡神悦性,宣通气血,以此来产生养生治病效应的

一种治疗方法。

31.3 歌吟疗法

以歌唱或吟咏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调节情志、锻炼肺气等目的,以此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

胸闷气急、神情抑郁等病症。

31.4 舞蹈疗法

以舞蹈活动(包括舞蹈运动和观赏舞蹈)为主要内容的一种防病治疗方法。舞蹈运动可防治一些慢性肢

体关节病变,观赏舞蹈多用于郁病、嗜睡及体残体弱者。

32 杂疗法

32.1 湿泥疗法

用湿泥或药泥敷在人体一定部位,或将整个身体置于泥中,以此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实热

病证。

32.2 热蜡疗法

将液态或半固态的黄蜡、石蜡或地蜡涂布或热敷患处,以此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可用于腰腿疼痛、

冻伤、某些皮肤病变等。

32.3 沐浴疗法

将身体浸泡在水中或药液中洗浴,以此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冷浴、热浴、药浴、矿泉浴、海水

浴、蒸汽浴等。多用于外感发热、皮肤疮癣、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皮肤瘙痒、肥胖病等。

32.4 矿泉疗法

利用矿泉水内服外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某些脏腑的病变及外科、皮肤科、妇科的病变。

Zhangdog 倾情制作

32.5 日光浴疗法

利用日光照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慢性疾病的防冶,如佝偻病、肺咳、风湿痹痛等,并可用

保健养生。

32.6 握药疗法

将选定的药物握在手中,以此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感冒、面瘫、小儿疮积、遗精等病症。

32.7 药枕疗法

将药物作为枕芯装入枕中,或自制薄型药袋置于普通枕上,睡时枕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可用于头痛头晕、

失眠健忘、神劳、中风偏瘫、脑风、鼻渊、风眩等病症。

32.8 药[兜]肚疗法

将一定处方的药物研未,装入布袋缝好,缚于腹部以治疗某些谩性疾病的方法。常用于遗精、妇女经带

疾患、久泄久痢、腹内肿块、小儿疳积等病症。

32.9 药带疗法

将药物加工后,装入如腰带的布袋中,缠缚于腰部或其他部位,以此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腰

部以下的病变,如偏痹、腰痹及肾与生殖系统的病变。

32.10 烟熏疗法

利用药物燃烧后的烟气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可用于急救、肛肠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口耳

鼻疾病或作为杀虫避秽、预防疾病之用。

32.11 香佩疗法

将芳香性药物装入小布袋或荷包内,佩戴在身上,以此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防治感冒、头痛、

眩晕、小儿疳积、口疮等病症,以及作为驱疫避秽、防止蚊虫叮咬之用。

32.12 吸引疗法

用口、蚂蝗或医疗器械吸引患部,以吸引出痰涎、脓血、毒液等,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用蚂蝗吸

咂患处以治病者,称为蜞针疗法。常用于较深部的脓疡或痈肿、急性乳痈、风眩、中风痰闭、痰壅窒息、

毒蛇咬伤、毒虫咬伤等。

32.13 打[烧][爆]灯火疗法

用灯芯草蘸麻油,点燃后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打爆,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痄腮、头痛、针

眼、乳蛾等病症。

32. 14 蜂毒[螫]疗法

利用蜜蜂毒素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肢体痹病、面瘫、偏头痛、偏痹、偏瘫等。

32.15 鳝血疗法

以鳝血或鳝血膏药涂贴在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面瘫、面风痛、鼻衄、缠腰火丹等

病症。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