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崎夏梨能力:高利贷泛滥源于价格双轨制---叶檀20111013--来源: 法治周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1:01:01
标签:

财经

高利贷泛滥源于价格双轨制

 叶檀(2011-10-13 23:22:02) 2011-10-12 法治周末

         民间高利贷泛滥,温州、鄂尔多斯等人,十人九“高”,如此盛况缘于资金价格双轨制。

         前两年刺激政策刺激出大量项目,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货币紧缩使项目断粮,企业与地方政府四处找粮成为必然之举,由此,市场实际借贷利率大幅攀升。

         按照市场定价,利率已经开始攀升。银行目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56%,与消费价格指数CPI基本持平,根据《理财一周报》报道,银行小额贷款利率大多在央行基准利率之上,不少银行的上浮幅度维持在10%~30%,加上变相的理财产品等,实际利率更高。小额贷款公司利率更高,每月还款利息就高达1%,年息高达12%。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不能高于银行利率的4倍,小额贷款公司最高可给出的贷款年利率为23.4%~25.24%。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下限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但没有吸储权的小额贷款公司部分已经下水,成为高利贷群体中的活跃分子。相比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基准利率,这类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上浮幅度高达90%以上。

         即便愿意支付高价,能够在上浮基数内获得银行贷款的只是少数幸运儿。据温州等地的调查结果,9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小微企业的比例则上升到95%以上。大部分企业只能深入民间借贷市场,以50%以上甚至180%的年率饮鸩止渴。

         泛滥的高利贷证明,央行的利率管制已经失效,央行依然维持管制原因在于,维持利率双轨制,有利于特殊阶层获得廉价资源。

         一些大型企业能够获得银行相对低廉的贷款,就银行本身而言,收紧的银根增加了银行的定价权,可以保持最重要的利差收入,可以粉饰中间收入。一旦利率市场化,大型垄断企业、大型项目不得不进行高成本融资,资金链断裂之祸近在眼前。以往大型企业依靠政府拨款度过危机,而目前寄生于双轨制的利率体制之上,获取廉价资源。

        得不到平价贷款的企业与个人,成为高利贷的受害者,他们成为高利贷链条末端惟一的成本支付者。由于实体经济不振,做工不如炒房,高利贷的借贷者出现劣质化倾向。《中国经营报》9月19日报道,有市场人士认为,80%的高利贷流向房地产行业,其次流向博彩业。温州房价下行、赌徒输光最后的家底,高利贷的庞氏骗局立马崩溃。

         一些人提出应该放松银根降低贷款利率,这是被浮云遮蔽的不通之论。只要利率双轨制不变,无论银根多松,都无法改变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受到歧视、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事实。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价格双轨制。在实体经济领域,曾有价格闯关,以市场化的定价体制取代价格双轨制。管理层要有勇气、有良知承认双轨制的存在,承认双轨制的不公,而后进行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让官方价格与市场价格逐渐并轨。首先扩大银行的利率浮动区间,使银行拥有更多的定价自主权,而后承认民间金融机构的合法性,将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尽数纳入银监体系,坚决抑制高利贷。制订相关法律允许民间金融存在,严厉打击民间金融乱象,给予生路给予监管,方是正途。

         有双轨制的地方就有寻租。据中通社报道,在近期连续发生高利贷崩盘事件的温州,一起惊人的高利贷案被引爆:温州永嘉人施晓洁,于2009年前后以高利率向社会筹集资金约 13亿元。据部分债主反映,这起集资案八成债主是永嘉当地有一定级别的公务员。有8个多亿的出处账户的户主都无法查找,要么身份虚构,要么人已失踪。温州官银涉及高利贷此前已有所闻。今年年初,温州市龙湾公安局在侦查周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时,发现债主名单中的人均为当地司法机构公务员,牵涉的受害人资金从2000万到8000万不等。

        官银入市,显示官方不仅没有抑制高利贷的动力,自身利益所系对高利贷推波助澜,导致金融生态更加恶化。一方面是不承认民间金融合法性,另一方面对高利贷、对官银寻租视而不见,如此的价格双轨制,应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