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汉化组漫画boss汇:义与利相撞的三十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13:06:08
义与利相撞的三十年章星虹
      近来在中国发生的种种事情,又水污染,又黑砖窑,又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让人不禁想问:今天的中国到底怎么啦?

  这可以溯源到这30年来“义”和“利”的剧烈碰撞。

  30前的中国,讲求的是“无私奉献”,要求人们以道德和理想来约束自己。是为“义”。30年后的中国,争取的是“利润最大化”,经济利益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为“利”。

  可以看到,中国今天身处的时代,是“义”与“利”相撞最为惨烈的时代——当道德、理想、亲情碰上了金钱,立刻败得溃不成军。当“义”遇到“利”,前者不但向后者缴械投降,甚至有时还鸣锣开道。

  一方面,人们对“义”已经一无敬畏,遂以“利”来量度一切事物:只要能赚大钱,什么都可以去做,而且做得理直气壮。

  于是,黑砖窑里奴役孩子、把工厂废水大量倾倒到湖里河里、桶装水里装自来水、用废纸充作包子馅儿……就统统都成了必然。

  另一方面,社会的约束机制显露出它的先天缺陷,尤其对政府官员而言。教育与惩罚,同时置身于一个大体制架构之下。

  更有甚者,当教育公众和惩罚犯罪的部门也同时被牵涉入不法勾当的时候,上面提到的种种恶行,遂又成了社会上的自然现象了。

      以为市场经济一切难免

      真的,从“义之失去”,到“利之当道”,不用太久,30年就够了。

  可惜的是,许多人把“义之失去”的这个罪名,算在了市场经济的账上。按他们的说法,在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国家,上述的种种都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我们也看到,当今世界上某些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西欧国家,也正都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这些国家的良好运作情况,足以让我们质疑:中国目前的那些令人发指的可恶行径,真的是市场经济所导致的恶果吗?

  其实,一个光用“义”的道德来呼吁人们做出无私奉献的社会,与一个人们普遍只有“利”之考量的社会,都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

  一个成熟的社会也许应该是这样的:官员也好、公众也罢,都应上有对精神信仰的敬畏(不是宗教信仰,也不是什么“主义”,而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下有对制度约束的顾忌。

  至于市场经济,它的位置应摆在“精神敬畏”和“制度约束”的中间,同时还应被“置于鸟笼之中”。

      关键环节上的迷失

  换言之,实行市场经济,并非意味着一切都得向市场让路,道德、亲情不应让路,基础教育不应让路,公众医疗不应让路,政府的一些基本社会管理功能和职能,更不应让路。

  在这一点上,新加坡实不失为一个较成功的参照模式。

  是的,中国的事情没有现成的答案,但人们似乎已经看到某些关键环节上的迷失:

一在于社会公众普遍缺乏精神层面的道德底线,以致无法分清是非黑白;

  二在于制度上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导致了监守自盗的可怕后果;

  三则在于本不属于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社会服务领域,今天却孤立无助地被放置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人们如果如果对上述关键环节上的迷失,一如既往地置若罔闻,那么在今天中国的“义”与“利”之间的角力,恐怕就永远只有后者占上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