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杀机游戏怎么下载:试论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及实现条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1:20:39

试论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及实现条件

杨婧

摘要: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效果,所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同时,如何显现学生的本体问题作用,如何建立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急需思考的。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本体作用,一定会提高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新型  师生关系  民主    平等     合作

1.什么是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上通过师生关系来构成的。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共奏和谐乐章。那么什么是新型的师生关系呢?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通过师生在以上各层面的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且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互交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应该象“鱼与水”一样的融洽。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应当具有教育性、情感性、双向性、人道性等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需要从多层面来认识的。

它至少应该包含这样几个要点:

1.1从人际关系上来说,应当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

1.2从教育过程来说,应当是民主的,互动的、和谐的,而不是“专制”的;

1.3从教育方法来说,应当是服务的、全面负责的,而不是只管不“教”的;

1.4从工作目标来说,应当是着眼于未来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而不只是看到眼前的。

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建立在新型师生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2.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不久前,有份关于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报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2.1多年来因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体现在:
  2.1.1、"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学生、与学生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很多学生自暴自弃。由于这些老师和学生们相互得不到理解,不仅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还造成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及悲剧。
  2.1.2、长期以来,由于各种特殊的原因,我国的教育存在着以分数至上来评价学生,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身心发育水平,把学生训练成知识容器和考试机器。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数"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不屑一顾,横加指责,使得学生心中没有太阳,周围空气匮乏,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木桶盛水原理”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公平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努力、并严格要求自己。另外,就是教学相长,古人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就深刻揭示了师与生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学相长尤为重要。曾经不只一次听到学生在教师背后称之为“老板”,那么学生是不是把自己当成雇工看的呢?其实师生关系不是“猫与鼠”的关系,更不是“警察与小偷”的畸形关系。所以新型师生关系下,教师与学生都要正确的看待自己。

2.2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从教师的角度看,也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充分条件。所以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新课标的颁布、新课程的运行,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深入,那么新课程、新课标的实施又呼唤新型师生关系。同时,社会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地发展,要实施这一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社会发展和教育不断进步的必经之路。

3.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由于,在小学教育中,随着新的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新型的教育价值观已开始逐渐打破以前的传统教育观,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建立。在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在小学教育阶段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3.1、要热爱学生。历来的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作为为师之本。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爱是教育的灵魂。陶行知先生倡导“爱满天下”。这些伟大的教育家都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刚当班主任时,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念书。直到我发现一次我无心的一句表扬,竟然使该生高兴了好几天,并在那段时间里各方面都有所进步。所以我决定拿起表扬的武器,通过表扬,让这些学生从重负中走出来,让学生逐渐抬起头来走路,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了,迟到的现象少了,对待班级的事物也有了责任心,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3.2、给学生以尊重,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正常的人与人交往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法律上也是平等的,学生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家庭,社会生活的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和行为方式同样需要得到尊重。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在一次集体劳动结束后,我在全体学生的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我说:"男同学劳动时应该向他学习才像个小男子汉。"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也稳步提高,与我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他的家长沟通中我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由于他说话声音小,又喜欢唱歌跳舞,很多学生都说他像女孩子。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3、对学生进行研究,实行因人施教。研究学生心灵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第一要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在了解基础上,要研究每个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这样,与学生相处便有了基础。教育者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所谓学习成绩差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绝不能放弃,而要让每一位生在学校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为了走入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每学期教师都应该与学生谈心,进行家访。做好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因人施教。我们班有位同学先天智力不错,可就是上课打不起精神,一上课就爬在桌子上听课,一付病恹恹的样子,考试成绩总是不稳定,妈妈着急,老师担忧。为此我反复找他谈心后解到,他有着厌学情绪,他认为学习太苦,又没什么用。和家长沟通后,正面教育他并帮他排除了心理障碍,了解到学习的意义后,他有了学习的动力,成绩也提高了,从班上中下水平一跃成为中上水平。

3.4、让学生当主人,尝试主体性教育。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学生首先是作为人存在,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只有其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作用才能发挥。我们首先的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其次是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更有人(指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使学生把从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中建立的主体意识迁移到知识世界中来;其次是相信学生,在学习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在生活上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知识最终是学生自已学会的,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积极开动脑筋,主动参与实践,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激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

我们把学生推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第一线,空前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目前很多学校都有值日队干,负责对全校的一日常规进行量化管理,这其实都是都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表现,要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意识。

3.5、与学生交朋友,进行情感交流。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个标志。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的是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而忽视师生间心理沟通的“柔”性管理,师生间缺乏必要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沟通,这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过程效应。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最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想达到师生情感与心灵的相通,教师这个神圣的词汇就必须和“朋友”划上等号了。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师生关系发展的趋势应该是合作的朋友。教师应主动要求架起与学生间的友谊之桥。

我们认为学生的最高的评价便是:“老师是我们的朋友。”经常听到很多老师说,想做的让学生又爱又敬的老师。但鲜有老师能真正做到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的。所以经常相互沟通、才能相互理解,老师也将在与学生交友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3.6、要讲求民主,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知识信息来源多元化,学生往往会提出很多希奇古怪的问题,如果老师都能宽容的并加以认真的对待,与学生共享探究的乐趣。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环境里,充分的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究精神,那么我们当今社会也会多出些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具有民主思想和作风,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师要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师生成为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只有给学生多些思考的空间,多些张扬个性的机会,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很多到我班上来听过课的老师都曾惊叹的告诉:“二年级的学生竟然有这么敏捷的思维和这么完美的语言表达能力实在不容易。”我认为这与平时我所追求民主平等的学风是离不开的。

3.7、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深刻的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人往往是他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现在教师人格,内在地规定了教师应成为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若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说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在今天,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新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跑道,在这条跑道上,教师既是学生的朋友,师生心灵交汇,彼此沟通,平等交流,共同前进,又是学生不断发展,个性张扬的指路人和激励者。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所以只有做到以下几点:即尊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才能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综上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我们把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将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作为师德教育深入的突破口,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诀窍”。相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行涛 郭东岐 《新世纪教师素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第1版
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提高教育效果>> 王成秩   http://www.qiouzhi.com/lunwen/r/200504/7310.asp

3.《构建班级管理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曹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