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钢琴家哈马德:《新闻摄影》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0:37:28
http://www.zikao.sh.cn/bbs/simple/index.php?t1848.html  

第一章

针孔成像原理最早记录在战国时期的科学家、哲学家墨子所著的《墨经》中。

针孔成像与镜头成像有三点差别:

1) 摄影感光需要一量的光线,2) 针孔大,3) 影像变虚,4) 针孔小,5) 无法获得充足光线;6) 镜头利用光的折射原理,7) 把镜头制成一个具有凸透镜效果的能聚光的光学透镜,8) 通过聚光,9) 获取摄影感光所需要的光线的量;10) 照相机镜头能使得景物影像汇聚于焦点平面,11) 形成清晰影像。

镜头的作用:让景物在焦点平面位置形成清晰的影像,也就是汇集来自外界景物的反光或都自发光体的光线,并使被摄景物在感光片上形成清晰的潜影。

物距:在镜头成像中,从被摄物体到镜头中心的距离,称为物距;

像距:从镜头中心到所成影像间的距离,称像距;

焦距:来自无限远处的平等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在镜头主轴上会聚成一个清晰的点,这个清晰的点,就是焦点,由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镜头焦距长短影响成像大小。距离相等时,焦距长成像大,焦距小成像小。

共轭关系决定了定焦距镜头在不同距离拍摄时,物距大,像距小,影像也小;物距小,像距大,影像也大。

镜头通光量与镜头通光口径的大小成正比。镜头感光能力=光束直径/镜头焦距。该公式说明数值越小,孔径越大,感光能力越强。

相对口径用光圈系数来表示,也称f系数:f系数=焦距:相对口径。f系数的标法为:1.2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64  这种标法的特点有3点:1)数字大小与相对口径大小成反比;2)每相邻两极光圈系数之间的通光量相关一倍;3)每相应两极光圈系数之间是[根2]倍的关系。

镜头焦距与视角的关系:焦距长,视角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大。

镜头的分类:

1) 标2) 准镜头:镜头焦距与底片对角线基本相等,3) 视角接近人眼的视角,4) 大约在50度,5) 135相机底片画幅为24*36毫米,6) 对角线为43毫米,7) 焦距在42-55毫米的均属标8) 准镜头;120相机画幅为60*60毫米时,9) 其对角线为79.2毫米,10) 焦距在80毫米左右为标11) 准镜头,12) 其它画幅另行计算。13) 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镜头焦距小于底片对角线的镜头,14) 其视角大于人眼视角。15) 长焦距镜头(望远镜头):镜头焦距大于底片对角线的镜头,16) 其视角小于人眼视角。

快门的作用是控制光线在感光片上停留时间的长短。对于动体摄影而言,可用抓取动态、使动体在胶片上开成清晰的影像。

快门的标法为:1 2 4 8 15 30 60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实际速度为所标数字的倒数。相信两级快门速度的日光量相关一倍。“B”门或“T”门为慢门;“A”门为光圈优先;“S”门为速度优先;“P”门为程序快门。

1) 镜间快门(叶片式快门)位于镜头的中间,2) 光圈之前,3) 一般由3片至5片薄钢片组成,4) 可同5) 时开合,6) 通过开合的快慢来控制曝光的时间。优点是:在使用任何一级快门速度时都能使整个胶片画面同7) 时曝光,8) 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9) 不10) 受闪光同11) 步的限制,12) 不13) 会产生变形现象。缺点是:当使用大光圈、高速度的组合时,14) 其实际通光量减少。15) 焦平快门(帘幕式快门)位于焦点平面的位置,16) 紧挨在感光片的前面。由不17) 透光的帘布或金属帘片组成,18) 通过帘片间裂口的大小变化来控制曝光的时间。优点是:一是可以达到较高的快门速度,19) 二是因其快门速度高,20) 可以用来抓拍极高速的动体的运动。缺点是:在使用高速快门时,21) 动体的影像会变形,而22) 且动体运动速度越快,23) 影像变形的程度越重。

测距方式有4种:1)连动式测距(重影式、截影式);2)反光式(微棱镜式);3)磨沙玻璃式;4)自动测距式(电子视测、超声波、红外线、眼控自动式)。

取景器的三个作用:1)观察被摄景物;2)界定拍摄景物的范围;3)决定对景物的取舍和安排画面的布局。

旁轴取景相机的视差问题P44

现代相机取景器的种类有4种:1)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器;2)单镜头反光平视取景器;3)框式平视取景器;4)光学直透式取景器。

135相机的优点:

1) 体积较小,2) 分量较轻,3) 便于携带;4) 所有胶卷为画幅36mm*24mm的135底片,5) 常见的有24张、36张,6) 适合新闻摄影无暇换胶卷的特点;7) 有多种可转换镜头,8) 符合新闻摄影的特点;9) 有效口径大,10) 感光力强,11) 对不同12) 光线适应能力强;13) 多采用焦平快门,14) 最高快门速度可达数千分之一秒,15) 能满足新闻摄影拍摄高速动体的特殊需要。

缺点:一是焦平快门所带来的闪光同步速度的限制,在使用闪光灯时,不能达到很高的快门速度;二是在拍摄高速动体时,如所用的快门速度过高,会出现影像变形现象。

120相机的优点:

1) 单镜头,2) 即用作取景、测距,3) 又用作拍摄,4) 所以没有视差现象;5) 也有各种不同6) 焦距的镜头,7) 以适应各种不同8) 的拍摄需要;9) 有可置换后背的特点;

缺点:机身和镜头体积都比较大,分量也重,携带不方便,此外,快门震动大。

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的不同:

1) 存储影像的介质不同2) ;传统(化学方法)数码(数字方式)3) 图像的呈现方式不同4) ;传统(冲洗、印放) 数码(输入计算机)5) 图像质量上的差异;传统高于数码 6) 传递方式不同7) ;数码方便快捷、保真度高。

影响数码相机和数码影像质量的因素:CCD辨析率、影像辨析率、色彩还原性、镜头质量、像质调节。

APS摄影系统(先进摄影系统):ASP胶片是一种比135还要小巧、表面涂有可以记录拍摄资料的磁性物质的感光片,磁性物质可以用来记录打拍摄时的有关数据。现由日本富士、佳能、美能达、尼康和美国柯达五家大公司联合研制而成。最大优越性在于操作简便,具有安全性,冲印方便、便于携带。

广角镜头的视角在70度至90度;超广角镜头的视角在100度至135度;视角超过135度的称鱼眼镜头。135相机标准镜头焦距为50mm左右;广角镜头焦距有35mm、28mm、24mm、20mm;超广角镜头焦距有17mm、14mm;鱼眼镜头焦距有9mm、7.5mm、(视角约为180度)。

广角镜头优点:视角大、拍摄范围方,可以在较近距离内拍摄大场面,还能夸张究竟纵深感。缺点是拍摄时,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会有所夸张,变形也严重。

135相机中焦距镜头有焦距为75mm、90mm、100mm、135mmR ;长焦距镜头有焦距为200mm、300mm的,望远(超长焦距)镜头有焦距为500mm、1000mm的。上述镜头的视角从30度至8度不等。

中焦的作用:拍摄人像,看上去比例最符合人体的比例,常被用来拍摄人像,故又称人像镜头

长焦的作用:一是用于远距离拍摄,另外在新闻摄影“偷拍”或抓拍时,和被拍摄对象可以保持较远距离,以免惊动被拍摄者,能抓取自然、生动的形象。

望远镜头的作用:

变焦距镜头:镜头的焦距可根据拍摄需要,在一范围内变动。原理是在镜头中间装有一组能活动的镜片,用变焦环来控制。一般就先调焦后变焦。

微距镜头:就近距离拍摄小物体的需要面设计的,可以拍出与原物大小或比原物还大些的影像。用于翻拍小物体或小影像,或拍局部细节。

TS镜头:可沿着与镜头轴线垂直的左右或上下移动,还可作360度的旋转,作用主要在于消除水平线和垂直线条的畸变。

EF镜头:电子对焦镜头,内置自动对焦和电磁光圈马达,操作时声音轻微、对焦效能准确。

照相机的基本使用常识:

1) 在使用前,2) 应详细阅读厂家提供的说明书;3) 就遵循人平视的视觉特点;4) 拍摄时应保持相机的稳定;5) 需要精确对焦;6) 镜头成像有近界线,7) 拍摄距离不8) 宜过近;9) 要关于利用各种附件为拍摄服务;11) 有些相机取器与拍摄镜头是分开的,12) 拍摄时应注意取下镜头盖。

照相机的维护:

1) 相机是一种精密仪器,结构复杂,不易强烈的震动及挤、压、摔、碰;7) 注意相机上严禁用手接触的部位;8) 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高温高湿度;9) 应防水;10) 避免在直射阳光下打开后盖或镜头,也不能把镜头对着强光;13) 停止使用时,不要上快门弦;16) 在相机不用时,应将焦距调在∞;19) 自动相机应常检查电力是否充足,长期不用时应取下电池。

 第二章

黑白感光片主要由:片基(是涂布乳和其他各层篺的支持体。无色透明、有韧性、耐撕裂、易展平、耐水;)、结合层、乳剂层(主要成分是卤化银和明胶)、保护层、防光晕层组成,共有5层。

彩色负片主要有9层组成:底层、防光晕层、感红乳剂层、隔层、感绿乳剂层、隔层、黄色滤色层、感蓝乳剂层、保护层。(利用“加色”原理)

从感色性能上黑白感光片可分为:色盲片(只能感受可见光中的蓝、紫短波片,感光度低,宽容度小,优点是颗粒细,解像力高,反差大,主要用于翻拍)、分色片(能感受蓝、紫、黄、绿光,但不感受红光,用于特殊用途,现几乎没有生产)、全色片(能感受全部七种可见光,可正确记录全部可见光谱,使被摄对你得到全面呈现)三种。

彩色片有彩色负片(经感光及冲洗处理后,得到的是彩色底片,再经印相、放大或扩印在彩色相纸上,才能成为彩色照片,呈现出被摄景物的正常色彩)和彩色反转片(经拍摄、反转冲洗后得到的是和景物色彩相同的彩色正片,可直接用来观赏、放映幻灯或用于印刷制版)两种,有日光型(适合在阳光下拍摄,能使日光下的景物色彩得到正确记录,≈5500K色温,如在灯光下使用,片子会偏红橙色)和灯光型(适合在火光、烛光及普通灯光下拍摄,能正确记录灯光下景物的色彩,≈3200K色温,如在日光下使用,片子会偏蓝)之分。

黑白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包括感光度、反差、宽容度、颗粒性和分析力、灰雾度、感光特性曲线。

感光度是指感光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标定的及换算P90、选用原则(不能简单地认为感光度超高的胶片越好或感光度越低的胶片越好,主要应根据拍摄条件和目的来决定选用哪种速度的感光片。感光度高的胶片,能在光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拍摄,但拍出的底片颗粒较粗;感光度低的胶片,需要良好的照明和理想的光线,拍出的底片则细腻且层次丰富。)。

反差性是指画面中不同影像部分的明暗差别的程度。明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亮度差别程度大,就叫反差大;反之,就是反差小。底片影像的反差,是因密度不同而形成的。影响密度大小的因素有三个:景物本身的反差;胶片本身的反差性能;显影控制的影响,包括配方的选择、显影时间、温度、搅动的方式等。

宽容度表示感光片正确纪录景物反差的能力。

分析力是指胶片对景物细微部的分辨能力,也称分辨率,越大越好。

感光片的选用应注意三点:1)片速的选择;2)反差的选择;3)颗粒性的选择。

第三章 曝光控制

曝光量与通过镜头的光线的多少和光线在底片上停留的时间(即快门控制)的乘积成正比。

曝光不足不能正确纪录景物暗的部位的影纹;曝光过渡不能正确纪录景物明亮部位的影纹。

曝光公式:E(曝光量)=I(光照度)*t(停留时间)[I值可以用光圈f来代替运算] 可以看出光照度和时间的量值可以互换,只要曝光量相同,感觉片上得到的曝光是一致的。在光线亮度和感光片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若光圈有变化,相应高速快门速度,则感光的结果不变。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叫做倒易律(原理即光圈、快门可以相互置换的一时理论依据)。

在光线极亮的情况下作极短时间的曝光(快门速度高)或在光线极暗的情况下作极长时间的曝光(快门速度低),都会造成倒易律失效,应考虑适当增加曝光量。

倒易率失效的原因。倒易率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超出一定的范围,则倒易失效。原因是:感光片对光线的反应有一定的惰性。当曝光时间极短或光线结弱时,光线不能有效地穿入感光乳剂的内层,这样就不能有效地发生光化学效应,因而无法达到正确的曝光量。在具体拍摄时,如遇上述极端的情况,应考虑适当增加感光,以获得的曝光量。

影响感光的因素有4点:1)感光片的感光度(首要因素,感光度是感光片对光线敏感程度的标定);2)光线变化(包括5点:光线的照射方向、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地域的变化);3)景物本身的反射能力;4)滤光镜的因数;5)倒易率的影响。

独立式测光表的测光方式有入射式、反射式和两用型、光点读数测光。

内置测光(TTL)系统的测光方式有5种(优点缺点):1)平均测光式(将取景范围内的景物亮度进行平均,不分主次。在景物亮度平均时或相关不大时,这种测光方式能保证曝光正确,如主体与背景间亮度差异太大,则会使主体曝光出现误差。在顺光拍摄时,曝光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因为整个景物受光均匀。但在侧光和逆光时,由于背景亮度增强,主体的一些部位或主要部位处在阴影中,这时平均下来,主体会曝光不足,应采取补光措施或增加感光量);2)重点测光式(对主体的主要部位进行测光,保证不管在何种光线条件下或无论主体与背景亮度差异如何,主体能获得正确曝光);3)中央重点测光式(在取景器中央部位有一圆圈,但范围较大,能保证主体的正确曝光,但应注意取景的变化,避免总是把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央的机械均衡式的构图);4)矩阵测光式(又称分区测光式);5)多点测光式。

自动曝光模式有3种:光圈优先式――A;速度优先式――S;程序自动式――P。

曝光补偿装置有3种:1)AE(自动曝光)锁定装置;2)曝光补偿钮;3)自动曝光概括装置(括弧曝光法)。

曝光与黑白摄影的影调表现。曝光与彩色摄影的色彩再现。

曝光:来自被摄物体的光线,通过照相机的镜头,会聚成影像,落在胶片的感光乳剂层上,引起光化学效应,生成潜影,这就是摄影的感光,也叫曝光。

光源的照射方向(晴天自然光):顺光(指光线来自景物的正面情况下,景物被摄面全部受光,受光面积大,光线照射均匀,利于质感的表现,缺点是缺乏表现力)、侧光(来自景物侧面,景物自然分受光面和阴影面,易于增加物体的立体感及三维的表现)、逆光(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背面)、顶光(光线照在被摄景物的顶端,景物中凸出的部位有受光,凹处则为阴影)及晴天阴影(景物的照明光线是来自天空的反射光和周围景物的反射光,不是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

一天中时间的变化:中午;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左右(正午光线亮度的1/2);日出、日落时(正午光线亮度的1/10)。

地域的变化:地理纬度每增加15度,应增半级至一级曝光量;海拔每升高1000米,则应减少1/4级曝光量。

第四章  各种光线条件下的摄影

从光源的来看,可将其分为自然光(来自太阳和月亮、星星的光线以及广阔的苍穹反射来的阳光、月光和星光)和人造光(火光、灯光等)。

特点与表现方法:

1> 顺光:光线来自景物正前方,景物的受光面积最大,受光均匀。

优点是:1)被摄景物受光均匀,曝光比较容易把握,采用平均测光的方法即能使被摄物体正确感光;2)利用顺溜拍摄的景物最接近于其原型,比较有利于质感的表现;3)利用顺光拍摄的彩色片,色彩能得到正确还原,饱和度高,色彩鲜艳。缺点:从专业角度来讲,顺光缺乏表现力,拍出的片子多属于两维平面,缺乏三维空间感。侧光: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侧面,一侧受光,另一侧处在阴影之中。是最常采用的光线,优点:一是有利于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二是有利于表现出被摄景物的清晰轮廓,三是有利于和反差层次的表现。缺点是不利于表现景物细部的质感及影纹。

逆光。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侧后方或后方。能生动强烈地表现出究竟深度感和立体感,但不利于对景物层次的表现。

阴天摄影:是指乌云这日子遮日,整个天空和地面景物都很暗淡的天气。阴天不宜拍摄人像,因为光线平淡,拍出的人像也会因平淡而推动光彩和魅力。阴天拍彩色片,会出现偏色,宜用鲜艳地色彩来装点画面,增强画面的活力。

雨天拍摄:光线变化复杂多变,应不断根据光线变化来调整曝光量,才能保证正确感光。雨天有以下特点:1)自然景物层次丰富,色彩浓淡有致;2)景物影像朦胧,若隐若现,生动而富于变化;3)光线柔和,景物反差小;4)增强环境的亮度,也能造成景物的倒影,从而增强了画面的趣味性。雨天拍摄应注意:1)正下雨时快门速度不宜过高,以免把雨凝结成水滴;2)自然景物,应选择有远中近对比的景物来加强空间深度感;3)彩色片应多摄取红、黄等艳丽的色彩;4)应注意地面雨水的反射光对曝光的影响;5)应注意好相机,镜头戴上遮光罩。

雪景拍摄:一种是在下雪的天气里拍雪景,雪景光线散漫而柔和,能见度较差。应找准曝光参照点,选择深色背景,衬托雪花。一种是在雪过天晴之时拍雪景。洁白的雪反光律极高,有雪覆盖的地方和没有雪的地方比起来,反差往往极大,需采用补光措施才能缩小反差,得到适当的对比效果。

雾景拍摄:有阴天时的雾,晴天清晨的薄雾,山区的云雾。雾能乱成柔和的光线效果,能隐去一些景物,而使另一些景物呈现出丰富的层次使前、中、背景在雾气中遥遥相对,有强烈的空间深度感。应注意选择好前、中、背景的位置,以加强空间深度感的表现。前景、中景应为深暗色调的景物,才能形成强烈的远近对比。另外,亮丽的色彩能增强雾景画面的活力。可用滤光器来增强(雾镜)或减弱(黄、橙)雾感(绿滤光镜消除城市中的褐色雾)。

日出、日落的特点:1)光线变化极大,日出、日落过程中的太阳亮度变化瞬息万变;2)光谱成分以红为主;3)伴有美丽的霞光和多彩的云景;4)光线较柔和,不刺目。拍摄方法及注意事项:1)曝光控制应不断,才能获得正确的曝光量,最好是采用测光的方法来控制曝光。2)太阳看上去不刺眼时,可将太阳直接摄入画面;如刺眼,则可能在相机镜头表面产生反光,会对整体画面效果起破坏作用。3)为了造成空间深度感,应以选择适当的前景的办法来造成远、近对比,形成纵深感。4)如欲表现太阳光芒四射的效果,凡应采用小光圈,如采用f/16或f/11。5)应注意霞光和彩云对日出日落景色的装点作用,

夜景摄影:主要光源是月光、星光以及火光、灯光等人造光。由于光线较暗且不均匀,应多用长时间曝光的方法,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用B门做长时间曝光。还应充分利用相机的二次曝光或多次曝光功能来拍夜景。

室内自然光的特点:1)光线柔和但照明不均匀。2)光比差别大;3)亮度变化大。拍摄注意事项1)应有效地控制景物的反差,常采用的办法是利用反光板来补阴影部位的光,或者闪光灯作辅助光。2)室内自然光的亮度与外界光线相比相关悬殊,最好地测光在确定曝光量,无测光设备时,本着宁多勿少的曝光原则,使感光片获得充分的感光。3)拍表态景物时,应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利用慢门作长时间感光,以记录室内自然光的强烈现场气氛。4)避免直射阳光透过门窗照射在被摄物体上。

 第五章  人造光摄影

从色温的角度看,灯光型彩色片适于在3200K的色温条件下使用;日光型彩色片适于在5600K的色温条件下使用。灯光片在日光下使用会偏蓝(绿),日光片在灯光下使用会严重偏红。

灯光摄影所用灯光主要有4种:主光(用来照亮景物的主体或景物重要部分的光线,是日光控制的主要依据,是灯光摄影最主要的光线。其作用是照亮被摄体的被摄面,只有一个)、辅助光(作用是照亮画面中的阴影部分,冲淡主光造成的投影,从而使阴影部位也能出现影纹,亮度低于主光)、背景光(作用是把被摄对你和背景拉开或使主体与背景发生某种联系,以增强环境气氛,亮度低于主光)、装饰光(重点表现某一部位或对某一部位作细节描绘,亮度不高,照明范围较小)。

影响灯光摄影感光的因素有5点:灯光的强度(取决于灯泡本身的瓦数的大小,主要依据是主光灯的光线强度);灯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遵循光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即距离增加至2倍时,光的亮度减弱1/4);灯光的颜色;被摄体的表面结构、色泽及其对光线的吸收、反射能力;拍摄环境对感光的影响。

电子闪光灯的发光特点有3点:发光持续时间极短(瞬间光源);发光强度极强;色温接近日光(约5500K)。

闪光同步(连动):在快门完全打开的同时闪光灯闪光,使整个底片全部感光。焦平快门须使用同步档,镜间快门任何一档均可同步。闪光指数越大,闪光亮度越大。

影响闪光摄影感光的主要因素有6点:1)闪光灯的闪光能力――闪光指数(是指闪光在瞬间内发出的光线的强度,在闪光灯生产时就标定,等于f系数*闪光距离);2)胶片感光度(感光片速度提高一倍时,缩小一级光圈;感光片速度减慢一倍时,开大一级光圈);3)闪光距离(是影响闪光摄影感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变化规律是“平方反比”);4)闪光角度范围(可调整的依据是所用镜头的视角大小,也就是镜头的焦距长短);5)被摄物体的表面结构、反光能力;6)被摄物所处环境的反光能力。

闪光指数是指闪光灯在瞬间内发出的光线的强度。

单灯使用方法有4种:

1) 机位闪光法:技术上最简便的一种方法,2) 缺点:光线平淡,3) 缺乏层次和立体感;当主体背景较近时,4) 会出现明显的投影。

5) 闪光灯远离相机闪光法:因灯光位置不同,6) 造成不同7) 的光线效果。

8) 反射闪光法:又叫间接闪光法,9) 利用反光屏,10) 得到的光线较为柔和,11) 但反射过程会损失光线,12) 应增加感光量。

13) 慢门闪光法:B门,14) 在夜晚或全黑的环境中,15) 利用一盏灯来进行多角度闪光或多次闪光,16) 以造成多灯闪光效果。

17) 加纱法:避免闪光灯光线过硬,18) 加盖纱布,19) 可使光线柔和,20) 但要加大发光亮度,21) 为幼儿摄影时,22) 可保护视网膜。

多灯闪光法一是在拍摄大场面时用多灯平均照亮场内重要部位;二是用多灯布光获得理想的造型效果,必须分清主光与辅助光的关系。

辅助光的种类有4种:副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

闪光摄影应注意4点:

1) 闪光灯滤光器的作用:

2) 克服3) “红眼效应”:一是不4) 要直接从正面照射人物,5) 以避免直接反光,6) 二是请被拍摄对象先看一看明亮事物,7) 使瞳孔收缩;

8) 注意闪光摄影与显影处理;

9) 注意用闪光灯作辅助光时的摄影方法。

第六章 动体摄影

拍摄动体确定快门速度的依据有4点:

1) 动体本身的运动速度;动体运动速度越高,2) 快门速度越高。

3) 拍摄者与动体间的距离;距离越近,4) 快门速度越高,5) 因为相对移速度快。

6) 所用镜头的焦距;焦距越近,7) 快门速度越高。

8) 拍摄者与动体间的角度变化。动体运动方向和相机镜头形成的角度越大,9) 快门速度相应提高。

动感的表现方法常采用虚实对比(模糊表现动感法,使运动部位变模糊,运动慢的部位保持清晰,快门不宜太高,必须使运动快的部位因移动而虚化)和动静对比的方法。

追随法(虚实对比):随动体的运动方向移动相机,主体清晰、背景及相反方面的运动物体被拉成虚线、移动模糊的画面,强化动体移动的速度感,不能用高速快门,在采用长焦距镜头时,可用三脚架来帮助保持相机的稳定。

闪光灯连闪拍摄法:利用闪光灯的高速频闪功能,可以将运动物体运动中的不同瞬间动感记录下来。

 

第7章 景深与超焦距

景深:调焦过程中,对焦物体前后形成了一个清晰区域,这个清晰区域的范围就是景深范围,这种现象叫景深现象。

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有3点:

1) 镜头焦距: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2) 光圈口径:光圈口径大、景深小;光圈口径小,3) 景深大(改变光圈大小是最常用也是最为方便的一种控制景深的方法);

4) 拍摄距离(物距):物距大、景深大;物距小,5) 景深小。

获得最大景深的方法:短焦距镜头小光圈+远距离拍摄;

  获得最小景深的方法:长焦距镜头+大光圈+近距离拍摄。

超焦距:指当调焦在无限远时,从相机镜头到最近清晰物之间的距离。

超焦距与景深是反比关系,即超焦距越大、景深越小;超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决定超焦距的因素有2个:1)镜头焦距;2)光圈口径。

镜头焦距长、超焦距大;镜头焦距短、越焦距小;

光圈大、越焦距大;光圈小、越焦距小;

每相邻两级光圈之间的超焦距相差(根2)倍。

超焦距的确定方法。

由于超焦距和景深之间是反比关系,在拍摄中就可以采用控制超焦距的方法来扩大景深范围。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 先选定光圈系数,2) 查出景深近界限的方法

3) 先确定景深范围以确定景深近界限的方法P172

 

 

第八章 摄影滤光器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90-760纳米,根据波长不同,其中包括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色光,白色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复合光。

光谱滤光镜的滤光特点有两点:允许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通过;允许与自身颜色接近的色光少量通过。光学滤光镜则是在光线通过时改变其传播特性,使其产生折射或反射,从而产生特殊的光芒效果。

滤光镜的因数(加用滤光镜后需要增加感光的倍数)主要取决于滤光镜本身的颜色、深浅和光源的性质。P176

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滤色镜后应增加曝光量,用滤色镜因数乘以使用滤色镜前所采用的快门速度的值,同时保持原光圈值是确定曝光补偿后日光组合的简单方法。如果不宜改变快门速度,可以根据倒易律原则相应改变光圈值。如果同时使用两个以上滤光镜,其因数计算方法为滤光镜因数的乘积。

黑白摄影中使用滤光镜的目的有5个:P179

1) 压低天空影调:用红、橙、黄滤光镜来蓝紫短波光,2) 最常用的是黄滤光镜,3) 红色可以拍出“模拟夜景”效果;

4) 改变空气透视:为使空气透视效果得到真实的再现;

5) 突出主体:是新闻摄影图片的重要表现法则之一,6) 也是摄影创作的重要原则之一;

7) 利用光学透镜拍出特殊效果:光学透镜一般无色或灰色;

8) 提高翻拍效果:使字迹与图像更加清晰,9) 去除污斑或偏色。

彩色滤光镜主要有4类(特点和效果):用来解决色温的问题

1) 胶片换型滤光镜:为方便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的灯/日光型在日/灯光下使用,2) 一种为琥珀色:供灯光片在日光下拍摄,3) 可将日光的色温降到3200-3400K,4) 另一种是淡蓝色,5) 供日光片在灯光下拍摄使用,6) 可将灯光色温升至5400-5600K;

7) 光线平衡滤光镜:作用是通过滤光镜使光线色温和感光片色温达到平衡;

8) 颜色补偿滤光镜:也叫色彩补偿滤光镜,9) 用CC代表,10) 作用一是用以改变彩色片总的色彩效果。二是在印、彩色照片时用以校色;

11) 特殊效果滤光镜:主要有半色镜、双色镜。半色镜又称关彩色滤光镜,12) 一半有色一半无色,13) 双色镜是滤光镜成两种不同14) 的颜色。

黑白、彩色通用型滤光镜多为光学滤光镜,不影响光的着色和光谱成分。常用的滤光镜有:

偏光镜(偏振镜):作用是防止偏振光,也就是非金属物体光滑的表面所反射的光线,还能削弱天空的强度,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根据所用偏光镜的因数来适当增加感光,另外还能消除自然风景中的蓝色雾霭,增强画面反差和影像清晰度。

UV镜(紫外线滤镜):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滤光镜,能吸收光谱中人眼看不到但对会起破坏作用的紫外线,能澄清雾气,提高远景及至整个影像的清晰度,还原色彩,防止偏色,还可用来保护镜头。

减光镜(灰镜):作用是等量得减阻各种色光,使到达感光片上的光线减弱,同降低感光片感光度的作用是一样的。

常用的特殊效果滤镜有:

柔光镜:对射入光线起折射作用,使景物光线变得柔和,拍成的影像也会呈现出特殊的柔和效果。作用一是使影像柔和,二是降低反差,三是使远景雾化成特殊的雾状效果。

星光镜:又叫光芒镜,使用所拍摄景物中的发光点放射出光芒,像是来自星星的闪光。有十字形星光镜、米字形、雪花形、可变十字镜。尤其在夜景摄影时能增强夜间灯火的表现力。

多影镜:多称多棱镜,有三棱镜、五棱镜、六棱镜等多种。能在一张感光片上拍出多个影像是。

中心清晰滤光镜:四周经过特殊处理,只有中心部位是正常的光学玻璃,能结成清晰的影像是,画面四周景物均模糊不清,又叫晕化镜。

 

 

第九章 彩色摄影的基本理论

从摄影角度,我们通常把日常叫做白光,这种白光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混合而成。

三原色与三补色。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等量相加可产生白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几乎可以产生任何一种色光,在摄影中称红、绿、蓝三种色光为三源色。

任何两种色光相加后若能产生白色光,这两种色光互称补色光。实验证明:

红色光(R)+青色光(C)=白色光;

绿色光(G)+品色光(M)=白色光;

蓝色光(B)+黄色光(Y)=白色光;

摄影中称青、品、黄三种色光为三补色。彩色摄影的减色法原理:

黄色光=白色光-蓝色光(减蓝)                       红

品色光=白色光-绿色光(减绿)

青色光=白色光-红色光(减红)                  品          黄

获取彩色影像的原理有减色法和加色法两种。

加色法是利用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相加来产生的彩色影像。

减色法是利用青、品、黄三种颜色的单色影像来合成各种色彩的景物。

蓝          绿

 

                                       青 

三源色与三补色之间的关系有两点:1)从白色光中减去某一原色,即可得到与其对应的补色光;2)每种补色光都是由两种原色光组成的,每种原色光都是由两种补色光组成的。

自然景物反射了哪种色光,它就成为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而其余的光线,则被它吸收掉了。

色彩的5种特性:冷与暖、轻与重、快与慢、进与退、胀与缩。

色彩三要素:色别(又称色相,指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别,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表象和名称)、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饱和度(指同一的纯净度和鲜明度的变化)。

由于一定的温度和色光之间有对应关系,这种利用温度的数值来说明光源的色成分,就是色温,“K”为标示符号,其度量标准是:把一个绝对黑体在绝对零度(-273C)下进行加热,温度每升高1C称为1K,因为色温的温度标准起点0K是-273C,所以当加热至0C时,色温即为273K。色温越低,红色成分越多;色温越高,蓝色成分越多。

矫正色温的三种滤光镜:1)胶片换型滤光镜;2)光线平衡滤光镜;3)颜色补偿滤光镜。

色彩的基调是指画面色彩的基本色调,也就是画面色彩的基本倾向及其所给与人的总体印象,主要有暖色调和冷色调。

色彩的对比就是色彩的多样性、差异与矛盾。主要有三种对比:1)明暗对比;2)色相对比;3)互补色对比。

色彩的和谐是指整个的色彩配置即统一、和谐,又完美悦目。主要有同类色和谐;类似色和谐;消色和谐;色彩的呼应。

影响照片色彩的因素有5点:1)被摄体本身的色彩(景物呈现不同的色彩,是因为物体对光线具有选择吸收、反射的特点);2)光源的色彩(不同波长的光线呈现不同的流颜色,不同光源的色成分不同,从而呈现不同的色彩);3)环境的色彩(映衬被摄对象);4)胶片的色彩还原性(要选择还原性能好的彩色感光片);5)滤光镜的影响(加上何种颜色的滤光器,照片画面就呈现出何种颜色)。

同一照片,在灯光下看和在日光下看,色彩不同,正确判断色彩的光线条件应为日光。

 

 

第十章 拍摄取景的基本常识

绘画是加法的艺术,摄影是减法的艺术。摄影就是取景的艺术。

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有6点:

1) 拍摄点的选择:拍摄点指2) 拍摄者所处的位置,3) 严格地讲应是相机的机位,4) 也是受众的位置。

5) 横竖画面的选择:充分利用好感光片,6) 避免放大时作过多的剪裁从而7) 造成对底片的浪费。

8) 画面结构中心(视觉中心点):画面结构中心应是明视中心的位置,而9) 不10) 是画面的几何中心。

11) 突出主体::主体是艺术创作中的主题思想的体现者,12) 是新闻摄影图片中最主要的新闻信息的载体,13) 应在中占据突出的地位。

14) 前景与背景的运用

15) 陪体的运用:是相对于主体而16) 言的画面构成部分,17) 作用在于和主体配合,18) 构成一定情节。

景别是被摄对象在中呈现的范围,是新闻摄影画面造型元素之一。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景别,是采访拍摄基本功的重要方面,常用的景别有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定四种,它们可以带给受众不同的视觉感受。调整、转换景别主要有两种方面:改变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距离,改变镜头的焦距。 

拍摄点的选择包括2点:

1) 拍摄距离:决定了5种景别:

远景:拍摄到的最大场面,距离最远,表现重点是场面的浩大、视野的广阔,没有十分具体的主体、陪体的区别,表现的是一种总体的效果。

全景:范围比远景小,用于描述事物的全貌,被表现的景物充满了画面,主、次难以区别,用以介绍总体和环境为主。

中景:以人物作为参照,中景拍摄的是人的半身,重点表现对你是主体本身,说明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主体表现明确,环境为次,对主体注解、说明、陪衬。应分清主次,适合表现动作、情节。

近景:表现对象是主体本身,作用是描述和表现主体本身,让人产生对主体的强烈印象,拍摄的是人的面部和头部。

特写:表现的是景物的局部和细节,是最近距离上的拍摄,有助于加强新闻摄影的揭示性,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能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感受,使读者产生强烈印象。

2) 拍摄角度。有3种:水平视角(是人们最常采用的视角,3) 不4) 会有任何变形现象,5) 看到的景物最自然)、仰角(景物高大的形象被进一步夸大,而6) 且会出现近大远小和倾斜畸变现象,7) 主要用来表现人物高视阔步的心理状态或夸张跳跃的动作)、俯角(将景物压缩得看起来更加矮小,8) 常用来拍摄大的场面,9) 这是因为可以最得较大的取景范围)。

横竖的选择主要应考虑3点:1)被摄景物的形状;2)画面中主线条给予视觉刺激力的强弱;3)主体移动的方向。

摄影中常采用的突出主体的方法有4种:利用画面结构中心的方法;利用对比的方法;利用透视规律;利用景深原理。

常采用的对比方法有4种:

1) 形态的对比:一是让主体本身的形态在画面中占据突出的地位,2) 从而3) 突出主体,4) 二是用主体形态与陪体形态显著不同5) 的方法来突出主体;

6) 大小的对比:佛主体和陪体的画面中的面积和何种大小的对比,7) 一是让主体占据画面中大面积的空间,8) 让陪体居于次要地位,9) 二是采用以大衬小的办法来突出主体;

10) 动静的对比(虚、实对比);

11) 影调、色调的对比:指12) 利用明暗的差别来使主体突出。

透视规律的运用主要有2点:

1) 线条透视规律:近大远小;景物的轮廓线越远越焦距;视平线以上的线条越向远处延伸则愈往低处走,2) 视平线以下的线条越远则越向高处走;视线右边线条向左焦距,3) 视线左边的线条向右集中;

4) 阶调透视规律:距离近的景物低,5) 轮廓清晰,6) 反差大,7) 色纯度高;距离远的景物明度高,8) 轮廓越来越模糊,9) 反差变小,10) 色纯度变低。

前景的作用有5点:2)衬托主体;2)增强画面纵深感;3)说明主体,交待环境;4)平衡画面;5)交待环境。前景的形式可分为画框式、垂枝式、突笋式。

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对比和照应的关系。背景的作用有4点:1)说明主体;2)交待环境特点;3)增强现场气氛;4)衬托主体。运用背景应注意2点:避免背景与主体游离;避免将背景与主体作等同处理。

陪体的作用有4点:1)帮助主体展示情节;2)补充、丰富主体的内涵;3)衬托主体,加强主体的表现;4)对主体的注释、说明作用。

摄影用光的目的有2个:使感光片感光,记录被摄景物的影像;起描绘、刻画和塑造视觉形象的作用。

线在造型方面的作用有6点:1)勾画被摄体轮廓;2)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深度;3)表现被摄体质感;4)表现色彩和环境气氛;5)吸引观众注意力,突出主体;6)造成特殊效果。

摄影的形式法则主要有4点:

1) 多样统一与照应:多样是指2) 应让画面中的内容丰富、富于变化,3) 统一是指4) 画面中的内容之间应相互协调、一致,5) 照应指6) 主体与陪体以及前景、背景之间,7) 应有内在联系,8) 形式上也应彼此呼应;

9) 均衡与对照:均衡是人的一种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现象,10) 可带给读者、观众稳定的视觉效果,11) 对称是均衡最简单的结构形式,12) 对照指13) 景物的形体、影调、线条不14) 应太单一,而15) 应具有多样性,16) 互相衬托;

17) 节奏与韵律:指18) 有规律的起伏、变化及有序的律动;

19) 简化原则:要尽可能少的结构特征来表现尽可能多的思想内容。

 

 

keepkeep 2006-07-07 16:45

第十一章  感光片的冲洗

显影的原理是:经过显影中的化学处理,使感过光的卤化银还原成金属银颗粒,由这些颗粒构成影像。

黑白感光片的冲洗过程主要有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干燥等步骤。

黑白显影液是由作为溶剂的水(水质最好采用纯净水,水温应在52摄氏度左右)和显影剂、保护剂、促进剂和抑制剂按一定配制而成的最重要的成份是显影剂和保护剂。

黑白显影液的主要成份有4种:1)显影剂:功能是使感光片中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成为金属银颗粒,所以它也是一种还原剂。常用的有米吐尔(显影速度快、底片反差较小)、对苯二酚(显影速度较慢,底片反差较大,受温度影响较大)、菲尼酮(恨不能与米吐尔接近,影像更加柔和)。2)保护剂:功能是防止显影剂不被氧化。常用的有无水亚硫酸钠(硫氧);3)促进剂:功能是中和显影过程中由显影液的水和银的卤化物中分解出的溴离子结合而生成的溴氢酸,同是使显影液碱性。常用的有鹏砂、碳酸纳、苛性碱等;4)抑制剂:作用是防止显影过程中产生灰雾现像。常用的有溴化钾(还能控制显影速度,提高显影质量)。

米吐尔与对苯二酚配合使用组成的显影液称M-Q显影液;菲尼酮与对苯二酚配合使用组成的显影液称P-Q显影液。

常用显影液有D-76、D-23、D-96、PQ-FGF等,性能。

控制显影效果要注意3点:1)温度控制(温度高显影速度快、反差和密度增长快,温度低显影速度慢,反差和密度增长慢;高温显影会造成颗粒粗使影像粗糙、灰雾度增加)2)时间控制(适当延长显影时间可以提高胶片感光度。延长或缩短显影时间可以使胶片密度增加或减少,但会使反差和层次受到损失)3)搅动控制(搅动次数多,显影速度快、反差大、颗粒粗;搅动次数少则相反)

停显的目的是利用显液的酸性与显影液的碱性中和作用,破坏显影液的显影能力,使用显影立即终止。

定影作用是去掉未感光的银盐,保留下由已还原的金属银颗粒组成的影象。定影剂通常为硫代硫酸纳,也又海波,俗称大苏打。

定影液的成份有4种:1)定影剂(硫代硫酸钠)2)保护剂(无水亚硫酸钠)3)酸性物质(冰醋酸)4)坚膜剂(钾矾)。常用定影液有柯达F-5酸性坚膜定影液。

水洗的作用是去掉底片上的残留药液和其它没必要的物质,使底片无污染,便于长期保存。

干燥可用烘干箱或者在干净的环境下自然晾干。

正常底片质量鉴别:景物中的明亮部位和阴影部位都有影纹,反差适中,影像清晰,层次分明,密度知中,清洁干净,没有污渍斑点。

底片常出现的问题和原因。P238

彩色显影液的成份有:显影剂、保护剂、促进剂、防灰雾剂、软水剂。

彩色负片的冲洗工艺流程:彩显、漂白(较黑白负片多的一道程序,作用是漂除银盐结成的影像,使彩色底片上只留下彩色染料影像)、水洗、定影、水洗、稳定、晾干或烘干。

彩色反转片的冲洗工艺流程:首显、水洗、反转、彩显、调节、漂白、定影、水洗、稳定、晾干。主要程序有五步:一是首次显影;二是二次曝光或反转处理;是彩色显影;四是漂白;五是定影。

 

第十二章 照片的制作

印相是将底版和印相纸紧紧地叠合在一起,经曝光、显影、停显和定影而负责制出与底片影像同样大小的照片。*作程序:曝光、显影、水洗、定影(温度18-20,时间10-15分钟)、水洗、上光(烘干)或晾干。印想机的主要结构有灯室、印相框、曝光定时按钮、灯光调节按钮等。

放大机有聚光式和散光式两种。放大机是通过负片至镜头的距离和感光纸至镜头的距离的变化,来控制广大影像的大小的。主要结构有:灯光室、聚光镜(或反光玻璃)、镜头和支架。

黑白照片放大*作程序:1>放置底片;2>调节尺寸和焦点;3>感光与显影:影响放大感觉的因素有:光源的亮度、底片的厚薄、放大尺寸的大小、光圈的大小及放大纸的感觉度。曝光、显影、水洗、定影、水洗、上光或晾干。

黑白照片放大照片的加工:画面剪裁、反差控制、局部曝光处理。

彩色照片放大*作程序:校色(目的是为了被摄对象色彩能得到正确还原,从而得到色彩正确还原的照片,加色法用红绿蓝,减色法用黄品青)―曝光-显影-漂定-水洗-干燥。

扩印系统的组成:胶片冲洗机、扩印机、冲纸机和裁切机。

扩印原理及方法:自动校色原理、自动曝光控制、

根据减色法成色的基本原理,校色的基本规律有三点:1>样片偏向何种颜色,就加用何种颜色的滤光片;2>样片偏向何种颜色,应减少该颜色的补色滤光片;3>不能同时使用三种颜色的滤光片。

照片色彩的鉴别有二种方法:一是直接观察法;二是利用校色卡进行鉴别。直接观察法鉴别照片偏色情况时应考虑6个因素:曝光是否准确;第一眼印象;利用照片画面中的灰调来判断色彩的还原情况;以照片中的中间密度部位为依据来判断偏色的情况;注意人物皮肤颜色的还原;考虑表现的特殊需要。

彩色照片冲洗中应注意四个问题:恒温问题(温差不要超过正负0.3摄氏度);定时搅动(目的一方面可以保持药液渗透的均匀,另一方面可以不断使新鲜药液补充到照片上来,方法:照片刚放入药液后,连续搅动30秒,然后每隔15稍搅动5秒);加用补充液(每增一张30CM*25CM照片,加入显影补充液50ML);质量控制(方法是采用测量药液PH值的方法)。

 

第十三章  数码摄影系统

数码摄影系统由数码影像输入系统、数码影像处理系统、数码影像输出系统组成。

数码化或数字化是数码摄影的根本特点。数码影像输入系统是对摄影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系统。常用 的是相机(已经是数字化的影像,无须再作数字化处理,便可直接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扫描仪(底片、照片、正片、反转片等必须经过将模拟影像转化为数字影像,才能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数码影像处理系统包括电脑(容量大、速度快、彩色显示能力强,具有色彩控制、校正的功能)和图像处理软件。

数码影像输出系统包括用于输出胶片的数码胶片记录仪;数码打印机(彩色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热升华数码打印机);照片光盘。

数码胶片仪工作原理:1>将图像文件置换成特定的模拟电信号;2>将模拟电信号置换成光信号;3>将光信号投射到摄影用感光片上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负片或正片。

影响扫描仪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分辨率、色彩还原性、扫描速度。

 

 

第十四章 新闻摄影的定义与特性

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三大类:1>用照相机拍摄图片;2>用摄像机拍摄新闻电视片;3>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电影片。狭义的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照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

新闻摄影的定义是: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的现场摄影,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新闻摄影定义的含义有五点:1>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新闻,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2>新闻摄影的重要特性之一是现场的纪实性;3>新闻摄影的视觉传达目的是新闻信息。4>新闻摄影的拍摄形象是新闻形象,不是艺术典型。5>文字说明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摄影的特性是:新闻性、真实性、形象性。

新闻摄影报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其新闻性:1>重视重大题材;2>多拍独家新闻;3>敢于攻难度大的题材;4>重视报道的时效性。

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有四点:1>拍摄对象必须真实,事实真实;2>摄形象应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典型瞬间,总体真实;3>所摄对象应自然真实,不能导演摆布被摄对象;4>文字说明应准确真实。

新闻摄影报道失实的原因有六点:1>不懂得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是真实地传递新闻信息,将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2>工作作风不踏实,凭想当然主观臆断;3>将新闻摄影与艺术创作混为一谈;4>道德品质有问题;5>政治问题;6>恶作剧。

新闻与宣传有六点不同:1>新闻生在报道事实、传递信息,宣传在于让人想念某种观念,二者目的不同;2>新闻不能重复,宣传可以不断重复;3>新闻不具有强制性,宣传具有强制性;4>新闻有真实和失实的根本原则问题,宣传只有可信与不可信的差别;5>客观、公正,宣传具有强烈的主观性;6>新闻报道必须尊重事实,宣传为达到止的可以采取多种手段。

形象冲击力主要指以下四点:1>吸引力;2>感染力;3>说服力;4>震撼人心的效果。

新闻摄影的优势在于:1>视觉直观性P292.296;2>现场可证性;3>瞬间永久性。

新闻摄影是“图文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

1> 图文结合,2> 不3> 是简单的图文冻死,而4> 是两要素有机完美的结合,5> 是信息问题的剧增;

6> 是一种平等的互相结合,7> 图片和文字具有同8> 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9>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0> 丰富了人类视觉传播的内容,11> 气势磅礴了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12> 增加了新闻信息传播的效果;

13> 增加了新闻的可信性;

14> 最终体现在书、报、刊片面上的结合,同15> 时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新闻摄影记者把握新闻性的方法:1>重视重大题材的新闻摄影报道。2>多拍独家新闻。3>敢于攻难度大的题材,一方面指艰难的程度,另一方面指拍摄的技术艰难。

 

 

第十五章 新闻摄影的地位与功能

新闻摄影除了具有图文结合,有效传播信息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4点重要作用:作题图;作插图;美化版面;作封面或导读图片。

“银川会议”后新闻摄影工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主要表现以以下四个方面:1>相当一部分报社领导层的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由不重视新闻摄影到逐步树立起“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思想;2>报社领导注意用新闻照片独立地报道新闻,使许多报纸采用图片的数量大幅上升;3>摄影专刊蜂拥而起;4>涌现出一些深度的摄影报道。

面对电视新闻的挑战,报纸采用两种做法扬长避短,发挥本身的优势:一是增大报纸信息量,增加文字报道的深度,与电视的时效性、现场性竞争;二是尽量使报纸图像化,幅大量多地刊登新闻照片,让读者看到与电视画面不同的独具特色的照片,使电视新闻成为看报的导读。

报刊上图片幅大量多的优势有四点:1>增加吸引力;2>增加感染力;3>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4>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

幅大量多的刊用原则:幅大量多是指报刊版面采用照片应不惜版面,即要保证篇幅大,还要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摄影图片为报纸编排和新闻报道服务。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幅大量多,还应根据报道需要和图片质量适度选用的原则。

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有三点:传播形象新闻(是新闻摄影的基本的、第一位的功能);指导社会生活(主要作用是:引导社会舆论、进行舆论监督、推动两个文明建设。要做到生动形象、有理有力);审美教育功能(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不拘一格,不断推陈出新。其美学特征具有:新鲜感、真实感、瞬间感、现场感)。

新闻摄影在传播形象新闻方面具有三个特点:客观性;普及化;群众性。

新闻摄影的特征是:新闻性、真实性、形象性。

 

第十六章 新闻摄影的体裁及文字说明

1.报刊上刊登是以报道新闻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摄影报道的体裁主要有4种:1>图片新闻;2>特定性新闻摄影报道;3>专题新闻摄影报道;4>插图。

图片新闻多由一两贴画图片配以标题及简短的说明性文字组成。其英武我处是简洁、率直。图片的拍摄应注意3点:1>抓住典型场景、情节和细节;2>要使新闻形象突出、直观;3>要善于抓典型瞬间。

特定性新闻摄影报道是指对重大新闻事件中的局部典型事物的“特写镜头”式的表现或从富于修改特征的角度进行揭示的摄影报道。特定性新闻图片用典型细节来表现和概括新闻事件。与图片新闻相比其时效性要求较弱,但需有比图片新闻理强烈的深刻性、揭示性和典型性。从新闻要素的表现方面看,图片新闻主要交待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特定性新闻图片生在交待何故、如何。

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是指用多幅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全面深刻的介绍、表现和介绍新闻事件和新闻事物的各种新闻摄影体裁,其基本特征有6点:1>整组图片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2>通过组织和编排有关一个事物的全面、完整的信息,讲述一个故事,单幅图片难以做到;3>图片的选择和编排对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决定其成败;4>成功的专题新闻摄影报道通过各单幅图片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整体的、集合的优势,其意义远大于单幅图片的机械相加;5>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具有比任何单幅图片更丰富的内涵,能提供更丰富的内容,信息量更丰富;6>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图文的完美结合。

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特点有6点:1>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是图片新闻和特定性新闻图片的极机结合,通过多幅图片的有序组合,形成有头有尾有情节的完整故事;2>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是图片主文字的完美结合;3>图片是多时空状态下的多个瞬间形象的“集合”,其效果是“集合优势”,有助于主题深化;4>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具有“情节性”,通过情节联系达到完整性;5>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可占据较大版面空间,可充分发挥版面语言的作用;6>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是一种深度报道的形式,改变了人们认为新闻摄影的看法。

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构成没有固定的格式,往往是综合构成,为了理解方便,将其构成分解为4点:1>同一空间,多个时间;2>同一时间,多个空间;3>多个瞬间;4>多个侧面。

专题新闻摄影的图片选编原则有两方面的依据:一是从专题新闻摄影报道表现主题的需要,即全面性、代表性、典型性多样性和深刻性出发,力求内容的丰富多彩和集中统一的结合;二是从版式设计的需要考虑,要考虑画面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整个版式符合均衡、和谐、合乎比例、井然有序的基本要求。具体体现为7点:大小结合;形状的结合;景别的结合;内容上的结合;色彩的结合;合适的数量;图片的布置形势富于变化。

造成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多,单幅新闻摄影图片少的原因有4点:1>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影响;2>误认为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比图片新闻和特定性新闻摄影报道容易成功;3>误认为无论题材大小都可运用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形式;4>误认为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就是多幅图片的简单拼凑。

插图照片是指在整个报道中唱的是配角,其作用不是单独报道一则新闻,而是配合新闻、通讯等文字报道的照片。有直接配合、间接配合两种方式。

新闻摄影的文字说明由标题和解释性文字说明共同组成。标题主要在于“点题”,写作上要求做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揭示性文字说明的作用有两点:一是提供图片难以交待的新闻要素;二是交待背景材料,指出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析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增强报道的立体感和深度。语言上应做到以下4点:1>语言准确;2>语言精美;3>语言通俗;4>语言生动。多用具有形象价值的词。

图片新闻文字写作应简短、直接、明了、具体。主要用于交待新闻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什么事、为新闻图片做注脚。

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文字说明写作应显示出其深刻性、揭示性。

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文字说明写作可以是相对完整的一篇散文、记叙文或议论文。

 

 

第十七章 新闻摄影的主题与题材

新闻摄影的主题是指画面形象所揭示的新闻事实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对所拍新闻事实的认识与评价。新闻摄影主题具有新闻性、真实性、直接性、纪实性、倾向性等主要特点和要求。

新闻摄影报道在表现主题时的基本要求有两点:一是应做到主题的具体性与创建性的统一;二是新闻摄影报道的主要思想要寓于新闻形象之中。

如何深化新闻摄影报道的主题?4点:1>采用特定性新闻照片形式,揭示为什么和怎么样。2>采用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形式,从纵、横两方面拓展主题,力求全面、深刻;3>小题材展示大主题,以小见大。4>新闻摄影思维的整体性原则应当成为当代摄影记者的方式之一。

荷赛将新闻摄影分为八类:一般新闻;突发现场新闻;新闻人物;日常生活;体育;艺术;科技;自然与环境。

新闻摄影题材的划分,根据新闻事物发生、发展的性质,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两大类,事件性新闻又可为预知事件新闻和突发事件新闻两类。

中国新闻奖将新闻摄影分为10类:1>重大新闻与突发性新闻;2>经济改革建设新闻;3>体育新闻;4>新闻人物现场肖像;5>物质新闻;6>文化教育新闻;7>法制军事新闻;8>日常生活新闻;9>批评性报道新闻;10>环境保护及大自然新闻。

评理与题材的关系是:题材对主题的制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重大题材往往体现重大主题,小题材也可以展示大主题,关键在于记者挖掘的深度和报道的角度。

纪实摄影、社会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的共性有3点:1>二者均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在特定时空状态下的形象记录;2>二者均运用了“精确记录的方法”;3>二者均通过所拍图片来表达一种认识和理解,传达一种信息。二者显著的不同是新闻摄影十分注重新闻性和时效性,而纪实摄影则没有这种强烈的新闻性和时效性的要求和限制。

新闻摄影题材的发掘与开拓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挖掘老题材,向深度开发;二是开拓新闻摄影题材新领域。

 

 

keepkeep 2006-07-07 16:45

第十八章 新闻摄影的评价标准

编辑选稿的标准有3点:1>根据本报的编辑方针和特点,结合不同时期的报道重点选稿;2>具体标准包括:有新意,有独创性;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图文结合的好;3>根据当天报刊的总体情况和版面空间的总体设计思想选稿。

图片编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选摄影报道及其它摄影图片,也负责根据版面和文字记者的需要安排摄影记者去有目的地进行拍摄。版面编辑的主要任务是为自己负责的版面挑选、处理种类稿件和编排报刊版面。

新闻图片的评价原则有3点:瞬间的张力、强烈的现场气氛、人物的情感与性格。

通常将新闻摄影抓取的瞬间概括和区分为4点:瞬间的黄金点、高潮瞬间、高潮后的瞬间、情节瞬间。

目前我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标准主要有6点:1>新闻性;2>真实性,并强调本质真实;3>瞬间精华;4>发表及时;5>文字说明新闻要素齐全、准确、简洁、有标题;6>图像清晰,制作精良。

国外新闻摄影的评选标准有5点:1>题材重大;2>瞬间动人;3>技艺完美;4>拍摄艰难;5>社会效果显著。

 

 

第十九章 形象采访与现场抓拍

形象采访包括采访前的、深入选择的采访路线、形象积累与形象观察。

新闻摄影的观察特点有4点:1>从新闻事件的全局和新闻人物的总体着眼,从典型细节入手;2>现场观察要善于分析比较;3>现场观察要注意“神”;4>善于把握新闻事件发展的高潮和人物情感的高潮。

新闻摄影采访是形象采访,其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通过形象积累和形象观察发现线索,用形象思维进行判断、推理、抓取最富于特点的典型瞬间形象报道新闻。

现场抓拍就是:在新闻现场观察新闻主体的规律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在适当的时机挥动快门。

现场抓拍是新闻摄影的主要技法,其特点有4点:1>抓拍的瞬间形象自然、真切;2>不干涉对象抓拍的瞬间形象信息含量大;3>抓拍是新闻事件和新闻规律自身的要求;4>提倡抓拍,有助于新闻摄影记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闻报道的事件大体可分为两种:预知事件和突发事件。在预知事件的采访拍摄中一是要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和全方位;二是要跨出记录阶段,走向见证阶段;三是要多拍出乎意料的情节;四是要提倡抓取趣味性瞬间。

要突发事件的采访拍摄中一是要重视对突发事件的连贯报道;二是要不只着眼于突发事件本身瞬间的抓取,还应重视对因突发事件引起的种种反应的抓拍。

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有3点:1>没有明确的时间性;2>不象事件性新闻那样典型、突出;3>不象事件性新闻那样有强烈的时效性要求。

搞好非事件性新闻摄影报道的要素有4点:1>关注生活,善抓热点;2>小处着手,大处着眼;3>深层思考,形象表现;4>专题摄影报道形式全面展示新闻主题。

运用专题新闻摄影报道体裁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要做到2点:1>站在人类和社会的高度把握对小题材的处理;2>敢于通过小题材展现重大主题。

 

第二十章  图片编辑

优秀的图片编辑1>是一位优秀的新闻理论工作者,对新闻摄影有明确的认识;2>懂得新闻采编业务,善于识别新闻题材;3>懂得图像处理和传递,善于编辑、处理新闻图片;4>擅长报道的组织和策划,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5>具有强烈的受众意识,能为读者着想。

新闻工作者的共同修养有8点:1>具有马克思广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辩证唯物谗言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政策水平高,即胸怀全局,又能联系实际;2>具有丰富的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知识,有熟练的新闻工作技能,新闻采编经验丰富;3>文化水平高,并注意及时掌握新知识,不断学习,知识面广;4>文字水平高,写作能力强;5>具有强烈的“新闻欲”、好奇心强,新闻嗅觉敏锐,有很强有新闻敏感力;6>身体健康,适应能力强,智慧、敏捷,善于应变;7>有强烈的献身精神,不怕艰苦,敬业、勤奋、多思;8>遵守新闻职业首先和法律规范。

作为图片编辑的特殊素质有8点:1>具有较高的造型艺术知识和修养,有较高的图片鉴赏能力;2>掌握摄影技术技法,有熟练的拍摄技术和暗房制作技术,掌握数码影像处理技术;3>有组织摄影记者进行报道的能力;4>有策划能力。善于制定拍摄计划,策划具体的摄影拍摄活动;5>具有丰富的编辑知识和实践经验,有较强的编辑、加工能力;6>有的版面设计、编排能力,能将图片充分有效地用于版面的编排;7>受众意思强,心中时刻为读者着想;8>协调能力强,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报道的组织包括报道主题的确定、记者的派遣、新闻图片稿的编辑、发稿时机的选择等。

新闻策划就是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报道,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从多个报道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报道方案来加以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实现预定的传播效果的过程。新闻报道的策划可分为选题策划、实施方案策划、版面策划等几个阶段。策划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事件发展及时调整原设计方案,注意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要有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要重视通讯员的作用。

稿件的处理包括稿件的选择、加工、质量关的把握及其他处理方法。

稿件处理的技术环节有5点:1>稿件的技术质量;2>图片的剪裁;3>稿件大小的标定;4>标题和文字说明处理;5>对不采用稿件的处理。

通讯社图片编辑工作与报刊编辑工作不同有4点:1>通讯社的图片编辑在编发稿件时视野宽阔,发出的图片适应面广,具有很强的全局观念;报刊图片编辑则更重视图片是否适合本报、刊上采用;2>通讯社的图片编辑在编发稿件时不用考虑具体尺寸、位置等编排因素;报刊图片编辑则必须认真考虑图片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与版面上其他稿件之间的关系等具体版面设计因素;3>通讯社向用户发送新闻照片时,受用户订稿数量、订稿内容的制约;报刊使用新闻图片则没有制约,可酌情而定;4>通讯社在向报刊发稿时须对图片写出矮小的、新闻五要素齐全的文字稿,或像消息、特写、通讯那样文字较长、内容详尽的文字稿;报刊编辑在使用时可以在尊重新闻事实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下,根据本报特点和版面编排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报刊编辑在处理稿件时,更注重的是稿件的适用性、针对性、目的性,处理方法更加务实并具有灵活性。

现代报纸上由文字和图像两个部分组成。

版面语言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空间、布局结构、版面变化等因素。

版面设计原则之一是一版只有一个视觉中心。

图片编辑在独步一时与摄影记者的关系时一要善于协调、调动摄影记者的积极性;二要给记者以发言权。

真正优秀的图片编辑应具备以下3种能力:1>懂得新闻摄影规律,熟练把握新闻摄影语言,善于选择好新闻摄影报道;2>精通版面语言,善于合理编排、适当安排新闻摄影报道,使新闻摄影报道的价值和形象价值能通过版面语言得到最完美的体现;3>有比较高的文字功底和文字表达能力,能使文字和图片达到最佳配合。

 

第二十一章 新闻摄影记者的修养

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包括以下3 点:1>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修养;2>具有社会责任感及遵纪守法、真诚热情、公正、负责、鲜明的立场;3>具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社会活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新闻摄影记者的特殊能力包括以下3点:1>熟练的摄影技术;2>完美判断能力;3>不畏艰难、深入现场的拼搏精神。

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的特点包括以下4点:1>依赖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2>摄影采访拍摄具有很强的现场规定性;3>独立完成现场采访拍摄任务;4>具有较大的职业危险性。

当代新闻摄影记者的我特征包括以下6点: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能力、发现能力、独立行动能力、创造能力。

 

 

第二十二章 新闻摄影与道德法律问题

新闻道德是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同所有的社会道德一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两点: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2>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原则。

新闻摄影工作者进行道德选择的过程中,常面临的难题有6点:1>选择哪种拍摄题材;2>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角度和时机;3>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内容;4>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方法;5>选择哪种拍摄方法;6>在特定的情境之下,摄影记者应该道德干什么。

新闻摄影的道德评价,主要是指对新闻摄影采访、拍摄、发表等传播行为的善恶作出价值判断,从而确定新闻摄影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无产阶级的道德评价标准必须以是否与会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尺度和唯一标准。新闻摄影的道德选择与评价还应注意:1>摄影记者应支持创新,不断探索,不应盲目模仿甚至抄袭;2>图片编辑在选稿、用稿时应严格把关;3>图片编辑在选择、编辑、剪裁时,不得随意篡改图片和文字说明,以免造成新闻失实。

在涉及新闻摄影的相关法规中,最直接的是有关公民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及著作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新闻摄影分割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方式主要有诽谤、侮辱和宣扬他人隐私三种。造成新闻摄影分割公民名誉权行为的主要原因有8种:1>未经深入采访,凭主观想象随意拍摄,从而对事实认定有误;2>记者不经采访,任意编造文字说明,尤其是使用批评性文字和贬义词;3>缩回在采用图片时随意为图片编造说明,或对图中形象、事实随意加以注解;4>配发插图时不慎重,任意配发照片;5>在批评性摄影画面中包括了与事实无关者,从而在拍摄的图片或撰写的文字说明中公布他人的隐私,从而分割其名誉权;6>以图片或文字丑化新闻人物,从而分割其名誉权;7>未经他人同意而在拍摄的图片或撰写的文字说明中公布他人的隐私,从而分割其名誉权;8>一些特殊身份人的名誉权。

摄影中的肖像是指真实再现公民个人形体、容貌等基本特征的照片。肖像权是指肖像主体对自己的肖像的支配与控制权。在新闻活动中,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情况主要有2种:1>未经被摄者同意,以盈利为目的的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橱窗装饰等;2>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秘密不受侵犯的权利。新闻摄影侵犯隐私权的情况有3种:1>干涉、影响私人活动;2>“越界”(未经被摄对你允许进入私人场所),从而造成侵犯他人隐私权;3>擅自使用属于个人隐私的图片或在图片说明中公布他人隐私。

为保护摄影记者的报道权,在涉及隐私权方面人们达成了两点共识:1>在公共场所之公众视野范围内拍摄、采访不侵犯个人隐私;2>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范围要小于普通人。

著作权凶手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目前在我国摄影作品著作权的情况主要有5点:1>侵犯著作权人的署名权;2>侵犯著作权人的获得报酬权;3>侵犯著作权人的作品完整权;4>侵犯著作权人的作品修改权;5>使用图片未经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