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转运珠: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师用书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3:04:50

1 一去二三里

一、教材简说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是以童谣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表示数字的汉字,建议把识字和看图、朗读童谣结合起来,和数学课中数的认识结合起来。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

 

1.识字。

 

(1)生字的呈现可以通过听、读童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童谣中有一至十表示数字的汉字)。十个汉字可以逐步呈现,也可以在看插图二练习说话时一起呈现。再让学生从生字条中找出另外两个要认的字“去、里”,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说说这两个字念什么,教师随机呈现生字。

 

(2)生字的识记,可以按以下几步进行。

 

①引导学生看拼音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②利用插图二,借助小朋友运动服上的阿拉伯数字,认读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③用生字卡片认读。本课生字中,“四”和“三”的声母是平舌音,“十”的声母是翘舌音。教学重点是读准“四”和“十”。

 

④在认读生字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采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如,“八”和“入”字形相似,可让学生想想它们的不同点(“入”字分开就是“八”)。

 

⑤认读“去、里”,用组词、说话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

 

(3)识字的巩固方法要有趣味性,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和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②同学之间相互认读卡片,做摆词语游戏(同桌用以前认过的字卡和本课的生字卡片摆词语)。

 

③利用插图二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十个学生戴着头饰或手拿数字卡片站在台上,先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持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同学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一起跟读。

 

④看图填空。出示简笔画,让学生选择生字卡片填空。如,画四条鱼、五朵花……,让学生挑选相应的汉字(四、五……)贴在图画旁边。

 

2.写字。

 

这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写字前要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要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和各小格。可以用拍手歌帮助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写字教学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本课要学写的三个字只含基本笔画“横”,要让学生认识这个笔画并学会书写。

 

“一”只有一笔。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有三横,第三横长。要从上到下书写,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结合书写“二”、“三”两个字,让学生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二)朗读感悟

 

本课这首童谣,琅琅上口,充满儿童情趣。朗读指导中要重视情趣的培养。

 

1.在初读课文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但在认识生字后,教师应强调词语连读。读熟后,可用课件出示图画的不同部分,请学生读相应的语句。

 

2.本课出现了“里、去、亭台、烟村”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画,请学生在插图中找找“亭台、烟村”。解释“里”可举例,让学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远。

 

3.这首童谣排列整齐,具有韵律美。朗读时,句中适当停顿,句末稍稍延长,数词可读得略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三)实践活动

 

1.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门牌、报纸,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读儿歌。(练时注音)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笔,

 

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用错量词出笑话。

 

(王晨湖)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思路:从图入手,在读文中认字。

 

(一)谈话引入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见了什么?

 

(二)出示课题

 

听教师朗读,板书课题,解释“里”。

 

(三)自读课文

 

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大致了解“烟村、亭台”的意思。

 

(四)自学生字

 

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先自己读准确,再读给同桌听。

 

(五)检查自学情况

 

做找朋友的游戏。重点指导读准“三、四、十”。

 

(六)指导朗读课文

 

(七)练习写字

 

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

 

引导学生学会看字的笔顺,发现字的关键笔画。学生写字时,教师巡回指导,相机表扬。

 

(八)巩固练习

 

选卡片填空,读儿歌等。

 

(九)实践活动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这一课的生字。

 

 

咏 雪 诗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2 口耳目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目”和“木”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3种笔画。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结构比较简单,又是义形结合的象形字,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义了解、识记字形。

 

(1)本课生字中,“竹”和“日”声母是翘舌音;“羊”韵母是后鼻音。“竹”字不容易读准,要重点指导。

 

(2)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口、目、日、月、火”这五个汉字结构简单,字义与生活联系密切,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目”和“禾”较少单用,“目”就是眼睛,“禾”是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的幼苗,也用来指整株水稻。

 

(3)依据象形字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可以告诉学生,古人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图,这些图就是最早的文字。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

 

(4)巩固识字。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同桌相互认读。

 

②将汉字、象形字、图画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

 

③游戏。学生有的拿生字,有的拿对应的象形字,有的拿图片,找到相对应的朋友。

 

④区分“目”和“木”的字义。可出一些常用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如,目光ɡuānɡ、节jié目、木马、树shù木,让学生结合熟悉的事物感知字的意思。

 

2.写字。

 

(1)要让学生认识“竖、撇、捺”三种笔画,知道“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两条笔顺规则。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

 

竖,从上到下要写直。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有平撇和竖撇两种,平撇应写得平而短,竖撇先竖后撇,写时注意笔画的连贯。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本课要写的三个字,教师在示范时,要一边写一边说笔画,以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三个字的写法是:

 

十:“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写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

 

木:“横”短“竖”长。“撇”、“捺”起笔应相接于“竖”,左右对称展开,收笔应高于“竖”的收笔。

 

禾:第一笔为平撇,应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下部与“木”的写法相同。

 

(二)课后练习

 

可用投影片或课件出示“我会连”中的图画、象形字和汉字。然后让学生口述或动手操作试着连一连,再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三)实践活动

 

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如,水、山、田……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尝试认字。

 

(1)出示生字,请学生找出已经认识的生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2)圈出认识的字读一读。

 

(3)同桌互教互读。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12个生字,请学生看拼音读一读。

 

(2)请一个学生带领大家读。

 

(3)教师点拨:“竹”是翘舌音。

 

(4)齐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先小组交流,再选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五、资料袋

 

 

 

几个象形字的由来

 

口:本指人吃东西和说话的器官。古时候“口”与“嘴”义不同,“口”指人口;“嘴”指“鸟嘴”,也泛指鸟兽之口。后来“口”和“嘴”成为同义词,指人或动物用来吃东西和发出声音的器官。

 

日:像其轮廓,一点表明其为实体。

 

火:像火焰的形状。

 

竹:像竹叶下垂的形状。

3 在家里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

 

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氵、扌、、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教学建议

 

本课的识字量较大,随着生字的学习还要认识新偏旁。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生字的呈现。本课生字可以通过认读带拼音的词语来呈现,也可以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随机呈现。

 

(2)识记生字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并将词语贴在对应的摆设或用品旁。

 

②看图认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反复认读。

 

③借助熟字记生字。如,“报”的右半部分在“服”中见过,“服”左边的“月”变成“扌”,就是“报纸”的“报”;“地、他、她”去掉左半边就是“也”。

 

结合学习“沙、报、灯、晚”,认识“氵、扌、、日”四个偏旁。

 

记生字时,要以整体识记为主,不要过细分析字形。还要注意分散难点。可以根据生字的分布,分散在两课时中教学。

 

(3)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复现巩固本课生字。如,用生字卡片做组词游戏(同桌一人组一个,比一比谁组得多);用本课生字口头组词,老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出来让学生认读;做选字游戏(出示带本课生字的词语或句子,生字处为括号,让学生选生字,口头填空)。

 

2.写字。

 

可让学生自己先看范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试着描一描。教师要提示学生按笔顺书写。重点指导“下、个”两个字。

 

下:认识笔画“点”。这里的“点”起笔轻,落笔重,与竖相连,居横中线上。

 

个:撇的起笔高,捺的起笔低一点儿,两笔相接,开口度大。竖居中,不与“人”连接。

 

(二)朗读感悟

 

1.短文中的三句话较长。朗读时要提示学生按照标点停顿,还要读好句中停顿。

 

2.指导朗读“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可让学生感悟爸爸妈妈和“我”当时的心情:爸爸妈妈看到“我”这样懂事,心里很高兴;“我”觉得自己能为爸爸妈妈做点儿事,心里也很高兴。

 

(三)课后练习

 

课后的“说一说”是学习内容的扩展。图画在短文内容的基础上拓宽了说的范围。教学中可用图画指导说话,让学生说说:这些事你做过吗?除了这些事还做过哪些事?如,洗碗、洗袜子、倒垃圾。也可以选一件事说具体些,如,“我喜欢读故事书,放学一到家,就坐在椅子上看书。有时还把书里的故事讲给邻居家的妹妹听。”要激发学生爱说敢说,只要把意思说清楚就行。要鼓励学生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

 

(四)实践活动

 

1.课前活动。

 

看看自己家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他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2.课后活动。

 

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体会做事的快乐。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学习词语,认生字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家里有哪些东西?你能叫出它们的名称吗?在图中的物品旁贴上相应的词语。

 

2.读词语,认读词语中的八个生字。

 

3.找一找,生字中哪些字的一部分你见过?用熟字换一换、减一减、部件拼一拼的方法识记“报、也、台”。

 

4.其余的生字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

 

(二)学习短文

 

1.看图说说:图上画着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2.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朗读课文。

 

3.你喜欢图中的小朋友吗?你在家也是这么做的吗?

 

4.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文中的生字,教师适当指点。

 

(三)巩固练习

 

1.看图选词语卡片。

 

2.分组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四)指导写字

 

(五)扩展练习

 

说说你在家里做些什么。

 

五、资料袋

 

敲门

 

 

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

 

总想爸爸妈妈来敲门;

 

我和爸爸在家的时候,

 

总想妈妈来敲门;

 

我和妈妈在家的时候,

 

总想爸爸来敲门;

 

我们全家都在家的时候,

 

来敲门的一定是客人。

4 操场上

一、教材简说

 

本课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图、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口、讠、亻”4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教学本课,最好在熟读词语、儿歌之后呈现生字。可以先根据插图看图说图意,出现词语。在读准词语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本课生字中,“真、身”是翘舌音,“足”是平舌音,“跳、响”是三拼音,教学时要重点指导。

 

(2)随生字教学,认识“、口、讠、亻”四个偏旁。根据词语排列的特点,可按偏旁归类认识词语中的生字,其余生字随课文学习。如,学“打、拔、拍”,先做动作理解字义,复习“扌”,再识记这几个字。用同样的方法学偏旁“”,识记“跳、跑”和“跳高、跑步”。

 

认儿歌中的生字,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画出本课要学的五个生字,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记忆生字。如,“课”字可以利用学过的“果”字,用加偏旁的办法记;“体”可以联系学生每天接触的课程表中的“体育”来识记。

 

(3)要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复现本课的生字,让生字多次跟学生见面,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也可以根据生字特点,师生合作编谜语或儿歌帮助识记。如,“高”: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开扇门,门里张着嘴。自编的内容语句不一定非常妥帖,能帮助学生认记生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行。

 

偏旁随生字认识后要进行归类,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带“亻、讠”的字,以新带旧,逐步扩展。

 

2.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四个字可以归为两类。“八”和“入”笔画相同,而且都是撇低捺高,但“八”两笔分开,“入”两笔连接。“大”和“天”相差一笔,起笔位置不同。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观察能力相对较弱,教师要当堂示范,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可用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试读,在自己练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示读。如,选择自己会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找个小伙伴,一起把儿歌读给同学听。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参加体育活动时快乐的感受。

 

(三)课后练习

 

“读读画画”是为了巩固生字,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要让学生自主完成。涂颜色,可涂一种,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涂上不同的颜色。同学之间交流自己喜爱的活动时,也可以说其他的体育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字义和偏旁的关系,如,本题第一行足字旁的字,字义与脚有关;第二行提手旁的字,字义与手有关。

 

(四)实践活动

 

课后收集有关体育运动项目的标志,试着认认分别是什么运动,并和家长一起将运动的名称写在标志下面。教师可将体育运动项目标志做成一大张图画,贴在教室的墙上,既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又可以宣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启发谈话

 

你知道哪些体育活动?(根据回答出示课文中部分词语。)

 

看图,说说课间或课后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在图上找出学生没说到的项目,出示相关词语。)

 

(二)自读词语和儿歌

 

1.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一边读词语,一边可以做动作。

 

(三)学习词语中的生字

 

1.认读词语中的九个生字,认识“足字旁”。

 

2.小组交流记字方法,探究词语排列规律。

 

3.用“打、拔、拍、跳、跑”口头组词。

 

(四)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1.朗读儿歌。自学儿歌中的五个生字。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随机点拨,随生字认识“口、亻、讠”三个偏旁。

 

3.指导朗读。鼓励背诵。

 

(五)指导写字

 

(六)扩展活动

 

完成课后“读读画画”。

 

奥林匹克运动分为夏季运动会和冬委运动会。奥运会的夏季运动项目主要有田径、游泳、体操、赛艇、自行车、拳击、击剑、射箭、射击、举重、球类(排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手球、棒球、垒球、网球、曲棍球)等。奥运会的冬季运动项目主要有:滑冰、滑雪、冰球等。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语文园地一

一、教材简说

 

这个语文园地有7项内容,分别是巩固汉语拼音、认识反义词、复习要求认识的字、复习和拓展词语、读句说句、认读姓氏字和背诵古诗。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写”,要求找一找声母、韵母,分别抄写下来。一列长长的火车上有23个拼音字母,让学生分别找出声母和韵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读读声母表、韵母表,再讨论讨论怎样找才不会漏掉?如,边找边给其中一类(如声母)做上记号,没有记号的就是另一类,然后分别抄写。抄完后要求学生进行检查,读一读抄写的声母和韵母,数一数抄写的声母和韵母总数是不是23个。

 

第二项“我会连”,是认识反义词的练习。题中有四对词,有一对已用线连上。启发学生想想为什么把“出”和“入”连起来?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再让学生找出其他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然后全班交流。

 

第三项“我会读”,题中将学过的24个字词分类排列,既巩固识字又渗透了思维训练,读起来也顺口。可采用同桌互读、“开火车”轮读等方法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师要重视抽查与个别辅导。

 

第四项“我会连”,是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六个词语,“电话”已在第三课学过,其余五个都是用熟字组成的新词,但这些事物学生都熟悉。可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试着连一连,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第五项“读读说说”,是让学生了解一种基本句型,会说完整的句子。两个例句都是说“谁做什么”,要求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可先让学生读句子,在读中建立完整句子的概念。说句子时,如果学生说出的是完整的句子,但句型与例句不同,教师不要否定。

 

第六项“我会认”,是一项有趣的认字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题中的姓氏多为常见姓氏,学生可能在同学、老师和亲友的名字中见过。练习时,可以用投影片或课件依次出现三朵“花”,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姓氏字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让学生在课本上涂色,并相互交流。交流之后又认识了几个姓,也可以再涂。学生可能涂了许多字,当时认识,一会儿又忘了,教师不必批评,可鼓励学生想办法把这些字记住。

 

第七项“读读背背”,内容是古诗《咏鹅》,作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全诗描绘了鹅在水中浮游时的欢快情景,表达了作者喜爱鹅的心情。诗的意思,学生借助图画能大致读懂,教师不必讲解,重点应指导朗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可从以下三方面指导:

 

1.借助拼音把每个字读正确。

 

2.速度稍慢,注意停顿。

 

3.借助图画边读边想象鹅游水的样子。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资料袋

 

《咏鹅》赏析

 

传说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所作。它生动地描绘了白鹅游水嬉戏的神态。

 

首行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孩子对鹅的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在点水中的鹅:“一只鹅,两只鹅,三只鹅……”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得连呼“鹅!鹅!鹅!”。

 

次行“曲项向天歌”,描写鹅叫时的样子。鹅叫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曲项”用得十分贴切。

 

三、四行写白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语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白毛红掌的鹅,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可见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就善于观察,长于描绘。

  有趣的游戏

(口语交际)

 

一、教材简说

 

在我们童年时每个人都做过游戏。有趣的游戏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交上朋友。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就是说说“有趣的游戏”。图上画了三种游戏,老鹰捉小鸡、贴鼻子、丢手绢。教材用图上小朋友的人数提示学生游戏指的是两人以上的集体娱乐活动,从图上小朋友的神情让学生觉得这些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戏。

 

教学重点是交流自己做过的一些游戏怎样有趣,是怎样做的。

 

二、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交流感受,学习提问。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

 

1.谈话: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些什么游戏?这些游戏你玩过吗,你还做过哪些游戏?(板书学生说到的游戏名称)

 

2.揭示话题,思考: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

 

(二)以图为例,指导说“怎么有趣”

 

1.《老鹰捉小鸡》有趣吗,怎样有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游戏的趣味。)

 

2.(贴鼻子)游戏怎么做的?你做过吗?把自己做的情形说一说。

 

3.小结:告诉别人游戏怎么有趣,可以讲做法,可以讲在做的过程中自己的感觉,也可以讲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小组交流与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四)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可以继续询问,再评选出最有趣的几个游戏在课下做一做。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五、学生发言举例

 

“贴鼻子”就是蒙上眼睛从远处走到画板前,给画上的人贴上一个鼻子。这个游戏很有趣,常常会闹出笑话。有一次轮到我贴了,蒙上眼睛之前,我瞄准了鼻子的位置,心里觉得肯定能贴好。结果,鼻子刚贴上,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鼻子被我贴到了额头上,成了一个怪人。

1 画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时,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本课11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音,“听、声、惊”是后鼻音,“远、无”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可让学生互相认读生字、正音。

 

(2)在学会新偏旁“辶、忄”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交流识记的方法。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辶”。

 

②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天”变成“无”,“入”变成“人”,“听”变成“近”。

 

③编字谜。如,“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上加横竖出头”。

 

2.写字。

 

指导写字,除继续巩固“撇、捺”的写法外,重点是练写“点”。要区分短“撇”和“点”。这四个字笔画不多,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把字写匀称。教师可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

 

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六: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

 

4.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可以举例说明,如,“教室里,第一排座位离黑板近,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远。”“来”和“去”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指导背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基本能背诵。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四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三)课后练习

 

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四)实践活动

 

1.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2.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引发记忆,谈话导入

 

春天有哪些景物让你们觉得很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引导质疑

 

(四)朗读感悟,揭示课题

 

1.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引读等多种形式来朗读,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水、花、鸟,明白这是一首描写山水画的谜语诗,谜底是“画”。

 

2.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如,远远地看画中的山,念第一句;贴近画侧耳听,念第二句;想象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念第三句;到画前驱赶鸟儿,念第四句。指导背诵。

 

(五)巩固识字

 

先分组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再用开火车读、指名读、做游戏的形式复习要认的生字。

 

(六)认识反义词

 

先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再通过做“找朋友”的游戏,完成“我会说”的练习。

 

(七)指导写字

 

(八)布置课外实践

 

课外收集谜语,读读背背,看谁记得多;举行猜谜竞赛活动。

 

五、资料袋

 

古诗谜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歌谣谜

 

头戴小红帽,

 

身穿大白袍。

 

走路摇摇摆,

 

游泳稳又快。

 

(鹅)

 

千条线,

 

万条线,

 

落在水里看不见。

 

(雨)

2 四季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学会“、”两种笔画,认识“、、、月”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可以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自己喜爱的部分可以多读几遍。

 

(2)本课十一个生字中,“说、是”是翘舌音,“圆”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可先让学生学习本课的新偏旁“、、、月”,然后让学生感知本课生字的字形,并自主识记,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识字方法的机会。以下识字方法供参考。

 

①形象识记:“叶”。

 

②加一加:+火=秋月+土=肚。

 

③比一比,记一记:让学生找一找与本课生字相像的熟字,在比较中加深记忆。如,是—足;惊—就。

 

(3)教师可运用课件或折铁丝演示来教学“、 ”:显示“、 ”两个笔画,逐渐伸直成一笔,再弯曲成“、 ”,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均为一笔写成。

 

2.写字。

 

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读读“七、儿、九、无”,再找找这四个字的共同笔画。要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写字。

 

七:可以编口诀记忆形和义:“十字一竖向右弯,它比十要少上三。”

 

儿:起笔为竖撇。

 

九:第二笔为“横折弯钩”。

 

无:与“天”不同,最后一笔是“”。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让学生体会“、”这两种笔画折角运笔用力的大小,提醒学生折角要写得圆润。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所写的事物是每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如,草芽是春天特有的,雪人是冬天特有的。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每个季节还有哪些代表性事物,让学生认识四季,感受四季的美好。

 

2.熟读成诵。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同桌对读、小组轮流读、分角色读、做动作读……通过朗读表现学生自己的感受。如,“草芽尖尖”可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着躬说”,可读出谦虚的感觉;“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动作,以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对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充分给予鼓励。

 

3._______“是”_______这样的句式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可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

 

(三)实践活动

 

1.课前,让学生利用假日去观察秋天的景物。课中,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说说秋季的景物。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然后,把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画一画,最后全班交流。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案例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四幅图上各画了什么,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自己喜爱的内容可多读几遍,把生字读正确。

 

2.学习要求认读的生字,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生字,结合识字认识偏旁“月、、、”。

 

(三)朗读感悟

 

1.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如,每节讲的是一个季节;这篇课文讲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课文写得很有趣。

 

2.在了解课文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3.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前在大自然的观察所得,展示自己的画,模仿课文来说说秋季的景物。

 

(             ),

 

他(           )说:

 

“我是秋天。”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哪个季节,再画一幅画,把画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描绘四季的画片、儿歌等,在同学间交流。

 

五、资料袋

 

四季花

 

一月水仙清水养,

 

二月杏花伸出墙,

 

三月桃花红艳艳,

 

四月杜鹃满山冈,

 

五月牡丹笑盈盈,

 

六月栀子戴头上,

 

七月荷花别样红,

 

八月桂花甜又香,

 

九月菊花傲秋风,

 

十月芙蓉迎寒霜,

 

十一月山茶初开放,

 

十二月梅花雪里香。

3 小小竹排画中游

 

一、教材简说

 

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和“、、纟”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十二个生字中,“中、唱、树”是翘舌音,要提示学生读准字音。“绿油油”的“油”课文中注的是本音,朗读时应读第一声。可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同桌互读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并鼓励学生相互纠错正音。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时,可先学习新偏旁“、、纟”,然后让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使学生在互相启发中,提高识字能力。如:

 

①加一加:

 

树=+对

 

苗=+田

 

②比一比:雨—两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三个字,笔画都比较少。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发现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是三个字都有“口”这个部件,但形状不同。要引导学生看清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口:认识新笔画“”。防止学生把“口”写成方块。教师可写一个方块与口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写好“口”的要领: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日:认识新笔画“”,提醒学生注意“日”的两竖要直。

 

中: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读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句。先同学之间答疑,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作指导。可借助插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竹排”,可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乡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然后演示小竹排的活动状况,让学生知道“顺水流”的意思。又如,指导学生看图或投影片,让学生懂得“密”是树木很多,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枝叶茂盛。“禾苗”是指水稻的幼苗。“绿油油”是形容禾苗颜色浓绿,而且有光泽,说明禾苗茁壮,长势喜人。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叫“江南鱼米乡”。拉动投影片或演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2.在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可读得轻快些,表达出喜悦、欢快的心情;“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读得缓慢些,以表达赞美的感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

 

(三)实践活动

 

1.课外收集有关介绍江南风光和物产的图片、照片,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观赏。

 

2.学生展示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向同学介绍旅游景点的美丽风光。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例一

 

(一)课题导入

 

读课题,先理解“游”的意思,再理解课题的意思。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播放小竹排在画中游的课件,配乐范读课文。也可以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四)朗读感悟

 

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富饶。

 

1.播放“小竹排在画中游”的课件,请学生说说小竹排顺水流,如果你坐在上面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鸟儿、鱼儿、树木、禾苗)读有关句子,理解“密”、“绿油油”。

 

2.看到这些美景,你会说些什么?

 

3.为什么说小竹排是在“画中游”?

 

4.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感悟“江南鱼米乡”的美景。

 

(五)拓展说话

 

再创情境,练习说话。

 

继续播放课件:小竹排游到了江南的其他风景名胜区,让学生进行情境说话练习,说几句赞美风景的话。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七)课外延伸

 

收集江南的风景图片,在教室里展览;准备旅游照片,并作介绍。

 

例二

 

(一)看图,揭示课题

 

1.学生一边听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一边看图。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小竹排是什么?小竹排怎么能在画中游?)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字音并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三)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播放乐曲,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江南水乡美丽的风光。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六)指导学生写字

 

(七)完成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并练习用本课要认的字口头组词。

 

五、资料袋

 

江南鱼米乡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河网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一向称“鱼米之乡”,又称“水乡泽国”。那里盛产稻米、鱼虾,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首诗歌,共四句话。第一、二句采用数数歌的形式,讲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的可喜变化:新房多,新房高大宽敞,房前屋后还有花草树木。三、四两句一问一答,指出小学校的房子最漂亮,能激起学生的自豪感。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叠词和数字的运用,使诗句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和“广、”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农村的变化。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自学字音。

 

(2)教师可以用指名认读生字的方法,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哪、座、青、窗”几个字不容易读准确,要重点指导。“门”读第二声,“们”读轻声。“亮”在“漂亮”一词中也读轻声。

 

(3)字形教学要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可先学习本课的新偏旁“广、”。本课生字中“青、香、要、们”,可引导学生利用偏旁部件、新旧字联系等方法记忆字形。“哪、漂、亮、窗、屋”几个字宜整体识记。“座、亮”可引导学生编字谜。如,“座”:两人坐在广场里的土堆上。

 

(4)可用“开火车”轮读生字和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给生字找对应的拼音)等方式巩固识字。

 

2.写字。

 

本课要写的字笔画较少,两个字带有“”和“”,两个字带有“”,这些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再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写这四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最后教师作重点提示。

 

了:先让学生认识新笔画“横撇”和“弯钩”。强调“弯钩”写在竖中线上。

 

子:启发学生和“了”比较,发现“子”比“了”多一横,然后放手让学生练写。

 

门:提醒学生要先写点。

 

月:第一笔是竖撇。

 

(二)朗读感悟

 

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诗歌,应让学生体会朗读时轻松愉快的基调。

 

1.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青青的瓦,白白的墙”,是从颜色上赞美房子非常漂亮;“宽宽的门,大大的窗”,是从结构上赞美房子宽敞明亮。“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是说新房周围有花有树,环境优美。最后两句一问一答。“数”读第三声,意思是比较起来最突出。在农村新建的一座座新房中,小学校最漂亮。

 

2.观察课文插图,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新农村的景象。想一想,为什么小学校的房子最漂亮。“一座房,两座房”,可让学生想象成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数新房;“三座房,四座房”,数啊数,新房真多啊!要使学生感受到农村变化很大,农民盖了许多新房;懂得政府关心小朋友,所以把小学校盖得很漂亮。

 

最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完课文想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可用小组读、师生对读、小组接力读、配乐表演读等多样的形式练习朗读。要引导学生读出设问句的语气,并自然地表达出喜悦的心情。如,“一座房,两座房”、“三座房,四座房”可读得开心些,“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可读出对新房的赞美之情,“要数我们的小学堂”要读得充满自豪感。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可采用各种方式:教师引背,看图背,先背喜爱的段落再背全文……让学生采用自己适合的方式来背课文。

 

4.先让学生读读“青青的、白白的、宽宽的、大大的”一类AAB式叠词,然后鼓励学生说这类形式的词语。如,“弯弯的、蓝蓝的、红红的、圆圆的、高高的、胖胖的”,还可以找个朋友搭配起来,如,“弯弯的月儿”、“红红的脸蛋儿”。

 

(三)实践活动

 

1.课外,让学生观察校园、社区、村庄等,说说这些地方的变化。

 

2.画一所“漂亮的小学堂”,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看图导入,感受新农村的美景

 

看课文插图,说说这个小村庄美在哪儿,最美的是哪座房。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生字读音,记忆字形,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美

 

1.学生读课文,可在喜爱的句子或词语上做个记号,多读几遍。

 

2.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来朗读诗歌,表演、交流,并集体评议。

 

(四)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八)扩展活动

 

1.以“我们的学校最漂亮”、“我们村最……”或“我们社区最……”为题练习说话。

 

2.绘画说话,拓展思维。

 

请学生画想象中的“漂亮的小学堂”。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并介绍自己想象中的“漂亮的小学堂”。

5 爷爷和小树

一、教材简说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画出本课要认的生字,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教师以抽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本课的生字中“穿”(翘舌音)、“冷”(后鼻音)、“伞”(平舌音)需读正确。“暖和”的“和”读“huo”,不要读成“hé”。

 

(2)学习新偏旁之前,可先复习“、日、纟、”四个偏旁,然后让学生到生字条里找找八个偏旁分别在哪些字里。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怎么记住的,以引导交流课外识字途径和识字方法。本课生字有的用熟字换部件、换偏旁可以记住字形,如,爸—爷、课—棵。有的用事物的样子就可以记住字形,如,伞。还可以用看图猜字的方法记“棵”字(左边画棵树,右边画个果子)。

 

(3)识字的巩固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做游戏。部分学生手持偏旁卡片,部分学生手持生字的部件卡片,做“找朋友”游戏,组成本课的生字。

 

②口头说出意思相反的词:冷—热、开—关。

 

2.写字。

 

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读读要写的四个字,再说说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不:要注意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起笔。

 

开:第三笔是“竖撇”。

 

四: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第四笔“竖弯”是本课要认识的新笔画,写的时候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

 

五:第二笔是“竖”,行笔略向左斜。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看看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理解文中“暖和的衣裳”是指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是用来防止小树受冻的。“绿色的小伞”是指枝叶茂密的树冠,可以遮挡夏日炎热的阳光。

 

2.让学生再看插图(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再读课文,说说想到了什么。如,如果冬天老爷爷不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就会冻死,夏天老爷爷也就不能在树下乘凉了;小树给爷爷挡太阳是在报答老爷爷……通过观察插图和朗读课文,感受老爷爷美好的心灵,感悟人与树之间的和谐关系。

 

3.本课出现了自然段的形式,可先从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这样的行文格式上让学生感知自然段。为便于阅读,可建议学生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如,在“我家门口”前标上“1”,“冬天到了”前面标上“2”,“夏天到了”前面标上“3”。这样,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就一目了然了。

 

4.课文是用孩子的口吻写的,学生朗读起来不会感到困难,可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体会怎样读好“暖和”、“不冷”等词语。朗读课文时,要表达出人和树互相关心的温馨之情。

 

(三)课后练习

 

课后“读读说说”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词汇的练习。可让学生先读读左边的部分,感知四个短语的结构特点,再仿照左边的例子把短语补充完整。既要积累词语,又要恰当运用。可先同桌或四人小组练说,再全班交流。

 

参考答案如下:

 

暖和的棉衣暖和的手套暖和的被窝

 

绿色的森林绿色的田野绿色的草地

 

漂亮的娃娃漂亮的眼睛漂亮的房子

 

雪白的羽毛雪白的墙壁雪白的床单

 

(四)实践活动

 

冬天快到了,为小树穿上棉衣。在南方地区,也可为小树浇水、除虫。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激疑导入

 

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出示课件,画面为: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北风一阵阵刮过,地上有许多树叶。

 

小树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呢?

 

2.课件画面:课文第一幅插图。

 

说说爷爷在做什么。结合说话朗读课文,理解“暖和的衣裳”。

 

3.课件画面:夏天到了,小树长得很茂盛。

 

4.课件画面:课文第二幅插图。

 

你想夸夸小树吗?

 

5.讨论:小树为什么能长得那么好?

 

(四)扩展活动,宣传环保

 

1.课件出示小树遇到长虫、干旱、缺乏养料、有人伤害等画面。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树?

 

2.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的资料。使学生明白:人类爱护树木,树木回报人类。

 

(五)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六)用游戏法巩固本课生字

  语文园地二

 

一、教材简说

 

这个语文园地有六项内容,包括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读词语、读句说句和读背古诗。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连”,要求学生把声母和含有这个声母的字连起来,目的是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读准字音。教材在例子中提示了连线的方法。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行观察、讨论本题的要求,自己先做,然后全班交流,并总结:要注意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做“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八名学生戴着头饰扮青蛙,头饰上写有八个声母,十八名学生扮小蝌蚪,头饰上写有十八个字。在学生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同时,完成区分声母和读准字音的任务。也可用课件演示:八只青蛙肚子上分别写有八个声母,十八只标着汉字的蝌蚪来寻找自己的妈妈,让学生拖动鼠标完成。找对了,课件显示掌声;找错了,课件显示叹息声。然后以学生扮演青蛙妈妈认孩子的形式个别读、轮读、齐读。

 

第二项“读读比比”,是比较形近字。上面三组字都是一笔之差,下面三组都是独体字加了偏旁。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上下两组形近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然后再一组一组地进行字的音形义比较,其中需突出字形比较。可让两个学生手举一组生字卡片扮演“双胞胎”,让同学们读一读,区分字音,再说一说字形的不同之处,然后口头组词,其余的形近字可在四人小组里读读比比,教师再检查订正。

 

第三项“我会找”,要求把带“、”的字分别找出来。要找的十一个字都已学过,画面提示练习以游戏方式进行。教师可在黑板上布置一棵大树,树上贴着带字的“红苹果”,树下有两个写有“”和“”的大篮子。先让学生自行观察、体会,说说这道题的要求。接着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找苹果”的任务,再指名上来摘“苹果”。然后汇报自己摘了哪些苹果,领着同学读一读。最后,教师再贴上几个没写字的苹果,让学生在苹果里填上在生活中认识的带有“、”的字,想想该放进哪个篮子,从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有条件的话,可用课件演示来完成这项活动。

 

第四项“我会读”,是巩固识字和积累词语的练习。15个词中有熟词,也有由熟字组成的新词。通过读词来巩固认字,增加词语积累。先每个学生自己读,一时记不起来的字可以查生字表(一),再读给旁边的同学听。教师可在巡视中了解认读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学生自读后问问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读词中注意“爷爷、我们、她们、漂亮”的词尾读轻声。

 

第五项“读读说说”,这次练习要学会的句型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教师可在学生读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屋子里有什么”,说的内容并不困难,但要注意学生量词是否用得恰当,教师要在学生说话过程中适时指导。基础比较好的班级,还可增加一个练习:说说“有。”

 

第六项“读读背背”,内容是一首古诗《画鸡》,作者是明代画家、诗人唐寅。全诗描绘了一只红冠白羽、漂亮威严的雄鸡。这首诗不用讲解,学生反复朗读,看看插图,大致领会意思就行了。有条件的话,可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我们的画

(口语交际)

 

一、教材简说

 

本课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的画”。教材配有一幅图,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在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活泼有趣,激发了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也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一内容。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画一幅画,并把自己的画带到课堂上。

 

(二)从看图引入,指导表述

 

1.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

 

2.我们学着他们的样,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画。也可评评别人的画,说说好在哪儿。

 

3.怎么介绍自己的画呢?可以介绍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幅画,还可以讲讲画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三)组内介绍、评议

 

自由组合,可五、六人一组,先互相展示作品再说说评评,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介绍、提问和评议。

 

(四)图画展评

 

把每人的画贴在墙上或黑板上,办一个图画展览,互相观看。评选这次展览的佳作,评选时要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喜欢。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