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彩虹剧情分集介绍:“学案”编写存在的问题与编写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3:54:39
   “学案”编写存在的问题与编写建议山东省滕州市滕西中学    杨春花  

摘  要:分析了目前学案编写中存在的10方面问题,并以物理教学的实际案例做了说明。提出了编写学案的6项建议,并给出了物理教学的实际案例。

关键词:学案;学习目标;问题;建议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现在有不少县区与学校以行政手段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并且在推行中,不断地提升实施层次,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案是导学的载体,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精讲点拨的依据。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因此,学案编写的质量如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目前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质量不高的学案,直接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学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找出编写优秀学案的方法。

一、学案编写中存在的10方面问题

1.学习目标的主体不对

有的老师编写的学案中,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

【案例1-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也应该是学生。但在这个案例中,隐含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行为主体却是教师。

2.学习目标的宏观表述与微观表述重复

有的学案中,既从宏观方面使用比较概括的表述学习目标,又从微观方面很具体的表述学习目标,出现重复。

【案例1-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在平面镜教学中,学生如果“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肯定就包含了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因此,“平面镜成虚像”就是重复的内容。

3.学习目标的维度混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优点就是:课程目标由单一的知识与技能,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虽然新课程并不要求每节课的学案都标出三维目标的标题,但是应该让人一看就知道某个目标是哪一维度的。但是,有的教师编写的学案,维度表述混乱,有的教师编写的三维目标名称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有的教师使用的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案例1-3】“串联与并联”学习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观察能力;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应该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4.学习目标单一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近10年,但是不少教师对课程的三维目标认识仍然不到位。

【案例1-4】“力”一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在这个案例中,只是写出了力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标。

5.学习目标不具体难以测量

有的老师编写的学习目标过于笼统,与知识点无关,放到哪个知识点的学习都可以,也就是放到哪里都没具体指导作用。

【案例1-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对实验的爱好。

◆通过所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形成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这两条目标如果在课程标准中作为物理教学的总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一节课的目标就太笼统了,谁也判断不出来,这是哪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谈不上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或达到该目标。

6.知识回顾变成填空题

有的学案中,把知识回顾编写成填空题。

【案例1-6】“串联和并联”一节学案的“知识回顾”

◆电路由                    组成。

◆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因为会造成    

这两条目标基本就是填空题,其实这部分内容只要列出“电路的组成部分、短路的危害”两个问题即可。

7.预习导读变成课本搬家

有的学案在引导学生预习部分,基本是把课本内容搬到学案,然后去掉部分词语,让学生填空。

【案例1-7】“抛体运动的规律”一节学案的“自学导读”

◆用手水平抛出的小球,从离开手的瞬间开始,做     。在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只受     作用,没有     的分力,所以,小球在水平方向没有     ,水平方向的分速度     。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     ,竖直方向受     ,所以可以把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     ,竖直方向的    

◆做斜抛运动的物体,它的初速度是          的,而受到的重力是     的,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也做    

8.科学探究内容变成了“照方抓药”

在有的学案中,为学生设计的科学探究部分成为程序化的内容。

【案例1-7】“温度计”一节的学案“提前探究,智者先行”(必须做实验后回答)

◆找3只杯子,分别盛有冷水、温水、热水(不要烫的热水)先把两只手分别放进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儿,先把左手放进温水中,再把右手放进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答:感觉     ,右手感觉     ,左手感觉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请举出一例。

学生使用这个学案,根本不需要进行科学探究,“照方抓药”即可。

9.学案“习题化”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就得大量做题,所以在设计学案时,机械照搬课本内容,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认为这就是“学案”(有一个学案需要学生填答的习题有25个)。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学生就容易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发挥学案导学”的优势,更谈不上“以学论教”。

10.不同水平的学生使用相同学案完成相同任务

目前不少学校的做法是:同一所学校的同一学科教师分成年级组。每个年级组中,让一名教师执笔编写一节课的学案,由年级组长或有经验的教师审定,然后印发全年级使用。但是,同一年级中学生的个性与爱好不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等基础不同(即使同一个班中,也有优秀与一般学生之别)。因此,让这些不同的特点的学生使用同一个学案,完成相同的任务是不恰当的。

二、学案编写的6项建议

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应该有不同的学案,因此,编写学案应该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针对学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这里提出了编写学案的6项建议。

1.学习目标应该简洁、全面、重点突出

学案中的学习目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应该使用可以测量的、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虽然不要求每节课的学习目标都像八股文那样,列出三维目标的名称,但是应该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属于哪个维度的学习目标。

【案例2-1】“光的色散”一节的学习目标

根据光的色散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物理课程标准精神、教材编写意图、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知道色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不同。

◆能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和三原色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②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光的色散、色光和颜料的混合等实验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实验中,体会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自主探究颜料的混合实验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应用光的色散知识解释相关生活现象的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这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结合光的色散知识内容与学生基础设计的,是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的。即使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标题去掉,我们也很容易判断出各条学习目标是哪一维度的。

2.知识回顾应该简洁且富有启发性

有的学生之所以听课效果很差,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在听课前准备好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结果上课时间被白白浪费。而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学生如果通过预习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很顺利。因此,学案中必须有必要的知识回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标题可以灵活多样),但是,这些知识都是以前学过的,没用必要设计成填空题。可以给出复习提纲,也可用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

【案例2-2】“串联和并联”一节学案中的“知识链接”

◆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能否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为什么?

3.预习部分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好的“学案”,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有所深化和拓展;既要有难度,又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的预习,可以把通过预习要搞清楚的问题或者通过预习需要学生学习的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列出。

【案例2-3】“平面镜”一节学案中的“自学乐园:问题导读,预知先觉”

你照过镜子吗?你肯定回答照过。但是下面的几个问题你不一定能答对,不信你就试一试吧。

◆你照镜子时,你的像是在镜子的表面上,还是在镜子前边,或是在镜子的后边?

◆你用一个大的平面镜照出的像大,还是用一个小的平面镜照出的像大?

4.科学探究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不可能只通过理解就能实现,学生必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有相关的科学探究行为,因为某一方面的基本能力一定是和相关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学案中,为学生设计的科学探究应该是引导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需要动手实验的,不做实验更不行。这样学生就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学会探究。

【案例2-3】“力”一节学案中的“自主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轻轻用力弯刻度尺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用力拉弹簧,弹簧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用力压弹簧,弹簧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

分析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初中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还不强,使用这个学案,学生只有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经常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5.问题应该有利于师生共同探讨

学案决不仅仅是学习提纲,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更不是练习题集。它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也是师生间围绕文本的对话,更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的学习过程。编制学案的具体方式虽然可以多样化,但是其原则一定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工夫,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通过学习提升能力的作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采用呈现给学生“问题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可以给出问题,例如,可以设计知识衔接的问题引入新课;可以选编基础变式的问题巩固概念;可以设计判断、选择题纠正差错;可以设计多变、多解题拓宽学生的思路。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6.应该有利于使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学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实施分层诱导,即:对后进生宜创设低台阶、高密度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对中等生则应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对优等生则应蜻蜓点水,仅点拨关键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得到提高。

如何提高学案编写的质量,仍然是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上述编写学案的6项建议仅是一个初步尝试。

参考文献

[1]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探索.2002年第2期,7页.

[2]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巴班斯基(吴文侃译).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