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泥敷脸有什么好处:诗歌分类鉴赏指导(一)--南通小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0:46:53

诗歌分类鉴赏指导 

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下面分别说明。 

一.送别诗 

(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二)例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解说]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史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点出全诗的主旨: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和亲”方略。 

赋得暮雨送李曹(“曹”又作“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解说]: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了调子,建业——则是友人要去的地方。“深深的海门看不到尽头,远处的浦树在雨中摇曳,诉不完的别情,就如同这无边的雨丝。”这四句则把别情形象化,反衬了情义的深重。 

(三)检测练习: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1)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2)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3)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二、写景诗 

(一)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二)例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说]:本诗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刚下过雨,山上清新空阔,到了晚上,秋意很浓。明月照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静静的流着。竹林哗哗,是浣女归来了。莲花摇动,是渔船归来了。随着天气变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淡,这优美的山景可以让人们留下欣赏。全诗主要在渲染一种优美、宁静的生活。 

(三)检测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1)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2)山居秋暝 王维(见上)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3)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4)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5)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低头,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答: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6)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1.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 

2.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答: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