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年轻时的照片:第三章领导口才与领导威信_当领导必须练就好口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5:06:48

第三章领导口才与领导威信

  领导的口才不仅对领导者的工作成绩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和领导者的自身形象与从事领导工作所必需的威信有着密切的联系。

  "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在千变万化、色彩斑斓的社会现象中,领导是令人瞩目的对象,而作为领导者,在各层次、各领域之中,领导必须通过自己的表白,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权威,也就决定了领导者必须加强和提高自己的讲话艺术。

  一、领导口才艺术与领导形象

  领导者自身的形象,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领导者的社会活动日益增多,自身表现机会也会越发频繁,领导者的形象已成为大家的一个重要话题。

  所谓领导形象,不是说领导者必须成为"标准人",也不是要领导者个个表情严肃、一本正经、拿腔装派,摆上一副"官样"。而是说领导者应该注意自己的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具有良好的风度、气质、口才、举止,给人以文明、亲切、务实的印象。

  口才艺术对塑造领导者自身形象尤为重要。它与其他方面配合,可使你的形象更为完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才貌为世人共睹,成为20世纪中、后期世界知名的独领风骚的领袖人物之一,这与她个人相貌和仪表风度有关,更与她在公众面前所作的演说有关。1978年10月,撒切尔夫人在接任英国保守党领袖后发表了她的第一次重要讲话,她说:

  "我是继伟人之后担任保守党领袖的,这使我觉得自己很渺小。在我之前的领袖,都是赫赫有名的伟人,如我们的领袖温斯特·丘吉尔把英国的名字推上了自由世界历史的顶峰,安东尼·伊登为我们确立了可以建立起极大财富和民主的目标,哈罗德·麦克米伦使很多凌云壮志变成了每个公民伸手可及的现实,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赢得了我们大家的爱戴和敬佩,爱德华·希思成功地使我们赢得了1970年大选的胜利,并于1973年英明地使我国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都完成了当时历史交给他们的使命。那么,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我们有两个使命:克服我们的经济和财政困难;重新建立我们对英国和对自己的信心。"

  "社会主义对英国是有害的。绝不能把英国同社会主义混为一谈。只要我身体状况允许,只要我有力量,就决不容许把英国变为社会主义。一个经济实行国有化,社会生活受国家控制的国家,决不会繁荣昌盛。"

  "我们国家出现了诸多怪事。我们看到有些人蓄意攻击我们的价值,攻击那些善和美的人,攻击我们的传统和伟大历史。有些人逐步丢掉了我们国家的尊严,颠倒英国的历史,把她悠久的历史说成是一片黑暗、存在压迫和一事无成的令人绝望的历史,而不是不断地赋予人们希望和光明的历史。"

  "我认为,英国的光荣传统是人人都有劳动权力,有支配自己财产的权力,有拥有财产的权力,有做国家仆人而不是凌驾于其上的权力。这些是一个自由国家的本质。我们的一切自由,都是建立在国家享有这种自由的基础上的。"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在竞选中获胜,担任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在当选后的第一次讲话里说:

  "不论大家在大选中投了谁的票,我都要向你们--全体英国人民呼吁:现在大选已过,希望我们携手前进,齐心协力,为我们为之自豪的国家的强大而奋斗……我们面前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让我们一起奋斗吧!"

  1987年10月她第三次连任,在保守党年会上谈第三次施政纲领时的神态和信心已大不一样了,在讲话结束时她说:

  "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提醒整个自由世界注意,英国再次信心百倍、力量强大和深受信任。"

  "我们信心百倍,是因为人们的态度已发生了变化;我们力量强大,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欣欣向荣,富有竞争力,而且在不断扩展;我们深受信任,是因为世人知道我们是一个强大的盟国和忠实的朋友。"

  撒切尔夫人的精彩演讲,将其执政纲领、治国方略全面地告诉给每一个英国公民,从而振奋民心、鼓励人民奋进,她的这些演讲是其"铁娘子"形象的光辉写照,从而树立了独特的领导风范。

  如果一位领导在其他先天方面有些不足,可以在口才技巧方面进行有效的修补。人们可以从你的讲话中,看到你的高尚品格、博学才华。

  例如大家熟知的"晏子使楚"的故事,讲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王见其貌不扬,存心取笑侮辱他,便令人叫他从小门进。晏子指出,到大国要走正门,只有到狗国才让走小门。楚王只得让晏子从正门而人。楚王又令人拉过小偷,说这是齐国人。晏子抗争说,橘生江南为橘,生于江北为桔,因水土异也。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分守己,到了楚国却偷盗,不是说明你们楚国有问题吗?经过两次较量,楚王再也不敢小瞧晏子了,晏子的形象高大起来。

  领导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要努力完善自身形象,这不仅是国内人民群众眼中的形象,有时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国与国之间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会谈中,领导经常要为维护国家和个人的形象做出敏锐的反应和针锋相对的反击。

  1982年9月21日下午,"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主要目的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会谈。临行之前为试探中国方面立场在国际上大造舆论,宣称:"有关香港的三个条件仍然有效。"显然,这次会谈是一种摊牌性的接触。参加会谈的中方领导人是邓小平同志。

  24日上午会谈正式开始。撒切尔夫人向邓小平强调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问题再一次摊开,邓小平同志斩钉截铁,"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十七个字震古烁今、大义磅礴,将中华民族收回香港主权的鲜明立场昭示于天下。尔后,邓小平坦诚地表明:"香港问题很简单,我看一、二年能解决。"强调了中国政府的三点原则意见:第一,主权不容讨论。香港本来就是我们的地方;但从现实出发,可以谈,但主权不能讨论;第二,希望一、二年内解决,否则,中国将单方面宣布自己解决问题的政策。第三,与其今后解决,不如现在解决,假如香港出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那么我们将考虑收回香港主权的日期。

  面对有名的强硬派人物"铁娘子",如果中国不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英国就会得寸进尺。邓小平同志在谈判中大智大勇,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所提三点意见有理、有据、有利、有节,令撒切尔夫人无机可乘,无言以对,为香港这一历史"难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基础,也呈现了个人口才技巧的风采,维护了国家的形象。

  二、领导口才与领导权威

  领导者必须有较高权威,才能令行禁止,卓有成效地指导工作。领导者权威分为权力和威信。权力是指领导者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进行行动或指挥别人的行动的权利。权力有着它的特征:相对性、单向性、后果性,由此可见权力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并由被影响的人承认了的权利。领导者的这种权力,通常都有一定的规定,群众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威信则指在被领导者心理上对领导的赞扬、尊敬和信任感。领导者的成就之一,就是他在其他人心目中所取得的威信地位。领导人的威信地位愈高,那么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愈短,领导者的影响力也愈强。威信高的领导者对群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向心力,这是领导工作成败的关键。古人云"得人心者昌",可见领导威信历来被特别重视,作为领导应该不负众望,要成为众望所归的有威信的领导,这样的领导才能一呼百应地率领群众实现目标。

  领导者的权力和威信,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和品格问题,还体现着领导群体的形象和力量,关系到群众对它信赖、支持的程度。这一点,对于高层领导尤为重要。所以在重要活动中,领导者都要通过讲话、回答问题等方式,就一些重大问题表明立场,阐述观点;而群众和新闻媒介也往往根据领导人的讲话了解领导层的动向。

  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是在我们党面临一些经济困难,必须整顿治理、深化改革的情况下召开的,国内外十分瞩目。在大会闭幕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许多记者纷纷提问,当然其中不乏敏感性问题。李鹏总理的回答十分出色。香港一家报纸在《李鹏学会使领导者形象增辉》一文中称赞说:"在两个小时的记者招待会上,李鹏从头至尾满面笑容,妙语连珠。在大多数恰当的时候用幽默的话语使答语富有生气。他比去年轻松得多,对记者有问必答,……他看来感到很高兴。"这显示了我国领导人的自信心和必胜把握,是有能力、有力量解决问题。把我们的事业办得更好的体现,无疑将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领导者应如何利用口才技巧树立领导权威呢?

  (一)认清权力与威信的关系

  有的领导在树立威信的问题上,偏重于从权字上下功夫,认为有权有威,无权无威,因而要以权树威。这里需要探索领导者权力与领导者威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威信是依靠什么因素建立的。

  权力与威信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以下几种可能性:

  1.有权有威

  这是每一个领导者所要力争的,领导者既有权力,在群众中又有威信,因而组织任务易于胜利完成。

  2.有权无威

  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又普遍存在。这些领导者自以为凭借手中的权力,就可以树立起领导威信。显然,这种威信是表面的,虚假的。用权力来树立威信。实质上挫伤、限制了群众的积极性。

  3.无权有威信

  这种情况是难能可贵的。一个老工人在单位里工作了几十年,一直勤奋努力,为工厂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尽管他不担任任何职务,仍然在单位中有威信,受人尊敬,讲话有人听。一位离体干部,虽然已无权力,但是,只要他继续发挥余热,那么,他的威望仍然会在群众中存在,这说明,一个人在各方面都表现很好,那么,即使他没有职位和权力,仍然可以在群众中享有威信。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见,领导者虽然有了权力,但不一定就有威信。威信的形成,并不仅仅靠权力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非权力的要素: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等因素形成的。

  所以,每一个领导者要善于剖析自己,经常要问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树立起来了没有,是依靠什么因素来树立的?

  领导者的威信是对群众的感召力,树立威信的关键是领导者的心中要有群众。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士,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要与群众同甘共苦。领导每讲一言,都要坚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从人民的切实需要出发,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二)使用权力用语要讲艺术

  领导者在行使权力时,有其合法性和强制性,但过多地采用强制手段,即使权力的行使是正确的,也会使部属有被驱使感。

  我国有句古语:"引而不发,跃如也。"这是说,权力的最大发挥,并不在具体行使的时候,而往往在它行使之前。换言之,利用合法权利作为预见动机,引导动机,改造行为的后盾,应该是十分有效的。身为领导者,其目的并非是要惩罚下属的错误,而是以惩罚为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若可以不惩罚而又教育了犯错误的同志,那儿就能既达到了最佳效果,又树立了领导在下属中的威信。

  国庆前,某菜场,一个女青年营业员小徐,接连气走了三个顾客,这三个顾客一气之下到办公室告状。菜场领导知道后,并没有草率地给她批评、扣奖金和处分,而是将心比心地同她谈:"小徐,最近身体不舒服?""没有。""看上去你瘦了些,脸色不好!""有点累,还有点操心。家里只有我和弟弟两人了,弟弟下班什么也不干,只知吃玩,一切家务全压在我身上,累得我精疲力竭,可真气坏我了。"这时小徐暴露了自己的思想:一肚子气没处发,结果在顾客身上发了。菜场领导听到这些就问小徐:"顾客对你的态度有意见,你看怎么解决好呢?"小徐讲:"我这就去赔礼道歉","组织上如何处理我都成,以后再有什么毛病,请您老提个醒,我会听您的。"

  这种处理方法就达到了最佳效果。即教育了职工,又树立了权威--"以后我听您的"。

  (三)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间关系

  领导者客观上拥有行使权力的合法地位,但领导者不能炫耀权力、滥用权力,甚至使用合法权力,追求个人特权。如果这样做的话,部属必然会产生对抗力,抵制力,从而削弱了权力的效果,降低权力的威信。所以领导要以身作则,罚不避亲,赏不避仇,才能树立起威信。《吕氏春秋》中记载着这样两个故事:晋平公问祁黄羊(晋的大夫)说:"南阳没有县令,应该派谁去掌握比较好呢?"祁黄羊回答说:"可以派解狐前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他呢?"祁黄羊说:"您是问谁可以胜任,而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啊!"于是晋平公就任用了解狐,大家对祁黄羊的胸怀都是赞佩。

  另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名叫腹的墨学臣子,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人,按纪律应该处斩。秦惠王说:"您的年岁已经这么大了,而且又只有这个儿子,我已经命令他们不要杀他了。"腹粹回答说:"依照墨家法律,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你可以赦免他,但我却不能不行墨家之法。"于是就把自己的儿子给杀了。(四)尊重他人人格

  任何人从事工作,并非纯粹是为了赚钱,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需要,就是希望得到他人尊重。人人皆有自尊心,人人皆有争一口气的思想。我们绝不能把人当作机器看待。如果为了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而把工人当牲口使唤,这种抹杀人性的做法,不得人心,效率只能是表面的、短暂的。综合成功领导的经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长处,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使人感到亲切、温暖,使人感到如沐春风。譬如,呼出时代最强音"理解万岁"的老山前线英雄们也正是在他们保卫祖国的事业心与后方人民建设祖国的事业心强烈共鸣的前提下打出了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国威和军威。

  (五)要积极激励

  任何组织对人的领导和管理,都不外两大方法:一是制裁和惩罚;一是激励和嘉奖。前者是利用人的畏惧心理,使之不敢为非枉法,但这只能保持一种最低的工作标准。后者则是利用人的积极向上心理,使之奋发努力,潜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水平。譬如,无锡协新毛纺厂改变"抓两头、带中间"的传统思想工作方法,实行奖先进,促后进转化,全厂从1980年以来受过处分的43名青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它的效果是显著的:原来安居中游的,向前看,羡慕先进,感到有吸引力;向后看,见后进越来越少,感到压力不小。先进的,则感到只有更加努力,才能保持先进。这样,在生产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4年全国毛纺产品质量评比会上,这个厂获得了国家金牌奖一枚,银牌奖二枚,部优质奖六枚。

  获得荣誉的同时,就是对领导工作能力的肯定,同时又提高了领导在下属心中的威信,这一威信为实施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领导由激励下属所造成的良性循环不断地发挥作用,于国家利益,于领导威信的提高都有好处。

  (六)要提高自我水平,密切与群众间的感情

  领导者的威信=领导与群众间的水平距领导与群众间的感情距

  其中水平距是指,领导者的个人品质,如知识、才能、决策、意志等的水平高于群众的程度。感情距是指,领导者在感情上,要接近、关心、融洽,与群众打成一片,所建立关系的密切程度。

  从上述关系式中可见,领导的威信与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水平距的大小成正比,与领导者和群众之间的感情距的大小成反比。

  在现实生活中必然存在"水平距"和"感情距"的二维四重组合效应(见下表)。水平距感情距效应群众对领导的态度好大小既敬又亲好大大敬而不亲中小小亲而不敬中小大不敬不亲差

  以上说明,领导者与群众间的"水平距"最大化和"感情距"最小化是建立领导威信的途径。相反,如果"水平距"很小(不学无术,无才无能,混同于一般群众),而"感情距"很大(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官架子十足),这样的领导,权力再大,也会在群众中产生"形象危机",就会出现权力和威信的极大反差,必然阻碍权力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见,领导的威信是群众发自内心的对领导的一种真实感情的结果,是领导者一言一行引起群众共鸣的综合反应。领导者在讲话过程中,要注意揭示群众尚未发现的问题,言谈举止成为群众学习的典范,在学识、风度,能力等各个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对象,在不同场合发挥讲话技巧,不能傲慢地与群众接近,直接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威信的树立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