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造船厂:一些有用数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8:23:54
1、可使平均线损率大约减少3个到7个百分点的农网10KV高压线路集中式无功补偿装置,届时,我国农村每年可节约电能100多亿千瓦时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的“无功补偿配制应按照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的要求。
4、采用动态无功补偿柜,电流由静态补偿柜时的400多安降为只有280安,一度电当一度半用。功率因数从0.8提高到0.95装1kvar无功补偿可节省设备容量0.52kw,变相节电0.52kw。5、无功补偿经验公式 Q=UI0(U电机额定电压,I0电机空载电流)6、在配电网络中,用户消耗的无功功率占50%~60%,其余的无功功率消耗在配电网中。为了减少无功功率在网络中的输送,要尽可能地实现就地补偿,就地平衡,所以必须由电力部门和用户共同进行补偿。集中补偿,主要是补偿主变压器本身的无功损耗,以及减少变电所以上输电线路的无功电力,从而降低供电网络的无功损耗。但不能降低配电网络的无功损耗。因为用户需要的无功通过变电所以下的配电线路向负荷端输送。所以为了有效地降低线损,必须做到无功功率在哪里发生,就应在哪里补偿。所以,中、低压配电网应以分散补偿为主。 7、纯电容补偿方式:由于电容器是非常脆弱的部件,而现在电网中有大量的谐滤(非线性负载-整流器、变频器、开关电源-等电力电子设备)存在,在采用纯电容器形式对系统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时,谐波电流经常被放大,造成用电设备、补偿电容器、投切开关及相关元件的损坏; 接触器投切方式:采用接触器作为投切电容器的开关时,响应速度较慢,在用电设备无功变化较快且有冲击性负载的系统中,不能实施有效地跟踪补偿;电容器投入时,会产生较大的涌流;电容器切除时,会产生较高的过电压;电容器再次投入之前需要充分的放电; 8、无功补偿技术发展方向   a、单纯进行无功补偿的时代已经过去,对负载系统进行无功补偿的同时,必须兼顾对谐波进行综合治理。 b、纯电容补偿设备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供电部门早已禁止纯电容补偿设备进入电网。 c、新型电力元、器件、远程监控及智能化技术已逐步应用;各种保护措施越来越完善;在欧美发达国家模块化技术及模组、块产品,早在20年前已开始广泛的应用。模块化技术及产品在我国必将得到重视及推广应用。9、高压用电的工业用户和高压用电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电力用户,功率因数为0.90以上;,其他100KVA及以上电力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功率因数为0.85以上;农业用户功率因数为0.80以上。10、在系统中每投入1kvar无功功率,在发电厂的直配电路中节约有功功率为0.03kw,在二级变压供电时节约有功功率为0.06kw,在三级变压供电时节约有功功率为0.09kw。尤其是在供电末端来补偿无功的社会效益,在线路末端看每投入1Kar电容器,每天将为系统节约 0.09×24=2.16KW的有功功率。 
     无功补偿技术的探讨

1 用接触器投切无功补偿电容器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对电网造成干扰;由于投切补偿电容器瞬间接触器主触头拉弧现象,导致接触器主触头烧损,影响无功补偿装置的正常运行;由于接触器动作速度较慢,且寿命有限,所以不适用于需要快速频繁投切补偿电容器的场合。近些年,晶闸管投切补偿电容器装置(TSC)较好的解决了用接触器投切无功补偿电容器装置存在的问题。由于晶闸管是无触点开关,其使用寿命可以很长,而且晶闸管的投入时刻可以精确控制,能做到快速无冲击的将补偿电容接入电网,大大降低了对电网的冲击,保护了补偿电容器。但晶闸管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是功耗问题,由于晶闸管导通时有一定压降,所以长时间工作会产生较大有功损耗,产生的热量需用风扇解决通风散热问题;其二是晶闸管的交越失真现象造成电流波形畸变,产生谐波电流。随着人们对低压无功补偿重视程度的提高,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在城网、农网、工厂企业的安装数量迅猛增加。因此开发一种兼具接触器开关和TSC优点的投切装置,对提高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可靠性,降低能源损耗有重大意义。我们开发的智能型低压无功补偿开关利用晶闸管投切补偿电容冲击无拉弧的优点,利用接触器长期运行低功耗无波形畸变的优点,将两者合二为一,分工合作,达到满足效果。2 基本原理和主电路智能型低压无功补偿开关的主回路接线如图1所示。图中双向晶闸管S1、S2和接触器K1、K2、K3共同组成主开关,S1、S2主要实现将补偿电容无冲击 

 

图1 主回路接线图地投入电网或从电网断开的功能,K1、K3在S1、S2可靠接通后闭合,将S1、S2短路,实现正常运行功能,K2实现接通或切断电路的功能,但无电流。它们投入补偿电容器的动作顺序是首先将K2闭合,然后分别将晶闸管S1、S2选相接通,再将接触器K1、K3闭合;从系统切除补偿电容的动作顺序时,首先在S1、S2接通的情况下断开K1、K3,然后停止S1、S2的触发信号,最后断开K2。投入补偿电容器的过程中,K2闭合后,电路未形成回路,无电流,晶闸管S1、S2采用选相接通方式,即在接触器端口间电压为0V时刻触发晶闸管导通,这种投入方式不会产生过电压,过电流倍数可以控制在2倍额定电流以内。切除补偿电容器过程中,停止S1、S2的触发信号后,电容电流过零时,晶闸管自然关断,不会对电网造成冲击。K1、K3接通和断开都是在S1、S2旁路导通的条件下完成,所以断口不会拉弧;K2不投切电流,断口也不会拉弧。这种投切方式有效保护了接触器主触头,大大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3 控制板和工作时序S1、S2和K1、K2、K3的动作由控制板控制,控制板的核心芯片采用89C2051单片机。控制板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单片机接受来自无功补偿控制器的投、切信号,高电平为投,低电平为切。89C2051接受到投切补偿电容信号后,即按照设计的动作顺序,分别给K1、S1、S2、K2、K3发出相应的信号。为了保证动作可靠,每两个动作信号之间时间间隔200ms以上,这样保证每次动作之前,前一次动作的暂态过程已经结束,其动作的时序和时间间隔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3中的S1、S2触发信号的投入点分别在K1和K2断口电压过零时。 悺⊥? 控制板的工作原理 姟⊥? 投入补偿电容时序 Z 图4 切断补偿电容时序本开关适用于补偿电容器三角形连接或Y形连接方式中性点不接地。每次切除补偿电容器时都在S1、S2电流过零时自然切断,此时电容器电压达到峰值(正或负),断流后电容器开始通过自放电电阻放电,电容器电压逐步降低。为了降低补偿电容器再次投入时造成的电流、电压冲击,《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DL/T597-1996)要求“投切动作间隔时间不小于300ms”。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接触器开关而定的,如果补偿电容器重新投入电网瞬间,电容器残压与电网电压相等,即可降低突然投入补偿电容器对电网的冲击。由于电容电压与电容电流的相位差为90°,即使在电压同相时投入补偿电容器,也可能产生不超过两倍额定电流的冲击电流。为了降低冲击电流幅值,我们采用精确同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