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便利店免费阅读:弱光下的风景—《数码摄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0:21:02

打开本文图片集

  摄影圈里经常有人评论,现在的中国风光摄影作品是“千人一面”。我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部分影友经常跟风“集体创作”而产生了大量雷同的风光照片。但更多的是大量影友喜欢扎堆于某些知名景区,为了那“一缕阳光”而不惜一切代价在那苦等,追求所谓的光影艺术。由于这种“追光逐影”的批量复制,最终产生了大量似曾相识的风光作品。

  摄影本身就是观察与发现的艺术,无论何种形式的气候条件,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感受,都会有创意性作品诞生。即使是在没有阳光的弱光环境下,如日出前、日落后,阴天的散射光、雾天,乃至低光值的夜幕下,都可以拍摄到意想不到的作品。其实,一些不可知的天气变化经常是出现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几十分钟时间里,而这段时间天空与地面景物的光比较小,容易表现出画面细节,也会产生很多魔幻般的景象。

  我平时较少远足它乡拍摄风光片,可一旦有机会,我会珍惜一天中的每段时光,绝不会因天气原因而停止创作。其实,没有阳光的弱光下拍出的景物有时层次更细腻质感更佳。大光比的风景,虽然很抢眼,很亮丽,但高光及暗部细节很难同时控制,并容易造成一种固定的,似曾相识的表现形式。而弱光下的风景更有利于表现情感,更耐人寻味。某些被大多数摄影人认为不该拍片的“鬼天气”(大雾以及狂风暴雨 电闪雷鸣的恶劣天气),如果掌握得当,也会拍摄出具有独特艺术效果、甚至让人震憾的画面。

  仔细观察,多多尝试弱光下的风景拍摄,对于我们打破常规,避免千篇一律的风光拍摄模式,肯定会有所帮助。

  《黎明前的五彩湾》2006年10月,我有机会去了趟新疆的五彩湾。虽说是第一次到新疆拍摄,多年积累的经验告诉我,弱光下的五彩湾一定会有特殊的效果。因此我赶在日出前大约一小时到了那里。此时的五彩湾正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段,我深一脚浅一脚地选好了拍摄位置。大约距日出前40分钟左右,隐隐约约能看到天空有些鱼肚白,河水的反光以及脚下周围凹凸不平的岩石,而远处同伴的身影几乎看不清。我把相机调整好后,光圈设置在F11,使用B门曝光1分钟得到了这张作品。这种弱光下的景物光比小,更有利于用细腻的手法表现雅丹地貌斑斓的色彩和质感。

  《五彩湾》这张照片与《黎明前的五彩湾》是在同一位置拍摄的,光圈F11,曝光时间为1/30秒。低色温使五彩湾即刻染成了金黄色。这种正常光线下拍摄的画面效果虽很抢限,但因其光比大,容易掩盖色彩细节和纹理,而且这种低色温的效果在风光作品中早已让人们司空见惯了。

  《秋》

  这是2006年10月在新疆禾木多拍摄的。距离日出大约还有5分钟,此时不知从何处飘来一缕晨烟,为不远处的丛林增加了一丝神秘感,我不失时机地按动了快门,相机设置为光圈F11,曝光1秒。

  《新疆禾木村》

  这张照片是2006年10月在新疆禾木村拍摄的,返回禾木村的时候太阳已落山,天色已见晚,远处的山峦已有些模糊了,可我还是忍不住用最快的动作拍下了这幅画面,光圈F11,曝光时间6秒(日落后约20分钟)。我选择水与鹅卵石作为前景,这样整体的透视感更强、景物的层次细节更丰富,同时水的动感又活跃了画面。

  《胡杨魂》

  2007年我到新疆参加一个摄影活动,顺便去了本垒胡杨林,在那里我拍摄了很多胡杨林的照片。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我又以两次曝光的方式拍下了这幅《胡杨魂》,以表达我对胡杨的敬意。

  第一次曝光:首先对一片胡杨林以1,8秒的慢门速度平均测光并减一挡曝光量,手持相机边按动快门边快速旋转,让这次曝光的画面产生旋转的动感效果。第二次曝光:将镜头对准已事先选定的一棵胡杨构图,机内平均测光减1/3挡曝光量进行第二次曝光。

  《待到山花烂漫时》

  这幅作品于2003年初秋拍摄于坝上。当时天色已渐晚,太阳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又有风,为使画面简洁,压缩景深突出主体,我换上300mm长焦并加上1.4倍增距镜,光圈设置在F5.6,曝光1/15秒(日落前10分钟),焦点对准白桦树杆,在他们所处的不同位置各拍了几张,从中选出这一幅。此时虽是较暗的弱光,只要把握得当,照样可以拍出色彩协调、景物细腻,让人有所感悟的作品。

  《巍巍太行》

  落日后的王莽岭披上了一层蓝灰的神秘色调,慢门的使用清晰地勾勒出画面的细节纹理,微弱的散射光将太行山的沧桑和悲壮感表露无遗。2008年10月拍摄于太行山的王莽岭,光圈F11,曝光2秒(傍晚散射光)。

  《生命》

  这张照片是在日出前20分钟左右拍摄的,光圈F16,曝光2秒。清晨比较弱的散射光使植物有着充分的色彩饱和度,长焦距镜头产生的景深压缩感简洁了画面,色彩协调的春绿中充满了生命力。2003年3月拍摄于福建厦门植物园。

  《曾经沧海》

  最近两三年时间里,我曾多次来到福建平潭岛流水镇距码头不远的一个拆船场。岁月匆匆、春去秋来,这只夜幕下的残船躺在沙滩中,不知曾经有过多少乘风破浪的辉煌,如今却被人遗忘。潮起潮落冲刷着残破的船身,还有残破的灵魂。拍摄中使用U2灯为残船主体局部补光,光圈F11,曝光1秒,使画面更加悲壮,苍凉。夜幕下的弱光拍摄。U2灯最能发挥其画龙点睛的作用。

  2008年拍摄于福建平潭岛流水镇。

  《海滨音诗》

  拍摄滩涂最好使用长焦镜头,这样能将远处主体拉近,同时也能删除多余的景物,使画面简洁。拍滩涂很有趣,同一个拍摄位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线、不同的潮水,拍出的景色会完全不一样。而弱光下较慢的快门速度更适合艺术地再现潮起潮落的动感效果。这张照片是在阴雨天拍摄的,使用的是焦距300mm的定焦头,光圈F16,曝光4秒。

  2002年5月拍摄于福建连江县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