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区人力资源地址:谁在拍卖中国 5-7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1:29:47

第五章赢者的诅咒:国宝综合症国宝烫手山芋?(1

    无语呵!对于王定乾先生的如此一番调侃和揶揄,我们的媒体只好保持沉默。因为王先生之言虽然有对内地媒体“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之虞,但却没有歪曲事实。从寒舍集团海外买宝,到后来接二连三的“国宝”倒卖,我们的媒体确实是鞍前马后、不遗余力地免费为他人吹鼓抬轿,做嫁衣、当伴娘,最终统统成了“熊的服务”!别怪商人无情、谁谁无义,被人涮了一把没关系,就怕不长记性。

    纵观圆明园12生肖铜像拍卖的全过程,这一场多集“国宝大戏”的内幕渐渐清晰入目,始作俑者是台湾寒舍集团,总编导就是该集团的现任董事长王定乾先生。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商业炒作,幕后操纵者们巧妙运用了清朝晚期那一段人尽皆知的历史资源,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大陆媒体的浮躁与短视,充分调动了改革开放后国人近乎偏执的爱国热情,从而完美地猎取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很明显,与站在王定乾先生身后的两大拍卖行相比,台湾寒舍集团的收益只不过是九牛之一毛。从一场又一场的拍卖纠纷中获取最大利益者,当然非佳士得、苏富比这两家拍卖行莫属。其实若能冷眼旁观不难发现:这两家拍卖行的伎俩并没有什么新鲜过人之处,无非是通过制造事端、引爆新闻点,然后挑动口水战、“金钱械斗”,进而坐享“渔翁之利”。将两家拍卖行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在日本和中国进行的两次“战役”进行比照,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两个国家使用的手段几无二致,近乎整版复制,只不过在情绪*的说法上小有调整而已。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在政治上声誉扫地,失去了在国际事务上的发言权。一贯有着“小国大民”心态的日本人虽然从表面上不得不依从美国,但是他们却凭借坚忍的民族耐力,背负历史判决的重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仅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就成功地实现了第二次经济腾飞。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泡沫经济的出现,热钱泛滥,此时,佳士得和苏富比迅速抓住时机,在日本企业家的眼前上演一幕幕艺术品拍卖大戏,看得人家眼花缭乱、趋之若鹜。于是乎,投资艺术品领域很快就成为日本富豪的新选择。同时,通过公开竞价拍卖的形式,他们屡屡挫败西方买家,有效地宣泄了二战以来被压抑的民族自尊心,花上几十亿日元从伦敦买回一张毕加索的画,竟然能使大和民族集体狂欢数日,而且,投资者经常会被国民当作“民族英雄”来崇拜。

    在中国,“*”结束后,接踵而来的30年改革开放,让中国老百姓普遍受惠,他们中间一部分人迅速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形成了一个以江浙、广东、山西为中心的新富豪阶层。这个新的富豪阶层,从整体而言,仍以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企业家和市井财富精英为主体,往往被人称作“暴发户”。这一人群财富控制量巨大,对多变的国家政策极为敏感,而且有着超乎知识精英们之上的个人自尊心,在投资问题上往往急功近利,不管干什么都离不开一个“炒”字,炒钢材、炒房地产、炒古董……这部分人尽管他们不缺少传统商战经验,但却缺少现代战略眼光,极易受到舆论影响。正因为如此,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佳士得、苏富比很快便把亚洲艺术品市场的重点转向中国。他们一方面竖起几只天价文物标杆,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等,让中国富豪们迷醉于艺术品投资的非常暴利,另一方面,他们不断抛售西方列强在历次侵华战争中抢掠去的中国文物,利用其间的激情故事,激发中国富豪们的“爱国热情”,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富豪们的艺术品投资资本。

    拍卖圆明园,是西方人的狂欢节!佳士得、苏富比成功地绑架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圈去了中国人的巨额血汗钱。更令人悲哀的是:明里暗里,还有少数始作俑者的国人在帮他们做掮客、充当点钞机,只为分得半杯羹。

    在这里,笔者有必要声明:理顺圆明园12生肖铜像拍卖事件的经纬,并非要跟谁算总账,只是想做一次亡羊补牢式的反省,让这件事清楚明了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因为12生肖铜像还有7尊尚未“横空出世”,倘若又有被掠“国宝”重现江湖,政府或许已经知道怎么做,我们媒体和老百姓也就不要再跟着人瞎起哄,免得自讨没趣。当然,很有可能下一个“龙首”、“狗首”、或别的什么东西,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比方说:瞅着中国人不犯傻了,他们就让几个老外当托儿哄抢一番,然后再让人振臂高呼:“国宝被外国人买走是国耻!”或“抢救国宝”之类,假若“兽首连续剧”果真这样上演了,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第五章赢者的诅咒:国宝综合症国宝烫手山芋?(2

    传说在公元193年,当时的罗马皇帝柏提那克斯(Pertinax)被他的近卫军杀害,临死前,老皇帝给那些将要赢得皇位的人立下一道诅咒——“身首异处”。皇帝死后,想趁机大捞一把的近卫军士兵对皇位进行拍卖。许多觊觎皇位的商人不惜血本竞买皇位,最后,一个叫狄第乌斯(Didius)的富翁拍得皇位,并承诺支付每名近卫军士兵25000塞特策(Sesterces,罗马金钱单位)。巧的是这位赢得皇位的富翁没当几天皇帝,便被从远方赶回的罗马军队赶下了台,并真的得到了老皇帝对“赢者的诅咒”——被砍下头颅,身首异处。

    几乎所有人类早期的传说故事,后人读起来都有点儿像一个个缺乏幽默感的童话或寓言。但是,就是那些读起来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往往能够在大跨度的时空交替后,显现出它们先知先觉的效应。就拿上面这个故事来讲吧,自从古罗马那个用金钱拍得皇位的倒霉蛋被砍下脑袋以后,“赢者的诅咒”似乎就成为镶嵌在全世界富豪们头顶上的一顶带着毒咒的皇冠……

    不幸的是,本世纪初,当计算机“千年虫”袭击地球人的时候,有人预言:“赢者的诅咒”将同时降临中国……

    2004年元旦刚过,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收藏界的大事:浙江博物馆举办首届“家有宝藏——2003浙江民间收藏大展”,有280件(组)在国内从未露面的重磅珍品文物集中亮相,其中包括自清代上溯至夏商周各朝的精美青铜器、玉器,从清代上溯至战国时期的陶瓷精品。此次展会的主打展品是60多件元明清三代官窑瓷器,它们大多都是近10年时间由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家花费巨资从海外拍卖市场竞买回藏。

    此次展览不仅在展品的规格与数量上让人震撼,出场角色的阵营和名头、身份同样为国内展会之罕见。负责展品评选的各方面专家有:国内陶瓷鉴定顶级权威、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原上海博物馆馆长、国内青铜器鉴定顶级权威马承源,国内古代玉器鉴定顶级权威、故宫专家杨伯达,还有故宫书画专家杨臣彬、杂项专家李久芳,香港书画鉴定专家黄君实等人。难怪国内多家媒体惊报:“别说是一次民间藏品展览会,就是一般官方举办的活动,也难见到如此强大的专家阵营,几乎囊括了目前国内文物界所有行当的顶级权威……”

    此次展会的画龙点睛之笔还要数专家们对展品的评介。据在场的浙江省新闻同行告诉我,耿宝昌老先生参观展览时兴奋异常,一连数小时拒绝落座,并且连声说“不累!”看完展品后,这位解放后一直供职于故宫大院,并多次出使海外、阅尽世间陶瓷春色的老专家激动地说:“这些民间藏品,就算跟国家博物馆比,也毫不逊色!”有的专家参加展会后,还将自己惊诧的心情表达于自家的博客之上:“没想到民间还藏有如此多的国宝奇珍,几乎件件是精品,看了让人目瞪口呆……”

    主办单位浙江省博物馆的副馆长赵雁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受到惊吓”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他兴奋地说:“民间藏品这么多、质量这么高,没想到,没想到,真是谁也想不到!”

    曾经对省内富豪收藏做过深入调查研究的浙江省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副研究员赵幼强,面对采访则显得比较平和,他告诉记者:“这些展品大部分都是由民营企业家从国外购回,它们只不过是浙江省民间文物收藏的冰山之一角。可以肯定地说,浙江省民间资本收藏的文物,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已经超过我们省博物馆!”

第五章赢者的诅咒:国宝综合症国宝烫手山芋?(3

    这次震惊全国收藏界的展览结束后,也有许多业内人士纷纷提出歧见。当地一位文博界朋友对记者说:“什么民间收藏?就是少数几个富豪收藏!他们比当地文博部门有钱得多,我们博物馆连人员工资带业务购置,一年的经费还不够他们从国外拍回一件明清官窑瓷器!”还有参观者质疑:“民间收藏素来不被国内专家认可,难道从海外买回来的东西就一定是真品吗?”甚至有网友发帖:“第X号展品原来就在我家,我请专家看过,谁都说是赝品,怎么一卖给富人后,立马摇身一变就成为‘国宝’了?”

    在北京,有一位去杭州看过展览的美学专家向记者发问:“为什么人们对元明清瓷器的兴趣如此之大?为什么那些东西动辄就拍上几百上千万的天价?是中国人头脑里根深蒂固的帝王崇拜,还是金钱炫耀?是艺术美学还是市场丑学?”

    另一位经济学家则如此作答:“艺术品市场的裁判员从来就不是美学家,而是有钱人的价值取向!”同时他还向记者预测:近年来一些被国内富豪们用天价买回来的“国宝”,十之*会成为富豪们的“烫手山芋”。

    事实真的像经济学家们所预测的那样吗?那些曾经*国人神经、掀动层层波澜的“海归”文物,究竟是“国宝”还是“烫手山芋”?

    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后不久,在该公司CEO理查德·富德的太太——全世界前200名大收藏家之一的凯斯琳·富德宣布将数千万收藏品拿出来拍卖之后,记者对此次“国宝大展”的部分参入者进行了跟踪访问。

    鲍先生(化名)是南方某民营纺织集团的董事长,原有小学学历。据当地政府有关人员估算,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鲍董大约拥有个人资产近百亿。

    采访鲍董事长费了老劲,记者先是委托该省电视台一位与他相识的同仁代为联系,但四次都因为他临时有公干而作罢。后来,记者又委托当地一位官员引荐,仍旧吃了闭门羹,那位官员悄悄向我透露:今年世界金融危机,纺织品出口订单多半被退废,假如银行不发放贷款,鲍董的公司现金流就有断链的危险,所以最近几乎所有采访要求,全部被他拒绝。

    “他为什么不卖几件古董来解困呢?”记者问那位官员朋友。近年来,我看过很多关于鲍董事长出洋竞拍国宝的报道,其中不少宝贝都是花费几十上百万美元的高价从海外拍卖会上竞买回来的。

    “他也想卖呀,您以为说卖就卖得掉?很多东西都是有价无市!买的时候是国宝,卖的时候就成了稻草!”官员朋友这样对我说。

    “说句实话,我最怕见你们记者……”通过省里一位高官,我最终还是跟鲍董见了一面。看起来这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尽管在生意场上打拼多年,内心还保留着一份坦诚。

    “你看啊,当初去国外参加拍卖会买古董,是因为听人说那些玩意儿的升值空间巨大,买几件回来试试,后来被你们记者一炒——上纲上线了!买回来的东西炒成国宝,人被炒成了‘爱国者导弹’……没办法,箭在弦上,只好继续‘爱国’,继续买、不断地买,只要你们说它是国宝,我们就掏钱。结果买回来一屋子国宝,还得为它们盖博物馆、做特种库房,否则被人偷走了怎么办?”

    “除开媒体炒作之外,难道您就没有自己的打算?”我跟问。

第五章赢者的诅咒:国宝综合症国宝烫手山芋?(4

    “当然有,前几年报纸上不是说外国企业家普遍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收入去投资古董收藏吗?可现在金融危机来了,资金链出问题了,大家都惨不忍睹,想变卖几件文物补充现金周转,不灵了!”鲍董说来说去还是埋怨媒体,难怪从一开始他就那么不愿意接受采访。

    “为什么?”我问。

    鲍董摇摇头,猛抽了几口烟,万般无奈地说:“想拿到国外去卖,出不去,海关有规定,说是从国外买回来的文物,超过两年时限的一律按照国内《文物保护法》办事,1919年以前的文物不准出口……只好送到国内几家大拍卖行,可是卖不上价,大多数买家跟我们一样,只相信佳士得和苏富比,不相信国内能卖出货真价实的好东西!送来送去跑断腿,国内拍行都说我们在国外买贵了,他们给的估价比我在国外的买价还要低得多,怎么出手?我还算运气,赶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卖了几件东西。”

    “噢,卖了什么?”我问。

    “一只元青花罐子,我买的时间早,2005年‘鬼谷子下山’之前,只花了300多万,去年800万卖给一个朋友,他刚玩上瘾。我用那个钱还了一笔贷款,他今年想退给我,那怎么行?我哪有钱退货?上个月我又卖了两件乾隆官窑粉彩,几乎就是平着出,利息都没赚回来。”

    “可我听说,您还卖了一件东西去境外,赚了不少钱?”

    “你怎么知道的?这事儿保密,说不得。我也是没办法呀,银行天天逼债!”

    “您去国外竞买这些古董之前,对文物有一些研究吗?”

    “没有,一点都不懂。那几年钱赚得多,看到有人出去买也跟着往外跑,我们搞投资多半是跟着感觉走、跟着别人走。就像当初做纺织业,我哪懂啊?也不懂。只知道政策放开了,买点布做衣服还要凭布票,我就雇上两个人弄了些织布卖,卖好了,也没哪个说你走资本主义道路,就用挣的钱办了一个小作坊,然后钱挣得更多了,就干脆请上技术员,办起织布厂。后来更放开了,老外到中国来,喜欢我们的布,就成批下订单。那时候我们人工便宜呀,一年下来只要完成出口订单,就可以赚上几千万!”

    “可是这文物买卖……”

    “我知道你的意思!我是大老粗,没文化,是不是?”鲍董打断我的话,不屑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已经从往日的辉煌中找回了感觉。

    “我是没文化,可我手下像你这样的文化人不少于一打!文物我不懂,要懂它干什么?我能用它赚钱就行!我去国外谈生意,别人告诉我,摆在眼前的钱你们不懂得赚,现在中国人有钱了,中国的古董价格太低,价格会大涨。我听进去了,就问别人,买什么古董可以赚钱,他们告诉我,元青花,还有明清官窑瓷器,我就去拍卖会挑便宜的买……就这么简单,人家老外告诉你怎么赚钱!2005年之前我买的东西,就算是没卖,只要拿稳了,估摸着最终也赔不了钱。错就错在2005年以后在香港拍回来的一些东西,上了那些洋鬼子的当,人家赚够了,开始抛货,我们跑去接单……”

    说真的,我很佩服鲍董,尽管他不懂什么经济学理论,但是他对商道的直觉和敢为人先的投资勇气,还有那种总结教训时的透彻和敏锐,恐怕比许多理论上头头是道的理论家们要强上百倍。

    也不知道是无意还是有意,鲍董在当地帮我找到的第二个采访对象,似乎情况比他还要糟糕很多。那也是一位民营企业家,姓方,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的总经理。去见他之前,鲍董嘱咐我要做到三不:不打听有没有赚钱、不说人家的藏品是真是假、不问今后怎么办。“人家说什么,你就听什么……”

第五章赢者的诅咒:国宝综合症 紫禁城对面的藏宝密室2

    燕小姐(化名)是一位举止优雅的漂亮女人,她毕业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文学硕士,现担任山西某集团公司驻京办事处主任。据她自己讲,这个办事处只有两个工作人员,一个是她的秘书,另一个便是她自己。

    认识燕小姐纯属偶然,我的一位在国外工作的学生跟她是大学同学,知道她在山西的一些特殊背景后,我请学生配合我做一次闲聊式访问。

    燕小姐住在前门附近的一处豪宅里,楼下办公,楼上住人。

    “呵,你这儿真是可以‘站在家门口,看见天安门’哪!”记者想起了“*”期间的一句常用语。

    “您大概不知道吧,您说的这个非常符合山西富豪们的审美观,‘买房子要看得见天安门,买古董要进去过紫禁城!’几乎大部分山西煤老板都在北京购置了房产,并且基本上都绕着天安门附近打转。他们找中介了解房源,首先就要问:‘那地方看得见天安门吗?’看得见,再贵也买!”看得出,燕小姐的“办事处”平常没什么人来,寂寞见人语。

    “买房子看得见天安门,买古董进去过紫禁城?这话我在太原采访时听说过,精辟!燕小姐的老板也收藏古董吗?”我借机切入话题。

    “吴老师是个古董迷!”我的学生马上拔刀相助。

    “现如今啊,咱中国最可怕的流行病就是‘国宝综合症’,有文化的、没文化的,通通都迷恋起古董,有人迷东西,有人迷财,还有人两样都迷。既然老师也好这一口,我带你们先去个地方看看……”燕小姐给我的第一印象,在她漂亮的外貌、优雅的举止背后,藏着一颗敏感、犀利的心。

    燕小姐把我们带上别墅的顶楼,发现忘了带钥匙,转身下楼去取。

    “这儿怎么看也不像一家单位呀?”我问学生。

    “本来就不是什么单位,这栋别墅是老板送给她的,那个女秘书实际上是替老板看守她的。她这个办事处主任,也就是帮着老板在北京拉拉关系、搞搞公关,做些生意上的铺垫工作。”

    “哦……看上去她的素质很好啊,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她老家在陕西一个贫困地区,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认识了这位煤老板,出资帮助她读完硕士研究生,心气儿高,还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她本来想继续读博,可煤老板不乐意。”

    “结婚了?”

    “结不了婚,也不想跟这种人结婚!”燕小姐拿完钥匙冷不丁出现在我身后。我有些尴尬,但她似乎并不在意我们的背后议论。

    门开了,燕小姐打开室内所有灯光,我眼前唰的一亮:“老天爷——”

    “怎么了,您?”燕小姐的语调和表情中透出点儿不屑。

    “这是哪跟哪?你们开瓷器店哪!”我的学生悠闲地呷了一口茶。

    “唉,好这一口的和不在意这一口的反应不一样啊!”燕小姐调侃说。

    “全是官窑呵!”我环顾四周,大约有60多平米内空,沿墙一圈儿摆的全都是明清两代景德镇官窑瓷器,有青花、有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各种类别、多种器型。另外还挂了几幅清代的字画。

    “官窑怎么了,不是到处都有卖的吗?”学生不以为然,她是个书呆子。

    “这一屋子瓷器和几幅字画,就花了两三个亿。”燕小姐平静地说,听上去就如同是在描述一屋子西瓜的价钱。

    “噢……”那一位美女呷在嘴里的西湖龙井喷薄而出。

    “噢,吓死我了!至于吗?富姐……”燕小姐接过女友手里的茶杯。

第五章赢者的诅咒:国宝综合症 紫禁城对面的藏宝密室3

    看来我们三个人都受惊了。我吃惊怎么不经意之间竟然在这里突然看到一屋子官窑瓷器,学生吃惊这么些个瓷器怎么整出两三个亿,燕小姐则吃惊她的富婆同学怎么会为一个数字喷茶。

    “不符合人物性格嘛!”燕小姐重新给女友沏上一杯茶。

    我大概点了一下,明代官窑器5件,清代官窑器近20件,大器居多。

    燕小姐见我迷醉于此间藏品,主动过来讲解:“这两只乾隆粉彩仕女瓶是从纽约拍回来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1800万。做工精细、胎质坚密、上釉肥润。可惜的是那些宫廷画师,思维定式刻板,画出来的东西千人一面,难得有民间物件那般洒脱自如、热情奔放……这只康熙青花尊成交价860万,发色稳定、深浅1、2、3、4、达5层之多,这也是康熙青花瓷器的特点之一。此外,这山石峭壁如刀砍斧劈,其状似天工造化、其色浓淡水分,大有老子之力道、庄子之形意、禅家之空灵。画界称此术为‘皴法’,技巧是先用毛笔流畅地勾出所绘对象的轮廓,再用色淡水干的侧笔,表现山石的纹理和阴阳面……”

    燕小姐冷不丁的一番自我表现,顷刻之间,又让我“吃下”第二惊。寥寥数语,将康乾之物的造化由表及里、准确无误地表述无遗,足以见得此女子深谙康乾两朝瓷绘之道,功力非同一般。

    “这里面最值钱的是这一只雍正朝人物故事纹珐琅彩笔筒,据说是老皇帝赏给他的一个大臣的。老板差不多花了85万英镑从伦敦将它买回,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1200万,开创了当时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珐琅彩器物的天价先河,我们老板也一举成为国际拍卖公司的座上宾。照现在的拍卖市场行情看,这只笔筒怎么也得值一个多亿吧?”

    “值多少钱能由你说了算?”我的学生呛了燕小姐一句。

    燕小姐一点都没生气:“姐啊,您还真犯不上一脸的不屑,准确地说,这只笔筒应当只是我们老板在伦敦捡了个‘漏儿’。在此之前,200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一件雍正粉彩蝠桃‘福寿’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成交,买主是香港富婆张永珍女士,后来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您可别想动员我们老板也将这只笔筒捐出去,山西老板不兴这个,还没到那层次!”燕小姐慢条斯理地将她的同学和我轮个儿嘲弄一番。非常标准的普通话,几乎没掺杂一点她老家的口音。依我看,就她的容貌和气质,若能让她上电视台说不定很快就能成为名嘴。

    “在此之后呢,那个价格就更厉害了。2005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只‘古月轩’题诗乾隆御制珐琅彩双耳瓶8500万港币起价,个亿成交。你们说我们老板是不是很厉害呀?你们再仔细看,这只珐琅彩笔筒所绘内容是《西厢记》的故事,这崔莺莺夜听琴杂剧的面部表情、红娘这一头细密乌黑的发丝、张生登科后那一副小人得志的神色。时人崇尚乾隆朝的瓷器,其实依我看,若论创新意识还当属雍正朝的东西,就拿珐琅彩说事儿吧,雍正朝珐琅彩瓷器有四绝:一绝胎白如雪;二绝薄如卵幕。你们拿着它对光看,晶莹透亮;三绝花有露珠、蝶有茸毛,说的是它的笔法精致,你们用放大镜,可以看见红娘脸上的茸毛根根竖起;四绝是它的题字细若蝇头。其实呢,这些都可以作为此类器物的鉴定机要,现在的仿品再怎么高明,但在精细度上总会流露出破绽来,更别说这四绝要全做到,那就更非常人所能为之!”

五章赢者的诅咒:国宝综合症 紫禁城对面的藏宝密室4

    “你卖弄够了没有?”显然,我的学生听累了。我对她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让她讲,我爱听!”接着燕小姐也向女友抛了个媚眼,意思是“你不爱听,有人爱听!”

    “好,打住了,简直是对牛弹琴!哎,吴老师,这牛不是说你啊,你我指定有共同语言!”很显然,燕小姐谈兴未艾。

    “你这‘高帽子’我还戴上了,的确,我爱听,请继续讲!”我笑着说。

    “那……好吧,”燕小姐乜了一眼女友:“让我把观点卖弄完?”说着她又给我们续了一杯水。

    “其实吧,我并不喜欢这些东西,作为文物去欣赏,要什么没什么。找沧桑感它们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找心灵感应更是笑谈,匠心浅薄、一览无余,顶多在造型和工艺上稍加变化,毫无创意,还赶不上秦砖汉瓦。后者虽说材料粗糙,但匠心别致、推陈出新,所以尽管流传千年,你与之对视,能够思古鉴今、赏心悦目;你说要把这些东西当现代工艺品去找点儿视觉冲击,那还不如买几件意大利现代派玻璃艺术品,不说洋鬼子,就算是现代景德镇陶艺家制作的物件,也远比这些‘陈瓷滥调’经琢磨得多!”

    对燕小姐我是越来越刮目相看,无论她现实的处境如何,至少在精神生活上,她一定是个超凡脱俗的女人。

    “我想这些东西的洋主人也应当和我的想法相差无几,就拿这只珐琅彩洗子来说吧,据说就是当年由一位法国公爵奖赏给他儿子的家庭教师。还有香港富婆张永珍买的那只珐琅彩花瓶,当初也是被洋鬼子改造做台灯用……”

    “既然如此,那你就应该让你的老板去买秦砖汉瓦呀,干嘛要花费巨资买这些你不喜欢的东西?”我的学生直言快语。

    “纠正一下,这些东西并非全部为我所用,摆在北京由我这个‘驻京办事处’主任代为管理、寻找它们的新主人而已!那对乾隆粉彩瓶,过几天就会玩儿失踪!”

    “哦,找到买主了?”我自作聪明地推测。

    “哼,找到了不用花钱的买主……你们要是喜欢,那几只光绪官窑青花碗盘随便挑一件去,就当是我为老板‘公关’了吧!反正太原那边还藏着一大堆,这里只是一小部分!”

    说实在话,虽然这些年来记者走南闯北、明察暗访,见过不少藏家和藏品,眼前的情景还是让我吃惊不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藏家,一下子突然给你拿出几十件看上去全是货真价实的官窑器,而且还告诉你,这只是自己藏品的一小部分,你会怎么想?

    “看起来燕小姐也没少参入古董交易吧?”我想把话题转入自己所需要的轨道。

    “错!对古董交易本人向来不感兴趣,有时候帮人应景去国外或香港参加拍卖会,也只乐意站在一旁看着那些附庸风雅的富人大把大把地烧钱,那倒也不失为一道风景!可是大概你们还不知道吧,那些富豪们收藏古董实际上跟他们炒股炒房没什么区别。没想到东西买回来后,现在可又是另外一道风景——经济危机,这些东西本钱赔少了都卖不出去,怎么办?送人、搞公关,弄批文或者直接批项目。可是就这样白送人家还要打几个问号:东西是真还是假的呀?是真的得值多少钱?万一查出来还不判个十年八载的!人家拿去请专家鉴定,碰上个二把刀看一眼就枪毙,‘赝品’!那些当官的还不气得半死?本来可以整得好的事都得泡汤!所以呀,您喜欢就拿一件走,我跟您的弟子也是多年的姐们儿,您千万别把眼前这些东西当钱看,也没必要把它们当国宝捧着,因为它们什么都不是……”

第六章佳苏帝国明天拍卖什么? 酒窖里的东方帝国1

    鉴于燕小姐的特殊身份,我事先曾拟定了两套采访方案,没想到临场时却一套也使不上,我松弛地观察着她的言谈举止,仿佛在欣赏一台话剧中的华彩段落,听主人翁掷地有声地点题自白。尽管过后我与燕小姐再没见过面,但她留给我的印象却十分奇特——一半是乱世佳丽,一半是李清照式的古往才女。哀怨、自闭、尖刻、哲思,她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冷嘲热讽、旁敲侧击地诠释着社会和自我。

    两个月后,学生打来越洋电话,嘱咐我:“老师,我提醒您啊,对自己看古董的眼力千万别太自信了!”

    我问她从何说起。学生说:“是燕子让我转告您的。”

    “你是说她那里的官窑……”

    “是的,除开那只笔筒,全部都是赝品!”

    “那么说,她讲的那些故事也都是假的?”

    “不,故事是真的,成交价也是真的,就东西是假的!”

    “这不可能啊,我……”

    “您还真别不信,这是制假者亲口告诉她的!”

    接着,学生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讲给我听:就在我们和燕小姐见面后不久,燕小姐奉老板之命,将那一对“乾隆粉彩仕女瓶”送给了一位身居要职的领导,想让那位领导通过太原那边的有关部门帮她们公司批一块地盖商品楼。瓶子送出去后的第3天,有一个江西人找上门来告诉燕小姐,说他昨天受朋友之托,帮某领导鉴定了一对“乾隆粉彩仕女瓶”,他鉴定的结果,那一对瓶子都是高仿品。

    燕小姐说:“那不可能,我们是花了大价钱从美国拍回来的!”

    那人也不与燕小姐争辩,只是从自己的手提包里拿出一只花瓶,燕小姐一看,“你怎么把花瓶拿回来了?”

    那个江西人笑着说:“这只瓶子不是你送给某领导的,是我自己烧制的。实话跟你讲吧,就连你们送给领导的那一对乾隆粉彩瓶,也是我们公司烧制的,我负责监制!不过你放心,这些情况我暂时还没告诉那位领导……”接着,那人又拿出一叠工艺品出口单据,上面清清楚楚记录了那对花瓶出口时间和保费金额。

    燕小姐仔细看了那人带来的仿品,的确看不出与她送走的那一对“乾隆粉彩仕女瓶”有什么区别。她干脆把那个江西人带进楼上储藏室,让他过目里面摆放的所有官窑瓷器。结果,那人只认了那只笔筒,其他的东西全部是高仿品。他还说,那些“官窑”瓷器,有一半以上是自己公司烧制的。

    燕小姐借口上洗手间,给在太原的老板通了电话,老板的回答更让她吃惊。老板说:“那个江西人很厉害,所说的情况属实,你就打发他两万块钱‘封口费’算了!”燕小姐问老板:“你早就知道自己买回了假货,为什么还要送人?”老板回答她:“都走上社会多少年了,你还是那么学生气十足?东西买错了放在家里也卖不出去,送给那些当官的也是物尽其用,他们的权力是祖宗的遗产呵?还不是运气好拍马屁搞到手的!”

    结果,那个江西人没有收燕小姐的“封口费”,并保证不会将真相告诉那位领导,但是希望燕小姐他们公司以后再要送礼就别去国外买了,照顾他的生意,价格优惠,每件高仿品的平均价格只在20万元左右。那人临走还告诉燕小姐,他们公司的高仿品拍遍全世界,包括一些最有名的国际大拍卖公司。

    我倒抽了一口冷气。“后来呢?”我问。

    学生说:“这件事倒好,促使燕子下决心离开那栋藏宝楼,出国读博。她本来就不是那一类爱慕虚荣的人,先是贫困,为了圆自己读书梦,后来又以自己的青春作回报,替人守护一幢子虚乌有的藏宝楼、一个子虚乌有的感情梦,到头来才发现一直在富人们的陷阱里挣扎……”

    末了,学生问我:“您说说,国内那么多富豪疯狂地搞收藏,真品也好、赝品也罢,那些文物对他们来说究竟是精神或物质上的某种符号,还是另有别的用途?”

    我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似乎太费劲而且又不值得。但是我清楚:对于那部分人来讲,谈“符号”太奢侈,说“用途”应当更实际。

第六章佳苏帝国明天拍卖什么? 酒窖里的东方帝国2

    采访时间:2008年4月

    采访地点:巴黎郊区

    受访人:查理·德·卡斯蒂伊侯爵及家人

    采访人:罗曼

    文字整理:本书作者

    我是从同事德曼达教授那里听到关于查理·德·卡斯蒂伊侯爵的传奇故事的。

    复活节那天晚上,德曼达跟我一起喝咖啡,她惊讶地告诉我:“太神奇了,两只来自你们中国的瓷花瓶,竟然拯救了卡斯蒂伊家族!多少年了,尽管仁慈的上帝很努力,也无法阻止那个曾经显赫一时的贵族家庭的没落。你想象不出几年前他们的日子曾经过得多么艰难,老侯爵的孙女儿鲁丽娅竟然因为买不起一件像样的晚礼服,而拒绝参加贵族舞会……”

    德曼达教授是查理·德·卡斯蒂伊侯爵的一个来往不多的远亲。“还是很小的时候,姑妈领着我去过侯爵的城堡,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城堡就已经荒凉了,除开老侯爵和他的子女们以外,连佣人都遣散了。”德曼达这样对我说。

    神秘的古堡、拯救了一个法国旧贵族的中国瓷花瓶——这故事太有魅力了!我当即就向德曼达教授提出了参观那座古堡的要求。

    查理·德·卡斯蒂伊侯爵居住在鲁瓦尔河下游的一个古城堡里,德曼达一路上向我介绍,历史上这个地方曾经多么辉煌:“贵族们扎堆儿在这里建造城堡,光这一带就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堡100多座,沿着鲁瓦尔河数到尽头,大大小小的古城堡有500多座!”她还向我透露,侯爵名字中那个“De”字,听说是他爷爷活着的时候花钱买的。

    我听说过在法国人的名字里面带“德”字的,一般都是贵族出身,直到今天,法国人还非常看重贵族身份。

    “噢,德曼达,你就像一只迷路的小燕子,飞走了就找不回巢穴!接到你的电话我多么高兴,我们有好多亲戚,可是这么些年了,谁也不愿意走进我这座爬满蜘蛛网的旧城堡,这里只剩下我这个孤独的老蜘蛛。不过这没什么,就是拿破仑能活到现在,他的皇宫说不定比我的城堡还更加冷清!”

    88岁高龄的查理·德·卡斯蒂伊侯爵站在古堡门前,张开宽厚的臂膀欢迎我和德曼达。老人身体板直、面容赭赤,健康得就像一位当地酿制葡萄酒的农夫。

    “亲爱的德曼达,请你的客人尝尝,看味道怎么样?这瓶葡萄酒是我20世纪末亲手酿制的,那时候我们一无所有,穷困潦倒,连接待客人的机会都没有。这座古堡就这样交给国家了,我们只能留在城堡里居住、为一些外国游客当讲解员。不过我很乐意干这项工作,要知道,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介绍这座古堡,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

    “对不起,侯爵,我的朋友来这里是想听您讲一讲那两只中国花瓶的故事。”德曼达单刀直入,生怕掉进老人漫长的“话河”。就算是这样,对于这座城堡辉煌的往事,侯爵也绝不会漏讲一个字。

    “我的祖上曾经是查理五世的士官,因为打仗勇敢、屡建奇功,被封赏爵位。”老人开宗明义,驳斥了关于他们家族曾经花钱买爵位的传言。对他而言,爵位带给他的荣耀,已经远远超过了剩余生命的价值。

    “我的祖爷爷也是个帝国军人,曾经在中国驻扎多年……哦,看上去您好像是亚洲人?中国人?我也听说过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城的故事,一支几千人的军队,竟然打败了一个地域广阔的帝国王朝,简直不可思议。听我父亲说,我的曾祖父作战很勇敢,受到过上司的嘉奖!”侯爵显然很赞赏他祖上在中国的“战绩”。

第六章佳苏帝国明天拍卖什么? 酒窖里的东方帝国3

    “不过那两只花瓶并不是我祖爷爷的战利品,而是中国皇帝的一位宠臣送给他的,我也奇怪,为什么中国的大臣会跟一位打败他们国家的外国军人交朋友?你们中国皇帝真是太宽容了!”这话我怎么听怎么刺耳,但老人却是从心里发出的感叹,丝毫没有嘲讽的意思。

    侯爵说着取出一张彩色照片,照片上是一对珐琅彩人物画花瓶,从画面上看像是《西厢记》里的某个场景。

    “这是一对非常漂亮的瓷瓶,我还是孩子的时候,父亲把它们交给铜匠,让他在花瓶的底部钻上一个洞,然后穿上电线,给我姐姐当台灯使。后来我姐姐死了,她一生除开上帝就不认识别的任何人,这两只被上帝遗弃的台灯,是她留给我的唯一遗产。”侯爵用手轻轻抚摸着照片,在往事的回忆中停留了片刻。

    “既然是姐姐留给您的唯一遗产,您为什么把它们给卖了?”德曼达问道。

    “噢,你不知道头几年我们家有多么困难,多么需要钱!德曼达,你应当知道的,那些年所有的亲戚都把这件事当笑话讲——我的小孙女鲁丽娅在巴黎读几年大学,连一次上流社会的聚会都没参加过。我向上帝保证一定要为她添置几身像样的衣裙,一定是上帝听到了我的请求。有一天,两位尊贵的英国客人来城堡参观,看到了那一对被装上了电灯泡的中国花瓶,他们兴奋地对我说:‘侯爵,假如我们让一大箱英镑悬挂在您的头顶上,您不会害怕它掉下来砸破您的脑袋吧?’我说:‘别说是一箱子英镑,就算是二战以后5次贬值的法郎我也要!’那两个英国人告诉我,他们是英国拍卖行的业务员,是特地来这一带的古城堡搜寻古代艺术品的,他们看中了那两只中国花瓶,想把它们带回巴黎去拍卖。”

    不知道这个故事向过往游客重复过都少遍,从老侯爵平静的语调里,我丝毫也听不出有一丝激动。

    “接下来还发生了什么,指定你们全知道,报纸、电视、互联网,大家都添油加醋地胡吹,有人说,一对中国花瓶帮助侯爵赎回了城堡;还有人说,中国花瓶让卡斯蒂伊家族逃脱了当乞丐的厄运。其实都不对,我只是用那两只中国花瓶给我的孙女换了两套能体面参加贵族舞会的晚礼服而已!”

    “只买了两套晚礼服?不会吧?”德曼达很惊讶,“报纸上都说您这两只中国花瓶卖了3千多万英镑呵?”

    老侯爵没有否认德曼达说的数字,但有些迷茫地说:“他们告诉我,买主是个中国富豪。我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对那两只花瓶如此入迷,花费那么多钱把它们买回去。假若他们看过我的地窖,更会发疯,会用一个王国来换回他们想要的东西……唉,假如我们法国人有那样慷慨,我的城堡也不至于连维修费都凑不上!当然,现在我自己已有能力对城堡做一些简单的维修,尽管它的所有权已经不属于我了……”

    “等等,侯爵,您刚才说的话,我感觉在您的地窖里,还藏着很多这样的花瓶?”我不失时机地抓过话头。

    “去看看您就知道了!”这会儿,我倒是从老侯爵的脸上找到了一些夸谈古城堡以外的兴奋。

    侯爵家的地窖分上下两层,上层搁置着大大小小的酒桶和琳琅满目的酒瓶,看上去就像进入了一座酒类博物馆。来法国学习和工作多年,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地下酒窖。

    “您这里面最少得有几吨红酒吧?”我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架子上搁着密密麻麻的酒桶与旧瓶子。

第六章佳苏帝国明天拍卖什么? 酒窖里的东方帝国4

    “没错,你看到的是这一带最大的酒窖!光是这个酒窖,我每年的投保就需要花费十几万欧元。”我对这个投保数字吃惊了,但侯爵很自然,看不出夸张。

    “这里面有各个时代我们家族成员酿制的各类葡萄酒,最早的有我曾祖父喝剩下来‘Chenin’,将近三百年了。这就是‘Chenin’,现在市面上极少卖真正用这种葡萄酿的酒,也只有在我们这一带,才种得出上等的Chenin葡萄。因为这种葡萄对土壤、光照都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在快要成熟的季节,就连风朝哪个方向吹都十分有讲究!”

    侯爵打开食品柜,从里面取出三只高脚杯放在桌面上,然后动作娴熟地打开一瓶酒,朝每一只杯子里缓缓倒入小半杯诱人的红色液体。接着,他自己先拿起一杯酒对着光线看看成色,再贴近鼻子闻闻,满意地朝我们笑笑,最后才将另外两杯酒递给我俩品尝。从这一整套熟练自如的程序和从容不迫的动作当中,我似乎才真正嗅出了侯爵身上的贵族味儿。

    “味道美极了,以后每个月我都会来这里看您!”德曼达只喝了一小口酒,便微笑着恭维。我知道她有酒精过敏的毛病,从不沾酒。这是礼节。

    “是的,味道太好了,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讲,简直就是琼浆玉露!”尽管我也不会喝酒,可是瞎恭维还不会?我来巴黎定居的第二年就学会了法国式的恭维。

    “谢谢,如果喜欢,从现在起,这个酒窖就属于二位漂亮的女士了,欢迎你们随时品尝!”侯爵看上去很开心。这来来往往的言语,就是置身其中,你也很难分得清哪些属于礼节,哪些属于真心话,但听起来会让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尊和快乐。这也许就是潜移默化的贵族魅力吧!

    “侯爵,您的中国花瓶在……”看了半天酒,还没见到一件古董,我不得不提醒老头。

    “噢,请随我来……”继续向下,侯爵把我们带进了地窖的底层。

    我不得不说,侯爵真是一个善于让人心惊肉跳的老头。如果说,一个破破烂烂的旧城堡底下藏着一个光是每年的保费就值十几万欧元的酒窖,会让人为法国贵族的奢靡生活方式咋舌,那么,当我走进地窖底层时,心里的感受就更加五味杂陈了。

    下到底层后便是一条地下长廊,长廊两边摆放着长长短短、各种各样的两排中国兵马俑,俨然是秦始皇地下兵团的一个方阵,只不过这些兵马俑不全是秦朝遗男,其中还有许多汉唐游勇。

    “这两尊是中国秦朝陶俑,虽然手臂已经残断,还是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原状是长矛在手、铠甲披身。你们看这尊保存较好的陶俑,尽管面容清秀,却显得十分刚毅骁勇。由此可以想象,秦朝的兵勇当中不乏识文断字之人。同是亚洲,日本的武士形象却与此大相径庭,一个个圆膀粗臂、怒目横睁、凶神恶煞。这就是文化差异,中国人自古尚文,日本人自古尚武。秦代兵马俑写实性很强,人物形象的塑造简洁明快,特别是对细节的刻画,显得细致入微、周密不苟,这些发丝、带扣……”侯爵真不愧是这座古城堡的讲解员,流利地向我们讲解他的藏品。

    “这一排是汉代兵马俑,与秦代兵马俑的特点相比,秦兵马俑更加注重写实,大小如真人实马,而汉代兵马俑则更侧重于写意,大小按比例缩小若干倍不等。汉代工匠们用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想象力将一件件兵俑刻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你看这一排兵俑,个个造型生动、表情不尽相同。他们的坐骑也不似秦马那般严阵以待、静中寓动,而是昂首嘶鸣、飞蹄欲奔,充分塑造出处在备战状态下人马胶着、渴望上阵杀敌的武士气概……”

第六章佳苏帝国明天拍卖什么? 酒窖里的东方帝国5

    “往下这几个是中国唐代人马俑,左边是马上文官,右边是武官,最后几个是马上乐俑,从长相看应当是古代波斯人和*人,中国人称之为‘胡人’。唐代人马俑俗称‘唐三彩’。与秦汉兵马俑相比较,唐三彩人马俑表现题材更为丰富,秦代主要是武士,汉代则多了文官,唐代人马俑的范围更加宽泛,除开文官武士之外,还有普通女俑、侍役俑、乐舞俑、表现唐朝宫廷贵族所雇佣的西域或西亚人的‘胡俑’、骑士仪仗俑等20多种;最后这几个是唐以后五代十国的中国陶俑。这个时代的东西刻画细致,刀法工巧,特别是在一些细微部位,你们看这个女俑的纱裙柔软轻薄,在技巧上不仅超过了唐代,就是与古罗马石造像《出浴女神》相比,也丝毫不会逊色……”

    如果说在此之前,老人在我心里曾经过由老农到没落旧贵族的身份转变,那么现在,他在我心中则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如此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底,就算是一般中国学者,也会自愧弗如。

    侯爵决不是普通人,一定还藏掖着鲜为人知的特殊经历。

    走过“兵马俑长廊”,我们跟着侯爵进入另外一件储藏室。里面很干净,简直一尘不染。

    “这两间房存放的都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上至夏、下到汉代,全都有。按照中国文物分类法,那个架子上存放的夏、商、周三代青铜器,都属于国宝级文物!”侯爵轻松地说。

    我愕然,眼前到底是个什么人?连中国文物的分类都了如指掌。

    “这是一只铸有*纹饰的青铜爵,至今约4000余年,属于二里头文化范畴。这几件夏代到商代的物品,应当都属于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尽管制胎轻薄,但做工粗糙,与同时期的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国家比,明显算不上青铜器中的精品。世界上最早制造青铜器的地区在土耳其和伊朗南部,还有美索不达米亚。那些地区最早使用‘失蜡法’浇铸青铜器,所以在细部刻画和成型精密度上占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印度河流域,青铜铸造技术最高。匠人们能够熟练运用热加工、冷加工和焊接技术制造青铜器,这几件就来自印度。与那些较早使用青铜器的国家相比,中国青铜器的明显优势一是体积大,至今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应该是司母戊大方鼎,可惜我只在照片上见过;二是有较多的铭文。特别是商周时代,那个时候的汉字已经比较成熟,你们看这两只青铜簋,上面都有几十个篆体字。它们分别记载了王的一次祭天活动以及到场者都有谁……”

    “新石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最辉煌的一页!从现今出土的遗物来看,与欧洲大陆做同期文化比较丝毫不逊色,某些方面甚至更早、更成熟。”当侯爵将我们领进一间布置最奢华的藏品展室后,我在一瞬间就确认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知程度和他的收藏品位。这里的藏品享受了独特的保安等级,使用了带红外线报警器的玻璃罩。

    “这里面都是一些距今大约有4000年到8000年左右的彩陶,其中有一部分是20年前我在香港和美国买到的,价格非常便宜,不到一般清代官窑瓷器的千分之一。这世界太庸俗了,人们早已失去了审美的眼睛!这几只彩陶罐我做过C14测试,这一只应当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遗物,红陶白彩,而这两只的特征与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完全吻合!”

第七章 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山姆大叔的中国情结(1

    侯爵家的收藏品有很多,仅仅是参观地窖里面的中国陶瓷、青铜器、玉器,我们就花费了整整大半天时间。我留心对这部分藏品做过统计,其中有从宋代上溯至新石器时期的高古陶瓷器500多件、青铜器近300件、高古玉器100余件。如果再加上其他国家的文物,这里就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古堡博物馆”了。虽说侯爵对此不无自豪,但是却始终对此保持着低调。他说,他收藏的古董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这里每一座古旧的城堡里面,都藏有大量的世界文化遗存,所以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古董商来此洽谈转让古董的事情。侯爵还故作神秘地向我透露:“法国的贵族们不能没有三样宝贝——心爱的情人、心仪的舞曲和珍贵的古董!”

    出于对侯爵身世的好奇,我和德曼达教授留在郁金香城堡过夜。在后来的交谈中,我问过侯爵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多卖几件古董?侯爵回答说,就他而言,收藏的是文化,而不是商品。被他卖掉的那一对中国花瓶,在他眼里只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工艺品而已。但是他同时又说,他死了过后,这些东西迟早会被儿孙们卖掉,“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古董再古老,也只是一件件没有生命的财物,与黄金没有什么区别!”

    非常遗憾的是,尽管我旁敲侧击、费尽心机,想了解侯爵与中国文物的历史渊源,但是始终未能如愿。

    回到巴黎后,事情有了意想不到的转机,为了弄清楚老侯爵地窖里的那些中国文物的出处,我先后两次约会了侯爵在巴黎念大学的孙女鲁丽娅,最后从她的谈话中剪辑出若干悬念的答案。

    鲁丽娅是一位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姑娘,说话口无遮拦、倾其所知,从她的言谈举止中完全看不出她与“贵族后裔”的概念有任何关系。

    “我爷爷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小老头!他学识渊博、感情丰富,完全不是你们从表面所看到的那种模样!”从一见面我就感觉到,鲁丽娅从内心是那样崇拜和热爱她那位贫穷潦倒的爷爷。这也让我能够理解看上去惜物如命的老侯爵为什么会为了给孙女儿买高档舞裙,而做出变卖中国官窑瓷器的举动。情感上的浪漫是法国人最高境界的浪漫。

    “我管我的爷爷叫ChineBébé(陶瓷宝贝)!你们中国人真浪漫,怎么想到用瓷器作为自己国家的名称?是因为你们的开国大帝跟我爷爷一样非常喜欢瓷器,还是因为出自一个古老的童话?”鲁丽娅用一个现代异国女孩的天真,令人捧腹地想象着一个古老王国的名称出处。我自然没必要对她说:“用Chine去演绎中国的根文化,只不过是你的先辈坐井观天式的拜物思维!”拥有充分自由的想象力,也许正是这些西方青年优于大洋彼岸那些同龄人的个性所在。

    “陶瓷宝贝年轻时学的是人类学和考古学,当过大学老师、当过牧师,还在中国做过几年传教士。十几年前他腿脚利索的时候,每年都会去中国旅游,回来后总会跟我和兄弟姊妹们讲一些莫名其妙的中国故事,还会买回一些被他当作宝贝的破烂玩意儿。

    “陶瓷宝贝还神秘地告诉我们,说那些破烂玩意儿在中国是禁止出境的,为什么?那些装束怪异的中国人俑,跟我们去非洲旅游时购买的一些当地旅游纪念品有什么两样?中国真的还那么不自由吗?”鲁丽娅把我当成中国总理了。

    “不,你爷爷买回来的那些东西都是中国古代文物,在中国受到法律保护,禁止出口。而且,我在你们家看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经过盗墓、走私等非法手段出境的,跟你买回来的旅游纪念品是两码事。”我向鲁丽娅解释说。

    “噢,非法买卖文物?那么说,陶瓷宝贝就成了中国人的罪犯了?太刺激了,爷爷简直就是我们家族里的007!其实爷爷每一次从中国回来的时候,并没有将那些中国文物直接带回家,而是在中国的古玩市场看中以后,先缴付一部分定金,然后由中国人通过他们的地下通道运到法国,交给我爷爷,最后再付清全部货款。干吗那么刺激?这种情节在法国只有电影里才会出现,盗贼从博物馆偷走毕加索、梵高……”

    接着,小姑娘提出了一个令我非常尴尬的问题:“现在满世界的人都在说中国人富裕了、有钱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去盗墓、走私呢?”真是童言无忌!我笑着回答她:“这也跟电影里一样,只是少数几个坏蛋!”

    临了,鲁丽娅还告诉我一个秘密,让我发誓不可以告诉他爷爷:“拍卖行的人多次找过我,让我看好爷爷酒窖里的那些中国宝贝,并且说,今后如果我愿意,可以用拍卖那些东西的钱,从政府手里赎回郁金香城堡。我知道,爷爷不会同意那么做。但是我迟早会卖掉那些东西,不过要等到爷爷被上帝召唤去天堂的那一天……”

    郁金香城堡里那些中国文物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了,我向鲁丽娅告别。可爱的法国小姑娘,在她的眼里,除开情人节的玫瑰花,这个世界就不再有别的什么圣物了。

第七章 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山姆大叔的中国情结(2

    1991年,美国纽约。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若干问题进行又一轮谈判。一天,美国政府谈判代表梅西在指责中国盗版问题时,不顾外交礼节,上桌就出言不逊,用傲慢狂妄的语气说:“我们是在与小偷谈判!”

    面对美国人的挑衅,时任中国外贸部副部长、被欧洲人称之为“中国铁娘子”的*马上回应:“我们是在与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里的收藏,有多少是从中国搞过来的?据我所知,这些中国珍宝,并没有谁主动奉送给你们,也没有长着翅膀,为什么却越过重洋到了你们手中?这不能不使人想到一页强盗的历史!”

    *副部长的严辞得到美国众多知情者的有力举证,许多华人媒体纷纷列举了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从中国抢掠偷盗数百万文物的历史事实。美国著名的华文报纸《侨报》还对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走私中国文物的现状进行了揭露:“中国文物走私潮触目惊心。有数据显示,海外流失中国文物高达1000万件之多!近年来更呈急剧上升之势……很多业内人士相信,美国是中国走私文物的最大销售地,从中国流出的近半数文物最终都落到美国收藏家手中。”

    这家报纸同时指出:“中国文物的流失,已经形成国际化一条龙‘经营’。从盗掘到走私,直至出现在海外交易市场,常常几天之内就可以完成……在中国加大执行《文物保护法》以后,中国文物还能源源不断地流出,不贿赂中国官员是不可能做到的。文物背后的*问题,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黑洞,比美国博物馆的高雅外衣还要隐蔽、还要黑暗……”

    *副部长和《侨报》披露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始于新旧世纪之交的此轮中国文物走私狂潮,正是由国际资本携手西方博物馆与拍卖行,操纵中国国内部分利欲熏心的民族败类联动而成。

    一个文物特工的精彩卧底

    2008年1月24日清晨8时,美国洛杉矶街头。

    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夹着雨水在路面上摔打出阵阵水花,十几辆涂着联邦调查局标记的警车冒雨呼啸而过,分头朝多个目标全速驶去。

    大约一小时以后,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帕沙迪纳亚太博物馆、圣塔安娜的宝尔博物馆、国际人类民俗艺术博物馆、洛杉矶的丝绸之路展览中心5家机构,全部被警察围了个水泄不通,大门看守由警察接管,参观者被堵在门外。旋即,警方快速进入这几家博物馆的内楼和展厅,然后兵分两路,一部分特工将博物馆工作人员集中到办公室,接受调查询问,另一部分人则在大批美国国税局的特工人员、海关人员和有关文物专家的配合下,分组搜查文物陈列室和仓库……

    上午11时,各组行动基本结束,警察从这5家博物馆查缴了非法收藏的文物3000余件。其中有2600多件是来自中国的古代文物,其他还有几百件泰国文物。在2600余件中国文物中,有近千件公元600年前的彩陶、瓷器和金属佛像,还有1000多件汉代和战国时期的玉器,其余的是战国以前的青铜器、金银器和杂项。经美国文物鉴定专家和相关仪器测试认定:这批被查扣的文物出土时间先后不超过5年,其中不乏属于中泰两国国宝级文物珍品。

    搜查结束后,有两人被带回联邦调查局,分别接受询问。他们是洛杉矶亚洲艺术展览馆的馆长乔纳森·马凯尔(JonathanMarkell)和当地古董商、文物走私者罗伯特·奥尔森(RobertOlson)。

第七章 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山姆大叔的中国情结(3

    “我想你们一定是误会了,我们所有的馆藏文物都有详细档案,部分是我们自己购买的,另外一部分则由热心人士捐赠!我所说的情况全部属实,你们可以去查看博物馆的文物登记册,具体捐赠人、购物票据和手续都非常齐备!”马凯尔馆长向警方抱怨说。

    古董商奥尔森先生则从一开始就大叫冤枉,说他自己与这些被警方查扣的中国文物毫无直接关系,顶多只不过为其中少数几件文物做过中介,而且,他所经手的文物全部都有正当手续。

    尽管这两名犯罪嫌疑人言之凿凿、据理力争,可是当警方先后让他们与另外一个人对证时,他们似乎立刻就变得被动起来。

    此人名叫博尼·迈克内兹(BonnyMackenzie),此前的公开身份是一名收藏家。在马凯尔馆长和奥尔森先生的眼里,迈克内兹是他们的古董交易合伙人,他曾多次从两人手里购买中国文物,并倒卖给别的收藏者。但让马凯尔馆长做梦也不曾想到的是,几年来与他们配合默契的这位“同伙”,竟然是美国国税局特工人员。

    3年前,亚太博物馆的一名职员向警方报告:该馆收藏了大量被中国政府明令禁止出口的文物,并利用美国政府对文物捐献者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无原则地过分抬高这些文物的价格,故意为捐赠人逃避国家税收提供便利。为了取得足够的证据,迈克内兹奉命卧底,孤身打入这个国际文物走私集团内部,获取了大量的呈堂证据,其中有100次秘密通话录音、20余次针孔录像和170多个电子邮件。

    马凯尔馆长恼羞成怒,当场大骂迈克内兹是个“无耻、下流的骗子”,一再声明自己只是不知情的无辜受害者。为使他认罪,联邦调查员播放了一段他和太太与走私者奥尔森3人的谈话录音。毫无疑问,这份录音资料也是迈克内兹卧底时的杰作。

    奥尔森:“……现在中国政府加大了文物管制力度,一些有价值的出土文物很难弄到手。前几年我们经常一次就可以从中国运走20集装箱的文物,现在不行,最近我们费了很长时间,才运回1集装箱,有时候还只有半箱!”

    马凯尔:“这也就是说,中国出土文物的源头会渐渐被堵死,这样一来,中国古董的价格就会飞涨,我们赚钱的机会也就随之而来!”

    奥尔森:“现在中国黑市上历史久远的出土瓷器、玉器、青铜器的价格已经上涨……”

    马凯尔夫人:“你放心,我们不缺少资金,可以将别的馆藏文物先行出手,把全部资金投进中国市场!”

    奥尔森:“资金充足就好办,那边的交易和疏通关系都需要现金!我在中国进行这种交易已经有20多年了,熟人很多,在一些文物富省——陕西、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专门为我们寻找文物的眼线,只要有我们需要的东西出土,几天之内我们就可以得到通报,并且会从互联网收到清晰的照片和有关背景资料。此外,我们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分别购买了两个仓库,用于临时储存待运文物!”

    马凯尔:“文物出境怎么办?会有危险吗?”

    奥尔森:“风险为零!在有关环节上,我的中国朋友早就重金贿赂了一些政府官员,那几位官员非常讲信誉,每一次都不遗余力地帮我们办理好转运货物的所有手续,从没有出现过纰漏!”

    马凯尔:“一次交易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奥尔森:“依照过去的经验,一件文物从出土到出境美国,最快10天,最慢也就30天左右……”

第七章 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山姆大叔的中国情结(4

    紧接着,警察又当场播放了几段由迈克内兹*的录像,内容都是马凯尔馆长与其他几位博物馆官员的小型聚会,马凯尔向他的同事和朋友们极力推荐在场的联邦卧底迈克内兹,称赞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收藏家,有几件非常珍贵的中国文物需要捐赠,而那几件中国文物,正是迈克内兹从他和另一名走私者奥尔森手里购买的。马凯尔馆长在推荐这几件文物的时候,故意抬高这些走私艺术品的估价,以帮助卖家获得更高的国家税务减免……

    “该死,你这个流氓、无赖,我真想杀了你!”马凯尔馆长暴跳如雷地斥责迈克内兹。但是在非常充分的证据面前,他和奥尔森最终都不得不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马凯尔在供词中承认:他曾经以美国博物馆馆长的身份亲自访问过中国,亲自在北京会见过当地的文物走私者。因为按照中国文物黑市上的习惯,想要在那里买到值钱的东西,买主不但必须亲自到中国,还要有一定的声誉。他还供认:“想要将被禁的文物弄到国外,必须贿赂主管的中国官员……”

    美国5家博物馆非法收藏中国出土文物的消息被公开后,立即引起当地华人的极度不安,许多华裔人士表示:“盗卖国宝通常需要‘内神通外鬼’才能够成功,极可能有不法的中美官员牵涉其中。相比之下,一般的盗墓者是小巫见大巫了!”他们谴责国内部分见利忘义的贪官污吏“监守自盗”、“受贿放水”的丢人行为,强烈要求美国执法部门公开所有涉案中国官员的名字,“让那些倒买倒卖老祖宗遗物的民族败类无处藏身!”

    美国联邦当局对此保持沉默,他们介入此案件调查的目的压根儿不是为中国人保护文物或清理门户,只是因为马凯尔等人的行为触犯了美国的税务法,减少了美国的税收。

    一位经常往来中美两国的华裔人士认为,类似洛杉矶这几家博物馆的行为绝不是孤立现象,只是有关当局不愿意揭短或故意护短而已。这位人士还披露:“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洛杉矶的盖蒂博物馆就曾接受过一些‘收藏家’捐赠的价值至少1400万美元的古希腊、古罗马文物,到了90年代以后,大部分美国博物馆都收受了大量的中国出土文物,那些文物大多是刚刚出土不久就被进口到美国……”

    洛杉矶事件发生后,部分美国人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追究到美国的有关“以捐代税”的法律。据美国国税局提供的数据,该局每年处理10万宗以上的艺术品捐赠退税,总金额接近10亿美元,由于人力有限,在过去20年里,国税局工作人员只能对其中一小部分的退税申请进行审查,发现其中有一半存在虚报捐赠品价值的问题,其金额几乎达到实际价值的3倍,而近年这种情况更有变本加厉之势。如此庞大的减税数字后面,显示出的是美国博物馆大量文物的非法流入,而据美国自己的博物馆系统统计,这一类所谓的“民间捐赠文物”,竟然占去了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总数的80%之多。

    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主席、东方文物鉴赏家高美斯先生常年周游列国,深谙欧美博物馆的许多暗道玄机,他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在以艺术品抵缴遗产税或赠与税时,纳税方通过一些古董商店以较低的价格从黑市购进在拍卖市场上估价很高的走私文物,然后送交国家认定的文物鉴定机构进行甄别,开具鉴定证书,再将这些文物“捐赠”有关博物馆。由于一些文物的定价非常复杂,再加上古董店对顾客购买文物的成交价格负有保密义务,所以越是珍贵的文物,在‘代物清偿’或‘以捐代税’中的估价越容易被高估,最后出现买家、卖家和受赠博物馆三方共赢的局面……”

第七章 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山姆大叔的中国情结(5

    有趣的是,当人们对这种现象发出质疑,提出要修改相关法律条文的时候,美国博物馆界人士竟然反应异常激烈。一些博物馆官员警告说:“过去100多年里,正是由于捐赠抵税的政策才使美国各地的公共博物馆获得了庞大的来自全世界的艺术品收藏品,如果改变现行制度,可能给博物馆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无独有偶,2008年,加拿大一家《博物馆报》也表露了同样的担心:“现在,许多西方国家博物馆无法从正常渠道得到来自中国的历史文物,而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有着漫长的文明发展史,缺少他们的历史遗物,对于每一家西方博物馆都是一种巨大的遗憾。所以,我们不得不适当购买一部分来自走私者的物品,补充我们的馆藏缺位……”

    根据记者调查,许多西方博物馆不但非法收藏中国文物,而且还将那些文物当作商品公开倒卖。如2007纽约苏富比中国文物春季专场拍卖会中的数百件中国文物,有一半重器的卖主就是纽约水牛城奥尔布赖特·诺克斯博物馆,而该博物馆的那些中国文物,是一位出生于当地的著名化学教授兼收藏家亚瑟·迈克尔所捐赠;又如:前几年有一位中国博物馆馆长访问法国时,竟然发现当地一家博物馆的文物商店里,正在出售500余件中国古代青铜器、石器和陶瓷器。对此,两位佳士得、苏富比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西方博物馆倒卖中国文物的事例比比皆是,每年都有发生,而且数量巨大。这些都很正常,有些博物馆因为馆藏中国文物过剩,有的博物馆是想更新换代,‘以卖养买’……”

    西方博物馆和拍卖行联手对中国文物的非法侵占和倒卖,极大地威胁着中国文化资源的安全。美国《侨报》在一篇社论中忧心忡忡地表述:“这个拥有绵延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正在飞速地丢失自己的历史——要看中国最宝贵的文物,首选是大英博物馆而不是中国的博物馆;要研究中国的文物,许多专家的梦想竟是能到海外去看看真品。找回自己的历史,留住古国的文明,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寻宝十字军

    采访时间:2006年6月

    采访地点:美国洛杉矶郊区

    受访对象:费尔·格里克先生(美国退伍老兵)

    采访人:罗曼

    文字整理:本书作者

    美国人为什么如此富有?据说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因为我们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美国老兵费尔·格里克轻松地笑着解答了这个难题。其实,格里克并没有参加美国共产党,也没有参加东南亚共产党,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比这个星球上任何一位共产党人更懂得怎样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您别以为他真是狂热的共产主义信徒,他只不过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南海蛙人,一名海盗!”罗曼教授告诉我。

    她说:“我是在洛杉矶市郊一处不起眼的院子里找到格里克的,跟我的想象落差很大,他完全不像电影里的海盗那样威猛剽悍,瘦得像一具木乃伊,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你会担心大风把他刮得飞起来。我进去的时候,他正猫在那里搬东西——那栋别墅简直就像一家中国博物馆,花园内有几只一米多高的巨型青花花瓶,格里克随手就将没抽完的香烟头丢进里面,仿佛那是个大烟灰缸。院子两边,层层叠叠地摆放着两大排古旧的中国瓷器,面上沾满了海洋小生物的尸壳。从那里走向客厅,你得小心翼翼,假如不小心碰上去,那些价值连城的老古董就会轰然倒下!”

第七章 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山姆大叔的中国情结(6

    罗曼教授接着说:“格里克向我介绍,正是因为这几万件瓷器,菲律宾法院三年前就向他发出传票,并要求美国政府将他引渡到该国受审,罪名是非法盗捞菲律宾的国宝级文物。那家伙说,‘其实那些都是中国沉船上的瓷器,跟菲律宾无关!’他还说,他知道美国政府不会同意引渡自己,‘因为我和我的国家有着完全一致的价值观!’那家伙当兵之前在大学读的是大众传播学,尽管由于长年在深海里出没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但是仍然有着强烈的‘曝光欲’。他告诉我,这两年美国的媒体渐渐冷落了他,让他感到失落和寂寞,‘免费广告,干吗不做呢?’他这么说!”

    “看来就是一个海盗式的人物,他为什么要自称是共产主义者呢?”我问罗曼教授。

    “其实,那个共产主义者与当年麦卡锡主义的*对象全然无关,美国白人都喜欢拿政治术语开玩笑。您还是听听他自己怎么说的吧……”罗曼教授递给我一只“爱国者-mp5”,声音不错,很清晰。

    “我是1972年离开越南战场的。退伍前,我还得过军队统帅颁发的两枚紫心勋章。离开军队时,有一位名叫达姆的黑人朋友对我说:‘嗨,情报官!跟我一起去马达加斯加寻宝吧?’我早就知道,那家伙入伍前就是一个寻宝专家,我说:‘为什么不去试试?我天生就是个冒险家!’我们回到美国休整了两周,添置了一些潜水设备和别的工具,就去了圣玛丽岛。

    “你知道基德船长吗?一个勇敢无畏的苏格兰人,1701年5月23日,他在伦敦码头被他的同胞绞死。其实他不是真正的海盗,是奉了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之命去马达加斯加打劫法国船只的,其实每一次劫掠成功后他都向英国王室上缴了20%的财宝。

    “我的朋友达姆说,他手上那张藏宝图是基德船长临死前藏在一间厕所的顶棚上的,后来被人找到了,复制了若干份。他向我保证:相信基德船长绝对没错,他比耶稣更加乐意帮助穷人!

    “达姆是对的,我们在基德船长出没过的那个海湾里,第一次潜水就拾到了一枚地板砖那么大的金块!发财、做一个富人,原来就这么简单!于是,我们继续往下干,不出半年,我就在洛杉矶买下了这幢别墅。

    “1989年,我从报纸上看到,一只中国瓷瓶被苏富比拍卖行卖了400万美元,那简直是个奇迹,看来中国瓷器比黄金还更值钱。我突然联想起在越战期间,我亲眼看见一些渔民捕鱼时经常会捞起一些彩色的中国瓷器,完整的他们留着家用,破损的就在海滩上砸碎。于是,我对达姆说:‘伙计,我们回亚洲去吧,那里有更大的海底宝藏!’那家伙不干,他在越南作战时被共产党俘虏过,一提起回亚洲就浑身发抖,他说:‘那里到处都是共产主义者!’我说:‘干吗不去?我们也去当共产主义者,与他们共享海底资源!’在越战期间,美军兵营里大家听到最多的名词就是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长官的训话,越南人的赤化广播,天天都会提到。做过‘共产主义俘虏’的经历,给达姆留下了心理阴影,他最终选择了留在马达加斯加,我只身一人去了菲律宾。

    “越战期间的情报工作基础对我太有帮助了。到了菲律宾以后,我马上着手干两件事,一面搜集情报,一面大量阅读有关南海历史、沉船事件、还有中国文物鉴赏方面的书籍,如:《南海古贸易调查报告》、《东南亚考古现状》、《中国古代陶瓷鉴赏》,等等;我和班乃岛、棉兰老岛和布苏安加岛一带的渔民打成一片、混得烂熟,跟他们一起吃住、喝酒、出海打鱼,听他们讲海底沉船的故事,收购他们打鱼时捞到的破瓷片、旧船木,让他们详细描述捞到这些东西的具体方位,然后记录下来,绘成地图。花了近三年时间,一共做了几十本笔记以后,我终于画成了一张完整的南海藏宝图。

第七章 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山姆大叔的中国情结(7

    “1993年,我搜集情报的工作结束了,接下去该干的事情是成立一支海底十字军,带领我的士兵们去征服南海、夺取海底宝藏。你知道,南海是一块有争议的海域,越南、菲律宾、中国、印度尼西亚,都对那里有领海诉求。为了方便和中国人打交道,我选择了在香港注册一家寻宝公司,名叫‘StallionRecoveriesLtd’(牧马寻宝),并在那里聘请了一位中国陶瓷专家当公司文物顾问。其实,那时候我已经算得上半个中国‘文物通’了,很多中国人写的文物鉴赏书籍我熟记于心,渔民们送给我的各个朝代陶瓷碎片,看一眼、摸一摸,我就基本上能够说出它们的生产年代。我的香港文物顾问说:‘你可以算得上是个中国陶瓷专家了!’

    “接着,我马不停蹄地招募了几十位水性很好的菲律宾渔民,对他们说:‘我要让你们个个都成为百万富翁,你们愿意跟我干吗?’他们哈哈大笑,说:‘能成十万富翁就行!’我认真地向他们承诺:‘我向上帝发誓,一定会兑现我的诺言!’

    “我和我的士兵们开始工作了。最初我们只能租用机帆船出海作业,有些时候就用大一点的渔船。大家没有专业潜水服,甚至连氧气瓶也没有,只有绑上一些石头或者铁器顶替增重物,再加上一些绳子和送氧气的管子,专业一点的,在脚上绑上木制的踏板代替潜水员的脚鳍,就这样潜入85米深的海底,超过了职业潜水员的下潜深度。

    “我选的海域是一个比较大的回水湾,它的上游是南海一处急流险滩,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海难。我事先对那里的海水流速、流向都做过周密的计算,再结合渔民们提供的实践资料,判断那个险滩下游的这个海湾应当是沉船密集区。

    “打捞队里的*福建人开玩笑说我是‘活神仙’,因为我的判断总是正确的。我第一次潜水下海一看,海底简直有一个船队,只不过船体全部都散架了,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中国瓷器,偶尔还有些金银器。亚洲渔民比较喜欢金银器,我就把那些打捞上来的金银器全都折算工钱分发给他们,大家的热情非常高!要知道,随便得到一件金器,就能赶上他们一年、甚至几年卖鱼的钱。

    “我从心底里感谢中国人,他们留给我那么多海底珍宝,最早的有汉代青瓷酒器、唐朝的三彩酒具和白釉瓷器,还有宋代精美的官窑和名窑瓷器、色彩丰富的明清外销瓷器,甚至还有大型石雕,其中有6尊明太祖墓前石雕,后来被专家估价为6000多万美元……

    “你听说过哈彻吗?麦克·哈彻?听说中国人非常不喜欢那个狂妄的英国佬,把他称作‘海盗哈彻’。他驾驶舰艇去南海寻宝,而且为了提高单件瓷器的拍卖价,把几万件中国古董砸成碎片丢进公海。他是一个大傻瓜,太过张扬!我们就用十几条普通渔船在南海干了将近20年,从几个沿海国家巡逻艇的鼻子底下,先后找到50多艘中国沉船,究竟打捞了多少海底宝物,谁都不知道,连上帝也数不清楚,最少也得有6位数吧!可尽管如此,我敢打赌,2003年之前,没有一个中国人听说过我格里克这个名字,就算是菲律宾当地官员,也没多少人知道我的寻宝舰队天天打的是什么鱼!除开被我收买的官员……

    “2000年以前,中国瓷器的价格在亚洲还没被炒高,我只将其中一部分明清外销瓷器卖给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一些古董商,因为那些带有异国情调的造型和图案,通常在中国内地不容易看到。其余的古董运回美国后,我才发现它们突然身价百倍,受到西方古董商和收藏家们的狂热追捧。于是,我先将一部分唐宋时期的残破陶瓷卖给他们,他们很快就将那些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捐赠或卖给各家博物馆。博物馆从来就不拒绝收藏残破文物,那些捐赠者从我这里开出高于真正价格几倍的发票,凭借这些发票他们可以抵免大量个人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