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大道高志大厦:世界文学名著简介:堂吉诃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2:08:17

 堂吉诃德

                                                                                                           ——欧洲现代长篇小说的奠基之作

 

 

 

 

 

作者介绍

 

塞万提斯(1547年-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

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

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

塞万提斯对文学有特殊的爱好,为了广泛阅读拉丁经典著作和其他名著,

他到一个罗马教会的神职人员家中教西班牙语,以后又随他们去意大利,

在当时的红衣主教裘利奥·阿括维瓦手下当了一名扈从。

这样,他便有机会利用他主人丰富的藏书,浏览名著。

此外,他还接触到不少意大利的文人学士,

结识了被称为“哲学游侠骑士”的吉奥尔达诺·布鲁诺,

亲耳聆听托尔瓜托·塔索对古代艺术的精辟论述。

他受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感染与熏陶,

他对古代光辉的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样,他便能在《堂吉诃德》中借主人公之口,对文化教育、贵贱等级、

清廉公正、自由平等问题发表精辟的论述,闪耀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

塞万提斯现在可以说是西班牙最负盛名的作家,有人称他为“现代小说之父”,

但他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一点,因为在他的一生,虽然有英勇的战场功绩,

却始终不得志,穷困潦倒,即使把精力全部投身于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也曾经卖得很火,却始终没有得到认可,

当时的文学界人士对他的巨著《堂吉诃德》抱着轻视的态度,

认为它不过是一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供人消遣的闲书”,

而此书的出版也没有使他的物质生活有丝毫的改善。

终其一生,在同时代人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蹩脚的诗人或者二流作家,

他的一生似乎是失败的──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无情和荒谬。

但金子总是有发光的那一天,当历史翻开新的篇章,人们开始关注他的伟大作品

堂吉诃德》,而塞万提斯本人也在盖棺之后,才获得了人们的公正评价。

 

 

 

 

 

 

名著概要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拉曼却地方的一个穷绅士。

他五十来岁,“身材瘦削,面貌清癯”,爱读骑士小说,

满脑子尽是些魔术呀、比武呀、打仗呀、恋爱呀、痛苦呀等荒诞无稽的故事。

他又十分迂腐,认为书上所写的都是千真万确的。

于是,他想入非非,要去做个游侠骑士,

“消灭一切暴行,承担种种艰险,将来功成业就,就可以名传千古”。

 

 

他把祖传下来的一套破盔甲找出来,擦拭了又擦,面甲坏了,他便用硬纸补上一个。

他家有一匹瘦得皮包骨的马,他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罗西南多”,

意思是“原来是一匹驽马,现在是马中第一”。按照骑士的习惯,除了名马,还要选个意中人。

他选中了邻村的一位农家姑娘阿尔东沙•托波索。他给她起名为杜尔西内妮,意思是“甜蜜温柔”。

他又做了把长枪,臂上挎着盾牌,俨然象个骑士了。

 

 

走了一天,来到一家客店,他将店主当做城堡里的骑士,请其封授自己为骑士。

然后,他接着出行。看到一个农夫在拷打他的羊倌,堂吉诃德立即“拔刀相助”。

农夫见他全身披挂、怪模怪样,不敢硬顶,假装同意他的要求,

待他洋洋自得地离开后,羊倌遭到了更为凶残的鞭打。

接下去他遇到了一批贩卖丝绸的商人,他想按骑士道的规矩,

要他们承认自己的意中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姑娘。

结果,遭到骡夫的一顿痛打,遍体鳞伤,被邻居送回家中。


 

  堂吉诃德第二次出行时,带了一个叫桑丘·潘沙的同村人作为侍从。

这个身材矮胖的农夫骑一匹驴子,和又高又瘦骑着劣马的堂吉诃德配成一对,再次出游行侠。

于是出现了更新奇、惊险的场面:大战风车,落得个人仰马翻;

大战羊群,被牧羊人打落了牙齿……他先后三次出门去打抱不平。

有过种种遭遇,闹了不少笑话。

 

 

最后,堂吉诃德回到家,发了高烧,一连躺了六天,起不了床,奄奄一息。

终于,他神智清醒过来,对围拢在他身旁的家人和朋友说;

“我以前成天整夜读那些骑士小说,读得神魂颠倒;

现在觉得心里豁然开朗,明白清楚了。

现在知道那些书都是胡说八道,只恨悔悟太迟”。

 

 

他表示“对骑士小说已经深恶痛绝”了,

叮嘱他的外甥女要“嫁个从未读过骑士小说的人”,

否则就要取消给她的财产继承权,然后他死了。

 

 

 

 

 

 

阅读指导

 

《堂吉诃德》最早由林纾和陈家麟翻译到中国,

用的是文言的形式,只翻译了上卷,取名为《魔侠传》。

1959年又出版了傅东华全译本,1978年出版的杨绛的翻译本成为目前最权威的版本。

  《堂吉诃德》中译本厚厚两本,其实其中的许多段落我们大可以跳过去。

杨绛在《〈堂吉诃德〉前言》中为读者提出了几条建议:对觉得沉闷的长篇言论大可跳过;

爱情诗歌、恋爱故事大可略过;塞万提斯的两篇序言也可以靠后。

这些建议基本可行,这使得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关注堂吉诃德可笑的行侠经历。

但是堂吉诃德谈到骑士精神之外的一些长篇言论还是很精彩的。

 

 

比如上卷11章与牧羊人谈到了“黄金时代”,充满了向往和憧憬,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

  “幸福的世纪和年代为黄金年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没有你我之概念。

在那个神圣的年代,一切皆共有。

……那时候,人们安身立命,情同手足,和睦融洽……欺诈和邪恶还未同真实和正义混杂在一起。

正义自有它的天地,任何私欲贪心都不敢干扰冒犯它。

而现在,这些东西竟敢蔑视、干扰和诋毁正义。

那时候在法官的意识里,还没有枉法断案的观念,因为没有什么事什么人需要被宣判。”

 

 

  下卷16章谈到对子女的教育:

  “父母有责任从小教给他们学好样,识大体……至于攻读哪一科,

我认为不宜勉强,当然劝劝他们也没有什么害处。

……假如您的儿子做讽刺诗毁坏人家的名誉,您可以训斥他,撕掉他的诗。

如果他像霍拉斯那样嘲笑一切罪恶,笔下也那么文雅,您就应该称赞他。”

 

 

  下卷58章他离开公爵的城堡后,唱出了对自由的颂歌:

  “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地下和海地所埋葬的一切财富都比不上。

自由和体面一样值得拿性命去拼。不得自由而受奴役是最苦的事。”

  这些精辟的议论,如果跳过去是很可惜的,也不利于全面把握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因为正是这些言论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和观点,

也正是这些优秀的思想构成了堂吉诃德矛盾性格的一个方面。

 

 

 

资料:网络        编辑:卜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