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琳男朋友刘子辰:为什么初恋最难忘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1:41:39

为什么初恋最难忘怀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12:40    台湾歌手刘若英有一首歌《后来》,曲调简单但意蕴深长。俘获了很多人的心,说来也是奇怪,这首歌的“粉丝”中也包括不少的中年人。作为一首流行歌曲其受欢迎度竟如此之广,不得不让人对这首歌刮目相看。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在这首歌中,刘若英就用她感性的嗓音缓缓地诉说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十七岁的相识相知,十七岁年少的倔强,成年以后的追悔感伤,成年以后的遗憾感叹,给这首歌笼上了一层淡淡的回忆气息。

  在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在一天天忙碌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把一些事情放下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忘记过,只是将这些事情零零碎碎地埋在了心底某个地方。就如同那些未曾整理过的散落地置于窗前的纸张。思念就像是偷偷溜进窗口的风,瞬间就可以吹起所有零落的纸张。此时,所有的记忆都会变得鲜明起来,所有的回忆都会如潮水般涌起。

  刘若英的这首歌就是那一阵不小心吹进窗内的清风。这也是这首歌为众多人所爱的原因。这首关于初恋的歌曲让许多人又回忆起了十七岁的那些色彩斑斓的日子,回忆起那些日子里的所有情感。许多人会说,即使初恋一般会无疾而终,但它始终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是什么原因使初恋有这样的魔力呢?

  我们先来给初恋做一个界定。初恋一般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人生的第一次恋爱;二是指恋爱的初始阶段,即双方从进入角色到热恋之前的这段过程。一般人们生活中所理解的初恋,就是指的第一次恋爱,尤其是它的初始阶段。

  当一个人告别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便进入了一个新奇而美丽的世界——青春期。这是一个热血汹涌的季节。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性意识的萌动以及对异性产生神秘、向往和爱慕的心理。在这个时间段的青年男女之间的悄悄爱意,比较单纯、简单,或者是处在一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向往期待中,或者是处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空灵境界,对他们来说,爱情还是有距离的“远方客人”。

  这个时期的爱,还不能为社会所接受。家长和老师都把中学生谈恋爱视为洪水猛兽,对之严防死守。但人都有一种好奇探究的心理,他人越是阻止,就越能激起探究欲。这种阻止会使我们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样的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即对自己好奇并渴望了解的人或是事物更加热衷。心理学上对这种现象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些有趣的研究:1972年德瑞斯考等人调查了91对已婚夫妇和相恋已达8个月以上的49对恋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考察被研究夫妇与恋人的彼此相爱程度与他们父母干涉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父母干涉程度越高,有情人之间相爱也越深。研究后的6至10个月期间,德瑞斯考等人对这些被研究者又作了调查,试图了解他们父母的干涉是否改变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相爱的水平。结果证明,父母的干涉程度与恋人们的情感变化成显著正相关,即父母的干涉越大,恋人们的感情也就越深。

  神秘的距离感对于进入青春期的男女来说,无疑便是一种隐性的阻止。如果再有家人或者是师长的显性干涉,就更容易激起一种抗拒的心理。而这种奇妙的距离体验,在以后的生活中难以再次感受。这是初恋难忘的第一个原因。

  初恋时两颗心灵的第一次碰撞,绝大多数初恋者在心理上都会产生多种奇异而难忘的强烈感受。这可以说是初恋难忘的第二个原因。

  青年男女到了青春期,一般都会为自己虚构一个“梦中情人”,创造一个抽象的理想对象,都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择偶的“模型”。这个模型可能是很具体的,有时是以一个真实的人为模特,有时是把几个人凑在一起。并且,都会按照这个“完美的异性模型”,在生活中去寻觅、在人群中去探索。不知不觉,终于有那么一天,那个朝思暮想的时刻到来了,从茫茫人海中发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你会情不自禁地惊叹:“好面熟啊!”这便是你的理想模型——“青春偶像”的活化,眼前的她(他)同自己心目中的审美理想发生了奇妙的吻合。初恋便是异性爱由抽象的意识转变为现实的开始。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相遇时,宝玉便觉得黛玉有种熟识感,便说了一句:“这个妹妹见过了。”众人对他的话疑惑不解,宝玉本人也十分纳闷他对林黛玉的熟悉感,其实,林黛玉也就是与贾宝玉心中的理想模型相吻合了。只是这种作用是无意识的,很难被我们自己所察觉。对方越是符合我们心中所勾勒出的理想模型,那么这种熟悉感就会越强烈就越容易引起自己的好感,促进初恋的发生。

  恋爱是对对方的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初恋尤其如此。此时很容易出现前面所说的晕轮效应。一是很容易只看到了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而忽视对方的缺点和短处,甚至把对方的缺点也看成是优点;二是将对方偶像化,对对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盲目崇拜;三是出现一种“爱屋及乌”的感情。连带着喜欢与这个人有关的人或物。

  但是初恋往往又是无果而终,记忆中的那个有“西施”般品行的人,便成为一个他人永远也无法取代的人了,甚至变成了与他人比较的一个标准。这让更多的人在以后磕磕绊绊的生活道路上,更加怀念当初遇见的那个人。而这个人也并非是最初的那个真实的人,却是被我们自己偶像化的一个标准。

  当然,初恋难忘还有第四个重要的原因。

  首先介绍一个心理学名词“契可尼效应”。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许多有趣的试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

  这种心理现象,可以举出许多。例如,你在数学考试中要答 100 题,其中 99 题都完成得很好,就是那一道题把你难住了,没完成,未得出答案。下课铃响了,你交卷后走出考场,与同学们对答案,那 99 题都有正确的结果,而那未完成的一题,同学告诉了你答案。从此以后,那未完成的一题被你深刻而长久地记住了,而那 99 题却被你抛到九霄云外。今后再考试时,若出现当初你未完成的那一题,你就再也不会做错,因为它被你牢牢地刻在脑海中了。

  未获成果的初恋是一种 "未能完成的" 、"不成功的" 事件。初恋中美好时辰和景象,大多深深地印入恋人的脑海,使他们在一生中都难以忘却。因而未果性是我们对初恋念念不忘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敖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多年前他的一位朋友来大陆探亲,行前和李敖说,他想借此机会会自己的初恋情人。李敖给他的朋友的建议是千万别见,见了一定会后悔,但他的这个朋友终于克制不住想见一面的冲动。他按时到了他们当年分手的那个桥头,在桥的那边,颤微微地走过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太婆来,他吓得夺路而逃。他把当时的感觉说给李敖听,李敖听了哈哈大笑,并且告诉他,对于初恋情人最好的态度是"只愿来世再见,不愿今生重逢。"

  李敖的这个故事平淡却也深刻,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难忘的是初恋中的那个人,还是初恋的那份酸酸甜甜的感觉呢?其实,人们留恋初恋,往往不是留恋初恋的情人,而是留恋初恋本身的新奇;不能忘怀的不是初恋情人,而是初恋的情感体验。最后,初恋本身已经渐渐失去了若干具体内容,而变成了美好的永远的记忆。真正让人难忘的是那一种情窦初开的感觉,难忘的是初恋的心情。就像是一朵风干的玫瑰,即使只剩下一堆枯枝,我们也会想起它最初鲜艳欲滴的娇羞之态。

  作家黄蓓佳曾说:"记忆有时非常脆弱,它仅仅存活在虚幻的记忆之中,一旦帷幕拉起,裸露出真实,心里的某种渴念便会轰然坍塌,连带着全部生活都变得不可收拾。说得严重一点,那真是整个世界的倾覆。"记忆既然如此弱不禁风,不如把它尘封,像尘封一坛老酒,独自享受罢,要知遗憾也是一种美,否则,就要如李敖的那位朋友一样,重逢之际,记忆中那个十七岁的小仙子早已没有当初的那种美好,这样一来,连遗憾之美也不可得了。

  结论是:初恋时,我们被催眠了;多少年后我们回想起初恋时分,我们又进入到了催眠状态。重逢,则可能返回到醒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