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香锅有多少种菜品:冯仑:伟大是熬出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7:37:14
伟大是熬出来的
冯仑
房价是丈母娘抬高的吗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房价高,谈到房价的时候,有些人会提到一个问题:在中国,是不是丈母娘把房价抬高了?
确实,很多年轻人到了结婚阶段,会遇到是选择房子还是选择爱情的问题,丈母娘为了给女儿争取权利在房子方面提出要求,确实很让人闹心。所以我对中国的小伙子深表敬意,在这样的高压下,能够面对女朋友很不容易。听说上海女孩子相亲,一等人,有房有车无房贷,可以见面;再往下,有房有车有房贷,也可以考虑;最下面,无房无车无房贷,绝对不可以嫁。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结婚置业的人是很大的人群,这些人群中,在买房问题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不只是买不买房,连在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字上都出现很多纠纷,写女方的名字,男方出的钱多,不干,说我出的钱多,为什么写她的名字?有个北京的小伙子结婚,他丈母娘没来说,女方的姨专门提醒他说名字要写女孩子的,他脾气很火爆,听了这话非常恼火。后来我告诉他一些技巧,现在这件事情处于折中状态,处理得还不错。
从另一方面说,这些事情也是考量人性和情感真实与否的尺度。我觉得现在的小伙子确实非常不容易,因为他们面对的竞争很激烈,房价的确有点高,加上女朋友及其家属相煎太急,小伙子除非直面顽强拼搏,否则有时候会搞得心力交瘁。因此,遇到房子跟爱情冲突的问题,恐怕得做一个非常决然的选择,否则越犹豫越痛苦。
房子问题现在为什么特别热,不只是因为爱情、结婚或者丈母娘,还在于现在的房子不仅解决一个居住的问题,也更商品化,更不可忽视的是,我们国家的大环境跟传统思想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年轻人恰逢其时,首当其冲成了最受煎熬的,除了丈母娘,他们还得面对成为房奴的压力。
我们曾做过一个统计,发现35岁以下买房的人大概占到现在第一次置业人群的40%以上,这是最大的人群。如果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大学毕业到30岁甚至35岁,无论哪个国家,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只要是市场经济国家,
如果不是创业成功,不是富二代,全部靠自己积累的工资,在这个阶段一般都买不起100平米左右的一套房。全世界市场经济国家中的这个人群普遍都是这种情况,因此,面临买房问题的不仅是中国年轻人,还有美国、英国等其他国家的年轻人。
但是,新问题马上出来了,同样的问题,在纽约、洛杉矶,乃至整个美国都不是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却变成了一个问题呢?有两个因素,一个的确是社会的竞争压力大,加上年轻人多是在城市漂着,这些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给了他们压力,因此希望在居住上有实实在在的物质的稳定感。有的女孩子说房子比男人靠谱,就是因为房子能让她有一种安全感。
另一个因素则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在国外,租和买没有区别,在中国,租没有安全感,没有家的感觉,这是年轻人在环境压力跟传统思想作用下的心理。而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里,老人跟孩子之间是笔糊涂账,美国则算得很清楚,你长大成人了,自己的事自己解决,没有家长天天给孩子拿钱买房子的,但中国家长则相反,恨不得把孩子下半辈子都给张罗出来。加上是独生子女——如果家里有十个、八个孩子,我相信家里多半管不过来——有家长支持做后盾,造成我们买房年龄提前,而且越提前,带来的压力越大。等到年轻人结婚,两个年轻人四位老人,而且都特别爱惜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所以都会倾所有之力来帮助孩子安家。
选择买房与否,其实是在选择人生
买房子这个问题,涉及好几个人,涉及二三十年的房奴生活,不是小事。选择买房和不买房,我认为不是简单地选择价格而是选择人生。你要选择了买房,你基本上就得稳定下来了,一个是你要供房贷,再一个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要养,不能随便冒风险跳槽,要供房贷,基本上选择了这种生活;你暂时不买房,选择创业,心累身累还有风险,但成功以后收获也丰厚。有一个朋友,把他结婚时候要买房的钱,背着老婆在外面折腾着创业,他老婆知道后没埋怨他,反而继续支持他,现在他在北京经营一个做医疗器械连锁营销的公司。这个人成功了,这是一种人生。当然也有不成功,创业失败又重新回到原点的。
因此,我觉得买房不存在应该不应该,家长和孩子都是在买房的同时,选择了未
来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喜欢稳定的生活,就买一套;如果你不急于这么稳定,租一个再看一看也挺好。这件事情上,房价固然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压力,政府也在想办法解决,我相信随着政策的到位可以解决,但是,有一点必须提醒大家,即使房价问题解决了,对于拿工资买房的人群来说仍然是挑战,关乎人生态度跟未来生活方式,还是需要仔细思量再做决定。
其实,如果换成我,我什么都不选择,就选择折腾。我在机关工作的时候住筒子楼,当时无论是中央党校、中宣部还是后来的国家体改委,哪个单位都告诉我:你工作两年就可以有房子。但我想的是,如果因为房子耗着,就什么都不能干了。所以房子不是我考虑的,只要我觉得能走我就走了。结果1989年从机关出来的时候我没有房子,但是我选择了愿意做的事情。后来我经常想,因为离开,我无意中变成盖房子的了,房子反而多出来了。
如果当时我因为熬房子,在机关里熬,一熬房子二熬级别,我也成为一个房奴,那个房奴变成了单位的奴隶,双重奴隶。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的是做自己的事情,没有考虑房子。即使到了今天,我还是选择我要做的事情,谁拦谁就靠边站。一旦做事情,三心二意很难处理,人同时有5个目标要协调会非常困难,你只能做一件事情,全力以赴地做下去。
用中国方式吃饭,用纽约方式做生意
我性格里面,有许多东西方交融的东西。
东西方的传统,或者准确地说,东西方的价值观,没有优劣对错之分,都有一部分普世的价值观在里面。东方的价值观发源于中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在在新加坡那里,被称为新亚洲文化,有很多诠释。我发现,无论哪种诠释,归根到底,都是从做人的角度来讲的,而西方的价值观则更倾向于从做事的角度来规范。
具体到我个人,我做事比较喜欢西方的价值观,做人喜欢中国的价值观。比如,我在纽约见一个老板,用中国方式吃饭,用纽约方式做生意。做事按纽约方式做,像用最贵的律师、中介、会计师,如果不用这些好的中介服务,就证明你没有诚意,光吃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然,到最后,律师什么的基本都用不上,全部是两个人解决。这就是纽约方式做事,中国方式吃饭。
有一次,因为生意上的来往,双方闹得不太开心,很多纽约人说你应该起诉,我却用中国方式决定不起诉他。我说我看重的是未来,这些事情上,从一个历史长河的角度来说,这点过节很好,有助于加强双方了解,这是中国人的道理。那些纽约人发现东方人想问题跟他们不一样,纽约人说要起诉,证明你正确,没准能获赔,当然输了官司要花钱。但东方人把人的是非看得很模糊,是把时间拉长了来看是非的。时间拉得长是非就开始变,昨是今非,此是彼非,比如在西方,礼服露肩膀叫礼服,是礼仪,但是在中国传统里,露这么多是“非礼”,在美国是“是”的,在中国是“非”。
所以中国人处理事情,讲究中庸、和平、宽恕、相反相成,通过“是”看待“非”,通过“非”找到“是”,这样一种文化习惯,我称之为“是非相对性”。另外,像讲成本之前的成本,利润之后的利润,也都是用这种方法判断的。和人打交道也是,教人学会让而不是学会争。这就是中国文化,虽然看着吃亏,其实是有大智慧在里面的。
不争是最大的争
中国人这种拉长时间看问题的方式很有辩证的眼光,比如在争与让的问题上,就认为不争是最大的争。
为什么不争是最大的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跟人做生意能挣10块钱,砍砍价最后能挣到15块钱,结果人家觉得你这个人矫情,以后不来找你。如果你不砍价,很爽快,过两天他可能还会来找你,因为他觉得你痛快。如此一来,形成长期合作,远比第一锤子买卖挣15块钱要划算得多。
这一让一争之间结果迥然不同,因为让体现的是一种对人的尊重。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充分估量对方的成本,让一让,就是承认别人的劳动、奋斗、思考、学习的价值,你只是高看自己的成本就会轻视别人,在中国是不给别人面子。鲁迅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不给人面子,就伤到了他的精神纲领,很难用是非来衡量了。而充分地尊重别人,在中国文化里是给别人很多面子,给了面子,按照鲁迅的说法就抓住了辫子,所有事情迎刃而解,这是中国文化一整套处理事情的方法,降低自己抬高别人。
不争是最大的争,这句话的另一层深意则是:所谓的不争是不针锋相对地争,不
争左而争右,不争上而争下,不争今而争明,跟别人错开,人取我予,人予我取,人家要的我给他。看起来很笨,但如果拉长了时间来看,事情就完全不同了。还以做生意为例,当所有人都争着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再肥的肉也没什么油水可捞了,这时候的争是愚蠢的,因为竞争太强。相反,你在谁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虽然很艰难、很慢,但你竞争对手少,而且慢慢他们也都退出了,这样十几年二十年下来,你成功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
此外,这种不争,除了避其锋芒外,还体现了一种胸怀、一种自信。人争都是不自信,怕别人拿走。对未来充满信心和追求才让,你想拿就拿,反正我有的是。
形象地来说,这很像中国的太极拳和气功。太极的功夫是让,让到底,最后反过来攻击;气功则是聚集气场,然后慢慢发功。中国文化的精髓就在于此:日常做人聚集你的气场,该让的时候让。这里特别说一句合伙人的问题,我们开始有6个合伙人做了几年,然后分开,现在大家都不错,关系也都在。我们就是让,彼此谦让,比如分家的时候都让一步就可以了,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这么多中介机构来算,大家里做大哥的你要更多地担待,这就是中国文化里的智慧。做到这一步,你才能像练太极、气功那样柔和、坚强而又从容。
从容是如何炼成的
有年轻的网友说我“乐山乐水乐自在,亦文亦商亦从容”,令他很羡慕,却难以像我这么潇洒从容,因为想从容却没钱,去挣钱又从容不了。
其实,他们现在的状态我也经历过,只是他们没看到,他们看到的只是成功以后的我。也正因为如此,成功在他们眼中成了一种原因而不是经过。这句话可能不好理解,我举例来说。
2010年房地产行业受到很大的政策调控,但这一年在半个月之内有两个房地产界的董事长登上了珠峰,一个是王石,一个是黄怒波。他们是因为有钱才能登上珠峰的吗?肯定不能这么理解,如果他们没有勇气、毅力,即使再有钱,最多是被人当行李拖着上去,而不是登上去。而那股骨子里的毅力、向上奋斗的勇气在他们不知名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只是说他们后来成功了,到了珠峰了,你只看到了他们的成功。我看了黄怒波在8840米高峰上朗诵诗的视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把氧气拿下来很危险,没有极大的勇气与毅力是做不到的。我
和他是同事,我知道他骨子里的奋斗、挣扎,也知道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些信息,不是很熟悉他的人是很难知道的。
回到我们从容的话题上,很多人以为有钱才能从容,其实不然。从容是建立在对未来有预期,对所有的结果和逻辑很清楚的基础上的。你只要对内心、对事物的规律有把握,就能变得很从容。大人比小孩儿从容,男人比女人从容,老人比年轻人从容,掌握资源多的人比掌握资源少的人从容,皆是如此。对未来的东西越有掌握、越理性,你就会变得越从容。
比如你创业,你要想从容,就不能只盯着钱,你必须知道钱以外的很多道理,否则你遇到一些事情,总会觉得很委屈,觉得世界上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如你所愿,总是跟你对着干。原因很简单,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不是为你一个人准备的,地球几十亿人,中国十几亿人,所以你作为几十亿分之一,你一定要有对未来的看法和眼光。对年轻人而言,对自己掌握的已知比较少、未知比较多的领域一定要去拓展,如此才能打开视界。
古人讲坚韧不拔之志,涉及两个关键词:志向与毅力,二者缺一不可。要做到对未来、未知的掌握,除了必要的知识面跟眼光,还必须有坚韧不拔之志。志向,或者说理想像黑暗隧道、管道尽头的光明,如果这个光明熄灭了,人在黑暗里就会恐惧死亡。人之所以往前走,是因为有光明,光明是理想,加上你的毅力,你在黑暗中才能不断地往前走。
鲁迅写过一篇散文叫《过客》,讲一个受伤的人不断往前走,一个小孩儿说前面有鲜花,一个老人说前面是坟墓不要走了。同样的事情,老人看到的是坟墓,年轻人看到的是鲜花,不同的人看到的事物不同,只有当你看到有鲜花的时候才会不断地前行。这样一路走下去,只要你足够坚持,你就足够伟大。
伟大是熬出来的
伟大和折腾,我总提到这两个词。有些人质疑,一方面我说“伟大是熬出来的”,另一方面又说自己在工作中喜欢“折腾”,一个是比较主动的概念,一个是比较被动的概念,感觉有些冲突。
折腾跟熬,确实前者是主动去做,后者是被动去挨,但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而是两个角度上的问题。
折腾,我们翻译成书面语言叫奋斗,这是追求;熬,是在奋斗过程中遇到一些曲折的时候必须采取的人生态度,用“熬”这个字,更形象、强化地表达了内心的一种纠结,被迫无奈这样一种复杂的状态。
在奋斗中遇到挫折必须要熬。为什么要熬呢?人生有时候前进不得倒退不得,就待在那儿。比如在你遇到特别纠结困难的时候,像还不起钱,别人就来要账,出什么招的都有,比如说带着孕妇来,吐在你那折腾你,你必须得熬。但是你要告诉他们你肯定会还钱的决心。我们遇到那样的阶段,就总跟合作伙伴讲,我们现在不是态度问题是能力问题,我们是有诚意的,但是目前的确没能力。后来还有来要账的,最后到一些不是太有灯光的地方,然后非得要我们把个人账户给他们看,看到底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像这类事情过去十几年经常遇到,我们必须要挣扎、忍耐着面对并正确地处理。
因此,“熬”是直面问题,我们不是直面惨淡的人生,而是要直面问题,我特别烦那种装孙子的状态。我总在讲,如果有一个问题,去解决它,最坏还剩半个问题,没解决完;如果躲就变成两个问题了。比如说我们欠钱,如果你躲,他们会说这个孙子跑了,又成两个问题了。
我就是一直抱着这样的心态熬的,什么问题出现我都迎着上,让它变成半个问题,如果有能力再进一步处理一下,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这就像爬山,熬过艰难的攀登过程,到山顶一看,天高云淡,神清气爽。你只有经历了前面的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后面的愉悦。
另一方面,“熬”强调的是一个时间过程。在《野蛮生长》里我说过,决定伟大的有两个最根本的力量,时间就是其中之一,时间的长短决定着事情或人的价值,决定着能否成为伟大。例如,我端杯子喝水是正常行为,连喝50个小时叫行为艺术,如果我这动作保持5000小时,就成了雕塑。从这个角度来说,伟大就是靠时间磨出来的。阿拉法特做了45年首领,国家还没有建立,但45年的坚持已经成为一个成就,一个传奇。所以当你要做一件你希望它伟大的事情时,首先要考虑你准备花多少时间。如果是一年,绝对不可能伟大,20年则有机会。这么长时间怎么过?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肯定要熬。
要想当爷得先当孙子
美丽的蝴蝶被人关注,是因为熬过了黑暗的独处。说伟大是熬过来的,还包括你必须熬过自己不为人重视的阶段。
从中央党校任教开始,到现在做万通公司,我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由原来把自己当成个东西,变成最后不把自己当个东西。我上学的时候,22岁读硕士,24岁毕业,25岁进机关当讲师,一路都很顺利。那个时候在中央机关虽然是 “庙大神小”,但哪怕你是办事员,只要是中央机关的,到地方都会有好多人捧你,感觉像个爷。后来做生意整个倒过来了,即使是再小的客户我们都得好好为人家服务,感觉像孙子。我们一群朋友聚在一块经常开玩笑,我问爷好、爹好还是孙子好,所有人都说爷好,我说爷是从孙子来的,要想当爷得先当孙子。
就拿求人这件事来说,用爷的范儿求人肯定没戏,就得用孙子的卑微。当然,中国的知识分子一般来说对这事特有抵触心理,觉得特别扭,我也是。但我有不一样的观察角度,经常把自己当演员,也当观众,有时候站在观众的角度看就不那么别扭了。求人是非常考验和摧残你自信心的一件事,甚至有时候让你把自尊扔地下,像《手机》那个电影说要把脸扔地下一样。人有三个不舒服的姿势:趴着、蹲着、跪着,这三种姿势都可能会遇到,创业的时候想站着很难,更多的时候是趴着,这是我心态上最大的挑战。现在我有时候说话特别直率,我觉得特别有劲,男人办事要到位,就要干净、利索、爽脆,不要搞得复杂,云里雾里半天不知所云。
人生就像手风琴,要先被生活和环境给你压缩到零,再从零拉舒展起来才能奏出动听的旋律。远东集团蒋总当初为了谈生意,提了两条甲鱼去贷款,结果被人赶了出来。每个人在步入社会的初期或创业初期,求人这一段都是特别曲折和伤感的故事。当你还是一条小青虫的时候,别说求人,就是你想找有名望或有身份的人交流探讨想法都很困难,即使是毛泽东也不例外。
当年,毛泽东寄居在岳父家中,在北大图书馆做管理员,胡适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有一次,两人相遇,毛泽东在胡适面前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自己的见解,结果胡适说:“你说得很有激情,但是我听不懂。”因为毛泽东说的是湖南话。还有一次,胡适去杨昌济家吃饭,毛泽东也在,胡适却以为他是杨昌济请来的伙计,这令毛泽东大受打击。
伟人毛泽东年轻时都难免遇此尴尬,我们还有什么面子抹不下来的呢?
痛苦终会转化为营养
熬的过程很痛苦,但痛苦是男人必须经历的东西,而且男人还被赋予了四种优秀品质来度过这段痛苦的煎熬。这四个优秀品质,一个叫毅力,一个叫勇敢,一个叫包容,一个叫智慧。
什么叫毅力?别人认为痛苦的时候、看不见光明的时候,你看见了黑暗尽头的光明。
什么叫勇敢?当你勇敢的时候会奋不顾身,会做出超出常人的举动。共产党说敢于胜利,我心想胜利这件事谁不敢,后来发现前面有一句话是勇于牺牲,你只能勇于牺牲才能敢于胜利。
什么叫包容?把所有的是非恩怨搁你肚子里消化。
什么叫智慧?不随波逐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层面。
这些品质都不是朝夕能成的,需要不断磨砺。
美国有一个军校的口号很有意思:给我一个男孩,还你一个男子汉。我看过他们的培训,男孩在军校里不断被摧残,不断进行超乎常人毅力的训练。我相信,这样的男人,当他30岁、40岁的时候,经历的苦难和对人生的咀嚼,对是非世界的看法累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浓度够了,自然会显现出宽容、从容、淡定和智慧。
当然,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可能会经历很多痛苦。但只要你有理想,今天所有的痛苦都会转化为营养,如果你没有理想,就像前面讲到的隧道尽头光明消失的时候,你所有的痛苦会转化为恐惧。痛苦能不能转化为营养,看你能不能迎接痛苦,是恐惧中转头逃跑,还是转化为追求功利的小目标迎接痛苦。如果是有理想的,痛苦之后可以让你变成真正的男子汉;如果你没有理想,会继续痛苦下去,灰暗下去。
创业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创业就是折腾。如果你选择创业,你就选择了折腾这种生活方式。折腾谁?首当其冲的肯定是自己:生活与工作界限模糊、领域重复,当孙子、赔笑脸、跑折腿,不断地把自己放卑微??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前期),你能照顾得了谁?不把家
人牵扯进去就已经很不错了。因此,一旦确定要走上创业的路,必须做好牺牲的准备。
你得牺牲房子,钱都用到创业上了;你得牺牲稳定的生活,创业有风险,没有百分百的成功;你得牺牲跟家人相处的时间,在中国,创业初期能够像欧美的那些商人一样,那么准点地照顾家庭、照顾身边的孩子、照顾老人,基本上很难——这需要在一个法制健全和未来时间都很确定的情况下才可以做到。创业者大量的时间是面对不确定性,不确定的情况下你要花很多时间去摆平这些事;你还得牺牲面子、尊严,以前不屑做的,现在不做不行,创业做老板并不是件很爽的事,许多人都得罪不起,许多事都难以处理,许多委屈都需要你自己来承受。
我有一次跟我母亲说,我现在除了我娘的儿子谁都不能得罪,老太太听了,眼泪一下就出来了,她觉得我在外边受了特别大的委屈。事实也是这样,你除了委屈自己不能委屈别人,如果委屈别人会让你更委屈,所以只能委屈自己。在生活当中,你要创业,最重要的是开始要做好牺牲的准备,牺牲到所有人包括自己,有了这个准备再去创业。
我们开始创业的时候,我在地铺上睡了11年。我当时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过去卧薪尝胆,我跟自己说如果我折腾不起来我就不睡到床上去,意外发现睡在地上有很多好处。那个时候都是座机电话不怕掉地上,什么东西都扔地上,人就特别知道你所处的位置,你就这么低,别人看到你这姿态也没有什么可讲的。有一个债权人是我的领导,我带他看我住的地方,他看完以后说:“我相信你能成功,另外你是个好人,没有拿着别人的钱不还,然后去消耗、消费、奢侈。”这些牺牲的心理准备非常重要。当你开始创业的时候,至少前三年你得有做孙子的准备,否则你很难在万人之中冒出来。
当然,如果你成功了,那就有机会把自己跟家人牺牲的东西慢慢补回来,如果失败了或者还没有成功,那就必须得继续熬。
伟大是管理自己,不是领导别人
有些人说创业伟大,因为他能领导别人。这其实又是一种想当然的错误理解,伟大不是体现在领导别人上,而是体现在管理自己上。这方面,王石是我见过的人中做得最好的。
王石喜欢运动,我也经常跟王石出去玩,包括爬山。王石从四十七八岁开始爬山,用了大约5年时间就完成了“7+2”(七大高峰和南极点、北极点),能创造这样一个不俗的纪录,他靠的就是严格的自我管理。
同样是爬山,我发现,王石跟我们的行动很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能管得住自己。每次爬山前他都非常认真地做准备工作,比如涂防晒油,要求两层,他一定会涂两层,而且涂得特别厚。爬山过程中,在作息上,我们很不规律,累的时候早早就睡了,聊得高兴的时候可能要八九点才睡。他不一样,说几点进帐篷,到点肯定进帐篷,无论聊得多高兴,因为他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不然第二天体力不够,可能爬不了。爬山时吃的食物是个问题,我们觉得不好吃时宁愿挨饿,他不管多难吃都强迫自己往下咽,为的是摄取足够能量,保持体力。珠峰爬到7000多米的时候,许多人都兴高采烈地看风景,他不管别人怎么夸,都克制自己不出帐篷,因为动一次能量就损耗一次。他对自己的这些严格要求在8000米以后体现出效果了。当时跟他一起爬的还有另一个朋友大刘,大刘属于兴奋型的,8000米以下时在电视直播里看到的都是大刘的镜头,结果太放纵了,没有管理好自己,到8000米没劲儿了,体力不行了,恐惧了,开始打退堂鼓。作为一个业余运动员,王石能够顺利登顶,管理自己的能力是功不可没的。
所谓管理自己其实就是自律,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品质,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很多企业的领导者管理做得很好,但在自律上不太注重,很多都是放纵自己,放纵自己的欲望,结果战略上多样化、组织系统等都受到影响,甚至因此失败。在万科则不同,公司里王石的朋友、战友一个没有。曾经有一个原来一起做生意的朋友,在北京拿了个批文,想让王石做,但王石已经决定公司不做这种业务了,这个人最后竟然给王石跪下,说就这么一次。都是男子汉,都是“老江湖”,到了这个地步,王石还是坚决不做,由此可见他坚持原则到什么程度。
同样坚持原则的还有柳传志。我们十三四个企业界朋友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十几年来,每年“五一”,这些老男人都会找个地方玩一周。那次我们一起在新西兰南岛度假,头一天老柳在车上宣布:“大家都别迟到,如果有人迟到我就翻脸,一天不理你。”结果第二天有一个人迟到,他马上就翻脸,说:“我今天不理你,你别和我说话。”大家全傻了,他当真一天不和迟到那人说话。那天以后,再也没人迟到了。
因此,我认为,伟大就是管理自己。过去,我们老以为伟大是领导别人,这完全是错的。当你不能管理自己的时候,你便失去了领导别人的所有资格和能力。当一个人走向伟大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管理好,管理好自己的金钱,管理好自己周边的人脉、社会关系,管理好自己的行为。你管理好了自己,自律了,守法了,很多类似的美德就有了。同时,把自己管理好了,在组织中成为最好的成员,才取得了领导的资格。如果其他成员自律性不强,而你是最好的成员,所以大家会信任你,大家才敢把命运寄托给你——一个首先能管理好自己的人身上。比如你不占便宜,大家就会相信把钱交给你管理是合适的。还以王石为例,他说不炒自己的股票真就不炒,他承诺的事大家都会相信,因为这是他的美德。所以伟大首先在于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和伟大的人在一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判断一个人怎样,先看他的朋友是谁。决定伟大的两个因素,除了前面提到的时间外,另一个就是看跟谁在一起。
有些人说我先跟伟大的人在一起,受一下熏陶,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机会是很渺茫的。我从小就喜欢学先进,在小学、中学、大学都爱给中国最牛叉的人写信——那个时候没别的办法联络这些人,只好写信。“文革”期间,我也写过很多信,包括给当时很出名的黄帅都写过。大部分人都不理我,只收到了为数不多的答复。北大有一个教授,学世界史的,我写了一篇关于国际关系的论文,这个教授给我写了一页纸特别鼓励我,这封信不长,但我拿在手里反复看了很久,包括读硕士期间依然不断翻阅这封信,以此激励自己努力去想一些问题。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我非常能理解想跟伟大或成功人物在一起的想法。
通过办《风马牛》,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他当时从外地来北京,希望在创业的路上多拜访一些人,包括中国知名企业的成功企业家,但因为行程、工作以及很多其他原因,他很难见到他们。有一次他堵到我门口一定要见我,我跟他聊了一会儿。当了解到他被拒绝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一个创业者不被大家接纳、得不到帮助的苦闷。其实哪怕三分钟,两三句话的鼓励,或许就能改变他的未来。所以我告诉他:你要有机会再见什么人,如果我认识,我帮你介绍。后来,当他站在俞敏洪门口进不去的时候,向我发短信求助,我就跟老俞说这个人是我的朋友。老
俞接见了他,虽然也只聊了很短的时间,但给了他很多鼓励。这给了他很大信心,他的创业活动也因此被鼓励,一直到现在他仍然在坚持,在努力。
我开始自己创业以后,也见过很多人。我意外地发现,从他们接待的方式就能看出他们的未来:凡是趾高气扬地教育我的人,后来发展或结局都不太好;凡是特别谦逊、认真地给我们讲、跟我们交流的,发展都很不错,更有成为现今名人的,例如柳传志跟王石。
见柳传志的时候,他说以后不光我自己来,还欢迎我带团队来,后来更是把他们团队的人带到我们这儿来交流,他说你们横空出世,所以要听你们讲。从那之后我和柳总有交流,过一段时间我会去听他管理上的想法。
王石也是,第一次见面没有大吃大喝,坐在那儿侃了一上午,没请我们吃饭,而且第一次见面他老说我们理想主义,说得我们心里不太舒服,有点不服。后来过了两年,又见面,还在谈的时候慢慢我们听进去了,后来把多元化的事情集中在房地产做专业化,在六七年前很认真地写了篇文章《学习万科好榜样》,把柳传志和王石变成我的偶像。有些东西很有意思,凡是真正值得你未来交流和互相得到启发的,恰好都是这类人。
80后是独唱团
我把80后称为独唱团。
第一,独是指独立的个性。这个方面非常重要,独立的个性对于旧体制是批判性的进步。旧体制有大我没有小我,现在有小我,淡化大我,有了个性的进步,前提是个人利益被固定下来了。过去为什么有大我没有小我?因为利益上大家是绝对平均的,所以你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利益,当然不可能有独立的自我,也不可能有独立的专业,独立的判断,什么都不能独立。所以独唱团首先是独,80后的人很独立,也有独立的机会,这个机会在中国近200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是80后的幸运。因为你独立才能创业,你才能住中国,住美国,想睡觉就睡觉,想上班就上班,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是唱,就是表达,这是80后包括90后最大的特点。90后有很多的豪言壮语,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叫做“不要代表,只要表达”。我们这代就比较孙子,被代表习惯了,只要代表不敢表达,今天的80后90后就是要表达。人人能够自
由地表达,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你们敢于表达这是创造的开始。一个人能不能创造,其实就是表达不表达,永远不表达的人一点创造力也没有,能创造的人会表达。所以第二个特点是在独立基础上的自我表达。表达的形式非常多样,你可以画个漫画,做动漫也可以,发短信也可以,跳街舞都可以,去酒吧喝酒喝醉也是表达。以前我们就是写信表达,偷偷写个信给组织,写个思想汇报就这点表达,所以就是当惯了孙子从来不知道自己怎么表达。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领导错了不觉得错了,因为别人不表达。表达有两种,一种是赞赏,一种是批评,批判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赞扬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动力,这两个东西都很重要。有表达,社会才会进步,我们老不表达,只会做孙子,不愿意表达,老让别人代表我们,这样的话就纵容了一些错误,社会进步就被延迟了。
第三,80后还是个团,虽然各自独立表达,但是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是进取的、健康的。每个人独唱,但是合到一起是个团体,这叫中国一代人都在进步。举一个例子,马云也说,觉得现在社会最好的是80后、90后、00后这样一种独唱团的精神能不断传承下去,中国社会再建立很好的法制,保护这样一种独立言论、独立创业的精神,中国改革的终极目标正像温家宝讲的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实现。
最近有一个事,2010年高考考到国际名校的小孩们在北京开了个论坛,他们都是90后。他们让我找马云,讨论的就是这个团的问题,就是整体的价值观和怎么样推动中国发展得更好。这个提议很好,一点不比他们的父辈差,我们这一圈人说的全是不着调的事。实践证明了,前30年说了很多的宏观理想、宏观的东西,都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这些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的理想千万不要有,越少越好。我们要的是切实地在法治基础上推动公民独立创业、独立表达的整体性的进步。现在这个在90后身上都有的,创业成功的80后也很多,他们每一个成功的个体都反映了80后的整体精神状态,中国才可爱,中国才有更好的未来,世界才能接受这样的中国。
独、唱、团,这三个字组成的词很好,既是80后群体的总称,也是80后优势所在,这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唱自己的歌,让别人说去吧
有人说80后太独了,自私、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唱的表达方式太过
于自我,太过于张扬。我觉得不用担心,只要是在法律范围内容许的,就可以接受。你要用道德来讲没法讨论,道德是永远正确的废话。所以只要不犯法,在法律范围内,他强调自己的利益,捍卫自己的利益,无可厚非。比如说跟人打官司,为了十块钱敢花一百块钱打官司,我感觉挺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放弃,这样的话,每个人都按照法律给你的权利来捍卫自己的利益,我们政府才能知道公民利益的边界在哪里,才知道公权力的范围在哪里;如果都放弃了,政府就随便摧残你,那么公权力没有边界了。只有私权力边界越来越清晰,我们才能定位公权力的边界,所以只要不犯法,你怎么都不能叫自私,这叫捍卫公民的权利。
唱这个事就更热闹了,只要言论自由不违法,大家都应该欢迎他们表达,每一个人都出来表达,这个社会才能化解很多原来认为很重要的事。过去我们都不表达,突然一件事出来了就是大事,古人一直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把言论防得像防大水和泥石流一样,不进行疏导,可能某一天一下子就爆发了。现在出现一种现象,天天都这样说,说得热闹,最后以至于好像谁说什么都不重要了。这就好比大家都不说的时候,一个人出一点声,所有眼神都看着他;大家都在说的时候,谁都不会理睬你,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很丰富,很轻松,因为大家都在说。所以言论的自由表达只要他不违法,实际上可以化解社会很多小矛盾,而且给大的危机提供了一个预警,这对社会很好。
我们以前不可能容忍凤姐,这样一个“研究社会科学知识”的人研究的居然是《知音》。要在过去的话,首先说是神经病,得收拾了,现在说挺好玩,大家拿她娱乐,一开心最后我们一笑,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知道确实有这么认真的女子,这么执著地找对象,还不通过《非诚勿扰》,只是用这么低成本的方法,她表达出来有什么不好。现在有各种“哥”,各种“门”,我都记不过来了。实际上现在没有以前乱,现在不管怎么说我们没有饿死人,70年以前大家按一个方法来说都很好,饿死好多人,你说好还是不好?现在我们在网上甚至调侃一些领导人,但领导人也没有下台,他还是我们尊敬的领导人。改革开放以后,每一个人都落架了,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精英,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权威,也不存在所谓绝对的明星,谁都可以一夜之间脸掉地上。
所以,只要跟大家平等沟通,跟大家做善意的互动,大家都各自表达,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共识,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新的社会秩序,我觉得社会就更加健康。以
前大家习惯的社会架构是,上面一个伟大人物说一句话——邓小平说一句话,毛主席说一句话——下面说的十句话都在重复这一句。以前我们中国最多时候政工干部有几百万人,都在重复最上面那一句话,这样一直下来,领袖就是这么给扛着的,现在都散了而已。
现在有博客、微博,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是通讯社,每个人都是受众。这样一个表达的环境,构筑了我们未来社会一个基本的人际关系的模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这样大家就扯平了,我可能说得不是最对的,我今天聊天你可能爱听可能不爱听,但我有我表达的权利,你们觉得愉快就可以,如果不愉快的话,你们可以不听不看,或者在网上找到其他人再表达。
对于我们来说,特别是中国现在年龄偏大的,自以为成功、自以为很火的人一定要打消导师心态、精英心态和领导心态,都要回归到正常的公民的平等人的心态,这样才有意思,你也不生气。否则你觉得我多伟大的人,我为社会着想,你们怎么都不理解我?凭什么都理解你?你又没付广告费。
所以唱,首先唱法要各式各样,同时不违法,法律是底线,现在大家要有一个法律概念,你如果诽谤,我就起诉你,这就到了法律的界限。如果不是诽谤,就是聊聊天、调侃、语言调戏,舒服一下,大家开心一下,没必要较真。
沟通时要给足人面子
唱是一种表达方式,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的,除了唱,80后还得学会另一种表达方式——沟通。80后的独立个性使得自我意识更强,更加关注自我,甚至有自我崇拜,结果他们在跟其他年龄层的领导沟通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两个朋友之间如果谁有缺点的话可以直接给他指出来,但给领导说的时候则要顾虑领导的面子,是否让他下不了台。
这种顾虑在人际沟通间普遍存在,沟通的时候要保持顺畅,需要双方都有一定的宽容,这是人之共识,而这种宽容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前提之上的。
第一个前提是价值观一致或基于某一方面有共同认知。沟通双方一致的价值观可以让交流变得宽容,比如两个人都信同一个宗教,以基督教为例,沟通就很宽容,因为在上帝那里都是一家人。同时,如果双方在某一方面如性格、文化、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地域背景上差不多,也比较好沟通。
第二个前提就是掌握沟通的技巧,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沟通。在中国,讲究人情面子,给面子的表达和不给面子的沟通,效果大相径庭。什么叫面子?面子是一定要有第三个人存在才有的,两个人之间不存在太大的面子,人越多才要给他面子。研究得再深入些,面子里还有很多中国文化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西方的翻译来佐证一下,西方人翻译面子的意义就是:你的行为使我备感荣幸,你做的一件事,让我有被尊敬、被吹捧的感觉,这就是面子。你给他面子就是要让他有这种感觉。比如说你在人前或背后表扬他,他就有这种感觉,反之,如果你当众批评他,他就感觉面子掉在地上了,颜面无存,心里当然不舒服,其他的话自然也听不进去了。
还有一种技巧就是在沟通时给他一定利益。有时候面子的事就可以拆一点,少要一点,他要点实惠,那就给他点甜头,摸清了他的心理需求才能让沟通更顺利。
这些技巧都很实用,也同样适用于前面提到的指出领导缺点这类比较棘手的问题上。其实这也是许多公司中层经常面对的一种状况,他们是组织当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他领导一个战斗团队,这是直接面对执行的,这非常重要;同时,对领导指示的理解与沟通也不容忽视,一旦有不解之处且不能及时与领导沟通,就会扭曲上级的意思,这样布置下去的话,那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很多公司在中层出问题即是如此。
任何人都有沟通的需要,而沟通的顺畅与否,则取决于你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能否及时根据他的心理需求找到合适的沟通方法。
脱了衣服才是爷们儿
80后陆续进入工作领域后,发现大大小小的所谓领导都是年富力壮的60后、70后,如果等他们退休,到时自己也老得差不多了,对于整个一代人来说,不是单靠努力就可以逾越的,那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我在刚硕士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遇到过。上面的领导基本上都是30后、40后,我们那时候叫做50后,被认为一点戏都没有,他们也是指责我们没有理想,也不能吃苦,又不懂马列主义,又不懂毛泽东思想,什么都不行。当然每个人个性不一样,但我认为自己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年轻,耗得起。这种自信是我在澡堂里找到的。那时候洗大澡堂,一到大澡堂,我发现我的肌肉比他们好,
就找到自信了。后来想起一句话来,我们脱了衣服才是爷们儿,你们岁数大了脱了衣服没法看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工作,70后跟80后或者跟90后,都要在职场工作当中找到具体的人生方向,好好努力,至于你是几零后不重要。过去有一句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摔在沙滩上。现在我遇到很多40后、50后都在感叹自己已经摔在沙滩上,我跟他们说,很简单,想不被摔到沙滩上,你要转变做后浪呀,你把价值观、心态、做事方法调到90后去。你不转,那就只能被后浪推到沙滩上了。
我现在正在往后浪转,不转我就摔到沙滩上了,只有转到后浪,我的未来才有前途,所以人不能甘于做前浪,最后摔在沙滩上。70后如果在前面原地待着,很快就会被摔到沙滩上了,那时候他们就被叫作弱势群体。因此,不能笼统拿一代一代说事。所谓的“某某后”有时候只是一些媒体或者学者没事干,硬是把这事分开说的。
具体到一个人来说,无论在哪里工作,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努力奋斗,按照时代发展的脉络和脚步,不要落后就可以了,你在同代人向左向右看就可以了,你只要比他们走得快一点,到最后你年富力强的时候,你会有你的价值,而且会赢得社会的尊重。
历史不会隔过任何一代人
我有一个大哥讲过一句话,“历史不会隔过任何一代人”。什么意思?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使命,无论这代人年轻的时候怎么受摧残,怎么被别人看不起,总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掌握话语权。因此,不管面对60后还是70后,不管他们多么地年富力强,80后都应该坚信:我很牛叉。
不错,每一代人都很牛叉,只是没到时间,等到80后四五十岁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你们的了,你们就牛叉了。你现在刚入社会,上边的人没有走呢,你想牛叉你也牛叉不了啊。所以你就被人说,那你就听着,等到将来你能说别人的时候,你又可以骂前面的又可以骂后面的,那个时候你就牛叉了,不过同时也意味着你已步入中老年时代。每个时代老年人虚弱的表现就是压制年轻人,当一个成熟社会开始把年轻人作为主流和主体的时候,这个社会是一个有希望的社会;如果这个社会都是老年人在哀叹、叹息、看不起或批评年轻人的时候,这个社会基本上
是没有希望的。
我写了一本书叫《理想丰满》,写了三个人物,其中一个人物是90后的小孩,这个小孩了不起,我跟他讨论了很多问题。作为未来的竞争者,我们必须看未来,看未来首先是从90后、00后身上看未来,我们得知道我们的客户未来是什么样,这很重要,以后可能到他们都语音计算了,我们知道客户是什么样,他们怎么生活,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什么东西,所以我们的工作必须关注未来的主流客户。而今天的80后都不小了,都30了,有的也接近30了,90后都出来混了,都20了,这两代人都不小了。所以我觉得80后、90后甚至世纪婴儿是最重要的,是中国未来开放社会的一个支持,一个支撑。
性格是金牌,理想和价值观是王牌
被指责、被批评、处于弱势群体的日子不好熬,80后要等待自己的时代,得给自己找个支撑,最现实的支撑是挣钱,最长远的支撑是理想。
有人这样总结: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理想是金牌,人脉是王牌。我觉得学历、能力没什么争议,但人脉不应该是王牌。什么是王牌,最强最有把握的才能称得上王牌,你最有把握的不能放在别人身上,只有自己的东西才最能把控住。所以,我觉得理想和价值观才是王牌。
为什么理想和价值观是王牌?南辕北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方向不对,再有把握也达不到目的地。理想就是方向,价值观是判断方向是否正确的。只要方向正确,走到哪儿是偶然的,但肯定在起点与终点之间。马云是杭州师院毕业的,微软的盖茨是大学没毕业的,还有一些高中、初中都没有读完的,学历是什么?所以学历这些能看得见的都是铜牌,王牌一定是有价值观、有理想、有志向,你才能去奋斗,至于走到哪里不重要,你考不上北大可以考杭州师院,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所以理想不是金牌,而是王牌。
那什么是金牌?性格是金牌。你的性格非常重要,有些人的性格很妨碍他成功。20世纪中国科技大学有很多少年班,就是所谓的神童班,后来这些人有成就的很少。为什么成功率这么低?都跟个性有关系,因为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这个人性格是不是善于跟人表达和沟通,这些都会影响你的成功,一个人生存在一个群体里是不是被欢迎这很重要,你的性格特别各色,老是弄一些事让人都不喜欢
你,你想成功几乎没有可能,你读书再好也不行。
男人经历四堂课会变得更成熟
性格这么重要,可以培养吗?原则上说3岁以前基本上性格是遗传的,就是家庭环境,在这之后改变性格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意外之喜,大喜,一种是大悲。比如突然有钱了,家里拆迁,拿了很多钱,性格开始改变了;比如说犯法了,被抓去坐牢,出来后性格都改变了。所以正常情况下,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基本上把一个人的性格都塑造得差不多了,长大以后只是不断地适应这个环境做一些微调,当有意外之喜或者意外之悲时,这个人性格就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
当然,所有的大喜大悲不是你能创造的,相反你是被创造的,比如说很多人因冤案坐牢了,现在也会发生,比如那个河南的农民赵作海被判了死刑,结果被杀死的人却回来了,又把他放出来。这去坐牢、无罪释放都不是他能把握的,这种大悲大喜会改变人的性格。
反过来客观地讲,一个男人,经历了四堂课会变得更成熟,但是所有这些东西你不能自己设计。比如说无罪被抓坐牢一年,知道什么叫是非;离异无子女知道什么叫爱恨;癌症误诊知道什么叫生死;被疑似“非典”知道什么叫委屈。你知道了生死、爱恨、委屈、是非,你这个男人就丰富了,经历的痛苦越多,这个男人变得越宽容、坚强、睿智、勇敢、幽默,你得经历这么多事,才能把宽容、勇敢、幽默结合起来。20多岁的勇敢基本上是二杆子,拿刀砍人,没有从容淡定的勇敢;到30多岁,如果坏人来了,你可能不一定先跑,你肯定想办法先制止这个人,这是从容淡定的勇敢。这个过程你要磨炼它,这时候价值观就起作用了,它让你再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把丧事当喜事办,要去面对。
很多男孩子不敢面对这些问题,遇到这些事情以后,首先想的是一个成本最低的办法,比如说躲避。但你现在躲避了,后半辈子还要面对。你前半辈子舒服了,后半辈子还要痛苦还要面对。男人年轻时候受苦是福气,老的时候受苦是悲剧,因为年轻时候你身体好,不怎么生病,睡哪都行,也不怕累,恢复又快,一会儿痛苦就过去了,等你60岁了,吃饭没地,睡觉没地,看病没钱,那才真痛苦。所以这个坚强很重要,这个坚强不是凭空来的,要有一个价值观,才能化解一些痛苦中的疑惑,在面对的时候想到一些办法。
所以,我认为,年轻人第一要有一个价值观,你有一个高远的志向,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碰到大悲的时候你可以化解它,你能够把丧事当喜事办,还能用很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它,然后锻造你的性格。如果你没有很好的价值观,一件事就把你打垮了,你肯定就上吊了,基本上就跟这个世界拜拜了。或者你抑郁了跳楼了,命就没了,所以价值观让你容易应对大悲大喜,使你性格变得更加成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理想是王牌,80后许多人都有理想,但理想往往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摧残。比如从小就树立了远大志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事、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心里却越来越迷茫了。因为理想中他要做个正直、守信、友善的人,但是生活却告诉他们这样的人就是悲剧,除非你发达了、有名了才需要这些,作为普通人拥有这些将会是一个很大的累赘,有时做好事都会心虚,这时候不免心生疑问,这社会到底是在向前发展还是倒退了?
其实,现在有句很流行的话来形容这个困惑,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和理想有一些距离,这也是每一代人都会遇到的事。台湾有这么一句话:人生有梦,做梦踏实。大陆叫踏(tā)实,他们叫踏(tà)实,踩得更踏(tà)实。人一生当中,依靠虚伪狡诈只能生存一时。世界上的事情,人生面对的事情,家长讲的那些事情,诚实善良守信才是根本,这种东西才是你一生要做的,当然,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够百分之百地贯彻。你不应该放弃追求,诚实守信是需要你用一生兑现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体现诚实?有一些是根本违背诚实的绝对不能做,还有一些介于今天诚实和明天诚实之间的事,比如你发现一个东西,很多人没有发现这个,这时你要坚持。这个诚实是以后才被证明的,还有一些你可能是要改变一些沟通方式,这样才能既诚实了又不会伤害别人,还解决了问题;有时候为了达到安慰、鼓励别人的目的,会做一些善意的隐瞒,但不是撒谎。
总之,我可以不表达,我可以表达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有很多东西可以接近最终的诚实,这是一个过程。我认为不应该放弃理想与诚实。现实很骨感,你要在这个骨感上描绘出丰满,你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不坚持,骨感就变成骨髓了。
做良家妇女是一种长期投资
尽管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也一定要坚持理想、坚持原则,生活中遇到再多的挫折也不要放弃。不要看到社会上非正常手段牟利快、生存得好,就跟着改变。好人和坏人的回报,如果从经济学上讲,这个福利曲线特别不一样。坏人的回报很快,你比如说偷东西、打劫,一下子钱就到你口袋了;好人的回报慢,你要打工赚钱的话这个链条很长,钱到你口袋经过了很多环节。但是做坏事的不能重复,或者说重复不了几次,你打劫的话不能重复,没准做完一次就被抓进去了。我打工是很慢,但是我可以重复,加起来20年比你打劫肯定赚钱多,而且我还被人尊敬。所以这是一个机会成本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还有个例子,你看小姐的福利曲线,16岁出来,18岁收入到达峰值,20岁赶上北京扫黄了,然后人生福利曲线就平着走,后来贫困交加,事务缠身,家庭也没有办法建立,乱七八糟的后半辈子过去了。但是如果是良家妇女,22岁才赚2000块钱,24、25岁研究生毕业挣4000、5000块钱,前面上大学还有贷款,收入都是负的,但是你要扛到45岁,你小孩上大学了,你老公一个月两万块钱,你也能赚一万块钱,最后你房贷也供得上了。然后你退休了以后,社会保障等各种东西都给你,最后你发现,你福利的峰值在50岁,那时候你也更年期了。跟一个小姐的收入峰值在青春期比起来,一个良家妇女的收入峰值虽然靠后,涨得慢,但是体面,而且可以持续享受福利,可以收获更多的东西。
做企业也是如此,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你作为一个领导,管一个社团,一个公司,每天面临着你究竟选择诚信、追求长远利益,还是选择狡诈、虚伪获得眼前利益。这是博弈的过程,这个你在年轻的时候就要想清楚,否则你一生都苦恼。比如说我们万通刚开始的时候,看到别人生冷不忌、野蛮生长,你做不做坏事?有一些看人家做坏事,赖账,那个时候叫切债,想办法用交易的手段切掉,人家当时就买了奔驰住了豪宅,我们还在还债呢。但是他干完这个事,后来银行朋友没有第二个找他的。我们就是坚决还,哪怕睡地铺,发不出工资,我们也要还。这一晃万通就20多年了,到现在进入更年期了,公司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我们也很好地跟大家交流,我们现在合作方越来越多,进度越来越好,道路越来越宽。
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不当事
我能够走到现在,万通能够走到现在,就是因为能坚持理想,坚持自己的方向。以我为例,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了志向:让自己的工作、生命对社会有价值。然后这几十年坚持走下来,到现在,我做的每件事都能体现出人生方向。
拿我一天的工作说一下。我早上开了两个会,第一个会是分析现在商品住宅当中的市场问题,讨论公司下一步的营销和商品住宅的战略问题;第二个会是我们控股公司的一个会,和我们最近的一个合约有关,因为我们股东非常多,所以万通的工作涉及到50万人的事,我的一个决策跟这50万人都有关系。
中午是去商量商会的事。我原来在西安工作生活过,我成立了陕西在京的商会,跟这些相关人员商量,有张朝阳、冯军等这些在北京的一些商人,大家一起商量商会的事。
之后我回公司开会,我们纽约中国中心与纽约市、德勤会计公司联合在中国企业宣传推广,希望他们去美国投资,我从那个地方结束了,到优米网来谈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之后晚上要跟新加坡大学的校长讨论一些事。我有一个公益基金在新加坡,还有一个立体城市的研究中心在新加坡,这是一天干的事。
我认为这一天的忙碌,做的这些都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对社会某一部分总是有帮助的。做商会的工作是花时间不赚钱的,但这些事情我认为是比较有价值的,这样的价值,其实我们概括一个简单的词,就是做事。做事有三种,第一没事找事,第二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第三把自己的事不当事,这叫让自己对社会有意义。你反过来,比如说有事推事,把自己的事当别人的事,别人的事不当事,这就叫对社会没有意义。
不耍花招也能获得第一桶金吗
有人说,有些人通过不太守法的方式获得第一桶金,才有机会发展,才能不断壮大,等到他壮大到一定程度,他以前的罪就被社会承认了。如果我做守法的人,我一辈子也没有获得第一桶金的机会,那我是不是也做一个不守法者或者钻一点法律的空子呢?
这个得从两方面看,首先是环境问题。比如我们早期炒房,那个时候没有法律, 1991年我们做了第一单按揭贷款,中国没有公司法,没有产权制度,那个时候
我冒了很多险,主要是没有这个制度,你要是翻出来我还要埋怨,你怎么当时不弄这个制度?我们创业者听到很多,反过来说政府为什么不搞这个呢?你当时把这个制度都弄好了,我们也不会这么做,凭什么今天还说我呢?在没有公司法的时候我办了公司,有了公司法的时候我按公司法规范走。你有公司法我按公司法改了。所以,对没有法制之前的批判,包括你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事情都是道德的批判,你去看看历史过程,就会理解当时做事情的这些人。
再往前,像任志强坐过监狱,说他投机倒把,你今天还能说他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才发达吗?那时候投机倒把是个错误的东西,现在已经取消了,那些你们认为钻了空子的,今天你仔细看,那些所谓的空子今天在法律上早就没有了,也不存在钻空子,我们法律已经纠正了当时那些认为是错误的东西,所以当时是钻空子,今天不是钻空子,叫走正道。所以一定要让大家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们今天看待任何成功奋斗的人都要减少道德批判,看当时的环境来评判。
对现在的创业者来说,千万不能简单地重复历史,这是我要说的第二个方面。因为今天的法律比原来更健全了,今天法律当中哪一些不健全的,属于错误系列,有违规,违规再往下叫做违反道德。
违反道德是一个软性质的问题,与违规、违纪、违法、犯罪不是一系列的。违反道德受到的是谴责,是软约束,最终会面临大家的抛弃。但是违规,这个“规”经常是在变的,今天可能是错的,明天就是中性的,后天就是对的,在这个“规”以下的事情是弹性部分,在中国改革进程中,规定部分是非常弹性的。
纪是党内的东西,这个部分有硬的也有软的,不大吃大喝这是软的,大吃大喝了也不会抓起来,反正就批评了,但是受贿这个就是硬的了。到了违法的程度,这就更硬了,违法不一定坐牢,民事纠纷法律纠纷不坐牢,但也不能碰了。再往上犯罪那是绝对不能碰的,碰了就会葬送你的一生。
对过去和今天有时是两种要求。今天你创业的时候必须拿捏好这些事情,哪些事情属于软性的东西,比如说“规”合理不合理是可以讨论的,未来也许可以改进,这部分你今天仍然可以带着改革的精神去创造去往前做,但违纪违法的事不要做。这样的话,一个时代才能出来新的更加成功的人士。我觉得中国社会回归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我们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范围内给的空间创业,这是正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功。今天跟过去环境不一样,过去法少,相当于都是一片平地
没路,我们这些人折腾着走路了,走多了就形成路了,今天有路了,你还在地上撒野,就是自找麻烦。
要独唱团,不要合唱团
我以前在中央党校的时候,有一次在教研室里看到一个本子,我特别好奇,什么都看了,那是一本计划生育的记录本。有意思的是,那里面记录了所有人领用避孕工具的型号和尺寸,我突然知道我同事这么多秘密,知道了妇女的生理周期??什么都知道了。这时我突然很紧张:政府都管到这个程度了!你们愿意这么被管吗?如果政府管住房的问题一定是有限的,你们自己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来去接近这个目标,不可能娶媳妇的事政府也要管,房子的事政府也要管,如果这些都管,这个政府离垮台也不远了,因为你不能保证我后面的一系列问题。从历史教训来看,1976年以前我们政府管得比较具体,我刚才说的那些事是80年代的事情,政府还管得那么具体,今天回过头来,宁愿要现在这样,因为更自由。如果政府管到你私人空间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会有这么自由的言论空间吗?有这么自主创业的环境吗?我们的生活会有现在这么幸福吗?
你们来做个选择。要么你们选择买房还贷款,这样一个压力带来五个好处,第一你可以批评政府,第二可以骂开发商,第三可以快乐,第四你可以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第五还可以创业;要么你们让政府把房子一管到底,但那几个好处都被拿走,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如果你愿意被管的话,包括娶媳妇儿都是组织配送的。你会选哪个?
我前面肯定了现在80后是独唱团,你既然要独立就要承受压力,这是另一方面的事情。如果你无限制地要求保障,你就要无限制地放弃很多东西来做交换,你就必须跟社会和政府做交换,就像你跟家长一样,你什么事都向家长伸手的话,父母就会什么都管,会无限制管下去。如果你从小就不在家,独立了,父母管你就有限了,你也可以选择你的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房子的问题,80后都快30的人了,你们想清楚你们要的是什么,如果保持独唱团,背一点贷款挺有意思的,因为你有一点工作的动力和压力、创业的激情。你如果没有了,你也就不是独唱团了,跟我一样,就是我们合唱团了,我就是合唱团里长大的,我什么都不管。
我以前住在筒子楼里面,楼道里面用煤油炉子做饭,一个香港人就嘲笑我:怎么这么可怜?我说,这一切跟我能力没有关系,你别跟我唠叨,这个制度下,我的能力根本没有办法跟别人有差别,你能干不能干都这个样。
今天我们有一个奋斗的环境,让你的能力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当然你的福利开始有差别了,当福利没有差别的时候,你的能力的差别也表现不出来,你也会回到合唱团来。你们不知道合唱团有多痛苦,你们也许今天还觉得挺好,我建议你们去我们周边的一些地区和国家体验一下,你们立即就知道了,当人已经没有空气的时候,你才知道空气的宝贵。比如说像我,我如果失去了自由创业的环境我才知道这个东西宝贵,你一开始就在这个自由环境里面你不知道这个多么宝贵,老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这个自由和独立生活的创造是很重要的事,千万不要丧失了,如果丧失了,回到以前的状态下,我们中国也会失去发展的机会。现在我们中国民营企业容纳了70%的就业,70%的就业者都是自主独立地生活,都不是组织分配的。否则你想这个就业,如果30%在民营,剩下70%的都是政府安排,这个经济可以成为全球第二吗?不可能的。所以往大了说,你们背了20年贷款,支撑了中国经济的成长,往小了说你们是在行使自己自由而独立的选择权利。
男人要先征服自己
荷尔蒙决定了男人都存在征服的欲望,这是男人比女人辛苦的另一个原因。他们需要用不停地征服,征服女人、征服财富、征服世界等来满足内心的欲望,获得胜利的快感。
那么,男人一生应该征服什么?
最有争议的自然是江山跟美人。亚历山大大帝是个征服世界的主儿,江山横跨欧亚,他终身未娶,爱江山不爱美人。温莎公爵颇有浪漫主义者的范儿,为心仪的女人自愿让出英国王位,爱江山更爱美人。一般女性比较倾向于后者,觉得一个男人应该能够专情到为她放弃王位,甚至是为她牺牲,女人总是对这样的男人评价较高。在西方,很多男人也是这样评价温莎公爵。但是在中国,男子有很多传统观念,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等,可以舍身取义为目标牺牲一切,包括牺牲自己和自己的家属,倾向于挺前者。按照我自己的本性,也是如此,因为经商的
男人,相对于征服女人来说,更大的乐趣还是去征服外面的世界。
1994年初,万通打算在西安做一个“二十一世纪广场”的项目。一天清晨,我和潘石屹在西安蹓跶到马上要拆迁的地方,蹲在一家小馆子前吃面,心想:吃完这碗面条,你们的命运就改变了,我们俩小屁孩儿拿张支票一交,这一片所有人的命运就从此改变了。而这里是西安最繁华的地方,是我心中很向往的地方。潘石屹跟我有同感,他说他原来最大的理想就是到西安,现在忽然间,我们俩以花钱拆迁的方式成了这片土地的主宰,内心能不得意和狂喜吗?我们打算收购北影厂那段日子,每次从厂门口经过时也心想:这么牛叉的地方我们今天就给办了!虽然最终没收成,但回想起我们那段时间去北影厂开会,一屋子的老老少少向我们汇报,很有感觉。
现在来看,男人要想征服世界,先要征服自己。古人讲一句话,人必自强而后强人,即你先得把自己当块料,有自信,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让自己有一个好的角色。
我25岁硕士毕业的时候跟很多领导吃饭,多数人都感谢老师感谢领导,讲自己读书不容易,终于能毕业了得感谢老师。我记得当时喝多了酒,我说了八个字叫做“巴结群众重用自己”,当时挺多领导不高兴:放着领导你巴结群众。我那时候真这么想,因为机关里领导就几个,所有人都巴结,你在这巴结的竞争中会被别人踩,而且你没有竞争优势,你要巴结就是把自己糟践得更厉害,领导才有面子,这样的竞争很难。反过来我巴结群众,则有机会变成领导,如果有20个群众,你都搞得很好很有威信,最后领导巴结你。巴结群众有的吃,每个人给你一口饿不死,如果巴结领导不被待见,你就饿死了。所以说巴结群众,最后你成为特殊群众,赶上某个群众素质高,最后可能成为领导那就更好了。按照传统的讲法来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另外你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实力,把自己当成千里马,不能让别人把你当成千里马,这样就饿死了,要对自己有深入的认识,同时把自己定位好,去发掘自己的潜质。这也是征服女人的基础,不自信的男人,女人不欣赏,直接就跑了,如果是装自信的男人,女人刚开始不跑,以后还得跑。
承认失败是男人对自己的勇敢
征服外面的世界能带来快感,但也难免有遭遇失败的时候。
我们1994年在东北做一个项目,遇人不淑。7000万的价钱都谈好了,有个官员非要我们额外多给他800万,说是帮助他指定的一个小兄弟。我们觉得莫名奇妙,就让功权过去和他谈。
官员很嚣张,说批文就压在酒桌下,你钱打来我就给你。功权打电话回来说:“真他妈恶心。7000万已经付了,怎么办,这800万答应不答应?”我说:“你告诉他,我明天带支票过去。”他才把批文给了我们。我过去的时候带了400万,想着能省就省。那人火了,说我还能再发个文把它废了。我和功权也火了,告诉拿到钱的那个人:“你告诉他狗日的,社会风气不好,你知道我也知道??”随后我们就去了功权老家,那里环境很差,家徒四壁,有一个半傻的姐姐和他老舅,都三九了,一场大雪,天气很冷,他老舅和牲口住在一起。那天晚上,我们对着残垣断壁喝了很多酒。心里有一股悲凉感,一种委屈和义愤,感觉到命运太不公平了。
后来虽然就这么过去了,却因此结下了梁子。两年后我们卖这个项目,买家是个上海的企业,合同都签好了。这时那个官员出来设法阻挠,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去上海考察,回来说和上海人做生意没底,不能卖给上海人,要卖给本地人。本地买地的是个江湖上的老大,有几个兄弟,但他出的价只有上海人的一半,我们得损失4000万。不过我们实在没招,最后也烦了,干脆卖了。
这个项目是我们做得最憋屈的,挖的坑都得后来找土(钱)填,一个男人从征服到承认失败,虚荣心彻底扫地。
我认为,失败了以后不承认失败那不够男人,只要你承认失败就是更男人的。我有一个特别深的体会,因为我周围很多人絮叨也有一些挫折和失败,后来我发现面对失败时,男人有两种特点:懦弱的男人总是唉声叹气,然后就出局了;勇敢的男人承认失败,往往能从失败中走出来。所以我经常讲,承认失败是男人对自己的勇敢,你对别人勇敢是拿刀砍别人,真正的勇敢是拿刀砍自己。承认失败是真正的男人,你承认失败还有机会再赢,你不承认失败或失败以后不愿意面对这个事情,实际上你已经彻底出局了。
好男人外面硬里面软
在我看来,男人分四种。
一种男人外面软里面也软,就是在外面唯唯诺诺,踏踏实实地上班,在家里也挺老实,不惹事,努力赚钱供房子孝敬老人供养孩子,这样的男人适合小家碧玉,两人安分守己,踏踏实实地把一辈子过了。
一种男人外面硬里面也硬。有些东北人比较典型,在外面打架斗殴,回家打老婆掐孩子,或者什么都不管。这种男人比较适合虚荣心强的女人,虚荣心重的女人觉得男人在外面打架她特有面子,即使回来会打她,但是够爷们儿,只要男人给她钱就完了,所以这两种人比较般配。
一种男人外面软里面硬,在外面装孙子回家充大爷。女孩子找学生干部最容易遇上这种主儿:在学校的时候是班长、学生会主席、运动健将,但毕业去了机关以后,拼命想往上爬,变得唯唯诺诺,为了表示自己还是很牛叉,回到家里就硬起来,但老婆是原来的同学,知根知底,不待见他,结果越闹越拧巴。
另一种男人外面硬里面软。在外面特牛叉,叱咤风云顶天立地,但回到家对家里人特别温馨特别照顾,该疼老婆疼老婆,该带孩子带孩子,典型的好男人。江湖上很多大哥,像电影《古惑仔》里的陈浩南就是这种类型,在社会上很爷们儿,但对老婆、兄弟以及很弱势的一些人包括女孩子等很温情,这样的男人在社会上包括女性心目中是比较理想的,可以依靠的对象和伙伴。
明星不如我们普通人快乐
我没做生意的时候爱胡思乱想,做生意的时候不能胆大妄为,所以觉得很憋屈,这事儿不能做,那事儿不能做,当然想还是能乱想。后来发现思想是没有边界的,快乐在灵魂这个层面是不受阻挡的。
我觉得人生分两种:一种叫过日子讨生活,就是循规蹈矩,按照所有人的要求去活,这种人生大概占了95%;第二种人生是创造生活,改变命运,挑战未来,在不确定中体验一种惊心动魄,满足好奇心,体验创造的快乐。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会引导你的事业、工作更精彩。当然,这种人生会面临很多挑战,只有5%的少数人会选择,其中大部分是男人,因为男人很享受这种东奔西跑的感觉,很像半夜急行军时被前呼后拥着,很刺激,很快意。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意,刺激有刺激的快意,平淡的日子有平淡的快乐,就像明星有明星的快意,老百姓有老百姓的快意,和尚有和尚的快意,肉也不能吃,女人也不能碰,但人家很快乐,没必要拿别人的快意跟自己比。
比如,不少人羡慕明星的快意。其实,他们不如我们快乐。为什么?假定他活70岁, 20岁开始火,能火15年就不错了,15年算他挣2000万,但你算他后面还有多少年,35到75岁还有40年,这2000万匀到40年花,一般人会很快乐。但他们的花钱方式和咱们不一样,我们对生活的要求,简单平实能吃饱饭,有点钱花,我们所诉求的心态、对自己的期许就是这样。他们20多岁就灯红酒绿、大吃大喝、浮华奢靡惯了,这些钱根本不够他们造的。香港有些过气明星甚至沦落到讨饭——他要维护后面的浮华生活但他没钱了。所以为什么一些明星要嫁入豪门,或做一些不舒服的事情,最近还有一个主持人为二奶说话也成了热点,为什么?他们有危机感,他们后面40年的生活怎么过,物业费还得那么交着,生活质量还不想下降。当然他们要归于平淡比如说和普通人一样过日子,完全可以从浮华的顶上掉下来也行。但人苦的不是一点点拥有,人最苦的是曾经拥有而今没有。明星实际上是在高浓缩的情况下快乐和痛苦,而且是先快乐后痛苦,这是最难受的。为什么说不少明星40岁又复出了?不复出不行,得吃饭、得养家。你看很多人一而再复出,未遂,又复出未遂,最后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你看很多人复出的轨迹,顽强地复出,无奈地离去,因为没有办法。
所以明星的快乐,实际上就是一个短暂的时期,哪能都像梁洛施未嫁先入豪门,生一个还不行再生俩。我们老百姓操这心有点多,八卦了,但这是我们人生的快乐,我们是平常人,我们的快乐是一点点增长,我们的痛苦和快乐每天平均分布。所以我们既不复出也不离去,我们无非看看他们,然后消费一下他们,所以要感谢他们供我们消费。
年轻人如何快意人生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现在的年轻人很多漂在某个城市的角落,压力大,还经常感到孤独与失败,该如何快意人生?
年轻人失意多的感觉很正常,因为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有时间没支撑,有大把的时间可用,但是没成果,没成功,这是快意的基础。但不能说这时候没有快意,只是在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上获得的快乐程度不一样。
刚进入社会时,年轻人快乐程度大部分取决于社会对你的评价。这个时候社会不会马上来承认你,等这一代人都成长起来的时候,你四五十岁的时候机会就多了,那中间的这段时间怎么过?我年轻的时候也是热血澎湃想干很多事情。有一天,一个大领导找我谈话,他说,听说你思想很活跃,我要跟你谈谈。我以为是个很了不起的事,一进去我就说,说了快一个小时,这个领导说了三句话,从此我踏实了。他说:“第一你说了这么多社会问题这么多现象,我告诉你,你知道我比你还知道,因为我是领导我看到的听到的这些信息,所谓的社会阴暗面比你多得多;第二,你着急我比你还着急,因为你是个党员,我是执政党领导,如果共产党出问题我受到的损失比你大得多,所以我比你着急;第三句话,你教我干不对,不要多说话,你跟我干。”我一想这个逻辑也对,就消停了。
后来我体会到,每个年龄段都有该做的事情。当你二十三四岁的时候,你想得到社会很多评价比较难,这个时候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增强自我,建立自己的价值系统,你要做什么事情就去做,不管别人怎么说。因为20多岁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你扮演的角色是后备队员,是足球爱好者,30岁能混成板凳运动员,到40岁差不多才能上场踢球,那20多岁这个阶段如何能快意人生?用理想来鼓舞自己,用时间来检验自己,用些许的成功来安慰自己。当然个别人,像丁磊、李彦宏,他们在20多岁已经小有成功,但在中国这么大的范围内这类人数量是很少的。20多岁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内心要用理想来激励自己,同时用时间来检验自己,最后用过程中的一些成功来不断安慰自己。这个过程你熬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开始进入另外一种快意人生,比如说王石爬上珠峰了,但你不要忘了他已经60了。他30岁的时候还没有你自由,他第一次爬山还要朋友集资,那时候40多岁。
所以说在20岁的时候,你要想得到的快意实际上不是峰值上的快意,因为男人快意的峰值应该是45岁到55岁。20岁也可以快意,你有未来,有理想,有健康的身体,你不怕失败,你可以无数次失败但你可以等待最后一次成功,因为你有时间。所以有一个老人讲过一句话,当时很多人在讲吃苦,他就讲年轻人吃苦不叫苦叫福气,因为给你机会让你选择去实验,你老了以后苦真叫苦,比如说60岁贫病交加真叫苦,你20岁发烧感冒没钱看病扛一下过去了。所以在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是立志,一旦确立就不要放弃目标,不要怀疑自己的未来,而且要坚信时间是站在你这边的,这样就可以快意。
志向是男人的GPS
立志什么时候都来得及,但从自然过程来说,15到20岁男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立志最好,这个时候什么东西都能吸收,很容易建立决定未来的价值观。
立志就是导航,就像GPS,你有GPS导航不会迷路,立志这个问题如果你没有立好,后面缺一个GPS,你在荒漠中走路怎么有方向?当然,15到20岁你人生有了这个东西,你一辈子不迷失,但并不一定能顺利到达,这是两个概念。所以20岁之后要选择朋友,选择在现实中折腾。立志之后保证你一生不迷失,但是你跟现实冲撞的时候,你要有勇气面对这个问题。从立志的角度说,30岁、40岁都有机会,机会比较多的是15到20岁青春期这段,以后还会有很多社会碰撞,像布朗运动的分子,这儿撞一下那儿撞一下,不定撞到哪,但你心里的方向不能丢。
三联书店曾经出过《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书,说让我帮忙编个《九十年代》,90年代有知识分子、读书人下海、做生意,我访问他们为什么做生意能成功,最后发现这批人内心的志向没有改变,他们格局很大,志向大的人格局大,格局大的胸怀远大,包容、宽容、有毅力,然后能够学习,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话,即使他学问没做成,却意外改变了人生,做生意也能成功,生意成功后可以做基金会,资助别人研究,继续自己未实现的理想。这样一来,传统时代的抱负,在今天仍然可以用生意的方式继续下去。
所以,现实中不可能没有曲折,但是不管多大曲折,你的志向不能丢,你手里的GPS不能扔,扔之后你就会恐惧而死亡。
我有一次和王石从西安开车到新疆,在戈壁滩上突然迷失了方向,那个时候手机也没信号,当时也没带GPS,我们真就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这个时候不能开空调,空调开了费油,把空调关了,热,不能开窗户,开窗户外面干热的戈壁会把里面的水分抽掉了,抽掉我们就干了。又热又不能开窗,还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就这点油,真走错了就完蛋了。这个时候越来越恐惧,发现没有方向是最恐惧的,如果这个时候有方向我会拼命走出去。前面那个车自己走了,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司机,他凭经验找车辙,找到条最深最新的车的印子,然后他把车横在那,等着看有没有车。还好等了一个多小时有一辆车经过,但是那个人去的方向不是我们要去的方向。最后我们很聪明地写了个纸条,告诉他出去走到能打电话的地方
帮我们打这个电话,告诉那些人我们的方位来救我们,如果这个人把这个纸条擦屁股了,我们就完蛋了,好在这个人出去就打了这个电话,那些人开车来把我们带出去。
人生也是这样,最恐怖的是没有方向,我们生活中经常忘掉了立志,没有志向的男人等于没有GPS,就犹如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的话你随时会死亡,当你有了方向不管走多远,你都有活下去的希望。
男人要立中等的志,先管好自己的事
立志很重要,至于这个志是什么内容,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但最好不要立太大的志向。
什么叫大志向?我们年轻时候的志向比起现在的来说都是大志向,那个年代志向都是宏观的,研究科学、革命,首先是要达要兼济天下,要与社会国家民族命运发生关系,这是传统时代的基本理念,那个年代全是大叙事。到今天不要立这个志,这个志比较累,是辛苦志,还容易惹事,因为你心目中的达和天下跟别人心目中的达和天下不一样,甚至完全不一样。比如我去台湾,看见蒋介石纪念馆写了一些话,也是以天下为己任,也是达要兼济天下,但毛泽东纪念馆里,年轻时毛泽东说的那些话,也是以天下为己任,两人都说得挺好,但是有冲突,两个人掐了30多年。这个是中国社会治乱循环的文化根源上固有的毛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自己跟国家社会的大责任,这话放到现在有一点不对,如果人人都要对天下兴亡负责,但不同的人主张不一样,像毛泽东和蒋介石,这时的“己”不是一个己,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内战、内耗,甚至死人。我觉得现在倒过来说才讲得通,“匹夫兴亡天下有责”,你当领导你就要负责,你不负责任让我负责任,我要负责任你说我造反,所以法制社会、民主社会应该把这句话倒过来,是“匹夫兴亡天下有责”,谁管我天下谁管我死亡。
因此现在立这些大志有点危险,都要立这志社会不消停,我觉得你立个中等的志,立一个接近于具体的一个志向,你把你行业、企业、人生某个手艺活练好就挺好,比如你要成为最好的电脑工程师是立志,你想打台球像丁俊晖那样也是立志。
我碰到一个日本家族三代人立志做一件事,什么事?比谁的眼儿小。他们家是做筛子的,最牛叉的是眼小,做大眼很容易,小到最细的粉末最细的颗粒能过就难
了,所以我们所有复印机辊上面那个网全是他们家做的,这个是志,三代人立志做眼最小的筛子。这都是立志,你只要按这个志向去做,坚韧不拔都会成功。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志向,是这个社会健康文明的标志,每个人都管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管得特别好,社会就有希望。每个人都管天下事,不管自己的事,觉得你受苦受难,非要把你从苦海里弄出来,那你就惨了。因此无论你是想做工程师、书法家、导演还是编剧,都很好,坚定不移地干下去,中国就多了很多成功的专业人士,中国经济文化就发展了,实力就增强了。
朋友的三个功能
朋友是什么?
有人说朋友就是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有着共同的思想、兴趣、爱好,在一起非常谈得来。
有人说朋友是在关键的时候能够给予帮助的人。
有人说朋友不是拥有,不是玩伴,不是人脉,不是为任何的功利原因搭建起来的,不是我们精神的庇护所。交朋友,不是为了利用,不是一个安全的宣泄渠道,不是为了索取而是为了奉献。朋友如空气,并不时常想却无处不在。
还有人悲观地认为,每一个可以做朋友的人,都认为你身上有可利用的价值,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很多人都把朋友当作事业上、工作上的垫脚石。
最宽泛的朋友就是上面讲的这样,彼此都有一些情感和利益上的诉求,但从狭义的标准来说,依我的标准,追悼会上来的才是朋友。平时人的一生很热闹,在送花圈的时候,握一下手的时候那才是朋友。
朋友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第一个是情感的需要,你是个社会动物,你需要交流,在朋友之间你能保持私人的一些东西,是在一个小范围里的情感需要;第二个是安全的需要,刚才说为朋友两肋插刀,人走到哪儿得有一个安全,这个安全一个是办实际事,还有一个叫做价值肯定,比如说,我就爱抽烟,我的朋友都说抽烟是男人成熟的表现,在价值观上也是给我安全的感觉;第三个是更宽泛的,偶尔发个名片,吹吹牛,这是功利的需要。
谈到朋友不能不谈友谊,俄罗斯有位作家比较友谊和爱情的关系,友谊比爱情更可贵,友谊不索取回报,爱情是马上要索取回报。比如男孩对女孩子说我爱你,
她等着说我爱你,如果男孩说一边去,那女孩马上有火气了;而朋友呢,没事跟你唠叨两句,没钱了向你借两块钱,不是说马上要有利息的。所以说爱情本质上比友谊自私。现今社会在友谊基础上的价值被矮化了,事实上俄罗斯这位作家讲得更有道理。
装孙子的人做不了朋友
装孙子是硬要演一个角色,谦虚谦逊只是演自己。有人说伟大的人不能走路太快,我要演一个领导,我周边也有很多同学当领导,他们告诉我,年轻干部首先把动作搞慢一些,慢了就是成熟,走路要慢,开车要慢,说话要慢。这就是装孙子。所以说如果只是演自己那叫谦虚,如果演别人,演自己不能胜任的角色,就是有一点儿装。走路非要三个保镖,这就有一点儿装孙子。如果确实有点怕,你五个、十个保镖没关系,这是真的有需要。
当然娱乐业需要贴标签,比如说王家卫,他不是装孙子,是足够有名,变成一个标签,估计顾问公司、经纪公司要给他戴墨镜。所以我自己在想,到底到什么程度可以戴墨镜了。一般认为自己够腕就可以戴墨镜,我们自己觉得都还不够,所以都没有戴墨镜。
装孙子的人不能成为我的朋友。我对朋友的要求就是赤裸裸,可能达不到肝胆相照,但有共同的想法,有共同的兴趣,裸体相向都没有太大关系,一开始不是为了钱。我特别强调的是第一以事谋人,第二以人谋事。先是一件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观察人,叫以事谋人;然后发现这些朋友以后,第二阶段才以人谋事,跟他在一起做事。
所以要成为一个朋友,最重要的是坦荡。就是我们说,别装,一装就变成演。你演这个、我演那个,都挺累,大家也挺忙。所以说,如果是真诚、坦荡,就无所谓。慢慢发现,有什么可以折腾的事,大家一起做就可以。
朋友之间应该人走茶凉
现在有一句话叫“人走茶凉”,用来形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是,我觉得人走茶凉是对的,朋友之间也不例外,如果人走茶不凉,朋友陆陆续续地来,你就招呼不过来了,所以不必为此大发感慨。
人走茶凉的事很多,尤其在官场、生意场上。我在一个单位负责的时候,单位给
我配了一个车和一个司机,当然那个时候跟司机也算是一个朋友,经常打交道。后来我落魄了,落魄之后有一个习惯还坐那个车,他开始不太高兴,我没在意,以为他家出事心情不好。结果他把我拉到政府门口,跟我说你已经不是领导了,下车吧,就这样把我赶下车,我只好坐四毛钱的大巴回家。后来我做股票发达了,他过来套股票的信息,又来找我。当时我心里挺窝火的,想打他。不过仔细一想,他作为一个打工的,要巴结200个领导,不容易,你走了还巴结你累不累,另外你已经不是领导了,他还天天拉着你,别的领导怎么看。所以说走一个领导,茶就赶紧凉,新领导来了,他得沏新茶。如果你回到这儿,他再临时给你沏一杯茶,但他不会把茶一直热着。这样想着,我就理解他了,还是帮他买了股票。
人走茶凉,再换人换热茶,这是人生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说人走茶老不凉,你累,他也累。当然,我说的是60人的范围内。在60人范围之内,基本上是人走茶必须凉。但是在10人范围内,人走茶也是热的,30人范围之内时不时地温一温就行。
当然,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你认识的30人里,可能有人刚走茶就凉的,而60人甚至60人之外的人却人走茶不凉,比如你遇到困难了,这个时候有一个朋友,可能会对你伸出援手,有的朋友关系也不错,但可能他就躲了。
我1989年遇到一些变故,突然一下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借不到两三百块钱。最后什么样的人借给我钱的呢?世俗观念认为是坏人的借给我钱了。所谓的坏人,比如说领导看不上眼的,不正经上班的,办一个皮包公司在外面折腾的,当时在政府看来这些都是坏人。结果借我钱的是当时我正处理的,有人举报他,因为当时我在政府机关,得处理,结果还没来得及处理,我自己就不行了。另外一个人是非常规范的好人,是我把他招到我们单位来的,也是朋友。我跟他借钱,他不借,为什么?他说了一大堆什么政治上、体制内的,总之是不借了,我也没有办法。那天正好碰到所谓的坏人,我说你帮个忙行吗?他说什么事,我说跟你借300块钱,他说行,你明天到我这儿来一趟。我去了,给他打了一个条,然后坐着火车从海南回到北京。
我做万通慢慢起来后,有一次在电梯里看到了借我300块钱的那个朋友。他说你现在怎么样了,我说还行,就在后院。我说什么时候把钱还给他,他说不要,等你再发达一些,我拿着这个借条到哪儿都能找到你。他是做导演的,后来还坐了
所以说要有心理准备,并不是主流价值观认为最好的那些人,在你需要帮忙的时候会帮你。另外还要理解一点,当别人不帮你的时候,你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很多领导干部自己责任一推走了,人走茶凉,你凭什么让别人给你热着,后边人又来了,人家得重新沏茶,你得宽容。这样彼此在社会上才能找到各自的生存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