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烫配方:中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4:01:42
一、语素
(一)什么是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也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是构词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语素表示一定的意义。
(二)语素表
(三)概念解释
1.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也能同其他语素组合成新词。如:灯、灯光、灯火。
2.半自由语素:一般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和其他语素合起来组词,在同其他语素组合时,其位置也可前可后。如:"民"可组词人民、民族。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同别的语素组合成新词时位置往往固定,有的只能在前,有的只能在后。如:"老、第、阿、初"等只能在前,而"子、儿、头、家、者、员、手、性、化"等又只能在后。
4.联绵字(词):是古汉语中遗留下来的联绵字(词)。有双声的(声母相同),叠韵的(韵母相同),也有既不双声也不叠韵的。联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单个汉字没有意义。
二、词的概念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就是说,词是造句的最小单位。语素比词小,只能用来组词,不能直接用来造句。
三、词的分类
(一)单纯词
单纯词是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无论音节多少。只要由一个语素组成就是单纯词。如"水"、"坏"、"蜈蚣"、"莫斯科"、"花"、"跳"、"好"、"二"、"很"、"的"、"了"、"扑通"等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
从上面所举例词可以看出,单纯词的语音结构不是单一的,其中有单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多音节的无论音节有多少,单个的音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几个音节组合起来才能表示意义。对于多音节的单纯词而言,其内部的声音形式之间可能具有不同方面的联系。多音节的单纯词从声母、韵母、音节之间有无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等角度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联绵词
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的单纯词。包括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1)双声联绵词
双声联绵词指构成词的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联绵词。
例如:"慷慨""澎湃""伶俐""蜘蛛""蹊跷"
(2)叠韵联绵词
叠韵连绵词指构成词的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的联绵词。
例如:"彷徨""叮咛""逍遥"混沌""霹雳"
(3)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非双声叠韵联绵词指构成词的两个音节即非双声又非叠韵的联绵词。
例如:"蚂蚁""蝴蝶""芙蓉""牡丹"
2.叠音词
叠音词指由一个音节重叠而成的词。
例如:"匆匆""蝈蝈""侃侃""涟涟""姗姗"
这些词中的单个音节也都没有意义。
3.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客观事物、现象的声音而形成的词。
例如:"咕咚""吧嗒""叮当""轰隆""哗啦"
这些拟声词中的单个音节都没有意义。
4.译音词
译音词是指摹拟外语词的声音形式而形成的词。
例如:"可口可乐""巴士""沙发""黑客""吉它"
译音词无论其音节有多长,单个的音节都没有意义。
(二)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构成合成词的语素可以有词缀语素,但至少有个是词根语素。如"报纸"、"腐败"、"哥哥"、"黑乎乎"等词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再如"思想"、"睡觉"、"提高"、"自卫"、"胖子"、"星星"、"白茫茫"、"计算机"。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复合式合成词
复合式是由词根和词根组成的。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联合式
联合式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成。
例如:"手足""朋友""制造""光明""骨肉"
构成联合式的各部分之间是平等并列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
(2)偏正式
偏正式复合词是由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形成的词。
例如:"背包""红豆""俄语""导师""短跑""微笑"
前后语素之间具有修饰、被修饰的关系,起修饰作用的前语素是偏语素,被修饰的后语素是正语素。
(3)补充式
补充式复合词是由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形成的词。
例如:"扩大""建成""弄清""说服"
前一语素往往表示某种行为动作,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
(4)动宾式
动宾式复合词是由前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词根支配后面表示关涉事物的词根形成的词。
例如:"打仗""担心""出席""吃饭""费事"
前一语素表示行为动作,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
(5)主谓式
主谓式复合词的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对象,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
例如:"腿疼""胆怯""心虚""肩负"
前后两个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2.重叠式合成词
重叠式复合词是由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成的词。
例如:"哥哥""白白""区区""落落""爸爸""姐姐"
一个词根重叠形成的双音节词的意义与重叠之前的词根的意义是一致的;由两个词根分别重叠构成的四音节词是在重叠之后取得词的资格的。
3.附加式合成词
附加式的合成词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
词根是指具有具体实在的词汇意义,同时在词中承担整个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的语素。所以又称实语素,是构成词的根本要素。另外词根构词时的位置是灵活自由的,可出现在一个词的前半部分,也可出现在一个词的后半部分,所以词根语素又称自由语素,也称不定位语素。
例如:"黑"、"语""并"、"甜"等成分本身拥有具体实在的词汇意义,在"黑暗"、"漆黑"、"语言"、"话语"、"合并"、"甜蜜"、"甘甜"等所有可以构成的合成词中都承担整个词的主要词汇意义,且构词的位置灵活自由。
词缀是指附加在词根上表示语法意义和某些附加意义的语素。因为本身没有具体实在的
词缀根据构词时的位置又分前缀和后缀。前缀是只能出现在词的前面的词缀。如"第""阿""老""初"等。后缀是只能出现在词的后面的词缀,如"者""性"予""头"。
前缀和后缀构词时位置固定。所以又叫不自由语素,也称定位语素。又如:"子""头"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即名词的标志;"员""者"可以表示附带的词汇意义,即"某一类人";"然"是形容词和副词的标志;"巴"是名词的标志。
根据词缀所在的位置分为两种情形。
(1)前缀+词根
词缀在前,词根在后。
例如:"老师""老鼠""老百姓""阿姨""阿哥""阿妹""第一""第二""初一""初二"等。
(2)词根+后缀
词根在前,词缀在后。
例如:"肚子""椅子""社会化""苦头""老者""主动性""花儿""突然""忽然""邮递员""酸溜溜""白茫茫"等。
辨析:同样是词缀,构词的情形并不完全相同,有些如"老师""老百姓"中的"老","桌子""石头"中的"子""头"没有什么意义,主要陪衬音节。有些有一定附带的意义,如"第一""初二"中的"第""初"表示次第的意义,"酸溜溜""黑乎乎"中的"溜溜""乎乎"带有某种强化的意义。还有些词缀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如"扣子""想头"中的"子"和"头"将动词"扣"和"想"变成了名词。此外,同样一个成分,可能属于不同性质的语素。如"老",在"老者""老人""长老""王老"等词中,是词根语素,在"老师""老鼠""老虎""老百姓"等词中,是词缀语素。
合成词可以是由两个语素组合而成,也可以是由多个语素(两个以上)组合而成,该类复杂的合成词有多个结构层次,每个结构层次都有自己的结构关系。如"痱子粉","痱子"和"粉"是一个大层次,两者之间是偏正关系;其中"痱子"内部还可以再分出一个层次"痱"和"子",两者之间是词根加词缀的附加关系。无论怎样复杂,合成词的结构关系都应以第一个结构层次为依据来确立。"痱子粉"的结构方式是偏正式而非附加式。
四、词义
(一)词义的性质
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内容。如"人"的意义就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高等动物"。
词义的性质有多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为客观性、概括性和民族性。
(二)词义的分类
l.从词义的多少分。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
单义词是只有一个意义的词。
例如:"霸权"的意义:"在国际关系上以实力操纵或控制别国的行为。"
"假如"的意义:"如果"。
它们都表现为一个声音形式只负载一项可以组建句义的意义内容,因而都是单义词。
词刚刚产生的时候往往都是单义的,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可能增加新义项,由单义词发展为多义词。越是语言中的常用词,历史越悠久的词越容易发展成多义词,而且义项也更丰富。
例如:"流产"的最初意义是"怀孕后,胎儿未满28周就产出",新增的意义是"比喻事情在酝酿或进行中遭到挫折而不能实现"。
在共时词汇系统中,科技术语、专有名词等以单义词居多,因为单义词意义的单一性、交际的明确性能很好地体现科技术语等词语类型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的特点和要求。
(2)多义词
多义词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
例如:"高",具有以下六项不同的意义:.
①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高楼;
②高度:两丈高;
③等级在上的:高等学校;
④在一般标准之上的:高速度;
⑤敬辞:高见;
⑥姓。
这六项意义之间互相有联系但又各不相同,因而称为多义词。越是日常交际中的常用词,越是历史悠久的词,多义词的分布越多,多义词义项的数量也越多。因为义项的增加一般都是在语言的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的。
多义词的几种意义:
①基本义
基本义指多义词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意义。一个词后来产生的意义一般都是在其基本义的基础上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
②引申义
引申义是在基本义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引申而产生的意义。
例如:"黑"的基本义:是一种颜色,像煤那样的颜色。因为黑就发暗,引申为昏暗。如:天黑了。又由昏暗引申为暗地,不公开的、秘密的,如:黑市。从黑色还可引申为变黑的,东西变黑了,就是坏的。如:黑心,即狠毒的心。从此再引申,政治上的坏的,即反动的。如:黑帮。由此看来,引申的方式可以是四散扩展式,也可以是一线延伸式。
③比喻义
比喻义是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所产生的意义。
例如:"包袱",包含"包衣服等东西的布"、"用布包起来的包儿"、"比喻某种负担"等义项,其中,第二个义项是在第一个义项的基础上通过引申产生的引申义,第三个义项则是在第二个义项的基础上通过比喻产生的比喻义。
2.从词义的远近程度分。可分为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1)同义词
同义词是指语言中读音不同而意义相同的词。一般可以相互替换。
例如:"土豆"、"马铃薯","爸爸"、"父亲","衣服"、"衣裳","星期日"、"礼拜天"。
(2)近义词
近义词是意义相近的词。
例如:"希望"、"期望","企图"、"妄图","普遍"、"广泛"。
(3)反义词
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对或相反而词性相同的词。
例如:"胖"、"瘦","黑"、"白","建设"、"破坏","美丽"、"丑陋"。反义词是客观事物矛盾对立现象在词汇中的反映。例如"好"与"坏"都指事物的性质,"喜爱"与"厌恶"都指人对某种对象的感情。只有在意义上存在着联系,才能将两方面加以对比,才谈得上意义上是否相反或互相对立的问题。反义词总是成对存在的。每一对反义词在意义上是鲜明对立的,如果只用否定副词来表示某种对比关系,不能算是反义词。如"古"与"今"是反义词,"古"与"不古"就不是反义词。
(1)褒义词
例如:"伟大"、"坚强"、"高尚"。
(2)贬义词
例如:"懦弱"、"卑劣"、"顽固"。
(3)中性词
中性词指词义不带有褒贬感情的词,可用于好的方面,也可用于不好的方面。如"结果"、
"教训"。
五、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一)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如"场面"与"局面",都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但是"场面"重在指"一定场合下的情况",而"局面"重在指"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化所呈现出来的形势"。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如"沉思""深思"这组词,都有"注意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是"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
(二)词义的轻重不同
如:"处罚"与"惩罚","显著"与"卓著"等等。要注意的是,在词义相近时,双音节的词常比单音节词词义要重一些,比如"瘦"和"消瘦","假"和"虚假","奸"与"奸诈",等等。
(三)词义的范围不同
比如"天气"与"气候",前者指"大气在不太长的一段时间内变化现象",后者指"在较长时期内概括出的气象特点"。词义的范围不同,还表现在有的词是指事物的集合体,有的则是指事物的个体,前者如"河流、书籍、树木",后者如"河、书、树"。
(五)语体色彩不同
即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普通话与方言的不同。例如:"见面"用于口语,"会见"用于书面语;普通话叫"玉米"的,不同地区分别叫"棒子、苞米、苞谷";生活中说"土豆儿",植物学书中则叫"马铃薯"。这样的近义词,或庄或谐,或雅或俗,在不同场合有不同作用。
(六)语法功能不同
有的近义词词性不同,如"阻碍"是动词而"障碍"是名词;"充分"是形容词,"充满"是动词。词性不同,它们在造句时表现出的功能自然不会一样。即使词性相同的近义词也有搭配习惯的差别,如"交换"与"交流",前者可以和"资料"、"纪念品"、"意见"等具体事物搭配,后者只能和抽象事物或比较概括的事物搭配,如"物资"、"思想"、"工作经验"等。
应当特别强调的是,许多近义词都含有不同的语素,而词义的差别正是由这个不同语素造成的。所以,在辨析近义词时,要善于抓住这种因素。
六、成语知识
(一)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一种定型的语素组合。构成成语的语素,有自由的,有半自由的。如果相连的两个语素,或者全部语素,都是自由的,或者虽不是自由语素,但相连的两个可以组合成词,这个成语会给人以词组的感觉,然而它又是定型的,不能更易的,所以也称为"固定词组"。不少成语是从古代一直沿用下来的,其中往往有这样的语素:在古代汉语里是自由语素,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是不自由的了。同时,成语是定型的,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因此,这里把成语看作是一种语素组合。成语结构凝炼而富于表现力,长期以来,为人们在交际中所习用。汉语语汇中有数量很多的成语,多数成语是四个音节的,写出来是四个字。
成语使用起来象一个词一样,它作为一个造句成分,表示一个整体的意思,它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例如:
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这段话里,使用了不少成语,"夸夸其谈、实事求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自以为是"等都是("脆而不坚"是仿照"华而不实"构成的,也具有成语性),这些成语各有整体的意义,比如"夸夸其谈"指"浮夸不切实际","哗众取宠"指"迎合群众以博得好感","华而不实"说"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等等。这些成语的结构是定型的,它的组成成分一般不能任意用别的哪怕是意义相同相近的语素来替换,它的组成成分的顺序一般也不能任意变动。
(二)成语的结构类型
成语的构造,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在数以千计的成语中,绝大多数是"四字格",就是由四个语素构成的。所以,这里就以"四字格"的成语为主,来分析成语的结构类型。"四字格"的成语一般可分为前后两半,前两个语素是一部分,后两个是一部分。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下列几种关系。
1.并列关系
(1)一丝一毫七手八脚千言万语千锤百炼
(2)心直口快心平气和龙飞风舞花好月圆
(3)呕心沥血背井离乡背信弃义厚此薄彼
每一部分里边的两个语素间,也有一定的结构关系。上列第1组里,都是限制与被限制关系;第2组里,是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第3组里,是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以下各类不再一一说明这些很细的关系。
2.偏正关系
中流砥柱纨绔子弟识途老马世外桃源
3.主谓关系
唇齿相依狼烟四起能者为师惊魂未定
4.动宾关系
另起炉灶饱经风霜不知所云不咎既往
5.目的关系
削足适履守株待兔杀一儆百越俎代庖
6.动补关系
轻如鸿毛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荒谬绝伦
7.连动关系
画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补牢
8.兼语关系
请君人瓮引狼入室化险为夷
(三)成语的来源
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语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古代的寓言故事凝缩成的。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常带有劝戒或者讽刺的意味。我国古代有许多含意深刻的寓言。一些成语就来自古代的寓言故事。这类成语里,充分显示了单音节语素在组合时的优越性,因为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四个语素组合在一起,有四个意义,这就能容纳下一个故事了。
例如:南辕北辙鹬蚌相争叶公好龙塞翁失马螳臂当车对牛弹琴杯弓蛇影按图索骥胶柱鼓瑟画龙点睛黔驴技穷与虎谋皮
2.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成的。
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文献记载有许多有名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这些事件、故事有的也用以凝缩为成语,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某种境遇。
例如:秦晋之好洛阳纸贵马首是瞻退避三舍三顾茅庐煮豆燃萁朝秦暮楚请君入瓮闻鸡起舞名落孙山毛遂自荐精忠报国
3.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
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从《五经》、《四史》,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笔记杂著,以至诗词、戏曲、小说等许多作品中的名句脍炙人口,人们在表达时,往往喜欢引用这些语句来说明自己的思想,这些语句经反复使用,往往就成了成语。这类成语,有的就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工,经过简缩而成的。
例如:仁至义尽舍生取义择善而从昭然若揭知彼知己忠言逆耳教学相长百战百胜白驹过隙车水马龙出尔反尔出类拔萃
4.来自群众的口头语言。
上面谈到的几类成语,都是从古书上来的,有一定的出处。还有相当多的成语,是来自群众的口头创造。用四个语素构成的四个音节的整齐形式,为人们喜闻乐见,大家爱用。
这种"四字格"成语也是产生新词语的一种方式。
例如:不三不四不上不下不明不白心惊胆战四平八稳有气无力人山人海昏头昏脑
(四)成语在历史上是怎样普及的
大量的成语是从古书上来的,而旧时代文化教育极不普及,能念古书的只有极少数人,那么,为什么成语在社会上流行很广,很多人爱说、爱用呢?历史上成语的普及有以下几个渠道。
1.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在入门阶段是用各类的蒙书进行识字和读书、作文的教育的,许多蒙书采用四字格的形式,里边容纳了不少成语。比如,有些读物就是以介绍掌故和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象南北朝的《千字文》,唐代的《蒙求》,明清以来的《幼学》等等。曾经流传了好几百年的《幼学琼林》里面有这样一些话:
"管中窥豹",所见不多
"坐井观天",知识不广
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
这些话里都包含有成语。历史上,真正能受中级以上教育的,是极少数人,但是进两年蒙馆多少识点字然后去种地、学徒,这样的人还是有一些的。因此,蒙书在社会上流传相当广泛。成语也随之而普及,并进入到各阶层人们的语汇中。
2.通俗的戏曲、小说中使用成语,是成语普及的又一个重要渠道。例如,"水落石出""阳关大道""反复无常""汗马功劳""功德无量"等等许多成语在旧小说和传统戏曲中都是经常使用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觑,如坐针毡。"一句话里就用了两个成语。《水浒传》第六回:"见几个老和尚坐地,一个个面黄肌瘦";"他两个无所不为,把众僧赶出去
了"。"面黄肌瘦""无所不为"也都是成语。有些戏曲小说选用成语做题目、回目。《镜花缘》的回目有:
斗百草全除旧套对群花别出心裁拆妙字换柱抽粱掣牙签指鹿为马
《红楼梦》的回目有: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鲍粒
成语的普及对于文化知识,特别是历史知识的普及是有积极作用的。另一方面,在广泛流传的成语之中,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区别精华与糟粕,这在成语问题上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
(五)运用成语应注意的问题
成语是沿习下来的颇具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主要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诗文警句、口头禅等,具有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等特点,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必须在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弄清它的实质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意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欺压人";"爱屋及鸟",表面意义是"爱那人连带的爱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后来比喻,爱那人而连带的喜爱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肝脑涂地"原来形容人死的惨,后来表示竭尽忠诚,不怕牺牲。
使用成语一般沿用原型,不能随便变换增减。如:"弄巧成拙",不能说"弄巧成笨";"外强中干",不能说"中干外强",有时出于修辞的目的,成语可以灵活运用。某些联合结构的成语。如"千山万水",为声韵等需要,说成"万水千山"也无不可。
2.要注意成语中的古语词,不能随便解释。如"不刊之论"中的"刊"古汉语意义是"删削",是不能改动,不能磨灭的言论,如果用现代汉语"刊登"来解释意义就大相径庭了。又如"不速之客"是"意想不到的客人"。"速"是"邀请"的意思。如果讲成现代汉语的"迅速"的意思是讲不通的。又如"望洋兴叹"中的"望洋"是单纯词,是指抬起头看的样子,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由于不了解古词"望洋"的含义,不少人造出了"望海兴叹""望球兴叹"等等词语,这是很不妥当的。再如2003年北京卷高考题中的一道成语的运用题: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该句中的"细大不捐"这个成语意思为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其中的"捐"是"舍弃"的意思,而不是现代汉语中的"捐献"之意。因此,该句中的"细大不捐"运用不当。
3.要注意成语中的读音。不能把"博闻强识"中的"识"(zhì)读成识(shí);也不能把"强(qiǎng)词夺理"的"强"读成"强"(qiáng);更不能把"虚与委蛇"的"委蛇"(wēi yí)读成委蛇(wěi shē),成语中这样的字不少,在拿不准的时候,要勤查字典,还有一些较生僻的字的读音也要引起注意,如:"良莠不齐"的"莠"(yǒu)不能读成(yòu)和(xiù);"鳞次栉比"的"栉"(zhì)也不能读成(jié)。
4.要注意成语中词的书写,防止因形近而误写。例如不能把"炙手可热"的"炙"写成"灸";把"相形见绌"的"绌"写成"拙";把"惴惴不安"的"惴"写成"喘";把"怨天尤人"的"尤"写成"忧"等等。
成语是我国的词汇宝库的一部分。要正确使用成语,一定要了解成语的特点,不可望文生义,随便使用。
七、熟语知识
(一)谚语
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简练,含义深刻的现成话。
例如: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富人一席酒,穷汉半年粮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由于谚语是口头流传的,所以有些谚语在结构上很不固定。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其中"合成一个"有说"顶个"的,有说"凑个"的,也有说"赛过"的。大部分谚语是人民群众生活的经验总结,具有创收经验和教训劝戒的作用。也由于少数谚语反映了剥削阶级反动腐朽的思想意识。例如"三饱一倒,长生不老","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等。这是谚语中的糟粕。
(二)惯用语
人们经常使用的固定词语。例如:"碰钉子"、"钻空子"、"磨洋工"、"泼冷水"、"跑龙套"、"开绿灯"、"开倒车"、"唱独角戏"、"打预防针"等等。
惯用语的语音形式多为三个音节,意义上常作为完整的单位来运用,结构上一般是固定的,但有的惯用语中间往往可以插进一些别的词语。如"碰钉子""出洋相""开倒车"可以说成"碰了一个大钉子""出尽了洋相""开历史的倒车"。
惯用语通俗,生动,形象。它的实际意义往往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字面意义只是一种比喻或象征,运用时必须理解它们的特定含义,不能望文生义。"磨洋工"是指拖延时间,消极怠工;"破天荒"表示从未有过;"开夜车"比喻为了赶时间,在夜间继续学习或工作。
(三)歇后语
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
例如:(1)八级工学技术--精益求精(2)百年老松,十年芭蕉--粗枝大叶
(3)老鼠过街--人人喊打(4)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5)纸糊的琵琶--谈不得(6)荷花塘里着火--偶然
歇后语把意义分做前后两部分说出来,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平常说话时,可以单独说出它们的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解释省去,让听话人体会,猜测,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比喻,如例:(1)(2)(3);一类是双关,如例:(4)(5)(6)。
歇后语富有幽默感和形象性。运用得好,可以收到生动活泼,诙谐风趣的效果。
例如:(7)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8)老百姓说"郭主任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嘴里倒不出。"
例7用"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这个歇后语来比喻长而空的文章,生动形象的指出了党八股的弊病。
例8用"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嘴里倒不出"这个歇后语,形象的说明了郭主任是一位内心踏实而不善于言辞表达的领导。
(四)格言
格言是熟语的一种,其结构固定。它是语言中言简意赅、含义深刻的语句,往往可以成为人们的座右铭。
例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格言凝炼、深刻,多从正面总结经验,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富有哲理性和教育意义。它通常是书面语,大多来源于个人的著作,如名人的语录或名作的警句。
八、怎样正确使用词语
《考试说明》对本部分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使用"一词体现的是动态,即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来选择恰当的词语。
(一)词语的附加意义不可忽视
附加意义是词义中非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部分,但对于理解词、使用词也是重要的根据。附加意义主要表现在:
即词义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例如:"团结(褒)、勾结(贬)、联合(中)。
2.态度色彩
如说"散步"比说"溜达"更表庄重,说"含蓄"比说"含混"更加严肃,说"教书匠"带有鄙视态度。
3.语体色彩
如书面语中的火柴,北京方言叫"取灯儿",有的地方称"洋火",使用时要分清场合、地点。
(二)准确掌握成语的含义
对于一些没有生僻字的成语,有时不一定明白其意义,往往望文生义,产生错误理解。
例如:"不刊之论"这个词,从字面上来看,会使人认为是反动的不能刊载的言论。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这就需要在学习中不要想当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勤于思考,养成勤翻词典的好习惯。
(三)注意同义词的辨析,尤其是近义词
参见前面的"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四)要把握好虚词词义,了解它特定的含义
一些虚词除了有它的语法功能外,也有它特定的意思。
例如:"一贯"指思想、作风或政策、原则等的始终如一,如:"一贯积极学习"。
(五)掌握填充关联词的方法
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诃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二是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选用不同的关联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