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百合有魔力嘛:中国零售业现状调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0:37:55

中国零售业现状调研(2008-02-22)

  2006年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零售业增速明显,流通领域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创1997年以来最高增长率。全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13元,人均每天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9元,比上年提高1.8元。

  2.零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持续提高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36.5%,剔除价格变动后的实际增长率12.6%,高于GDP增长速度1.9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新增加就业人口约320万人,成为社会就业的第一大部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上缴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共420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17%。

  3.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2006年城乡居民的消费类型不断向舒适享受型过渡。住房、汽车、珠宝等高价值消费品的销售增幅较大。据商务部监测,2006年12月,重点流通企业销售增幅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金银珠宝、汽车、日用品、家具和家用电器,增幅分别为30.6%、28.3%、22.8%、22.5%和20.3%。

  4.零售业效益普遍改善

  2006年,零售业的企业景气指数、销售景气指数、盈利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高于国民经济全行业和制造业。连锁经营100强企业总销售规模比上年增长25%,企业效益普遍改善。超市和大型超市为主要业态的店铺数量和销售规模保持同步增长,增幅均为19%。

  5.各种零售业态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领域共有20多种业态,既有历史悠久的百货店、专业店,也有新兴的网上虚拟商店;既有大型的符合业态式的购物中心,也有小型的专卖店、便利店。

  6.城乡零售业统筹发展.

  “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推动了农村流通产业的加快发展。2006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4867亿元,增长12.6%,城市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相差1.7个百分点,差幅比上年缩小0.4个百分点。

  7.连锁经营发展跃上新台阶

  据商务部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的销售规模8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100强的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0.5%提高到11.2%,连锁企业统一配送率已达50%。

  8.流通领域并购频繁

  2006年是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发展异常活跃的一年。在快速开店的同时,外资企业普遍采取了并购的扩张方式。

  2007年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1.零售业加快与国际接轨

  随着WTO后过渡期基本结束,我国零售业将呈现出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等时代特征。2007年,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减顺差”,进一步扩大进口规模,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2.零售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预计2007年我国零售业将承接前几年的走势,继续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将提升到14%左右,规模达到8.7万亿元。流通产业在建设和谐社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等方面,将承担更大、更艰巨的社会责任。

  3.覆盖面广、布局合理的零售体系趋于完善

  2007年,商务部将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以国际都市为目标,营造国际水平的购物环境;支持中心城市努力建成区域性消费品集散中心。

  4.外资加快注入,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06年度全球500强中,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企业的年营业收入都超过430亿美元,都采用连锁经营作为发展模式。我国流通产业目前无论规模还是集中程度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这也正是发展空间所在。预计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流通产业的投资主体将更加多元化。

  5.市场秩序进一步改善,和谐商业建设初见成效

  2006年商务部等五部门共同发布了《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其后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组织全国金鼎百货店发布了《诚信促销宣言》,最近商务部等五部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的意见》,对全面清理整顿不规范促销行为作了部署。

  6.农村消费和农村市场进入加速发展期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强,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此外,近年来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极大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便利了农民消费,目前正处于深化巩固阶段,农村消费品市场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7.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

  2007年商务部将着力提高流通产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继续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推动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经营技术的创新,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8.逐步实施零售业节能降耗工作

  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未来我国流通产业将更加关注节能降耗、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零售业发展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投资和出口增长

  2005、2006年,我国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3.2%和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6%和24%,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12.9%和13.7%,呈现“两快一慢”的局面。重复投资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及损失浪费,出口快速增长形成的巨额贸易顺差,正是这种需求增长结构导致的结果,同时也使国内,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流通领域信用缺失现象已然严重

  当前流通领域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量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侵害了消费者和权利人的利益。二是企业间占压资金、拖欠贷款、设置“合同陷阱”、不履行约定义务的现象相当普遍。三是一些企业做账、账外设账,偷税漏税。四是促销中的价格欺诈和购销中的商业贿赂比较严重。

  3.流通环节多和流通成本高问题仍然突出

  以果菜为例,2005年以来,各地交通、公安、商务等部门建成了全国“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络,但实际中作用甚微。2007年初,暖冬使山东寿光蔬菜产量增加,但乱收过路费使运输户赔钱,运输户减少收运,菜农大批蔬菜卖不出去,导致销区菜价暴涨。

  4.零售管理人才不足现象日益凸显

近年来购物中心、大卖场、专业店、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迅猛发展,一些大的连锁企业大规模扩张,但都遇到了店长、部门经理、采购人员、财务人员紧缺的情形。农村流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既缺乏高层次的流通企业管理人才,也缺乏从事购销业务的一线经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