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河南老王:看了《货币迷局》就会知道《货币战争》观点的荒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0:32:25

看了《货币迷局》就会知道《货币战争》观点的荒谬

作者:jtcdch 提交日期:2009-9-12 15:49:00 访问:13791 回复:184

 

  (注:由网上最著名的《中国为何未能成为发达国家》作者蔡定创先生论著的《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书稿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预计十一月底将出书。该书详细的内容请找蔡定创博客)  
  看了《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就会知道《货币战争》中所宣扬一整套观点是极端荒谬的。  
  在《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主要是对货币的本质的揭示与对货币的客观运行规律、由货币特性所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揭示,并没有用太多的文字对当前流行的十分错误的货币观念,特别宋鸿兵通过《货币战争》所散布的一系列错误货币观念的批判,但是,《货币迷局》通过对货币的历史逻辑的展开,十分清楚地说明了,金本位制的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恰恰是因为其黄金(处于保证金地位)价值信用不足够!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所没有想到的。  
  《货币迷局》宣告,信用货币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社会的进步作用一点也不下于一场工业革命,原因在于人类不仅节约了需要在贵金属上本应付出的大约与总商品交换等量的生产时间,而且,信用货币实际上起到了调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延长资本主义历史的作用。宣传“金权天下”、“复辟金本位制”,实际上是宣扬历史的倒退。历史当然是不可能倒退,但宣扬这些错误的观念对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认识货币的中国人来说,有让中国人“吃药”之嫌。  
  货币发行权“阴谋论”的宣扬也是极其错误的。在金本位制初期,世界各国的货币发行权都在私人银行,不在国家。争夺货币发行权就是对财富的直接争夺,这里一度也是伴随着政治权力的争夺,其中一度是阴谋家发挥效能的场所。但是,金本位制后期,特别是到了信用货币时期,凡是主权国家,货币发行权都已由国家政权所有,其价值由国家政权的信誉所保证,这种所谓的货币发行权战争除了国际货币发行权的争夺仍在继续外,各国内的货币发行的“阴谋论”根本是不可能存在。而现今的美元、欧元的国际货币发行权争夺与《货币战争》所宣扬的是明显不相符合。现实的基础货币发行权甚至也不完全在央行,股市的价值净输出也会对央行的货币发行产生影响。现实的金融争战更多的是在汇率战、银行控股、金融衍生品交易方向而不是货币发行权。《货币迷局》用了较大的篇幅分析当代货币条件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金融争夺战的主要方向,真正争夺战的制高点在哪。《货币战争》过份地宣扬那些早已过时“阴谋论”,实际起到模糊人们对真正金融战方向认识的作用,这种迷糊视线的危害是十分大的。  
  宣传世界经济的家族控制、渲染少数银行家族的作用也是错误的。当代产生金融危机、制造通货膨胀、危害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是少数银行家族的“阴谋”,而是“国际垄断金融财团”的“垄断金融”。“国际垄断金融财团”这个詞不能写混,这里突出的是“垄断金融”,因为所有的金融行业如:储蓄信贷银行、投资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所有的金融行业,都由少数一两家国际财团所垄断,其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危害才是现实的。《货币迷局》着力于对这些现实产生危机的根源进行分析,使我们才不迷失金融争战的方向和着力点。  
  货币确实是个“迷局”,因为,多数人对货币的认识与货币的实际相去甚远。例如,今年上半年的信贷增长7.37万亿人民币,就有数不清的经济学家、财经评论家异口同声地说“要通胀了”!这些人都是错误货币观念受害者。《货币迷局》能告诉你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通胀,什么情况下不会产生通胀。对国际货币的美元涨跌的预测,对货币炒家来说可谓是个世界性难题。《货币迷局》中的货币新公式就能为这个世界性难题提供破解的新思维。  
  《货币迷局》冲击的是一所有传统的货币观念,包括了货币大师弗里德曼、凱恩斯主义等,并不仅仅是《货币战争》中那些庸俗货币观。之所以专门说一说是因为美国人不会犯这些低级错误。

 

作者:唐伟1226 回复日期:2009-11-03 15:14:03 

 

  《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惊爆国家外储损失的是4万亿美元    
  笔者有幸看到正在出版中的《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的部份内容。当前社会通常的认识是,我国二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将因美元不可避免的贬值而发生实际性的损失。没错!这是大家都看到的。
  但蔡定创的《货币迷局》认为损失并不止,《货币迷局》论证了国家的基础货币发行必须是价值发行,货币发行规律决定国家的基础货币必然会创造13万亿元人民币价值。但是,现在国家却将的基础货币发行所创造的13万元亿人民币购买了2万亿美元作外汇储备,让外汇所在国增加了货币的价值发行,我们的基础货币发行的价值白送给外国了。
  因此,我国外汇储备实际给我国造成的损失是双倍的。虽然说外汇储备不能说一点好处都没有,但单从价值损失来说确是如此。
  许多网友都在十分期等这本书承诺解答50个热点的问题的书出版。我得到的信息是,这本书将在本月底出书。  http://www.my688.net/index.php 作者:民生12345 回复日期:2009-11-11 19:00:22 

 

  转贴草根网同文的一则评论:
  关于金融危机还有第二波的预测,凡真正懂得经济学、当代国际金融的学者在当时就说是不可能有第二波,为此当时清华大学的李稻癸教授由于作文说没有第二波金融危机,还遭到了我们草根网的一批人的骂。现在事实已证明没有第二波金融危机。当时的那些金融第二波的相信者不知作何感受?
  nobleman 评论员说我评蔡博主的好话多,不说宋的好话。我只认真理,只说实话。真理在那里,谬误在那里不在争论,在事实面前是一目了然的:
  今年大半年也己快过去了,事实证明,蔡先生在2009年元旦期间的几篇致词的文章《2009年美国经济展望》、《2009年,最具发展机遇的一年》、《牛年牛行情:2009年股市解评》再现其准确预测的能力。这几篇文章都在蔡老师本博客中,大家都可看到。这与他已往文章对经济的准确预测相应照。
  我认为,蔡老师之所以有如此精准的预测,是一定与他所持有的基础理论有关系的。他的《货币迷局》作为他的基础理论已经有许多不同凡响的暴露。希望我等都不是叶公好龙之辈。

 

作者:jtcdch 回复日期:2009-11-18 12:15:57 

 

  我来试图回答(请不要误会,我不是作者也不是专家,但也知道一些常识)  
  “1、货币战争中对次贷问题描述篇幅不小,此书出版时间与次贷爆发的时间哪个更早些?”
  ---美国次问题早几年前投资分析人员就有很多议论,认为此终崩溃,二房内部工作人员更是知道难以为继。也有部份学者2004、2005年就发布了公开的预测,议论二房的不济,宋只不过是将这些议论抄过来。  
  “2、险些首个被刺的美国总统(杰克逊?)的墓碑上刻“我杀死了银行”,在金本位时期货币发行黄金只是一种保证金,因此货币发行是有很大利益的,由此货币发行权的争夺是激烈的。但货币战争上的那些都是从美国一些传说的书中抄来,在是非之间当不得真。1936年世界各国金本位结束后,各国内的货币发行都是国家的强制行为, 再谈这些发行阴谋没有意义。     《货币迷局》我看过一部份,就是谈这一段货币发行史的部份。 当前经济科学中的几个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矛盾问题  
  社科院李扬院长所提的难题,《货币迷局》已作了全面的解答(一)  
  2009年11月1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未来10年中国经济走向”高峰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提出了当前经济科学中的几个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矛盾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当前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下面转李扬副院长的第一段原话:  
  “这次救市,全世界的货币当局包括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都向市场上投放了大量的资金,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在我们前1-10月份,我们的M2增长了29%,我们的新增信贷将近9万亿,对于这样一个数据,有很多东西需要研究,那么这是不是中央银行造成的?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当我们说宏观调控的时候就假定当局是能调控的,但是情况不是这样。今年以来,我们货币政策操作事实上是非常紧的,第一,法定准备金率今年没变。第二,利率没变。第三,储备货币没有增长。第四,我们再看中央银行向市面上投出的货币,包括通过购买外汇、包括宏观市场操作吐出的货币,中央银行的货币,也没有比2007年和2008年多。也就是说,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是非常紧的,紧的操作产生了松的结果,为什么? ” 
  “我想有两个解释,一个解释就是中国特色的东西,一个解释就是全世界现在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特色的东西就是高储蓄,高储蓄这样一个事情在中国已经至少二十年了,高储蓄下,我们必须高投资,我们必须高出口,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道理,如果国内消费不能吸收掉这个储蓄,我们必须通过国内投资和出口来吸收,如果不能吸收,那就GDP增长容易下降,所以我们20多年来,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高出口、高顺差、高外汇这些现象同时并存,大家对投资深恶痛绝,但是投资率越来越高,我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投资率越来越高,这次应对危机,还不得不公开地说要鼓励投资,这就表明中国经济运行有我们不理解的东西,不能拿教科书去套,不能拿外国的理论去套。这就需要探讨,这是中国特色的东西。中国特色的东西,由于中国现在在世界上受世人瞩目,所以也成了世界性的课题,探讨中国三高之谜成了当代经济学的很重要的话题。”
  归纳上述讲话,李扬副院长这里提出二大矛盾问题:1、今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并不宽松,“我们货币政策操作事实上是非常紧的”,但是,M2却增长了29%。为什么?
  李扬副院长作了二点解释:一是中国高储蓄特色,高储蓄必须高投资,但是并没有回答为什么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并不算宽松的情况下,M2的超量增长;二是“全世界现在共同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问题,这里没说。因此,认真读这二段话,李副院长其实并没有回答上面他自己所提出的为什么。却反而在后又提出了中国的“三高之謎”?
  其实,李副院长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也包括伯南克“坐着直升机撒钱”,全世界都大增货币发行,实际经济通胀并没有发生。按照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以及现有的所有货币理论,都是无法解释的。此不仅困扰我国经济学界,也困绕着全世界经济学理论界。现有的经济学理论确是无法解释,李副院长本意是提出问题,而不是解释问题。
  但是,这些理论问题,这种货币之谜,都在蔡定创的《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都作出全面的,透彻的解释。
  《货币迷局》对货币作出了不同于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的全新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上,而且也只有在这个定义基础上,《货币迷局》揭示了货币的三大运行原理(发行价值原理、派生乘数原理、股市价值原理)。货币发行是有二个价值形态完全不同的窗口,有价值发行窗口与非价值发行窗口,不同窗口对货币币值会有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并不是上所有的货币发行增量都会产生通货膨胀。而且,货币本质是价值属性与交换媒介属性的对立统一体,银行派生货币只是货币交换媒介属性的扩展。因此,蔡定创在《货币迷局》中,以不可辩驳的理论逻辑论证了“银行派生的货币并不是货币”,M2的增长并不等同于贷币发行的增长。我们通常使用的“广义货币”是一个错误的概念,货币乘数实质是一种流通速度。  由此,我们天天谈论的今年上半年的M2增长29%,并不是实质货币增长了这么多,只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了而已。认为M2增加了就会通货膨胀更是错得无边。 当前经济科学中的几个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矛盾问题  
  社科院李扬院长所提的难题 《货币迷局》已作了全面的解答(2)  
  《货币迷局》揭示,现实经济体对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有媒介货币的需求,更有对价值持有货币需求、股市运转对货币的需求。是有三大货币需求,而不是传统货币理论所描述的仅仅是对媒介货币的需求。《货币迷局》给出了前所未有的货币需求公式为:
    M+Cv=(GDP1+Cl+Bp)/k
  这个货币需求公式彻底打破了费雪所奠基的,由凱恩斯、弗里德曼所发展的货币需求理论体系。
  新的货币需求理论证明,经济体对货币的需求总量是M2(《货币迷局》对M2重新作了定义),由于商业银行的派生货币功能,使货币加快了流转速度,因而在正常情况下发行货币只需要=(GDP1+Cl+Bp)/k;从这里可以看出货币乘数k的作用,也就是商业银行的作用,但是,当商业银行因金融危机失去了派生货币的能力,货币乘数k就有可能等于1,如果k=1,那么发行货币就必须要等于M+Cv=(GDP1+Cl+Bp)=M2,由此,就从理论上揭秘了美国伯南克之所以需要坐着直升机撒钱的原因,不撒钱,美国经济就必然崩溃。但是发行货币等于M2,只不过是商业银行派生货币的功能由央行的超常发行直接替代,并不等于货币超过了实际需求量。是否会产生通货膨胀另有原因,与央行是否替代商业银行货币派生功能无关。  而我国M2超常增长情况与美国完全不同性质。在我国并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乘数k是正常值。在乘数k正常值的情况下为何会发生M2超常增长?
  从上面的货币需求公式我们可以看到,货币需求总量是:M+Cv
  M代表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Cv代表虚拟经济对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是有二个经济体,而不仅仅是实体经济。
  《货币迷局》中揭示了股市的“货币放大”规律。股市不仅有价值创生功能,而且也有价值湮灭功能。2008年股市大幅的下跌,至股市1664点时,湮灭价值高达17万亿元。管理层救市使股市有向好的预期,当股市预期收益大于当期贷款利息时,就会产生增量的货币需求。今年来,股市恢复性行情需要巨大的M2货币来补充,加上今年的剌激经济政策也是需要一定的增量M2货币作支持。因此而言,今年的M2增长29%,用《货币迷局》理论来看,是一点也不奇怪、十分正常的现象。
  蔡定创在《货币迷局》中,详细分析与论证了货币的缩放原理、货币的客观需求与货币的主观需求原理、货币的外供给机制与货币的内供给机制,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供求机制与原理、银行体制对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衡控制,从而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国家如何通过数量性宏观调控达成快速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倍增,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http://blog.sina.com.cn/cdch西方经济学简评 (一)
  ----《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讲座之二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当今两大对立的理论派系。但《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却是包容着这二大理论体系,并建立在其中合理内核之上的理论体系。书中虽然己有不少新概念新定义,但为了书的叙述简便,更多的是沿用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的已有概念和范畴。为了使对经济学理论了解不多的普通读者对《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与经济学理论体系与有一个快速而基础的理解。这里将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一些比较。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一. 经济科学的阶级性与局限性 
  经济理论是一种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偏重于一定社会群体利益的理论。任何经济过程与运行规律,都不能离开现实的、历史的的环境条件,抛弃环境条件,任何真理都会变成谬误;掩盖利益关系则是将荒谬理论宣扬为真理的手段。  
  1989年,约翰•威廉姆森按照自由资本主义理论而起草的《华盛顿共识》,系统地提出了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主张,其中最主要的是金融自由、贸易自由、统一汇率、取消对外资金限制、国有企业私有化、取消政府对企业的管制等。这个《华盛顿共识》在20世纪90年代在拉丁美洲推广。开始,在其中的一些国家的一些时段内,也曾经取得一些增长效应。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迅速贫富分化,经济、社会动荡,停滞不前。  
  前苏联体解是完全按照西方经济理论所设计的路线走。国家所经受的浩劫 只有用金融战来形容。  
  这是二个抛开环境条件、掩盖利益关系的极端的理论为利益服务的例子。其实,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也不乏被劝吃药的例子。  
  新自由主义理论也不是一无是处,但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内外环境不同,利益机制已经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凯恩斯主义理论,已经使社会的分配矛盾获得缓解,从而保证了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但是同时也积累了更高一个级别上的巨量资本。这个巨量资本除了向当今形形色色的各种金融衍生品工具宣泄外,更需要全球的经济自由化、一体化。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在国内制造的贫富分化,这时已经由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分化而取代。一边是强大的国际资本输出,一边是以国为单位的劳动和资源输出。在强大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面前,贫穷国家与发达国家讲自由?那就是被掠夺的自由!  
  但是也有人走另一个极端,因凱恩斯主义的“有形的手”与新自由主义“无形的手”对立,因而否定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这是极端错误的。经济现象更纷繁复杂的,经济手段层出不穷、接应不睱,经济利益是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争斗。对一定阶段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经济过程本质联系的揭示就是科学,不加环境区别,不加条件地运用,任何真理都会变成谬误。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有理论方法上的不同。马克思经济学方法,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人、人的社会关系放到历史的过程中考察,出发点是人,沿着人的劳动、价值、商品分析、资本运行过程、劳动者在资本运行过程中地位变化、资本运行的历史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的考察,从而建立了一套逻辑结构十分严整的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侧重用数量分析与实证的方法,在抽象与假定过程中,舍去了经济关系中人的属性,出发点是资本,劳动者没有“人”的属性,仅是资本运行过程中的生产要素。应该说,抽了人的经济学,对一家企业的管理来说,确实有用。企业中的人、财、物对管理者来说,都是生产要素。西方经济学在微观领域,特别是其企业管理学部份,确实有很多亮点。但是,社会总生产过程中,人不仅仅是生产要素,或者说,起主要作用的不是生产要素的部份。人在生产中是消费者,人是生产的主人,人的生产是手段,满足人的消费才是目的。  
  总体评价,西方经济学理论,是一种偏向资本的、代表强势资本利益的理论。正象马克思经济理论是偏向劳动者的理论一样。本书所遵循的理论原则是劳动与资本共享,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从书中的经济过程描述、经济原理的演绎、经济规律的发现,处处可以感受到,经济过程、经济规律是社会历史、经济环境的产物,经济应策手段往往有利益的不同,产生选择的多样性。但是,如果从劳动与资本共享、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本书所给出的应策手段才是唯一的。  
  货币迷局作者将在(《我的财富网》http://www.my688.net/forumdisplay.php?fid=4)开设《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专题讲座   2.边际效用递减律
  西方经济学体系是从边际效用分析开始的。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解为五个层次,效用就是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而边际效用是指最后增加的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效用。不管是商品也好,劳务也好,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满足社会需要的这些商品、劳务等的价格,都是由边际效用决定的。边际效用递减律无疑是个天才的发现。它确实反映了人们在满足需要时对价格衡量的一种主观心理过程。  
  西方经济学是以边际效用论为其理论的基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商品价格理论;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则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如果将这二者作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劳动价值论是从价值的本质、价值的绝对值方面来考察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并围绕着价值波动。劳动价值论更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价值的绝对来源。而边际效用论则是从需求的心理层面来考察价格的形成过程,它是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需求因素、一个相对量,本身没有客观标准。商品价格形成最终还是要牵涉到商品的成本、利润等范畴,而成本、利润的价格决定又在哪里?从边际效用的角度看,一部电视机与一瓶矿泉水,在满足边际需要的那一刻,可以有相等同的效用,但是它们的价格却永远也不会等同,此用边际效用理论就无法解释,而劳动价值论则很轻松地说明,因为生产一瓶矿泉水与生产一部电视机所花费的社会劳动时间不一样,它们的价值不同、因而价格也不一样。  
  边际效用论不能说明商品的绝对价值形成,但却能很好地说明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原因。如果我们能够区别出它的应用范围,那么它就是十分有用的经济分析工具,如果不加区别地普遍应用,理论漏洞就会十分明显。  
  3.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对商品的需求定义为具有购买意愿和具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而消费者为需求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该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当这种需求价格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数量的变化,在一般的情况下,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而商品的供给价格,是指生产者为提供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价格,取决于该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在一般商品供给与价格变化关系中,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均衡价格取决于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的均衡点。  
  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经济学的核心。它虽然以错误的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但却很好地说明了供给、需求与价格的关系。其实在这个地方作分析,效用价值论是可以被舍去的。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只说明了价格围绕着价值波动的原理,缺乏具体的供求量与价格关系的进一步分析。而作为单个市场、单个商品方面,这种分析是十分有用。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分析,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分析,为商品经济的微观经济管理提供了好工具。但是,也要注意到,由于垄断因素的不断增加,这个规律发挥作用的范围随着垄断因素的增加而不断减少。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由于利润机制的不同,这一规律并不能完全起作用。在资源品领域,如劳动力、矿产紧缺资源等方面,由于影响的因素太复杂,这些均衡规律的作用十分有限。  
  4.成本与利润
  在西方经济学对成本分析中,除了总成本、平均成本的分析外,引入了边际成本分析:  
  平均成本(AC) =总成本 / 产量=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 产量  
  边际成本(MC) = 总成本的增量 / 产量的增量  
  在数理分析中,边际成本曲线总是在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的E点相交。此表示当企业投资达到规模经济后,如果继续增加投资会引起平均成本上升时,一般会停止增量投资。通过边际成本分析,可以找到最低平均成本点,通过对生产函数的分析,可以对投入的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化调节,以达到最优的投入产出比。  
  但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源可以自由转移,一旦某行业出现超额利润,就有新企业加入,因此,企业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平均成本(AC)  
  这时的企业只能获得正常的利润,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不发生新企业加入的情况,产品可按垄断价出售,企业可获超额利润。  
  随着资本的积累与集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成为普遍的形式。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超额利润会消失。只有在寡头垄断条件下的长期均衡,超额垄断利润才得以保持。  
  马克恩经济学对剩余价值的各种形态,利润、平均利润和超额垄断利润也有详尽的分析。但分析中所使用的概念与西方经济学是有区别的。马克恩经济学认为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来源于可变资本的增值,商业利润、利息、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随着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有下降的趋势。而西方经济学中,用成本、收益分析取代利润分析,利息、地租、企业管理费等都包含在企业成本中,利润来源于全部的生产要素(包含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创造。  
  应该说明,从企业的管理角度上看,将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的管理全部视作生产要素,从成本、利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有它逻辑上的必然性,因为作为企业来说,劳动者只是一种生产要素,企业成本的一部份,舍去劳动者社会性的一面,有利于简化分析。实际上,在成本、利润、厂商均衡、生产函数、规模经济等方面的分析,也确是成为西方经济学中最精彩的分析,普遍地应用于微观经济中的企业管理中,并获得巨大的成功。而马克思经济学的建立在剩余价值论上的成本、利润分析,不是企业管理的视角,侧重的是劳动、企业的社会性方面,是从总体生产过程方面来考察。因此,微观经济学方面,西方经济学是强项,宏观经济学方面,马克思经济学从逻辑结构上来说更严密。  
  货币迷局作者将在(《我的财富网》http://www.my688.net/forumdisplay.php?fid=4)开设《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专题讲座 《货币迷局》讲座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须的选择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照例在11月27日举行了,会议选择了明年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认为这是必须的选择。  
  今年以来,由于中央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有关我国将要通货膨胀的言论充斥于媒体,给人们一种错误的导向。实际上也确有不少人误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将会收紧。其实,这些人仍是持有着西方货币主义的错误货币观念,也就是简单地认为通货膨胀与货币的数量相关。这些人不顾这种错误的货币理论观念己经给我国造成了2008年人造经济危机的事实(此见蔡定创《转型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体系与方法》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12/08/content_867146.htm)、(《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crd.html等系列文章),不顾我国的实际与美元所在国家的根本性的不同,在同时二个方面都犯根本性错误: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引起通胀,凡通货膨胀都要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应对。  
  为什么这二方面都是根本性错误?因为,在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足、人民币并不是国际储备货币的情况下,我国一直实行的对投资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本不会产生通货膨胀,而在某种情况下甚至是相反(投资过多、产能过剩,引起消费物价下跌)。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则不能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如果以紧缩的货币政策应对,则必然会再造2008年人造经济危机(见蔡定创《输入性通胀不可制,发展才是硬道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a6qu.html)。  
  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引起美元通货膨胀,为什么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则根本不会?此需要有《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理论原理才能解释:  
  首先,在《货币迷局》中,货币的发行是分为货币的价值与货币的调节发行二个发行窗口的,其对货币币值有着不同影响。必须要弄清楚,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那个发行窗口上的宽松?不分青红皂白地武断是对货币本质缺乏理解的表现。  
  其次,在《货币迷局》中,货币是分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我国目前货币政策所宽松的都是投资货币不是消费货币。投资过剩消费不足只会引起消费物价指数下跌。在房地产方面,过份的消费信贷会引起房价上涨,但此只是局部的,而且房价并未进入CPI指数。  
  第三,因资源瓶颈引起的物价上涨并不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如果用货币政策来应对是文不对题。  
  第四,《货币迷局》理论原理证明,在“双轮经济”条件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只会首先惠及股市,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加速作用,其机制原理、影响因素虽然比较复杂,但在一般情况下都不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如果因财富效应引起了通胀,更不能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应对。  
  《货币迷局》所揭示的货币运行规律证明,经济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必然有轻度的通货膨胀,这主要是因为劳动者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所引起的服务行业价格上涨因素起作用。在我国当前条件下,不正常的通货膨胀引发因素主要是输入性通胀:一是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捆绑,美元贬值会引起人民币通胀;二是国际垄断金融财团控制与炒高大宗期货商品价格,也会引起输入性通胀。股市突发过大的财富效应有可能会引发短暂的总供需不平衡,引起局部的物价上涨(例如房价),但此会因为“双轮经济”的互动平衡机制作用,在一定的生产时间周期内可以恢复平衡。 
  从这里可以看到,所有这些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都不是因货币政策造成的,因此也根本不是货币政策所能解决的。相反,如果盲目地动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必然引发经济危机,此己由《货币迷局》理论原理和2008年我国的人造经济危机的实际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