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60手机:古典式管理概论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0:33:09

2、王道——仁政——太平定律:以爱怀天下,以德治天下,以理服天下,以利养天下,修、齐、治、平尽在其中矣。能平天下,何愁不能平商贾?

古典式管理箴言: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最尊贵,政权第二,领导人第三)。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尽管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大多数帝王对孟子还是尊崇有加的。惟独明朝的朱元璋因为要突出君权,所以对孟子格外不敬,撤了孟子作为“亚圣”的牌位。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孟子的历史地位无法否定。现代学者甚至认为,孟子的“民为贵”观念不仅是民本,而且是民主思想的先声。不论是民本还是民主,恐怕都是当代企业家所必须认真对待的管理原则。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尊敬贤才,使用能人,让俊杰人才处于领导岗位上)。

一等的领导者使用众人之智,二等的领导者使用众人之力,三等的领导者使用自己之力。管理者都应当力争成为一等的领导者,尊敬贤才,使用能人,如此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之所以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人心)。

李自成的部将李岩曾经主张“收拾人心”,认为这才是致胜之道。中国人也早就流传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言。可是,现在有些企业家根本不把人心当回事,尽干些欺骗消费者、虐待企业职工的事,这些企业是不可能长久的,不可能做成百年老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赡养自家的老人,同时想到别人家的老人;养育自家的幼儿,同时惠及别人家的幼儿)。

企业家不能独占利益,在自己扶老挈幼的同时,应当同时想到一起创业的伙伴。所以,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让更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拥有股权,或者拥有期股、期权,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只有以利益纽带把人心凝聚在一块了,或者使得人才没有后顾之忧了,才不会出现管理层闹分裂、人才出走的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统治者如果能够因为人民的欢乐而欢乐,那么人民也会与统治者同欢乐;统治者如果能够因为人民的忧愁而忧愁,那么人民也会分担统治者的忧愁)。

管理者应当深入基层,与民同乐,与民同忧;企业家应当进入生产、营销的前线,了解职工的苦与乐、以及一线遇到的实际困难。所以,厂长站柜台、经理访客户、总裁下车间成为常事,日本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就经常赤膊上阵,与工人一块拆装摩托车。如此,企业上下才能团结一致,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3、修身——魅力领袖定律:惟有修身,才能服众;惟有成为魅力型领袖,基业才能长青。

古典式管理箴言:

孔子: “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修身要想到九个方面:看问题想到明智,听事情想到聪颖,脸色想到温和,外貌想到恭敬,言语想到忠诚,做事想到严谨,有疑义想到问别人,气愤时想到灾难,见到利益时想到道义)。

孔子阐述的是领袖的素质,管理者虽然并非个个都是领袖,但人人都应当学习领袖的品质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是,看问题要中肯不偏激,入木三分;听事情要听话听音,听出利害关系;不论遇到好事坏事,脸上都不要露出忧喜之色;要时刻保持谦恭的态度,说话不能冒犯别人;做事要周密安排,存在疑义的要问人;一时愤怒,会惹来灾祸。松下幸之助告戒,企业家不能为了利益而不顾道德,损害消费者以谋求短暂的利益等于自绝生路。

“君子无众寡,无大小”(君子无所谓人多人少,无所谓官大官小)。

管理者要有与人平等的心态,绝不能仗势欺人。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在中国却不容易做到,因为中国自古是个等级森严、官本位思想严重的国家,下级对上级阿谀奉承,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中国人没有人格平等的概念。孔子虽然提出了平等的思想,但是人们不太重视,董仲舒反而把儒家概括为“三纲”——君为臣刚,夫为妇刚,父为子刚,以此建立不平等社会。而现代的管理越来越注重打破官僚制、科层制(等级制),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总经理与一线人员直接交流。

“君子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威严而不莽撞)。

孔子还说:“君子不重则不威”,要求君子修身以厚重为主。所以,孔子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即君子给人的感觉应当有三种变化:从远处看他,让人肃然起敬;靠近他,发现他很温和,像慈父;听他开口说话,又发现他的言辞很厉害,掷地有声。孔子进一步阐述道:“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木讷,行为敏捷;“君子正其衣冠”——君子要衣冠端正整齐。

4、中庸——免于倾覆定律:不偏激,不极端,不暴戾,才能免遭祸患;深沉厚重是第一等品质;船走得太快,易于倾覆,企业扩张得过速,难免破产。

古典式管理箴言:

《半字歌》:

看破浮生过半,

半之受用无边。

半里岁月自悠远,

半里乾坤舒展。

半雅半俗人生,

半山半水田园,

半工半读半苦甜,

半儒半佛幽闲。

半新半古器物,

半华半朴衣杉,

人情半浓半清淡,

菜肴半丰半俭。

世事半明半昧,

思虑半近半远,

言语半拙半智贤,

心情半佛半仙。

饮酒半酣正好,

花开半时娇妍,

犹抱琵琶半遮面,

媚态半藏半显。

半思浪漫梦幻,

半想现实艰难,

半张船帆免翻颠,

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饶有趣味,

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

会占便宜只半。

此半字歌,作者不详。它反映了中国人的中庸思想。“中国”之“中”,在古代不仅仅指中原、世界的中心,更指“中德”(周公)、“中正”(《尚书》)。可以说,中庸、中和、中道是最根本的中华国民性。孟子说“汤执中”即商朝开国君王商汤做事,把持中庸中道,不偏激;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说太多了,会理屈词穷,不如谨守中道;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的品德是最高的品德,老百姓很久没有这样做了;他又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即君子做事不偏激,小人做事容易走极端。

儒家经典《中庸》也定义、阐述了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即喜怒哀乐还没有发泄,叫做中;发出了但不过度,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最高真理。实行中和,天地就各就各位了,万物就孕育生长了。可见,儒家把中和看作是根本性的真理。

企业家如果能够不张狂、不冒进、不盲目扩张,大概就算守住中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