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50处理器怎么样:赵欣欣:《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0:00:53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及反思

赵欣欣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战国策》;

2、掌握《荆轲刺秦王》文章前两段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3、用析读法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设计

一、导课

传说中,在神马还不是浮云的年代,有两种人最寂寞。一种人是高居于庙堂之上,享有九五之尊,每天被人山呼万岁的君王;另一种就是行走江湖,昼伏夜出,脸如严霜,眼若寒冰的刺客。那么我们今天的课堂,穿越历史的千年,去看看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当他遭遇了和他同样有名的刺客——荆轲后,这两位历史上的巨星相互碰撞,是否可以打破彼此的寂寞,谱写出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二、文学常识

《战国策》

回忆《战国策》相关知识。《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整理成辑,共33卷。属于先秦历史散文行列,以记叙为主。

三、正音

结合导学案学习准备第二题进行。(由学生回答)

四、分析全文脉络

由题目入手,看全文的中心事件是“刺”,围绕着刺字展开的有行刺缘由,行刺准备,行刺过程,行刺结果。分别对应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五、重点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并圈点出解决不了的字句

2、教师答疑,并在此过程中强调一些重点词语

   如:进兵北略地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

       虽欲长侍足下  岂可得哉  微太子言 诚能得樊将军首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状语后置

       金千斤行而无信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伤长者之意 (古今异义)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卒惶急无以击轲 固定搭配

       秦王必说见臣 通假字

此时文意已经疏通

六、分析文章内容

问:文章第一段非常的短小,读起来却非常的有气势,为什么?

(即:分析6个动词的好处)

说明了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形势岌岌可危,使全文一开始就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之中,同时也奠定了主人公后面的悲剧命运。

七、利用析读法,分析人物在开端部分展现出来的部分性格

太子丹:急躁

荆轲:  讲信用(“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此句体现他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

心思沉稳,虑事周密(行而无信,要樊头与督亢之地的地图),

果敢(对应太子的“不忍”)

胸有成竹(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故事的开端部分,明白了刺秦的原因。但是由于太子丹的不忍,会把事情推向那种发展地步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析。请同学们课下自行预习文章的第二部分——行刺准备!

 

板书设计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开端 行刺缘由(1-2)

发展 行刺准备(3-9)

高潮 行刺过程(10-17)

结局 行刺结果(18 )

 

 

太子丹:急躁

荆轲:  讲信用;心思沉稳,虑事周密;果敢;胸有成竹

 

教学反思

当今中学生有三样害怕的东西:写作文、周树人和文言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讲得过多,以至于原本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我也并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扬自己的自主性,自己解决!比如读音问题,在他们读不出来的时候,没有让他们当场自己查字典,而是直接告知答案;翻译问题,在学生自行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后,不会的问题,没有给予时间让他们小组内解决;在总结文言现象的时候,并没有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而是一段过去,所有的种类包括在内,这样不能使学生反复熟悉文章内容。所以较好的方法应该是——分类别进行:如分为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类别,先让学生自己查找,然后小组间讨论,加上组与组之间相互补充,最后再师生共同完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反复熟悉文章,而且还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另:教学的进程也比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