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酱说兔子氪金眼:关于数学课堂学生语言训练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7:41:53
关于数学课堂学生语言训练的思考2007-12-25 15:38

关于数学课堂学生语言训练的思考

沈北新区石佛小学   张杰

      不少教师都慨叹现在的数学课太难上了,原因在于它本身不及语文课那样充满丰富多彩的语言,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教师干“启”学生却不“发”,无论对知识掌握没掌握的学生,几乎青一色地保持缄默。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无法达到情绪上的共鸣。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而且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长此以往,学生只思考不表达最后甚至连想都懒得想了。那后果将是多么可怕!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又将从何谈起?因此,要想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发。为了及时得到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校正错误,及时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激发学生“多说、想说、会说、”的欲望,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语言训练,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理解与掌握。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又通过设计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2.促进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简单的整数加减法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纵深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纵深发散。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呢?、

    一、 为学生从“不说”到“说”搭好桥梁。

数学“语言”教学中,学生的“说”需要教师“铺路搭桥”,尤其是初学“说”的学生或“说”得不太好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扶助,不让他们有心理压力,激发他们敢说,想说,有话可说。教学中应对“初学说者”或“说得不太好者”给予鼓励和扶助,使其充满信心,增大勇气,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如当学生说不出时,教师应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说的。”;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教师应帮助地说:“不错,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地方,答案就更完整了。”;当学生说错时,教师应友善地说:“没关系,你可能某个地方混淆了或搞错了,再想一想。”;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更应该给予鼓励:“你真肯动脑,有新意。”如此坚持下去,学生“说理”定能大胆,而且不断完整,条理清楚,“数学说话能力”将不断提高。

另外,还要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学生会不会说,想不想说,关键在于教师的教与导上,方法得当,诱导有力,学生自然能明理。明了理的学生中,一部分会说,一部分是“牛皮灯笼肚里亮”,心里好象知道,嘴里却表达不出来或说不清。如果教师点拨得力,训练有力,这部分学生也是会说,也很想说的。

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如,一次要学生回答填空问题:“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2,这两个偶数分别是( )和( )”在解答时,一位同学说:这两个偶数是40和4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也就是说,这两个偶数和是82,差是2。82减去2的差除以2等于40,40是较小的偶数;40加2等于42,42是较大的偶数。所以这两个连续偶数是40和42。第二位同学回答时说:我是用两个偶数相加凑出来的,我想这两个偶数都应该接近82的一半,所以一个偶数是40,那么另一个偶数就是42。第三位同学说:我想,根据两个偶数的和82,可以求出这两个偶数的平均数是41,41是奇数,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那么和41相邻的两个偶数,一个是41减1等于40,另一个是41加1等于42,40和42是连续的两个偶数。学生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显然,说想法的过程就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说想法,培养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二、具体训练方法:

     1、在某些貌似语文课的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说得丰富多彩。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时,教师可将学生带到操场上上一节室外课。首先让学生找一找哪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哪边是太阳下山的方向。当学生辨认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后,自己再转个角度口头表达一下此时哪边是东、南、西、北。接着让学生找一找学校的东边、南边、西边、北边都有哪些景物和设施,自己最喜欢哪边的景物等等。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完成了知识目标,同时在这样的自由课堂上畅所欲言,俨然一堂集数学、语文、活动于一体的综合课。学生能不喜欢吗?学生能不积极参与吗?学生能不乐于表达吗?

      2.在公式、法则和性质的教学中,训练学生说推导过程。

有些教师在教授公式、法则和性质时,通常图省事便直接把结论写出来让学生背。学生往往一头雾水,摸不着前因后果,模模糊糊地模仿着用。这样不仅失去了说的机会,连质疑的权利都被扼杀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教学要彻底摆脱“死记硬背和照搬套用”的模式,要注意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情景,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不妨让学生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思考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最后由学生正确完整地表述:由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来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来梯形的高。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所拼成的,每个梯形面积正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面积是(上底+下底)×高÷2。

      3.在应用题教学中,训练学生说思考过程。

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说思路过程也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如“养殖场养鸡567只,比鸭子多48只。鸡和鸭子共多少只?”要求学生说,鸡比鸭子多48只就是鸭子比鸡少48只,通过这个条件能求出鸭子的只数,用减法计算。再将鸡的只数加上鸭子的只数,就是所求的总只数。

      再如“小红有5本故事书,小明的故事书是小红的8倍。小明有多少本故事书?”引导学生说这道题实际上就是求8个5 本书是多少本书,用乘法计算就是小明故事书的本数。

在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一方面可以形成互相交流的气氛,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语言”及时了解学生的领悟情况,为调整教学提供依据。

总之,数学课中加强“语言”的训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爱表达的良好习惯,提高说话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能有利于构建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课中加强“语言”训练,对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信,只要全体教师的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定会在数学教学殿堂中添加更加辉煌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