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巢城城主为什么吃奶: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和“八大金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8:55:41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何应钦、刘峙、钱大钧、顾祝同、蒋鼎文。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何应钦、刘峙、顾祝同、蒋鼎文、张治中、陈继承、钱大钧、陈诚。
  一,五虎上将第一名、八大金刚之魁首何应钦:
  此君原系黔军军官,黄埔建校,得出任教育长的好友王伯龄推举被聘为黄埔军校总队长兼总教官。从此开始由地方系军官加入国民革命军,成为中央正规军的新起将领。且在黄埔系当中,有蒋何并称(类似共军中朱毛吧),位极人臣的崇高地位!故虽说列八大金刚之一,实际作用与地位远超过其他诸人之上。何谢世时,国民党官方谓之为“英特之才,文韬武略的一生”良非过誉。何军事才能极高,在八大金刚中堪称第一,在东佂、北伐、中原大战、乃至抗战各阶段均战功显赫,着名的“松口战役”、“龙潭大战”、中原大战时令何键让出长沙西向运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最终使桂系完败的妙着足见其用兵如神(不在小诸葛白崇禧之下),抗战时亲自指挥的湘西会战、桂柳反攻战均高奏凯歌,这里还不包括他作为国军主要军事领袖对其它重要战事的高层决策谋划与指导之功。抗战后,何被边缘化,内战关键期,何却被安排出国任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近两年,等他1848年3月回国,5月出任国防部长职时,国共两军的态势,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何纵有天大本事,也无能为力了,有时我假设,如果内战时何一直居于国军中枢,或许国民党可能会是另一局面了。至于何与蒋的关系,合而不同伴随始终,何作为江西人的后裔,忠诚是其本质,但其所忠者乃国民政府而非蒋先生,所谓与蒋互相利用,累出异心,也就很好理解吧,至于,由于其代表国民政府签定的《何梅塘沽协定》,被无知者指为卖国贼,亲日派更是无稽之谈,因为那协定符合当时基本国策,所谓弱国无外交,对强敌暂时容忍退让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况且那协议也是经国民政府所批准的,现在仍有人以此来诟病何应钦,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二,同时列名于系“八大金刚”、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刘峙:
  二次东征胜利后,蒋介石曾谓:“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关键,刘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大幸也。”其实这只是刘峙累累扭转战役关键而成革命前途大幸之始,其后北伐时的龙潭大战、蒋桂之战、蒋唐之战、中原大战乃至后来鄂豫皖剿匪均赖刘峙率部扭转战局而完胜,所以有常胜将军之誉。故蒋先生始终将刘视为致敌于绝境的杀手锏来使用,且多次得手(只是无力回天的徐蚌会战例外),致大小军阀、GCD对刘恨之入骨,臭败不择手段,至今不绝于耳、累见不鲜。别有用心者攻之最力的莫过于抗战军兴的河北阻击战,这本来就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又无险可守,故毫无取胜可能的平原阻击战(其实作为名将,刘的表现已很不错了),因为刘峙没死在战场、也不是最后一个撤离战场、其所部又没正中日寇下怀而致全军覆没(相反结果正是很多人所希望的)就被无耻之徒们扣上了屡战屡败的“长腿将军”帽子!至于,内战初期的中原剿灭李先念部及豫西的定陶战役,刘也称得上大胜小失,却被莫名其妙的撤职(当时就有人为刘峙鸣不平,不过刘当时也无心恋栈),这也是蒋先生自废干城之错举之一吧?两年后,刘峙有被起用为徐州剿匪总司令,接着就是徐蚌会战,这种决战中的决战,刘能有多少指挥权,起多大作用只有天晓得,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刘绝不该负主要作用,而且由于其坐镇打得比其它两大战役惨烈的多得多!要而论之,八大金刚中,抗战前地位刘地位仅次于何应钦,无论军衔授衔级别与次序、任中委次序及任封疆次序均列第二,且其他六大金刚都较长时间归其节制,由于刘为人忠厚不揽权,从不刻意培植属于自己势力集团,所以后来地位被老部下顾祝同、陈诚反超也是意料中事,但基本与军事才能尤其战力无关。另,所谓刘素有贪婪名声,敛财有方,诚属无稽之谈!因真那样,堂堂刘总司令何必要流落到印尼,又何必与小夫人一起当小学教师艰难度日呢?刘将军自食其力的艰辛,让谎言不攻自破
三,同时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顾祝同 :
  有“军中圣人”之赞誉的顾祝同,此人早年与刘峙有何应钦手下哼哈二将之称,但地位并不平等,顾虽长于刘一岁,但却归刘节制前后历时有四、五年之久,其北伐及中原大战诸役取得的战功,都是跟刘峙功劳联系在一起的,中原大战之后,二人渐脱离统属关系,除了刘峙打好基础的对江西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及后来几乎等于关起门打狗剿灭皖南新四军,顾基本就没取得什么显赫的战功,甚至国民党的战史学家给他评论为:顾军旅生涯,用兵以稳健着称,奇谋为短,故战绩不重,建树不多。顾后来地位渐能超越刘峙绝不因为军事才能高,而是在内心中城府深,工于心计,而外表又谨慎谦和,锋芒藏而不露,似没有表现欲,真高!有人说:顾祝同最善于揣度蒋介石的心理,平时学着蒋介石那种装模作样的姿态,连钱大钧都说顾祝同有“道学”,“令人敬佩”。顾一生对蒋表示服从,调他的工作从不还价,所以在蒋政权中顾以“服从心好”着称。就连何应钦都说:“顾墨三百依百从。”而西安事变时,他与刘峙地位消长的关键性转折点,当时二人同时被国府派刘峙、顾祝同为讨逆军东路及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刘峙表现得很积极,顾则并不是那么起劲。刘对宋子文兄妹的意见置之不理,顾则满口赞许。因此在西安事变后,顾在蒋介石心目中更觉得可靠些,从此他的地位就能与刘平起平坐直至后来驾而上之了;顾祝同能最终超越刘峙恐怕还因为他抓部队,虽然没有陈诚那样露骨,但与何应钦、刘峙形成鲜明对照,这也为他内战开始后爬升到高位打下了坚实基础。顾行政能力也不太强,其江苏省政府主席时,一上任就弄得一塌糊涂,由民政厅长赵启绿经手,公开卖县长、公安局长等职位,以地方的好坏定价格,在上海租界交款。又有人说:“他只能带兵打仗,搞政治是外行,给他当省主席,这是委员长对他的安排,否则将来履历上不好看。”这倒是实在话。内战中历任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可谓手握军柄,其表现如何,大家心里自然有数(如换成何应钦不必如此),去台湾后,开始时地位依然显要,96岁高龄去世。
  四,同时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蒋鼎文:
  中原大战时,率部奔袭于陇海、津浦两线及其中间地带,忽左忽右,迂回挺进,神出鬼没,有“飞将军”之称的蒋鼎文,在八大金刚中,蒋鼎文和刘峙关系最好,作为东征时出生入死的同志与上司,刘几次关照过蒋,如1927年10月,刘劝已是第一军第一师代理师长的胡宗南让出位置给老师蒋鼎文(不知何故,蒋鼎文当时已脱离北伐军序列被边缘化,并许诺给胡师长实缺,不久胡果真任二十二师师长、可谓皆大欢喜),后蒋鼎文还升任该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职;另一次是刘在赣鄂闽湘粤五省剿总北路军总司令位置上,保举蒋任该路军总指挥,这对蒋鼎文不久顺势出任总东路军总司令极为关键,可以这么说没有刘的这两次帮助,蒋发展肯定会受些影响吧!关于蒋鼎文,我一直认为他是个大英雄,蒋能打仗能玩女人能赚钱还能狂赌,样样精通,怪不得,蒋任陕西省府主席时,连日军都会在黄河北岸济源一带,到处张贴蒋鼎文一手抱美人,一手提钞票的宣传画,此之谓:真名士自风流,惟大英雄能本色!据说,这也帮了蒋鼎文拒任徐州剿总司令正忙(传说中蒋介石当时是首选想到让蒋鼎文任徐州“剿总司令的,但参谋总长顾祝同倒认为蒋鼎文日嫖夜赌,挥霍无度,已不堪重用,蒋鼎文本身也以健康为由,坚辞不就,所以才最终作罢,但不知是真是假,此暂存疑)。单就军事才能而言,作为首批二级上将之一,便可知他在八大金刚中占上乘,在国军战史上也载有“勇敢善战的记录”,但由于1944年上半年,其在河南据敌失败而引咎辞职(他自认这次失败,是“治军从政四十年来最大挫折”,不过平心而论,在一马平川的大中原,面对那样的强敌,不失败也难,如1937年他的好同志刘峙也是这样)成为八大金刚中失去军事实权最早者。另外,蒋鼎文在解决福建事变、西安事变以及后来经商,都有声有色,在这里也记上一笔!
  五,同时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钱大钧 :
  儒将风流的钱大钧,北伐前,其在八大金刚中地位仅次于何应钦,曾代理黄埔军校总教官,甚至代理过教育长并代行校长职;两次东征时表现极为出色,二次东征时有以六连士兵破陈炯明的四千之众的传奇,于1926年1月20日,师长何应钦升任第1军军长,由第1师副师长兼参谋长钱大钧递升师长时,刘峙就是他手下的团长,由此可见,他在当时在军中地位。只可惜,北伐开始后,钱留守后方,成为八大金刚里未直接参加北伐的唯一,这也差不多决定了钱后来发展方向,此后的历次新军阀混战、剿匪战役,钱也从来就不是蒋系一线主力将领,故战功不着,所以,国民政府35年首批授衔时,钱只被授予中将,后来加上将衔,但到死都没晋为正式上将。此后任职也多参谋参议秘书主任教育长之职,与战略性部队长职务无缘。此人生性儒雅,颇有书画诗词修养,重视仪表;虽不善言谈,也无不良嗜好,所谓一派儒将风度,看来蒋两任其为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也是知人善任之举!钱风流倜傥,连续博得吉安老同盟会员欧阳耀如的长女丽藻与三女生丽的芳心,娶为大小夫人,钱日拥美貌的姐妹花,可谓人人称羡。抗战结束后出任上海市首任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去台后转向于体育事业,对台湾体育事业贡献巨大。我总觉得钱之性情与经历都颇始我党的陈毅将军,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六,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中的陈诚 :
  东征时“三炮起家”的陈诚,实在说,也许因为其所学专业太偏或年龄最小,这个小个子浙江人,虽然很能干,在对江西苏区第四次围剿之前,任军职总比其他金刚中的多数晚一拍,因第五次围剿战绩突出,才开始加速度跃升,加之陈诚培植了在国军中央军中势力很大的土木系,至抗战初期便一跃成为国民党军政两界第二号人物”,国民党内部有“蒋介石的替身”之称。此人严于治军勇于任事,有国民党中实干家与战术家之誉,1835年后,主持陆军整军、指挥淞沪抗战、督理武汉防务、坐镇陪都门户、策定远征、经营台湾均能尽心竭力尽责。但平心而论,陈只是实干家与战术家而非出色的战略家,在战略眼光上,他远不如何应钦,所以,陈在参谋总长任内,以他为主指挥的内战就失分很多,换句话说,国民党惨败陈要负较大责任。总觉得内战那会,陈诚最适合的还是做行政院长,或者当国防部长也会很称职,可做参谋总长不大合适。另外,陈的特殊经历、背景与抱负使他与其他金刚,尤其是何应钦比较紧密人关系不是太和谐,只是和相对圆滑的顾祝同、张治中两人看似还过得去!
  七,同时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张治中 :
  被毛泽东称为“专做好事”的“和平将军”的张文白(不知这算不算是对蒋系八大金刚之一的张某人的反讽),而他的故主蒋先生则谓:“文白无能,丧权辱国!”,这位曾经的蒋先生帐前的红人,成为毛先生坐上宾后,蒋慨叹“别人背叛了我犹可说,文白竟然如此!”,有些人还称:“张是一个很传统的儒家人”,能说出这种鬼话者除了比文白还更无耻外,还更加地无知,因为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贰臣在儒家中意味着什么?!还有无耻之徒甚至为张做贰臣开脱,说什么:张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我就不知道那时候张算那根葱?),他后来能叛蒋是因为一生只忠于的是孙中山先生而不是蒋介石(无知者就没想到他即便叛蒋有理,叛中华民国总是铁板钉丁了吧)?仅就军事才能而言,张在八大金刚中也属最下乘,中原大战、凇沪抗战、福建事变以及后来凇沪会战表现多是临时应景凑数性质,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可书的战功,而且或许自感不是带兵的料或蒋素知他根本就不是带兵的料,所以每次战役结束(或未等结束)即被解除或请辞兵权,据说很多国军师团长都回忆张在淞沪会战期间贪生怕死,不知是真是假?还有他任湖南省主席时的那场令人发指“长沙大火”,要是他后来没投共,共产党所写民国史书,负主要责任者恐怕张是跑不掉的,而本来负责任应该更小的重庆隧道惨案,而时任重庆卫戍总司令的刘峙在我朝及无知看来几乎就成了罪魁祸首,比造成惨案的元凶日本鬼子罪孽还深重,嗨,真是没办法,谁叫刘至死反共呢?一句话,八大金刚中,刘峙现在最被臭败,因为他最反共,而张文白最被美化,因为他从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与共最友好,最后还投了共,皖人啊,真拿你们没办法……
  八,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的陈继承 :
  陈继承在黄埔时起点并不低,1925年4月成立党军第一旅时,八大金刚中,其地位仅低于旅长兼团长的何应钦,与蒋鼎文、顾祝同同任营长,刘峙还只是陈营的党代表,而陈诚、张治中还要低些,但陈继承与其他诸人比发展最不顺利,到后来基本就是成了刘峙、顾祝同、钱大钧等后面跑龙套角色,1931年7月,陈虽然也曾接替顾祝同任第一军长,但此时第一军只是一个番号而已,连一个军直属部队都没有,属于加官晋爵的性质。虽然在编制表上明确配属了第一师和第三师,但是这两个师陈继承从来就没指挥过。他当然参与了很多战事,却没什么关键的地方。唯一出彩之处,要算1934年5月,任湘鄂赣边区剿匪总指挥时对中共湘鄂赣省委的围歼。1935年被授予中将,且到死未晋升(在八大金刚中绝无仅有),另外,其余金刚均任过封疆,而陈继承又是例外,后去台,52年退役。
  民国将领,多如牛毛。所谓蒋之嫡系,也不计其数。黄埔精英,为忠于校长,成功或成仁,皆为蒋家王朝卖命。然能得蒋真正青睐、视为心腹者,却又屈指可数。关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有多种说法,“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
  一虎刘峙,字经扶,看到此虎的字,就不禁让人想起经不起的扶的刘阿斗,巧了,他俩一个姓,很可能也是刘汉皇室的后裔。刘经扶上过蒋委员长的母校保定军校,进入黄埔充当战术教官,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说来也怪,天佑吉人吧,刘峙从北伐到中原混战一直顺利,有“福将”和“常胜将军”的美称。当然刘峙的官职、军阶一直领跑着其他四虎,确实在蒋先生面前大红大紫,一直圧着下面的顾祝同。西安事变暴发,刘经扶受不怀好意的何应钦指挥,积极准备炮轰西安,但结局是蒋介石活着回来,刘经扶大呼受骗上当。一直以忠孝自居的蒋先生岂容得你犯此错误,从此刘峙在蒋面前人气大落。抗战中,刘峙因惯于逃跑,博得了“长腿将军”的雅号。然刘将军一生的光芒毁在了与共军交战的徐州战场,战败后曾流落到东南亚做小学的中文教授来混饭吃,后来去了台湾,蒋介石封了个养老头衔“总统府战略顾问”。纵观此虎,虎头蛇尾。
  二虎顾祝同,字墨三。此虎小刘峙一岁,升迁与一虎哥大致相同。关于顾墨三,有一事传闻,说其任黄埔教官时,因衣衫不整出早操被蒋校长罚跪,粗心的蒋校长竟忘记了叫他起来了,结果顾墨三下直跪到第二天的早操,蒋校长知道了很是感动,觉得此人忠诚可用,于是顾祝同成了蒋的心腹。真正让蒋校长刮眼相看的还是西安事变,同样被何应钦委任讨张杨司令的顾祝同,听信了宋家兄妹的话,没有向一虎哥刘峙学习,结果蒋从此更加重用顾祝同了,被委任为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去台后又进衔一级上将,这是去台后不多见的。顾祝同铁杆反共,皖南事变的主要操作者就是他,平日和保定同学叶挺称兄道弟,背后却下黑手,这一点尤似其主蒋委员长,是新四军将士的死敌;顾祝同重用乡党,韩德勤、王敬久、顾希平,均在其手下升迁,连上海滩苏北大亨顾竹轩也和他拉上关系,甚至与黄金荣、杜月笙叫板,在这方面顾祝同也学习了蒋校长的风范;顾祝同私生活更是不检,身边女人也换了不少,但在台湾晚年到读起孔孟的圣贤书来了,为很多人嘲笑,这与蒋介石晚年装作慈祥老者如出一撤。顾祝同活了94岁升天,也应了中国老百姓的俗语,“好人不长寿”。此虎一生,顽固一生,反共到底。
  三虎蒋鼎文,字铭三,此虎小墨三三岁。与上面两虎相比,蒋铭三虽不是保定出生,但有着浙江身份的优势,入黄埔做教官。中原混战时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人称“飞将军”。西安事变陪蒋共患了一次难,按理说蒋铭三有着更美好的前途,但此虎不争气,私生活与顾二哥比起有过之无不及,狂赌滥嫖,曾染性病,他手下有一专门医生为他治病,可能是日夜挥霍的原因,力不从心,与日本人交起手来一溃千里,成了真正的飞将军了。在全国人民的叫骂声中,蒋鼎文辞职脱离军界,改为经商,也红红火火,真是人才。曾办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看起来蒋鼎文要走向名主了,但最终还是去了台湾,与刘峙一样,蒋介石为其养老。
  四虎陈诚,字辞修,是五虎中年、龄最小的,1898年生,与我中共元帅彭德怀同龄。陈辞修沾了保定军校和浙江身份的两块牌子,是五虎中与蒋介石最亲的,离最高权力最接近的一虎。陈辞修也从黄埔教官开始了军事生涯。相比其他四虎,陈诚的升迁一直是慢一个节拍,不过,陈诚的老婆可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凯的女儿、宋美龄的干妹妹,陈矮子(身高160CM)最终取代何应钦成为国民政府党政军的二把手。说实在的,陈诚在军事水平确实不怎么样,尤其是与共军的交手一直比较失败,最后倒在与林彪较量的东北战场上,后被蒋介石派去经营台湾根据地,做得较出色。到台湾后的陈诚一直做到了行政院长、副总统的职务,不过到此为止,蒋介石真正想培养的人还是太子蒋经国。陈辞修可谓英年早逝,67岁就走了,这也为蒋经国的横空出世减少了一只拦路虎。
  五虎卫立煌,因卫不是蒋的所谓的嫡系,我只好让他屈居第五了。卫立煌非保定军校、非浙江、非黄埔教官,是标准的行伍出生,早年投奔粤军,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的警卫。22岁做了营长,因太年轻,蓄了小胡子以示老成。在北伐中屡建战功,但怎耐蒋委员长欺他外人,得胜仗往往不得志。卫立煌与陈诚老弟算是有缘,两次接替陈诚的职务,不过最终在东北还是替蒋介石背了一回失败的罪,加上他在抗战时曾与八路军司令朱德眉来眼去,新愁旧恨,老蒋将他撤职查办。最后在李宗仁的帮助下,逃到了香港。建国后几经斩转,回到了大陆,算是与上面四虎不一样的结局吧!我觉得五虎上将,主要还是指蒋介石早期夺取权力和新军阀混战时所依靠的将领。何应钦是与 老蒋同时代的人,并留学日本,他的地位、能力也一直比这五虎高一个档次,我觉得他还是不能与 这五虎并排,有点“屈尊”。有的以黄埔一些学生来排,其实也不妥,黄埔学生成名除了胡宗南较 早,像杜聿明、宋希濂等大多数都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才出威名,并且军衔大多是中将,也不能排五虎上将。我觉得除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也找不出比较合适的人来代替这五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