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长空破解版:课堂观察于如何评价一堂好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4:54:42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了解教与学行为的基本途径。好课的基本要求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性、有个性、有待完善的课。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了解教与学行为的基本途径。近年来,课堂观察问题在国外的相关研究和教师教育课程中越来越受重视,把课堂观察的能力与技巧视为教师必备的一种重要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显得相对滞后,相关的研究也没有广泛开展起来。而在学校实践中,有相当多的教师在进入教学现场时,由于缺乏足够的课堂观察能力,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挫伤教学积极性,影响个人工作成就。因此,应对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与技巧进行积极的倡导与探讨,以便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础。
一、课堂观察的重要性
从总体上看,课堂观察的范围很广,既可以是动态的教与学行为,例如师生互动情况、教室内课桌椅的摆放、教师上课站立的位置、学生的学习反应以及教室布置等;也可以是静态的对与教学有关的文件资料的理解,例如教材、教具、教科书、讲义、教学计划与课前准备、讨论,甚至是学生的学习档案等。课堂观察的方式,既可以是现场的直接观察,也可以是利用录像带的间接观察。另外,观察者除了上课教师本人外,还包括学生、同伴与专家学者等。课堂观察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对促进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对于教室内所发生的事件,只有进行有系统的课堂观察,才能维持课程能顺利的进行,包括教学的管理与学生的参与,并获得正式及非正式教与学评价的资料等。因此,课堂观察对于教师而言,是诠释、理解课堂事件背后意义最直接的途径,与其他行业的人,具有更高的专业价值与必要性。
其次,教师除了观察自己班级的学生行为,以及教室内的互动情况之外,还要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课堂观察主要是通过有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以及观察后的讨论、分析、批判反省,使教师从中获得教学反馈,将教室内的事件意义化。因此,课堂观察对于教师的专业学习,能发挥极重要的功能,包括反省教学行为,形成尝试新想法、再确认或修正既有教学方法的动机等。
第三,长期以来,教学是一门独立较大、强调个人技能的专业,这一专业特性容易造成教师在经过若干年的工作后,产生封闭、缺乏反省的心态。系统的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提供教师有效的反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避免教师专业发展出现过早停滞的状态。许多研究证明,教师接受课堂观察反馈后,确实使他们积极地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及行为,而且更能知觉到个人教学的优缺点,以及他们的班级功能如何,因而可以实现他们想要改变现况的意愿。
第四,由于所有的真实教室生活,都处于一个复杂、不确定、不可预测的状态,会带给上课教师极大的专业挑战。因此,尽管是一位资深的经验教师,也无法对具有高度个性化的教学情境,完全的加以掌握与理解。都必须通过敏锐、高洞察力的双眼,对教室生活中各种外显及内隐的变化,预先觉察事件发生的可能,以及何种经验正在学生身上形成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有效的现代专业教师。
第五,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反应,以及学生问题出现前的征兆,还可以感受班级气氛的形成、学生次文化的发展、以及学生同伴间的互动状况。这些资料都是作为了解学生,以及进一步辅导学生的重要依据。另外,课堂观察可不限于对教室内情境因素的观察,还可扩大到对校园内的整体软硬件环境的观察,察觉各种学校文化对于学生可能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既是掌握课堂教学质量不可遗漏的重点,也是课堂观察功能的延伸。
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们"新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①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上课以前和下课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②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
③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④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⑤有个性。我觉得我们一堂好课中教师要张扬个性,不能千篇一律,不要把教学模式化而是要充分体现教学个性化,也就是说:一堂好课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树立特色意识。那么,这种特色意识,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充分体现。我感觉这种创造性应该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体现在教材处理上;二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编制和优化上;三体现在自己独特的学生喜爱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上。那么我觉得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特色意识,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我想这样的课,一定是一堂学生喜爱的课。也是一堂成功的好课。
⑥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象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他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现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身上,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首先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没有学生的参与,或参与不够,就算不上“主体”。考察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上讲,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其次是学生的交往状态。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放飞心灵的天空。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最后是学生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这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每一个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慢生”“后进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得其所。
评价一堂好课应该是“取得了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的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树立主体意识,把教师的教真真切切的转变为学生的学。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掌握了知识,有发展了能力。因此,我们在反思自己的讲课或者评价别人的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变化,而不是光看教师如何的讲课,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丝毫的变化,那么这个课堂也就没有丝毫的意义。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重要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一堂课的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与现代教学观
评  价  标  准
一、教学目的       (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新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难点地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教学程序       (体现主体意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力。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现。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       (体现训练意识)
1、精讲精炼,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新课标”。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校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情感教育       (体现情感意识)
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新能力。      2、注意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五、教学基本功     (体现技能意识)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正、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教学效果       (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七、教学个性       (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