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兽男孩:瑶族风情之瑶族节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1:34:27
盘王节


  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海内外的瑶胞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
  在湘南、湘西南的江华、蓝山、宁远、江永等县瑶族地区,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调盘王”)。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一般为双人或四人对舞。关于盘王节、盘王歌以及长鼓舞,都有它们源远流长的来历。
  有关瑶族地区过盘王节的古老风俗,早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唐代刘禹锡的《蛮子歌》、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典籍都有载述.《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庙前,会男女之无实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瑶。”“踏摇”即是“跳盘王”(还盘王愿)。
  瑶族民众为什么要在每年农历十月间祭祀盘王并唱盘王歌、 跳长鼓舞呢?据至今仍在湘南江华瑶族地区流传的民间传说《十月十六调盘王》中讲,相传在古老的年代,瑶胞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存子孙平安,许下大愿。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很快就靠了岸,瑶人得救了。这天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盘王的生日。于是,上了岸的瑶民就砍树挖成木碓,把糯米蒸熟舂成糍粑。尔后,大家唱歌跳舞,庆祝瑶人的新生和盘王的生日。从这以后,瑶民就把这一逃讪为“盘王节”。另据流传在宁远县瑶族地区的传说故事《长鼓舞的来历》说,盘王死后,官家欺压、逼迫瑶胞,中夺瑶山岭土。瑶上告状,禀帖(状纸)总到不了金鸾殿(皇帝)那里。后来,聪明的瑶民想了个办法,把禀贴藏在长鼓里面,闯州过府去打长鼓,表演民族民间技艺。这样,瑶民好不容易才到了京城,上了金銮殿,打开长鼓,取出禀贴,才把状告准。以后,过盘王节时,瑶胞就跳长鼓舞,唱《盘王歌》,并且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1984年8月,瑶族代表商定把祭祀节日“跳盘王”确定为“盘王节”,并确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1985年金色的秋天,全国各地瑶族代表和民间艺人在广西南宁的联欢会上欢聚一堂,欢度瑶族有史以来第一次全民族的盛大节日——盘王节。



赶鸟节


  瑶族多在山上居住(有所谓“无山不瑶”之说)。我国南方山上树木繁茂,鸟类群聚,因此,瑶民与鸟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所以,瑶山传承着与鸟有关的风俗和传说就比较多。以前的农历二月初一,繁忙的春耕还未开始。这一天,江华瑶族民众穿上本民族的节日盛装,愉快地开展喂鸟、比鸟、歌鸟等活动,欢度敬鸟节。他们一方面祝福鸟类快乐、繁衍;另一方面也学习鸟类自由的生活。清晨,瑶胞像汉族过年那样兴高采烈,大人小孩全忙开了,把自家做的圆糍粑一个个地插在房屋的四方和田土的四角,心里不停地默念着传统的“祝词”:
    鸟神王,鸟神王,
    你的生日我不忘。
    吃饱吃好耍个够,
    为我农夫大帮忙。
  “祝词”朴素地表现了瑶山民众对鸟的特殊情感。敬祭完毕,瑶民一家才坐在堂屋里火塘边,欢欢喜喜地吃糯米粑粑。早饭以后,男女老少成群结队,高高兴兴地去赶“鸟会”。风雨无阻,十分热闹。
  传统的鸟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于奇特的魅力。一般都有比鸟、歌鸟两项活动。“比鸟”,是甲、乙两方把各自的鸟笼挂在一起,双方的鸟便会搏斗起来,越斗越凶猛,越斗越精彩,观看的人们不断喝彩,斗赢一方的鸟主自然更是高兴,其鸟获得的赞美也更多。
  “歌鸟”更富于情趣。主要是以鸟为由,以歌为媒,男女青年对唱瑶歌,选择伴侣,自由恋爱,缔结良缘。在传统的鸟会上,那情意缠绵的歌声缭绕云端,成双成对的情侣笑逐颜开……
  旧社会的瑶山被“山主”(财主)霸占着,也被鸟兽损害着。为了摆脱贫穷困苦,瑶族劳苦大众把善良的愿望寄记于美好的幻想之中,因此,有些地方过的是敬鸟节、麻雀节,更多的地方则过着“粘鸟节”(用圆滚滚的米汤粑粑把棍子戳起,插到自己菜园里,免得鸟儿来啄菜吃——如果来啄菜吃,就会把鸟儿的嘴巴粘住)、赶鸟节”。新中国以后,特别新的历史时期的,绿化家园,绿化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随着绿化工程的深入开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改良和爱鸟、保护珍禽等工作被人们所重视。因而,广袤的瑶山的敬鸟节也就具有了新的涵义。


尝新节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早稻开镰收割之前,江华瑶山家家户户先打下今年的新禾谷,做成新米饭,摆酒设宴,欢度瑶家传统的“尝新节”。
  尝新节的宴席上,酒肉、新米饭要先敬祖宗,再将一些肉饭喂狗,请狗“尝新”,然后一家大小才能随便吃喝。为什么尝新之前要先将些肉饭喂狗呢?相传早先人间没有稻谷,瑶人先祖便派狗上天取谷种。狗在玉帝的谷仓里打了个滚,沾满了一身的谷种,然后返回人间。不料在渡天河时,狗身上的谷种全被河水冲走,只剩下狗尾巴上的几粒。就是这几粒谷种,使人间有了稻谷,并且稻穗长成了狗尾巴状。为感谢狗的功绩,瑶族同胞便在每年新禾收割之际的六月初六,将第一碗新禾米让


送懒节


   农历正月初三是宁远北部、新田等山区瑶家的“送懒”节,这天各家都要把春节期间抛丢在室内的瓜壳、果皮、鞭炮纸悄、杂物垃圾,打扫干净,挑到村外焚烧,一路上要燃放鞭炮,谓之“送懒”。焚烧前,要点烛化纸,烧香祭拜,意喻新年伊始,家家户户都要干干净净,讨一年的吉利兆头。此俗今少有沿袭。



斗牛节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江永县瑶族姑娘流传的“斗牛节”。名为“斗牛”,实为姑娘会友,参加的都是未出嫁的成年姑娘,又称“姊妹节”、“女儿节”。这一天瑶家姑娘穿上美丽的服装,邀朋约伴,成群结队,选择当地风景幽美的山林或溪泉水边进行。参加“斗牛节”的姑娘,携带几种食品;一是花蛋,即蛋壳绘有自己设计的织花边图案;二是花糍粑,每个糍粑上都刻有一朵绣荷包的花样;三是花糖,即用米粑压成方块,用黑白两色芝麻在上面镶成各种头巾图案。八十年代起,一般用花色水果糖取代。此外,还带些花肉制品和其他土特产食品。家庭父母及兄嫂必须支持,任由姑娘选择,但不帮助制作。在“斗牛”集会时,各人的“三花”食品,互相品尝,评论一番,谁的花样图案精巧玲珑,新奇美观,就会受到称赞、推崇。在“斗牛”集会中,除了唱山歌、讲传说故事和游乐嬉戏外,还谈个人生活情趣、婚姻计划等。“斗牛节”的游戏主要有“画眉跳圈”,姑娘分几组,每组选一棵大树,大家手拉手,绕树跳单腿舞,最先跳完五圈为赢,输的一方选一人扮作小兔,胜的一方选一人当盘王,玩“盘王打猎”游戏。游戏象连环套一样,一套接一套,说笑打闹,追逐嬉戏。渴了,喝几口山泉;饿 了,吃些“百家食品”,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人们对姑娘“斗牛节”的情景唱道:“插秧忙到四月八,阿妹洗手做糍粑,芝麻镶出一样锦,鸡蛋上面绣茶花。”“四月初八竹青青,阿妹‘斗牛’进山林,藤欢树喜说不出,摇着画眉唱几声”。
  此外,永州瑶族还有盘王节、尝新节、仁王节等,已在有关章节介绍。1985年,江华瑶族自治县举办了全市第一个“盘王节”庆祝活动,邀请了广东、广西本省各地瑶族代表及本地数万瑶、汉人民参加。1995年,江华又举行了南岭十县第三届盘王节。


小元宵


  宁远、蓝山、道县、新田等地瑶族,以农历正月初五为“小元宵”节。这天,各家都要摆出过年的好酒好菜(荤菜),开怀畅饮。是日晚上,有条件的村还要举行对歌舞龙活动。到正月十五日的大元宵节还显得热闹。小元宵过后即投入劳动生产。此俗今已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