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人强上小南解图:钢筋的区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23:21:55

钢筋的区分

1.       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及抗剪切的起弯筋,吊筋等。

2.      Q:怎么样区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

   A: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向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如果是双向板[WL1] ,那么长跨、短跨方向的钢筋全部是受力筋。(双向板两个方向的钢筋都是根据计算需要而配置的受力钢筋,由于板在中点的变形协调一致,所以短方向的受力会比长方向大,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都会要求下部钢筋短方向在下,而长方向的钢筋在上;板上部受力也是短方向比长方向大,所以要求上部钢筋短方向在上,而长方向在下;四边支撑的单向楼板下部基本是短方向受力,而在长方向配置构造钢筋或分布钢筋。对边支承的板是支承方向受力)

以钢筋直径上来区分:钢筋的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

布置上来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

分布筋:[WL2]  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属于构造钢筋(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3.      箍筋: 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环形(当然有圆形的和矩形的)钢筋,是口字形的,将上部和下部的钢筋固定起来,同时抵抗剪力。(箍筋的作用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混凝土是土建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它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抗拉强度却很低。因此,素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很小,如果适当配筋,构件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但是,在目前施工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构件中的受力纵筋,对箍筋的认识不足,从而出现了很多弊病,甚至引起一些质量事故。
1  箍筋的主要作用
1.1  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当配有螺旋形或环形箍筋的构件受压时,混凝土的侧向扩张受到箍筋的限制,箍筋因此而产生了环向拉应力[WL3] ,其反作用力使被箍筋约束的核心部分的混凝土受到均匀的径向压应力作用。核心部分混凝土由一维受压状态变为三维受压状态。因此,这部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得以提高。这种效应随箍筋拉应力的提高而增大,直至箍筋达到屈服点时柱体混凝土才被压坏。
1.2  提高结构的延性
    好的结构应是强度、刚度和变形能力俱佳的统一体。我国以“层间弹塑性变位角”的大小作为评估结构变形的一个指标。箍筋的配置率是影响弹塑性变位角允许值的重要因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当柱子全高的箍筋构造采用本规范表面起泡6.3.10中的上限值时,可提高20%,但累计不超过25%。
1.3  提高构件的抗剪能力
    不配箍筋的混凝土构件,当所承受弯矩和剪力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一条临界裂缝。在这条裂缝的上方靠近支座处,形成了一个上小下大的“基本拱体”,拱体下部混凝土的抗剪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当配上箍筋后,箍筋把被裂缝分割的拱形混凝土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充分发挥了下部混凝土的潜力,共同把剪力传到支座上。
    此外,由于箍筋限制了斜裂缝的宽度,提高了斜裂缝两侧骨料的咬合作用。箍筋和纵筋形成的骨架对混凝土起了“围箍”作用。箍筋对纵筋的约束作用使纵筋的“梢栓”作用有所提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构件的抗剪能力。
1.4  提高构件的抗扭能力
    对于受扭构件来讲,由于受扭而产生与构件周边呈45°的螺旋形拉力,这就要求用与构件轴线呈45°的螺旋钢筋来承受,但在实际中很难实现这种配筋,而多采用由纵筋和箍筋组成的钢筋网,来共同承受其扭力;另一方面,当扭矩大的时候,角上的混凝土容易脱落。试验表明,可以采用较小的箍筋间距离来防止角上混凝土的脱落。由此可见,箍筋可以提高构件的抗扭能力。)

4.      架立筋:是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距,不能缺少。(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5.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6.      Q: 架立筋和贯通筋有什么区别?

A:在钢筋布置上,架立钢筋是布置本跨的1/3.也就是说,本跨梁存在左右支座钢筋.通长钢筋是全长布置, 架立筋从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须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筋,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两角,这就是架立筋,从计算上没有受什么力,但实际上也受压。用于定位的后来可以不用,无须计算,而结构架立筋则须计算。架立筋起一定的受压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梁的承载力。

这是两个互相交叉的概念。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力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长的钢筋,一般在梁上(受压区)且直径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钢筋。

7.    负筋:就是负弯矩钢筋,弯矩的定义是下部受拉为正,而梁板位置的上层钢筋在支座位置根据受力一般为上部受拉,也就是承受负弯矩,所以叫负弯矩钢筋。(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应该是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梁或板的面筋就是负筋)

8.    拉结筋:在无法同时施工的两个或多个构件之间预留的起拉结作用的钢筋就是拉结筋 。是加强框架填充墙与柱连结的受力钢筋,提高了填充墙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9.    腰筋又称“腹筋”,他的得名是因为他的位置一般位于梁两侧中间部位而得来的,是梁中部构造钢筋,主要是因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条连接筋 (梁侧的纵向构造钢筋实际中又称为腰筋)。在梁高450mm,就应沿梁高两侧应设腰筋,所以数量上就不会少于2根。腰筋的直径最小的直径为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同时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在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之间还要配置拉结钢筋。 一般民用建筑的腰筋直径用16和18就可以了,拉筋用圆8。


 [WL1]双向板和单向板是根据板周边的支承情况及板的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比值来确定的,而不是根据整层楼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来确定。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

1、对边支承的板为单向板;

2、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为双向板;

3、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2而小于3时,也宜按双向板的要求配置钢筋;

4、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或等于3时,为单向板。

 [WL2]从直径上来说,受力筋的直径比较大,分布筋多为直径6 或者8的;

从间距上来说,受力筋的间距一般比较小,如100 120 150等等,分布筋间距一般都为200;

从计算上来说,受力筋是根据计算结构实际配筋得到的,分布筋是不在计算范畴之内的,是构造配的

 [WL3]套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