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阅读答案:寻找第六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0:22:44

    寻找第六感
    姬十三    你走在街上,突然心中一动,转过头去,旁边有人也同样转过来看你,隔着长长的人群,你骤然遇见了多年未见的朋友或恋人....
  电话铃响,你心想,这一定是某人的电话——尽管也许好久没联络了,但你在接电话的一刹那突然想到了他。答案对了,你惊奇万分。
  在推门的瞬间,你猛然觉得一阵异样,有危险!你拔出枪小心翼翼进入房间——当然,假设你是动作片主角。
  ......
  你也许果真幸运地拥有过如上体验,也许没有,但你一定在什么地方看到或读到过类似的桥段,的确,象《反恐24小时》这样的惊险片或《甜蜜蜜》之类的爱情片早就把这样的套路演绎得驾轻就熟。
  对这种说不出道道的感觉,人们时常用“本能”或“直觉”来形容之,对其中某些尤为超乎寻常的巧合性体验,人们则称之为“心电感应”。而笼统而言,我们会用同一个词来描绘所有这些微妙的且无法用理性来解释的感觉,那就是,“第六感”。
  对于正统的科学家来说,这是个棘手的领域,他们谨慎而防备地对待那些自称有“第六感”的人士,因为,对这一概念的转述和渲染,一不小心就陷入了“伪科学”的泥沼。怀疑论者则认为“第六感”只是电影或小说中的玩意,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严肃的科学家正在试图艰难地证明人类确实拥有某种超自然的感觉力量,虽然微弱,但的确存在。现在,我试图小心翼翼地拨去那些“伪科学”的杂草,引领你们看一看科学家眼中神秘的超感觉世界。

     心灵直觉 

  罗纳德·任辛克大概会觉得,我们的心中藏着一些难以觉察的力量。这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于2004年2月在《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声称自己检测到了一种新的感觉,他将此命名为“脑视”,意为用大脑看到的世界。
  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一种“心灵直觉”。他找了40个人来做这个心理测试,志愿者们被要求坐在电脑前,屏幕上呈现一张照片,四分之一秒,相当于一闪而过,短暂的白屏之后,屏幕上会出现另一张照片,志愿者被要求判断这两张照片是否一模一样。他们做了许多组这样的测试,在一些测试中,这两张照片是完全一样的,但在另外一些测试中,两张照片有着细微的区别。
  实验数据显示了这样一种现象,对于这些快速呈现的细微区别,志愿者无法明确指出,但是,当图片确实改变的时候,相当多的人能凭着一种直觉做出准确的判断。
  如果进一步联想到生活细节,你也许会更加明了。想想看,你坐在自己熟悉的桌子前,准备看书,但是觉得有些异样,却又说不出所以然。过了一会室友跟你打招呼说他拿了你桌上的一个杯子,你才恍然大悟。
  任辛克认为,实验中志愿者依赖的这种直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六感”,这种能力让人在意识到情况之前就能尽早准备,很有可能是远古时代留存下来的一种预警机制。他说,有些人这种能力强,而有些人则比较弱,“这是一种天赋”。
  凭借这种天赋,你能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敏锐地觉察到对方的紧张或忧伤的情绪,而你无法说出判断的理由,只是“觉得”而已——尽管对方也许极力掩饰,但你的感觉系统注意到了某些细微的表情,并直接指挥大脑作出了判断。这些信息并未进入意识的层面,所以你会很奇怪自己是如何做出判断的,这就是“直觉”或“本能”。任辛克认为,这种能力有性别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女性的“直觉”比较灵的原因。 

     我们所感觉到的,远比所知道的要多

  也许可以把我们的意识比作高高在上的帝王,而大脑则是由以帝王为中心的决策层所组成。帝王自以为掌控全局,但事实上,许多不重要的信息直接被大臣们自作主张地处理掉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大脑所感觉到的,远比我们所意识到的要多!
  有一些特殊的病例让我们得以了解这些从未被发现过的秘密。在英国有位50多岁的盲人,他曾因脑部受伤而丧失了视觉能力,因为受伤的脑区正好是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区域。但是,他的双眼以及传输视觉信息进入脑内的视神经通路还是完好的。
  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对这位代号为“X”的盲人进行了测试,给他“看”一些带着不同表情的人脸照片,包括哀伤,恐惧,高兴等表情。他们发现,尽管“X”说自己看到的只是一团漆黑,但他的判断有着59%的准确率!这显然无法用随机选择来解释。科学家认为尽管他的视觉皮层因为受损无法感知到视觉信息,但事实上,视觉信息通过他完好的眼睛以及视神经传到脑内的其他区域,指导他做出判断(比如,杏仁体,这是一个处理情绪信息的脑区)。在随后的磁共振成像实验中,科学家发现,在“X”“看”图片的时候,他的杏仁体确实被激活了。这就证明,尽管他不知道他看到了,但他的某些脑区确实感知到了信息。
  这项研究被发表在2004年底的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主持这项工作的潘格博士认为,“这清楚地表明了情绪视觉信息并没有进入知觉的处理,却直接进入了包括杏仁体在内的其他脑区”。
  “X”并不是第一个例子。事实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盲视”,最初的病例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头部创伤的报告。通常,盲视病人在其视野的一定部位是看不见的,但如果要他们“猜猜”,他们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猜到他们声称看不到的物体。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技术性眼盲”,很明显,脑的某些部位和视觉传入系统仍在实施功能,只是感知到物体的意识已经丧失。
  最近的一则科学新闻则更深入地研究了这种现象。05年11月初,美国休斯顿莱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托尼教授公布了他的一项研究结果。他们对志愿者处理视觉信息的部分脑区进行脉冲刺激,使他们人为地短暂失明。虽然志愿者一时看不到东西,但是,当让他们判断眼前的屏幕上出现的线条是垂直还是水平的时,准确率达到了75%。
  这些实验表明,我们所意识到的信息,只是大脑接受并处理的信息的一部分。那么,是否还有许多别的感觉信息漏过了意识的法眼呢?就像影片《第六感》中的那个小男孩,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许,我们的大脑也在处理一些神秘的信息,只是常人不知道而已。

    心电感应

  更为离奇的超感觉能力当属所谓的“心电感应”,一位英国《每日邮报》的专栏作家在文章里这样写道:“我20岁的时候住在伦敦,有一天我一时兴起,跑到一条我从没去过的街上溜达,突然看到了一个很久没见过的老朋友,他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说我怎么来得那么早。我事后才知道,他发邮件叫我去那里见他。而我其实事先并未看到信。”
  好吧,我们也许很少有人有过这种体验,但或多或少听说过,甚至也相信这种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现象的存在。
  有一些科学家正在试图证明这一点。德国弗莱堡大学的研究者做了两个实验。第一项测试称为“远距离凝视”,让一个志愿者呆在密闭的房间里,并监控他的汗腺等指标衡量其心理变化,另一个志愿者则在别的房间通过监视器“凝视”前者。但前者并不能通过任何方法得知自己是否被凝视,研究者比较其心理变化,试图判断“凝视”是否会对被试者产生影响。在第二个被称为“直接精神作用”的实验中,志愿者则被要求集中精神去影响另一个房间里的志愿者,让他感觉愉快或不舒服。
  这项研究发表在去年的《英国心理学杂志》上,实验的设计者斯特凡·施米茨在论文里称,通过上千次的测试,虽然“结果初看起来显得模棱两可”,但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处理,他认为“效应虽然微弱但确实存在”。
  然而,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的证据可信度不高,并不够让人信服人类具有“心电感应”。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心理教授理查德·怀斯曼认为,“我们经常会觉得背后有人在看,回过头去,大多数时候一无所获,但你记住了仅有的几次碰巧事件让你误以为真”。伦敦大学的心理教授克里斯·弗兰查则表示,“我们对此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但是至今为止,尚没有足够强烈的证据来说服科学界相信这种能力的存在”。即使一些支持心电感应存在的人也觉得这种感知力应该是相当微弱的,可能很难被检测出来。 
  观念上的分歧也许会一直存在。在英国,有位颇受争议的生物学家罗伯特·谢尔德雷克20年来一直在进行科学实验,试图证明人类思想能力的强大远远超过想像,心电感应等现象可以从生物学角度得到解释,是为适应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
  谢尔德雷克试图找到一些确实拥有心电感应能力的人。现在,你可以登陆他的网站http://www.sheldrake.org,参与一个在线的心电感应测试。你需要做的是,约好几个互不见面的亲人或朋友(按照谢尔德雷克的建议,这些人最好在心灵上与你十分契合,而距离的远近则并非十分重要)来一起做这个测试。在网站注册以后,在20分钟内,需要做连续12次测试,每次服务器会随机分配一个人给你发邮件,而你需要在打开邮件之前,集中精神去猜测发信者。好吧,现在就去试试吧。
  这项研究受到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资助。如果在这个测试中获得高分,你将可能得到谢尔德雷克的联系,面临更为严格的测试。

    人类也有费洛蒙感觉?

  这种远距离传递的超感觉力对动物来说也许并不稀罕。科学界早就知道,动物能够分泌一些传递讯息的化学分子(直接音译成费洛蒙,或称之为外激素、信息素),这些讯号直接由鼻腔中一个叫犁鼻器的器官所感知。费洛蒙常常是一些挥发于空气中的物质,能引起另一个体行为上或是生理上的反应。从遭受攻击时用来告知同伴危险的警戒费洛蒙,到用来求偶的性费洛蒙,从无脊椎动物如蚯蚓、昆虫,到大型哺乳动物都能使用费洛蒙来传递讯息。
  一直以来认为,人类的犁鼻器已经高度退化,似乎无法象动物一样感受费洛蒙。仅仅在在1977年的科幻恐怖电影《蚂蚁帝国》中,描述了人类是如何受到费洛蒙影响的:巨大的蚂蚁利用费洛蒙囚禁当地人类,并强迫人类到糖厂为它们工作。
  但是,现在也有一些相左的证据表明人类也可能感受费洛蒙讯号﹐最有名的证据由1998 年由玛撒·麦克林托克所发表,她将大学时收集的有关在同一寝室生活的女同学最后月经周期趋于同步的数据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显示共同生活的女性之月经周期会根据汗液中的化学讯号而进行同步,这促使人们考虑存在一些来自环境中的信号分子如何促进身体发生变化。
  在2001年有一篇发表在《神经元》杂志中的论文,瑞典的几位科学家让男女各12名志愿者嗅合成的雌激素与睾酮,并扫描他们脑部的变化。发现雌激素使得男性下视丘部位血流量增加,但对女性却没有作用;相反,睾酮则仅影响了女性。这样的实验结果暗示人类也可以侦测到费洛蒙,但是,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如果最终证明人类之间也存在大量的费洛蒙讯号,那这也许就是第六感的一个基础。 

     第六感是个“伪命题”?

  但事实上,在科学家们看来,通俗说法的“第六感”是一个不成立的“伪命题”。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说,人只有5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个古老的概念始于亚里士多德,早就不能涵盖现今的科学发现。
  比如,人们早就发现存在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感受系统,就是本体感觉。当你闭上眼睛,试着用右手小指去轻触自己的右耳垂,你很轻易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因为你拥有本体感觉。这种感觉让你协调自己的身体,感知四肢的空间位置。
  在某种意义上,要谈论人类有多少种感觉得看怎么来划分。如果按照我们所受到的刺激类型来分,大概只能感觉到三种刺激,化学刺激,机械刺激和光刺激。但是,如果把感觉定义为特定的感受器对特定的信号类型做出的反应,那么,我们可以将感觉细分为二十多种。比如,舌上有不同的感受器分别感受甜,咸,苦,酸等味觉。
  然而,我们的体内其实存在着众多幕后的感觉监控系统,例如内脏的一些感觉,例如我们的身体甚至能敏锐地感受脑脊液中PH值的变化,这些感觉系统调整身体的和谐运作,却不为我们所知。如此说来,将通常所说的“感觉”换成“感知”也许更为恰当,我们通过所谓的意识感知到视觉,听觉等等,但是,有大量的其他感觉信息通过感受器传递到脑内,却未必进入意识层面,使我们无法感知。
  的确,我们意识不到一些信息的存在,但也许它们真实地改变了我们的行为。也许,存在许多平时我们无法感知的感觉系统,这些,是神秘的第六感,甚至第七感。
  但是,跨越距离的超感觉力量诸如心电感应,我相信即使存在也是极其微弱,或者仅是极少数人的天赋。好吧,如果你们中真的有人有这个本事,不妨让我开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