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榨果汁配料表:野外生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0:56:24

生存知识 --- 睡袋的使用

睡袋侧面都有拉链,如果觉得热可以不拉拉链,冷了,就将拉链拉上;睡袋的头部和颈部处各有一根拉绳,觉得寒冷时可以将绳收紧,让睡袋不漏风。睡睡袋不用穿好多衣服,跟平时在家睡一样穿。关于枕头的问题,可以在铺好睡袋后,在相应位置帐篷底下垫上自己的鞋,或拿自己的衣服叠成枕头。

生存知识 --- 背包的使用

  装包

把帐篷、睡袋、防潮垫各自竖着放进背包,自己的衣物塞到这些东西的缝隙里,再把吃的和其他杂物放在上面,常用的东西放在背包的侧兜里,比如手纸、手电、水壶等,注意:重的东西应放在背包上部,并且装包时不要将睡袋、防潮垫随便放在地上,以免弄脏或让昆虫爬入。

(2)背包

将肩带松开,把包放到较高的位置或让别人托一下,背上包以后再收紧腰带和肩带,收紧背包的腰带是为了让包的大部分重量分配到腰臀部,使肩膀不累;收紧肩带是为了让背包更贴近后背,行走中好掌握平衡。团队训练时每个背包上都有背包号,请大家记住自己的包号,以免拿错。

(3)放包

我们使用的帐篷都有一个门厅,在营地分配好帐篷后,大家把各自的背包都放到门厅里,以防夜晚的露水或雨水打湿背包。

生存知识 --- 防潮垫的使用

防潮垫应铺在睡袋和帐篷之间,因此也要保持干净,不要随便铺在地上,也不要在垫上吃饭。

生存知识 --- 帐篷的使用

现在我们使用的帐篷一般都睡 3个人,是双层的,外帐是用来防雨、防寒、抗风的,内帐的门也是双层的,里面是纱帘,用来防止虫蛇的入侵,所以进出帐篷都必须把纱帘拉上,外层的门拉上,可以制造一个隐蔽的空间,换衣服方便,也可以保温,晚上睡觉适当拉上;帐篷里边有一个小兜,方便放一些零碎物品。帐篷是我们野外的家,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惜,支帐篷时一定要听训导员的讲解,看训导员做示范,然后正确安装。支好帐篷后,把装帐篷的黑袋子和地钉、装帐篷杆的袋子都放进帐篷内,收帐篷时要用;不要穿鞋入内,保持帐篷内的清洁。尤其注意不要在帐篷里抽烟,帐篷的面料就是怕火,一个火星就是一个窟窿。因为露水或帐内水汽散发不出去,或者下雨,帐篷都会湿,第二天收帐篷前最好能把帐篷晾干,如没有条件也可以等回家后再说;收帐篷之前把帐篷内的沙子倒干净,把门帘拉好,然后铺平内帐,放上外帐铺平,折叠,同时拍掉帐篷底面的灰土,将帐篷杆一块儿卷起,装入袋内收好。

野营注意事项

  应尽量在坚硬、平坦的地上搭帐篷,不要在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

  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帐篷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

  为避免下雨时帐篷被淹,应在篷顶边线正下方挖一条排水沟。

  帐篷四角要用大石头压住。

  帐篷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在帐篷内做饭要防止着火。

6.晚间临睡前要检查是否熄灭了所有火苗,帐篷是否固定结实了。

野营中如何睡得舒服

不论你是使用新购的睡袋是相当的膨松与舒适或是以使用很久身经百战的睡袋如何让自己睡的舒服是第一要务,牢记:睡袋不会自行加温或加热,它只是减缓或降低身体的热量释出,最好的方式是身体储存更多的热能。

外界环境的因素会影响睡觉的舒适度

  远离不良环境:帐篷座落於舒适的位置可以增加约 30度的温度,营地不要选择於溪底,因为此处是冷空气聚集处,且不要扎营於山脊棱线,选择背风面或森林处或是运用露宿袋或挖雪洞的方式。

  睡袋的蓬松度:新的睡袋因受到挤压於睡袋套内久,初期的蓬松度与隔热使用时会稍差较不暖,最好是搭好帐篷就摊开睡袋让它蓬松,当然时间誉久愈好睡垫的

  材质:每种睡垫的隔热系数均不同,它可以隔绝睡袋底层释出的热能,不同的季节用不同的睡垫,如雪期最好选用全长含概驱体且实心的睡垫或是自动充气的睡垫,然後将背包,主绳或其它物品置於脚下。

  完整防水性:任何潮湿的睡垫都会让人受不了且不舒服,若没有防水的睡袋套可用大型的垃圾袋取代,当帐篷泡水,湿的物品可置於内,外帐之间或内帐角落远离睡袋,恶劣天候,内帐会聚集水滴,所以帐篷的窗户须微开细缝让帐篷通风,当雨过天晴就须取出并晒睡袋,若是雪期则直接摊在帐篷内。穿足够衣物:高山向导曾说如果你睡觉不完全穿上全携带的衣服,代表你带太多衣服 .最好带一顶帽子因为身体的热能有一半是从头部消散。

  饱食:食物是燃料,睡前不要空肚或称空油库,睡前吃些高热量实物,同时充足的水份是对人体的代谢功能相当重要,当你感到疲累,睡觉时被渴醒,或当你想喝水要多喝水,每天的排尿次数约四至五次,尿液最好呈透明色,若是黄色代表身体依然呈脱水状态。

  暖身:睡袋不会维持与制造热能,不要到营地就马上躜到睡袋内,太累与太冷的身体是无用的,吃好与足够的晚餐与热饮,然後在月光下漫步一阵,以不流汗为标准将身体暖和入睡才舒服不论使用何种睡袋於潮湿的环境依然会不舒服且保暖性差,不妨使用一个 Gore-tex的睡袋外套,它能将身体的水蒸气向外透气,即使帐篷内凝聚少许水或住於雪洞依然舒适,但塑胶制品不会透气造成睡袋潮湿,一般睡袋的头部会较脏,睡袋最好用手洗,使用中性的清洁剂或专用的羽毛清洁剂,清洗过程不能有清洁剂残留於睡袋须清洗乾静,使用洗衣机的步骤繁复不建议使用,拧乾後须晾晒数日才能收,尤其是羽毛睡袋须不停的拍打不能让它聚成块状,活动结束,睡袋须马上吊著风乾,不要长期置於睡袋套内,会把羽毛或纤维挤压变形,最好置於一个大型袋内或衣柜内,尽量不要乾洗羽毛睡袋会将羽毛的天然油脂洗掉,除非送专门店。

野外行走小贴士

  携带物品要精练。一般人来说,负重不超过体重的1/5时,人可以较轻松地承受;负重达到体重的1/4时,长时间行进会感到很累;负重达到体重的1/3时,身体灵活性受到很大影响,完成攀登、跳跃等动作很困难,易受伤。所以,野外活动中负重以不超过体重的1/4为宜。

    秋冬季进山不可行路吸烟,不要在野外用明火,以防引起山林大火。

  注意保护环境。所有金属、塑料等不易降解的垃圾,应携带进城再扔,绝不能就地焚烧或掩埋。

  出发前应有较详细的活动计划,并留一份给自己的亲友。每到一地应尽量与家中联系,告知行程,或者在沿途村落留信。这样,万一发生意外,别人能够迅速准确地展开救援。

  易耗品一定要有备份(如手电、灯泡、电池、火柴等)。

  初次穿越的人最好不要单独进山,以三至五人结伴为宜。

  万一迷路,不要瞎走。最简单的脱险办法是找一条山沟(谷),沿沟(谷)底向下游走。因为所有的沟(谷)都会通向某一条河,而溪、河终究是要流出山的。

野外虫蛇的防治

1.如何应付蜂蛰:离草丛和灌木丛远些,因为那里往往是蜂类的家园,发现蜂巢应绕行,一定不要做出过与‘亲近'的表现,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物,因为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如果有人误惹了蜂群,而招至攻击,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如果不幸已被蜂蛰,可用针或镊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蛰伤处,中和毒性。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伤处,减轻肿痛。最后,直奔医院吧。
2.蛇咬伤:在参加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较阴暗潮湿潮湿处时,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吓得不知所措。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分钟扎紧,缓解毒素扩散。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