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邓忠岗努内:悬丝诊脉说温州——(为温州出谋划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5:10:26

转: 悬丝诊脉说温州——(为温州出谋划策)

    
(首先声明:本文一切数据均来自官网公开信息,本人言论与所在单位无涉,纯粹出自个人的热心和学术探讨。)
  
  作为金融业内人士,千里之外很关注温州的事情,希望能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中小企业破产、企业融资难、房地产过热、高利贷泛滥这四个泾渭分明的概念,现在被舆论弄得混淆了。要救温州,先要搞清问题的实质,不要偷换概念,更不要南辕北辙。究竟是钱多还是钱荒?究竟是金融传销还是民间借贷?资金链的断裂究竟是因为投机失败还是融资难?谁是因谁是果?怎样给这场危机定性???
  这一切,我们都不能主观臆测,而要实事求是、数据说话。让我来条分缕析、指点迷津吧。
  
  一、公开数据看温州
  登录温州市政府、统计局、经信委等网站,阅读《温州市2011年1-8月份主要统计指标》《1-8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位趋稳》等网页,得出以下公开数据:
  
  1、GDP。温州市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463.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全年可估算为3000亿元。
  
  2、产值。1至8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15.17亿元,同比增长15.4%。全年可估算为4000亿;规模企业上半年实现利润93.84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年可估算为200亿元。
  
  3、投资。1-8月,温州市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45.95亿元,同比增长115.0%,增速高于全省平均89.1个百分点。其中:一是完成限额以上基础设施投资234.95亿元,同比增长83.8%。二是工业性投资总量全省靠后,增速逐月下滑。1-8月,全市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194.38亿元,同比增长29.9%,连续6个月回落,工业性投资规模居全省第8位,总量分别为杭州、宁波、嘉兴、绍兴的44%、48%、36%和38%。三是房地产在建规模继续扩大,增速高位运行。1-8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59.22亿元,同比增长169.4%。
  
  4、企业实有资产。截至今年6月底,温州市累计有内资企业97106户,同比增长10.83%,注册资本(金)3492亿元,同比增长40.94%。
  
  5、社会融资总量。
  ①公开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温州银行业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023亿元,比年初新增506.38亿元,增量居历史第三位,新增本外币贷款占全省全部贷款增量的13.1%。
  ②截至6月末,全市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和上市等渠道融资分别达138亿元、21亿元、24亿元和47亿元。
  ③据网上流传人行温州中支7月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上半年估计规模约1100亿元,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
  综上:温州市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量(不完全)估算为:(6023+138+21+24+47+1100)=7353亿元。
  
  二、基本判断
  1、温州不差钱。
  温州上半年贷款余额6023亿,加上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160亿,比企业总注册资本(金)3492亿元几乎多1倍,意味着企业每1元钱的实有资产,对应配给了2元钱的贷款,属于超高负债经营。辖内97106户企业,户平贷款636.7万元,当然,这样算很不恰当,但也能说明一点问题。在温州这个大企业不多,遍地家庭作坊式企业的地方,流淌着如此巨量的信贷资金,贷不到钱的企业,资质确实太差,你走遍全世界恐怕也贷不到款。那些跑路的企业,叫嚣钱荒的企业,公布一下它的资产负债表,看哪一家不是贷款远远超过自有资产,哪一个不是过度融资?
  
  2、温州资金产出效率让人吐血。
  7353亿元的社会融资总量,产出一定惊人吧?上面估算了一年大约3000亿的GDP,规模企业4000亿的产值,200亿的利润。另外我也估了一下,温州今年撑死能实现500亿的财政收入。这也就是说,温州人每借1元钱,只能够相应产出0.4元的GDP,或者说为规模以上企业创造0.54元的产值,或者说实现0.027元的利润,或者说全市实现0.068元的财政收入。号称最会赚钱的东方犹太人,资金使用效率如此之低,应该反思。谁再放屁说温州遭遇钱荒,说温州企业因融资难而纷纷破产,我在千里之外也想抽你一个大嘴巴。
  
  3、温州象一个大工地。
  前8个月温州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45.95亿元,工业投资只占23%,全省靠后,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连续高位运行,360亿,快赶上半年的全部新增贷款了。仰望星空,可以想象温州无数建筑工地的热火朝天的繁荣景象。温州人对实业兴趣似乎不大,自己都不愿把钱投向实业,他们要走房地产立市的金光大道。我在一个全国房价排行榜上找到了温州的荣光,名列全国第四。
  
  4、温州金融机构为地方竭尽了全力。
  一是存贷比过高。温州统计局数据:1至8月,温州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126.59亿元,同比增长2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930.39亿元,同比增加746.5亿元,增长14.4%。据此,金融机构存贷比为83.22%,严重超负荷经营,违反了75%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吸收了100万元存款,按法律规定最多只能放贷75万元。按8月末温州市全金融机构7126亿元存款余额,只能放贷5345亿元,8月末已经超负荷放贷585亿元。
  二是准备金锁定了流动性。宏观调控制约了金融机构贷款的增长潜力,存款准备金是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①法定存款准备金。8月末温州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126.59亿元,按21.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向央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为1532.3亿元;②超额存款准备金。这是缴存于央行支付清算和头寸调拨的备付金,用于开门营业兑付和跨行汇划结算等,以前是按全部活期存款5-7%的缴存比例,现在由各行根据流动性的需要自行决定,但一般也应该保持在5%左右的比例。网上查到前几年温州金融机构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比例在1:1上下。因而温州市金融机构应缴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比例不会低于存款总额的2%,约为142亿元;③保证金存款新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应缴比例不会低于存款总额的1%,约为71亿元。以上三项如果缴足,温州金融机构共需缴纳存款准备金1745.3亿元,剩余的存款才能放贷,理论上可贷资金只有5381.3亿元……无论是央行还是金融机构,对温州都是实行了信贷倾斜政策的。目前,是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最好、经营效益最好、银行最安全可靠的历史时期,银行当然愿意贷款增长,但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理解。
  
  三、温州的误区
  温州的事情非一日之寒,说实话现在全国人民很少有不恨温州不骂温州的,少数害群之马败坏了整个温州的形象。本人在此善意批评,不对之处见谅,罗列几条:
  
  一是急功近利。以前对温州人的印象不是这样,即使小地方也到处有温州发廊面包房一类不起眼的行当,我就见过几个温州人二十年不挪窝,一刀一剪也积累了可观财产。这些年温州人变得浮躁了,热衷于赚快钱。温州人起家本来是低价倾销、薄利多销,忘却了生意经最重要的一个稳字。温州人商业头脑活络,发现商机快,这是优点,但以东方犹太人自居就过头了,难道不知道财不入急门?只想赚快钱,十有九输。本人在浏览金融史后认为,中国最有金融天赋的是曾经的宁波人,那种人文是有传承的,温州人没法比。
  
  二是诚信不足。温州小商品发展之路走来一路波折,给国人留下了很不好的记忆。从商业部长胡平买的纸板鞋,到杭州武林门温州鞋被烧,之后又在匈牙利被逐,在西班牙被烧,在俄罗斯被扣。这些都足以让温州人警醒反思。这次的跑路风潮更是让全国人民看足了笑话,也对温州人产生了更加不信任感,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赚了钱就吹牛,亏了钱就跑路,今后谁敢与你打交道。
  
  三是不讲规则。无视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不讲成本核算抢市场份额,只要是同类产品就敢给你报出全国最低价,不计后果抢订单,依靠低价取胜的竞争策略,最终变成假冒伪劣盛行的竞争策略,危害整个行业。有的办企业只是赚吆喝、扎台型,表面红红火火,不在乎厂子赚不赚钱,用工厂作抵押套取贷款,然后去赚快钱,老公开厂太太炒房。
  
  四是投机无度。偶尔投机倒也没什么,问题是你没有止境,没有禁区,炒房炒矿炒农产品抄证照炒中药材,你走到哪里,哪里的穷人就住不起房买不起菜吃不起药,如此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兴风作浪、残害民生,实在是社会的毒瘤,被全国人民痛恨和唾骂是必然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温州人的滑铁卢最终定格在房地产和黄金期货这两个当前最大的泡沫上。
  
  五是捆绑抱团。温州资金喜好抱团,这有优势更有劣势。抱团的目的一般不会是把某个实业做大做强,而是想凭资金优势占别人便宜,起心都不良,投机时资金云集,犹如过江龙呼风唤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战略错误,或遇市场变迁,风险立即集中,结局一定是被市场包饺子围歼。银行信贷搞联保互保,到处成立温州商会搞调剂,这本无可厚非,诚实经营的人你管得住自己管不住别人,遇到几个赌徒或背时鬼,老乡坑老乡,两眼泪汪汪。某些人鼓吹的所谓抱团过冬,实质上是为少数面临崩盘的激进大企业寻找炮灰。曹操的连环战船固可舳舻千里,也能被火烧赤壁灰飞烟灭。这次温州运动会跑路比赛带来的骨牌效应,应该有点心得体会的。
  
  六是产业空心化。温州人这么牛,还是一直处在全国产业链的末端,全国叫得响的企业和产品好象没有。印象中主打产品只是鞋子、眼镜、服装、打火机、工艺品等轻工产品,都属于夕阳产业,发展的空间有限。他们不追求品质与创新,并且没有走上提高档次的精品之路。前几年的积累逐渐抽离企业,不是去搞产业升级,更不是进军新兴产业,而是去投机。这样的实业,再过几年不仅要被淘汰,也难以作为融资的抵押品了。
  
  七是发展环境差。温州既无资源又无人力优势,勉强有点沿海和资金优势,你个破地方把房地产搞那么高,不是自毁发展环境么?招商引资不要想了,你的地太贵;引进人才不要想了,你的房价太高,大学生去温州就业恐怕要当一辈子房奴,在那里生活幸福指数太低;本地人创业也难了,高昂的生活成本使他们没有创业资金了。我就纳闷,精明的温州人怎么如此自残呢?高房地产是发展的大敌呀,你把外地炒高也就罢了,对自己下手却更狠。谁叫你跟上海比呀,上海房价即使再高一倍,资金和人才还是要往那里涌,你的却都跑了。
  
  八是贾而少文。温州人习惯少小离家,四海为家,不崇尚读书。的确在现在的中国,赚钱跟知识没有关系,没文化的相反容易赚大钱,但中国的未来不会总是这样。靠作坊式家族企业称雄的时代也许快结束了。在网上发觉温州缺乏智囊型的基本人才,近几年有几个温州师爷很活跃,百度一下,就发觉这几个人完全是信口雌黄,今天这样出风头,明天那样赚眼球,说话前后矛盾、朝三暮四,忽悠着给企业提供楼市、矿山、黄金的咨询服务,这样三脚猫的投机烂人,不把企业家们忽悠向迷津才怪。
  
  四、温州怎么了?
  准确认识目前危机的来龙去脉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推诿责任,用错误掩盖错误,会自食恶果,实事求是才有机会自救人亦救。
  
  温州到底发生了什么?有的人在新闻舆论面前哭诉说谎,希望国家救市。有人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导致企业破产潮;有人说:国家对民间融资的管制太严,导致温州民间资金链条断裂;有人说:高利贷的盛行,是因为中小企业贷款太难。他们不承认:这是一场民间金融传销骗局,任何庞氏骗局都源自于贪婪。当房地产和黄金炒作被套之后,炒钱,成为红眼赌徒们的最后一搏。
  
  温州到底怎么了?我认为,温州不过是发生了民间债务危机。有的企业界人士不要自欺欺人了,不要把中小企业贷款难作为遮羞布和挡箭牌。
  
  路线图应该是这样的:温州人靠低端产品完成资本积累→→抽离实业赚快钱(炒房炒矿炒物资)→→被套或亏损→→贷款→→孤注一掷想扳本(加倍炒房、炒黄金白银期货)→→银行信贷收缩→→借高利贷还贷→→想继续贷款→→贷不到→→借高利贷借新还旧→→演化成金融传销炒钱→→房地产难出货及金银期货大跌→→借债人跑路→→金融传销击鼓传花游戏中止→→高利贷资金链断裂→→民间债务危机。
  
  事已至此,怎么办呢?温州人开始哭穷,希望国家救市。其实就是希望银行放水,归还高利贷,然后继续金融传销,把游戏进行到底。
  早在2009年,就有新闻报道,温州商人迪拜被套30亿,煤矿投资损失150亿。这应该是真实的,后来的各种疯狂举动,只是自救扳本而已。现在,为了想国家救市,一些所谓企业家不顾事实,把脏水泼向不遗余力支持他们的银行。诉说中小企业贷款难,导致了温州的企业倒闭潮。偷换概念,把抢救高利贷的资金链说成是救中小企业。
  
  中央领导人说了,不要夸大!要坚定不移地支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再上各大论坛看一看,全国人民又是一致认为高利贷者咎由自取。中央英明!人民英明!
  
  五、应该怎么办?
  明确了当务之急是化解民间债务危机,就没有必要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方向上纠缠了,企业融资的问题,可以慢慢商量,这与高利贷风波是两回事。锣作锣打,鼓做鼓敲。化解债务危机的问题等不得,这对执政能力是一个考验,事态如果扩大有关各方都无法交待。
  
  本人以从业经验,深知处置债务危机非常艰难,需要大刀阔斧的决心,不拘一格的手法、随机应变的策略。长痛不如短痛,和稀泥换不来和谐。
  
  先讲一个锯箭疗伤的实例。有一位副县长当镇长的时候,当时清理农村基金会作为硬指标考核,虽然只是几百万的窟窿,也是叫人束手无策。该领导有办法,到水货批发市场进来大批服装和日用品,倍价抵账,利息免谈,先到先选,不要请稍息,过个十年八年或许有希望。短期内,率先圆满完成清理任务,好评如潮。这事虽然不怎么地道,但是设身处地,不失为一种处事智慧。
  温州事已至此,必须以非常手段严厉清理、不破不立。
  
  1、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角色
  高利贷也好,跑路也好,这是民事纠纷,跟政府一点干系都没有。本来,政府从来没有倡议或鼓励过民间借贷,是群众的自发行为,你赚了高息,也从没有想到给国家分一点。现在老高跑路了,想起找政府了。这事真是无从说起。但是因为要讲和谐,没有办法。
  帮忙维稳是可以的。政府千万不要把这事包打包唱揽在身上。最后偿付的资金绝对是不够的,缺口大大的。谁承头,意味着要保证向最后一个债权人兑付,如果他们还坚持要利息,最终的缺口说不清。这笔糊涂账如果赖在政府维稳头上,你救市,无非是逼勒银行,实际上是中国老百姓全民买单,用全国纳税人和存款人的血汗为一地的投机者买单。这是一定会受到全国人民谴责和抵制的。
  可以成立临时性的民间债务自律协商组织。政府只派员作为鉴证人居间调停,甚至不必派政府职能部门人员参加,作为调停纯粹的民事纠纷,只需要派出司法公证人员。
  
  2、暂时叫停所有民间融资
  温州出了个《关于保护正常民间借贷、打击非法高利贷活动的通告》,我认为这个通告有欠思虑。
  现在急务是理清旧债,连旧债的规模都没有摸清,何谈保护或打击?一定要杜绝旧债未绝、新债又出的现象,否则会给不远的工作带来很大被动和难度。你会永远没有准确的债务数字,在没有真正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之前,永远理不完纠纷。
  现在对于什么是正常民间融资你没有准确的依据,为什么不冻结一段时间,出台相关规范文件呢?新老划断,让动态数据变成静态数据,是清理工作完成的基础,
  什么是正常民间融资?在这个巨大的金融传销网络中,最低层的会脚,把自己的钱借给别人,调整到正常利息后,可以算是正常借贷。而金字塔中间和上端的人呢?他们有来有往,这是什么行为?比如,甲以1分的利息把钱借给乙,乙又以2分的利息把钱转借给丙,丙再以3分的息把钱转借给丁,丁最后去炒房地产。在这几类人中,甲勉强可以算是正常民间借贷,乙丙丁作为炒钱传销链条中的上线,随便判定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经营,哪一条都不冤枉。
  所以,这个正常借贷的概念没有准确界定之前,不要奢谈保护谁打击谁。先一律暂时叫停再说。
  
  3、清产核资
  ①叫停所有民间借贷后,确定清理的时间界限,清理一年之内的高利贷债权债务。以前的不管,以后的不理。②查封上线债务人的所有资产。③限期申报登记债务,造出债权人清单。④整理出整个债务盘子的资产负债表。匡算偿付缺口。
  
  4、让债务规模产生“冰棍效应”
  和谐不是绝对的,和谐不是让所有人满意,而是尽可能让最多的人满意。我们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妥善处置需要政治智慧,也需要明智的取舍。
  事实上不可能做到皆大欢喜,让每一个涉及的人都能得到本息。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高利贷的上家都已取得了暴利,有足够的资产偿付。否则,只能尽最大可能的保护弱小、保护大多数。牺牲小部分人的利益是可行的,每个人作出点让步也是无可非议的。
  法定利率四倍的利息,就不要奢望了。那是人为的给清理债务链制造麻烦,就算高利贷吸收的本金一分没有损耗,也会把债务基数扩大一倍以上的。这些高利贷资金,你不是经营,你没有赚钱,你能变魔术偿付这些利息吗?如果硬要坚持付息,先到为君,后到为臣,没有关系和权势的必然排队在后面,最后连养老钱的本金都得不到。
  虽然要尽量保护弱者,但无论如何,金融传销的所有参与者都应该得到教训,长点记忆。高利贷的末端,资金缺口必然巨大。据报道有440亿民间高利贷,这中间逃跑的、挥霍的、亏损的、利滚利的,资金的跑冒滴漏,完整的支付本金似乎不可能。为什么还要在《通告》中不现实的强调给付利息呢?
  让债权债务缩水,即发生冰棍效应蒸发一部分是明智的。在收缴现金和拍卖债务人资产后,可按如下步骤操作。
  ①债权限期申报登记方为有效。这可以阻吓一部分灰色和违法的赃款资金申报。
  ②所有债权免谈利息。
  ③高利贷中线会头的债务先记入另册。查清违法事实进行处罚后再谈偿付。
  ④坚持先小后大原则。第一步先支付所有十万元以下的债务,保护最穷的弱小百姓。
  ⑤比例偿付。计算剩余资产负债,按比例支付。
  ⑥分期约定。愿意继续认账偿还的,可对支付缺口资金分期约定偿还义务。其他的只有法律制裁了。
  最后,应该注意保护金融机构权益,银行是最大的招商引资,债务危机处置之后的转型发展,是需要银行鼎力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