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怎么样治比较好:哲学=现象+思维+数理(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0:31:14





〖文章正文〗

无论哪一种思维,要认识事物规律都少不了数,分析思维只能推理出个性的数据,而集合思维则可以根据共性现象推理出共性的数理。

“一”是能量的象征,有两种理解。一是单一的起点,存在两种起点形式:集合思维以抽象的0为起点(即以中心为起点),分析思维以具象的1为起点。前者为主观认识,后者为客观反映。 二是代表一个主观认识下的相对系统,它是某一特性下的主观综合反映。系统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系统,它包括横向的相对性和纵向的相对性。在进位理论中(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方法),每进一位就意味着在运动,总包含“1”;同时,从静止的角度认识,也可视为“1”,而能量又表现在运动和静止的综合反映中,因此,“1”代表着能量。

再探讨一下0+1的问题。数学中的进位过程就是运动过程的反映,而运动是能量和静止的综合反映。假设进位中的“1”代表着能量运动,那么,还必然存在一个静止的数,静止的数是“3”,为标准的三维空间,而三维空间是建立在绝对中心“0”上的立体坐标关系,可见,“1”中还必然包括着一个“0”,即“0”与“1”构成了能量的组合关系。 0+1=1,它们的数值并没变,但它们的绝对值变了。这个“0”是从静止的角度认识的,而不能理解为万事万物起于0。 也是天体系统作椭圆运动形成两个焦点的推理依据,虚焦0和实焦1共同构成运动关系。0+1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表明每进一位都包含着0+1,个位数实际也应写成01、02、03……从相互联系的系统角度认识,应包含两个“0”,即本体有0,客体有0。系统认识下的单一数是11,本体还有一个0,即可理解为110,彼此构成的系统数为11,共有两个0,可视为1100。这两个0实际上代表不同认识层次的计量单位,其基本数是11。

“二”是运动数符号,有五种理解:一是客观运动系统的基本联系数,即本体与客体,从系统的角度认识,运动是在相互联系中进行的,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而联系的最小值是2;二是体现单一事物运动的同向性,数理中称奇数和偶数,天干中称阴干与阳干、阴支与阳支;三是客观单一的由阴阳组成的能量基本呼应数,如明与暗,正极与负极、质数与合数等,周易中阴卦和阳卦的融合属于此类;四是运动的对立反映,即运动的二维性(正向与逆向),干支理论中为顺时针十二辰和逆时针十二次的运行,综合构成二十四个节气。二分法理论对于认识运动,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运用它可以认识一般事物的运动关系,如生物中的雄雌,化学中的核子与电子;可以反映单一的能量运动关系,计算机就是本着这一原理;可以认识到运动中的对抗二维性,现代物理学中的所谓反物质,其实就是此理论的反映;可以认识有直线运动必然有曲线运动;可以认识到,不管这个系统如何复杂,相互间的影响总能分解为二位一体关系(甲对乙的影响为2);可以认识到,在一个正负系统中,相互影响的运动必然存在有往必有复的现象,且这种影响总呈相互间的二维性,太阳黑子的11年的周期对地球的影响就是本着这一规律……

“三”是静止数符号。静止分为体、面和线三种形式。点不属于静止形式,它属于中心理论,即认识的立足点。线由两个对立的认识点连接而成。三种形式中,立体解决由表及里和由里及表的认识,平面解决纵向与横向的分别与集合认识,线性解决双向二维和单向一维的认识,解决曲线与直线的认识,解决线与面的认识,等等。

外三维。即站在一个适合的点上,可以同时认识到三面。除此之外,还存在静止的呼应关系,即阴面认识的另三维。静止的呼应关系是两个认识点的融合,二者为相辅相成的 呼应关系。这种融合是部分的认识同一,部分的认识背反。这就如同相对而坐AB两人看一个办公桌上的杯子,A认为在左,B认为在右,A看到的是杯子的一面,B看到的是杯子的另一面。但二者又有同一性:都是认识杯子,且杯子都在前方。这种呼应关系同样是稳定的基础,它们如同凸凹关系一样,二者既有相反性,又有配合性。 在制度伦理中,是相互牵制以实现整体稳定的理论依据。

在外三维中,还存在一分为三的认识关系,每一个侧面的立足点不同,认识的范围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不同内容的认识.这种不同内容的认识可以用三种符号来表示 :A—△ .B—□.C—○。每个符号之间整体上没有同一性,也没有相融性,更没有对抗性,三者之间为形式上的排斥关系。但它的局部边长又有相互关联的同一性。这一原理是层次权力和横向专业领域权力相对独立的依据。讲联系与关联,是从制约和往来角度认识的,讲独立性是从行使专业职权来认识的。

按连锁法则,面与线相连锁,整体与局部对立。按对立法则,存在线决定面、局部决定整体的理论,就必然存在面决定线、整体决定局部的法则。前者是从形成(集结)关系来认识(运动)的,后者是从空间分布关系认识(静止)的。它们表面上互为因果,实际上并不互为因果,它们体现的是对立的两种方法论,两个“整体”和“局部”的概念都不一样。平时说,生死互为因果,这里的生死是同一个概念,并不能互为因果。从整体上认识,它们是同时并存的方法论,不能单独成立。整体面的认识为三位一体,局部的线必然是一分为三。 这即是现代数学中分形学的理论依据,也是一季分三月的原理。

内三维是建立在立体坐标上的反映。外三维是建立在三维集合和对立的呼应基础上,内三维是建立在三维中心的同一和正负数背反的基础上。它们又形成了对立的认识。这里的中心不是综合形成的反映,而是整体的分解标志。这种分解就形成了对立的悖逆关系,即正数与负数的关系。外部的中心解决表象的认识,内部的中心解决内在的认识。

运动是建立在静止和能量基础上的反映,而能量是建立在静止和运动基础上的综合反映,依此而推,静止是建立在运动(2)和能量(0+1)基础上的反映,由此,同样可得出静止基本数为0+1+2=3。静止的基本数3,是建立在运动2上的调节理论,而2又包含着0和1,因此,以3为基础的静止理论本身就是运动和能量的主观认识,是系统思维的反映。有三种理解:一是单一的三维空间,包括内三维和外三维;二是系统认识下的三位一体,以某一事物为相对中心构成一线三段的现象;三是抽象推理下的综合认识。认识一个静止的整体,得运用三分法,包括:三位一体(三角形)的圆周率的认识,一分为三的外部形象认识(分形理论),立体的三维认识,整体指导下的局部认识。现代数学中的分形理论就是从静止数3来认识的。

关于物质与静止“3”的关系。我们的一切学科都是在探讨这个物质世界,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最终的归宿,科学地认识这个物质世界。那么,什么是物质呢?对物质的理解月可以从多方面认识。首先,物质是质量的反映,在某些学科的研究中,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质量又是一个集合概念,是速度和重量的综合反映。从这一角度认识,可以将它理解为能量。其次,物质可理解为一种结构形式,如分子结构,它是一种静止的反映。其三,物质又是重量的反映,而重量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反映。而重力又是运动和能量的反映。其四,物质又是运动的反映,又可理解为运动。由此可见,物质是一个融运动、静止和能量于一身的集合概念,也是一切学科研究的对象。在哲学研究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物质这一对象的分类认识。不管是哪一种研究,停留在物质这一概念上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太笼统,得不出什么规律来。比如研究人,可以从心理角度认识,可以从地位角度来认识,可以从健康角度来认识,笼统地说从物质角度认识,那就只能由人到人了,就没有任何研究的必要了。

物质是质量和重量的反映形式。质量体现的是一种静止的空间关系,静止的空间关系不同,质量也就不同;重量是既是引力的反映,不存在绝对的重量,也是静止的空间关系反映。质量和重量是紧密联系的,不过,重量掺入了引力因素,而引力实际上也是静止的反映形式,是建立在运动基础上的静止。因此,物质就是静止的反映。在哲学中,物质不能当作要素,而只能将其视为研究的对象,静止才是哲学研究的要素,这是因为物质不能概括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存在的公共要素,比如说运动空间的距离,它不能用物质这一要素来反映,更不能进入抽象的认知领域。静止有以中心为依据的,即三维空间之类,也有以个性质量为依据的,如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前者属于“形而上”的学问,后者是建立在“形而上”认识基础上的“形而下”的学问。这都是属于认识的方法论。这两种方法论相互影响。

“四”是建立在“2”基础上的数理,有四种理解。

从客观性认识,运动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对天体来说,没有联系,就会形成无规则的漂浮状,对人类来说,没有联系,就无法实现互补,就无法生存。如前所述,联系总是以二为基础,即本体与与另一客体,它们各自组成奇数与偶数的阴阳运动,从而组成了客观的整体四维关系运动,即2+2=4。它们本着分析思维的方法。

从单一本体认识,也存在四维理论。认识运动既要看到对方相对的静止性,又得认识到自身的逆向运动性,才能认识对方的运动规律。假如两艘大轮同向停泊在海洋上,当A船启动后,A的前进是A的动力起作用,用不着考虑 B 的存在,为时间的一维性。B 船的前进归 B 船,互不干涉,这即是分析逻辑的思维方法。然而,从天体系统来认识,彼此的运动是相互联系的。从相互联系的角度认识,A船只觉得 B 船向纵向的逆向行驶,而站在 B 船上原朝向一船的人,又觉得自身的 B 船向横向的逆向行驶。运动的只有一船,但对一船的运动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组成了由一认识下的纵向 "↑↓" 相反运动,由 B 认识下的横向 "→←" 相反运动,从而组成了坐标关系 "+" 的四分运动,也是四维运动。 这种认识,非得以客观的二者必要前提,缺少了参照,就无所谓对立。这即是合二为一的系统式逻辑思维,它是以客观性为前提的相互联系下的运动。这是中国四季划分的理论依据。中国的四季与农事结合起来,是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处在温带。这种四分法理论是在全球每一个区域都存在的。
    三是四种关系组合下的静止认识。运动中的四种关系包括:同一关系,融合关系,排斥关系,对抗关系。同一关系是对立上的认识同一,如周易中的乾与乾、艮与艮之类;融合关系是相互弥补的关系,如同齿轮之间的关系一样,如乾与坤、艮与兑之类;排斥关系是彼此不相融关系,如同物理学中同性相斥一样,如乾与离、艮与巽之类;对抗关系是对同一事物认识时,因立足点相对,形成的相反认识,如乾与坎、艮与震之类。这其实是从静止空间关系认识的是建立在静止基础上的对立。由于它是建立在静止基础上,四者不能集合于一体,即承认“我”就得排除其它,属于分析思维范畴。

四是两个客观能量体形成的相互影响关系。由于运动是相互联系的,而能量的表现形式就是运动,因此,能量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相互影响的基本值是2,即甲方和乙方。由于能量是综合反映形式,它的核心还是运动和静止。但对运动忽然静止的理解有异。 第三种形式可以表现为坐标关系“+”,属直线形式运动,这里则是弧线运动;第三种形式的静止是外围的三位一体,这里是以中心0为依据的组合关系。 我们不妨以引力为例来说明相互间的影响。设一方为A,另一方为B,AB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构成以下关系:
      A——→B
      A←——B
      A影响B,是A先向B运动,箭头呈“→”,然后再吸引B,箭头呈“←”,因而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种运动形式。可见,A存在两种运动。B也是一样,也存在一个对A的被动影响,先存在B向A的运动,箭头呈“←”,然后再吸引A,箭头呈“→”。因而形成了相互作用的“四维空间”关系。这即是引力波的原理所在。

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理论是能量理论反映,而能量是运动和静止的综合反映,运动和静止的综合数是八,它由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组成,每一种包含四种关系:同一关系、融合关系、排斥关系、对抗关系。本着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法则,即先将“八”分为两个“四”,认识其中的一个“四”,而后将四种关系综合于一体,构成了能量的四维空间。

    从单一系统的角度认识,运动总是表现为四维空间,而静止总表现为三维,因而够成运动上的静止4×3=12。由于抽象的能量具有静止性,假如我们将12视为一个单一静止系统的话,界于1--12之间就存在10个中心数:2、3、4、5、6、7、8、9、10、11。其中“11”就是一个最大的中心数,又是10个中心的尾数。也就是说,10与11,存在共性的方面。序数代表一种运动过程,是现象的反映。可见,“11”既是建立在序数排列上的最大中心,也是一种现象的反映。运动的本质是能量,因而,“11”也是能量规律的现象反映。这应该是太阳黑子周期对地球影响的依据所在。而太阳对其他行星影响的黑子周期得以该行星的运转周期为依据,而不能按地球年计算。最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的命理学中,11是确定形象思维的依据,这只要真正理解命学的人就会明白这一点,但绝对不是宋朝流行下来的所谓五行理论。而在周易预测中,以第11爻为依据组成的中心卦是最高地位的象征。宇宙要发生大爆炸,也必须具备这一数理关系,或者说,宇宙中的爆炸已体现在黑子、日饵的周期上(按各行星的相对年计算) 。从这一意义分析,宇宙大爆炸理论还值得商榷。当然,在宇宙的局部区域由于自然组合的非理性,形成局部区域的爆炸自然是在所难免。

“五”存在两个角度的认识。一个是建立在单一四维运动基础上的中心调节数,中心本身是静态反映。四维坐标离不开一个中心,而四维反映的是单个的运动关系,因此,“5”体现的是单一的运动中心。另一个是平面空间的认识反映。平面空间是以某一认识点为依据的,从而由了东西南北的四方概念。

“六”这个整体稳定数。“三”仅仅反映了单一的个体,它还不能构成系统,因为它缺乏联系。所谓联系,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交流,交流是要以彼和此为依据的,人们称之为对立,我将其视为运动。运动的基本数是“二”,一方代表阴,一方代表阳。相互联系的数也是“二”,一个代表本体阳,一个代表客体阴。二者构成一队静止关系,用数理表述就是:3+3=6。因而系统的稳定数是“6”。也许有人会说,相互联系的数有的时候有若干个,为什么只有两个呢?系统哲学是建立在共性基础上的,不能用个性的思维来傅会共性的理论。“6”代表系统,是两个稳定(静止)数的综合,因而“六”构成现象的综合稳定数。“1”是一个模糊整体,可以最小,也可以最大,而“6”是一个系统静止最大整体,一个从小来认识,一个从大来思考,是对立并存的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1:6”的关系,也是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由于“1:6理论”反映的是静止数理,体现的是稳定关系,也是同一关系,即静止的同一性,因此,“1:6理论”可以用于社会稳定理论。 其具体的操作是:系统的综合实力为“6”,某一局部的综合实力为“1”。若某一局部的综合实力超过了“1”,就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就不能实现同一;若系统的综合实力超过了“6”又会影响整体的发展。

前面是整体与局部的静止同一关系,也是纵向之间的关系,按对立法则,还存在一组并列的横向的静止融合关系,这即是中国古代所谓“六合”理论,是本体静止单位“三”与客体静止单位“三”的综合,彼此构成相互依赖的关系。融合关系中,存在不变性和可变性两种形式,不变性以二者运动的同向性和静止结构的相反性为条件,如同齿轮之间的凹凸关系。可变性是建立在运动的相异性和结构的相反性基础上。这些都是研究运动和静止关系必不可少的理论。

   “七”这个神奇之理论数。“七”是外三维对立立足点的综合体现。如前所述,三维存在两个立足点的认识关系,即两个立足点各自认识三维,融为一个客观的认识整体:3+3=1。3+3为两个对立的局部,1为整体。从客观认识,是局部形成整体,从主观认识,是整体形成局部。数学中表现为3+3/1。1和3+3各自为对立认识的两个值。现代科学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思维认识方法,只认可3+3=1。这个1属于形而上的1。按哲学中的对立认识,还包括从主观上的认识,是整体的1产生局部的分(3+3)。故整体与局部为并存关系,二者综合形成局部加整体的关系:3+3+1=7。按分析方法,其实包括七个立足点,或称之为七个认识中心。故甲骨文中的“七”写作“十”,是中心的会意。篆书中的写法也相似。以上是从外三维认识的,从内三维认识,“七”是立体坐标悖逆(正数和负数)关系的综合反映。立体坐标有三维,每一维由正数-零-负数组成,正数和负数的运动方向相悖逆,不能称之为一维,每一个坐标值应该是二维,即由六个局部组成。 整体零与局部六维构成立体坐标关系。与前面的道理相通,有发散,必然有聚集,零与六维之间的关系,构成不同情况下的互为前提的关系,二者是并存的,综合形成局部加整体的关系:二维+二维+二维+抽象整体。这个抽象整体就是0。但6+0还是等于6,怎么与7有关呢?这只要认识二进制就能理解,二进制由0和1组成,但它的合数为2,它们都不是具体似的数值,仅仅是整体的呼应关系反映,也是对立的两个单位,0与1相呼应构成2,属于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因此,6个单位+中心一个单位=7个单位。它们同样由七个立足点组成。那么,“七”为什么是一个神奇数呢?关键是内外的综合数理的统一上,而统一是最合理的反映; 另外,两种“七”的认识,是本着对立悖逆法则的,即外集合,内分解。正由于静止认识中包含着对立的认识,其理论上构成了系统性。可见,“七”是建立在人类思辨基础上的理论数。 人类的意识是融分散与集合于一体的综合体现,即人类意识包括两种“七”的综合,属于混沌中心。社会组织也是一个立体的网络,不存在单一中心这是制度伦理中最核心的理论。

对系统数“八”的认识。如前所述,从单一本体认识,存在四维理论,从相互联系的本客体认识,则是两个四维的综合。二者的并存构成了“八”。同时,能量是运动2和静止3的综合反映,而3又是建立在2基础上,于是出现了运动符号“—”和“- -”和由二者组合成的静止“三”。有运动就有变化,随着运动的变化,静止的结构形式也会随之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只可能演算出八个系统静止符号来。故“八“反映了能量的基本系统数理。

    12、60、360的数理依据。由于基本的能量就表现为0和1形成的二分法,因而与运动的二分法是吻合的,或者说是合二为一的。而静止数是3,三者为不同的认识单位,三者结合就构成2×2×3=12。可见,12是能量、运动和静止三者相结合单一系统数。为什么说是单一的呢?这是因为它没有结合对立面的认识。结合对立面的认识存在两种理解。第二种理解是,将12视为系统认识的一方,而对立认识的另一方也是12,系统构成12×2=24。12是记录月令和地支的依据,24是二十四季的理论依据,也是一天24小时的依据。12代表着12个局部,每一个局部又包含着2。这12是认识的本体,还存在一个客体,客体是随着本体的变化而变化的,而符合变化特性的数就是10,因而存在10与12的结合构成系统周期,这即是60花甲的依据,也是以60进位记录时间的理论依据。这个60的时间理论反映的是局部的运动周期,并没有反映整体。至于360的圆周期理论,中国古代是存在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上中下三元之分,即每一元为60年,共计360年。当然,这种计算法不一定是对的,就在于它是由局部到整体的绝对静止理论,即360是认识整体的理论,故一个圆为360度,而系统逻辑研究的是相对的整体,即某一空间的共性问题。这里只是说明360度的计算理论并非只出现在古巴比伦。中国古代之所以按365度计周天,就在于强调日期的作用。那么,360的圆周理论是如何来的呢? 60的周期理论是整体指导下的局部理论反映,并没有构成系统。而静止的一方有3维,相互联系另一方也是3, 构成系统的静止值3+3=6 。 必须将局部时间的60进制与整体的静止6结合于一体构成整体的静止划分理论,即60×6=360。360就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绝对数理。

    对2、5、8的综合认识。2是从系统相互联系的角度理解的运动数,5是从单个的运动中心理解的,8是单一系统的能量数。系统逻辑思维是双方认识的同时肯定,因而得出了10的进位理论。10÷2=5,10-2=8。这样就形成了对运动的两个角度的系统认识,这正是饭吃八成饱的依据所在。由于8是建立在两个4的基础上,而5又是4的中心,因此,8和5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周易中,每过五卦成融合关系(艮到兑、坎到离、巽到震、乾到坤均是五数)。我不妨作一简单推理:

    先分析2与8。2是相互联系构成运动现象的基本数,它包含着各自的阴阳,阴为1个单位,阳为1个单位,各自构成了1+1=2,A方为2,B方为2,总共为4。这个4,仅仅是一个现象4,每一个现象存在坐标关系的四围空间,从而构成了系统的16。也就是说,客观性认识的2中包含着逻辑推理上的16。其中一方是逻辑推理上的8。

    然而,从事物的客观性认识,其中一方就为2(奇数与偶数),可见,这个2,既表现了整体的客观性,又表现了其中一方的主观认识。由于8也是逻辑推理上的一方,这样,就实现了主观认识的2与逻辑推理上的8实现了同一。且二者都表现为能量。

    再认识5和8。8是一个能量数,由于8是建立在两个4的基础上,能量也存在四维认识,也就是说,8的折中数是能量数4

    4+4=8

    4以5为中心

    两个4,就存在两个中心(4+中心1)=5

    8中就暗藏着两个5(中心):5×2

    能量是建立在中心基础上的,且能量的局部运动具有随意性,与5的数理特性极其符合

    5+5=10

    8中暗藏着中心认识下的运动数10

    故在周易预测中暗藏着10个中心卦(见本人撰写的《周易理论的新认识》),8是现象运动数,10是核心运动数。

    8是系统下的局部反映(系统整体是16)

    10是中心认识下的是系统运动数,它的局部是5

    局部数是5同系统下的局部数8就构成了中心与现象的同一

因此,10÷2=5与10-2=8是两种认识的同一。

8同5是同一的,8同2是同一的,由此得出2和5也是同一的。管理学中的“二八”理论由此而来,即重视2/10的优秀人才,将8/10视为普通人才。但这种“二八”理论还不完整,还应存在对“五”的认识,即成员中应有五成的稳定率。

为什么取2的优秀率,2是运动的基本数理,又是能量的基本数理,是最具理性的反映,也是素质最高的体现,而8反映的是单一系统的组合。“5”是一个不稳定的数值,因此,必须有5/10的人员不稳定。这不但适合企业,也适合其它事业和政府机构。“5”又是一个运动系统调节数。在由行政构成的四维关系中,不存在排斥关系,彼此之间,均为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在相互依赖中,非得要有中心的协调,A分别与BCD 、B分别与ACD 、C分别与ABD 、D分别与ABC存在着协调关系,因而需要四个人选,而该系统的整体协调又得一个人选,从而构成五个起协调作用的人选。

    以上只探讨了系统逻辑指导下的数理,有没有形式逻辑指导下的数理呢?当然有。数学中的几何证明、代数推理都是用来证明某一数值,这些数值虽然没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它是逻辑推理下的结果。

“重阴必阳”(负负得正)和“重阳必阴”(奇奇必偶)

在二者综合形成的能量理论中,还存在“重阴必阳”(负负得正)和“重阳必阴”(奇奇必偶)的法则,此语出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在周易中,表现为逢两个阴爻成阳卦,逢两个阳爻成阴卦。这也是后来数学中“负负得正”和两个奇数之和等于一个偶数(两个素数之和等于一个合数)的原理所在,是系统理论的反映。

“重阴必阳”反映的是对客观的认识理论。前面所说的轮船例子实际上就反映了这一理论。客观的正向运动是通过两种逆向的认识得出的,当然,它离不开客观的正向运动,或者说,这一理论必须以“正”为前提,故周易中两个阴爻,必须包含一个阳爻。两种逆向分别表现为横坐标的负数和纵坐标的负数。而数学中的负负得正实际上是分类研究的,即暂时撇开了“正”这一前提,属于分析逻辑的研究方法。“重阴必阳”在社会科学中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逆向的阴是人类认识的错觉,就像驱车前进,看到两旁的树望后跑一样。一切邪恶是社会的逆流,是“错”,对待邪恶,得以恶制恶,最严酷的就是极刑。通过以恶制恶,达到拨乱反正。暴力革命也属于这一理论的客观运用,即以暴力的方式对付邪恶政治,其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其同一性就是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可以运用这一原理,即运用非理性的道理来对付非理性的思想。基督教理论是如此,孔子的仁学理论也是这样,它们都是通过非理性的理论达到对付非理性的思想的体系。马克思的否定之否定理论也属于这一类。

“重阳必阴”在数学中很好理解,它在哲学上有什么意义呢?这就关系到奇数和偶数的价值。它与轮船的例子也是相呼应的。运动中的阳(两个轮船)有了融合,即有此必有彼,才有了参照,才可能产生相对的静止的阴认识(重阳必阴),有了静止的两个阴,才能认识运动。所以,“重阳必阴”反映的是相互联系的认识关系。“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是互为前提的。运动表现为数的递增,事物的变化也是在运动中实现的,直接表现为运动。这种运动,既是由0和1表现的能量,又是运动的最基本的结构关系。奇数和偶数就组成了最基本的运动关系和最基本的能量关系。那么,0是否是一个偶数呢?我们可以视为一个特殊偶数。首先,0和1组成一对偶合关系,其次,0代表着静止,静止是偶合的基础,其三,10、30、50、100等偶数都要缀上“0”才能成为偶数。因此,0应该视为一个特殊偶数。运动中的变化就表现为奇数与偶数的关系上。周易中对吉凶判断的原理就由此而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哲学而言,不存在系统哲学和分析哲学,真正的哲学就是一种,分析中并存着系统思维,系统认识中并存着分析的方法,而它的核心就是静止的联系“三”与运动对立“二”,彼此交织在一起。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真正的哲学在中国,也只有中国的哲学才是博大精深的。这即是笔者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