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香肉丝盖浇饭:《道德经》是对现存世界的批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5:28:26

《道德经》是对现存世界的批判  

——人类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正像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一样,老子的《道德论》是为了批判奴隶及封建社会的旧制度,而不是为了发展旧制度。因此,从《资本论》中寻找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根据是徒劳的,同样从《道德经》中寻找美化封建统治者的理论根据也是徒劳的。现在一些研究家认为老子的理论是空想的,是不切实际的,其原因就是他们把把发展资本主义作为目标,而企图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寻找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根据,从而歪曲了老子的自然本体论,歪曲了老子人要遵守自然规律的根本观点。  

  老子的《道德经》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统治阶级进行批判,而且也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的批判。从自然角度看,现在的人和2500年前的人没有任何区别,现在的自然界和2500年前的自然界也没有任何区别,自然界的运动规律是永恒的不变的规律。这就是老子《道德经》发现的自然规律,发现的人类服从自然规律的坚实的基础。也是老子的自然规律适用于直到地球灭亡、人类灭亡的一切社会的伟大理论。在这里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就是人类的自然的社会。从阶级社会诞生一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处在和自然规律背道而驰的地位,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而且不断地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现在的社会和2500年前的社会相比,人的私欲膨胀了几千倍,简单的商品生产变成了复杂的资本生产,简单的商品交换变成了复杂的资本交换,人的劳动由奴隶劳动发展为农奴劳动,最后发展为雇佣劳动。所以劳动的异化不断地升级,离开自然劳动越来越远。那时的战争是为了占有土地现在则为了占有一切财富,因此,当老子批判私有制时私有的财富是简单的,现在的私有制私有的财富包括一切社会财富(包括人在内)。由此可见,当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时候不仅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且要结合现在的社会状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道德经》中发现老子的伟大,发现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真谛。  

   老子告诫我们,初生的赤子不知美丑,不明是非。无知无虑,哪里懂得与人争抢呢?吃饱就睡,哪里会有忧愁呢?因此,内心空明则气机充盈,无谓于善否则至纯至真。天下之人皆始自赤子,本性可谓都是从纯真开始,随着年龄长大往往却越加败坏。这不是人本性的过错,是世道的过错。太古之世,人类与鸟兽为伍,鼓腹而游,无亲疏之别,无贫富之分,无知无欲,故能终其天年且完如赤子。后来,出现聪明之徒制作猎杀生命的工具,则鸟见人而飞兽见人而走。出现机巧之徒制作刺激欲望的物什,则人们被勾引着终日不得满足。出现仁义之徒标榜贤良,则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追逐名利。猎杀鸟兽的工具,则会被用来杀人;得不到的东西,则引发人去偷盗;追逐名利,则百姓争夺不息且以之竞相教子。再后来,治理者使民如牛马,诸侯争霸掳掠杀伐,则聪明者行奸使诈,谋求者重财轻死,懦弱者却连安生都求之不得。如此世道下的人类,哪里比得上草木虫鱼鸟兽的世界呢!这都是人类自恃聪明而背离大道的过错。知识越多,则私欲越强;私欲越强,则知识越多。世道于是越来越沦丧,人心也越来越不古。所以,善于治理人类的,不在于治人,而在于治世。  

   老子告诫我们,天也大也高,地也大也厚,有形有体的天地难道没有私求吗?天长地久,乃是其私。天无日月星辰则无以为天,地无水土生灵则无以为地。天地之所以长久不灭,在于其不为自己谋求。谋存于日月星辰,则天长;谋存于水土生灵,则地久。天之清,地之宁,与道不差错,与物不离脱。这就叫乘道而得一。圣人也是取法于此,不敢失道,不敢失一,所以将自身置后反而得以居前,将自身之外反而保全;无为,自然,则功成名遂而不会给自己带来祸患。不正是因为他没有私心吗?反而得以成就其自己。天地若是不顺守大道,大道如何会保护它们呢?得道者,道亦得之;失道者,道亦失之。所以“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 无私之私,善莫大焉。然则,内心无私,当如何付诸行动呢?利而不争!老子认为,大道所行,至完至善,天、地、水、气四者勉强与之接近。天高、地厚、气虚,不足以形象比喻。所以说,上善若水。水善于滋养万物、润泽生灵,而总是柔弱不争。人皆好净,水则不拒污垢;人皆好高,水则择下而居。所以水的品行之善可谓接近于道。人做到,其居住则坚实如地,其心灵则深广如渊,其与人交往则仁爱,其言语则信宜,其理政则太平,其做事则有技能,其行动则不失时宜。只有不争,才不会有弊端产生。居住不妨害不高显,人则无从妨害。心灵不拒于物不削于人,则能宽能容。与人交往不居高居先,人则乐于相与。言语不自见不自矜,人则无不信任。理政不自臆不自德,则百姓莫不赞成莫不安宁。做事不多为不妄为,则不会失败。行动不冒险不恃勇,则不会失去时宜。利而不争之德,至善至完,如此也不过是些许枝叶、勉强述说而已。  

  老子告诫人们,把持而注满,终究溢出;捶打而锋锐,终究钝挫。金玉满堂,无人能守。富贵而骄,自寻祸咎。你想以功名自居,上不符合于道,下不融洽于民,等于是自驾朽船破舟于狂风骇浪之中。功不可居,不居则不去;名不可就,不就则不失。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观道在天下,我但见其功未见其居功,但闻其名未见其就名,道的功名因此能够恒久。所以说,吾道不为贼民谋身、贪功图名者用,用则必败。大道的功用,在于贯彻到一切。道生天生地,调阴和阳,畜养万物。天不得道不能够高,地不得道不能够广,日月不得道不能够明亮,万物生灵不得道不能够生长。如果天不因为道而自己就能高,地不因为道而自己就能广,日月不因为道而自己就能明亮,万物不因为道而自己就能生长,那么循从大道又有什用处呢?因此,魂为阳,魄为阴,抱守混元之道则合一不离。骨肉为体,行气以生,得道则柔如婴儿。欲念纷杂,心镜浑浊,得道则没有瑕疵。爱养百姓,治理社稷,得道则不动用智慧。天门开合,出生入死,得道则居守弱雌。心明眼亮,志虑通达,得道则不凭借知识。道的功用远非如此。失去大道,则无不败殆。  

  老子告诫人们,物类之间小的变化,离不开大道的主母。人类多欲多情,善知善动,然而与其他生灵又相差多少呢?失去生命,皆无从存活;败坏本性,皆无从安宁。你难道没有看见人类放纵情欲、自恃聪明的后果吗?五颜六色,让人眼睛发盲;五音交响,让人耳朵发聋;五味舛杂,让人口味败坏;驰骋奔突,畋杀猎获,让人的心灵发狂;奇珍异货,让人为非作歹。因此圣人的治理,在于饱足肚子而不是愉悦眼睛。这就叫做顺道而行,保本持生。放纵情欲,鼓动知识,天下永远不可救治。人之本性,贵在清宁中平。人皆喜好受宠,宠则上而失中;人皆厌恶受辱,辱则下而失中。此二者,皆扰乱人心不得安宁,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唯有知本内宁,则始能与道相得,是谓无宠辱心无宠辱心,所以圣人能身下天下。存在私心私欲,则会患得患失,终身痛苦不已。唯有置身度外,则始能与道相合,是谓无福祸身无福祸身,所以圣人能身系天下。重视为身于为天下,如此则可以与之托天下;乐于以身为天下,如此则可以与之寄天下。不正因为他无私吗?故而能够成就其自身。所以说,圣人治理天下,同样顺合于大道:道以形体为而主万物,圣人则以民为物、以身为物,而以心为。  

  老子告诫人们,古时精通大道的人,在于与大道切合一致:微妙玄达,深不可识。正因为不可认识,也只能勉强描述一二:谨慎啊,就好比是冬天履冰过河;小心啊,就好比是时刻提防四周;举止端庄啊,就好比是到人家做客;意志消散啊,就好比是冰块悄然融化;容貌愚昧啊,就好比是木头未曾削斫;胸怀坦荡啊,就好比是深谷;思虑混沌啊,就好比是浑水。提到浑水啊,谁能够永远保持浑浊呢?静下来就会慢慢澄清;谁能够永远保持安宁呢?动起来就会慢慢生发。盈满也同样终究变成缺弊,因此保守大道的人不求盈满;正因为不求盈满,因此能安守敝旧而不求创新。草木、动物、人类三者皆是生命,生命始来,皆由天性。草木的天性是安静生长,动物的天性是安静生息,百姓的天性是安静生活。清静自然,天下自安。最广大的百姓皆安然生活,你所谓多知多识、多志多欲者,无非是少数搅浑清静、作乱天下者。退一步而言,人天生可谓有知识吗?婴儿可谓有志欲吗?我听说人类的婴儿随狼长大则会狼吼,随虎长大则会虎啸。现代的婴儿若能够放到古时,其长大也将与古人一样纯真;古时的婴儿若能够放到现代,长大了也必然是个现代人。人类社会混乱不堪,你所不愿意看到的人类种种多为多欲、多妄多灾,究其实都是世道的祸害使然。所以古人今人本性上没有差别,世道丧乱,世风败坏,都是越来越背离大道的社会治理造就的恶果。  

   老子告诫人们,最好的治理者啊,清静无为,百姓知其存在却不知道有他在治理;其次的,行施仁义,百姓亲近他赞誉他;其次的,仁义不足,外加刑法,百姓都敬畏他;再其次的,百姓都侮蔑他----为什么呢?给百姓的信宜不足,这才有了百姓对他的不信服啊!最好的治理者犹豫谨慎啊,他总是珍重号令、不敢轻举。百姓安生、天下太平,而百姓们则会说:我们自己这样安生而已,没人来治理呀。人类怎么会一步步走到今天呢?没见过那大火吗?大火起自小火,而火势越大越旺、越旺越大,终成大火。没见过那大堤吗?蝼蚁钻洞,堤坝渗涌,而越涌越大、越大越涌,终成崩溃。当初的小火,一碗水可以熄灭;当初的蚁穴,一掊土可以堵塞。看看人类社会的情形,不也是如此吗?千古清静,不知何始;一朝作为,三代而败!为什么独独人类如此呢?大道无名,幽隐莫知,混沌初开,自古已然。草木不动,动物不知,皆自然而然与道不相脱失。万物生灵,独独人类多知多欲。多知则促发多欲,多欲又促发多知。财物有余则不均,知识有余则不齐,品德有余则不比,权势有余则杀戮四起。你想治理吗?越治越乱,越乱越治。如此,知欲相涨,治乱相丧,循环不已。所以说,大道脱离,这才有了仁义;智慧出现,这才有了大伪;六亲不和,这才有了孝慈之名;国家混乱,这才有了忠贤之臣。追本溯源,都是治理的过,都是智慧的错。所谓最初的明王智者,乃是葬送森林的火种,乃是崩溃大堤的蚁穴。如果治理者都能够明白大道,致虚守静,人类何至于会败乱如此呢?人世迁衍衰微,已然当今事实,请问有何医治良方?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世道之丧乱,集中发生在人群聚交的城里,其毒害却能够波及到天下。天下百姓多数资性愚钝,自生自安;唯有个别聪明人多作多为,这才把整个清静社会搅浑了。知识,教化,财物,这三者则是蛊惑人心的主要方面;而俗人所谓圣智之徒,究其实则是造成世道种种混乱的首倡。吾子可了解人心吗?天下之人,总是为自己多,为别人少,这叫私心;则人群之中,总是善者少,不善者多,这叫俗情。何况我听说,十次成功,不足以抵挡一次失败;十个善行,不足以补偿一个罪恶。不善之人,其心机也敏捷,其立场也自私,其行径也恶劣,其影响也巨大。圣智则为其凶器,仁义则为其奸诈,奇巧珍宝则为其动机。于是,自人类开始治理以来,善与不善交相促生,治与乱交相促涨。所以说,圣智所为,其本意无非造福人类生活,结果却导致了社会更大的祸患;绝圣弃智,百姓反而获得更大的好处。仁义所教,其本意无非规范人类品德,结果却导致了社会更大的败坏;绝仁弃义,百姓反而重信回到纯朴孝慈。奇巧珍宝,貌似可以让生存更加美好,实际是损害生命的安宁,还刺激人们意图不轨的贪欲;绝巧弃利,盗贼自会绝迹。浑水越搅越浑浊,安静下来则自会慢慢澄清;乱世越治越混乱,休养下来则自会慢慢安定。专注素淡、抱定纯朴,除去私心、灭去欲望。此三者乃是针对社会的举措,如果治理者不能自觉,一切都终究是徒劳。所以对于治理者,另外还有两条作为补充:专注素淡、抱定纯朴,除去私心、灭去欲望。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是社会施政措施要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则是治理者的修持要求。你看到世俗的人了吗?世俗之人为了谋生都有一套套的知识技能,我却未曾见其真正的安乐过。真正的安乐,如同真正的水。真正的水是甜的吗?是酸的吗?是苦的吗?味道舛杂的水,养鱼则鱼不能好好存活,养花则花不能好好生长。真正的水没有香味,才是好水;真正的生活不求享乐,才是安生。俗人若惊若患,道者自在澹然。别人对你恭敬地唯唯,还是怠慢地喝呵,这些在我看来能差别多少呢?可是俗人哪一个不喜欢被恭敬、不讨厌被怠慢呢?面貌长的漂亮,还是长的丑陋,这些在我看来能差别多大呢?可是俗人哪一个不喜欢漂亮、不讨厌丑陋呢?俗人的心态就是这样随从大流追逐名利啊:别人都害怕什么,他就不能不害怕什么。人类的内心于是不得安宁啊,如此无休无止。众人乐融融的,好像是享受太牢盛宴,又好像是春日里登台临赏;我却独独淡泊啊,欲望未曾萌发,就好像是婴儿还不会发出笑声。名利声色只会让我困倦啊,就好像无处可归一样。众人都富余,我却独独贫俭。我就是傻子的心智,混沌不清啊。俗人昭彰明亮,我独独仿佛昏暗;俗人清清楚楚,我独独闷塞糊涂。我的心就像大海那样浩淼啊,就像是漂荡而无从停止。众人都有一套谋生的手段,我独独笨拙且无能。婴儿只知道饿了就跟母亲要乳汁,我也不过如此啊。  

   老子告诫我们,大道之妙,无所不合;大道所徼,无所不及。所以说,天下万物,无不顺受于大道玄德,人类作为万物之一也该如此。如果弃大道玄德不用,而另行人治人德,这就叫失道;失道,则必将失败。所以最好、最完善的为人之德,在于唯道是从。为道则事功,抱一则德备。内心虚静安宁,则无欲无争;无欲无争,则能够无私无为。人有此德,小可修身,大可载人。素朴虚静,可以养生;无欲无争,可以持身;无私无为,可以载人。简单地生活道理,人人都很明白。可是世人却往往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名誉而自我炫耀,为了肯定自己的聪明而自我见解,为了突出自己的功绩而自我夸赞,为了表明自己是首领而自我高标。这难道不是踮起脚来站立、跨着大步行走吗?这些想法这些行为,在于大道而言,就叫做吃饱了再进食,背负重物行走,连动物都讨厌,何况是人呢?大道唯恍唯惚,不显现自己,不强加作为,圣人亦取法于此。抱守混一则唯道是从,无知无欲则无为无争。古人说,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是什么意思呢?能够委屈自我,则可以成全所有;能够承受垢辱,则能够端正天下;能够低洼,则可以充盈德性;能安守敝旧,也就永远不陈旧;能够知足,也就永远充足。能曲,能枉,能洼,能敝,能少,唯有无知无欲、无为无争者能够做到;能全,能正,能盈,能新,能得,唯有为道者能够达成。因此圣人抱守混一作为天下的法式。为道者在于以心合道,以心合道而后才能以身从道。所以,大道无物,圣人无心,大人无己。大道无物,则万物自化;圣人无心,则万民自安;大人无己,则众人服从。不自我炫耀,故能彰显;不自我见解,故能洞明;不自我夸赞,故能有功;不自我骄矜,故能为尊长。只有不争,因此天下无人能够与之相争。不妨害物类的自在,不损扰人类的自由,因此自身能够得以与外物共同周全。这就叫内心混沌,外身合同。古人所说的曲则全之言,怎么是虚妄之谈呢?实在应该彻底遵从这些话。  

   老子告诫我们,不明白宇宙的恒常之道,如何懂得安定天下?道虽然物象恍惚,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之物。人心可以切合它,却不能够取代它;人类应该循从它,而不能够违逆它。生动天地万物的恍惚之物,不可谓总是没有欲望、没有作为吗?但是却丝毫不失地支配着一切,这可谓是它的徼巡。我不能够违逆道的徼巡,所以不敢自我妄为。我只能够无知无欲而切合它的奥妙,我只能够无为自然而因顺它的徼巡。为道者不敢号令,不是徒然虚无、体悟自在;更重要的是他明白,因循大道贵在任物自然。万物何以贵在任其自然?自然,静也。大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大风暴雨是谁的作为呢?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够违逆大道而长久作为,更何况是人呢?所以说,依据大道行事的人抱一混沌,在于效法大道的方式,在于因循大道的徼巡。天下但凡成功在于符合了大道,天下但凡失败在于违逆了大道。天有思维否?地有思维否?道无物之物,无生命无言语,何来思维之说?然而,它是天地万物的共同支配所在,是宇宙恒久不变的宗主。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说,符合大道的,道也会使他成功;失去大道的,道也会使他失败。圣人抱一而无为,于此求取宇宙至高的信宜。何谓无为?持本守常,不可多为;顺物自然,不可强妄。  

  老子告诫我们,天地未曾出现之前,有混然无形无象之物存在。清深啊澄澈啊,其形态独立于万物而永不更改,其运行无所不及而永不衰殆,可以作为天下万物之母。此物生成天地万物,而且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无可察知。我不知道它的名称,因为它可法可循,于是给它取字叫做。又因为它生成容纳一切,我因此勉强为它取名叫做。大到极限,则形象消逝不见;形象消逝不见,则是边际延伸到极远;边际延伸到极远,则必然无处不在,则是返回来。所以说,道之大,容纳一切,贯入一切。道有多大,宇宙有多大;宇宙有多大,天地有多大。而人类生息天地之间,对于人来说,王也是一大。国域内存在着四,而人类之王居其中之一。统观宇宙,人生息于地而因法地,地覆盖于天而因法天,天运乘于道而因法道。道无形无象,它的因法则是总是无为而任其自然。所以说,天地虽大却支配于大道,故而天常清明、地常安宁;万物虽多却无不寄托于天地而蓄养于大道,故而万物常安然生息。大道与天地,皆任随万物自然而然,作为君王而治理人类,怎么可以单独违背这个原则呢?大道与天地皆是构成宇宙的自然而然之物,并无意识能动可言,而且万物只可以循从它们而不能改变它们。况且,天地之躁动,一则上有安静的大道所支配而不可长久,二则下面的万物赖天地以存身也对其无可奈何。人君治理天下万民则不然。人类有意识而多能动,其躁动起来足以背离大道而不知归。人君虽然尊贵,也无非七尺之躯,一则大道不会对他的言行加以直接支配,二则百姓不依恃他而自生自安于天地之间。所以,人君之大,万不足以与天地同论。人君失道躁动,轻则天下混乱,重则被百姓推翻。重是轻的根基,静是躁的主宰。为道之人内心安静则不会躁动,不会躁动则不会轻妄而失去本常。因此,君子即使终日行路,也时刻不敢离开自己的盘缠物资;即使路过美丽的风景,也安然处之则超然其外不躁动分心。俯仰宇宙,虽大道之尊犹且不自名,虽天地之大犹且不自生,为什么 高贵的 君王却要以一己之身而轻贱天下万民呢?轻贱天下则失去天下,躁动则失去主宰。民为重,君为轻;唯有慎守大道,安静自然,君王与百姓才能够共同周全。  

  老子告诫我们,芸芸众生,不免于失道不善。然而既不能任其灭亡,也不能普及大道。大道玄奥深远,百姓领悟能力却普遍不足以明白大道。倘若向众生言道,众生不能理解,不能理解则生疑,生疑则不信任,不信任则会加害于你。如果任随不善之人肆意妄为,则众生不但无从安宁,反被不善者教坏。善于行走者,无有辙迹;善于言语者,无有瑕谪;善于算数者,不用筹策;善于闭门者,无关钥而不可开启;善于结扣者,无绳约而不可解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些都是无形大道的徼巡使然,天地万物又怎么能够逃脱呢?因此人的本性常自生,物的本性常自然。圣人以大道为循用,以本性为教化,所以总是善于救人而没有被抛弃的人,总是善于救物而没有被抛弃的物,这就叫做双重的明智。善与不善,其本性没有差别。百姓多好生好私,难道因此要厌恶百姓吗?所以说,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资辅。如果不尊重其老师、不珍惜其资辅,即使聪明也是大糊涂,这就叫微妙的要义。因此,圣人守道抱一,混沌自我而与民融洽。以无为为治理,而最终与天下共同安定;以不言为教化,而最终与天下共同化育。知其雄、守其雌,对修身而言;知其白、守其黑,对处世而言;知其荣、守其辱,对治国而言。圣人怀雄而守雌,被白而守黑,戴荣而守辱,虽然迥异于人却利益于人,人们如何不能被感化呢?不去示现乃是最好的示现,不去说教乃是最好的教化。知其雄、守其雌,柔弱不争,为卑下于天下的沟溪,则永恒的德不会离失;以此修身,则纯真而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无自无必,为楷模天下的法式,则永恒的德不会差错;以此处世,则深远而无人知其终极。知其荣、守其辱,无私无名,为蓄养天下的沟谷,永恒的德于是丰足;以此治世,复归于大道朴木。  

   老子告诫我们,圣人官长天下,为的是天下苍生;当今之世官长天下者,为的是一己之私。为一己之私而攫取天下,我看决不可达成目的。天下,是个神妙的器物,不是可以加以作为的。作为天下的终将失败,把持天下的终将失去。事物的规律啊,有前进就有跟随,有慢呴就有快吹,有强大就有削弱,有培高就有塌堕,此乃大道支配使然,万事万物莫能逃脱。作为的,则必然会失败;把持的,则必然会失去。因此圣人远离过分,远离过常,远离过多。人君若不道,何以尊贵!人世若不道,何以太平!所以说,想要得到天下,唯有让天下自得;想要安定天下,唯有让天下自安;想要化贷天下,唯有让天下自化。为道者,贵生,贵全,贵久,贵安。人之过,莫过于贪欲无多;德之丧,莫过于盘剥掠夺;世之祸,莫过于杀戮战火。兵战的灾祸报应也快:军队驻扎的地方,田园随即荒芜;大战过后,必定有灾荒年头。对于军事,不可以不慎重。兵者伤生,本为不道;以大道辅佐君王的人,不得已而用兵,达到目的就适可而止,而不会藉以逞强。战争取胜,达到目的,怎么能算是造福人类的功绩呢?达到目的而不可骄傲,达到目的而不可矜喜,达到目的而不可夸赞,达到目的而要洋洋得意,这就叫达到目的而不可逞强。事物一旦壮大就必然衰老,这就叫不符合柔弱无为的大道,不符合大道早早灭亡。因此圣人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远离过分,远离过常,远离过多。唯有始终不敢取强,才能永不衰亡。越好的兵器,越有杀伤之力;越强大的军队,越有逞强之意。武器军事,是伤害生命的东西,本身是不合乎大道的事物;连动物也都讨厌它们,因此有道者不从事于这些。有道君子对于武器军事之类,迫不得已而用之,犹且尽力谨守大道。你没有见过杀牛宰羊的刽子手吗?虽然所杀的不是人,人们也对他敬而远之。所以说,惯用杀戮者,道德丧地矣。所以,君子日常的礼仪以左为贵,在用兵之际却以右为贵。其中也是寓意着兵者不祥啊。从古到今,更朝换代莫不兴兵,却没有一个朝代依靠武力得以长久的。但凡兵而不道则不能取胜,但凡治而不德则不能长久。穷兵黩武,其兴也速,其衰也速;其成也兵,其败也兵。人或总以为力量强大可以战胜别人,却不能以天下之兵战胜天下苍生。得天下者,唯有天下自得也。浩浩苍生,不可战胜;战胜天下,则是失去天下;失去天下者,怎么能算是天下之王呢?天下自有大道主宰,万物自有玄德畜养。大道主宰天下而天下自然,玄德畜养天下而天下自安。自然自安者,谁又能战胜得了呢?所以说,得天下者,唯有天下自得也。道总是没有名号,可谓是朴木一般;没有名号虽小,而天下没有敢臣视它的。侯王若是能够谨守大道,万物将会自动宾服。想要了解大道的无上功用,可以看一看下雨的情形。天地交合,兴云布雨,不需要人加以命令,而自会将甘露均撒万物。除了大道,天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到这些呢?现在的侯王,承袭人类初始的建制而有侯王之名,可谓是比天地都不敢违逆的道还高贵啊。既然有高贵的名号,也应当知足而止;知足而止则不会衰败。身为侯王而不知足者,必然多求多妄,于是兵乱天下;以兵乱天下者,终将亡于天下之兵,真不知其所求为何!所以,天下可服之,而不可胜之。想要取天下、守天下,莫过于遵大道、修大德。比喻大道在天下的情形,就好比川谷与江海的关系。  

   老子告诫人们,天下侯王多矣,能知止者鲜矣。这是为什么呢?未得道也。物有形有象,人莫不知之;道唯恍唯惚,人莫能见也。物或许可以执而取之,而道莫能得之,莫能执之。道之大也,天下莫能逃脱。所谓得道,乃是彻底服行大道而已。服行大道终究无可服行,复归于抱一抱一而无可抱也,复归于混沌昏闷。混沌昏闷,则复归于澄明。澄明,这才与道相同。何谓澄明?譬如水,泥沙杂之,则浑浊不清;静而置之,则澄澈如镜。虚静抱一者,外物无可挠心。外物无可挠心,则是混沌昏闷;心无外物所挠而知常,则是澄澈明白。得道之人,如同璞玉,外表粗朴而内里润泽,这就叫了见自我。不知道自我,如何得到自身呢?不掩藏锋芒,如何与众人相得呢?既不能得到自身,又不能与众人相得者,岌岌乎殆耳!为道者先为心,得人者先得己。我听人论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两相对搏尚且如此,而行身处世、莅临万物者,则更是贵在知己。所以说,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如何有所作为呢?无为之为也。人们所看重的,难道不是智慧、强大、富足、志向、长久、高寿吗?不自知者,算不得智慧;不自胜者,算不得强大;不知足者,永远没有满足;不能够努力行动者,无非空头抱负。闻听大道,笃行大道,身为侯王者,不可不知止。守道畜民,才能长久;修德立信,千古不朽。唯道可从,唯道是从。大道生成万物、支配天下,乃是宇宙的实态;人法道从道,不仅是别无选择的,而且是最为妥善的。万物之母,天地之根,道如同洪流漫溢而载运万物,乃是宇宙至大至尊。圣人合道,因其妙而循其所徼,故能上得大道之功,中得天地之行,下得万物之宜,所以能为众人尊崇。象莫大于天地,而道藏之;气莫大于阴阳,而道调之。万物依靠着大道而生息,它却不推辞;畜养万物成就天地,它却不加占有。万物都归附于道,而道却不为大王,则总是没有欲求,可以称之为。道爱护养育万物而不加宰治,则万物莫不安适于天性自然却莫能违逆,可以称之为。所以说,宇宙的状态是,无象御有象,太虚御阴阳。无象是为大象,玄一是为大气。因此圣人循从大道,无为故能成,自然故能信,终不为大故能成大。执守最大的征象,则天下自会前往归附。归附而不加妨害,百姓自会安生于平和祥泰。音乐与美食尚且留得过客止步,更何况是安生于平和祥泰呢?所以,道说出口来,可谓淡然无味;虽然视而不足以看见,听而不足以闻见,用起来却不可穷竭。唯有下天下,善天下,天下才能归附于他;唯有无为自然于天下,莅临天下者才能长久不殆。得天下,治天下,莫过于无为自然而已;大德至简,大道至易。  

   老子告诫我们,俯仰天地万物,人类不能主之,而天地之间总是自然而然地安宁平衡,这是无形大道的徼巡之功。所以说,大道的徼巡,不在于有所作为,而在于总是无为。大道既然总是无为,又何以支配天地万物呢?没有看见流水吗?流水淙淙,自然而下,终不能违逆于河道。天地万物与之大道的关系,也是如此。大道生成了天地,由此决定了天地的形式与规则;大道生育了万物,由此决定了万物的种类与习性。宇宙中有此大道,天地万物才得以成形得体,阴调阳和;宇宙中若无此大道,则天地万物形体消散,阴阳隳灭。因此宇宙的实态是,天地与万物皆来源于大道,蕴蓄于大道,虽自然而然却无不支配于大道。故而,人类作为天地间一物类,也只能因循于大道,而不能违逆它。既然一切都在大道的支配之中,那么人类又为什么会时常违逆大道呢?大道虽然徼巡一切,却不在于强制束缚一切。看见这个水渊中的鱼了吗?鱼安养于水,则生;跳到岸上,则死。人类不正像是渊中之鱼吗,如果凭着欲望肆意妄为,而不知安守生命本常,怎能不会失去大道的庇护呢?天下百姓参差不齐,让他们明晓本常不但不切合实际,反而会因此失去本常。草木不必修剪则自然茂盛,鸟兽不必教化则自然安生。本常原本存在,本性原本完好,又何必以人为扰乱天道的运行呢?道总是无所作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行化育。自行化育而不免欲望生发,我将用无名之朴来镇住。用无名之朴镇住,也就不会生发欲望。不生发欲望则能够保持住安静,天地之间于是将自会安定太平。(注:以上材料参考澹海若《老子指微》)  

   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老子用他发现的自然规律对阶级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这个批判对今人来说完全有理论性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以为,我们学习《道德经》绝不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为了实现老子已经指明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为了使人类永远服从自然的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实现无为而治,就要使人类顺其自然,使每个人都要在自然规律的指引下,像人一样生活。从而在根本上消灭伤害人类5000多年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因为商品并不是自然界产生出来的,而是统治阶级为了统治而由私有制产生出来的。  

   劳动者 2010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