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子酱字幕组 俄剧:在日常教学中引入WebQuest教学模式的思考 - 个人稿件/文章 - www.GotoR...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5:52:35
在日常教学中引入WebQuest教学模式的思考
所投刊社及刊社评论 |作者个人资料
作者:臧勇
摘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WebQuest为代表的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学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赞同与认可,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却存在难以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的问题。本文以基于网络的主题探究学习模式与日常专业课程教学的整合问题为着眼点,通过必要的理论分析,提出有效运用WebQuest教学模式的八个阶段,通过这八个阶段可以将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融进了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
正文 字体大小:大中小
在日常教学中引入WebQuest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WebQuest为代表的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学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赞同与认可,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却存在难以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的问题。本文以基于网络的主题探究学习模式与日常专业课程教学的整合问题为着眼点,通过必要的理论分析,提出有效运用WebQuest教学模式的八个阶段,通过这八个阶段可以将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融进了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
关键词: WebQuest教学模式 网络探究 具体应用
The thinking of introduce WebQuest teaching mode in the daily teaching
ZangYong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advanc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WebQuest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eme of Inquiry Learning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been endorsed by a growing number of educators, But in the process of applying there is a problem of combining organic and college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o explore the theme of Web-based learning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integration, Pass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analysis,Propose using eight stages of WebQuest teaching mode effectively,Through this network will be based on the eight stages of the inquiry learning can merge into the day-to-day courses teaching.
Key word: Webquest;Advanced Profession;Network;inquiry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偏向,就是把信
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单纯事物的演示和知识呈现上,而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优势,更忽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是个棘手的难题,就在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一种基于网络运用的主题探究学习模式— “WebQuest”闯进了我们的视野,它为探索信息技术与日常课程教学有效整合指明了方向。
一、有关WebQuest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
(一)探究学习的含义
探究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课程改革运动中由教育家施瓦布最早提出来的。他强调学生对研究过程的参与及认识,以及对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全面掌握。此后世界各地纷纷效仿,探究学习逐渐成为世界潮流。“探究学习”,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来理解,它泛指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信息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同时又是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目前本科教育的现状来看,基本上是接受式学习方式一统天下,因此,应大力倡导开展针对探究学习特别是网络探究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二)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学习
1995年,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博士和汤姆•马奇(Tom March)创建了一种课程计划,由于该课程计划和因特网密切相关,所以他们将其命名为“WebQues”。“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而“WebQuest”在汉语中则还没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词汇。WebQuest是一种“主题探究”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根据这一特点,国内常把它译为“网络主题探究”。但是,广义上的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活动还包括MiniQuest, ThinkQuest等多种具体模式,所以严格地来说,WebQuest只是众多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活动模式中的一种代表。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在教师指导与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WebQuest己成为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指导下探究的一种流行形式。WebQuest的目的在于架设从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的桥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希望通过“脚手架”策略,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内化各种策略。WebQuest是一个以调查研究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活动中部分或者所有献让学习者进行交互的信息都是来自因特网的资源。为了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才在网上充分地利用时间,避免漫无目的的任意冲浪,每个WebQuest都经过了心设计。它赋予学习者以明确的方向,给学习者一个有趣且可行的任务,并提必须的、能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而且还告诉他们未来的评价方式,以概括和进一步拓展课程的方式。其实质就是在探究学习实施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
二、WebQuest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课教学的具体应用
笔者在WebQuest网络探究模式与专业课教学的整合的探索行动中,总结出WebQuest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八大阶段,进一步提高了WebQuest模式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这八个阶段可以归纳为:前期准备阶段、情境导入阶段、明确任务阶段、分组分工阶段、网络探究阶段、作品创作阶段、展示评价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具体阐释如下:
(一) 前期准备阶段
专题教学的前期准备阶段是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这次专题学习活动的质量、水平与效果。对一于教师而言,它的工作量也可能是最大的。前期准备阶段分为确定主题与师生准备两个部分。首先是确定主题与一般的研究性学习不同,基于WebQuest的专业课专题教学中的学习主题并不是由学生自由选题。因为这是专业课程教学进程中的一个专题,这个专题的大体范围应该在该课程的学期授课计划中己经由任课教师确定下来,具体探究什么问题可以师生共同参与筛选。在具体确定要探究什么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推荐主题。教师先应根据该课程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确定好本次网络探究学习活动的选题范围。这是维持本次网络探究不偏离本课程内容的重要保证。 其次是筛选主题。列出的一系列备选的主题后,接下来就是筛选主题。这里主要考虑几个问题:这个主题是否有探究价值?与专业及课程内容的相关度有多大?该主题是否有大量的网络资源?凭借这些网络资源是否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个过程可以发动部分学生参与。最后确定主题。根据多方位的分析比较,最后由教师与学生讨论决定,最终由教师确定正式的探究主题。
其次是师生准备探究主题确定以后,教师与学生就应分别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WebQuest专题教学活动的设计。这绝不仅仅是制作一个演示文稿或组网页那么简单。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主要针对七个方而进行设计,分别包括教学目标设计、主题情景设计、分组策略设计、协作活动设计、学习资源设计、评价标准设计和电子学案设计。这些设计有的反映在网页形式的WebQuest学案上面,还有一部分将体现在教师活动指南或教学行动中。至于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复习解决问题时可能用到的有关一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
(二)情境导入阶段
情境导入阶段是WebRuest专题教学的正式开始。这个基于探究主题而创设的虚拟情境的设计是否合理与巧妙,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网络探究的热情。这些情境导入的内容称为“引言”。WebQuest学案中的“引言”部分主要将起两个作用:第一,让学习者明确将要学习的大致内容是什么;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对于日常专业课教学来说,WebQuest的主题应该来源于本专业或课程涉及的行业生产或经营实践中的真实任务,使学生能在一个真实事件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引言”的内容为学生们创建一个虚拟的情境,这个情境的描述一般包括文字、图片、图表、网页等信息,但也可以有一所创新,比如采用真空的媒介,如印刷品、产品模型、产品实物、音像资料等等。因为单单使用信息技术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样做可以做到“虚实结合”。
(三) 明确任务阶段
明确任务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即在结束本次WebQuest专题学习时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拿出什么样的具体成果。在WebQuest学案中的“任务”模块,应对专题学习结束时学生将要完成的事项进行准确地描述。完成任务的过程可包括收集、复述、判断、设计、分析、讨论等等,或是这些步骤不同程度的综合,但这里只需对最终的成果提出具体标准。成果的形式可以是一份电子作品(如Powerpont演示文稿、一篇论文等),也可以是教师设计的特殊形式。
(四) 分组分工阶段
网络探究学习有个人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形式,但在学科教学中安排的WebQuest专题学习活动应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个人独立探究与小组协作学习的紧密结合。具体来说,这个阶段有两个工作,即分组与分工。
首先是分组。全班同学分成若于个学习小组,侮组成员大致为4-6名。至于按照何种标准分组,根据实际情况及探究主题的特点可以有多种选择。有的情况下可由学生自由组合,但大多数活动应由教师按一定的策略分组,分组考虑的因素有兴趣爱好、个人特长、性别搭配、学习成绩等等。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是,教师在分组之前有必要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从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方式等几个方面采集资料;然后根据学习专题、资源环境的不同,采用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具有互补性。
其次是分工。分组后必须及时在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在此过程中应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选择的结合。分工与分组同样不能完全由学生自由进行,必须按照教师设计好的规则进行分工。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存在相互依赖性,即为了大家的成功,相互促进是必须的;每个成员以个人身份为其学习和参与工作负责任;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还有一点要强调指出,与小组成员分工相对应,最终的作品及评价标准要能反映个人对小组成果的贡献,否则可能会导致个别人“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五)网络探究阶段
网络探究阶段是WebQuest专题学习的主体与核心部分。在这个阶段,分工明确的学生首先根据教师设计好的网络资源进行个人自主探究,主要是收集、分析、整理有关信息;随着网络探究的深入,小组成员之间逐渐会进行一些交流,讨论解决方案;接下来各成员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这其中会用到搜索引擎,因为光靠教师设计好的一些网络资源可能并不充分;随着问题解决方案的逐渐清晰,学生开始进行电子作品的创作或加工,而此过程将伴随着反复的个人网络探究、小组成员的协作,直至电子作品的完成。鉴于本阶段在整个网络探究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师要做好WebQuest学案中的“过程”、“资源”两个模块的设计。在“过程”模块中,教师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并就每个步骤向学习者提出了短小而清晰的建议,其中包括将总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的策略,对每个学习者要扮演的角色或者所要采用的视角进行描绘,等等。
(六)电子作品创作阶段
学生经过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分析整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己得出初步结论,接下来就是按照WebQuest学案中的要求进行电子作品的创作。创作电子作品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很重要。比如谁负责网页或幻灯片的制作、谁负责具体作品内容的设计、谁负责收集与提供素材等,如果没有小组成员的高效率的协作,单凭个人的单打独斗往往很难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与前一个阶段一样,教师同样要做好监控与辅导工作。只是这个阶段是辅导为主监控为辅。因为到了作品创作阶段,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而且时间安排也较为紧张,一般情况下学生学生很少会分心做其它与此无关的事;但在创作过程中的问题肯定要比前一阶段多,所以教师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学习辅导、技术指导上面。
(七)展示评价阶段
学生完成各自的作品后,就迎来了WebQuest专题学习活动的最高潮——作品评价阶段。“评价”是WebQuest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模块。对于基于因特网的探究性学习这样一种较高水平的学习形式,WebQuest采用评价测评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很显然,这个评价表的评分标准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评价标准中不仅仅是电子作品的质量水平的评价,还要有对学习过程、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作品演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评价人员一般是师生共同参与,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通常是由各小组选派一位代表上台,一边展示本小组的电子作品,一边向全体师生介绍本小组的分工情况、网络探究的主要过程、对学习主题的基本观点等等。
(八)总结反思阶段
从学生展评各自作品开始,总结反思阶段就己经开始了。在观看同学们的演示、聆听同学们的介绍、欣赏同学们的作品的时候,每个同学都会自然地联想起自己在本次WebQuest专题学习中的表现,总结自己的得与失。而在WebQuest学案的最后一个模块“结论”中,教师也会对本次学习活动作总结。WebQuest的“结论”部分提供机会总结经验,鼓励对过程的反思,拓展和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习者在其他领域拓展其经验。“结论”部分还可以给结合专题的内容提出许多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促进他们对专业课中有关知识的学习。这一部分并不特别重要,但能进一步解释说明文档,提示学生,这是整个WebQuest专题学习活动的结束。
参考文献
1、祝智亭:《现代教育技术学——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
3、马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中国电化教育;2002
4、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改善学习》;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