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也是有尊严的 耽于:艾灸条的制作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6:40:57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   
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1.艾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  
2.艾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   
3.间隔物的制作   
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药瓶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很多人对于艾灸产生的的烟雾感到无法忍受,目前有些生产厂家对艾灸条进行了改进,研制出了无烟艾灸条,同传统相比没有味道,更容易让人接受。

<> 

艾灸的常用穴位

艾灸的常用穴位(穴道)很多但是最常用的穴位(穴道)就是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关元穴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中脘穴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穴: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易学易会。具体方法如下:将艾卷燃着一端,在足三里(在膝下三寸。以手掌心按膝上,中指尽处向外侧横开一指即是此穴)、神阙(即肚脐眼)等穴位上薰灸。先反复测度距离,感局部温热舒适而不灼烫,即固定不动(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作为保健可隔日或三日一次。清晨或睡前皆宜,每次10-15分钟。终年灸此穴,不仅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还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人身上的很多的穴位大多可以使用艾灸,只要长期坚持都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作用。

<> 

艾灸能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所致的前列腺炎性改变,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本病多因寒湿瘀阻,气滞血瘀,败精阻滞所致,属中医“精浊”、“劳淋”范畴。
常用穴位:中极、会阴穴。
方法:先仰卧或坐位取中极穴,用艾条悬灸20~30分钟后,再俯卧屈膝(膝胸位),使会阴部充分暴露,以此穴为中点,用艾条悬灸,由尾骨尖开始,越过肛门,经会阴沿阴囊后中线至其尽处,来回灸20~3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灼热能耐受为度,每天一次,严重者每天2~3次,10天为一疗程,中间休息2~3天,再做下一疗程,连续2~4个疗程。
作用机理:中极穴位于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处,乃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又系膀胱募穴;会阴穴,在会阴部,当阴囊与肛门连线中点处。两穴均有补肾培元、清热利湿功能。加上艾(灸)火的热力(温热刺激),共奏补肾通淋、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瘀、消肿散结作用,故对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所致疼痛及其相应症状能逐渐减轻,乃至消失。
灸疗对那些阳虚、气滞、血瘀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尤为适宜。气滞血瘀型选灸血海、气海、阳陵泉等穴位;肾阴虚型,选灸足三里、三阴交、会阴等穴位。每次灸20分钟左右,或先针后灸,或针与灸隔日交替使用。
目前一些厂家在传承祖国五千年中医药文化基础上,融传统艾灸疗法与现代电子、磁疗、脉冲等理疗技术为一体,研究开发了低频多功能艾灸仪系列专利产品,生产利用艾灸和现代电磁技术相结合,生产出了前列腺艾灸治疗仪,用于治疗作用范围: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及其引起的性功能障碍。

<> 

艾叶在治病中的使用方法

艾叶又名艾蒿、蕲艾、灸草,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被誉为“医草”。
烟熏取干艾叶(陈久者为好,药店有售)50克左右,点燃后关闭门窗,烟熏45分钟后开门窗通风。熏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和结核杆菌等均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艾灸以艾叶轧成艾绒或制成艾绒条,用于灸法,可调节胃肠运动、血管舒张收缩、肾上腺分泌等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常用保健艾灸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命门、神阙等。

外敷艾叶逐寒湿疗效显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据此可制作艾袋:取艾叶500克,用布缝一个15×25厘米的袋子,装入艾叶,兜在肚脐处,对老人脐腹冷痛、妇女寒性痛经和寒湿引起腰膝疼痛疗效显著;艾枕:取艾叶1000克,用布包做成艾枕,对风寒湿引起的头痛、头重有辅助疗效;艾垫:用艾叶缝制鞋垫,垫于鞋内,能治脚气、足癣、冻疮等。
外洗治黄水疮,以陈艾叶60克,加水1500毫升大火煮沸3~5分钟,待温度适宜时浸泡熏洗患处。

内服治痢疾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皮各等份,共为细末,以酒煮烂饭为丸(梧桐子大),一日两次,每次空腹服20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