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枪士成就任务完成券:第三章 泻下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0:30:52
字号:大 中 小

 第三章 泻下药   
 
  
 
概 述

  概念 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药性 除巴豆一味辛热外,余皆苦味性寒,芒硝具咸味,药性沉降。 
  功用:
  ①泻下通便,排除胃肠积滞和燥屎等;
  ②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③部分药还兼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
  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部分药物还可用于火热炎上,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分类:
  1.攻下药----大多苦寒
  既能通便又能泻火,能清除肠道积滞、有害物质,清除实热导热下行。
  ①肠道积滞,尤适用于实热积滞便秘;
  ②实热内结证,如温热病高热不退,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狂躁;
  ③火热上炎引起的头痛、目赤、咽痛、牙龈肿痛或火热之吐、衄出血等证;
  ④体内瘀血、虫积、毒物。
  2.润下药----大多甘平,且多为植物种仁,含有丰富油脂,质地滋润
  能润肠燥,滑肠通便。
  血虚阴亏之肠燥便秘,多见于老人、病后及产后津枯、血虚、阴虚者。
  3.峻下逐水药----大多苦寒有毒
  峻泻,部分药还有利尿作用。
  悬饮,臌胀,水肿。
  配伍:
  ①兼有表邪者,要先解表,后攻下,或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
  ②正气已伤者,可配补益药以扶正去邪,攻补兼施。
  ③应用攻下药常配伍行气药,以增强攻积作用。
  使用注意:
  ①峻猛泻下药易伤正气,脾胃之气,故中病即止,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慎用快用。
  ②妇女胎前产后、经期,应忌用或慎用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
  考点:泻下药的分类及功用。关注泻下药中苦寒攻下药泻火的意义。配伍及泻下药的使用注意。


第一节 攻下药

  一、大黄★★★★★
  药性 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心、肝经。
  功用: 
  1.泻下攻积,用于①阳明腑实证,以及内伤杂病热结便秘者。②寒结便秘,配附子、干姜以温里通下。③湿热痢疾初起;④若为热结阴伤者可配玄参、麦冬、生地等同用;⑤气血两伤者配人参、当归等。
  2.清热泻火,用于火邪上炎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
  3.解毒,止血,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痈肿、肠痈、水火烫伤等;凉血止血,用于血热之吐血、便血、衄血、咯血。
  4.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如妇女瘀滞经闭、产后恶露不下以及癥瘕,跌打损伤,肠痈等证
  此外,还可清除湿热,用于湿热黄疸、淋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
  生大黄泻下力量强,故欲攻下者,当生用;入煎剂宜后下或温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弱,活血作用较好,宜于瘀血证或不宜急下者。大黄炭多用于出血证。
  使用注意 妇女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忌用。脾胃虚寒者忌服。
  考点:大黄为必考之药,从来源到使用注意都应特别关注。

  二、芒硝★★★★
  药性 味咸、苦,性寒。
  功用:
  1.泻下软坚: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不通。
  2.清热泻火:用于咽痛,口疮,目赤肿痛、疮疡、乳痈、肠痈等,多外用,还可用于回乳。
  用法用量 6~10g,用药汁或开水冲服。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哺乳期妇女慎用。脾胃虚弱便溏及孕妇忌服。
  考点:关注芒硝的功用及与大黄的功效异同点。

  三、番泻叶
  药性 甘、苦、寒
  功用 泻下导滞,用于积滞便秘或习惯性便秘属热结者。
  用法用量 缓下1.5~3g,攻下5~10g,开水泡服,入煎剂应后下。
  使用注意 妇女三期忌用;不可过量,否则易致恶心、呕吐、腹痛。

  四、芦荟
  药性 苦、寒
  功用
  1.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兼心、肝火旺,烦躁失眠者,则尤宜。
  2.清肝火,用于肝经火盛。
  3.杀虫,用于小儿疳积、虫积腹痛,外用治顽癣。
  用法用量 0.6~1.5g,宜入丸散剂或研末装胶囊,不入煎剂。外用适量。
  考点:关注芦荟的功用,特别是清肝火与泻下的综合效用及杀虫功用。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
  药性: 
  火麻仁 甘、平;
  郁李仁 辛、苦、甘、平。
  功用相同点 润肠通便,用于老年、病后、产后津枯肠燥便秘。
  各药特点 火麻仁又能补虚;郁李仁兼有利水消肿之功,用于水肿腹满。
  考点:关注郁李仁的利水消肿功效。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一、甘遂、京大戟、芫花
  药性 甘遂,苦、甘,寒,京大戟、甘遂,苦、辛,寒;芫花辛、苦,温,有毒。归肺、肾经。
  功用相同点:泻下逐饮,用于水饮停留胸胁之悬饮,停留腹部之臌胀及水肿腹满等证,可配伍同用。因泻下作用较强,且有毒性,故常配大枣以缓和药性。
  各药特点:
  甘遂、京大戟 还能消肿散结,用治疮痈肿毒。
  甘遂 还用治水饮与热邪结聚而致的结胸证,常配大黄、芒硝同用。逐痰饮,用于风痰癫痫;
  京大戟 消痈散结之功较著,除治痈肿疮毒外,还多用于瘰疬、痰核;
  芫花 又能祛痰止咳,用于寒痰咳喘,外用又能解毒杀虫,治疮癣、白秃等皮肤病。
  用法及使用注意:①毒性较大,只宜暂用,不宜久服。②均以醋制降低毒性。③孕妇忌用,体虚者慎用。④甘遂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故不入煎剂而入丸散。⑤反甘草。

  二、红大戟
  药性 苦寒有小毒.
  功效 峻下逐水,消肿散结。
  主治 身面水肿,大腹水肿,胸胁积液;
  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用法 散剂每次1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峻泻有毒,体虚者慎用,孕妇忌服。
  京大戟来源于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红大戟来源于茜草科植物红大戟的干燥根。
  考点:关注三者的共同功用及区别点。特别关注芫花的祛痰止咳及杀虫解毒功用。关注三者的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点。关注大戟品种区别。

  三、牵牛子
  功用:
  1 泻下,逐水,用于水肿、腹水、胃肠积滞大便秘结。其作用与用量多少有关,用量大则泻下逐水,用量小则泻下通便。另外,本品还有泻肺气、逐痰饮之功,治痰饮咳喘。
  2 去积,杀虫,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有利于虫体排出,用于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打碎入煎,生用泻下力峻,炒用力稍缓。
  使用注意 ①孕妇及脾虚水肿者忌用。②畏巴豆。
  考点:关注牵牛子的量效关系,即量大则下逐水,量小则通便。关注其功用。

  四、巴豆
  药性 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经。
  功用
  1.泻下寒积,用于寒积便秘急证,小儿痰食积滞。
  2.逐水退肿,用于大腹水肿。
  3.祛痰利咽,用于寒实结胸,喉闭痰阻。
  4.蚀疮去腐,用于痈肿疮毒脓成未溃,恶肉烂疮,顽固疥癣。
  用法及使用注意:①宜制霜应用,以降低毒性。内服多入丸剂,用量0.1~0.3g。外用宜捣烂绢包擦或捣膏涂。②体虚者、孕妇忌用。③泻下不止者,可用黄连、黄柏煎水冷服或食冷粥以缓之。④畏牵牛子。
  考点:关注其味辛,性热,有大毒的药性特点,关注功用,特别是关注用法及使用注意。


本章小结

  1.功效小结:
  兼有活血作用的药物:大黄
  兼有消肿散结作用的药物:京大戟、红大戟、甘遂
  兼有利水利尿作用药物:牵牛子、郁李仁
  兼有清热泻火作用的药物:大黄、芒硝、芦荟
  2.重要配伍:
  大黄配芒硝:大黄苦寒,功能泻火通便,芒硝咸寒软坚泻下。两药相须,泻热攻积,荡涤肠胃之力更著,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大黄苦寒,功能泻火通便、攻积导滞;巴豆辛热,功善峻下冷积;干姜辛热,功善温中散寒。三药合用,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其寒性可去;在加温中散寒之干姜,以助散寒之力。故善治寒积便秘。
  3.重要药物药理
  大黄:
  ①泻下、利尿、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
  ②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降血脂;
  ③利胆、保肝、促进胰腺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十二指肠溃疡、止血;
  ④改善肾功能。
  芒硝:泻下、抗菌、利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