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枪士pk加点:(★)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7:51:08

  摘 要:国际职业教育界提出了5种基本的职业能力观,分别强调个人的特性、工作需求、实际应用知识能力、适应能力、变革能力。人们普遍关注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学校有必要深化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形式的改革,并特别强调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随着当前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组织、结构方面经历了巨大变革。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顺利获得新的工作,快速转换到别的岗位,广泛参加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活动,人们越来越需要通过正规教育和岗位培训掌握复杂的知识,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在21世纪,人类社会将逐步成为学习化社会,企业将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将成为学习型学校。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注重培养核心能力有助于处理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促进个体顺利地实现由教育世界向劳动世界的转换,促进个体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一、国际职教界五种基本职业能力观评析

  在长期的实践中,各国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出了各种职业能力观,这些能力观在不同的时期和场合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种职业能力观来自于教育经济学领域的人力资本观。

  这种观点认为,职业能力是一种个人的特性。在生产过程中,个体的职业能力以人力资本的形式存在。劳动者将人力资本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并借此增加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人力资本理论主张,正规教育和培训是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教育制度所规定的正式的职业能力和实际的职业能力是不同的。

  正式的职业能力是指依据个人所接受的正规学校教育的年限这方面的标准,加以度量和认定的能力,它通常见之于文凭的高低。实际的职业能力是指个体成功地解决现实问题或完成一定的任务的能力。对人力资本理论所主张的职业能力观,人们提出了3个批评意见。

  首先,使用正式的职业能力作为实际职业能力的度量尺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差异以及这些教育质量差异对个体的实际职业能力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人们的实际职业能力不仅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结果,而且取决于在工作领域的学习结果和在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里的学习结果。其次,人力资本理论所主张的职业能力观过于强调知识因素和认知能力,而不适当地排斥非认知方面的能力。现实中非智力因素也很重要。再次,筛选理论认为教育的功能主要不是发展认知能力,而是依据正式职业能力(如证书)对人进行筛选。换言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筛选功能。

  第二种职业能力观来自人们对职业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分析。

  这种观点认为,职业能力是工作方面的要求。个体的职业能力只能依据诸如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资格等方面的规定或实际工作要求,来加以界定和分析。对工作需具备的资格开展研究的许多社会学工作者,往往持这种观点。诚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关注工作的内在和外在要求是十分重要的。对形式上要求的职业能力(如录用标准)和实际工作中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真实水平)作区分也是必要的。

  从理想的角度看,对工作的形式上或资格上要求的职业能力与实际工作中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两者之间相匹配是最好的。但这种匹配往往受不同因素的干扰。

  首先,对工作的形式上或资格上要求的职业能力,不仅受内部和外部的劳动力市场里的合格人力的供求影响,而且受试图提高或降低工作地位的一些力量(如专业团体和利益集团)的影响。其次,由于在进行工作要求分析方面存在的技术上的困难和需要付出相关成本,人们对工作的形式上或资格上要求的职业能力可能无从准确知晓,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正式规定的资格方面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会高于或低于工作实际所要求的职业能力。

  因此,描述和分析对工作的形式上的职业能力要求和实际工作中职业能力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是重要的。但是这种分析不那么容易,因为这两种能力是由社会建构而成的,而且多种因素在多个层次上相互作用,目前人们对这种相互作用的机理知之甚少。 

  第三种职业能力观主张,职业能力是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人们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观点认为,职业能力既不完全是个体劳动者的一种主要特性,也不完全是工作本身的一种主要特性。这种职业能力观关注个体与工作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一方面注意到劳动者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工作中,另一方面关注工作具有的特性。个体的实际应用知识的职业能力被视为一个协调个体的潜能和工作要求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动态因素。这意味着职业能力是与个体和工作都有关的因素,两类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或妨碍个体使用实际应用知识的职业能力。就与个体有关的因素而言,个体过去的经验、个体的自信心等因素是重要的。就与工作有关的因素而言,劳动者的自主性、工作领域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任务的特性、工作的信息反馈等因素是重要的。

  第四种职业能力观认为,职业能力是个体的一种适应能力。大多数持这种观点的人都倾向于采纳功能主义的能力观对职业能力加以界定。这种观点认为,职业能力可以依据个体成功地适应新环境,并完成某些给定的任务(这些任务是个体既不被允许也不被期望加以改变和促进的任务)而加以界定。有人对这种观点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充分认识到,在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中,有可能并且经常发生个体对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地加以修改和重新予以界定的情况。在许多复杂的生产系统里,劳动者处于再设计和改进系统的连续过程中。墨守成规的做法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对适应能力应当加以宽泛的理解。

  第五种职业能力观主张,职业能力是个体具备的一种以变革为取向的实际工作能力。

  这种观点认为,人人都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被允许和期望发挥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职业能力可界定为个体对工作环境予以反思、采取行动并且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工作按自己的理解予以建构的一种能力。那么什么是促使人们在工作领域里进行问题解决、规划、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的特定能力呢?人们可以将以变革为取向的实际工作能力理解为一个连续系统。

  在一端是认知和理性的能力,在另一端是直觉和情境性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存在 7个方面的差异。

  就认知和理性的能力而言,它有以下7个特征:它的工作类型是可以清晰地加以界定的;行动的信息是确定的、客观的资料;信息处理过程是分析性的;行动方式是技术――工具性的,且规划和行动是相分离的;知识基础是理论性的;交往或社会互动方式是工具性的和情感中立型的;学习途径和方式是正规的教育、培训。

  就直觉的和情景性的能力而言,它也有7个特征:它的工作类型是不能清晰地界定的;行动的信息是不确定的,是人的整体的感觉、人对模式的识别和带有情感色彩等方面的信息;信息处理过程是直觉性的;行动方式是互动的和情境性的,规划和行动是相联结的;知识基础是实践性的或经验性的;交往或社会互动方式是对话或人际交往形式;学习途径和方式是非正规的学习、日常学习和情景学习。总的说来,每个人都具有认知的和理性的能力及直觉的和情景性的能力,但对不同的人来说,这两方面的能力的组合方式存在差异。就对工作的能力要求而言,不同的工作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 

  综上所述,对于职业能力的含义,人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能力没有确定的含义。人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分析职业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并对这些维度加以整合。笔者认为,职业能力具有以下5个要素:

  一是从职业能力的形成途径看,职业能力以正规教育和培训为现实基础。

  在当代社会,脱离学校教育的纯粹的自学成才方式越来越不现实。为了学习职业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人们自觉地接受普通教育和一部分专业和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为学习做人和做事打好基础。专业和职业教育为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打好基础。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大体上适应要求较长时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前训练,各种技术(技工)学校适应某些技术工种系统的职前培训要求。

  二是从职业能力的作用对象看,职业能力是以接受工作岗位、胜任工作岗位、取得工作业绩为指向的。

  职业能力并非只考虑个人因素,它是具体的工作岗位的要求,是工作规范与个人因素的有机结合。成千上万种岗位(工种)对人的职业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使得人们需要接受程度不同的职业训练。岗位(工种)的要求越明确和细化,录用标准越公开和透明,工作岗位的运作方式越规范,则人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方式越合理,使用效率越高。

  三是职业能力。

  不是一种单纯的学习能力,而是一种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一种动手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原则是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准则。因此,职业能力的培训,越有具体针对性,越有效。用什么,则学什么,立竿见影。

  四是职业能力。

  是人们的一种适应能力。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个体在求职过程中,先求能做这个工作,再求努力做好这个工作。对接受一定学校教育的人来说,既有必要缩短与新的工作岗位的磨合期,加快理论性的知识向实用能力的转化的速度,又有通过终身学习和获取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以拓展发展空间。

  五是职业能力。

  是人们的一种变革能力和反思能力。在职业活动中,人们既要善于继承,又要力图有所革新,努力开创未来。反思能力也是个体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的基本素质之一。人人都应当致力于成为反思型的工作人员,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总之,对职业能力的单向度的认识不足以把握职业能力的丰富含义。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具有相通性的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但不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的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也是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作用和主导作用的职业能力。职业活动种类繁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多种多样,但在各种职业活动中,有一些职业活动能力是基本的要素,是各种职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可以引导、激发和其他职业能力的生成,具有重要的“生产性”价值;职业核心能力还是具有可转移性的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具有转移价值的认知的、情感的、动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可以划分为可转移的技能和使这种转移成为可能的技能或使能技能。可转移的技能是指可应用于不同的情境里的知识和技能。使能技能是指促使将这些技能应用于新的情景的能力。从学习的角度看,会学比学会更重要。使能技能是更高层次的技能。

  与一般的职业能力相比,职业核心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企业里,许多雇主意识到,如果录用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得较好的劳动者,那么这些劳动者在具备特殊职业技能的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依然能相对较容易地填补这些职位的空缺。相反,如果劳动者虽有必需的特殊的知识和技能,却缺乏某些职业核心能力,那么这些劳动者就比较难于适应工作的新变化和发展的需要,难以胜任工作岗位。当某些企业发现它们所属的产业正在急剧地变化时,这些企业会热心于采用“超越性的培训方法”,即它们逐步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变得越来越基本,越来越重要。由于许多工作岗位通过任务的不断整合变得越来越复杂,学习者也越来越意识到有必要扩展知识基础,即学习者主要关注增加知识的广度而非增加知识的深度。这反过来又要求学习者具备将知识和技能转用到不同的情景中去的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作用正逐步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将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整合进各种学习计划里。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里,人们需特别关注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在工作领域里,企业管理者也有义务为员工发展提供广泛的和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以便促进个体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社会职业的变换和人员流动也随之加快。这些条件使得只限于掌握特殊的职业技能目的的知识储备容易很快变得过时。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既然劳动者被期望具有更大的职业流动性,使劳动者只具有与特定的职业领域相关的片面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在职业教育中,人们越来越强调一个新的理念,即年轻人能够快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不断改进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条件。为此,教育教学工作的侧重点将越来越放在使学习者能灵活地应用一整套知识和技能的任务上,而不是放在使学习者掌握孤立的和可测验的认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任务上。一般说来,职业能力的转移是高度特异化的。为了加快转移的进程,人们有必要加以具体的指导。为了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转移,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将特定的与背景相关联的知识和一般的技能相结合,第二个条件是在学习方法方面教育者需特别关注寻求鼓励技能转移的方法。在学习情景的设计上,教师需强调技能转移的重要性,帮助学习者寻找转移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并且给学习者成功地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转移创造机会。 

  三、职业核心能力的种类

  为了更好地对职业核心能力予以分类,有必要建构一个理解职业核心能力的框架。1994年,安德森和马歇尔出版了《核心能力与特定的职业核心能力》一书,在该书中他们提出了核心能力的分类理论。安德森和马歇尔建构了分3阶段和6大类能力的一个分析框架。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学习和形成不同的职业能力。

  在第一个阶段,人们形成的能力是基本能力。在这个阶段,人们所形成的能力并不必然是直接为就业而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包括两类能力,一类是教育方面的基本能力,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交流能力和计算能力等,另一类是个性特征,如开放性、诚实性、可信性等个人的特征。基本能力是年轻人为适应社会生活、参加工作和继续接受教育所必需的能力。它是一种工具性的能力,是每个人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成为一个建设文明社会和享受文明生活的好公民所必需的能力。基本能力可以在教育系统的不同阶段(如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习得。

  在第二个阶段,人们形成与就业有关的并使自己的工作能力最优化的职业核心能力。在这个阶段,人们所形成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三类能力,一类是职业所需的特殊能力,如驾驶能力、簿记能力、成本计算能力等,一类是发生性的职业核心能力(generic core ability),如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策划能力、工作过程管理能力等,最后一类是个人的心理能力,如动机、果断性、决定性、创见性、判断力、领导能力等。与工作有关的职业能力主要是在职业教育系统(如双元制、学徒制)、岗位培训和实践中学得的。

  在第三个阶段,人们形成一些概要性的能力( synoptic ability)。这个阶段形成的能力是促进组织变革所需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它主要包括下列能力,如团队工作能力、商业思维能力、连续学习能力、形成共识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商业意识、顾客意识、质量意识、成就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笔者认为,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对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它主要包括个体具备的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5种职业核心能力。

  第一种职业核心能力是学会学习的能力。

  人们普遍认同学会学习的价值。形成学会学习的能力不仅是在学校教育阶段顺利完成学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目标,而且也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基本目的,同时还是人们在工作场所进一步接受教育和获得终身发展的重要条件。工作领域的变革步伐的加快客观上要求人们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为了使劳动者适应组织结构的变革、技术创新和工作过程的持续变化的要求,劳动者必需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

  以往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过于关注易于教授和易于进行评价的指向工作任务完成方面的职业能力,而对学会学习的能力关注不够,这种倾向必需及时有效地加以改变。学会学习意味着学习者养成系统观察、分析和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为了使学习者具备利用正规教育以外的学习机会的能力,学习者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尤其显得重要。

  学会学习的能力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学会学习意味着促进学生批判性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批判性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拥有反思能力。在一个社会组织里,有必要形成和维持一种促进学习和发展的组织文化,而个体反思能力的发展是有助于达成此目标的基本要素。一个具有范围广泛的职业核心能力的个体需具有对实践和学习进行反思的能力。

  为了促进反思能力的发展,人们应将学习的重点从掌握一个固定范围的知识和一组不变的能力方面,转移到通过对学习和实践的反思建构和形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方面。通常,在学校里,许久以来,人们已经普遍认可教师需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以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超出“表层知识”的范围。相比较而言,在工作领域,人们对实践进行反思的能力的发展需得到更多的强调和支持。反思能力的发展不仅对行动有所启迪,而且有利于促进后续的学习。反思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人们及时地更新知识。个体有必要通过对学习的反思和对实践的反思形成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其次,学会学习意味着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了获得更广泛的职业核心能力,有必要增强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为了使学习者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教育者应促进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者也应学会更好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英国的“为成为学习的所有者而培训”计划,既强调使培训生拥有最大的发现新东西的学习机会,又强调发展学习者的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职教论坛: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 2009年01月21日21:44 四川巴中教育科研网

 

  第二种职业核心能力是交流能力。

  人们普遍认同交流能力是当今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们需具备运用现代语言和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交流能力的涵义非常宽泛。交流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界定,即交流的顾客或对象(与谁交流)、交流的目的(为什么交流)、交流的方式(交流者介绍自我的方式等)、交流的手段(交流得以实现的手段)。交流的能力包括:提供书面陈述的能力(如写信、写报告、写文章),提供口头陈述的能力 (如打电话、在公众场合发表意见),提供信息的能力,提供建议的能力,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谈判能力,与顾客、学生等不同层次的人建立联系和持续地保持联系的能力。

  第三种职业核心能力是社会活动能力。

  与人合作技能是从所有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适应性和迁移性的一种核心技能;是指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协商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工作、并调整合作方式不断改善合作关系的能力;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社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是与其他人进行交往、与其他人一起工作的能力和显示团体取向的行为和移情行为的能力。这种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规划、组织和协调活动的能力、为开展活动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与同事合作的能力、移情能力、适应能力、灵活处理事务的能力、处理紧张关系和不确定性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对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形成和使用反馈信息的能力。

  第四种职业核心能力是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能力。

  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社会组织方面的变革很快。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认为,在一个组织的生产能力里,专门知识是第一位的,而土地、劳动和资本是第二位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劳动者具有的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劳动者与组织的关系表现为,劳动者将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带到工作场所,组织则为劳动者提供利用知识和能力的目的和应用知识的手段。现在劳动者的流动性比以往更大了。由于在一个企业里永久性的劳动者的减少,组织必须信任劳动者,而劳动者必须担负起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责任。在新的环境下,劳动者要能在工作场所作决策,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是一种参与能力,它是指劳动者形成自己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作出决定,并为承担职责作好准备的能力。它包括理解业务的过程和组织机构的能力、理解组织的财政情况的能力、理解组织的行政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事务的能力、理解并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能力、监管的能力、教授和培训的能力(如发布指令、转移知识)。

  第五种职业核心能力是问题解决能力。

  可界定为确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检查其实际效果的能力。在职业教育中,有必要强调利用认知过程解决现实中的跨学科性质的问题的能力,对这些问题来说,不仅解决问题的路径,而且可应用的能力领域和课程领域,都不是直接清晰明了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一是问题类型。它取决于问题解决的过程,如应用于特定的问题情景的决策、系统分析和设计、寻找疑难之处。这些问题情景通常有别于课堂的或学校课程里的情景,它们包括个人生活、工作和休闲、社区和社会里的情景。二是问题解决过程。它包括理解问题的性质、表明问题的特征、表征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和交流答案。三是问题的情景。在学生的真实生活里,不同的问题类型得到应用。 【本文来源:2009年01月21日21:44    四川巴中教育科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