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枪士85ss青龙偃月刀:浅谈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3:33:27

浅谈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课程评价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所遇到的棘手的问题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发挥课程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与发展功能,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课程评价改革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对课程评价改革提出的要求是:“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突出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验,及时发现和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强化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充分反映学生不同智能类型和水平;切实重视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根据我校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践,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改革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课程评价内容的基础性与适时性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本身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时与社会当下的需求相脱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仅仅依附于教材,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脱离,不能与发展学生个性相违背,而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鉴此,我们应该根据“基础统一、选修放开” 的专业课程管理原则,对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做到基础统一,即各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完善,各自形成的一套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这些将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的课程,对其评价与考核可以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对选修课程实行选修放开,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其内容的编排以模块为主,其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为主,其考核与评价则由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结合,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自主选择,适时考核,提倡更多的采用在工作现场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的表现性评价。

二、课程评价方法灵活性与多样性

在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中,传统的“纸笔测验”+“实践测试”的评价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必须对课程评价的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灵活地设置考场,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评价方法,让课程评价适应行业的发展与需求,适应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地,可以采用如下几种评价方法:

第一,“岗位能力采分点”评价法。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考试考核大纲要求,结合社会行业标准,由专业系部制定、编写出各专业课程考核的知识、岗位能力“采分点”,实行模块考核制度。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采分点”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例如,化工专业《化工分析》实习课,教师应给出本节课要达到的“岗位能力采分点”(分析试样的采集,仪器的洗涤与装配,分析原理的确定等),对具体的分析操作步骤可不作具体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以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完成岗位目标任务,然后填写实习报告单,总结完成岗位目标的具体操作步骤,写出收获、体会、疑惑和反思等相关内容。教师及时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第二,“目标推进”评价法。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现状,对学生知识状况进行摸底,全面了解、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实践兴趣,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对每一阶段目标的制定,都应该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每一阶段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应利用适时考核验收的方式,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出努力的新台阶。“目标推进”,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不断取得成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前走。例如对学习车工、钳工的学生,可通过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三个目标级别的层层选拔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项目合作”评价法。师生共同设计好一个项目考题,规定项目完成的期限,各小组将考题带出考室,完成后拿出成果并写总结汇报材料,考核成绩的评定引入竞争机制,比一比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这种考评方式不但将所学专业的多门课程进行整合,而且还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融入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各小组成员的主人翁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

第四,“理实结合”评价法。“理实结合”就是利用学生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会使学生形成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从而能大大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作为专业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例如农业专业的学生经常带他们到田间地头去,帮农民实实在在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家电维修专业的学生经常到街上义务维修家电等,让社会去考核和评定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社会真诚的赞誉下,学生将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第五,“因人施考”评价法。在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中,不能只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人施考。特别是对不同智力层次、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应根据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自身的学习目标,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进行评价与考核。例如机电专业的学生除应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外,还应在车、钳、刨、铣、电、焊等专项操作技能中选择一至两项,并对他们分别进行考核与评价。

第六,“真人真做”评价法。走出教室到企业去,在具体地工作岗位中学习,在工作环境、工作现场考核与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尽快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使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接纳和适应工作环境。在企业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中,教师及实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

三、课程评价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课程评价形式主要以课堂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验、技能等级考工测试等形式进行,对照《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对课程评价改革提出的要求,这些形式显然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对学生课程评价的形式方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每课必测,扎实基本训练。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实践技能课,教师与学生都要以每节课的“岗位能力采分点”为依据进行考核与评价,以书面作业、实际操作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逐一加以落实,一课一测,一测一得,扎实学生的专业基本功。第二,实战操练,丰富考评形式。对于各个专业技能模块的的总结性测试,可以对学生进行项目设计、作品制作、真人真做等实战操练代替传统的纸笔测验,并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法对学生在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第三,技能竞赛,展示学生风采。结合省市技能竞赛选手的培养与选拔工作,在平时的实践性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技能大赛的思想与具体地竞赛要求,定期举办各专业技能竞赛,让技能大赛的要求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导向,促进学生学好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岗位的要求。第四,考证引领,发展学生能力。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资格认证,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又可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要在学生学习入学之时,教师就指导学生认真制定好各自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分阶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工作。通过三年职业高中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一定职业所需的各位职业技能。

四、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的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总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体的形式。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以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行业专家及社区代表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对学生的评价,建立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清楚自身专业水平与能力发展的不足,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专业成长。通过项目课程的学习,学生合作完成具体地工作项目,使学生逐步形成合作的意识、团队精神,并引导学生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与合作者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要建立以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群众、合作企业等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制度,使教师能够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从而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还刚刚起步,各地、各学校对课程改革的紧迫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对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与措施,还要靠广大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和行业、企业专家在实践中共同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职业教育的工作实践,发挥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使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有效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