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宝贝道具烧技能:通过珍宝岛之战来认识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0:57:24

通过珍宝岛之战来认识战争

 

  争端和冲突是战争的初起阶段和最低层次的表现形式。前面讲过,战争是解决利益冲突的一种极端手段。它以暴力征讨为特征。有利益冲突的双方(或多方)在矛盾激化时,最初的暴力征讨往往都是以争端和冲突的状态表现出来。有时这种冲突和争端解决了交战各方的矛盾,发泄了心理压力,战争便在这种很低的层次上自行化解。严格的说,这种冲突和争端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战争。但战争之火已经点燃。高强度的战争已显露端倪,并且一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所必须的致战因素都已存在于这场冲突或争端之中。比如,19693月在中苏边境爆发的珍宝岛之战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战例。从外观上看,这场发生在中苏东段边界界河上的交战规模和烈度并不算大。战火爆发在中方军队驻守着的中国领土珍宝岛上。中苏双方直接投入的参战部队规模都不大,以营连建制为主。使用的武器以枪支等轻武器为主,苏方虽出动了坦克,但数量不是很多。交战持续几十小时,战火并没有漫延成中苏边境全线的大规模战争。但是,珍宝岛冲突并非仅仅因为双方边境守军之间的不信任或一时误会而发生。在双方交战前,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全线集结了上百万的大军,为了抵御可能发生的入侵,中方也在边界全线投入了大量部队驻扎。边境地带的武装对峙已持续许多年。苏方最精锐的摩托化师及大规模的坦克和导弹部队集中在对中国威胁最大的中蒙边界和中苏东段边界上。并且,中苏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而珍宝岛冲突打响后,苏联军方的高层决策者更直接策划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可以说,中苏珍宝岛边境冲突是二战结束后,朝鲜停战以来最具有危险性的一次全面地区战争——甚至是全球大战的导火索。尽管冲突并没有漫延。但爆发一场地区大战的各种因素已全部具备。仅仅是因为冲突各方军队的最高决策者们在全面启动一场国家间大规模战争的最后一刻,都做出了缓和局势的选择。一场惨烈的大战与两国人民擦肩而过。

 

  因而,中苏珍宝岛冲突尽管规模并不大,但那是一场真正的战争较量,而且是双方集结的近200万军队在边境线的大规模战争较量。这是当时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与拥有超级作战能力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之间的最直接的正面冲突。所以,这场规模不大的冲突与非洲一些小国之间爆发的相同规模的边境冲突在意义、性质和危险性上是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的。

 

  中苏珍宝岛之战最终以冲突和边界争端的式样被记载进军事史册。这是战争以冲突形式得到化解的一个良性例证。而大多数时候,国家间(或政治、军事组织间)的武装冲突并不会化解为理性的选择。冲突既然是战争的初始阶段,那么冲突一经爆发,终会演变为一场全面战争。这样的例子有许许多多。比较著名的有八十年代初的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马岛战争

 

  战争的起因也是一场领土争端。最初的表现形式也是一场小规模的冲突。马尔维纳斯群岛(或称福克兰群岛)位于阿根廷内海,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岛屿。英国政府控制着这个小岛,岛上有为数不多的英军驻守。但长久以来,阿根廷一直认为马岛是阿国领土,应该收归阿根廷拥有。于是19823月时任阿根廷最高元首的加尔铁里将军下令,出动阿军一举解放了该岛,并宣布了对该岛的主权。阿、英两国军队在马岛上最初的交战并不激烈。但不幸的是,战火并没有象十几年前的中苏珍宝岛冲突那样被平息下去,而是迅速点燃了阿英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马岛失守,英国大哗。时任英国首相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迅速派出一支规模强大的特遣舰队,沿大西洋航线从北半球长驱南半球南美大陆的最南端遥遥万里,历时一星期长途跋涉,最终抵达马岛外围海域。马岛战争的结局以驻岛阿军投降,英军夺回马岛为结局。双方都在战争中付出了惨重在伤亡代价。

 

  中苏珍宝岛冲突阿英马岛冲突,有许多相似之处,交战双方最初参战的兵力都不多。但珍宝岛之战得到化解,而马岛冲突却引发英阿战争。这是冲突和争端的发展走向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的最具代表性的样本。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冲突却是两样结局呢?

 

  青少年朋友们!请大家记住:战争永远不会在两个实力相当的对手间爆发。战争的挑战方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征服对手,那么他们就绝不敢轻举妄动!尤其是现代战争,不打则已,一旦打起来,就是毁灭性的。现代战争的惨烈性已远甚于冷兵器时代的同等交战规模千百倍!任何战争狂人,如果没有充足的致胜把握,亦不敢冒然玩火。中苏边境冲突之所以没能爆发成中苏全面战争,那是以中国军队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前提。冷战时期的苏联是同美国争霸全球的超级军事大国。它拥有非常强大的军事实力。在许多常规武器如飞机、坦克和摩托化能力上远非中国军队能比。但,尽管同时期的中国仍然非常落后,经济实力根本无法与超级大国比拟。但中国的军队并非弱旅。首先,也是最关键的,是我们拥有一支可以实施战略核反击的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这是一支有决定意义的威慑力量。超级大国高层的战争狂人之所以最终放弃了战争妄想,恢复了理智,正是因为中国的核力量是一支非常重要的钳制因素。你有我也有,你打我也打,大不了同归于尽!战争狂人大多对战争的结果有一种饶幸的幻想。如果他们无法建立这种幻想,他们往往会在最后一刻胆怯的,他们不敢断然决然的与正义拼命而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另外,在拥有致命的核打击实力之外,中国军队在可以投入战场的兵力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在中苏关系紧张的时期,苏军决策机关曾做这样的假设:如果中苏战争全面爆发,如果苏联军队在战争初期不能迅速打垮中国军队的话,想象一下,数百万中国军人象潮水一样漫过中苏边境去追歼苏联残军......那该是多么可怕的情景!所以,考虑到尽管当时中国军队掌握的坦克、飞机等常规武器在性能上比不上苏军,但中国军人手中的武器打一场保卫国土的防御性战争却完全足够了。因而,实力较量的结果,是苏联放弃了进一步扩大战火的错误选择。而与此相反,英阿马岛冲突却不是这种情形。在阿根廷与英国之间,找不到军事实力上的平衡点。英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它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军事实力仅次于美、苏,而阿根廷则差得多。如果说中苏之间是大国间的较量,那么英阿之间则是大国与弱国间的较量。两国间经济、军事实力相差悬殊。战争一旦爆发,胜利将是一边倒局面。所以英国可以断然决然的派出特遣舰队,实施远离本土的海外作战,并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

 

  扼制冲突或争端演变成烈性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战各方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所以,青少年朋友们,大家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必须加倍努力,迅速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饮誉世界的现代化强国。只有我们掌握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战争才能远离我们!

 

  在世界的某些地区,国家间的(或民族间的)冲突与争端既不化解,也不漫延,是连年不断的持断状态。这是冲突和争端的第三种状态。比如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打打停停,时强时弱,既不缓和也不升级。已持断几十年,在这漫长年月里两国在边界地区的连绵为断的冲突,总体上构成了两国间的一种战争状态。只不过是这样的以冲突和争端为特征的战争在烈度上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