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闪银项链:历代神仙谱上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0:10:18
历代神仙谱上篇



  一、魏伯阳

  魏伯阳相传为后汉时人,据葛洪《神仙传》记载为吴人(即今浙江),著有《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
  《神仙通鉴》卷九记载:魏伯阳,曾稽上虞人,师现信然(即阴长生),受《金碧龙虎上经》。 
  五代时彭晓《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引《神仙传》称魏伯阳为会稽上虞人,于后汉孝桓帝将《参同契》并徐从事之注文,授予淳于叔通,时约西元一四七—一六七年。
  清道光年间,圆峤真逸陈颐道则说魏伯阳师事阴徐(即阴长生、徐从事)二真人,有诗云:
  阴徐师表承前辈。钟吕渊源启后贤。
  如据后说,则徐从事为魏之师,然而玄门大都认为魏以《参同契》密示青州徐从事,故二说必有一误,姑列于此,以俟高明。
  葛洪于《神仙传》指出《参同契》是借周易之爻象以论作丹(指外丹)之意,而世之儒者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旨。
  今按:葛洪系师承郑思远,所著《抱朴子》内篇皆言外丹炉火之术,着中所列各种炼丹秘籍甚多,不及备述,亦曾自言未尽房中之术,可见葛洪虽精于外丹,惜于房中亦未能尽知,何况阴阳栽接法?
  魏伯阳于着中曾说:
  世间多学士。高妙负良才。邂逅不遭遇。耗火亡资财。
  又说:
  捣治羌石胆。云母及矾磷。硫黄烧豫章。泥汞相炼治。
  鼓铸五石铜。以之为辅枢。杂性不同类。安肯合体居。
  千举必万败。欲黠反成痴。
  魏氏虽得《金碧龙虎上经》外丹炉火之诀,据说亦曾烧炼成功,且能服食,唯于所著书中一再告诫炉火之难,独于阴阳栽接之法,曲为畅说,如书中所谓:
  欲作伏食仙。宜以同类者。植禾当以黍。覆鸡用其卵。
  以类辅自然。物成易陶治。
  可见魏氏虽通于外丹,然而并不提倡,却于阴阳丹法,以譬喻性的无法写出理论,并暗藏口诀。
  然而此种栽接法虽然笔之于书,魏氏之意却不拟普传,他祗想授予贤者,故说:
  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结舌欲不语。绝道获罪深。
  写情着竹帛。又死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俯仰辄思虑。
  陶治有法度。未可悉陈敷。略述其纲纪。枝叶见扶疏。 
  诗中描述出魏氏当时犹豫不决的样子,因为结舌不语则大道绝,若书之竹帛则天符泄,于是祗好略述纲纪,未敢全泄口诀也。

  二、钟离权

  钟离权为世传八仙之一,于道则为南北仙宗之始祖,其生平事迹多系传说,少为史实,因之颇难为传,虽然传说其著作有《灵宝毕法》三卷、《钟吕传道集》、《破迷正道歌》等书,仍未能于其中知道有关生平。
  《神仙通鉴》既非严谨之著作,《金莲正宗记》亦多神话故事,故均不足为据。然而除此传说之外,并无信史可据,若因此而不立传,似乎不足以餍吾人之知。兹就历代传说作整理如下。
  钟离权一说为汉时人,一说为唐时人,籍为京兆咸阳,师承为西华帝君王玄甫,一说为东华帝君李铁柺,白玉蟾说是李亚。
  据圆峤真逸说钟离权于五代之世,频游人间。
  虞阳子《百真谱》谓:约诞降于汉安帝元初中(西元一一四—一一九年),得师传于西元一六七年。 
  据《道教与超越》引述清代考据家赵翼,其笔记《陔余丛考》中记载:
  钟离权,见《宋史.陈抟传》:陈尧咨谒抟,有髽髻道人先在座,尧咨私问抟,抟曰:‘钟离子也。’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七记载:
  陈康肃公尧咨既登第,过谒(陈希夷)先生,座中有道人髽髻,意象轩傲,目康肃公,连言曰:‘南庵’。语已径去。康肃公深异之,问曰:‘向来何人?’先生曰:‘钟离子也。’康肃公惘然,欲去追之。先生笑曰:‘已在数千里外矣!’
  综合上说而推断,钟离权当是唐朝人士,首度吕洞宾,后于宋代又曾来陈希夷处游,至于传说为汉时人,恐不可靠。
  钟离权之身世迷离不可考,幸有《宋史.陈抟传》曾记载其人其事,陈尧咨且曾亲见之,否则真如天外神仙,犹似神话故事矣。
  钟离权,字云房,号正阳子,生于唐代,尝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人不知辄以为汉人钟离权也。
  后游庐山,登三级红楼,冉冉升空。(《金莲正宗记》)

  三、吕纯阳

  吕纯阳亦名列八仙,名岩,字洞宾,唐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诞生(西元七九八年),为河南蒲州永乐县人,此系《海山奇遇》之记载。《金莲正宗记》称吕纯阳生于唐德宗兴元十四年丙子四月十四日,此说有误,因唐德宗兴元并无十四年。兴元一年之后即是贞元一年,兴元一年岁次为甲子,贞元十二年岁次为丙子,均与《金莲正宗记》所载不同。(此说待查明)
  《金莲正宗记》又说吕于唐开成元年丁酉岁擢进士第,年廿二岁,然而《海山奇遇》却说四十六岁时,正当会昌年间(系唐武宗年号,共计六年,即西元八四一—八四六年)两举进士不第。
  于失第之后浪游江州,至庐山遇郑思远,传内丹炼己之诀,年五十,道始小成。
  唐懿宗咸通初(约西元八六O年),年六十二,入长安赴试,至酒肆,遇钟离权,遂有黄梁梦醒之故事。次年六十三岁,始通仕籍,赴江州德化县任县令。
  年六十四岁,出仕江州,复遇钟离权,始授以金丹妙诀,并教其辞职回家,早入终南,遂有终南之十试,《钟吕传道集》即是此间之问答记录也。
  又授《入药镜》一集,纯阳阅后赞曰:‘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
  其后再传《灵宝毕法》,并以神丹(即天元神丹)数粒相示,谓:‘此非世间五金八石,乃是异宝合成,有质无形,如云如火,如光如影,可见而不可执,服之与人魂识合为一体,轻虚微妙,非有形之丹也。子他日金液功成,亦须炼此随身,乃能点枯骨,度有缘云。’
  相传吕纯阳有道书五篇传世,即《黄鹤赋》、《百句章》、《真经歌》、《鼎器歌》、《采金歌》。 
  最后于湖北黄鹤楼白日飞升。

  四、施肩吾

  施肩吾,字希圣,号华阳,世家严陵七里濑,唐宪宗元和十五年(西元八二O年)登进士第。不仕,张司业籍赠诗云:‘虽得空名不着身。’又送东野诗云:‘折得高名到处闲。’
  自谓元和进士,长庆隐沦。元和为唐宪宗年号,长庆则为唐穆宗年号,长庆在元和之后,肩吾即远引高蹈。
  唐文宗太和中,自严陵入西山访道。初遇许旌阳授内丹口诀及外丹神方,后又遇吕洞宾传内炼金液还丹之道,于是终隐西山。
  施曾有十六字传其弟子李文英,世罕知者,所谓‘一灵妙有,法界圆通,离种种边,允执厥中。’是也。(此为佛家及儒家之文句)
  杨无为题其石室诗云:
  玉京高谢黄金榜。石室归来白鹿车。山后暗通天宝洞。眼前复是地仙家。
  时闻清夜雪中犬。回视红尘井里蛙。五百年前人未到。芭蕉源上锁烟霞。
  注:芭蕉源为施肩吾归隐西山时,观西里许处。石室则从芭蕉源沿山梯级而上之书室。 

  五、刘海蟾

  刘海蟾,五代时人,名操,字宗成,海蟾其号也。
  为燕相时,某日,忽有道者来访,问其姓名,自称正阳子,乞鸡卵十枚,金钱一文,于是置金钱于案上,十卵相叠,危而不坠,海蟾叹说‘危哉!’钟离权答说:‘宰相之位,更危于此。’于是海蟾大悟,弃家学道,有联云:
  抛离火宅三千口。屏去门兵百万家。
  后来远泛秦川,陶真于太华,隐迹于终南,潜修道妙,以至成真。
  据《丹经指要》玉溪子李简易于宋景宗五年(西元一二六四年)甲子岁,叙说其祖李朝议(李观)游南岳,欲见蓝养素,途中遇一人,托寄一信于蓝云:‘刘处士奉问先生十月怀胎,如何尚不得出?’李朝议既见蓝养素,具述所遇,蓝曰:‘其人眉间得无白痣乎?’李曰:‘然。’蓝曰:‘此刘海蟾也。吾养成圣胎,若非此人,不能证果,更为我言之。’李曰:‘刘处士奉问先生,十月怀胎,如何尚不得出?’蓝遂抚掌大笑,惟闻顶雷,隐然见一人,如雪月之辉,与蓝无异,直上冲霄,而蓝已逝矣。
  据伍冲虚《仙佛合宗语录》所载,当年刘海蟾假李朝议(即玉溪叟李观)十韵寄之曰:
  功成须是出神景。内院繁华勿累身。
  会取五仙超脱法。养成仙质离凡尘。
  又据陈拧宁考证,《陕西通志》载:刘哲,字元英,号海蟾子,以明经仕燕主刘守光为相,雅好性命之学,解印后,隐于终南山下,丹成尸解,白气自顶门出,化鹤冲天云云。

  六、谭峭

  谭峭,字景升,幼而聪明,长涉经史,属文清丽,而志不在功名。一日辞父出游终南,历经太白、太行、王屋、嵩、华、泰岳,游历诸名山而不归。
  师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嗜酒好游,无所不之。夏则厚裘,冬则轻衿,或卧于风雪之中以经日,人咸谓已死,及视之,又鼻息不绝。
  尝吟曰:
  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
  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柱杖前。
  后游南岳炼丹,丹成服之,入水不濡,入火不灼,更入青城。
  尝作《化书》,张无梦曾语陈景元说:‘吾曾问希夷先生,诵此书至稚子篇,掩册而语吾,曰:“吾师友谭景升,始于终南山着《化书》,因游三茅,经历建康,见宋齐丘有仙风道骨,虽溺机智而异乎黄埃稠人,遂引此篇云:‘稚子弄影,不知为影所弄;狂夫侮像,不知为像所侮。’齐丘终不悟,景升乃出《化书》授齐丘,曰‘是书之化,其化无穷,愿子序之,流于后世。’于是杖靸而去。齐丘遂夺为己有而序之。”’(引《历代神仙通鉴》)
  据《道教与超越》引用《嘉兴府志》说:‘尝着《化书》,宋齐丘欲窃为己有,醉之酒,缝革囊中,投之江,金山渔者得而剖之,见峭方醒,张目曰:“齐丘夺我《化书》,今藏形矣。”遂去,不复见。’ 

  七、彭晓

  彭晓本姓程,西蜀永康人,少好修练,自号真一子,与击竹子何五云善。孟蜀时,明经登第,累迁金堂令,尝遇异人传授丹诀。
  尝着《阴符经注》、《参同契通真义》、《金钥匙》等书。又善书符治病,人称铁扇符。能长啸作鸾凤声,飞鸟闻而群集。
  蜀王孟昶屡召问以长生久视之道,彭晓答以‘仁义治国,名如尧舜,万古不朽,长生之道也。’
  后蜀广政十七年(西元九五四年)十二月卒。 

  八、陈希夷

  陈希夷,名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安徽亳州真源人。《历代真仙体道通鉴》记载:‘生而不能言,四五岁时,游戏渭水之滨,有青方媪召置怀中,以乳哺之,从此能言,聪慧过人。’
  年十五时,凡诗书礼数,乃至方药之书,无不通究。亲丧之后,叹曰:‘往者所学,足以记姓名而已,吾将弃之。’从此游泰山之巅、长松之下,与安期、黄石辈论出世法,合不死药。
  于是谢绝人事,野冠革服,行歌坐乐。尝遇孙君仿、鹿皮处士二人,谓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于是前往栖居,服气辟谷,恬默自处,凡二十余年。撰《指玄篇》八十一章、《入室还丹诗》五十首、《钓谭集》万余字。
  后来迁居华山,得古云台观旧地,辟荆棘而居之。太宗下诏先生,先生上表辞曰:
  九重仙诏,休教丹凤衔来。
  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
  隐居华山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李琪,乃至李八百、谭峭、麻衣道者等人尝来造访,此辈即希夷之师友也。
  又曾从天都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故无当就枕,辄经月余始寤。
  希夷之书,大都失传,唯俞琰之《参同契发挥》偶引《指玄篇》之诗为证,如: 
  邈无踪迹归玄武。启有机关结盟昭。
  寥寥九地移钟管。黯黯青天运斗魁。
  磹潭光中扶赤子。鼓鼙声里用将军。
  访师求友学炼丹。精选朱砂作大还。
  将谓外丹化内药。元来金石不相关。
  只消闪入华池鼎。真火掀天煆一场。
  其先天易学思想与河图、洛书之诀,据说是得自麻衣道者,其诀云:‘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相传希夷以之传种放,放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昌传刘牧。又从吕洞宾得到《无极图》之秘义,其实《周易》但有太极之说,无极之说乃后来衍生。太极即无极,如太上即无上也。
  希夷以先天卦图传之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而穆修又以太极图传周敦颐。
  一日遣门人于班超谷凿石室,室成,令尽夜烧灯烛,以左手支颐而逝。
  传其学者有贾得升、张无梦、种放等人。
  希夷之学,精深渊博,师承有自也。其中无极太极则阐明玄理,河图、洛书则启发象数;前着周敦颐得之,后者邵康节得之,二人皆为北宋理学家,且承绪于陈希夷。
  锁鼻术则未传,金丹诀则为中宗发源,陈撄宁从黄元吉而溯源陈、邵,谓之隐仙派。
  据《体道通鉴》推算,希夷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西元八七一年)卒于宋太宗 拱二年(西元九八九年),寿一一岁。
  按:陈希夷所著《指玄篇》一书虽已失传,但除俞琰《参同契发挥》引用之外,《性命圭旨》亦曾引用,清.刘鹗《老残游记》中有诗云:
  曾拜瑶池九品莲。希夷授我《指玄篇》。 
  光阴荏苒真容易。回首沧桑五百年。
  不知刘鹗是否曾见过《指玄篇》一书,盖刘为太谷学派创始人周星垣之再传弟子(亦即李龙川之门人),属于太谷教南派传人,博学多能,其著作《老残游记》尤脍炙人口。  诗在游记中,是黄龙子所作,赠予西峰柱史者,忆当年一玄老人曾语我谓:《老残游记》中之黄龙子、赤龙子、青龙子三人之生肖不是龙,便是蛇,皆是影射现实人物云云。  后来见刘鹗之子──刘大绅所作<关于老残游记>一文,始知黄龙子即黄葆年(西元一八四五年,岁次乙巳出生),赤龙子即刘鹗(西元一八五七年,岁次丁巳年出生),青龙子即蒋文田(故居龙溪,相传宋时有青龙,见其地河中,蒋宅即临河也)。
  两说虽略有出人,但可见游记中所影射之确有其人。 

  九、马自然

  马自然不知何许人,少时学习修真炼气之方,年六十四岁,偶至建昌酒垆,见有四位道人,衣百结而仪观甚伟。
  其时有童子在傍,自然问其姓氏,答复:‘钟离先生、吕先生、刘海蟾、陈七子(即蓝采和)是也。’自然大惊,急忙往拜之。
  钟离谓:‘汝骨气异于常人,吾数十年寻求可教者,未汝及也。’未几,与吕、陈二翁相偕离去,顾自然曰:‘尔有师矣!’独刘海蟾留下,乃为自然演金丹之秘,并语马自然说:‘汝当求精于杳冥,求物于恍惚,形神洞达,与道合真。’自然遂师事海蟾,修真得道,后游庐山,醉卧石上,几越两月,荛者经过,始惊醒之。不久,入合皂山,登紫房,访清虚,有时亦往来于市街上,着蓑衣,戴箬笠,持大铁杓,化钱买酒,醉则徜徉于山泽之间,其后不知所终。传有著作《还丹诀歌》。(见《道言秘诀全书》)
  注:唐时亦有马湘,字自然,为魏伯阳弟子,与此为二人。

  十、张无梦

  张无梦,字灵阳,号鸿蒙子,风翔鸷屋人,入华山,师事陈希夷。
  后游天台,登赤城,栖居琼台观,行‘赤松子导引术’、‘安期生还丹诀’。十余年间,以修炼内事,形诸歌诀,累成百首,名曰《还元篇》。
  得黄白术,然秘而不宣,居琼台观后,又十余年,归隐于终南鹤池,久之又游嵩山,泛湘、汉,抵金陵,杜门不出。
  士人见而请问者,则对之以耳聋。于是废人事,绝交游。年九十九,终于金陵。经三日,顶中有白气勃然而出,高可三尺余,移时方散;就棺时,肢体柔软,指甲不青。
  门人陈景元得其老庄宗旨。 

  十一、张紫阳

  张紫阳,名伯端,字平叔,后名用成,浙江临海县人(黄嵩县北),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西元九八七年),尝为府吏。
  一日玩佛书,忽生击竹之感,赋诗云:
  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 还颠。
  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
  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于是纵火焚其案卷,因而得罪遣戌。
  后来浪迹云水,遍历四方,访求大道。一日访邵雍于洛,雍叩其年,云:‘八十二矣。’雍告之:‘君无患道不成,因缘当在西蜀。’伯端乃谢去。时宋熙宁己酉岁(西元一O六九年),因随陆龙图入成都,遂感异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于天回寺。后往荆南访都运马处厚,得其资财,择鼎安之汉阴山中修炼成功。于江苏武进红梅阁完成《悟真篇》。
  再访马处厚于河东,出示《悟真篇》,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此书,当有因书而会意者。’时马处厚为司农少卿(约为五、六品官),张坦夫为寺主簿(约为六、七品官),坦夫为陆龙图之婿。马处厚认为坦夫能知其术,遂以《悟真篇》传之,坦夫又传妻舅陆宝文,即陆彦孚之父也。彦孚当时童在旁,窃读之,不能通也。
  陆宝文之幕府王箴衮臣曾言其兄王冲熙学道,遇刘海蟾得金丹之术。冲熙谓:‘举世道人无能达此者,独张平叔知之。’
  于是陆彦孚据此而断言张紫阳亦得刘海蟾之传,其实张紫阳但言宿成都天回寺,得异人传授金丹大道而已,未言师承何人也。
  宋神宗元礼五年夏(西元一O八二),趺坐而化,住世凡九十六岁。留偈云:
  四大欲散。浮云已空。 
  一灵妙有。法界圆通。 
  弟子焚其遗蜕,获舍利千百粒,大如芡实,色皆绀碧。著有《悟真篇》、《悟真篇外集》、《金丹四百字》等书。
  张紫阳为仙家南宗始祖,精究禅宗,乃性命双修集大成之人也。 

  十二、邵康节

  邵雍,字尧夫,祖先原为范阳人,后家衡泽,其祖父德新,父亲古,皆隐德不仕。
  尧夫幼从其父迁居河南,平素即自雄其才,力慕高远,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疏食,刻苦自励,尝叹:‘昔人尚友千古,吾独未及四方。’于是踰河汾,涉淮汉,足迹遍乎齐鲁宋郑,师事北海李之才,得其〈河图〉、〈洛书〉,先天易数之学,探赜索隐,妙悟神契,个中奥秘,多所自悟。虽蓬荜瓮牖,不避风雨,亦能怡然自得,心中天地,人莫能窥。与当代周濂溪同为世钦,并世无两。
  康节之学为先天之学,授自李之才,李则得之穆修伯长,穆得之种放明逸,种则师事陈希夷,希夷得自吕洞宾、麻衣道者。
  虽然师承有自,但其精参自悟者亦复不少,所学除象数图书之外,尚有性命之学,溯其源流,确自希夷一脉相传而来,故列之圣门可也,列之道门亦无不可也。
  邵子有数项重要发明,影响后世极深:
  (一) 分卦象为先后天两种:先天八卦方位之图,即伏羲八卦,所谓‘观天位乎上,地位乎下,日生于东,月生于西,山镇西北,泽注东南,风起西南,雷动东北。’乃邵子根据《易经.说卦传第三》〈天地定位章〉以造先天八卦方位图,如此方与天地造化相合,观其改‘坎北离南’为‘坤北干南’,即后世丹家所谓‘抽开后天卦爻,露出先天根苖’之所宗也。
  (二) 演卦象之次序:先天八卦次序本于〈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以为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也。
  (三) 六十四卦之次序:此分为横图及圆图二种。
  (四) 方图四分四层图:此系自横图分为八节,由下往上而来。
  (五) 卦气图:
  (六)《皇极经世》之‘元会运世’:即一元有十二会,如一年有十二月;一会有三十运,如一月有三十日;一运有十二世,如一日有十二时;一世则为三十年。如此则每一元会始终之年数为(1×12×30×12×30)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邵氏生于西元一O一一年,卒于一O七七年,临化,居内寝,议事者在外甚远,皆能闻之。伊川问:‘从此永诀,更有见告乎?’邵举两手示之。伊川曰:‘何谓也?’邵子曰:‘面前径路须令宽,路窄则自无著身处。’

  十三、王重阳

  王重阳,名?,字知名,京兆咸阳人,宋徽宗政和二年(西元一一一二年)十二月廿二日生。据《甘水仙源录》记载:‘美须髯,目长于口,形质魁伟,好义而任侠,少读书,系学籍,又隶名武选。’
  正隆己卯年间,于甘河桥遇二道者,各披白毡,翛然而来。重阳见二道者容貌相似,谈吐非凡,有烟霞态度,霄汉精神,因趋前就教,遂得口诀。
  次年遇一道者,邀往西北大山听讲《阴符》、《道德》。未几,道者忽起抛柱杖乘风而去,追之不及。中秋过醴泉县,又遇道者,趋而拜之,欣然相邀,入于酒馆共饮,问其乡里,答称:‘蒲板永乐是所居,年岁二十二。’于是书秘语五篇,令详读后即焚之。
  又尝从甘河镇携壶酒归来,遇一道人呼曰:‘害风,肯予我否?’重阳遂将酒予之。道人一饮而尽,并令重阳取甘河水饮之,味同仙酎。问曰:‘君识刘海蟾否?’重阳答曰:‘但尝见画像而已。’道人乃笑而去。
  大定丁亥夏,自焚其庵,邻人救火,而重阳则在旁婆娑而舞。
  金大定七年,(西元一一六七年)东游宁海,首度马丹阳夫妇,渐次及于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等,即北派七真也。
  己丑季秋,留王、郝于昆崳山,重阳携四子西归,抵汴,寓王氏逆旅,未几,呼丹阳,付与秘语五篇,于是奄然而化,年五十八。
  王重阳于四十八岁所遇二位容貌类似的道者,并未自道姓氏,后来不知何故演变成为钟、吕二仙,容貌既然相似,或许为孪生兄弟,相偕修道成仙,遇王重阳以为可教,而传授口诀,亦未可知。
  重阳创全真教,方其度化弟子,屡现神通,影响后世玄门颇大,自有其历史地位,不必以钟吕为师承方始为尊也。

  十四、马丹阳 

  马丹阳,名从义,字宜甫,系出京兆扶风,乃马援伏波将军之后,生于金天会元年(西元一一二三年)癸卯五月廿日。童时当诵乘云驾鹤之语。及长,善文学而不喜仕进。
  适李无梦炼大丹于昆崳山几三年,曰:‘仙至,则丹可成。’一日,丹阳游其侧,无梦见而异之,曰:‘此子额有三山,手垂过膝,真大仙才也。’已而,大丹竟成。
  孙忠翊惜丹阳之才德,以女妻之,即孙不二也。
  大定七年(西元一一六七年)丁亥七月,丹阳偕高巨才、战法师饮于范明叔之怡老亭,酒酣,赋诗曰:‘抱元守一是功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衔杯神思畅,醉中却有那人扶。’
  同年中元复会,重阳造其席,酬答之间,重阳谓:‘自终南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丹阳不禁诧异此公何以知得心事?于是相与谈道,针芥相投,乃邀居私第,并出示罗汉颂一十六首。重阳随即赓和,宛如宿构。丹阳心服,遂师事之。
  十月初,重阳令丹阳锁其庵居,为时百日,日止一餐,虽隆冬盛寒,庵中唯笔砚几席、布衣草履而已。(此据《甘水仙源录》而叙。然《金莲正宗记》则谓锁庵百日不食,且出阳神坐阁中。二书所载有异。)
  大定八年正月十一日,庵始启钥。丹阳遂以资产付儿辈,以离书付孙氏,易服而道。重阳为改名钰,字玄宝,号丹阳。
  同年十月朔,随重阳至汴,寓王氏之旅。大定九年秋,重阳携邱、刘、谭、马四子西迈。十年(庚寅)正月四日,重阳逝世,于是偕三人谒和玉蟾、李灵阳,再到刘蒋村祖庵居之。
  十四年秋,丹阳与三人言志,马曰‘斗贫’,谭曰‘斗是’,刘曰‘斗志’,丘曰‘斗闲’。翌日乃别,丹阳复归刘蒋,构一广庭,为环居之所。
  其后教化李大乘、宋披云、赵蓬莱等弟子。 
  大定廿三年(癸卯,西元一一八三年),一日与门人谈笑。夜将二鼓,风雨大作,雷震一声,丹阳东首枕肱而蜕。时年六十一也。
  酒税监郭后中闻叩门声甚急,出而视之,即丹阳也。引之入室,丹阳索纸书颂曰:
  长年六十一。在世无人识。平地一声雷。浩浩随风起。
  少顷,人报云:‘昨夜先生羽化矣!’方知所见者阳神也。
  遇山派百十字传派(录自《玄门必读》七真法脉,仅录四十字)。
  自古来正志。冲寿成仙丹。忠静得礼义。了然见朝天。
  致虚端笃悟。本理淳全玄。清微通大化。真常合妙言。 

  十五、邱长春 

  邱长春,名处机,字通密,登州栖霞人,金皇统八年(戌辰,西元一一四年)生。聪敏强记,博学高才,眉宇闲旷,举止详雅。
  金世宗大定七年(丁亥,西元一一六七年)闻重阳在昆崳山烟霞洞,乃前往求教,旦夕亲侍左右,甘洒扫之役。
  大定九年,从重阳南游汴梁。大定十年,重阳辞世。十二年,偕丹阳等人护仙骨归终南,葬于故里。十四年秋相别后,长春西游凤翔,乞食于磻溪太公垂钓之所,前后六年,一蓑一笠,寒暑不易,人称蓑衣先生。既而隐居甘肃龙门山七年,真积力久,学道乃成。大定廿八年(戊申,西元一一八八年)世宗闻其名,遣使远诏,赴召受赐。
  金章宗明昌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东归栖霞,修建坛宇。戊辰(西元一二O八年)道价鸿起,名满四方。宋使、金使各持诏来宣,皆未赴。北地蒙古于己卯年(西元一二一九年)命侍臣刘仲禄来,长春乃应成吉思汗之诏,远赴西域。壬午年(西元一二二二年)见成吉思汗,汗以神仙呼之。
  成吉思汗每日召见,长春劝之少杀戮,减嗜欲。侍郎录其言,名曰《玄风庆会录》。
  癸未(西元一二二三年)奉旨,以甲骑数千送还燕京。丁亥(西元一二二七年)五月,敕改天长观为长春宫,琼华岛为万安宫,且赐〈金虎符〉,以持护教门。
  六月二十三日,己午间,雷雨大作,太液池岸崩,北口山壁摧,长春曰:‘山摧池枯,吾将与之俱乎?’
  七月四日示疾,数如偃中,侍者止之。长春曰:‘我不欲劳人,汝等犹有分别在,且偃寝何异哉?’
  七日,宋道安等人请长春登堂,以慰会众之望。长春乃曰:‘我九日上堂去。’及是日,留颂葆光堂而逝去。颂曰:
  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没水长闲。
  微光见处跳乌兔。玄量开时纳海山。
  挥斥八纮如咫尺。吹嚧万有似机关。
  狂辞落笔成尘垢。寄在时人妄听间。
  据王国维考据:案《辍耕录》:‘邱公顺世之际,据厕而终,其徒饰辞以为祈福。’《全元辨伪录》:‘邱后毒痢发作,卧于厕中,经停七日,弟子移之而不肯动,疲困嬴极乃诈曰:“且偃之与寝何异哉?”又经二日,竟据厕而终。而间弟子外谢人云:“师父求福。”’龙门派衍派原有二十字,后增为百字。今录四十字(《天机秘文》、《玄门必读》)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
  霖按:见道未彻之人,呶呶于死之异象,须知成道与否,无关此身之死法,定力深者坐脱,浅者卧化,且各有时节因缘也。若据此而论成道与否,实为凡夫俗见也。

  十六、谭长真

  谭长真,名玉,字伯玉,后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乃王重阳为之取名号也。山东登州宁海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元年(宣和五年,西元一一二三年)三月初一日。
  幼而入学,记诵敏捷,同辈不及,长而倜傥,不修边幅,以孝义见称,涉猎经史,精于草隶。偶因醉卧雪中,遂感风痹,不良于行,非药石所济。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一一六七年),闻王重阳在马丹阳家,乃柱杖前往,求为弟子,重阳留之宿于庵中。隆冬寒甚,殆不可忍,重阳展足令其抱之,少顷长真汗出,如置身甑中。黎明,重阳以盥水令其洗面,如是月余,宿疾乃愈。
  妻严氏怪长真不归,诣庵诘问所以,长真怒而黜之,重阳嘉其勇断,遂授以秘诀。
  大定八年,从重阳隐于昆崳之烟霞洞。九年,从重阳游汴梁。次年(西元一一七O年),重阳化于王氏旅邸,乃同丹阳、长生、长春四人,共负仙骨,葬于终南之刘蒋村,治丧三年。大定十四年复关东,至洛阳朝元宫。后乞食磁州,遇一狂徒,问从何而来,长真未答,狂徒遽殴系长真之口,齿折血流,长真面色不改,吐齿于手而归。丹阳闻之而赞之曰:‘一拳消尽平生业。’美其忍辱之功也。
  廿一年,长真游华阴纯阳洞,疮生于首,曰其将死乎?众莫知所对。良久后曰:‘逮生于是则死矣。’因示众云:
  十年灭尽无明火。九载炼成换骨丹。
  湛湛虚灵无挂碍。已知跳出死门关。
  后游洛阳,居朝元宫之东,筑庵而居。大定二十五年乙巳岁(西元一一八五年)孟夏朔日,足复生疮,书长短句云:‘交泰一声雷,迸出灵光万道辉。龙遇迅雷重脱瞉,幽微射出。金光透顶飞。一性赴瑶池,得与丹阳相从随,显见长真真妙理无为,涌出阳神独自归。’书毕而逝,异香满室者数日。世寿六十三。有南无派留传于世。
  南无派四十字:
  道本崇真理。玄微至妙仙。立志云霄上。功成必有名。
  大教明清净。宏演德惟良。悟元光体性。一志复圆融。

  十七、刘长生

  刘长生,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山东莱州府掖县武宫庄人,金熙宗皇统七年(西元一一四七年)丁卯七月十二日生。自幼而孤,谨事孀母,特以孝闻,立誓不婚不宦,憎华丑荣,清净自守。
  金大定九年己丑(西元一一六九年)之春,忽于邻居壁间,人所不能及处,得二颂,墨迹尚新,笔力遒劲,未留姓氏,其末句云:
  武宫养性真仙地,须有长生不死人。
  九月,重阳携丹阳、长真、长春三人东来,长生与母俱往参谒,重阳笑而问曰:‘壁间墨痕汝知之乎?’长生不语,重阳与三子相视而笑。重阳乃赠诗云:
  钓罢归来又见鳌。已知有份列仙曹。
  鸣榔相唤知予意。跳出洪波万丈高。
  未几,从重阳游汴梁,寓夷门,隐姓埋名,乞食炼形,朝 暮 ,行 坐蒸。重阳乃授丹诀。
  重阳于大定十年羽化后,长生与马、谭、丘三年负柩归葬终南,并庐墓三年,乃与长真入洛阳。长真居朝元宫,长生则居土地庙。《甘水仙源录》谓其遁迹于洛京,炼性于尘埃混合之中,养素于市廛杂沓之丛,管弦不足以滑其和,花柳不足以挠其精云云。
  时东京留守事刘昭毅,节度使刘师鲁与长生往来甚相得。泰和三年(西元一二O三年)正月,二公请讲师易礼,师谢曰:‘公等皆当代名臣,深荷顾遇,吾将逝矣,不足为公等友。’乃示颂云:
  正到峥嵘处。何如拂袖归。
  我今须继踵。回首反希夷。
  二月六日于武官山灵虚观鸣鼓集众,告之以阆苑之行,乃曲眠左肱,修然返真。世寿五十有六。
  刘师鲁哭之以诗云:
  与君晚岁得相亲。相对忘形略主宾。
  日望师来虚正寝。忽惊仙去泣同人。
  闻溪声忆广长舌。见山色思清净身。
  从此谁为林下客。灵虚寂寞锁深春。
  刘长生传下随山派亦有百字,今录四十字:
  思道明仁德。全真性复常。景高和礼义。慈信守忠良。
  裕谦贤旅泰。宗枝茂惟祥。盛益希诚朴。玄元世永昌。

  十八、郝太古

  郝太古,名大通,号广宁,太古其字也。山东登州宁海人,金熙宗天眷三年(西元一一四O年)正月初三出生。
  少孤,事母甚孝,读书喜研《易》,由是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不乐仕进,以卜筮为业。金世宗大定七年,重阳来宁海,游行于市,见太古言动不凡,仙质可度,乃背卦肆而坐。太古曰:‘请先生回头。’重阳应声曰:‘君何不回头?’郝异之。重阳遂出,太古即闭卦肆随之,及于馆所而请教焉。重阳授以二词,太古大悟,不觉下拜,自是日往亲炙,以有老母,未即入道。大定八年,母捐馆,太古乃弃家至昆崳山烟霞洞,求为弟子。重阳许之入门,赐名璘,号恬然子。重阳解袖衣,去袖而与之,曰:‘勿患无袖,汝当自成。’盖即传衣授法之意也。
  大定九年,宁海人有构金莲堂以待重阳携徒西归居之。太古携瓦罐乞食,误触而碎,重阳别授一罐,题颂于其上云:
  扑碎真灰罐。却得害风观。直待悟残余。有个人人唤。
  未几,重阳携丘、刘、谭、马四子西去,太古与玉阳留居查山。大定十一年,太古始闻重阳羽化,四子已入关,复因玉阳激之,遂西游以访四子。大定十二年,葬重阳于终南,葬毕,欲随四子同庐墓侧,长真激之谓随人脚跟转,可乎?太古隔日即行,至岐山,遇异人授今名字及道号。
  大定十五年,坐于沃州石桥下而缄口不语,小儿辈戏累砖石为塔于顶,嘱勿倾坏,头竟不侧,河水泛溢,身不少移,如此者六年。人闻太古在桥下,驻车拜谒,赠以衣物,亦藐然不顾。
  大定廿二年过滦城,又与神人相遇,受大易秘义,自此为人言未来事,不差毫厘。至镇阳而居观,升堂演道,远来听者数百人。
  金崇庆元年(西元一二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蜕化于宁海之先天观。世寿七十有三。
  郝太古留有华山派百字,今录四十字:
  至一无上道。崇教演全真。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
  嘉祥忠泰宇。万里复元亨。清净通玄化。体性悟诚明。

  十九、王玉阳

  王玉阳,名处一,号□阳子,玉阳其字也,宁海东牟人,金熙宗皇统二年(西年一一四四年)三月十八日生。七岁无疫死而复生,由是若知生死之说。
  尝遇异人坐大石上,与言子他日扬名帝阙,为道教宗主,遂摩顶令去。后乃敝服赤足狂歌市中。
  金世宗大定八年,年廿七,诣全真庵谒重阳,祈为弟子,从随于昆崳山烟霞洞,传以正法。其母亦从重阳学,号玄靖散人。大定九年,辞归,居查山光洞,志行坚苦,尝俯大壑,一足跂立,观者目瞚毛竖,舌矫不下,人称铁脚仙,洞居九年,制炼形魂,长春为诗颂云:‘九夏迎阳下。三冬抱雪眠。’
  又曾遨游齐鲁间,大肆其术,度人逐鬼,踣盗碎石,出神入梦,召雨撼峰,烹鸡降鹤,起死嘘枯,莫可殚述。或以为善幻诬民,因召饮毒鸩,玉阳出门,诫其徒先凿池灌水挠浊,既往则持杯尽饮,及归,浴池中,有顷池水沸涸,因此不死。
  大定廿七年,征至燕京,居天长观,问养生之术,并询饮鸩之事。但对曰:‘素无仇人,良由得疾可致。’或说是异人,或被谗善幻,世宗试而鸩之,见不可杀,乃悔怒而逐谗者,当时讳之。
  泰和改元三年,诏雨,设普天醮于亳州太清宫,度民为道士千余人。
  贞祐五年(西元一二一七年)四月廿三日沐浴衣冠,焚香朝礼十方而逝,世寿七十有六。
  王玉阳留传崳山派四十字如下:
  清净无为道。志诚有性明。金玉功知巧。通此加地仙。
  玄冲宗义德。懋演教宏元。中和真法永。智慧保神全。

  二十、孙不二

  孙不二,号清净散人,山东宁海人,宋宣和元年(西元一一一九年)正月初五日生(一说金祖天辅二年,即西元一一一八年),禀性聪慧,善翰墨,工吟咏。及笄,父以配马宜甫,育有三子,宜甫即马丹阳也。
  丹阳既师事重阳,不二则未之信,乃试锁重阳于庵者百有余日,日予一餐。大定八年正月十一日,庵始开,重阳颜采如昔,始奉信。
  后丹阳从师入道,不二受以未尽,犹豫不决,更待一年,始远离三子,竹冠布袍,诣金莲堂,礼重阳而求度。
  大定九年十月,重阳携丘、刘、谭、马,西游汴梁,寓磁器王氏旅邸中。十年重阳示化,不二闻之,迆逦西迈,卧雪眠霜,毁敝仪容,不以为意。大定十二年春,抵京兆赵蓬莱家中,与丹阳相见,丹阳赠以诗云:
  奉报富春姑。休要随予。而今非妇亦非夫。各自修完真面目。脱免三涂。
  炼气莫教粗。上下宽舒。绵绵似有却如无。个里灵童调引动。得赴仙都。
  不二受之,相别东西,各处一方。
  金世宗大定廿二年(西元一一八二年)一日书〈卜算子〉曰:
  握固披衣候。水火频交媾。万道霞光海底生。一撞三关透。
  仙乐频频奏。常饮醍醐酒。妙道都无顷刻闲。九转丹砂就。
  同年十二月廿九日,忽沐浴更衣,问弟子天气早晚,皆曰:‘卓午。’于是结跏趺而端坐,援笔书颂云:
  三千功满超三界。跳出阴阳包裹外。
  隐显纵横得自由。醉魂不复归宁海。
  书毕而化,香风瑞气,竟日不散,地曰洛阳。寿六十五。
  孙不二留传清净派四十字如下:
  全真通玄理。大道德无为。性合灰尸解。只此百功夫。
  虚静明常应。宏仁守至诚。嗣教宗元化,悟本自遐龄。

  二十一、赵道坚

  赵道坚,名九古,道号虚静子,家世檀州,金世宗大定三年癸未(西元一一六三年)生。
  初师崔羊头,己亥(西元一一七九年)后诣华亭丹阳席下请益。庚子(西元一一八O年)丹阳还终南,命往龙门山供侍长春,长春乃为之易名道坚。丙午年(西元一一八六年)长春挈之居于终南祖庭。
  己卯岁(西元一二一九年)长春赴铁木真之诏,远适西域,选侍行者,赵为之首。
  赵侍邱长春,行至赛蓝城时,语尹清和曰:‘我随师在宣德时,觉有长往之兆,颇倦行役,曾蒙师训道人不以死生动心,不以苦乐介怀,所适无不可,今归期将至,公等善事父师。’
  数日后,示疾而逝,时当庚辰岁(西元一二二O年)享年五十九岁。(见长春真人《西游记注》)
  然据闵小艮《金盖心灯》载:师于至元庚辰(西元一二八O年)正月望日,受初真戒、中极戒,如法行持,无漏妙德,祖(邱长春)乃亲侍心印,付衣钵,受天仙戒,赠偈四句,以为龙门派,计二十字,即: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
  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此即龙门二十字派也。)
  修持凡三十年,功圆行满将示化,始以戒法口诀传予河南道士张碧芝,时为皇庆壬子岁(西元一三一二年)。
  两说相较,可知《金盖心灯》所记不符事实也。盖赵道坚已于邱长春西游时辞世,并葬于郭东原上矣。何以能于六十年后之至元庚辰再受戒得衣钵?
  大抵闵小艮为配合其所承接之法脉而故意延后六十年,果真如此,则闵氏之居心可议矣。若说闵氏亦为所援用之道谱所误,则闵氏脑筋未免太简单,须知邱长春西游时所携十八弟子皆为一时之选,史书必然有所记载。岂是一般道谱可能只手遮天?将谓天下无学者耶?
  故龙门派自张德纯(第二代)、陈通微(第三代)以至于周大拙(第四代),其传承之间是颇有疑问者,虞阳子生前曾语之。

  二十二、尹清和

  尹清和名志平,字大和,祖籍沧州,宋时迁居莱州,金世宗大定九年(西元一一六九年)正月二十日生。三岁颖悟善记事。五岁入学,日诵十余言,曾因祀事究生死理,杳然遐想。
  七岁遇陕西王大师,有从游之意。十四岁遇马丹阳,欲弃家入道,其父未许,乃潜往。十九岁,终被迫还家,经禁锢而逃出者再三,其父始从之。
  既住昌邑县之西庵,常独坐树下达旦,一夕见刘长生飘然而来,断其首,剖其心,惊觉而大悟,后住庵福山县养疾,惠困勤瘁者累年,众人德之。
  游□州时,龙虎完颜氏慕清和之道德,施地创观,曰玉清观,率家人尊事之。后觐长春真人于栖霞观,执弟子礼。长春真人特器异之,付授无所隐,又受易于郝太古,受口诀于王玉阳,自是道业日隆,声誉鹊起。
  己卯(西元一二一九年)铁木真遣刘仲禄征诏长春,先见李真常,李曰:‘长春今在海上,不见尹公,事必不成。’于是至潍阳,谒清和于玉清观之方丈室,见其神采庄严,不觉敬畏,自失从容。语及诏旨,清和大喜曰:‘以斯道觉斯民,今其时矣。’遂同往,谒长春于莱州昊天观。先此之前,金宋聘命交至,长春皆不应,至此,清和劝行,长春乃决计北上,时从者十八人,清和为之冠。(另参〈赵道坚传〉)
  乙未(西元一二三五年)九月,于平阳,公命宋披云率众镂道藏经板,不数载而完,所费不赀,亦清和为之张本。当时平遥之兴国观、崞之神清、前高之玉虚白云洞、定襄之重阳、沁之神霄、平阳之玄都,皆主于清和。
  戊戍(西元一二三八年)春,忽曰:‘吾老矣,久厌劳事。’于是将衣钵传予李真常,俾主教事。自己则卜居五华山清和宫。
  壬寅(西元一二四二年),于清和宫之西堂,命门人为之洒扫方丈。翌日,礼圣毕,诀众曰:‘吾将从此逝矣。’众皆惊愕。清和曰:‘吾意已决,夫复何言?’有进纸笔求颂者,不应。惟戒葬事勿事铺张,遂不进食,但饮水啜茶,危坐谈道。是夜,正衣冠,曲肱而逝,异气满室。世寿七十有四。

  廿三、李真常

  李真常,名志常,字浩然。金章宗明昌四年(西元一一九三年)癸丑春正月十九日生。二岁丧父。六岁丧母。由伯父扶养成人,其伯父济川,名□子也,赋义两科,屡占上游,虽以四举终场,同进士出身欺如也。因见真常颖悟不群,头角峥嵘,意欲作成,以偿夙愿,而真常不喜文饰,雅好恬澹。年十九,伯将为之议婚,真常闻之,恐古人高蹈出尘事业难成,于是诀别。
  游天柱山仙人宫,宫主见其仪观魁伟,谈吐不凡,许为玄门大器,嘱往谒长春,翌日便行,于即墨之东山,土寇蜂起,该山有石窟,可客数百人,寇至,则避其中,众以真常后至,拒而不纳。俄而寇至,为寇所获,拷问窟室所在,凄渗绝伦,死而复苏,意不以告,寇退,窟人出,环泣而谢之。
  戊寅(西元一二一八年)夏六月,闻长春自登居莱,真常促装往谒,长春一见,器许,待之异常。庚辰(西元一二二O年)正月随长春西行,次年至阿不罕山,当地汉人立观,择人主人(?),长春乃留李真常以主之,赐号真常子,题观名栖霞。
  丁亥(西元一二二七年)秋七月,长春仙逝,以清和嗣教,而真常为都道录,兼领长春宫事。庚寅(西元一二三O年)冬,有诬告尹清和处顺堂绘事者,致清和被执,众皆骇散,独真常请代之,曰:‘清和宗师也,职在传道,教门一切,我悉主之,罪则在我,他人无及焉。’使者高其节,特免杻械。
  戊戍(西元一二三八年)春正月,清和会四方蓍旧,手书付真常,俾以嗣教,真常度不能辞,乃受之。
  甲辰(西元一二四四年)朝庭命之于长春宫作普天大醮,三千六百分位,选行业精严之士,普赐戒箓。戊申(西元一二四八年)二月既望,醮始告成,凡七昼夜,祥应不可殚述。癸丑(西元一二五三年)奉上命,作金箓大斋,授普度戒牒,以真常印大宗师。次年又奉令作普天大醮。
  丙辰(西元一二五三年)六月初,倦于接应,谢绝宾客,隐几不言。某日正襟危坐,语左右曰:‘昨日境界异常,自知卦数已尽,归其时矣。’以符印法衣授诸志敬,留颂而化,春秋六十有四。

  廿四、李大乘

  李大乘为平凉府华亭县人,幼习儒业,长于辞翰,早年尝中乡选,中岁慨然有烟霞之志。
  金世宗大定戊戌(西元一一七八年)之秋,马丹阳行化西来,大乘邀于私第,丹阳与谈道妙,大乘遂黜妻弃累改衣,执弟子礼,丹阳训名大乘,号灵阳子,日授真教,曲尽道妙。己亥(西元一一七九年)二月十五日,丹阳就大乘花圃筑环,二人同居,约以百日为期,丹阳并赠诗云:
  西北亭川环堵居。此中堪可隐吾躯。
  眼前碧竹数君子。面对青松二大夫。
  流水假山儿戏尔。清风明月汝知乎?
  若能悟解余栽韭。有分灵光赴玉都。
  后丹阳挈大乘归终南祖庭,居数载之间,屡蒙印可。壬宣年(西元一一八二年)丹阳东归,长春谓大乘曰:‘吾道东矣。’厥后道缘日盛,门徒云集。又数年,大乘示疾顺化,体若蝉蜕,远近观者叹异。

  廿五、宋披云

  宋德方,字广道,山东莱州掖城县人。金世宗大定癸卯(西元一一八三年)八月一日生。仅能言,便好读书,不为童稚嬉戏事。
  年十二,问其母说:‘人有死,可以免乎?’其母要其持问刘长生,及拜谒,长生见其骨格清秀,谈吐非凡。于是朝夕指授,后又得度于王玉阳,占道士籍。
  迨乎长生仙去,乃转师长春于栖霞观,于儒道经典,《易》、《老》、《中庸》、《大学》、《庄》、《列》、《诗》、《书》、子、史,无不涉猎,穷理尽性之学,涵咏履践,暨通默识,光明洞达矣。
  庚寅(西元一二二O年)铁木真诏长春,披云亦在长春所选十八弟子之列。三年之后,偕长春东返燕山,住长春宫,众人勤劳事役,披云却独琴书自娱。人告之于长春。长春答云:‘汝等勿呶呶于斯人,以后扶宗演教之事业,汝等皆不可及。’
  长春亦曾语披云谓:‘汝缘当在西南,他日道经泯灭,当由汝恢复。’乃授号披云子焉。
  后长春仙去,清和嗣教,令披云提点教门,一举一动无偏私而有规制,道众无不心服。
  丁酉(西元一二三七年)主平阳醮事,语门下讲师通真子秦志安等,谋藏经□□之事,丞相胡公闻而悦之,捐白金千两,以为创始之费,即授之通真子,令于平阳玄都观总其事。甲辰(西元一二四四年)藏经□缘竟,即闲居于云台,日与耆宿相会谈道。
  丁未(西元一二四七年)冬十月十一日,沐浴更衣,示疾而逝于待鹤亭。春秋六十有五。
  按:此篇取材自《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宋披云之名为德方,所师则为刘长生,王玉阳及丘长春,而马丹阳门下亦有宋披云传其法脉,其名为德芳,据虞阳子说可能为二人。
  唯上阳子《金丹大要》记载:
  宋有道,字德芳,号黄房公,沔阳府人,行诸阶法,无云则能以符而行云,有云则能披云而见斗,故时号披云真人。一日遇丹阳授以金丹火候秘诀,行之两年,能二其身弗死,因游东海,适元太祖成吉思汗召长春,时公与十八人为之辅行,公为首焉。(上阳子上为宋披云所传一派,当然以披云为首,考诸尹清和、赵道坚之传记,则又各别以此二人为首。)
  如前后相参,可以推断宋披云,字德方,或德芳,实为一人。盖邱长春西游所带十八弟子中,未闻有二位宋披云也。

  廿六、石杏林

  石杏林,名泰,字得之,号杏林。宋代常州人。(西元一O二二|一一五八年)
  尝遇张紫阳于酒肆,当时张紫阳因事被诬,执经邠境(约今陕西乾县北),护送者俱饮酒肆中,杏林来肆,见邀同席,见张紫阳未进酒,于是邀之,同席畅饮。酒酣,杏林问其故。紫据实相告。杏林说:‘邠守为我故人,乐善忘势,不远千里,如见面陈情,可免此行。’紫阳闻后恳求杏林为之先容,护送者许之。一见邠州太守而获免。紫阳感恩之余,忆及昔日成都天回寺异人诫之曰:‘异日有为汝脱缰解锁者,当以此道授之,余皆不许’之言。于是将丹法传授于杏林。
  杏林仰受付嘱之后,苦志修炼道成,作《还源篇》行世,白玉蟾赞曰:
  杏林驿雪之夕,老师张,弟子石,凛凛清风生八极,那些儿,消一滴。
  宋高宗绍兴廿八年(西元一一五八年)八月中秋尸解,寿一百三十也,作颂云:
  雷破泥丸穴。真身驾火龙。
  不知谁下手。打破太虚空。

  廿七、薛道光

  薛道光,名式,一名道源,陕西山人。(生于西元一一七八|一一五八年)?
  初为僧,法号紫贤,一号毗陵禅师,云游长安,留开福寺,参修岩长老,得示金鸡未鸣时,如何没这音响?又参如环,蒙示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后因桔槔,顿然省悟,有颂曰:
  轧轧相从响发时。不从他得豁然知。
  桔槔说尽无生曲。井里泥蛇舞柘枝。
  修严,如环二长老首肯,尔后机锋迅速,宗说皆通,不以自足,复雅志于金丹导养之术。
  宋徽宗崇宁五年(西元一一O六年)冬,寓郿县(  )之青镇,听讲佛寺,适逢杏林驿道人石泰(年已八十五)绿发朱颜,神宇非凡,夜事缝纫。紫贤异之,偶举紫阳诗曲。石泰矍然问曰:‘识斯人乎?吾师也。’于是告以紫阳授道因缘,紫贤乃稽首皈依,受还丹口诀。杏林告以宜往通邑大都,依有力者图之。于是紫贤遂来京师,弃僧还俗,幅巾缝掖,和光混俗,大事既成,作《复命篇》行世。宋光宗绍兴二年(西元一一五八年)九月九日尸解,作颂曰:
  铁马奔入海。泥蛇飞上天。
  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
  白玉蟾赞曰:
  秃头俭相,做尽模样。张平叔若不再来,石得之不成信向,你即是道光和尚。
  据《百真谱》载:薛道光生于宋神宗元丰元年(西元一O七八年),化于宋元宗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寿一百一十四岁。撰《复命篇》于西元一一二六年。

  廿八、陈泥丸

  陈泥丸,名楠,字南木,惠州博罗县白水寨人,以盘拢箍桶为生。尝作盘拢颂云:
  终日盘盘圆又圆。中间一位土为尊。
  磨来磨去知多少。个里全无斧凿痕。
  又箍桶颂云:
  有漏教无漏。如何水泄通。
  既能圆密了。内外一真空。
  两颂皆富禅意,可见泥丸根器之高。
  后得太乙刀圭金丹火符之诀于昆陵禅师,又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姥山神人(即辛汉臣忠义),尔后即精于雷法,为人治病,辄捻土为药,随手即愈,人称陈泥丸。
  宋徽宗政和年间(西元一一一一|一一一七年)擢提举道院录事,后仍归罗浮,以道法行世,治鬼杀魅,皆以雷符,顷刻应验。曾于苍梧遇旱,泥丸以雷法祈雨,须臾黑云密布,雷雨交作。又尝夜坐,口含水银,越夕吐视,竟成白金。
  《静余玄问》载:嘉定六年(西元一二一三年)四月十四日,于漳州梁山,与一箍桶老人犄入水而逝。
  其初在漳州赴鹤会时,尝语会主云:‘我将来此尸解。’会主闻之不以为意,遂留四句命白玉蟾题之于会中,题曰:
  顶上雷声霹雳。混沌落地无踪。
  今朝得路便去。骑个无角火龙。
  据《百真谱》载:陈泥丸生于徽宗政和元年(西元一一一一年)化于宋宁宗嘉定六年(西元一二一三年),寿一百零三岁。
  《神仙通鉴》载:陈泥丸于嘉定十七年(西元一二二四年)归惠州,登罗浮,偕玉蟾、蛰虚同游观曰,后归而端坐作颂而尸解。
  白玉蟾赞曰:
  惠州是生缘。嘉州是得遇。
  漳州走落水。潭州没去处。

  二十九、白玉蟾

  白玉蟾,原姓葛,名长庚,字白叟,福建闽清人,生于琼州,时为宋光宗绍熙五年(西元一一九四年)甲寅三月十五日。七岁能诗赋,背诵九经。父亡,母改适,故为姓白。名号多,如:海南□、琼山道人、蠙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
  自幼师事陈泥丸,得金丹刀圭火符之诀、紫霄啸命风霆之文。岁旱,诸羽流诵木郎咒不应,玉蟾乃为改正诵之果雨,人□为虚靖天师后身。
  得道之后,疏肠绝粒,喜饮酒,不见其醉,善草书,又兼精隶篆,善画梅竹。始而蓬头跣足,辟谷断荤,晚而章甫缝掖(章甫即布冠;缝掖即儒服),放旷不拘,世俗不知,往往窃议之。
  西元一二二二年,壬午十月,玉蟾至临江军慧月寺之江月亭。畅饮之后,出一诗,与从游者谈,同游未及展现,玉蟾已跃身江流之中。从游者疾呼舟人援溺,玉蟾浮出水面摇手止之而没,人以为水解矣。不过,同月又见于融州老君洞。宋绍定己丑(西元?年【此似与内丹学资料绍定己酉冬(西元一二二九年)不一致】)冬月,相传玉蟾解化于旴江,尝有诗云:
  待我年当三十六。青云白鹤是归期。
  若以岁计之,玉蟾在绍定己丑方年卅六。不过踰年,人又见之于陇蜀,似未曾死,竟莫知所终,彭鹤林虽为玉蟾弟子,亦不知玉蟾最终如何?
  曾自云:
  千古蓬头赤脚。一生伏气碧霞。
  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
  白玉蟾之生卒年月,不易考核,《神仙通鉴》认为他生于宋绍兴甲寅(西元1134年)与彭鹤林之说相差六十年。《仙鉴》所载谒玉蟾召众话别,坐而尸解,顶升一鹤,冲空而逝,未曾记其年代。
  有一传说谓朱熹(西元一一三O|一二OO年)曾拟从玉蟾学道,但与玉蟾之生年月似不相符,恐是讹传。

  三十、彭鹤林

  彭鹤林名耜,字季益、三山人,据白玉蟾之鹤林靖铭记载:彭耜季益,乙巳(西元一一八五年)生(注)。弱冠时,梦至一所,恍如洞宫,匾曰:‘鹤林’。寤而识之,懵其所以。后拜大都功,领治本竹,始知其山所瑞竹,复与鹤鸣山相联,于是悟‘鹤林’之梦,乃鞭心以求仙。
  师事白玉蟾,得刀圭火符之传、啸命风雷之诀,曾作〈鹤林赋〉及〈鹤林法语〉,其父觉非先生逝世,白玉蟾曾应彭鹤林之请,自浙而闽,为其父行黄箓事,时在宋嘉定壬午年(西元一二二二年)。
  有诗以明志,曰:
  买得螺江一叶舟。功名如蜡阿休休。
  我无曳尾乞怜态。早作灰心不仕谋。
  己学漆园耕白兆。甘为关令候青牛。
  刀圭底事凭谁会?明月清风为点头。
  平素以孔老娱心,以符箓治病,有欲以隐逸荐之于朝庭,鹤林闻而逊谢之,终日杜门,与世绝交,晨夕黄修,得兴则赋诗饮酒,饮必大醉而后已。
  白玉蟾于〈龙雷阁记〉说:‘鹤林自谓:“吾求仕,则志于君民之间,满朝朱紫,宁欠一耜?何俟为帝者师。”乃从赤松游。’后尸解于福州,未知其何年岁。

  三十一、李道纯

  李道纯,名清庵,道号莹蟾子,不知何许人,其师王金蟾,王则为白玉蟾门下也。
  根据其著作《道德会元》之序文,系作于至元庚寅(西元一二九O年),《中和集》乃其门人蔡志颐得李之残羹剩肴,编次成书,并于大德丙午(西元一三O六年)谒赵道坚,求为作序,及白玉蟾之生于宋绍熙五年(西元一一九四年)而推断,道纯当解化于西元一三OO年左右,若以七十余岁而论,则其存殁可能在一二一九|一二九六年间。(见《道藏提要》)
  王金蟾曾为龙眉子之《金液还丹印证诗》作序,时在端平甲午年(西元一二三四年)。
  中和二字乃李道纯所居静室之名,所作之书有《三天易髓》、《道德会元》、《莹蟾子语录》及门人所编纂之《中和集》,书中可见李本为儒,而又涉猎佛教,而折衷于道。
  其丹品甚高,被判为上品丹法,所论玄关,不落于空,不着乎相,离身即是向外寻求,着相却又不是,故说玄关之体,寂然不动,玄关之用,感而遂通,此即中也。

  三十二、俞 琰

  俞琰,字玉吾,吴县人,自号林屋山人,因所居傍石涧,又号石涧道人。
  尝学《易》,遍阅云笈,虽略晓其一二,但未窥全豹也。一日,忽遇隐者授以读《易》之法,乃得窍妙,返求诸身,则顿悟邵康节之所谓太极、天根月窟、三十六宫者,无不俱备,此即身中之《易》也。
  俞氏曾于《参同契》痛下苦功,成《周易参同契发挥》,又精通邵子易学,并其中之命学,观其书,可见其用功之深,虽然《参同契》为栽接之学,但由俞氏之返求诸身,遂成清净之诀。
  《参同契》一书,本来经注混杂,而俞氏于《发挥》一书注成之后,忽有附耳语者谓:‘四言为经,五言为注。’但因注已成,不复更改。后来仇兆鳌即据此说而重新编整,以还古貌。
  魏氏之隐语,亦因俞氏之点破,后世方知之,仇兆鳌之隐语,亦为陈樱宁所点破,至陶素耜之《周易参同契脉望》中之陶氏隐语,余亦于多年前于《仙学汇宗》点出。
  《性命圭旨》书中颇多采自俞氏之《发挥》一书。若非精读,几为蒙过也。

  卅三、张三丰(1247-?)

  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为其号也。出生年月,传说不一。唯根据各种资料推断,应为元定宗二年(西元一二四七年)丁未年出生。
  至元年间(西元一三一四年以后)已六十七岁,心中惶惶,访道于终南、太白之间,遇火龙先生,跪而问道。火龙鉴其精诚,遂传炼己功夫、得药口诀,以及火候细微、温养脱胎、了当虚空之旨。深知欲进此道,必须法财两用,唯平素游访,兼颇好善,倾囊倒箧殆尽,不觉忧形于色。火龙见而问之,三丰挥泪以告。于是另授丹砂点化之药,命出山修之。
  既辞火龙,和光混俗。于是购置铅汞,安炉立鼎,竭情烹炼,转制分接,九还已毕,藉此资财,以办大事。于是起造丹房,虚心养气,虚气养神,随后广觅药材,饮蟠桃酒,餐玉池液,如醉如痴,补气养血,既得汞半斤,后求铅八两,捉虎擒龙,采得先天一气,更行火候,妙合周天度数,识子午进退,防卯酉危险,十月功成,圣胎显现。泰定甲子(西元一三二四年)南至武当,调神九年,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