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十大未解之谜 狂风:推进有效教学应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4:54:17
推进有效教学应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日期:2010-04-21]

出处:阜宁中学 教科处  编辑:孙俊 [字体:大 中 小]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愈来愈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回归知识,促使教材知识活化,使学生能力得以提升。为了达成以上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推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核心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节高效优质的课堂必然是学生主体地位最为突出、主体作用发挥最为充分、学生学习效果最为显著的课堂。

    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有很多。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也一样。情景创设也罢,小组合作也罢,任务驱动也罢,网络探究也罢,交互白板也罢,概念图Inspiration也罢、PPT也罢……关键要看这些方法、手段、策略和技术手段是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最优化的组合,真正使课堂教学走进学生,走进学生最近发展区,使课堂教学在规范、愉悦、有序的氛围下进行。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五环节

教学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引导梳理,反馈校正,迁移创新。贯穿这些教学环节的主线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材中的学科知识只是一个重要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教师向学生传达的应是学科思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站在新课程的角度思考这一节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怎样讲授这些知识?知识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升华、迁移和创新?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科思想为灵魂,以学科内容为载体,设计教学的整体框架,使学科知识上升为学科思维.从而优化学生的学科品质,发挥学科教学的智力开发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特性体验、个性化理解文本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提问、对比、分享观点等师生双向互动环节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主题含义和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从而保证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方法的独特性基础上,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使学生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实现教材知识的活化和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

    一、课前导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知识经验,建构了大量的前学科概念。这些原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而且还是学习新知识的出发点。因此,教师在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先前体验所形成的概念,感受知识的存在,体验知识就在身边。课前导学环节的安排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课前导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对新课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通过预习,找出新课中的难点和疑点.形成期待老师讲解的良好的心理态势,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讨论创造有利条件。

    二、质疑讨论是提升学生自主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支持条件,就要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保持。教师在学生课前导学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探讨,操作训练,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给予必要的激励,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缺陷,给予恰当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机会,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对话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相互问答和相互议论:鼓励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交流。教师在学生有效预习的基础上,一方面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思考,从而形成师生质疑讨沦的良性互动。质疑讨论环节能否取得实效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能否实现最优结合。通过高效优质的质疑讨论帮助学生将教材知识内化为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自身的学习品质。

    三、引导梳理是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构建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只有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学生才能明白知识的重点难点,发现自己对知识理解的不足,才能在答题解题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准确的再现和有机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搞清教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构建科学合理、体现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

    四、反馈校正是增强学生自主修正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只有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大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知识讲授完成之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设计有一定质量和梯度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检测,发现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水准和能力达标状况的漏洞。引导学生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自我校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纠正自己的思维偏差,及时地修正错误,从而把书本上的知识经验最终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

    五、迁移创新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

    新课程的本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核心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知识迁移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型,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其教学目标的必然归宿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引导梳理和反馈校正这四个环节的有效教学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创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全面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运用新材料,设计新问题.确立新视角,创设新情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优质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能够跳出课堂看课堂的视野、方法和能力。这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加强探索和加强总结,才能开创具备有效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