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争霸3剧情:【Earls】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9:17:02

辨证治疗、
    中医古籍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名,其症状的描述,
散见于阴阳毒、蝴蝶斑、鬼脸疮、血风疮、日晒疮、阳毒发斑、面游
风、蝶疮流注、血风疮、鸦昭疮、温毒发斑等记载中,其内脏病变,
则见于水肿、虚损、血证、关格等病证中。如《金匮要略•百合狐
惑阴阳毒病脉证治》记载:“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
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清,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其
描述与sLE皮疹、关节痛、发热、出血、口腔溃疡等表现极为相
似。《诸病源侯论•伤寒阴阳毒候》更进一步指出:“夫欲辨阴阳
毒病者,始得病时,可看手足指,冷者是阴,不冷者是阳”;“阴阳
毒病无常也。或初得病,便有毒,或服汤药,经五、六日以上,或
十余日不差,变成毒者。其候身重背强,咽喉痛、糜粥不下,毒气
攻心,心腹烦痛、短气、四肢厥冷、呕吐,体如被打发斑,此皆其
候。重过三日难治”。形象地描述了SLE由病初的手足雷诺现
象、皮肤和肌肉关节病变逐渐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直至发生循环
衰竭的病情演变过程。《诸病源候论•时气阴阳毒候》还对阴毒
和阳毒的症状特点作了区别:认为“若病身重腰膝痛,烦闷,面赤
斑出,咽喉痛,或下利狂走,此为阳毒”;“若身重背强,短气呕逆,
唇青面黑,四肢逆冷,为阴毒”。
    近年来中医对SLE的归属和命名,一般根据其病情演变、
脏腑受邪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而综合判断。本病以发热、皮肤红
斑、关节痛为主症时,多以“蝴蝶斑”、“鬼脸疮”、“阴阳毒”、“内伤
发热”、“痹证”命名。如出现脏腑受损表现,则根据脏腑受损后
的主证不同,分别给予相应的病名诊断,如心脏受邪出现心悸、
气短、乏力等主要症状时。可命名为“心悸”;肺脏受邪以咳喘为
主要表现,命名为“喘证”或“咳嗽”;肝脏受邪以胁痛为主症时,
命名为“胁痛”。以黄疸为主症时,命名为“黄疸”。肾脏受邪出
现全身浮肿,则命名为“水肿”。以抽搐、痉挛为主证时,命名为
“痉证”。本病晚期,出现五脏受损,气血阴阳俱不足,则归属于
“虚劳”、或“虚损”范畴。199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
疗术语》将SLE统一命名为“蝶疮流注”。
  一、病因病机  
  1.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或因七情内伤、劳累过度以致
阴阳气血失去平衡,五脏六腑受损,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
络阻隔为本病内因。《素问•生气通天论》日:“凡阴阳之要,阳
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胜则阳
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因各种因素导致阴阳
失衡,邪毒乘虚而入,表现为“阴”者为阴毒,表现为“阳”者为阳
毒。阴阳之间又可变化,故日“阴阳毒无常也”。明《疮疡经验全
书》说“鸦陷者,久中邪热,脏腑虚寒,血气衰少,腠理不密,发于
皮肤之上,相生如钱窍,后烂似鸦陷,日久损伤难治”。进一步指
出阳毒、阴毒总有体质素虚的内在基础。
    2.病的外因为热毒《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日“夫百病
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医宗金鉴》“异气者,此气适中人之阳,则为阳毒,适中人之阴,
则为阴毒”。外邪热毒或因风湿内舍,酿成热毒;或因热毒直接
伤阴耗血,损及脏腑,蚀于筋骨,凝滞于肌肤;或因外感风寒湿
热;或因日晒或药物所伤等。热毒人里燔灼阴血,充斥于上中下
三焦,上使肺气不利,中使脾胃失和,下使膀胱气化不利。或邪
壅经络,外发肌肤,或窜犯心营,或引动肝风。如发病日久或屡
用激素类西药则出现阴虚阳亢、或气阴两虚、阴损及阳、阴阳俱
虚,阴阳互不相荣,或气血不和、血脉凝滞、经脉阻隔。甚至阴阳
离绝,致成危候。
    总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认识,多数中医文献已
达成共识,认为SLE的发病机制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内之根于
脏腑阴阳失调,以肾阴亏损为主,外之因于热毒和湿热,故每于
日晒或紫外线照射而病情加剧。热毒内侵营血,热陷心包,热甚
动风,或劫灼营血,动血耗血。日久阴损及阳,终至阴阳两虚,阴
阳离绝而亡。此外血瘀病机贯穿sLE病变过程中,或因邪致
瘀,如热毒燔灼营血,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可致瘀;湿热蕴结,脉
络闭阻,血行不畅也可致瘀;或因虚致瘀,如病久正虚,气不足而
血行不利而致瘀,阳不足血失温煦而为瘀,阴不济则血失濡润而
为瘀。因此阴阳失衡,毒热为患,瘀血阻络为SLE的病机要点。
    中医学对SLE病因病机的认识与现代医学对SLE发病机
制的认识有相似之处: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着眼于免疫调节
失衡方面,中医学认为其实质即阴阳失衡。SLE发病与遗传体
质因素有关,中医则归之于禀赋不足。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感染
是SLE重要的致病因素,而中医学则认为与邪毒有关。因此可
见,中、西医对SLE的认识精神上是一致的。
  二、辨证施治
  本病病机是阴阳失调为本,毒热瘀血为标。热毒伤于血络,
血热外溢,凝滞于肌肤则见皮肤红斑。热毒寒化,寒凝血滞,气
阻血瘀,可表现为紫斑(或有雷诺征)、固定性盘状紫红斑片、网
状青斑、色素沉着,肌肤甲错、肌肤疼痛。青年妇女常有情志抑
郁或月经失调,舌质紫红,青紫或瘀斑(或舌下瘀筋增粗紫黯)
等。毒热凝滞,阻隔经络则关节肿痛;毒热内攻犯脏则五脏六腑
均可受累。因阴阳交错,临床症情多变,出现上实下虚,上热下
寒,内热外寒,内干外肿,水火不济,阴阳失调的复杂病象。一本病
病位主要在气血、经络,可累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初期以实
证为主,中期虚实并见,后期则以虚损表现为主。治法上以调整
阴阳治其本,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治其标。扶正与法邪兼顾,标
本兼治。值得注意的是本病证候常随治疗而变化,特别是使用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时,应抓主要矛盾,随证治之。
.  1.主证主方    ,
  (1)热毒炽盛型
  【症状】高热或高热不退,面部及其他部位皮肤红斑、出血
斑,日光照射后病情转剧或骤发,红斑色紫红。烦躁口渴喜冷
饮,关节酸痛,肌肉疼痛无力,目赤唇红,精神恍惚,严重时神昏
谵语,手足抽搐。并可见吐血、衄血、便血等出血症状。可有口
舌生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或紫暗或,苔黄腻或黄干,
脉弦数或洪数。本型多见于SLE高度活动期。
    【主证分析】阴亏之体,复感热毒之邪,热毒炽盛,则高热
或高热不退;热盛伤津,则口渴喜冷饮;热毒燔灼营血,热伤血
络,故面部及其他部位皮肤红斑、出血斑,日光照射后病情转剧
或骤发,红斑色紫红。并可见吐血、衄血、便血等出血症状;热毒
内扰心神,引动肝风,故烦躁,精神恍惚,严重时神昏谵语,手足
抽搐。热毒内蕴,气血不通,故见关节酸痛,肌肉疼痛无力,肢体
浮肿。热注膀胱,可见小便短赤或浊。心火内盛,可有目赤唇
红,口舌生疮。腑气不通,则大便秘结。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腻
或黄干,脉弦数或洪数均为热毒炽盛之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30g,水牛角30g,生地黄
15g,丹皮9g,赤芍12g,知母10g,玄参15g,黄芩10g,黄连6g,
栀子10g。方中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黄芩、黄连栀子清热解
毒;水牛角、丹皮、赤芍、生地黄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玄参、生地
养阴生津。高热不退加用羚羊角粉O.3g冲服或用清开灵等中
成药治疗;若低热不退可加银柴胡15g,地骨皮9g;热毒盛加大
黄10g,板蓝根20g,贯众15g。衄血、尿血加藕节炭15g,白茅根
15g,侧柏叶15g,生地榆10g,三七粉3g等以清热凉血;关节痛
者加桑枝15g,防己15g,忍冬藤30g;头痛严重者加全蝎3g,蜈
蚣3g,白蒺藜10g;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惊厥狂
乱者,加羚羊粉2g,钩藤12g,珍珠母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