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6.23荣誉装备:年门诊量达到3万人次的中医门诊 - 特色专科霍医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5:20:50

年门诊量达到3万人次的中医门诊

默认分类 2010-03-09 21:12:56 阅读758 评论2   字号: 订阅

第一节 继承与创新

时间:2009-1-21 16:34:14 点击:550

 

    笔者一九八五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被分配到四川石油管理局第二职工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一九九八年被派往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进修,被该科主任陈绍宏教授收为私人弟子(陈老师是笔者学术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引导者),一年后回到职工医院,二OOO年十一月买断工龄,二OO一年四月开设庞永沂诊所,从事个体诊所的工作至今已七年了。

    个体诊所工作是最基层的临床工作,这对笔者来说是个成长和形成自己学术特色的极好机会,平均每年诊治二万五千人次的门诊病人,七年诊治门诊人次达十七万。这大量的临床实践形成了笔者独自的特色,为《庞式中医》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病人基础;同时,在这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新的理论与方法也得以不断地检验、修正、发展、充实,它既继承了中医学的传统,同时又有新的医学创新。

    尊敬的读者,你若是中医师,想让自己的诊室“门庭若市”,就该好好读读这本书,照着临床实践,它的确与教科书有许多的不同,但不是标新立异,它会让你当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好中医;你若心平气和地读这本书,或许能帮你找到振兴中医的路;你若有兴趣运用书中的理论方法、思维方法去临床验证和检验,同时在临床中进一步深化、发展、提高,当然也可以用科学实践的方法去否定它、批判它……,笔者都很欢迎。如果是真理,就一定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笔者之所作,仅是抛砖引玉而已。因为笔者和你一样,也热爱中医,热爱中医事业。如果一个中医临床医生,没有多少病人找他看病,至少说明他的医术尚有问题,为什么不能虚心向别人学习呢?时间久了,职称很高,但疗效不高,病人很少,反而还会怀疑中医学的科学性,甚至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另一方面,还会让人们感到中医的落后而该取消,原因就是“大专家”治病疗效不高。问题到底出在何处?本书将共同探讨。

    近两年来,笔者把自己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处方药物名称印在处方笺上,如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这一处方:党参、黄芪、当归、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熟地、鹿角霜、干姜、肉桂、麻黄、白芥子。将这些药名打印在处方上,不论有什么争议,它毕竟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透过这些处方之药名,你可以看到重要的理论:脾肾阳虚、慢性营养免疫功能不全等等,临床实践观察它是促进蛋白合成,修复组织细胞的重要方法方剂,在治疗相关疾病上的重要作用和效果,进而才会感慨中医理论之微妙与博大精深,不是落后陈旧的经验总结,不是伪科学。

    尊敬的读者,你在看本书的时候会发现有许多与传统中医相同的观点和方法,也有许多新的,一时尚难以接受的观点,有继承也有创新。比如经常有同道问笔者:治疗哮喘和支气管炎,为什么你会把荆防败毒散、三拗汤、补中益气汤、阳和汤四方合在一起?这一步的确难于越过。但它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的确创下了不少奇迹,深受病人欢迎,中医也扬眉吐气。

第二节 复方合方思想

时间:2009-1-21 16:42:42 点击:450

    复方合方思想,在古今许多医家都有体现,如《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就有。但系统地、规范地、大量地使用,则是本书的特色。

    事实上,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复方合方思想已经成熟,本书之所作,只是穿针引线而已。笔者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进修时,看见陈绍宏教授就是将仲景“葛根汤”与“麻黄汤”合为一方,名葛根汤加杏仁(成药名“散寒解热口服液”),对于复杂的病机,陈教授多以复方合方治之,疗效显著,在此笔者受到极大启发。

    很多医者临床多以某某方剂为主,进行随证的加减变化,但深入考察,则发现对此疾病本质(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未能完全把握,以致疗效并不高。临床上经得起重复的方剂并不很多,经过随证加减,原方多已面目全非。这一点若不加以深刻反思,往往会让使用某些名老中医经验处方的医生感到纳闷:名老中医用之有效,而我们用之却疗效不佳,甚至无效呢?一个优秀的经得起重复的处方方剂是来之不易的,不宜以“灵活加减”为由而灵活加减。最好使用复方合方。

    随着社会自然环境及人们思想意识等的复杂变化,疾病的种类和性质等也在随之变化,使用复方合方也属形势所迫,而且复方合方将扩大其单个方剂的作用范围与功效,形成新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是甘温除大热之名方,若合以阳和汤,则疗效更好更快,并且此二方合用,大大地拓宽了单独使用此二方各自所治疾病的范围,形成新的适用范围。说明古今单个方剂的巧妙合用,形成复方合方,有着相当大的前景。

    复方合方,并不是某几个方剂的简单相加,而是对疾病规律与本质深刻认识上的病因病机的紧密相扣。笔者主张照抄照搬原方,不宜加以粗暴的更改。古今许多大医家都有过人的智慧,不是一般人之所能及,如李时珍能反观经络的存在。如补中益气汤,去掉升麻或柴胡,则很难称之为补中益气汤了。所以,对于久经考验的名方,不宜随意地加减更改。再有,美其名曰加减化裁,实则也不便于临床经验的总结提高,到时,你自己也不清楚这类病人是用什么方法治好的。笔者在一九九八年前,也曾向名书名著名中医学习“加减化裁方”,随意自制方,结果被陈教授呵斥,现在看来,师恩难忘,若不遭遇呵斥,难有今日之作为。

    笔者临床使用得最多的、频率最高的,有如下复方合方:

    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补中益气汤阳和汤;

    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

    葛根汤加杏仁;

    葛根汤加杏仁合吴茱萸汤;

    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

    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

    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半夏泻心汤;

    补中益气汤合阳合汤少腹逐瘀汤;

    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阳和汤少腹逐瘀汤;

    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少腹逐瘀汤;

    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桂枝汤甘麦大枣汤;

    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膈下逐瘀汤;

    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济川煎;

    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

    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丁萸理中汤;

    补中益气汤合少腹逐瘀汤;

    补中益气汤合桂枝甘麦大枣汤;

    补中益气汤合济川煎;

    补中益气汤合归脾汤;

    阳和汤合身痛逐瘀汤;

    桂附理中汤合丁萸理中汤;

    香砂六君子汤合桂枝汤甘麦大枣汤。    或者有读者会说,这些组合药物太多太杂,像开大包药,下大包围。但你若结合病情与疗效来看,不难发现它恰好都是“谨守病机”的。笔者在使用这些复方合方时,除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外,还包含有西医思想在内,已含盖着广泛的疾病种类和不同性质的疾病了,治疗范围早已远远超出了这些单个方剂各自所主的范围了,这是对中医疾病认识与治疗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作出的大胆探索。

第三节 西医思想与中医特色的高层次结合

时间:2009-1-21 16:46:48 点击:385

 

    《庞式中医》重要的特色,就是西医思想与中医特色的高层次结合,把西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拿来为中医所用。笔者将此戏称为:过去的中医先生排斥西医,现在的中医大夫是愿站在西医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西医总以“胃肠动力失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这两大特点加以概括,来指出它们的本质,笔者十分尊重西医的认识,将此两大特点用中医术语描述为“中气虚”、“脾胃寒热不和”,以补中益气汤来调整胃肠道动力失调(补中气),以半夏泻心汤来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调和脾胃寒热),二方合用,恰到好处,作用互相增强,在治疗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方面体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和疗效,在病人中享有较高的声望。

    这就不是简单地中药加西药,或西药加中药这一般层次上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西医在疾病的微观认识上也有了巨大的发展,这是现代中医所远远不及的。既然西医对疾病的本质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中医何不借此机会学习西医并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去看问题呢?这不是中医西化的问题,相反,恰好拓宽了中医中药的范围,更能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如“阳和汤”是治疗“阴疽”的名方,“阴疽”包括西医冷脓肿,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等疾病,这些疾病西医认为与机体蛋白质合成减少或功能低下有关,而阳和汤能治疗“阴疽”,就意味着阳和汤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蛋白质生物活性等作用。笔者最初于一九九九年以阳和汤合补中益气汤桂附理中汤,治疗一例二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所致肾损害患者,尿蛋白定量5克/24小时,经三个月加服此方治疗,原服之西药不变,尿蛋白定量减至1克/24小时。即自思维,此合方是否有修复肾脏之作用?之后的临床实践中,的确发现此方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蛋白质生物活性作用。有些老年病人服此合方后即有性欲增强,阴茎勃起之现象,甚至下肢水肿得以减轻或消失等现象。中风偏瘫的病人有因出血或梗塞而致相应区域脑细胞受损的病理,此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能否修复受损之脑细胞或促使脑细胞的再生呢?笔者即以此合方治疗脑溢血患者,不可思议的是,病人肢体偏瘫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很快即有明显改善,说明它能促进脑细胞的修复或保护脑细胞膜的通透性不改变。一次,遇一青年男性患者,因过猛用力而造成右手挠神经损伤,手掌垂向尺侧,握物困难。笔者以此合方(散剂)1月而痊愈。这提示此合方不但可以修复普通细胞,还可以修复神经细胞这些不易修复的细胞。更遇一意外收获,此合方被一患湿疹多年的中年男子无意中服用,即串门时看见他人在用蜂糖制作药丸(即此合方),当即尝吃一丸,当天晚上即觉搔痒大减,笠日遂索去全部药丸,服用2月后,全身之皮损已消失百分之九十,又来笔者处索此方药,方知此事,继服二月后,未再复发。一般此病之治,医者多以清热解毒之类药物为主,此两方是脾肾双补之温阳补阳方,何以见奇效?由此合方,笔者即悟出了痤疮、神经性皮炎等其它皮肤病的治疗方法。临床还发现此合方有类似强的松等激素药样作用,但又无强的松样激素药的副作用,且促进蛋白合成,激发蛋白质生物活性,调节免疫,修复组织细胞,促进抗体产生等作用,甚至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长期治疗上,都是从临床诊疗工作中观察发现的,更加广泛地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因此,这种西医思想与中医特色的高层次结合,在本书中体现较多。

第四节 心理引导与中医药的结合

时间:2009-1-21 16:51:17 点击:315

 

    良好的心理引导,有助于病人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真正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再者,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本身就有一定的心理障碍,特别是那些经医学检查没能发现什么大问题,严重问题的病人,他们虽经多方求治而屡治不愈或反复无常,如神经官能症之类,病人怕害,医生怕医。若能正确引导,耐心开导,同时辅之以药,多能收效。你若能治好这类病人,定会在病人中有很好的声望。

    心理引导,体现在医者的言谈举止中,它要求医者知识面广而深刻,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良好医德。

    临床上笔者观察到,许多神经质的人,如呃声如雷、手心足心自觉发热,对自身与环境事物也都十分敏感,等等,是经常生病吃药,但他们就是寿命长久。这类病人都会认为自己已将不久于世而忧愁、悲观、不安、神经质,笔者诚心地告知他(她)会是“长命百岁”之人时,他们会心花怒放,乐于与医生合作而快速痊愈。

    神经性耳鸣,医学治疗也较困难。笔者常告知病人转变观念,不要老是为耳鸣而所困,应把耳鸣这声音转变当作自己是在念“阿—弥—陀—佛”,作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为环境噪音所困的人,也应把噪音转变当作是在念佛。既然是念佛,还有什么烦躁烦恼之事呢,心里是很愉快的。若诚心诚意作这种转变,定会痊愈。

    对那些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病人,笔者常劝他们向佛教中的地藏菩萨学习,想:我的病是为所有人患的,代众生患病;我患了他人不患,众生不患这样的病,因此,我应感到高兴。既然是代众生患病,代众生受痛受苦,那自然是很欢喜的事,忧愁何有?痛苦何有?这样换一种思维,转变观念,从关心自己的病痛上转变为关心他人,关心众生的苦难。若能诚心实意地作这种转变,立即就会得到快乐,这是有智慧的人的生活,生病也是快乐的。像这样换一种观念、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活法,笔者救治了不少病人。医生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绪的活生生的病人。这就要求医生用充满智慧的、活活泼泼的思想方法,用真智慧随机应变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因此,注意心理引导与中医药的结合,是本书的又一特色。

第五节 散剂的创新

时间:2009-1-21 16:53:54 点击:451

 

    散剂是中医治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一般临床使用最多者还是汤剂煎服,人们也多习惯于汤剂。但笔者把散剂也视为同于汤剂而加以广泛使用,来此就诊者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人都是服的散剂。经过这七年的观察,疗效与汤剂相同。也可能像这样大量使用散剂的诊所是全国第一家。慢性病可服散剂、急症仍然可服用散剂。过去认为“散者缓也”,事实证明,散剂也并不是缓慢之剂,而治病效果同样快。

    笔者制作散剂,是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的:

    1、散剂与汤剂的疗效相同,都要经过肠道微生物分解转化后才有发挥治疗作用。

    2、散剂不会在体内形成结石或妨碍消化吸收,结石的形成与泥沙杂质无关。

    3、中药成分复杂,自带“抗生素”,不会引起肠道感染。

    4、服用散剂,经济实惠,不浪费药材。一般一付汤剂最多只服3天,而同样的一付药作成散剂者可服7~9天。病人花钱少,服用方便,利于病人的配合治疗。这对大多数病人来说,都是乐于接受的,可以说,中药方剂加工成散剂(现配现制),这一方法的广泛使用和推广,将来在全国仍然大有市场。中医要扎根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散剂的剂型将会起到一定作用。

    散剂一般以作汤剂之药材进行适当的粗加工(烘烤、磨粉)即可,不宜增加更多更复杂的工序,以不增加病人经济负担为宜。一个优秀的处方,如果病人的经济负担较重,一般都难以圆满地为病人所接受,特别是慢性病,三付两付中药很难看出疗效,所以散剂的方法就有较大的优势。花钱不多又能治病又少费事。如用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作成的散剂或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都要服3个月时间才能痊愈,若用汤剂,多数病人会因煎药麻烦等而放弃治疗,若用散剂则很容易为病人所接受并坚持到底。

    笔者对散剂的创新,主要是广泛普遍地把过去的一般用汤剂煎服的处方,都可以作为散剂服用这一作法上,打破了这个不是禁区的禁区,只要不是像川乌草乌这类有毒性而须久煎的内服中药,都可以制作成散剂服用。也许将来会是《庞式中医》对祖国医学的一点贡献。

第一节 中医四诊及辨证的灵活运用

时间:2009-1-21 16:56:00 点击:326

    一、客观准确、科学系统地收集中医四诊资料是保证疗效的前提,而这就要求医者有真实圆满的智慧,方能得以实现。

    传统中医收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手段是望闻问切四诊。它是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思想,是说体内内脏的病变,内在的变化,必然会在体表四肢语言眼神面色等诸多外在形态上表现出来,即是说人体内不可直接看见的病症,是可以从人体外在的诸多形态征象上表现出来为医者所知晓。医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即可查知体内病变,并称谓: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以神圣工巧不同层次来衡量医者的认知疾病能力水平与境界的高低。没有大量的仪器,但同样可以诊察疾病,治病救人,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望闻问切四诊,神圣工巧的境界。如扁鹊受仙人指点,饮以上池之水,能见隔墙之人,即气功中所说的具有透视功能,《内经》中的医者都是具有高智慧之人,“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足见中医要求为医者所要、所应达到的智慧境界。而这神圣工巧的高智慧境界,总是历代中医学家们所追求的目标。这是与西医借助依靠化验检查,高科技设备之类所不同的诊察手段,同等重要。笔者主张、倡导达到神圣工巧的高智慧境界,这就是中医的自身优势,中医学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医家们用高智慧、真智慧认识事物认识疾病的基础之上的,其理论是科学先进的,高超的,就是现代医学目前也难以圆满解释的。如果医者没有这高智慧、真智慧,中医理论是无法领悟的、无法理解的,更无法灵活运用,甚至认为它是不科学的、落后的、荒唐的而加以抛弃。

    有真智慧、高智慧的古人,观察预测一个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达,也是如此,往往都很准确。比如说一个人将要发达时,总是有一番谦光洋溢的征象;祸之将至,必有傲慢之举。为什么他们会观察预测得这么准确?那就是具有平静的心态,即真智慧(真实的圆满的智慧),不带任何善恶好坏的主观想象,是真实经验教训的积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的自身修养所显现的智慧,佛家常讲清净心生智慧。笔者诊余但念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将烦恼、妄念抛开,久之心地自然清净,这句佛号受益匪浅,能让笔者在收集四诊资料时,不为假相所迷惑,占有不少优势。

    二、中医各种辨证方法,都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笔者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常见的病机类型:

    1、脾肾阳虚、寒湿偏重。

    2、脾肾阳虚、风寒挟湿。

    3、脾肾阳虚、血瘀寒凝。

    4、风寒挟湿、肺气不宣。

    5、中气虚、脾胃寒热不和。

    6、中气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

    7、气虚血瘀寒凝。

    8、寒湿困脾。

    9、脾虚湿阻、中州失运。

    10、肝经、胃经、太阳经寒重。

    11、肺热痰阻。

    12、脾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

    13、心脾血虚、心神失养。

    以上十三类病机,是笔者临床所常见之类型,应对的是多种多样的疾病,这种分法是否恰当,不作讨论,关键是便于临床实际操作。

第二节 疾病本质的中西医结合观

时间:2009-1-21 16:58:14 点击:303

 

    中医、西医都强调疾病的本质,在病理生理上抓住疾病的本质,如尿路感染,西医认为是致病菌作用于尿路上皮细胞致其上皮细胞受损,治疗以抗菌抗感染为主;中医认为是湿热蕴结下焦膀胱而成,治以清利膀胱湿热为主;本书认为是气虚血瘀,寒凝尿路而成,治以益气活血散寒为主,同样都有疗效。

    笔者是如此将中医病机类型与西医病名相对应的:

    一、属于脾肾阳虚、风寒挟湿类有: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尘肺、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

    2、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搔痒症、痤疮。

    3、过敏性鼻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风湿热。

    二、属于脾肾阳虚、寒湿偏重类型:

    1、慢性肝炎、肝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甲亢、甲减、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症、红斑狼疮。

    2、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脑动脉硬化症。

    3、闭经。

    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骨质疏松症。

    三、属于脾肾阳虚、血瘀寒凝类有:

    1、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腰椎骨质增生症、颈椎病、肩周炎、股骨头坏死、增生性关节炎、髋关节滑膜炎、外伤性骨折。

    2、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脑萎缩。

    3、不孕、闭经。

    4、神经性皮炎、季节性皮炎、斑秃、脂溢性脱发、带状疱疹。

    5、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

    6、糖尿病、高血压病、肝硬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肿瘤、前列腺肥大症。

    7、视神经炎、视网膜脱落、青光眼、黄斑变性。

    四、属于气虚血瘀寒疑类有:

    1、泌尿系急性、慢性感染、肾结石、痛风。

    2、慢性肠炎、胆石胆囊炎、内外痔。

    3、痛经、急、慢性盆腔炎、子宫附件炎、宫颈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症、子宫内膜异位症。

    4、过敏性紫癜、急性腰扭伤、坏疽、髋关节滑膜炎、急性阑尾炎。

    五、属于风寒挟湿、肺气不宣类有: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泪囊炎、急性扁桃体炎、水痘。

    2、急性牙周炎、牙髓炎、口腔溃疡。

    3、霉菌性阴道炎、真菌感染、疥疮。

    六、属于中气虚,脾胃寒热不和类有:

    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胃食道反流、食道炎、慢性咽炎、咽喉炎、急性、慢性胰腺炎、胆囊炎。

    2、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

    3、小儿厌食症、多动症。

    4、胃食管反流致反射性咳嗽。

    七、属于寒湿困脾类有:

    1、病毒性心肌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麻疹、水痘。

    3、急性肝炎。

    4、舌乳头炎、口腔溃疡。

    八、属于脾虚湿阻、中州失运类有:

    1、放疗、化疗所致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副作用。

    2、慢性肝炎、肝功异常。

    3、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

    九、属于肝经、胃经、太阳经寒重类有:

    1、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肠炎、胃肠型感冒。

    2、美尼尔氏病、胃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头痛、青光眼、膈肌痉挛。

    十、肺热痰阻: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支炎急发、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挑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十一、脾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

    1、过敏性咳嗽。

    2、小儿营养不良。

    3、小儿多汗。

    十二、中气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

    1、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

    2、慢性胃炎。

    3、红汗症。

    十三、心脾血虚、心神失养:

    1、神经衰弱。

    2、失眠症。

    以上分类,大致可知基层中医所接触的病种,将中医病理生理加以比较对照,临床先应从西医角度明确诊断或尽可能明确诊断,以使用西医的病理生理知识抓其本质,继而用中医思路辨证,确定病机类型,立法选方用药治疗。西医诊断明确了,疾病的发展变化与转归,医者就心中有数了,就会不失时机地、恰当地给以相应治疗,笔者诊所全是中药,没有西药。不是笔者排斥西药,因为诊所在粗加工成散剂,怕病人误以为笔者在中药散剂中加有西药

第三节 常用方剂

时间:2009-1-21 17:02:39 点击:643

一、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散剂或汤剂):

荆芥15克    防风15克    川芎15克

茯苓15克    羌活15克    独活15克

柴胡15克    前胡15克    枳壳15克

桔梗15克    甘草10克    麻黄15克

杏仁10克    葛根30克

2、功效:

(1)宣肺散寒:除湿止痛,祛风止痒,止带杀虫。

(2)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过敏。

3、适应证:风寒挟湿、肺气不宣。

4、注意:(1)个别病人服后出现轻度腹泻,则加干姜15克。(2)用治鼻炎、鼻窦炎,加苡仁30克,扁豆30克,苍术15克;真菌感染,再加黄柏30克,赤小豆30克。(3)散剂成人每次服7~10克,小儿4~6克,一日3次。(4)汤剂则小儿剂量酌减。

二、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补中益气汤阳和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荆芥15克      防风15克      川芎5~10克

茯苓5~10克   羌活5~10克   独活5~10克

柴胡5~10克   前胡5~10克   枳壳5~10克

桔梗5~10克   甘草3~5克    麻黄5~10克

杏仁3~5克    葛根5~20克   党参10~20克

黄芪10~20克  当归5~10克   炒白术5~10克

陈皮5~10克   升麻5~10克   熟地5~10克

鹿角霜5~10克干姜5~10克   肉桂5~10克

白芥子5~10克

2、功效:

(1)脾肾双补,宣肺散寒,化痰除湿,止咳平喘,祛风止痒。

(2)抗呼吸系统感染、抗过敏,调节免疫。

3、适应证:脾肾阳虚、风寒挟湿。

4、注意:(1)对应药量比例配方,最低剂量为小儿剂量,最高剂量为成人汤剂。(2)个别患者初次服用可出现腹胀、腹泻,超过4次/日者可停服或改为日服2次。(3)散剂成人每次服7~10克,小儿4~6克,每日3次。

三、葛根汤加杏仁合吴茱萸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葛根30克     麻黄15克     桂枝15克

白芍15克     大枣30克     生姜30克

杏仁10克     甘草10克     吴茱萸15克

党参30克     干姜15克     荜茇15克

三仙各30克

2、功效:发散风寒,温胃止呕,和中止泻,温胃止痛,消胀行气。

3、适应证:肝经、胃经、太阳经寒重。

4、注意:(1)服药时有一过性烧灼感,个别患者初服药后不易入睡,可继服,1~2天即消失。(2)用治胃肠型感冒,服后腹泻加剧者,改用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加干姜即可。(3)散剂成人每次服7~10克,小儿服3~6克,每日3次。

四、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    法半夏10克

黄连10克     黄芩10克     干姜10克

大枣20克     荜茇10克     三仙各30克

2、功效:

(1)补中气、调和脾胃寒热,和中止痛。

(2)调节胃肠道动力,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适应证:中气虚,脾胃寒热不和,为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指溃疡的基本方。

4、注意:(1)个别患者出现腹泻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少腹逐瘀汤。(2)散剂成人每次服7~10克,儿童3~6克,每日3次。

五、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少腹逐瘀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    法半夏10克

黄连10克     黄芩10克     干姜10克

大枣20克     荜茇10克     小茴香10克

玄胡10克     五灵脂10克   没药5克

川芎10克     蒲黄10克     官桂10克

赤芍10克     三仙各30克

2、功效:补益中气,调和脾胃寒热,散寒祛瘀,止泻止痛。

3、适应证:中气虚,脾胃寒热不和。胃炎、慢性胃肠炎、胃痛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者;合并胆石胆囊炎,或妇科炎症,或泌尿系结石、感染等。

4、注意:(1)个别患者服后头一、二天有头昏头痛不适,过后则消失,可继服。(2)出现便秘者,可改为日服二次,或改用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阳和汤。(3)散剂成人剂量每次服7~10克,日服3次。

六、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阳和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    法半夏10克

黄连10克     黄芩10克     干姜10克

大枣20克     荜茇10克     熟地10克

鹿角霜10克   肉桂10克     麻黄10克

白芥子10克   三仙各30克

2、功效:补益中气、调和脾胃寒热,脾肾双补。

3、适应证:中气虚、脾胃寒热不和,胃炎伴有慢支炎、过敏性咳嗽、乙肝,糖尿病或高血压病等。

4、注意:散剂成人剂量7~10克/次,日服3次。

七、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阳和汤少腹逐瘀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党参15克     黄芪15克     当归8克

炒白术8克    陈皮8克      升麻8克

柴胡8克      炙甘草5克    法半夏8克

黄连8克      黄芩8克      干姜8克

大枣15克     荜茇8克      熟地8克

麻黄8克      白芥子8克    小茴香8克

玄胡8克      鹿角霜8克    肉桂8克

五灵脂8克    没药5克      川芎8克

蒲黄8克      官桂8克      赤芍8克

三仙各20克

2、适应证:中气虚,脾胃寒热不和,脾肾阳虚,血瘀寒凝。

3、功效:补益中气,调和脾胃寒热,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4、注意:散剂成人7~10克/次,日服3次。

八、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     法半夏10克

黄连10克     黄芩10克      干姜10克

大枣20克     荜茇10克      厚朴10克

茯苓10克     生姜10克      紫苏15克

三仙各30克

2、功效:补益中气,调和脾胃寒热。

3、适应证:中气虚,脾胃寒热不和,慢性胃炎、慢性咽炎、咽喉炎、声带小节。

4、注意:散剂成人每次服7~10克,日服3次。

九、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桂枝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10克   法半夏10克

黄连10克     黄芩10克     干姜10克

大枣20克     荜茇10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生姜10克     浮小麦30克

三仙各30克

2、功效:补益中气,调和脾胃寒热,调和营卫。

3、适应证:胃炎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4、注意:散剂成人每次服7~10克,日服3次。

十、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膈下逐瘀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党参15克     黄芪15克     当归8克

炒白术8克    陈皮8克      升麻8克

柴胡8克      炙甘草5克    法半夏8克

黄连8克      黄芩8克      干姜8克

大枣15克     荜茇8克      桃仁8克

丹皮8克      赤芍8克      乌药8克

玄胡5克      川芎8克      五灵脂8克

红花8克      枳壳8克      香附8克

三仙各20克

2、功效:补益中气,调和脾胃寒热,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3、适应证:胃炎并冠心病或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

4、注意:散剂成人每服7~10克,日服3次。

十一、小儿疳气方(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党参10克     黄芪10克     当归5克

炒白术5克    陈皮5克      升麻5克

柴胡5克      炙甘草3克    法半夏5克

黄连5克      黄芩5克      干姜5克

大枣10克     荜茇5克      三仙各20克

红豆蔻5克    草豆蔻5克    白蔻5克

砂仁5克      隔山撬5克    使君子5克

2、功效:补益中气,调和脾胃寒热,化疳杀虫,开胃健脾。

3、适应证:小儿疳气。

4、注意:散剂儿童每次服3~5克,日服3次。汤剂每服50~100毫升,日服3次。

 

 

十二、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甘麦大枣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党参30克     黄芪30克     当归15克

炒白术15克   陈皮15克     升麻15克

柴胡15克     炙甘草10克   桂枝15克

白芍15克     大枣30克     生姜15克

浮小麦30克   干姜15克     三仙各30克

2、功效:补益中气,调和营卫,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固表止汗。

3、适应证:中气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兴奋过度,自汗,便秘,气胃。

4、注意:散剂成人每服7~9克,日服3次。

十三、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

1、药物组成和剂量

党参30克     黄芪30克     当归15克

炒白术15克   陈皮15克     升麻15克

柴胡15克     炙甘草10克   熟地15克

鹿角霜15克   干姜15克     肉桂15克

麻黄15克     白芥子15克

2、功效:

(1)温补脾肾之阳,散寒除湿,强筋健骨。

(2)促进蛋白合成,增强蛋白质生物活性,修复组织细胞,保护细胞膜,抗过敏,调节免疫,降糖降压降血脂,抗肿瘤。

3、适应证:脾肾阳虚、寒湿偏重。

4、注意:(1)散剂成人每次服7~10克,日服3次。(2)月经量多者慎用或避用(月经期),经期已过则可继服。

十四、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

1、药物组成和剂量:

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    熟地10克

鹿角霜10克   干姜10克     肉桂10克

麻黄10克     白芥子10克   小茴香10克

玄胡10克     五灵脂10克   没药5克

川芎10克     蒲黄10克     官桂10克

赤芍10克

2、功效:温补脾肾之阳,散寒止痛,活血化瘀,强筋健骨,消肿止痛,通二便。

3、适应证:脾肾阳虚,血瘀寒凝。

4、注意:散剂成人每服7~10克,日服3次。

十五、补中益气汤合少腹逐瘀汤:

1、药物组成和剂量:

党参30克     黄芪30克     当归15克

炒白术15克   陈皮15克     升麻15克

柴胡15克     炙甘草10克   小茴香15克

干姜15克     玄胡15克     五灵脂15克

没药10克     川芎15克     蒲黄15克

官桂15克     赤芍15克

2、功效:

(1)益气活血、散寒止痛。

(2)抗泌尿生殖系、消化道感染。

3、适应证:气虚血瘀寒凝。

4、注意:散剂成人每次服7~10克,日服3次。

十六、补中益气汤合归脾汤:

1、药物组成和剂量:

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     茯苓10克

远志10克      石菖蒲10克    酸枣仁10克

山茱萸10克    木香10克      龙眼肉10克

大枣20克      生姜10克      柏子仁10克

五味子10克    夜交藤30克

2、功效:补益心脾气血,养心安神。

3、适应证:心脾血虚,心神失养。

4、注意:散剂成人每次服7~10克,日服3次。

十七、阳和汤合身痛逐瘀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熟地10克     鹿角霜10克     干姜10克

肉桂10克     麻黄10克       白芥子10克

炙甘草5克    淮牛膝20克     地龙10克

羌活10克     秦艽10克       香附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黄芪20克

苍术10克     黄柏15克       五灵脂10克

桃仁5克      没药5克        红花5克

2、功效:补肾壮阳,活血散寒、化瘀止痛。

3、适应证:脾肾阳虚、血瘀寒凝,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4、注意:散剂成人每次服7~10克,日服3次。

十八、资生丸:

1、药物组成与剂量:

三仙各30克   红豆蔻10克   草豆蔻10克

陈皮10克     芡实20克     苡仁20克

莲米20克     黄连10克     白蔻10克

党参20克     茯苓10克     炒白术10克

炙甘草5克    藿香15克     厚朴15克

山药20克     桔梗10克     泽泻10克

扁豆20克

2、功效:

(1)健脾开胃、和中止呕、资生生机;

(2)升白细胞,保肝降酶,对抗放疗、化疗之毒副作用。

3、适应证:脾虚湿阻,中州失运。

4、注意:散剂成人每次服7~10克,一日3次。

十九、香砂六君子汤合桂枝汤甘麦大枣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砂仁15克     木香15克     党参30克

炒白术15克   茯苓15克     法半夏15克

陈皮15克     炙甘草10克   桂枝15克

白芍15克     大枣30克     生姜15克

浮小麦30克   干姜15克     三仙各30克

2、功效:健脾和中,调和营卫,化痰止咳。

3、适应证:脾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过敏性咳嗽久治不愈者,小儿厌食多汗、营养不良。

4、注意:散剂成人每次服7~10克、儿童3~6克,一日3次。

二十、藿朴夏苓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藿香10~15克  厚朴10~15克   法半夏10~15克

茯苓10~15克  杏仁5~10克    白蔻10~15克

苡仁20~30克  淡豆鼓10~15克 猪苓10~15克

泽泻10~15克  荷叶10~15克   芦竹根20~30克

桔梗10~15克  扁豆20~30克

2、功效:宣通气机,散寒除湿,和中利水。

3、适应证:寒湿困脾。

4、注意:散剂成人每次服7~10克,儿童3~6克,一日3~5次,最低量为儿童剂量。

二十一、定喘化痰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银杏20~30克   麻黄6~10克     款冬花6~10克

法半夏6~10克  桑白皮10~15克  青蒿10~15克

黄芩6~10克    槟榔6~10克     鸡内金20~30克

厚朴10~15克   枳实10~15克    枳壳6~10克

桔梗6~10克    甘草5克         芦根10~15克

杏仁5~10克    苏子5~10克     荆芥10~15克

防风10~15克   三仙各20~30克

2、功效: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3、适应证:痰热阻肺,呼吸系统感染较重。

4、注意:(1)此方出自成都某中医大夫之手,有医生用笔者常用之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补中益气汤阳和汤,同时用激素与抗生素治一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病人,无效。发热、咳喘、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出院求治于某大夫,服此定喘化痰汤一周而愈,故纳此方,临床屡验。(2)散剂成人每服7~10克,儿童4~6克,一日3~5次。

二十二、葛根汤加杏仁:

1、药物组成与剂量:

葛根30克     麻黄15克     桂枝15克

白芍15克     大枣30克     生姜15克

杏仁10克     甘草10克

2、功效:发散风寒。

3、适应证: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强痛或呕吐、喷涕、无汗体壮,发热而手指冷。

4、注意:本方系陈绍宏教授将仲景葛根汤与麻黄汤合方而成,不论季节,若属风寒感冒,则但用本方有效,往往一剂而愈。发热而手指冷,是风寒感冒之重要标志之一,笔者临诊,掌握手指。若风寒挟湿,多有头昏鼻阻,适宜选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

二十三、防风通圣散:

1、药物组成与剂量:

防风15克     生大黄15克   芒硝15克(后下)

荆芥15克     麻黄15克     栀子15克

白芍15克     连翘30克     甘草5克

桔梗15克     川芎15克     当归15克

石膏30克     滑石30克     薄荷15克

黄芩15克     生白术15克

2、功效:解表清里、败毒止痒。

3、适应证:热毒充斥表里,皮疹红肿而痒不休;蜂蛰皮肤红肿危及生命者,速用此方重用芒硝60克,以腹泻而停服。

二十四、桂附理中汤合丁萸理中汤:

1、药物组成与剂量:

肉桂15克     制附片30克(先煎熟1小时)

党参30克     炒白术15克   干姜15克

炙甘草10克   丁香15克     吴茱萸15克

荜茇15克     三仙各30克

2、功效:温中祛寒,救逆止痛。

3、适应证:寒胃、外伤或手术后腹胀不失气者。

4、注意:只作汤剂,不作散剂。因附片量大而应久煎。

笔者临诊的常用方剂仅此二十余种,但应对多种急、  慢性疾病,多种急慢性疾病用方多不出这二十余种之列,抓住本质,谨守病机,以不变应多变,以多变应不变。过去以往,笔者总以为中医辨证论治就是仅抓个体差异,所以应该方方不同,方可体现辨证论治。但这是对辨证论治的误解。

上述合方复方为笔者常用之方,运用自当灵活,有时用之不效者,自当再审病机。如胃炎胃脘疼痛,西医胃镜检查有胃粘膜之充血、水肿、糜烂或出血点,用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而无效者,当从寒胃、气胃论之,改用葛根汤加杏仁合吴茱萸汤或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甘麦大枣汤治之,当分析不效之由到底出在哪个环节。又如感冒咳嗽,一般以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可愈,或用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补中益气汤阳和汤,或定喘化痰汤均可治愈。仍不效者,当属寒湿困脾,改用藿朴夏苓汤则效

第四节 东垣《内外伤辨》之启示

时间:2009-1-21 17:03:43 点击:221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其《内外伤辨》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   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几三月,此百万人岂俱感风寒外伤者耶?大抵人在围城中,饮食不节,及劳役所伤,不待言而知。由其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动经三两月,胃气亏乏久矣,一旦饱食大过,感而伤人,而又调治失宜,其死也无疑矣。非帷大梁为然,远在贞裕兴定间,如东平,如太原,如凤翔,解围之后,病伤而亡,无不然者。余在大梁,凡所亲见,有表发者,有以巴豆推之者,有以承气汤下之者,俄而变结胸,发黄,又以陷胸汤、丸及菌陈汤下之,无不死者。盖初非伤寒,以调治差误,变而似真伤寒之证,皆药之罪也。”

    笔者读此之时,正是石油部门买断工龄之际。所在石  油职工医院有不少的职工也为买与不买的事情而焦急不安,出现心理与身体的各种不适与病状。笔者即思考:战乱之时,人们精神情绪高度紧张不安,致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以合成肾上腺素而参加机体的应激反应,这大量地消耗儿茶酚胺,必使肾上腺受损,致机体出现急性的营养免疫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轻者产生乏力、疲倦,不思饮食,情绪低落等不适;重者则会死亡。同理,当一个人经常处于各种压力较大的状态中时,也可经常因超量超负荷地耗损儿酚胺而出现慢性营养免疫功能不全。笔者曾在过去严新气功热潮中,观察到大量的因病而练气功之人,通过气功修练而得以疾病康复的例子,这些病人就处于经常被各种压力所困之中,出现慢性营养免疫功能不全,经放松压力,恬淡虚无地进行气功修练,营养免疫功能得以恢复健全而病告愈。东垣提出饮食劳倦而内伤脾胃,以补中益气汤治之。笔者根据急、慢性营养免疫功能不全之说,而提出脾肾阳虚的观点,大胆地以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为脾肾双补的基本方,并随着临床的进一步观察,脾肾阳虚论渗透到了相当一部分内伤疾病与外感病的治疗之中,出现了从前难以想象的疗效,形成了个人独到的学术见解。东垣所记述之事实,为《庞式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时间:2009-1-21 17:12:47 点击:127

 

    笔者主以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补中益气阳和汤治疗, 病情急重者而以定喘化痰汤治之,均成效卓著,部分病人(无家族遗传小于63岁者)甚至彻底根治而不再复发。

    此合方,是根据西医治疗上用抗感染、改善气管支气  管的高反应状态的方法中而得以启发的。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定喘化痰汤都有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有抗过敏,调节免疫,调节呼吸道高反应状态,促进组织细胞修复的作用。合之以治本病,治愈了部分病人,创下了不少奇迹,在广大病人中影响较大。

急、慢性肾炎

时间:2009-1-21 17:11:18 点击:124

 

    本病西医认为多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体出现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而致肾小球基底膜的免疫损害。笔者临床发现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具有促进蛋白合成,调节免疫,修复组织细胞等特点,而以此合方治疗慢性肾炎,以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补中益气汤阳和汤治疗急性肾炎,均获显著疗效。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时间:2009-1-21 17:08:59 点击:139

 

这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西医认为胃肠动力失调、幽  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其特点。本书认为中气虚、脾胃寒热不和是其特点,并将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根据临床可操作性分为:炎胃、寒胃、气胃三类,方便实用。

1、炎胃:

一般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都属于这种  类型,病机为中气虚、脾胃寒热不和,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胀或痛或空(饥饿感),胃镜检查有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或溃疡。治以补中气,调和脾胃寒热为主,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是其基本方;大便次数增多或疼痛较重者,或伴妇科炎症,或胆石胆囊炎者,上方再合以少腹逐瘀汤;便秘者合桂枝汤或济川煎或阳合汤或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

初次就诊病人,若一时不易分辨属于炎胃、寒胃、气胃者,一般可先用此合方按炎胃论治。

2、寒胃:

(1)有部分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虽经西药抗感染、调整胃肠动力药较长时间治疗无效,或服用抗生素或中药清热药而疼痛加重,或经上合方治疗仍无效者;(2)天气变冷或进食水果等冷食物而痛、胀更甚者;(3)胃脘胀痛、干呕或呕吐清水,涎沫清稀,胃脘发冷;(4)性情怪异。这类病人多属寒胃,肝经、胃经、太阳经寒重,气机不利所致,治以葛根汤加杏仁合吴茱萸汤。

3、气胃:

这类病人往往神经敏感,具有神经质特点,多疑善感,频频嗳气,上腹饱胀,病情反复,缠绵不愈,服药应头不应尾(初次服药有效,同样药继服无效),胃镜检查多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气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甘麦大枣汤,并予以心理引导。

治愈者众多,在病人中享有厚望。

年门诊量达到3万人次的中医门诊 - 特色专科霍医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年门诊量达到3万人次的中医门诊 - 特色专科霍医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特色专科医生 的 基层医生个体门诊的市场化经营策略 - Qzone日志 胆囊炎中草药治疗: - 如意门诊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门诊医生的心情日记 德国老板娘的中医门诊 中医门诊医师的诊疗技巧方法 - Qzone日志 中、美医生门诊后的一个细节差异 营养不良门诊特色介绍 诊所中医门诊医师的诊疗技巧方法 奇妙的人体 - 万医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门诊用药的经典方子 门诊输液的经典方子 引用 特色博客3 - 浪八圈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几种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摘自医学杂志) - 基层医生门诊版 - 临床医生论坛 基层医生 乡... 《先天之本后天养》3、 牙、骨、震颤的调养 北京肾病委员会专家,肾德堂中医门诊王肃季教授 “306岁门诊”的温暖与无奈 牙科门诊的接诊基本方法 《先天之本后天养》8、 糖尿病肾病的调养 ,中医门诊王肃季教授(视频+文稿) 关于小儿遗尿的治疗 - 万医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服大黄后泻利不止之治法(转) - 万医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抗癌之13样食物-戴夫的营养保健门诊-搜狐博客 哥是个流氓假医生,来曝曝我在私人小门诊做过的黑心事【猫扑连载】 学中医14年了,看过8万人次的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