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灵骑士能被蒸发吗:中学生话题作文二十讲系列之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4:23:12
第七讲  记叙文写作过程探究

记叙文写作过程虽说纷繁复杂,但五个步骤往往必不可少: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写作。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先后顺序呢?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写作

2、审题——选材——立意——结构——写作

相对而言,第一种写作方式理性思维较强,审题之后提炼中心,然后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第二种写作方式形象思维较强,审题之后随即联想与此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了形象的载体再提炼中心。有的同学甚至越过这一环节不提炼中心,这是要不得的。没有中心,不仅立意会失之低下,而且写来不分详略。古人强调“意在笔先”正是这个道理。写作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构思,从审题到结构,缺一不可。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工。”否则写一句想一句,写写停停,甚至回过头去读读,不仅费时,而且影响写作的整体美感,是为写作大忌。

一、审题:准确而全面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无论是何等简单的文题,总有偏题离题的可能。常见的审题失误有偷换概念的,如以“容纳”为话题,有同学写成“宽容”,“生活的提醒”写成“生活告诉我”等;有以偏概全的,“同样自豪”写成“自豪”,“困境与心态”只写“心态”不及“困境”等;有偏狭幼稚的,“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写成买彩票选号时的左右为难,考试看到他人答案时的心理斗争,“生活的提醒”写成雨天要带伞、上学勿迟到的提醒等。

审题就是要审词义,明要求。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咬文嚼字,字斟句酌,不能放过一个细处。如“容纳”是宽容、接纳,这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缺一;“诚信”是诚实守信,不能理解成“诚恳信仰”、“忠诚信任”。如若话题内容较为复杂,更需分解辨析,不可草率。如2005年泰州市中考作文:

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15岁那年,在《一生的志愿》中,一口气列举了自己的127项宏伟愿望(如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登上珠峰等)。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其中的106个愿望。有人问他是凭什么将许多“不可能”踩在脚下的,戈达德笑着说:“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接下来,就只需要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好了。”

是的,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可以实现常人不能实现的愿望;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可以使  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请以“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不妨把它拆分成两个部分:1、沿着心灵的召唤。2、前进。这样就显得眉目清楚,不再感到烦琐;而且,这两部分应有所侧重,不可平均用力。怎样“前进”?“沿着心灵的召唤”当是详写内容。再如2005年上海卷:“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这就明确要求你所写的文章必须包含两方面内容:1、审视和辨析当今的文化生活。2、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二、立意定好“亮点”

首先,立意本身要“亮”。

记叙文写作,立意除了要健康、积极,还要力求写出新意。而不少同学写到“榜样”,必写助人为乐;谈到“渴望”,必言“考大学”;说到“师生情”,必请老师补课。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中学生生活的单调,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中学生对生活缺乏思考。如果审题时注意细加分析,稍加变换,旧事也能写出新意。如写“盼望星期天”,一般同学立意只停留在星期天给“我”带来快乐这一层面,而有同学却能透过星期天的轻松愉快看到平时学习的巨大压力,从而发出“多给我一点时间与空间”的呼吁,立意就高人一筹,同时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写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大多数学生只看到父母对“我” 生活的关心与照顾,而无视对“我”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教导。这就有待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思想境界提高了,自然能见人所未见。

其次,揭示立意的语言要“亮”。

一篇好的记叙文总有一两处吸引老师的“亮点”。“亮点”,即精彩的语段。有篇有句,方能称为佳作。揭示立意的“亮点”,需在写人叙事的基础之上对全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刻的概括,最好凝成新人耳目、发人深省的警句。这可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抒情式,“明月啊,明月,你快去照一照妈妈那偏爱的私心吧”;议论式,“她虽然来自农村,但她那淳朴的性格、执着的精神为我指引了人生的方向”;描写式,“我向窗外望去,他早已消失在雨中,像那轻柔的雨滴落在荷塘里,不落半点踪迹,但滋润了我的心田”。

再次,显现立意的位置要“亮”。

以显要的位置突出立意,较为鲜明醒目。一般来讲,卒章显志,点睛之笔在文末;也可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形成领起全文之势;有时,还可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最好结合特殊的形式加以强化,如独句成段、另起一行等。

当然,记叙文写作也讲究“不着一字,尽显风流”的含蓄美,但对中学生来说,首先必须学会画龙点睛的“指点”技巧。入格,合格,然后才能破格,去追求一种“无技巧”的创作境界。

三、选材选准“支点”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想到素材,往往动笔就写。所写虽属真情实感,但文章的中心却被粗糙、繁杂的材料所淹没,这主要是作文中忽视了选材这一重要环节的缘故。如何精心选材?不妨利用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选取“支点”,驾轻就熟,以简驭繁,以小见大。   

     选材中的“支点”是素材中最能表现甚至是凸观中心思想的人或事。如一位同学写(三人之间》,中心是呼吁家长对孩子间正常交往要给予理解和支持,立意较为积极、深刻。但原先他写“我”送小丽回家,写小丽帮“我”复习功课、写妈妈明查暗访,与小丽家人交涉等。枝蔓横生的人物、事件中难以窥见他所要表    达的主题。在他选取妈妈作为“支点”人物后,就以妈妈对“我”和小丽间交往的种种反应为切口,其余略写、虚写。还有同学写《母亲》在“我”一生中,母亲关爱“我”的事实在很多,但小作者巧妙选取母亲“临行密密缝”为“我”钉纽扣一事为支点,小中见大,以有限展示无限,而且,小事细写,挖掘很深,避免了一般的平铺直叙。 

选材的过程其实是“浓缩”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艺术集中。准确选取“支点”,准确选取文章的切入部位,不仅能收到“磨刀不误砍柴工”之效,而且往往能创造出寓丰富于单纯的统一格局之中。这对写作较为复杂的记叙文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构巧设“焦点”

好的记叙文,结构上往往注意安排线索,巧设事件的“焦点”。所谓“焦点”,是指贯穿全文、凝聚文章题材的聚光点。有了焦点,主旨才会有显现,结构才会有疏密,选材才会进一步集中、优化。“焦点”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人、物、事、情四类。

    以人为线索,可以选用人物某——特定语言、动作或带有鲜明特征的外貌作为焦点,这大都是写入的一类记叙文。如《健忘的爸爸》,有同学以爸爸的一句口头禅“我的钢笔上哪去啦”为焦点,以此凸现爸爸的勤学品质;写《门卫郭师傅》,以郭师傅习惯性的摇手拦车这一动作为焦点,突出郭师傅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还有同学仿朱自清的《背影》写《我的英语老师》,以老师特有的微笑,以老师慈而厉的眼神为焦点,来表现她对学生的关爱等。

以物为线索,可以选用贯穿事件始终,甚至是富有象征的物件作焦点。如《礼物》以爸爸送“我”以示戒烟的烟盒为焦点“辐射”全文,别具匠心;一位同学《我与妈妈二三事》笔下的“毛线手套”不仅是凝聚题材的焦点,而且也是妈妈慈爱和刚强的写照,还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可谓用心良苦。

    以事为线索,可选用事情的核心部分或重要环节作为焦点。有一位同学写《尝试》一文主要是写下岗职工李大伯尝试办厂一事,他巧抓事情的“焦点”问题:在市场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形势下,李大伯到底有没有实力、有没有能力承办常年亏损的农具厂?以这—焦点统领全篇,事情的由来交待,结局推断统统插进去写。这就使作品结构缜密,布局整饬,而且具有内在逻辑性。

    以情为线索,则以情为焦点。虽不表现在字面上,却蕴含在字里行间,使文章具有特有的内在美。这可以是贯穿始终的一—种感情,也可是流动变化的多种情绪。如《我终于理解了她》中“我”对她“理解——不理解——理解”;《难忘啊,我的小学时代》以“喜、怒、裒、乐”四种情绪为焦点再现了难忘的小学生活。

    给文章巧妙安置“焦点”,不仅使文章结构谨严,体现文章艺术集中和统—的美学原则,而且据此更能透视文章的思想内涵,往往能创造出歌德所说的“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的艺术境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终日闷闷不乐,他去寻找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他遇见一位政客,他问:“先生,您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政客官腔十足地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嘛,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他觉得权力对自己并没有什么诱惑力,于是他又去寻找,先后遇到了乞丐、病人、商人、音乐家。乞丐告诉他是五味俱全的食物,病人告诉他是百病不生的身体,商人告诉他是一本万利的生意,音乐家告诉他是动人心弦的乐曲。于是他悟出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根据故事内容,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以“最好的就是自己最喜欢的”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例文参考:

青竹指环

江苏省阜宁中学  李武昌

古有一村,村居一匠,善竹艺,其子名良,继父业,而技胜其父也。少时,常与村中一富户女姬者嬉于乡间,青梅竹马,情深日久。

一日,良与姬见于河堤,良诉与姬曰:“愿终伴汝左右而苦于家贫,不能迎娶。”姬惊喜交加,遽问:“何以财为愁?吾好君非财也。”乃折一青竹与良曰:“与吾制一青竹指环,则吾嫁与汝。”

良闻而无语,误以姬伤其贫,遂走。次日,远涉他乡,杳无音信。姬苦守三年,望眼欲穿,心力交瘁,遂嫁与乡中一富豪之子。

婚后三日,村人闻良归,衣帛缀金,见于姬曰:“吾尽三年之力,壮吾家,为一朝能娶汝,而汝已嫁。”言罢默然,于怀中取出一盒,盒开,则见其光溢四壁,一蛇眼指环合于内。姬视之,无语而去。异日传语于良曰:“三年,吾宁为一蛇眼乎?其虽贵,何似青竹指环,望君珍重。”

 二年后,姬夫另得欢,弃姬而去。良闻之,赶往见姬,对其曰:“虽已一年,吾仍愿娶汝,汝愿著蛇眼乎?”然姬不语,良于盒中取蛇眼欲与著之,而姬不从。“已二年,而君仍不知吾之好矣。”遂去。

 异日,姬失,良环村觅之,无见其踪。遂亡于天下,寻其人。

 十年后,良患疾,久治而不愈,良知其天命将尽,遂寻一友,对其曰:“吾一生经事无数,唯有一物欠于一人。”语毕,出一锦盒,托于其友:“助我寻一名姬者,将盒传予之,吾愿倾其家财助尔。”

 未几,良疾重,不治而亡。

 友含泪葬之,既而张贴布告,寻姬,然奋无其音讯。

 姬某日忽闻良逝,还其乡,见良友人,良友曰:“良逝时托吾将一物与尔,  尔可开而视之。”姬伤,缓启其盒,一青竹指环立于内,其艺堪绝,其中附一锦帛,姬展之,上书:“姬,吾无为,今始明汝之心矣,将青竹指环归于汝。”姬阅毕,泪如泉涌,取环著于指上,径往良墓,面其碑曰:“汝何不早知吾心焉?”长跪于墓前,哀声不绝。

 过人闻之,无不驻足垂泪。试问世间何物贵?

点评:文章巧借“指环”演绎了一段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青竹指环”和“蛇眼指环”似乎是“情”与“财” 的象征,作者正是借助它们之间的矛盾纠葛高奏了一曲“真爱无价”的人间绝唱。令人怦然心动,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