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灯的冷彻同人图:中学生话题作文二十讲系列之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21:22:42
  

第四讲 叙事添加抒议

      第一节  记叙文抒情“三步曲”

 

 “情者文之经”①,记叙文中的抒情不是可有可无的。抒情言志,它往往是记叙内容的深化,它不仅体现着文章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效果,而且制约着具体人物、事情的叙写,在记叙文结构中处于灵魂与统帅的地位。因此有“点睛之笔”的别名。那么怎样才能逼真、传神地抒发胸中之情呢?

一、       求真

抒情最忌“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不经过心灵体验的语言,那些公式化的说教、“感叹”是达不到抒情目的的。惟有真情才能动人。所谓“真”,不是客观事实之真,而是主观情态之真,符合人的情感逻辑。这是一种假定情景中的真实,即“艺术真实”。在情与理相矛盾的情况下,往往要牵理就情。如鲁迅《伤逝》写道:

我愿意真有所谓灵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

世间并无“地狱”,但“我”通过“地狱”来诉说“我的悔恨和悲哀”,比起直说要来得真切、感人。

真情来自于体验。“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②,有了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③,作品因而富有感染力、震撼力。

二、尚善

人人都有真感情,但真情也有高下之分。抒情不同于宣泄,它讲究品位,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情趣,是对原有情绪状态的一种超越认识和体验,所以,不要误以为抒情好似情感由内而外自然流露这般简单。虽然不能“为文而造情”④,但也不要“骋其情”。抒情中亦需理智的融入,亦需对原本的情绪进行提炼和升华。

抒情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记叙文立意的高低。同是写高考前夕的六月生活,有人只会发牢骚,抒发苦累之感;有人却从考前生活中折射出父母的爱心、老师的关心,抒发报答之情;更有人从中传达出“人生冲刺”的生活信念,表现出积极、崇高的情调,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这就是抒情的高尚性,即谓“善”。

三、崇美

抒情不仅讲究内容的诚挚性与高尚性,还得寻求特定的艺术形式象征性地表达出来。

1、借物抒情,情由景生

情与境,情是内在的,境是外在的,二者一表一里,融为一体。故有“一切景语皆情语” ⑦之说。

但情中之境又不止于景物描写,它不光是对事物形、色等方面的具体描绘,而更是借助事物的某些特征来构筑视觉形象,使情感有了依托,更富有意蕴,更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与体验。如有同学写:

生活是盏灯,用信念去点燃吧,你会拥有亮丽的人生!

                               ——《生活告诉我》

成长的路上总是充满烦恼,我真想偷到机器猫的“时间遥控器”,回到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成长的烦恼》

这里,“灯”、“时间遥控器”都染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为作者颂扬信念、感受烦恼创设了具体可感的情境。

其实,古诗词中早就有借物抒情的例子,如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等。

1、叙事抒情,情藏于事

抒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之分。直接抒情美在感情喷薄而发,一泻千里之上,而间接抒情美在涵咏感悟之中。朱自清《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并未流于“爱护”、“关心”等字面上,而是融于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描写之中,如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把,里边没人。”

这种关爱之情的表达既符合父亲深沉、博大的特点,又强似华丽辞藻的直露与夸饰,不失为抒情之“美”。

   2、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好的抒情语言就像一首歌,具有和谐的韵律与节奏。因为在听觉方面,韵律与节奏最能赋予情感以外形,而且,韵律与节奏的跌宕起伏、承续流转正与“情绪的自然流涨”⑥相合。如郁达夫《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中运用一字一顿,整齐而富有变化的句式,表达了难以诉说的眷恋与无法排遣的忧郁。不仅音调抑扬顿挫,而且句式的回环往复正与作者这种感情的节奏形式融汇一致。

当然,抒情求美要恰倒好处,不可以辞害意,影响感情的真挚。

总之,抒情求真、尚善、崇美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三个环节,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往往有机地合为一体。不过,抒情的生命在于真实,而高尚与审美则是抒情更高层次的追求。

 

注释:

①④刘勰:《文心雕龙· 情采》

②鲁迅《革命文字》

③《庄子·渔夫》

⑤钟嵘《诗品》

⑥参见郭沫若《论诗三札》

⑦王国维《人间词话》

 

借鉴实例:

叫吧,小鸟!

靖江市城南中学高三 顾荷香

虽然这个世界不会因为少了我而少了什么,但我希望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而变得有那么一点不同。

                                       ——董伦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一)

  “爸爸,停下来歇会儿吧!”背上的儿子看着父亲满头的汗珠,于心不忍。

  “不,儿子。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一定要坚持到底。”终于,父亲背着儿子气喘吁吁地登上了八达岭。“儿子,记住,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要坚持住,那样困难就被你踩在脚下了,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汉。”嗯!爸爸,我一定要做个真正的好汉。””。儿子为爬了上来而兴奋不已。

(二)

    黄昏。

    床上,9岁的董伦在痛苦地痉挛着。

    窗外,鸟儿在枝头聚众吊嗓子。

    豆大的汗珠从董伦的头上滚落下来,而鸟儿却越叫越欢。董伦真想拿弹弓把它们全打下来,可是……

(三)

    董伦坐在轮椅上,一本书摊开在他的膝盖上,他并没有看,那颗被两只萎缩了的胳膊支着的看来特大的脑袋转向窗外。此时,正是黄昏,夕阳和晚霞在天边美不胜收。火红的残阳掉在了董伦的眸子里,一点点地销蚀着他的坚强和刚毅。他也许累了,两小时前,他正在自创的英语角里和别人交谈;忙得不亦乐乎(仅限于头部)。有些人的语法或发音有着这样那样的错误,他总是耐心地指正。朋友们都挺喜欢他。 

    董伦讨厌黄昏和黑夜。他清楚地记得十年前那个黄昏:母亲伏在父亲的肩头哭泣,父亲苍白着脸,紧闭着双唇。脑组织坏死性肌肉萎缩就这么缠上了他。别的孩子快乐地玩耍、学习。而他呢?除了撕心裂肺的疼痛,就只能躺着接受上帝与生命的安排。他害怕黑夜,因为过了今天不知明天自己那颗清醒的大脑是否依然健在。他加倍珍惜时间,他要做个好汉。他信奉一句话:“沉沦,不是弱者的归宿;崛起,才是强者的精神。”  

(四)

    夕阳渐渐地落下去了……

(五)

    清晨第一束阳光调皮地溜进了董伦的房间,他睁开了眼,转了转脖子,笑了。青春终于又一次从上帝那儿赢回了生命。“叽叽喳喳”是那些该死的鸟叫吧?不,不,这声音实在太美妙了!       

    [点评]

    作者不仅藏情于事,而且寓情于景,借物传情。如作者三写阳光,第一、二次是夕阳,让我们感受到董伦被病魔缠身的痛苦与坚强;第三次是清晨“调皮”的朝阳,董伦战胜病魔后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再如作者两写鸟声,一次感到厌倦,一次感到“荚妙”,这无不折射出董伦心情变化的历程。作者在作为点睛之笔的抒情语句上还精雕细琢,讲究对称、押韵:“沉沦,不是弱者的归宿;崛起,才是强者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