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灯漫画:中学生话题作文二十讲系列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1:11:22
  

第三讲     叙事穿插描写

第一节   景物描写

 

“慢慢走吧,请留心路边的风景!”正如这句标语所说,记叙文中叙事也要“留心”笔下的风景。诗中有画,似乎是诗人追求的一种境界;事中有画,也是我们叙事的一种目标。适当的景物描写便可为文章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般来说,有如下作用:

一、渲染气氛,垫定基调。

叙事还未拉开序幕,先给读者展示一幅画面,便能让读者及早地进入事情生发的氛围当中去,感受作者叙事的感情基调,是热烈奔放还是紧张激烈,是哀伤悲惋还是冷静平和,是讴歌赞扬还是尖锐批判等等。如《我发现夕阳如此美丽》:“夕阳的一缕余辉射在墙上,一切看上去是那样的恬静,雪白的墙壁映出点点淡红,真美!”作者虽未展开叙事,但我们可以感知下文所写之事(爷爷奶奶病中相互扶持)将属“讴歌赞扬”一类;而《无土兰花》开头“天依然阴沉沉的,云一块块堆积,像是沙场上弃置的堡垒,风叫着牛声,拍打涡水上边的天空。涡水汤汤,卷了残秋向东南去”则暗示了不祥征兆,似有悲剧(元人侵宋,画家画兰无土)发生。

二、融景于事,推波助澜。

事情总是在一定环境下发生的,而环境对人物的命运、事情的发展总有一定的影响。自然环境当然也不例外,所以精彩的景物描写还可推动事情的发展。如2002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昭君的选择》中王昭君出塞前“飞蛾扑火”的描写即是如此:

昭君的选择

 

       深深的庭院,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心里缓缓辗过。

        进宫有些时日了,却迟迟不见皇帝的踪影。珠钗玉饰金步摇,散落一地,铜镜前再也不是少女明丽的笑靥了,一腔愁绪,两弯娥眉。

       迷茫的灯光下,一只单薄的幼蛾一头栽在作响的灯焰上,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试图将蛾儿救出来。

       就在这时,传来和亲的消息。像春日里的第一声惊雷,在死一般的后宫炸开了。

       “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

       烈焰吞噬了她粉嫩的外衣,却没有压垮她不屈的心灵。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灵发出对生的呼唤,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让她从压迫、死亡中振翅飞出。

        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看着她越飞越远,飞出围墙,飞出重重封锁,飞向遥远的自己的天地。[明写蛾儿,实写己身。昭君从飞蛾的遭遇中汲取到了冲破牢笼的精神力量。这更坚定了她出塞的决心。]

        这一夜,昭君无眠。

        她想到了宫廷的阴森,想到了和亲的艰险,还想到了异域的清冷,两国永久的安宁。宫廷的猜忌、冷落、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一幕幕,在昭君脑海里,频频跳动……

        天明时,有人奉旨来挑选宫女。一遍遍地述说着皇帝的封赏、嫁妆的豪华、国家的边患、战事的紧张。宫女一个个双眉紧锁,一想到遥远的异域他邦,就舌底打颤。官员失望了,哀叹着准备离去,却迎面遇上一位淡妆素衣少女,浅浅地笑着,一如当年的明丽……

       昭君出塞,留给后人一座青冢和无尽的遐思……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     

一、     结构全文,增设意境。

有的景物描写不是文中的一个“亮点”,而是一道“风景线”。因为它不是只言片语的一两段描写,而是在文中连成一片,形成特色。它不仅成为线索结构全文,而且反复吟咏,已经给文章增添了一分诗的意境。如

生活中的一次经历

黄雪琼

初秋金黄的阳光显得灿烂而又柔和,各种秋花与微熟果实甜甜的气息便在这日光中酝酿了。

我与奶奶缓步走在去超市的路上。午后的街道,车辆不多,便也宁静。路旁的人行道边植了一排樟树,阳光穿过片片点点的微红的叶儿投洒下来,时起时落地跳动着,这时我感到奶奶的脚步仿佛渐渐慢了,目光停留在不远处的一位孕妇身上。

她穿着宽松的孕妇装,轻挎一只购物篮,缓步走着,光斑在她年轻的略带一些兴奋的脸上轻盈地跳动着。走了一段路程后,那位孕妇停下脚来,她也许是想休息一下吧,可奶奶也止住了脚步,扶了扶老花镜眯着眼看着孕妇,目光有些紧张。我抬头望那孕妇,光斑在她脸颊上跳动得渐快了,她也似乎有一些不安与无奈——哦,她的鞋带散了。只见她欲伸手去触鞋带,可她试了试,又直起腰来,她大概想到了肚里的婴孩了吧。光斑杂乱地在她焦急的神情中跃动。

不过我并没太在意这些,我拉拉奶奶说:“快啊,奶奶!我们还要去超市呢。”奶奶并没有理会我,却径直加快步子走向那位孕妇,所有的光斑仿佛都静止了。

我看到奶奶面带微笑地走到孕妇身边,并没说话,只是缓缓弯下腰来,伸出双手轻轻捡起孕妇的鞋带,小心地打成一个蝴蝶结,确保不松也不紧。这时光斑又开始在孕妇舒展开的笑容间跳动,在奶奶微颤的指间跳动,也在奶奶爬满皱纹的脸上跳动。她的苍颜间,漾起了一丝仿佛也曾拥有过的如同眼前这位年轻妈妈一样美丽的笑容。这种笑意,这种情感,这种激动,这种平静,尽在光斑的闪烁中回荡开来了……

孕妇已走远,我扶着奶奶不禁惭愧地低下头来。突然间,我发现奶奶的鞋带也松开来了,我兴奋地说:“奶奶,我来帮你系鞋带!”我看到奶奶眉宇间闪动着的光斑映出无限精彩的光来。

点评:文中五次写到光斑,它似乎已成为一条线索贯穿全文,而且光斑从“轻盈地跳动”到“跳动得渐快了”、“跃动”、“跳动”直至“回荡开来”这一系列变化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景美,人更美。

    好的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当会形成“亮点”,寓意深远。写人可借景抒情,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叙事则能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甚至成为线索,贯穿全文。如何写景?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种方式:

    一、虚实之式。所谓“虚”,即写胸中之景;所谓“实”,即写眼前之景。胸中之景虚幻,倍添诗意;眼前之景真切,冷静、客观。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故乡》中写“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所见的是一派萧索、荒寂的图景:

“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

 这不仅渲染了一股悲凉气氛,更与“我”胸中美丽的故乡形成强烈反差,从而暗示人物命运的悲惨。

再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作者反复写故乡的虚景,这不仅与现实之景形成对比,而且寄寓理想,对故乡的未来充满信心。由此可见,故乡之景,虚实相衬。实景低沉,暗含鞭挞;虚景昂扬,饱含憧憬。更多时候,叙事中人物的视野受到空间的限制,不妨展开想象,穿越时空,去抒写那似曾相识的虚景。

 二、内外之式。所谓“内”,即借事中人物之眼写景,景中显情,景中之情直露、鲜明。如《荷花淀》: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 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的“舒展”、荷花箭的“挺”等,均是生活在荷花淀这一环境下的水生嫂们所见所感,景中透露出这些青年女子在被敌追击的情况下慌而不乱,镇定自若。

    所谓“外”,即从旁观者这一角度写景,笔底藏情,感情较为含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雪景”:

        那雪早下得密……

        那雪正下得紧……

        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文中以“雪”为线索叙写林冲逼上梁山一事,但所写雪景,却是从说书艺人这一旁观者角度。如一“紧”字,不仅暗示林冲处境危险,更添一分为人物命运忧心之情;一“瑞”字,暗藏为大雪压倒草厅而救了林冲性命无限叫好之意。

三、离合之式。所谓“离”,即所写景物众多,需分层而有序写来;“合”,即用精炼之笔勾画出景物的总特征、对景物的总感受。如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写凄惨秋景,先分写晚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从天上写到地面,从室外写到屋内,最后总写一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将以上众多景物统一于“愁”字之下,有分有合,形成了对秋景的整体感观。 

             总之,不论以何种方式写景,情景交融当是景物描写的基本要求。任何矫情造作、装点修饰的景物描写不但会游离于写人叙事之外,且会弄巧成拙,让人生厌。

 

课堂训练: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

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成长的节奏。

春天是一部长篇巨著的扉页,春天是一部交响乐的序曲……

请以“春天”为话题,自拟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例文参考:

春的真谛

江苏省兴化中学 贾衍星

毕业在即,我却迟迟不能完成那幅规定的毕业作品——春。

我是艺术学院四年级的高材生,画一幅普通的闹春图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然而教油画的却是一位古怪的老头,先前几位学长的《春》都让他给“冬”(“冻”)了,结论仅是一个字:“浅”。我可不想也让他给“毙”了。想起怪老头,我不由想起他的名言:“多看看,领悟领悟,不要急于动手。”  

古人云“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嘛,我合上画夹,打开一本摄影集,静静地欣赏起来。   

一幅幅春景,令人心醉,让人从心底漾起一圈圈愉悦的波纹,然而我心底却总觉得自然美的后面似乎少了点什么.也觉得这些都被人家画了多次,无法激起我创作的欲望与激情。

突然我的心为之一动,血在那一瞬间仿佛凝固了,一切的一切飞快而有力地敲击我的心房,一幅似乎普普通通的照片却让我心跳不止——一对深情的恋人在料峭的春风中,在落日的余晖里,在被北约炸为废墟的广场上,紧紧拥抱在一起,亲吻。而现在,他们已长眠地下。我的心仿佛与它相通了,心灵的触动让我了解了春的真谛.我的思维从未如此清晰地显示出春的内涵:和平与反战才是春永恒的主题。

我心潮澎湃,思维穿过时空来到纽约联合国大厦的门前,一尊不语的雕像诠释了一切——一只手枪,枪口被人为地扭曲打结,终于枪口朝上了。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从中得到和平的启示,和平的时代是人类社会春的时代。我的思维久久地附看那深邃的塑像上……

抽回思绪,我眼前又仿佛出现了列宁格勒保卫战中那位金发的小女孩。然而她却在900天的战争中和家人们一起去天国了。战争是罪恶的,我不由得想。

想着这一切,我心中仿佛有块垒需要宣泄,我打开画夹,调好颜料,开始我的春的创造。和平,是永恒的春,我的心在燃烧,我已无法控制动作,我似乎忘记了自己。一只只白色的和平鸽;一支支扭曲的枪支,一群群快乐的儿童,一轮金色的太阳。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那么地零散,但我确信那就是春的真谛,这便是春……

   一个月后,我以A+的成绩通过怪老头的毕业测试。

点评:作者由实而虚,从大自然的春景写到人类社会的春天,从而完成了主题的深化。作者想象极为丰富,写景多用虚式,一写废墟广场,二写大厦雕像,三写战中女孩,一步一步将叙事推向高潮。本文故事虽为虚构,但读来浑然不觉,作者于叙事之中倾尽真情,而且想象又较合理,即便是写虚景,也是历史的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