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手刀:让血管“返老还童”:血管决定生老病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8:30:57




  <让血管“返老还童”:血管决定生老病死>

  年轻的血管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成为您的健康支柱

  消化器官疾病是我的专业领域,近十年来成倍激增的脂肪肝患者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显而易见,这是缺乏运动以及饮食习惯的巨大变化所致。后来的研究表明我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人们发现脂肪肝是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其有时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癌,万万不可小视。我一直苦口婆心地劝导脂肪肝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可有些无自觉症状的患者却依然置若罔闻。

  于是我想出一个新招——MC-FAN,希望这个血流显示器能够引起患者对自身血液状况的重视。

  脂肪肝患者的血流无一例外地处于停滞状态。看了显示器之后他们震惊不已:“我的血液竟然如此黏稠”。有这样的效果当然MC-FAN功不可没。

  就这样,我对血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着手研究。我在MC-FAN检查的基础上又加入了颈动脉超声波检查。这项检查能够看到血管的真实状态,既有助于动脉硬化病程的判断,又能够使患者在危机意识的压力下接受生活指导。

  本来,我们的血管弹力十足、活力四射,是完美的血流通道。随着内脏脂肪增加、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机的出现,血管越发变硬变脆。这就是所谓的动脉硬化。在家喻户晓的代谢综合征中我们亦可寻得类似的发病机理。严重硬化的动脉是无法自然复原的,于是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便接踵而来。

  在怀揣这样的定时炸弹前,我们能做的只有改善生活方式。

  日本东京桥栗原医院院长栗原毅

  第一部分 第2节:从血管及血液中窥探您的未来(1)

  血管第1章

  从血管及血液中窥探您的未来

  我们的血管在不经意间慢慢老去,而老化的血管并不能简单地复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血管给予足够的关注,免得追悔莫及。

  在镜前,我们常常听到诸如“又长白头发了”、“脸上的斑怎么也去不掉”等慨叹。不过大家都明白,岁月不饶人,衰老是一种必然。

  这样的老化进程也在体内发生。这些变化无法用肉眼看见,因而往往被忽视。其中有一种现象具有极大的危险性,那就是血管的老化。

  血管一旦老化,就会变得狭窄,丧失弹性,导致血流无法顺利通过。患者平日鲜有症状出现,但并不排除某日突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等致命疾病。

  只要患者依然保持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血管的老化进程就会飞速发展。

  由此可知,把握当下血管的状况、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是避免将来发生重大疾病的关键。

  现今,有些检查能够从视觉上反映血管和血液的状况。当自身的血管状况第一次呈现在眼前时,不计其数的人流露出惊异的表情。然而这的的确确就是“您真实的血管”。

  通过下页的血管年龄测试,您可以对自己的血管寿命有所了解。若情况不容乐观,强烈建议您马上到医院接受检查。

  血管年龄测试①生活方式及压力

  这些是关于日常生活的提问,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在符合条件的选项后面画钩,最后统计出个数。

  血管年龄测试②饮食习惯

  这些是关于日常饮食的提问,请您回想一下自己平时一周的生活再进行回答。在符合条件的选项后面画钩,最后统计出个数。

  血管年龄测试③肥胖程度

  肥胖是血管的大敌之一。请您试着量一量腰围,算一算自己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在符合条件的选项后面画钩,最后统计出个数。

  量一量腰围

  ※让被测者直立,在其大口吐气时用皮尺在肚脐的高度上进行测量。若男性大于90cm,女性大于80cm,则不排除代谢综合征的可能。请参见本书62页。

  第一部分 第3节:从血管及血液中窥探您的未来(2)

  肥胖程度的计量标准

  算一算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

  体重(Kg)÷身高(m)÷身高(m)=BMI值

  体重(Kg)身高(m)身高(m)BMI值

  (例)假设某人身高160cm、体重58kg,则他的BMI约为22.7

  58(Kg)÷1.6(m)÷1.6(m)=22.65→22.7

  BMI值<18.5偏瘦

  18.5≤BMI值<25正常

  BMI值≥25肥胖

  血管年龄测试④综合体检、健康检查的结果

  ※此项血管年龄测试以接受过健康检查为前提。

  请参照综合体检、健康检查的结果进行回答。请注意必须是两年内的数值。在符合情况的选项后面画钩,最后统计出个数。

  血管年龄测试⑤血管年龄诊断

  请您将前4项血管年龄测试中的画钩个数填入相应的方框里。45岁以上的朋友请将它们相加,算出总数。看一看您的血管年龄是否在实际年龄之上。

  血管年龄测试①个

  血管年龄测试②个

  血管年龄测试③个

  血管年龄测试④个

  ※45岁以上的朋友请算出总和。

  您的血管年龄是?

  画钩数40个以上

  您的实际年龄+30岁血管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致命症状。必须立刻检查血管状况。

  画钩数21~30个

  您的实际年龄+20岁动脉硬化的进程已经开始。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建议做一次血管检查。

  画钩数11~20个

  您的实际年龄+10岁血管呈现老化趋势。建议接受检查以进一步了解衰老程度。

  画钩数10个以下

  您的实际年龄+0岁血管在现阶段处于良好状态。为了将来更好地保持健康,不妨接受血管的可视检查。

  做检查了解血管的健康状况

  若您在20页的诊断结果不容乐观,或具有血管类家族病史,建议您到医院做一次细致的检查,以了解自身血管的健康状况。

  第一部分 第4节:从血管及血液中窥探您的未来(3)

  虽说这需要一些检查费用,但把握动脉硬化的发展状况有助于预防某些与血管相关的重大疾病。其中有些检查并不仅仅得出概念化的数值,不能够让您的血管状况呈现在画面中。那么就请您咨询相关医师,做出恰当的选择吧。

  想简单地了解自身动脉硬化的发展状况ABI检查PWV检查颈动脉超声波检查

  想在画面上看见自己血管的状况颈动脉超声波检查MRI检查CT检查血管造影检查

  想了解自身血流的状况血液清洁度检查

  ■ABI检查>>P22

  ■PWV检查>>P23

  ■颈动脉超声波检查>>P24

  ■MRI检查>>P25

  ■CT检查>>P26

  ■血管造影检查>>P27

  ■血液清洁度检查>>P28

  血管健康状况检查①

  ABI检查

  (AnkleBrachialIndex上下肢血压比检查)

  上臂与脚踝的血压比能够反映出血管的通畅状况

  通过测定上臂与脚踝的血压,计算出ABI值,就能知道血管是否变窄或堵塞。这是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确诊指标。

  若受检者的血管未发生变窄或堵塞的现象,其脚踝的血压是比较高的。一旦血管变窄或堵塞,其下肢血压就会变低,ABI值也就随之减少。

  检查流程仰卧,在两臂及两脚踝处绑上血压带,安装心电图电极及心音传感器。ABI的测定通常与PWV同时进行,然后将结果转化为数值。整个过程需要5分钟左右。

  血管健康状况检查②

  PWV检查

  (PulseWaveVelocity脉搏波传导速度)

  通过脉搏波传导速度来测定动脉硬化的发展状况

  心脏输出血液时所发出的脉搏波会通过动脉以一定的速度向全身扩散。其速度称为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值),是动脉壁硬化程度的诊断依据。

  未发生动脉硬化的血管充满弹性,能够吸收脉搏波,使其传导速度变慢。反之脉搏波传导速度就会相对较快。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通过PWV检查来对血管状况进行评价。不过要注意,评价时需考虑年龄因素,因为PWV值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有所增加。

  第一部分 第5节:从血管及血液中窥探您的未来(4)

  血管健康状况检查③

  颈动脉超声波检查

  通过观察显示器呈现的颈动脉状况判定全身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

  颈动脉接近体表,为细致地观察提供极大的可能性。该项检查就是向颈动脉发出超声波,令其反射波成像以观察血管状况。颈动脉负责为脑部输送血液,是动脉硬化的易发部位。通过把握颈动脉的硬化程度,就能对全身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做出推定。

  通过内膜与中膜的厚度来把握动脉硬化的程度。40 ̄60岁的男性内膜与中膜的厚度一般在0.5~0.6mm左右。一旦超过1.1mm,则可以断定

  受检者的动脉已经开始硬化。

  即发生硬化的动脉血管与未发生硬化的动脉血管之间的内径比率。凡狭窄率超过60%的受检者,无论有无自觉症状,两年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为5%。

  粥样硬化斑块

  血管壁上的胆固醇积聚起来便形成了粥样黏着物(也称为斑块)。发生动脉硬化的血管都会有粥样硬化斑块沉积,因此它也是判断动脉硬化的依据之一。

  检查流程

  将超声波检查的工具探头放在咽喉左右侧的颈动脉处,然后对画面上的颈动脉纵断面及横断面进行确认。整个过程需要20分钟左右。

  其他超声波检查

  ●腹部动脉超声波检查

  获得腹部的断面影像,可借此判断出动脉瘤的大小。

  ●下肢动静脉超声波检查

  将探头对准下肢,显示器能反映出血流速度、有无血管堵塞及血栓。有助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现。

  ●血管内的超声波检查

  将尖头装有高频超声波探针的导管插入血管内,直接观察血管壁的构造。这是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时不可或缺的一项检查。

  血管健康状况检查④

  MRI检查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核磁共振成像)

  利用强磁力将身体断层影像化

  用磁力将人体从纵、横、斜等各种角度自由地进行连续薄层切割,然后将截面成像。体内氢原子的活动会强磁场和电磁波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分析其恢复原状的时间,用计算绘制出数码影像。该项检查既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也能够发现全身所有器官的肿瘤。与CT检查不同,MRI检查无需将人体暴露在放射线中,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但是因在磁场的缘故,该检查不适用于安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金属物件的机患者。

  第一部分 第6节:从血管及血液中窥探您的未来(5)

  检查流程受检者呈平躺状态,逐渐滑入名为“托台”的环形主机中,置身于磁场中。整个过程需要15 ̄40分钟。

  脑血管的MRA检查

  同样利用MRI呈现出脑血管和颈部血管的影像。该项检查称为MRA检查,用于判断有无脑部肿瘤,以及变细脑血管的定位。

  血管健康状况检查⑤

  CT检查

  (X-rayComputedTomography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

  将受检者置身于X射线的照射下进行信息搜集,并将信息经过计算机解析处理后形成断层影像。可用于头部(含脑部)、胸腹部乃至全身性的检查流程检查。该项检查利用的是X射线,因此必须注意辐射量。妊娠中及有可能妊娠的女性不宜进行。

  ,受检者呈平躺状态,配合医生指示吸气或屏气,不可自由活动。整个过程需要15分钟左右。

  脑部血流的CTA检查

  在向静脉注射造影剂(碘类药剂)的同时观察血流状况,这种检查称为CTA检查(事前需要进行造影剂过敏检验)。受检者会感到颈部和胸部有热流通过,这是造影剂进入血管时的暂时性扩张,无需担心。

  血管造影检查

  注入造影剂检查血管各部分的健康状况

  将一种称为造影导管的医疗细管插入目标血管内,在注入造影剂(碘类药剂)的同时连续进行X射线摄影。在通常的X射线摄影中,血管、肌肉、器官等软组织是无法在影像上辨认的。然而造就可以使血管内腔状况呈现在画面上。由于CT及MRI减产亦能获得清晰的血管影像,该项检查的利用率在逐渐减少,但当需要清晰地呈现毛细血管影像是他还是最佳选择。※最近出现了一种名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的技术,能够进一步减轻受检者的身体负担。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检查流程对导管插入的目标部位进行局部麻醉,然后用针刺入大腿部或手臂的动脉(静脉),将直径为数毫米、长达50~100cm的导管插入血管内。最后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进行摄影成像。整个过程需要1小时左右(※这仅为检查时间,通常需要住院2天1夜)。

  第一部分 第7节:从血管及血液中窥探您的未来(6)

  各类血管造影检查

  ●颈部血管造影检查

  从大腿部或颈部注入造影剂,对头部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进行连续摄影。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从股动脉、上臂动脉或桡骨动脉插入造影导管。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诊断及观察。

  ●腹部血管造影检查

  用X射线对腹部动脉进行连续摄影和检查。用于肝脏、胆囊、胰腺、肾上腺、肾脏、肠道等腹部脏器及血管状况的把握。

  血管健康状况检查⑦

  血液清洁度检查

  让血液流过毛细血管模型,测定血液的流动性

  血液清洁度检查是利用血液流变性可视化系统MC-FAN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在毛细血管内的流动状况。该系统可借助半导体技术形成模拟毛细血管,在血液流过时用显微镜扩大2000倍呈现在显示器上。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不畅,就会影响上一级血管细胞的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因此,了解毛细血管中的血流状况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许多综合体检中都加入了这项检查。

  检查流程在问诊及提交问卷后,采血5ml。约1周后便可看到自身血液状况的影像,并听取检查结果的说明。该过程需要15分钟左右。

  ●血液的各种状况MC-FAN显示屏影像

  洁净的血液

  这是健康的血流影像。血液流动畅通且快速,肉眼无法分辨红细胞与血小板,只能看见一条条流动的直线。这就是理想中“洁净的血液”。不过该影像无法进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还请受检查者务必对血红蛋白的数值进行确认。

  黏着的血液

  持续的睡眠不足或积劳会使白细胞黏着在血液中。硅晶片(MC-FAN设备以硅晶片为主要材料,制作成血液的流通路径,以检查血液细胞状态)上方以及通道旁粘连着的物质就是白细胞,血流无法于此通过。

  第一部分 第8节:从血管及血液中窥探您的未来(7)

  粗糙的血液

  糖分或酒精摄取过度的人多呈现出这种粗糙的血液状态。那些似垂挂在通道出口处的粘连物就是血小板凝块。红细胞的变形性大打折扣,形状发生扭曲。

  黏稠的血液

  这种黏稠的血常见于糖尿病人。红细胞的变形性低下,流动不畅,积聚在了一起。

  专栏血管?前瞻性观察1

  基因能告诉您是否会得血管疾病

  同样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得了病,而有些人却依然生龙活虎。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患有同种亚健康疾病的同年龄患者,即使进行同样的饮食和运动,其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以及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几率也会有所差异。

  那么,这种差别从何而来呢?生活环境固然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所谓的“体质”。人们常说“我是易胖体质”云云,但真正能够对“体质”进行科学证明的还要数基因检测。

  现今,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对动脉硬化等血管类疾病的易发程度有所把握。据此您可以了解到自身独一无二的体质状况,这是血液检查无法做到的。基因检测现已呈现出普及趋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便可以利用基因信息进行个体健康管理了。

  基因的检测费用因具体内容及实施的机构有所差别。不过受检人数一旦增加,价格应该能降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基因信息在人的一生中是不会改变的。做一次细致入微的基因检测固然花费不小,但仅需一次检查您就能了解自身体质,防患于未然。从这种意义上说基因检测还是物有所值的。

  您的基因,是您未来的预言家

  1在同意书上签字

  实施检测的医疗机构对检测的相关事项进行说明后,受检者需在同意书上签字。

  2采血

  采血5ml左右。

  3送往血液分析机构

  将血液送往实施基因检测的机构。

  4基因信息测定

  从血液中的白细胞核中提取DNA并进行增幅(复制),然后测定动脉硬化等

  各种亚健康疾病的相关基因类型。

  5告知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因检测内容而有所差异,通常包括是否含有动脉硬化的基因,是否含有加快动脉硬化病程的危险基因,以及其他危险基因的分析结果。

  第一部分 第9节:血管与疾病(1)

  第2章

  血管与疾病

  血管一旦老化,就容易引发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险的疾病。反过来,倘若忽视了糖尿病、高血压、脂质异常症、代谢综合征等亚健康疾病,血管衰老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

  血管第2章

  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血管危机

  一旦发生血管危机您该怎么办

  只有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和营养,植物才能开花结果。同理,只有血液将氧气和营养送抵每一个身体细胞,我们才能得以生存。某天,一旦血液的通道——血管发生异常时,您该怎么办?

  当无法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营养时,细胞就会逐渐死亡。倘若这个细胞是关乎生命的脑部或心脏的一员的话……

  很遗憾,我们无法预测血管危机爆发的时间。也许就在明天,也许一生也不会遇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发生血管危机的人正在不断增加。

  警惕血管危机

  这是粥样硬化的颈动脉的超声波影像。(血管)内膜与中膜因粥样硬化斑块而变厚。

  为了远离血管危机,我们……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但我们可以防患于未然。随着超声波的普及,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了解到自身的血管状况,同时血液检测也能够告知我们引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危险程度。于是,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改善生活方式,用心呵护血管,与那个未知时间说再见。

  血管老化引发重大疾病

  熟视无睹——将加快血管老化的进程

  在血管危机突然爆发之前,其实有一个过渡阶段,那就是血管特别是动脉的老化。动脉似肌肤衰老般失去弹性,变得又硬又脆。这就是所谓的动脉硬化,它极有可能成为重大疾病的导火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倘若不知道有意识地去预防,动脉硬化就会不知不觉地发展,甚至有可能在20岁左右就开始了。

  第一部分 第10节:血管与疾病(2)

  “节”与“栓”危及生命

  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便成为动脉硬化性疾病。接下来会逐一进行详细介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疾病的关键都在于“节”与“栓”。脆硬的动脉为了承受血液的压力,不得不自生“节”。由这些“节”发展而成的动脉瘤一旦破裂就会危及生命。另外衰老会使动脉壁处于易于剥落的状态。因心脏搏动而剥落的动脉壁如果流入较细的血管中,就会造成堵塞,由此引发的血管障碍也同样危险。

  动脉硬化的危险区——男性45岁,女性55岁

  与女性相比,男性易发动脉硬化的年龄界限会有所提前。一般来说,男性过了45岁、女性过了55岁,就必须对动脉硬化保持相当的警惕了。女性的危险年龄之所以晚于男性,是因为雌性激素具有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不过一旦闭经,女性罹患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就会骤然上升。

  动脉硬化引发的主要疾病

  动脉膨胀、破裂“节”

  主动脉瘤

  胸部至腹部的主动脉处于局部扩张状态。

  脑动脉瘤

  脑部动脉发生局部扩张。有可能成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诱因。

  脑出血

  颅内动脉破裂出血,并出现血块。

  动脉变窄(粥样硬化)“栓”

  心绞痛

  动脉变细,血流受阻,心脏供血减少。

  心肌梗死

  动脉完全堵塞,或急剧变细,导致心脏的肌肉细胞死亡。

  脑梗死(脑血栓)

  脑动脉血管发生硬化,血管变细或处于堵塞状态。

  动脉变窄(血栓剥落堵塞血管)“栓”

  脑梗死(脑血栓)

  心脏或颈部动脉血管出现的血栓(血块)流入并堵塞脑部动脉血管。

  血管老化所引发的疾病①

  动脉硬化

  什么是动脉硬化

  健康的动脉壁是富有弹性的,但若有大量胆固醇或石灰质沉积,血管壁就会变厚且失去弹性,这就是所谓的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一种衰老现象,普遍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

  第二部分 第11节:血管与疾病(3)

  但是,倘若动脉的老化现象超过了正常的生理速度,动脉内腔就会逐渐变窄,并产生血块(血栓),阻碍血液的流通。

  这样一来,脑部或心脏的血管便发生梗死,也就离诸如脑卒中(40页)、心绞痛(44页)、心肌梗死(44页)等危险疾病不远了。

  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

  血液中过剩的LDL胆固醇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处。

  在氧自由基的作用下,LDL胆固醇被氧化。于是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开始活动。

  一旦氧化的LDL胆固醇进一步增加,巨噬细胞就会转化为泡沫细胞,附着在血管内壁上,进而损伤内皮细胞,使血管内部变窄。

  为了修复受损管壁,具有止血作用的血小板凝聚于此,使内膜进一步增厚。

  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脂类

  动脉硬化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亦称中性脂肪)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脂类容易附着在血管壁的受损处,一旦血液中的恶性LDL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就会积聚在血管壁上,影响动脉健康。甘油三酯是通过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输送到全身血液中的,因此甘油三酯的增加会导致VLDL蛋白质的增加,进而产生一种被称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的危险物质。它不仅会对动脉造成损伤,同时还会使HDL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而这种胆固醇恰恰是人体清除多余胆固醇的好帮手。

  轻度的动脉硬化几乎无任何症状

  除了粥样硬化,动脉硬化包括动脉中层钙化和小动脉硬化。其中最危险的还要数粥样硬化,它通常发生于心脏外围的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大动脉,容易成为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诱因。

  事实上,全身的动脉都有可能发生动脉硬化。若程度较轻,则几乎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因发生部位而异的各种症状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例如,脑部动脉硬化会出现晕眩、记忆力低下的现象;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会表现出心悸、气喘,甚至是心绞痛的症状。

  第二部分 第12节:血管与疾病(4)

  男性易发动脉硬化

  因动脉硬化而引发的冠状动脉疾患的发病风险具有性别差异。如图所示,在相同的动脉硬化程度下,男性的冠状动脉发病率是女性的2~3倍。不过女性一旦闭经,其发病率就会骤然上升,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有时也需辅以药物治疗

  在健康检查时发现有动脉硬化趋势的受检者必须有意识地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善饮食习惯并进行适当的运动,有时也需要辅之以血栓预防药物。阿司匹林等抗血栓药物是预防血栓的常用药。它能够抑制血小板作用,防止血液凝固,对因血栓堵塞所造成的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此之前,阿司匹林一直是医学界常用的解热镇痛剂。

  易损动脉及其相关疾患

  血管老化所引发的疾病②

  脑卒中

  脑卒中是什么病

  因脑部血管发生障碍,导致脑神经受损并突发麻痹等神经性症状的疾病就是所谓的脑卒中。脑卒中是日本人的第三大死因,仅次于癌症、心脏病。据调查,现今的脑卒中患者超过250万人,预计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还将有所增加。脑部是控制全身机能的神经中枢。脑部血管一旦发生堵塞、破裂、出血,该部分的血流就会中断,无法将氧气和营养送达相应的神经细胞。当这部分神经细胞坏死后,身体也就丧失了相应的机能。

  脑卒中死亡率图表

  脑卒中的死亡率虽比20世纪60—70年代大幅下降,但到了80—90年代下降的幅度便逐渐缩小了。与死亡率趋于下降的脑出血相反,脑梗死的死亡率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脑卒中的分类

  脑卒中大致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缺血指的是因血管堵塞而发生血液供给不足甚至血流中断的现象,进而导致局部性贫血的状态。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以及腔隙性脑梗死三种。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主要是由动脉硬化所引发的。

  第二部分 第13节:血管与疾病(5)

  脑卒中的分类

  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

  脑出血

  因动脉硬化而变脆的颅内血管破裂、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位于颅内的脑动脉瘤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间隙中。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硬化的脑部血管破裂,并在患处出现血栓堵塞血管。

  心源性脑栓塞

  心脏血栓通过动脉流入脑部,堵塞脑部动脉。

  腔隙性脑梗死

  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

  血栓性疾病与栓塞性疾病的区别

  通过脑部综合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若您有脑部血管疾病相关的家族病史或具备高血压、肥胖、吸烟等容易引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则可以通过体检来把握自身脑部及血管所发生的变化,既有利于预防也对治疗有所帮助。

  这里向大家推荐的是脑部综合检查。右侧表中所示的检查项目对于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瘤、脑肿瘤、头颈部动脉狭窄及闭塞等疾病的发现具有实际意义。

  该检查约需半天的时间,整个过程无任何痛苦。

  发病后的急性期治疗直接影响预后

  患者一旦被诊断为脑卒中,就必须马上接受治疗。在发病后2~4周内进行的治疗称为急性期治疗。这个时期的治疗至关重要,因为万一脑部血流中断就有可能导致脑组织坏死。

  治疗方法因病患程度与症状而异,如:通过手术清除血栓、加固即将破裂的动脉瘤、点滴溶栓,以及用药缓解脑水肿等。

  另外还应尽早进行康复性治疗,以免耽误脑部机能的恢复。

  血管老化所引发的疾病③

  心绞痛、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脏病关乎生命

  1日跳动10万次的心脏是人类生命的动力,而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给氧气和营养的重要通道。因其发生硬化使血流受阻而引发的疾病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典型病症,随着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心脏病在日本成为了三大死因之一,其致死人数仅次于癌症。

  第二部分 第14节:血管与疾病(6)

  心绞痛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

  健康的冠状动脉具备足够的宽度和弹性使血流保持畅通,而当其发生粥样硬化(37页图)时,血管内腔就会变窄,进而引发心绞痛。

  患者发病时会出现胸部大面积钝痛的现象,并有压迫感及绑缚感。

  此时患者应立即保持安静,病情通常在一到两分钟后就会有所缓解,最多不超过15分钟。有些患者在胸部疼痛的同时亦会伴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然而多数患者很难将这些现象与心绞痛联系起来。

  心绞痛的分类

  稳定型心绞痛

  发作的时机、程度及持续时间等相对固定,其症状在一定范围内可得到缓解。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发作次数及强度不稳定,有可能在从未出现问题的状况下发病。

  自发性心绞痛

  发作于卧床或休息等身体相对安静时。

  劳累性心绞痛

  起因于剧烈运动、寒冷、压力等因素。

  心绞痛的病因

  动脉硬化

  当血液中的脂类持续偏多时,胆固醇就会积聚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硬化。于是血管壁逐渐受损,各种器官的血液循环也会不断恶化。

  痉挛

  在休息或熟睡时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导致血管内腔变窄,血液流量不足,进而引发心绞痛。易发于深夜至凌晨的睡眠中,有时也会诱发于寒气或酒精。

  出现症状后刻不容缓的心肌梗死

  粥样硬化产生的硬化斑块和血栓剥落,顺着血液流入并堵塞冠状动脉,就会引发心肌梗死的现象。这时心肌极有可能因缺氧而坏死。心肌梗死或由心绞痛发展而来,抑或骤然自发。

  心肌梗死的症状要比心绞痛严重得多,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即使一时有所缓解,也会有断断续续的痛感,并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心律不齐的重度症状。一旦发病,就必须立即叫救护车送往医院。

  心肌梗死的发病原理

  胆固醇等脂类附着在动脉的血管壁上。增厚隆起的部分发生粥样硬化,遇到某种刺激时就会发生破裂。

  第二部分 第15节:血管与疾病(7)

  具有止血作用的血小板积聚在血管的受损处进行修复。当血小板与脂类混合后就会成为血栓(血液凝块)。

  剥落的血栓混在血流中随时都有可能堵塞血管。当氧气和营养供给不足时,细胞开始坏死。若不能得到恰当的治疗,心脏便无法充分为全身供血,以致危及生命。

  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最新疗法

  心脏的肌肉是不具备再生能力的。因此,当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时,应尽快疏通被堵塞的动脉,将心肌坏死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疏通得越早,对心脏的损害也就越小。

  治疗时除了溶栓,还可以将带球囊的心导管插入血管内使之扩张,或手术置入支架等。

  心绞痛、心肌梗死倘若复发则极有可能危及生命,患者在出院后务必谨遵医嘱。

  支架置入手术

  先用球囊扩张冠状动脉,然后将装有不锈钢网状支架的导管插入动脉的狭窄处。

  接着使球囊膨胀,撑起支架,拓宽冠状动脉的狭窄处。

  动脉疏通后支架依然留置,以防复发。

  对血管不利的疾病

  亚健康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催化剂

  如前所述,严重的动脉硬化将危及生命。那么,是什么推动了动脉硬化的发展呢?

  答案就是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心脑血管疾病这个可怕的杀手与由恶劣的生活习惯引发的亚健康疾病“私交甚密”。说到亚健康疾病,许多人并不当回事,殊不知它其实是血管性疾病的催化剂。

  内脏脂肪型肥胖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过去,我们常把高血压、高血脂(亦称为脂质异常),以及糖尿病、肥胖症等分开来谈。

  随着动脉硬化相关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许多肥胖者总是身患数种疾病,而这些疾病又处于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于是代谢综合征便随之而来。

  即使是那些仍处于“预备阶段”的朋友,若兼具内脏脂肪型肥胖及亚健康疾病,那么动脉硬化则会提速。

  与血管性疾病相关的亚健康疾病

  第二部分 第16节:血管与疾病(8)

  紊乱的生活习惯

  偏食、饮食过度

  缺乏运动

  压力

  饮酒

  吸烟

  过度劳累

  缺乏休息

  不规则的生活节奏

  动脉硬化36页

  血液通过动脉将氧气和营养送抵全身的每一个角落。动脉失去弹性、变硬变脆是动脉

  硬化的表现。

  糖尿病50页

  一般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过增状态称为高血糖。当血糖值超过一定标准时便称为糖尿病。

  脂质异常症54页

  脂类代谢相对滞后,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亦称中性脂肪)等脂类异常增多。

  高血压58页

  当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之一高于标准值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62页

  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腰围超过80cm,对两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脂类代谢异常、高血压、高血糖)具有趋向性的状态即称为“代谢综合征”。

  脂肪肝64页

  肝脏细胞组织中甘油三酯积聚的状态。一般起因于偏食、缺乏运动,近10年来其患者增加了两倍以上。

  NASH66页

  正式名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平时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的肝细胞由于脂肪而出现严重的炎症。

  NAFLD66页

  NASH等非酒精性及脂肪性的肝脏疾病的总称。正式名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

  对血管不利的疾病①

  糖尿病

  糖分无法正常代谢而导致持续性高血糖的疾病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比例称为血糖值,一旦血糖过度增加以致超标,便可诊断为糖尿病。

  在通常情况下,当我们进食之后,胰腺就会分泌出一种名为胰岛素的激素,刺激糖类代谢。当胰岛素的分泌量因故减少或胰岛素失效时,糖类的代谢便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导致血糖增高。这种持续性的状态即为糖尿病。

  日本的糖尿病患者持续增加

  糖尿病可以说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亚健康疾病,其患者数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00万人。

  第二部分 第17节:血管与疾病(9)

  2006年日本厚生劳动省组织的国民健康、营养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20万人“极有可能患有糖尿病”,1050万人“不排除患有糖尿病的可能”,这个糖尿病的“预备军”就达到了1870万人,即五六个成人中就有一人属于此列。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无症状”

  糖尿病患者几乎无任何自觉症状,这是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因此许多人即使在检查时发现自己的血糖值偏高,也不去积极地进行治疗。

  在多数情况下,糖尿病是与其他亚健康疾病同时发生的,因此糖尿病患者有必要采取一种积极的治疗态度,全面地改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这样才有利于其并发症的改善。

  若出现以下症状请务必到医院接受血液检查。

  糖尿病为什么会损伤血管

  血管的内皮细胞会分泌出一种控制血管舒张或收缩的激素,若身体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内皮细胞就会发生异常,导致动脉硬化进一步恶化。

  不仅仅是动脉,糖尿病对血管的危害甚至会波及毛细血管。当眼部的毛细血管受到损伤时,就会出现视网膜病变;当肾脏的过滤装置——肾小球受到损伤时,就会出现肾衰竭。

  另外,体内的内脏脂肪有所增加,对健康不利的脂肪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就会增大,不断抬升血糖值和血压。这样一来人体便陷入了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之中。

  内脏脂肪加剧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恶化

  内脏脂肪增加,导致有害的脂肪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增加,抬升血压和血糖值,造成糖尿病与动脉硬化互相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黏稠不畅

  一般来说,红细胞上带有负电,从来不会互相吸引。而当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时,过剩的血糖就会与蛋白质结合,将红细胞裹住。这样一来,红细胞的带电性质发生紊乱,互相吸引。于是血液变得黏稠,循环不畅。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

  下面用MC-FAN系统来观察糖尿病病人的血流。

  1开始流动的前20秒左右,血小板快速地凝聚在一起,血流通道开始堵塞。

  2因部分血流通道受阻,血液无法直线流动,只能从其他通道迂回通过。

  3红细胞能顺利通过的通道屈指可数,血液像一股黏稠的浊流。

  4最后血流中止,红细胞积聚起来。可以明显地看出,红细胞相互紧贴。

  ...................